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爱情及其恋爱关系中的基本道德 爱情,一个十分古老而又特别新鲜的题目。说它古老,千百年来为无数的人们去追求,为 思想家、理论家所关注,为文人墨客所描绘,为民间故事所传颂;说他新鲜,对每一个人来说, 都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都要去接触它、认识它、实践它、驾驭它、完成它,就像人生中的 衣粟布帛一样不可舍弃。爱情之于人生,既能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也会给人造成痛苦和忧伤; 既能使人鼓起人生远航的风帆而勇往直前,又能使人丧失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而萎靡不振。爱情如 此神奇,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本章就爱情的本质及其恋爱关系中的道 德问题作以说明。 、爱情及其特征 1、爱情是什么 爱情是什么?别林斯基说:“爱情是两个亲密的灵魂在一般生活方面,在忠实、善良、美的 事物方面的和谐和默契”,他认为爱情是“灵魂的和谐与默契”:泰戈尔说:“爱情是理解和体贴 的别名”,他认为爱情就是“理解和体贴”;伊萨科夫斯基说:“爱情,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 心,而是两颗心共同撞击出的火花”,他人认为爱情是“两颗心撞击出的火花”。文学家则用了形 象的语言:爱情就是男女青年在海滩上追逐嬉戏,在花前月下窃窃私语,在幽静的林荫道上比肩 漫步,在平静的湖面上摇舟漂荡 爱情是什么?无数哲学家曾经作过思考和回答。唯心主义哲学家把爱情归结为天上爱神的 授意,神箭穿胸:不可知论者把爱情视为不可考究、难以捉摸的神秘;机械唯物主义者把爱情简 单归结为性欲、美貌和好感。 爱情是什么?黑格尔的见解在当时算是高明的,他说:“爱情里确实有一种高尚的品质,因 为它不是停留在性欲上,而是显出一种本身丰富的高尚优美的心灵,要求以生动活泼、勇敢和牺 牲的精神与另一个人达到统一。”这位辩证法大师的观点显然进步了,他猜到了一点爱情的社会 属性,但他又说:“爱是精神对自身统一的感觉”,唯心主义的理论基础决定了他不可能真正解释 爱情的社会性 爱情究竟是什么?只有马克思主义才作出了科学的回答。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 的起源》中说:“现代的性爱,同单纯的性欲,同古代的爱,是根本不同的。第一,它是以所爱 者的互爱为前提的:在这方面,妇女处于同男子平等的地位,而在古代爱的时代,决不是一向都 征求妇女同意的。第二,性爱常常达到这样强烈和持久的程度,如果不能彼此结合和彼此分离 对对方来说即使不是一个最大的不幸,也是一个大不幸:最后,对于性交关系的评价,产生 了一种新的道德标准,不仅要问:它是结婚的还是私通的,而且要问:是不是由于爱情,由于相 互的爱而发生的?” 从恩格斯的段论述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爱情是一男一女之间的一种以发 生性关系为目的的感情。(2)爱情是以互爱为前提的。(3)爱情发展到性关系时有其自身的道德 标准。恩格斯的论述为我们理解爱情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所谓爱情,是指一男一女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和形成的、受社会条件制约的、以发生性关系 为目的的、相互爱慕的感情。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爱情具有两方面的属性,即自然性和社会性 爱情的自然性指的是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与一切动物所共有的自然本能,即性欲。一切动物 为了延续后代,都必须与异性交配。为了与异性交配,双方自身都有相应的器官,器官在体内激 素的作用下发挥相应的功能,功能的发挥达到生儿育女、延续种群的目的。这种受本能驱使的对 异性的追求就是爱情的自然性 爱情的自然性是为了说明问题而进行的逻辑抽象。严格地说,这个“自然性”仅仅是“爱
1 第八章 爱情及其恋爱关系中的基本道德 爱情,一个十分古老而又特别新鲜的题目。说它古老,千百年来为无数的人们去追求,为 思想家、理论家所关注,为文人墨客所描绘,为民间故事所传颂;说他新鲜,对每一个人来说, 都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都要去接触它、认识它、实践它、驾驭它、完成它,就像人生中的 衣粟布帛一样不可舍弃。爱情之于人生,既能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也会给人造成痛苦和忧伤; 既能使人鼓起人生远航的风帆而勇往直前,又能使人丧失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而萎靡不振。爱情如 此神奇,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本章就爱情的本质及其恋爱关系中的道 德问题作以说明。 一、爱情及其特征 1、爱情是什么 爱情是什么?别林斯基说:“爱情是两个亲密的灵魂在一般生活方面,在忠实、善良、美的 事物方面的和谐和默契”,他认为爱情是“灵魂的和谐与默契”;泰戈尔说:“爱情是理解和体贴 的别名”,他认为爱情就是“理解和体贴”;伊萨科夫斯基说:“爱情,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 心,而是两颗心共同撞击出的火花”,他人认为爱情是“两颗心撞击出的火花”。文学家则用了形 象的语言:爱情就是男女青年在海滩上追逐嬉戏,在花前月下窃窃私语,在幽静的林荫道上比肩 漫步,在平静的湖面上摇舟漂荡…… 爱情是什么?无数哲学家曾经作过思考和回答。唯心主义哲学家把爱情归结为天上爱神的 授意,神箭穿胸;不可知论者把爱情视为不可考究、难以捉摸的神秘;机械唯物主义者把爱情简 单归结为性欲、美貌和好感。 爱情是什么?黑格尔的见解在当时算是高明的,他说:“爱情里确实有一种高尚的品质,因 为它不是停留在性欲上,而是显出一种本身丰富的高尚优美的心灵,要求以生动活泼、勇敢和牺 牲的精神与另一个人达到统一。”这位辩证法大师的观点显然进步了,他猜到了一点爱情的社会 属性,但他又说:“爱是精神对自身统一的感觉”,唯心主义的理论基础决定了他不可能真正解释 爱情的社会性。 爱情究竟是什么?只有马克思主义才作出了科学的回答。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 的起源》中说:“现代的性爱,同单纯的性欲,同古代的爱,是根本不同的。第一,它是以所爱 者的互爱为前提的;在这方面,妇女处于同男子平等的地位,而在古代爱的时代,决不是一向都 征求妇女同意的。第二,性爱常常达到这样强烈和持久的程度,如果不能彼此结合和彼此分离, 对对方来说即使不是一个最大的不幸,也是一个大不幸;......