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教学大纲 、前言 本课程是我校各专业的基础理论必修课。本课程主要讲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基本理论,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对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中的市场体制、市场体系、市场机制、市场主体、市场规则、宏观调控、对 外关系及经济发展等都要求结合经济改革的实际进行理论与实证的分析。本课程 在教学方法上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讲授与讨论、调研相结合,力求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1)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2)通过教学, 学生能够观察分析我国经济改革中的一些基本问题。(3)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理论体系的建构及可能变迁,有初步的认识。(4)能够掌握一至两种经济分析 的方法,以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构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能有较独立的分析 与把握。 本课程占2学分。每周2学时,总学时为36学时。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开 设 二、教学内容(分别把每章的内容装进去即可) 三、重点章节: 1、导论中的第二节: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与理论发展 2、第一章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关系; 3、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 第三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5、第四章第二节:市场体系 第五章: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7、第七章第三节:我国的对外经济关系; 8、第八章:宏观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 9、第九章第一节: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教学大纲 一、前言 本课程是我校各专业的基础理论必修课。本课程主要讲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基本理论,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对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中的市场体制、市场体系、市场机制、市场主体、市场规则、宏观调控、对 外关系及经济发展等都要求结合经济改革的实际进行理论与实证的分析。本课程 在教学方法上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讲授与讨论、调研相结合,力求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1)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2)通过教学, 学生能够观察分析我国经济改革中的一些基本问题。(3)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理论体系的建构及可能变迁,有初步的认识。(4)能够掌握一至两种经济分析 的方法,以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构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能有较独立的分析 与把握。 本课程占 2 学分。每周 2 学时,总学时为 36 学时。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开 设。 二、教学内容(分别把每章的内容装进去即可) 三、重点章节: 1、导论中的第二节: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与理论发展; 2、第一章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关系; 3、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 4、第三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5、第四章第二节:市场体系; 6、第五章: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7、第七章第三节:我国的对外经济关系; 8、第八章:宏观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 9、第九章第一节: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四、时分配表: 1、导论:4课时 2、第一章:3课时 3、第二章:4课时 4、第三章:2课时 5、第五章:4课时 6、第六章:2课时 7、第七章:3课时 8、第八章:4课时 9、第九章:3课时 10、课堂讨论:3课时
四、时分配表: 1、导论:4 课时 2、第一章:3 课时 3、第二章:4 课时 4、第三章:2 课时 5、第五章:4 课时 6、第六章:2 课时 7、第七章:3 课时 8、第八章:4 课时 9、第九章:3 课时 10、课堂讨论:3 课时
导论 1、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作为导论,主要分析和概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 建立过程和基本特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体制改革实践以及所推动的理论 创新。学习本章,有助于对后面各章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理解和掌握 学习本章,要求读者认识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经济学创新发展等这些基本问题 2、基本内容: 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特征及其认识过程 第二节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与理论发展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理论创新 三、中国经济学的发展 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意义 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理论进展 二、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意义 3、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 基本经济制度的特征及其认识过程,需要消息讲解,本章的教学难点在社会主义 经济体制改革与理论创新,涉及较复杂的理论问题,需要深入分析。 4、主要参考书: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 (3)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
导论 1、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作为导论,主要分析和概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 建立过程和基本特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体制改革实践以及所推动的理论 创新。学习本章,有助于对后面各章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理解和掌握; 学习本章,要求读者认识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经济学创新发展等这些基本问题。 2、基本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特征及其认识过程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与理论发展 一、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理论创新 三、中国经济学的发展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意义 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理论进展 二、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意义 3、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 基本经济制度的特征及其认识过程,需要消息讲解,本章的教学难点在社会主义 经济体制改革与理论创新,涉及较复杂的理论问题,需要深入分析。 4、主要参考书: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 (3)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4)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学习安排 第一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为什么我国现在和将来较长一段时期处于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质的规定性及其依据,提出这一论断的理论 和实践意义。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以及所有制关系 和分配关系的基本特征。 基本内容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及其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质的规定性及其依据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论断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三、大力发展生产,努力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关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和主体地位 鼓励和引导非公有经济健康发展,建立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 第四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关系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建立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4)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5)《邓小平文选》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 5、学习安排 第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为什么我国现在和将来较长一段时期处于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质的规定性及其依据,提出这一论断的理论 和实践意义。