最后,对于性交关系的评价,产生 了一种新的道德标准,不仅要问:它是结婚的还是私通的,而且要问:是不是由于爱情,由于相 互的爱而发生的?” 从恩格斯的段论述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爱情是一男一女之间的一种以发 生性关系为目的的感情。(2)爱情是以互爱为前提的。(3)爱情发展到性关系时有其自身的道德 标准。恩格斯的论述为我们理解爱情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所谓爱情,是指一男一女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和形成的、受社会条件制约的、以发生性关系 为目的的、相互爱慕的感情。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爱情具有两方面的属性,即自然性和社会性。 爱情的自然性指的是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与一切动物所共有的自然本能,即性欲。一切动物 为了延续后代,都必须与异性交配。为了与异性交配,双方自身都有相应的器官,器官在体内激 素的作用下发挥相应的功能,功能的发挥达到生儿育女、延续种群的目的。这种受本能驱使的对 异性的追求就是爱情的自然性。 爱情的自然性是为了说明问题而进行的逻辑抽象。严格地说,这个“自然性”仅仅是“爱
性”的自然性,“爱情”没有自然性。因为我们所说的爱情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有现象,只有人 类才有爱情,动物那里只有“爱性”,即追求异性的本能,不可能有人类这种高级动物才有的真 正的爱情 爱情的社会性是爱情的本质属性。所谓爱情的社会性,是说爱情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 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是受社会条件(经济的、政治的、道德的、文化的、习俗的等等)和社会 关系影响和制约的,是人的本质的一个方面的反映。就是把爱情放在社会关系中来考察,当作人 的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来考察,当作人的本质的反映来考察 首先,爱情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由于动物进化为人,动物的性关系就转化为人的性关系,动物的性生活同时就转化为人的 性生活。人的性生活与动物的性生活的根本不同之处,就是人的性生活成为人的社会生活的一部 分。它不仅仅是两性之间的交合,而是一种高级的精神生活,是人的思想、意识、感情、理智的 反映,完全不象动物那样毫不掩饰地赤裸裸地表现本能。人在选择异性的时候,不单单是看对方 的相貌、体态等生物性条件,更要看对方的思想品质、道德水准、志向追求、兴趣爱好、气质风 度、职业门类、家庭条件、物质条件等等社会性条件。在动物那里即使是最复杂的选择也是纯生 物性的,没有也不可能有社会标准。爱情发展的结果是用婚姻的形式固定下来,婚姻更是一种社 会生活,它不仅反映的是一男一女之间的性关系,更反映的是一男一女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男一女从恋爱到结婚再到过夫妻生活,这都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其次,爱情是随着社会关系的发展而发展的。 人类从猿到人、从原始人到现代人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又是一个兽性的不 断减少、人性的不断增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爱情是随着人性的发展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认为,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人性,劳动使人性增加和发展,当然也使爱情不断发展。从这 个意义上讲,劳动创造了爱情。人类的劳动从来就是社会性的劳动,人们在劳动中结成了各种各 样的社会关系,因此,人性的发展、爱情的发展,是与社会关系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受到社会 关系的影响和制约。在奴隶制社会,奴隶主可以有爱情,而奴隶的爱情是受奴隶主制约的。在封 建社会,爱情是受封建生产关系制约的,正如恩格斯所说:“而在古代爱的时代,决不是一向都 征求妇女同意的”。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使人逐步得到解放,也是爱情逐步得到发展。 爱情的特征 爱情作为人与人的一种社会关系,它首先具有人与人关系的一般特征。那就是集体性、交 往性、平等性。集体性要求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社会)、个人(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摆正自己 在社会、集体中的位置:交往性要求遵守交往规则,遵守道德,人与人之间交往时要相互真诚 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等:平等性要求人与人的地位、权利、义 务平等 但是,爱情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之所以特殊,这是因为,第一, 它反映的仅仅是两人之间的关系,并且必须是一男一女“两人”之间的关系。这是针对正常的爱 情而言的。如果“两人”都是男的或都是女的,就不能构成爱情关系。万一两男或者两女双方产 生了以发生性关系为目的的性爱关系,那就是同性恋,同性恋是一种变态的、畸形的恋爱,是爱 情的特殊现象,不能反映爱情的一般特点。第二,它反映的是一男一女之间的感情关系。一男 女之间的关系并不都是感情关系,可能是同事关系、领导关系、业务关系、金钱关系等等,五花 八门,其中只有感情关系才有可能发展为爱情关系。第三,它反映的是一男一女之间的性爱感情 关系。男女之间的感情也是多种多样的,与父女之情、兄妹之情、友谊之情等,只有属于性爱的 那种感情才是爱情。仅仅有感情还不能算作爱情,只有属于性爱的那一部分感情才是爱情。 鲁迅笔下的阿Q,见了小尼姑在外面走,就以为是想勾引男人:见了一男一女在一起,就 以为是私通,那是民族劣根性的表现。在现实生活中,一男一女完全可以保持同志式的、朋友式 的、纯真的友谊和感情,甚至可以相互倾慕,但不一定都发展为爱情。如梅克夫人对柴克夫斯基