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以及所有制关系 和分配关系的基本特征。 二、基本内容: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及其依据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质的规定性及其依据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论断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三、大力发展生产,努力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关系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和主体地位 三、鼓励和引导非公有经济健康发展,建立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 第四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关系 一、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三、建立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三、难点与重点 本章重点在于: 1、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内容,当前及今后较长一段时期中国为什么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这一问题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何在。 2、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什 3、掌握确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据是什么? 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 并存的制度?如何实行这样的制度。 本章难点在于: 1、为什么说中国现在及未来较长一段时期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并存的原因是什 么 四、阅读参与书目 1、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求是》 2001年第13期。 4、逢锦聚等主编:《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若干理论问 题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1998年版 6、谷书堂:《社会主义经济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五、课时安排 第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和必然选择。通过本 章学习,了解和掌握关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理论知识,弄清资源配置方式与经 济体制的关系,理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市场化取向是一种必然选择,明确 社会主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框架
三、难点与重点 本章重点在于: 1、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内容,当前及今后较长一段时期中国为什么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这一问题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何在。 2、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什么。 3、掌握确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据是什么? 4、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 并存的制度?如何实行这样的制度。 本章难点在于: 1、为什么说中国现在及未来较长一段时期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并存的原因是什 么? 四、阅读参与书目 1、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 2、《邓小平文选》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 3、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求是》 2001 年第 13 期。 4、逢锦聚等主编:《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年版。 5、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若干理论问 题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 1998 年版。 6、谷书堂:《社会主义经济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年版。 五、课时安排 第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和必然选择。通过本 章学习,了解和掌握关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理论知识,弄清资源配置方式与经 济体制的关系,理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市场化取向是一种必然选择,明确 社会主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框架
本章的学习要理清思路,以掌握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特征为主,沿着从理论 到实践的脉络,在比较中既要掌握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特征和规律,又要掌握我 国社会主市场经济体制的个性特征。要弄清几个关键的范畴,如资源配置方式、 计划调节、市场调节、经济体制、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防止将 社会经济制度同经济体制等同起来的错误认识 基本内容 第一节资源配置与经济体制 一、资源配置的经济学涵义 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体制 三、市场与计划两大资源配置方式的比较 四、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耦合:混合经济 五、经济体制同经济制度的关系 第二节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社会主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完善 三、社会主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及其主要特征 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框架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内容和特征 、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框的国际比较 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1.关于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按比例配置社会资源是一切 社会化生产的共有规律,资源配置就是采用一定的调节机制,在不同用途上和不 同使用者之间分配各种经济资源。资源配置方式回答以什么方式将社会资源分配 到国民经济各个组成部分中去,保证经济正常的运行和社会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 置和和使用,以满足人们各种不同的需要。在经济生活中,稀缺资源的配置通过 经济机制( mechanism)的调节来实现。一定的资源配置方式决定了相应的经济体 制。经济体制( System)是组织和管理经济的一整套具体制度和形式,是体现一个 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基本经济制度的表现形式,不具有独立的社会或制度属性
本章的学习要理清思路,以掌握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特征为主,沿着从理论 到实践的脉络,在比较中既要掌握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特征和规律,又要掌握我 国社会主市场经济体制的个性特征。要弄清几个关键的范畴,如资源配置方式、 计划调节、市场调节、经济体制、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防止将 社会经济制度同经济体制等同起来的错误认识。 基本内容 第一节 资源配置与经济体制 一、资源配置的经济学涵义 二、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体制 三、市场与计划两大资源配置方式的比较 四、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耦合:混合经济 五、经济体制同经济制度的关系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 一、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二、社会主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完善 三、社会主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及其主要特征 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一、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框架 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内容和特征 三、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框的国际比较 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1.关于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按比例配置社会资源是一切 社会化生产的共有规律,资源配置就是采用一定的调节机制,在不同用途上和不 同使用者之间分配各种经济资源。资源配置方式回答以什么方式将社会资源分配 到国民经济各个组成部分中去,保证经济正常的运行和社会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 置和和使用,以满足人们各种不同的需要。在经济生活中,稀缺资源的配置通过 经济机制(mechanism)的调节来实现。一定的资源配置方式决定了相应的经济体 制。经济体制(System)是组织和管理经济的一整套具体制度和形式,是体现一个 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基本经济制度的表现形式,不具有独立的社会或制度属性