2 性”的自然性,“爱情”没有自然性。因为我们所说的爱情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有现象,只有人 类才有爱情,动物那里只有“爱性”,即追求异性的本能,不可能有人类这种高级动物才有的真 正的爱情。 爱情的社会性是爱情的本质属性。所谓爱情的社会性,是说爱情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 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是受社会条件(经济的、政治的、道德的、文化的、习俗的等等)和社会 关系影响和制约的,是人的本质的一个方面的反映。就是把爱情放在社会关系中来考察,当作人 的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来考察,当作人的本质的反映来考察。 首先,爱情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由于动物进化为人,动物的性关系就转化为人的性关系,动物的性生活同时就转化为人的 性生活。人的性生活与动物的性生活的根本不同之处,就是人的性生活成为人的社会生活的一部 分。它不仅仅是两性之间的交合,而是一种高级的精神生活,是人的思想、意识、感情、理智的 反映,完全不象动物那样毫不掩饰地赤裸裸地表现本能。人在选择异性的时候,不单单是看对方 的相貌、体态等生物性条件,更要看对方的思想品质、道德水准、志向追求、兴趣爱好、气质风 度、职业门类、家庭条件、物质条件等等社会性条件。在动物那里即使是最复杂的选择也是纯生 物性的,没有也不可能有社会标准。爱情发展的结果是用婚姻的形式固定下来,婚姻更是一种社 会生活,它不仅反映的是一男一女之间的性关系,更反映的是一男一女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一男一女从恋爱到结婚再到过夫妻生活,这都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其次,爱情是随着社会关系的发展而发展的。 人类从猿到人、从原始人到现代人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又是一个兽性的不 断减少、人性的不断增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爱情是随着人性的发展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认为,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人性,劳动使人性增加和发展,当然也使爱情不断发展。从这 个意义上讲,劳动创造了爱情。人类的劳动从来就是社会性的劳动,人们在劳动中结成了各种各 样的社会关系,因此,人性的发展、爱情的发展,是与社会关系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受到社会 关系的影响和制约。在奴隶制社会,奴隶主可以有爱情,而奴隶的爱情是受奴隶主制约的。在封 建社会,爱情是受封建生产关系制约的,正如恩格斯所说:“而在古代爱的时代,决不是一向都 征求妇女同意的”。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使人逐步得到解放,也是爱情逐步得到发展。 2、爱情的特征 爱情作为人与人的一种社会关系,它首先具有人与人关系的一般特征。那就是集体性、交 往性、平等性。集体性要求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社会)、个人(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摆正自己 在社会、集体中的位置;交往性要求遵守交往规则,遵守道德,人与人之间交往时要相互真诚、 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等;平等性要求人与人的地位、权利、义 务平等。 但是,爱情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之所以特殊,这是因为,第一, 它反映的仅仅是两人之间的关系,并且必须是一男一女“两人”之间的关系。这是针对正常的爱 情而言的。如果“两人”都是男的或都是女的,就不能构成爱情关系。万一两男或者两女双方产 生了以发生性关系为目的的性爱关系,那就是同性恋,同性恋是一种变态的、畸形的恋爱,是爱 情的特殊现象,不能反映爱情的一般特点。第二,它反映的是一男一女之间的感情关系。一男一 女之间的关系并不都是感情关系,可能是同事关系、领导关系、业务关系、金钱关系等等,五花 八门,其中只有感情关系才有可能发展为爱情关系。第三,它反映的是一男一女之间的性爱感情 关系。男女之间的感情也是多种多样的,与父女之情、兄妹之情、友谊之情等,只有属于性爱的 那种感情才是爱情。仅仅有感情还不能算作爱情,只有属于性爱的那一部分感情才是爱情。 鲁迅笔下的阿 Q,见了小尼姑在外面走,就以为是想勾引男人;见了一男一女在一起,就 以为是私通,那是民族劣根性的表现。在现实生活中,一男一女完全可以保持同志式的、朋友式 的、纯真的友谊和感情,甚至可以相互倾慕,但不一定都发展为爱情。如梅克夫人对柴克夫斯基
的音乐作品和人格都非常敬重,当柴可夫斯基生活困难的时候,她总是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给他极 大的安慰和支持,使柴可夫斯基一次次摆脱困境。柴可夫斯基对梅克夫人的人品也非常敬重,为 了表达对梅克夫人的感激和敬重,他专门创作了《第四交响乐》献给梅克夫人。他说:“我笔下 流出的每一个音符都是献给您的,多亏了您,对劳动的爱才以双倍的力量回到了我的身上。”梅 克夫人回信说:“在您的音符中,我听到了我自己,……我们简直就是一个人。”这只是伟大的纯 真的友谊和感情,不是爱情 以上是从爱情关系与其他社会关系的比较中,进一步理解爱情的概念和认识爱情的本质, 同时也揭示了爱情的一般特点。现在我们从爱情自身出发,看看它由哪些具体特征。 第一,爱情具有互爱性 恩格斯说:“它是以所爱着的互爱为前提的”。就是说,一男一女双方既是爱者,又是被爱 者,既爱着对方,又被对方深深的爱着,彼此都为对方所强烈吸引和倾心爱慕,其感情是真挚的、 热烈的、持久的,是不带其他任何杂质杂念的。如果把爱情看成是政治上的“组阁”、经济上的 入股、生活上的依附,而不是以互相爱慕为基础,就不可能是真正的爱情。任何单方面的痴情、 “单相思”、“剃头匠的挑子一头热”,都不能成为真正的爱情 两性互爱是建立在男女双方长期接触、深刻了解基础上的,是建立在双方有共同的人生理 想和追求基础上的,是建立在双方在气质、性格、兴趣、爱好等相和谐基础上的。虽然可能存在 所谓“一见钟情”,但“一见”之后必须得有频繁的接触和深入的了解。没有这些,爱情是难以 牢固和持久的。只有双方政治上共同进步,思想上互相勉励,事业上互相帮助,生活上互相体贴, 通过思想感情上的不断交融和心理上的逐步和谐,达到志同道合,情投意合,两心相悦,两身相 许,爱情才能有生命力,才能美满和持久。 第二,爱情具有专一性 爱情的专一性是爱情的另一特征。所谓专一性,就是专一不二,爱情只能献给一个人,不 能与他人分享,自始至终,忠贞不渝。这也是爱情纯洁性的要求,是爱情巩固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恩格斯明确指岀:“性爱按其本性来说就是排他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ˆ8页)。邓 颖超也说过:“爱情不应该是自私的占有,而应该是双方互信互守的专一。只有双方专一的爱情, 才能巩固婚姻,获得幸福和愉快。”可见,专一性是爱情幸福的重要保证。那种“脚踩两只船” 吃着碗里望着锅里”、“这山望着那山高”的“三角恋爱”、“多角恋爱”,都是不符合爱情的基 本特征的,也是不符合恋爱道德要求的。 所谓“性解放”,其本意应该是性爱从奴役、屈从而获得自由。它是人性解放的一个方面的 内容,是随着人性的解放而解放的。在奴隶制时代,人性受到奴隶制的压抑,奴隶的性爱也失去 了自由:在封建时代,人性获得了一定的解放,性爱也有了有限的自由;在资本主义社会,人性 进一步解放,性爱也获得比过去任何社会大的多的自由。按照马克思主义主义的观点,自由是对 必然、即规律性的认识,性解放获得的自由就是对爱情规律性的认识。也就是说,人在爱情方面 获得的自由越多,越能够按照爱情互爱性、专一性、纯洁性的要求从事爱情活动。那种把“性解 放”视为“性随意”、“性混乱”,可以随心所欲,可以朝三暮四、朝秦暮楚,也只有持“享乐主 义”人生观的资产阶级才能做得出,这是对“性解放”的曲解。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性将获得 彻底的解放,爱情也将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但那只是高度理性的自由,决不是回到人类初期的 群婚时代去 我们说爱情具有专一性,这与封建社会的“从一而终”有什么区别呢?专一性指的是爱情, “从一而终”指的是婚姻,并且仅指中国封建社会对女子的约定。中国封建社会的婚姻道德是男 尊女卑,女子处于服从地位,要求“嫁给鸡,随鸡飞,嫁给狗,随狗走”,并且要“守节”,即使 男的死了也不得改嫁。这就是“从一而终”。爱情的专一性是要求把性爱的感情倾注到所爱的对 方一个人,不仅是对女子的约定,同时也是对男子的约定。专一性是以双方互爱为前提的,一旦 方式去了对另一方的爱,爱情是可以终止的。在爱情问题上我们提倡“从一而终”,但绝不是
3 的音乐作品和人格都非常敬重,当柴可夫斯基生活困难的时候,她总是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给他极 大的安慰和支持,使柴可夫斯基一次次摆脱困境。柴可夫斯基对梅克夫人的人品也非常敬重,为 了表达对梅克夫人的感激和敬重,他专门创作了《第四交响乐》献给梅克夫人。他说:“我笔下 流出的每一个音符都是献给您的,多亏了您,对劳动的爱才以双倍的力量回到了我的身上。”梅 克夫人回信说:“在您的音符中,我听到了我自己,......我们简直就是一个人。”这只是伟大的纯 真的友谊和感情,不是爱情。 以上是从爱情关系与其他社会关系的比较中,进一步理解爱情的概念和认识爱情的本质, 同时也揭示了爱情的一般特点。现在我们从爱情自身出发,看看它由哪些具体特征。 第一,爱情具有互爱性 恩格斯说:“它是以所爱着的互爱为前提的”。就是说,一男一女双方既是爱者,又是被爱 者,既爱着对方,又被对方深深的爱着,彼此都为对方所强烈吸引和倾心爱慕,其感情是真挚的、 热烈的、持久的,是不带其他任何杂质杂念的。如果把爱情看成是政治上的“组阁”、经济上的 入股、生活上的依附,而不是以互相爱慕为基础,就不可能是真正的爱情。任何单方面的痴情、 “单相思”、“剃头匠的挑子一头热”,都不能成为真正的爱情。 两性互爱是建立在男女双方长期接触、深刻了解基础上的,是建立在双方有共同的人生理 想和追求基础上的,是建立在双方在气质、性格、兴趣、爱好等相和谐基础上的。虽然可能存在 所谓“一见钟情”,但“一见”之后必须得有频繁的接触和深入的了解。没有这些,爱情是难以 牢固和持久的。只有双方政治上共同进步,思想上互相勉励,事业上互相帮助,生活上互相体贴, 通过思想感情上的不断交融和心理上的逐步和谐,达到志同道合,情投意合,两心相悦,两身相 许,爱情才能有生命力,才能美满和持久。 第二,爱情具有专一性 爱情的专一性是爱情的另一特征。所谓专一性,就是专一不二,爱情只能献给一个人,不 能与他人分享,自始至终,忠贞不渝。这也是爱情纯洁性的要求,是爱情巩固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恩格斯明确指出:“性爱按其本性来说就是排他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第 78 页)。邓 颖超也说过:“爱情不应该是自私的占有,而应该是双方互信互守的专一。只有双方专一的爱情, 才能巩固婚姻,获得幸福和愉快。”可见,专一性是爱情幸福的重要保证。那种“脚踩两只船”、 “吃着碗里望着锅里”、“这山望着那山高”的“三角恋爱”、“多角恋爱”,都是不符合爱情的基 本特征的,也是不符合恋爱道德要求的。 所谓“性解放”,其本意应该是性爱从奴役、屈从而获得自由。它是人性解放的一个方面的 内容,是随着人性的解放而解放的。在奴隶制时代,人性受到奴隶制的压抑,奴隶的性爱也失去 了自由;在封建时代,人性获得了一定的解放,性爱也有了有限的自由;在资本主义社会,人性 进一步解放,性爱也获得比过去任何社会大的多的自由。按照马克思主义主义的观点,自由是对 必然、即规律性的认识,性解放获得的自由就是对爱情规律性的认识。也就是说,人在爱情方面 获得的自由越多,越能够按照爱情互爱性、专一性、纯洁性的要求从事爱情活动。那种把“性解 放”视为“性随意”、“性混乱”,可以随心所欲,可以朝三暮四、朝秦暮楚,也只有持“享乐主 义”人生观的资产阶级才能做得出,这是对“性解放”的曲解。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性将获得 彻底的解放,爱情也将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但那只是高度理性的自由,决不是回到人类初期的 群婚时代去。 我们说爱情具有专一性,这与封建社会的“从一而终”有什么区别呢?专一性指的是爱情, “从一而终”指的是婚姻,并且仅指中国封建社会对女子的约定。中国封建社会的婚姻道德是男 尊女卑,女子处于服从地位,要求“嫁给鸡,随鸡飞,嫁给狗,随狗走”,并且要“守节”,即使 男的死了也不得改嫁。这就是“从一而终”。爱情的专一性是要求把性爱的感情倾注到所爱的对 方一个人,不仅是对女子的约定,同时也是对男子的约定。专一性是以双方互爱为前提的,一旦 一方式去了对另一方的爱,爱情是可以终止的。在爱情问题上我们提倡“从一而终”,但绝不是