2.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作为两种基本的资源配置方 式,以市场手段配置资源和以计划手段配置资源,各有其特有的功能和相应的积 极作用、局限性。计划和市场作为经济手段,可以在任何所有制社会里相互结合 混合使用,形成混合经济体制;但作为反映经济运行规律及其特点的经济体制时, 却与社会经济制度有着紧密的联系 3.如何理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市场化取向是一种必然选择。中 国之所以在经济运行体制上要求选择市场经济,其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中国社会历史上的特殊矛盾和特殊道路,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深层次原因;(2)中国依然存在着商品经济赖以生存的条件,是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间接原因及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在要求;(3)计划与市场共同促 进生产力发展,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直接原因:(4)世界经济全球 化市场化发展,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外部原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个性特征。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 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体制,在所有制、分配制度以及宏 观调控等方面具有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个性特征。 5.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 框架是在借鉴和涉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构建 起来的,体现了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共同特征。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的基本框架, 可简单归纳为三个“制度”和两大“体系”。即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 度;以及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 主要参考书目 1.马洪:《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发展出版社,1993年版。 2.吴敬琏:《改革:我们正在过大关》,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年版 3.[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社会主义向何处去一一体制转型的理论与 证据》,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刘诗白:《刘诗白文集》(第七卷),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2年。 陈东琪,李茂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第三版),湖南人民出版社
2.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作为两种基本的资源配置方 式,以市场手段配置资源和以计划手段配置资源,各有其特有的功能和相应的积 极作用、局限性。计划和市场作为经济手段,可以在任何所有制社会里相互结合、 混合使用,形成混合经济体制;但作为反映经济运行规律及其特点的经济体制时, 却与社会经济制度有着紧密的联系。 3.如何理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市场化取向是一种必然选择。中 国之所以在经济运行体制上要求选择市场经济,其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中国社会历史上的特殊矛盾和特殊道路,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深层次原因;(2)中国依然存在着商品经济赖以生存的条件,是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间接原因及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在要求;(3)计划与市场共同促 进生产力发展,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直接原因;(4)世界经济全球 化市场化发展,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外部原因。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个性特征。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 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体制,在所有制、分配制度以及宏 观调控等方面具有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个性特征。 5.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 框架是在借鉴和涉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构建 起来的,体现了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共同特征。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的基本框架, 可简单归纳为三个“制度”和两大“体系”。即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 度;以及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 主要参考书目 1.马洪:《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发展出版社,1993 年版。 2.吴敬琏:《改革:我们正在过大关》,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02 年版。 3.[美]约瑟夫 E 斯蒂格利茨:《社会主义向何处去——体制转型的理论与 证据》,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 4.刘诗白:《刘诗白文集》(第七卷),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 5.《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2 年。 6.陈东琪,李茂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第三版),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 7.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版。 学习安排 第三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章,要求掌握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构成、特征及形成条件,了解企业 经济行为、个人经济行为及农户的的基本经济特征,认识和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在 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问题。 二、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市场经济微观基础概述 、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内涵与构成 、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形成条件:明确的产权界定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 、社会主义企业的演变与类型 市场经济中的企业与行为选择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国有企业改革 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个人经济行为 市场经济中个人经济行为的一般分析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个人经济行为选择 第四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农户 、农户是中国农村最基本的微观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农户的经济行为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2、我国国有企 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目标与任务;3、农户是我国农村最基本的微观基础的原因 分析。 教学难点:1、对市场经济微观基础形成条件—一产权及其特征的理解;2