说一旦建立了爱情关系就非得保持到死不可,甚至一方死了也不准另有所爱 第三,爱情具有奉献性 爱,作为一种感情,总是要指向一定对象的,是对一定对象的爱的感情投入、倾注。投入、 倾注就是奉献,所以说爱在本质上是奉献的,爱的真谛就是奉献。爱情是发自内心的对所爱的人 的最真挚的爱慕,它不仅是纯洁的、专一的,而且是无私的,是对所爱之人的无私的奉献。也就 是说,爱情的真正意义不在于从对方那里得到了多少爱,而在于自己给对方了多少爱。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爱一个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为他的幸福而高兴,并且乐意做一切为 他的幸福所必须的事情。”这就是说,如果爱上一个人,就要为所爱的人奉献,使所爱的人幸福。 有了这种爱的奉献精神,就会产生巨大的爱的力量,这种力量会驱使你为所爱的人做出牺牲,不 仅在情感上满足对方,生理上满足对方,也在物质生活方满足对方,甚至在关键时刻愿意为对方 去死。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对方同等的回报,才能使爱情升华,使爱情持久,使爱情成为真正的 爱情。如果只强调别人,只知道从别人那里索取爱、享受爱,这不是真正的爱情,肯定是不能持 久的 二、社会的发展与爱情的进步 爱情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客观存在,它同人性一样,也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不断 发展的历史过程。这个发展过程,我们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1、从婚姻形式的发展看爱情的发展 前面已经说过,爱情是随着人性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的。当动物能够制造和使用工 具进行劳动从而进化为人的那一时期起,即“人猿相揖别”的初期,人性产生了,爱情也有了萌 芽。在原始社会,人类刚刚从动物界脱离出来,还没有摆脱蒙昧和野蛮,但是毕竟与动物有了区 别,人的性关系已经不完全等同于动物的性关系,其中有了思想意识的支配,有了爱情的萌芽 原始社会婚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群婚一一对偶婚一一一夫一妻制三个阶段、三种形式,在 这三个阶段中,爱情是不断得到发展的。群婚阶段,原始人的性交已经不同于动物的性交。在动 物那里,性交与雌性的发情相联系,纯粹是出于延续后代的本能。为了种群的强壮,自然选择了 强壮的雄性有交配的权力。而人的性关系不一定总是发生在女性的发情期,也不一定只有强壮的 族长才有这方面的权力,更不是个体之间的胡乱结合,其中总有男女之间一定的、哪怕是初级的 思想意识的支配,这种初级的思想意识就是爱情的萌芽, 对偶婚是对群婚的否定,它是以女子为中心,实行“男嫁女,从妇居”,形成一种比较固定 的婚姻关系。子女们仍然是“只认其母,不认其父”。这比起群婚来是巨大的进步。男的能够选 择一女并愿意与之较长时间的同居,女的能够选择一男并允许与自己较长时间的同居,并在接纳 男方的这一时期内不与其他男子(第三者)交合,这里面肯定有感情的支配,说明爱情已经产生 了。 一夫一妻制又是对对偶婚的否定,这种婚姻已从以女子为中心过渡到以男子为中心,“男嫁 女,从妇居”已改为“女嫁男,从男居”。这种形式已成为婚姻的基本形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 到现在,并且还将继续下去。一夫一妻制不是短时间的夫妻,而是长时间的夫妻,终身夫妻。两 人能够相伴终身,爱情起着关键的作用。尽管封建社会的婚姻是执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刚结婚时也许没有爱情,但就大多数而言,婚后都或多或少地产生了爱情,这是“先结婚,后恋 爱”的典型形式。 2、从社会制度的发展看爱情的进步 在奴隶制社会,爱情的自由只属于奴隶主。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包括婚姻在内的一切 都由奴隶主支配。奴隶连人身自由都没有,那么,爱情的自由也被剥夺了。奴隶没有爱情的自由, 并不等于奴隶制社会没有爱情,也不等于奴隶没有爱情,仅仅是奴隶的爱情受到压抑和限制而已 在封建社会,奴隶得到了解放,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爱情也得到了一定的解放。男女之
4 说一旦建立了爱情关系就非得保持到死不可,甚至一方死了也不准另有所爱。 第三,爱情具有奉献性 爱,作为一种感情,总是要指向一定对象的,是对一定对象的爱的感情投入、倾注。投入、 倾注就是奉献,所以说爱在本质上是奉献的,爱的真谛就是奉献。爱情是发自内心的对所爱的人 的最真挚的爱慕,它不仅是纯洁的、专一的,而且是无私的,是对所爱之人的无私的奉献。也就 是说,爱情的真正意义不在于从对方那里得到了多少爱,而在于自己给对方了多少爱。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爱一个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为他的幸福而高兴,并且乐意做一切为 他的幸福所必须的事情。”这就是说,如果爱上一个人,就要为所爱的人奉献,使所爱的人幸福。 有了这种爱的奉献精神,就会产生巨大的爱的力量,这种力量会驱使你为所爱的人做出牺牲,不 仅在情感上满足对方,生理上满足对方,也在物质生活方满足对方,甚至在关键时刻愿意为对方 去死。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对方同等的回报,才能使爱情升华,使爱情持久,使爱情成为真正的 爱情。如果只强调别人,只知道从别人那里索取爱、享受爱,这不是真正的爱情,肯定是不能持 久的。 二、社会的发展与爱情的进步 爱情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客观存在,它同人性一样,也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不断 发展的历史过程。这个发展过程,我们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1、从婚姻形式的发展看爱情的发展 前面已经说过,爱情是随着人性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的。当动物能够制造和使用工 具进行劳动从而进化为人的那一时期起,即“人猿相揖别”的初期,人性产生了,爱情也有了萌 芽。在原始社会,人类刚刚从动物界脱离出来,还没有摆脱蒙昧和野蛮,但是毕竟与动物有了区 别,人的性关系已经不完全等同于动物的性关系,其中有了思想意识的支配,有了爱情的萌芽。 原始社会婚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群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制三个阶段、三种形式,在 这三个阶段中,爱情是不断得到发展的。群婚阶段,原始人的性交已经不同于动物的性交。在动 物那里,性交与雌性的发情相联系,纯粹是出于延续后代的本能。为了种群的强壮,自然选择了 强壮的雄性有交配的权力。而人的性关系不一定总是发生在女性的发情期,也不一定只有强壮的 族长才有这方面的权力,更不是个体之间的胡乱结合,其中总有男女之间一定的、哪怕是初级的 思想意识的支配,这种初级的思想意识就是爱情的萌芽。 对偶婚是对群婚的否定,它是以女子为中心,实行“男嫁女,从妇居”,形成一种比较固定 的婚姻关系。子女们仍然是“只认其母,不认其父”。这比起群婚来是巨大的进步。男的能够选 择一女并愿意与之较长时间的同居,女的能够选择一男并允许与自己较长时间的同居,并在接纳 男方的这一时期内不与其他男子(第三者)交合,这里面肯定有感情的支配,说明爱情已经产生 了。 一夫一妻制又是对对偶婚的否定,这种婚姻已从以女子为中心过渡到以男子为中心,“男嫁 女,从妇居”已改为“女嫁男,从男居”。这种形式已成为婚姻的基本形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 到现在,并且还将继续下去。一夫一妻制不是短时间的夫妻,而是长时间的夫妻,终身夫妻。两 人能够相伴终身,爱情起着关键的作用。尽管封建社会的婚姻是执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刚结婚时也许没有爱情,但就大多数而言,婚后都或多或少地产生了爱情,这是“先结婚,后恋 爱”的典型形式。 2、从社会制度的发展看爱情的进步 在奴隶制社会,爱情的自由只属于奴隶主。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包括婚姻在内的一切 都由奴隶主支配。奴隶连人身自由都没有,那么,爱情的自由也被剥夺了。奴隶没有爱情的自由, 并不等于奴隶制社会没有爱情,也不等于奴隶没有爱情,仅仅是奴隶的爱情受到压抑和限制而已。 在封建社会,奴隶得到了解放,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爱情也得到了一定的解放。男女之
间可以比较明确地表示爱了。但是,由于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宗教等多重压抑,爱情的实现仍 然是十分有限的。 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其婚姻制度发展的也相当完备。婚姻,本称“昏因”,“昏” 是黄昏,“日入后二刻半为昏”。古时用漏沙的方法计时,漏壶上有100个刻度,一日漏一壶,所 以一日有100刻,每刻等于144分钟,与现在的每刻15分钟差不多。“因”是因由、原因。“昏 因”指的是男女结合的时间、过程和事实。“男以昏时迎娶,女因男而来”,然后“和牢共食 即成夫妻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奉行儒家的婚姻观,集中起来概括为两句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父母掌握着子女的婚姻大事,男女之间的恋爱不是当事者自己谈的,而是由双方的父母代谈的。 当事者的父母双方也不直接谈,又是通过媒人沟通而间接谈的。 媒人要做的事是“撮合”,有一整套繁琐的“撮合”程序。女方要“许嫁”,要行“著笄礼 古代“女子十有五而笄”。到了十五是否著笄,要看是否许嫁,许嫁则著,没有许家要等到二十 再著。许嫁,就是有人来聘,实际上就是订婚。有人来聘,父母愿意将其女子许给,就算是订了 婚。明代才有订婚一词,以前都叫许嫁。男方的礼节更为复杂,从提亲到成亲要行“六礼”,即 六步程序。第一步:“纳釆”,即男方请媒人带上采礼到女家提亲,采礼不同于“财礼”,只是象 征性的,女方收下,表明可以继续来往,不收,到此为止。第二步:“问名”,男方请媒人到女家 问明女子的庚年日月时辰,带回男方,按照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卜卦,八字合则继续来往,不合 则罢议。第三步:“纳吉”,男女双方八字合了之后,男方送贴子,下聘书,立契约,算是正式订 婚,受法律保护。第四步:“纳征”,即送财礼,下定钱,表明女子以属男家,只待婚日。第五步: 请期”,送定礼到女嫁,约定婚日。以上这些事都是由媒人完成的,至此,媒人的使命就结束 了。第六步:“亲迎”,新郎奉父母之命亲到女家迎娶。接到家以后还有一系列成婚仪式。这些过 程有的也征求子女的意见,但主要是父母做主。这尽管比奴隶制时代有了很大进步,但对人性、 对爱情仍然是压抑的 资本主义比封建主义又前进了一步。资产阶级在上升时期,宣扬人本主义,追求个性解放 提倡自由、平等、博爱,为爱情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资产阶级喊出了“爱情自由”的口号, 但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爱情的自由仍然是有限的,“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含情 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共产党宣言》)。爱情、婚姻不是男女双方 自身条件所能支配的,往往被物质利益或与物质利益有关的其他方面的条件所左右,地位、金钱、 权力常常取代爱情。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抢婚。现代资产阶级的两性淫乱大大超过了以往的任 何剥削阶级,他们推崇所谓“性自由”、“性解放”,实际上是为以金钱、权力、地位为基础和本 钱的极端纵欲主义制造舆论 在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了社会主义的产生关系,妇女获得空前解放,男女处于平等的地位, 这为健康、纯真的爱情产生和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有可能在 全社会范围内,实现彻底摆脱男子统治的男女真正平等的一夫一妻制,以实现以爱情为基础的自 由、自主婚姻。社会主义的婚姻制度,既扭转了包办婚姻时代的“先结婚,后恋爱”的颠倒局面 又摆脱了金钱、权力、地位的羁绊,是婚姻成为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但是,由于我国还处于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产生关系上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分配方式,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事实上的 不平等:存在着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旧道德、旧习俗糟粕的影响:存在着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 蚀,这决定了在社会主义时期爱情还不能获得彻底的解放,婚姻也不能获得完全的自由。只有到 了共产主义社会,这一切才能真正实现。 三、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 人生是丰富的,生活是多采的。爱情使人生中最富光彩的一部分,但是它不是人生生活的 全部。那么,爱情在人生生活中究竟处于什么位置,怎样处理爱情生活与其他生活的关系,这是