2001 年版。 7.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 年版。 学习安排 第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章,要求掌握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构成、特征及形成条件,了解企业 经济行为、个人经济行为及农户的的基本经济特征,认识和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在 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问题。 二、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市场经济微观基础概述 一、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内涵与构成 二、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基本特征 三、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形成条件:明确的产权界定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 一、社会主义企业的演变与类型 二、市场经济中的企业与行为选择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国有企业改革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个人经济行为 一、市场经济中个人经济行为的一般分析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个人经济行为选择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农户 一、农户是中国农村最基本的微观基础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农户的经济行为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2、我国国有企 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目标与任务;3、农户是我国农村最基本的微观基础的原因 分析。 教学难点:1、对市场经济微观基础形成条件——产权及其特征的理解;2
对企业生产行为的理解;3、对个人储蓄(投资)行为的理解。 四、阅读书目 1、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0 2、张春霖企业组织与市场体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 3、常修泽现代企业创新论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 4、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五、学时安排 第四章市场机制与市场体系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市场经济中的市场主体的分类,每个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中所起的作 用,由此明确市场经济的流程。掌握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一价格机制,理解交 易费用的概念,及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掌声市场体系的特征、分类,深入认识 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两个重点一一建立诚信机制,反行政垄断的地方保护。 了解竞争市场和非竞争市场的效率特征,了解市场规则的含义和分类 教学基本内容 第四章市场机制与市场体系 第一节市场运行机制 市场的要素构成及其运行流程 二、价格机制 三、交易费用理论 第二节市场体系 、市场体系的特征 、市场体系的分类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健全 第三节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 非完全竞争市场 市场规划
对企业生产行为的理解;3、对个人储蓄(投资)行为的理解。 四、阅读书目 1、科斯 企业、市场与法律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0 2、张春霖 企业组织与市场体制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 3、常修泽 现代企业创新论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 4、张维迎 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五、学时安排 第四章 市场机制与市场体系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市场经济中的市场主体的分类,每个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中所起的作 用,由此明确市场经济的流程。掌握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价格机制,理解交 易费用的概念,及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掌声市场体系的特征、分类,深入认识 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两个重点——建立诚信机制,反行政垄断的地方保护。 了解竞争市场和非竞争市场的效率特征,了解市场规则的含义和分类。 二、教学基本内容 第四章市场机制与市场体系 第一节 市场运行机制 一、市场的要素构成及其运行流程 二、价格机制 三、交易费用理论 第二节 市场体系 一、市场体系的特征 二、市场体系的分类 三、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健全 第三节市场结构 一、完全竞争市场 二、非完全竞争市场 三、市场规划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第一是在于对交易费用的理解。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指两 个或更多的交易者之间为达成和实施市场交易、安排或围绕交易合约所产生的成 本。具体包括获取和评价信息;确定谈判立场;选择谈判对象:协商正式或非正 式合约;监督合约。市场和企业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组织。人们选择市场这种 组织形式,因为有时市场的费用低于企业的交易费用:而人们选择企业这种组织 形式,有时企业的交易费用低于市场,人们选择市场这种组织形式。交易成本的 基本原因是契约的不确定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第二是理解垄断和竞争的差别。垄断与竞争相比,有以下的 区别: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生产的产量低,产品价格高,在生产中存在着效率 损失。相同的需求状况和成本状况下,完全垄断市场限制了资源的充分利用,使 其产量更低,从而使资源的使用缺乏效率。完全垄断市场存在进入的障碍,保证 了完全垄断厂商在长期内保持经济利润,并且了有效配置。完全垄断市场存在社 会福利的损失。 四、主要参考书目 《资本论》第一二、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政治经济学》,刘诗白主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全面建立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国共产党第 十六次代表大会报告第27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罗宾逊:《不完全竞争理论》,商务出版社1981年版 张伯伦:《垄断竞争理论》,三联书店1985年版 五、学时安排 第五章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l、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了解和掌握国民收入及其相关概 念、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收入差距的度量、经济发展与收入差距演变 之间的关系、公平与效率的内涵及其关系、社会保障的涵义、功能和主要内容、 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与运营等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要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和理 论,思考转型中国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分析如何处理转型期效率与公平之间的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第一是在于对交易费用的理解。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指两 个或更多的交易者之间为达成和实施市场交易、安排或围绕交易合约所产生的成 本。具体包括获取和评价信息;确定谈判立场;选择谈判对象;协商正式或非正 式合约;监督合约。市场和企业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组织。人们选择市场这种 组织形式,因为有时市场的费用低于企业的交易费用;而人们选择企业这种组织 形式,有时企业的交易费用低于市场,人们选择市场这种组织形式。交易成本的 基本原因是契约的不确定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第二是理解垄断和竞争的差别。垄断与竞争相比,有以下的 区别: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生产的产量低,产品价格高,在生产中存在着效率 损失。相同的需求状况和成本状况下,完全垄断市场限制了资源的充分利用,使 其产量更低,从而使资源的使用缺乏效率。完全垄断市场存在进入的障碍,保证 了完全垄断厂商在长期内保持经济利润,并且了有效配置。完全垄断市场存在社 会福利的损失。 四、主要参考书目 《资本论》第一二、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 年版。 《政治经济学》,刘诗白主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全面建立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国共产党第 十六次代表大会报告第 27 页,人民出版社,2002 年版。 罗宾逊:《不完全竞争理论》,商务出版社 1981 年版 张伯伦:《垄断竞争理论》,三联书店 1985 年版 五、学时安排 第五章 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了解和掌握国民收入及其相关概 念、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收入差距的度量、经济发展与收入差距演变 之间的关系、公平与效率的内涵及其关系、社会保障的涵义、功能和主要内容、 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与运营等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要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和理 论,思考转型中国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分析如何处理转型期效率与公平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