5 间可以比较明确地表示爱了。但是,由于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宗教等多重压抑,爱情的实现仍 然是十分有限的。 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其婚姻制度发展的也相当完备。婚姻,本称“昏因”,“昏” 是黄昏,“日入后二刻半为昏”。古时用漏沙的方法计时,漏壶上有 100 个刻度,一日漏一壶,所 以一日有 100 刻,每刻等于 14.4 分钟,与现在的每刻 15 分钟差不多。“因”是因由、原因。“昏 因”指的是男女结合的时间、过程和事实。“男以昏时迎娶,女因男而来”,然后“和牢共食”, 即成夫妻。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奉行儒家的婚姻观,集中起来概括为两句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父母掌握着子女的婚姻大事,男女之间的恋爱不是当事者自己谈的,而是由双方的父母代谈的。 当事者的父母双方也不直接谈,又是通过媒人沟通而间接谈的。 媒人要做的事是“撮合”,有一整套繁琐的“撮合”程序。女方要“许嫁”,要行“著笄礼。 古代“女子十有五而笄”。到了十五是否著笄,要看是否许嫁,许嫁则著,没有许家要等到二十 再著。许嫁,就是有人来聘,实际上就是订婚。有人来聘,父母愿意将其女子许给,就算是订了 婚。明代才有订婚一词,以前都叫许嫁。男方的礼节更为复杂,从提亲到成亲要行“六礼”,即 六步程序。第一步:“纳采”,即男方请媒人带上采礼到女家提亲,采礼不同于“财礼”,只是象 征性的,女方收下,表明可以继续来往,不收,到此为止。第二步:“问名”,男方请媒人到女家 问明女子的庚年日月时辰,带回男方,按照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卜卦,八字合则继续来往,不合 则罢议。第三步:“纳吉”,男女双方八字合了之后,男方送贴子,下聘书,立契约,算是正式订 婚,受法律保护。第四步:“纳征”,即送财礼,下定钱,表明女子以属男家,只待婚日。第五步: “请期”,送定礼到女嫁,约定婚日。以上这些事都是由媒人完成的,至此,媒人的使命就结束 了。第六步:“亲迎”,新郎奉父母之命亲到女家迎娶。接到家以后还有一系列成婚仪式。这些过 程有的也征求子女的意见,但主要是父母做主。这尽管比奴隶制时代有了很大进步,但对人性、 对爱情仍然是压抑的。 资本主义比封建主义又前进了一步。资产阶级在上升时期,宣扬人本主义,追求个性解放, 提倡自由、平等、博爱,为爱情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资产阶级喊出了“爱情自由”的口号, 但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爱情的自由仍然是有限的,“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含情 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共产党宣言》)。爱情、婚姻不是男女双方 自身条件所能支配的,往往被物质利益或与物质利益有关的其他方面的条件所左右,地位、金钱、 权力常常取代爱情。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抢婚。现代资产阶级的两性淫乱大大超过了以往的任 何剥削阶级,他们推崇所谓“性自由”、“性解放”,实际上是为以金钱、权力、地位为基础和本 钱的极端纵欲主义制造舆论。 在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了社会主义的产生关系,妇女获得空前解放,男女处于平等的地位, 这为健康、纯真的爱情产生和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有可能在 全社会范围内,实现彻底摆脱男子统治的男女真正平等的一夫一妻制,以实现以爱情为基础的自 由、自主婚姻。社会主义的婚姻制度,既扭转了包办婚姻时代的“先结婚,后恋爱”的颠倒局面, 又摆脱了金钱、权力、地位的羁绊,是婚姻成为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但是,由于我国还处于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产生关系上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分配方式,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事实上的 不平等;存在着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旧道德、旧习俗糟粕的影响;存在着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 蚀,这决定了在社会主义时期爱情还不能获得彻底的解放,婚姻也不能获得完全的自由。只有到 了共产主义社会,这一切才能真正实现。 三、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 人生是丰富的,生活是多采的。爱情使人生中最富光彩的一部分,但是它不是人生生活的 全部。那么,爱情在人生生活中究竟处于什么位置,怎样处理爱情生活与其他生活的关系,这是
我们在爱情问题上必须弄明白的问题 1、爱情与生活 生活,就是人类社会生活,它包括人类所从事的一切活动。生活的类型可以有多种划分: 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可以分为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上,可以分为物质 生活与精神生活:从生活的实际内容上,可以分为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思想生活、道德生活 文化生活、艺术生活、宗教生活等等。 个人生活就是个人参与社会活动,具体包括: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生活、劳动生活和家 庭生活等。劳动生活就是人进行劳动的活动。一个人生活在世上,首要的意义是劳动。通过劳动 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进而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和精神生活需要。没有劳动,一切都无 从谈起。阶级剥削可以不劳动,好逸恶劳,那只是阶级社会中人性的一种背离,是人的一种异化, 他们的生活是不完善的。就绝大多数人来讲,劳动生活是第一性的生活。由于劳动生活的需要才 创造了社会关系,才有了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生活 任何人都是社会关系中的人,与他人、与社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关系,如劳动关系、人际 关系、经济利益关系等等,个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这些关系,都是在这些关系中进行和完成的 所谓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认识和学会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的过程 因此,人在一生中,必须不停地认识和处理各种各样的关系,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生的 重要课题。 家庭生活是缩小了的社会生活,既有物质生活,又有精神生活;既有劳动生活,又有处理 社会关系的生活,内容十分丰富。但其最主要的内容是爱情、婚姻、生儿育女、赡养老人等。家 庭生活既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又是从事家庭以外的社会生活的立足点。因此,家庭生活在人生生 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也是人生生活的重要方面 我们分析了个人生活的全部内容以后,现在来看一看爱情在个人生活中的具体位置。 首先,爱情仅仅是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的生活的一部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有上下级关系、 同事关系、血缘关系、夫妻关系,还有朋友关系、同乡关系、同学关系等等。个人与他人之间的 感情包括友情、亲情、阶级情、民族情、爱情等,爱情又是人的复杂的、丰富的感情的一部分。 其次,爱情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爱情是婚姻的基础,但不一定都是家庭的基础。《红灯记》 里的李玉和一家人之间就只有阶级感情、亲情,没有爱情。所以,爱情又仅仅是家庭生活的一部 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爱情尽管在人生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它仅仅是个人生活的 部分,远远不能代表、代替个人的全部生活。人首先是生活,然后才有爱情,正如鲁迅所说:人 生的第一要义“便是生活,人必须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2、爱情与学习 爱情,对于青年人来说,特别具有吸引力。从某种意义上说,爱情成了青年人的专用术语 久传不衰的爱情故事,从西方的亚当夏娃,到东方的牛郎织女,无不都是青年人唱主角。这首先 是因为人在青年时期自身的性器官发育趋于成熟,对异性追求的心理开始萌动,对未来人生生活 的向往特别强烈,所以对异性特别敏感,对爱情也特别钟情。爱情生活成为青年人生活的最富诗 意、最闪光彩、也最难驾驭的一部分 但是,青年时期不仅是长身体的时期,更是长知识的时期,怎样使自己身体与知识协调共 长,处理好爱情与学习的关系,摆正爱情的位置,这是每个青年人不容回避、必须正确认识和对 待的问题。 在对待爱情与学习的关系上,存在三种观点和三种倾向。第一种观点认为,机不可失,时 不再来,趁大学生活的美好时光找个如意伴侣,免得将来“花落人亡两不值”,所以把爱情放在 第一位,学习服从于恋爱。第二种观点认为,谈恋爱影响学习,应该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有了好 的成绩,“书中自有颜如玉”。第三种观点认为,爱情和学习可以互相促进,可以兼得,既有爱情, 6
6 我们在爱情问题上必须弄明白的问题。 1、爱情与生活 生活,就是人类社会生活,它包括人类所从事的一切活动。生活的类型可以有多种划分: 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可以分为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上,可以分为物质 生活与精神生活;从生活的实际内容上,可以分为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思想生活、道德生活、 文化生活、艺术生活、宗教生活等等。 个人生活就是个人参与社会活动,具体包括: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生活、劳动生活和家 庭生活等。劳动生活就是人进行劳动的活动。一个人生活在世上,首要的意义是劳动。通过劳动, 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进而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和精神生活需要。没有劳动,一切都无 从谈起。阶级剥削可以不劳动,好逸恶劳,那只是阶级社会中人性的一种背离,是人的一种异化, 他们的生活是不完善的。就绝大多数人来讲,劳动生活是第一性的生活。由于劳动生活的需要才 创造了社会关系,才有了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生活。 任何人都是社会关系中的人,与他人、与社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关系,如劳动关系、人际 关系、经济利益关系等等,个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这些关系,都是在这些关系中进行和完成的。 所谓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认识和学会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的过程。 因此,人在一生中,必须不停地认识和处理各种各样的关系,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生的 重要课题。 家庭生活是缩小了的社会生活,既有物质生活,又有精神生活;既有劳动生活,又有处理 社会关系的生活,内容十分丰富。但其最主要的内容是爱情、婚姻、生儿育女、赡养老人等。家 庭生活既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又是从事家庭以外的社会生活的立足点。因此,家庭生活在人生生 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也是人生生活的重要方面。 我们分析了个人生活的全部内容以后,现在来看一看爱情在个人生活中的具体位置。 首先,爱情仅仅是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的生活的一部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有上下级关系、 同事关系、血缘关系、夫妻关系,还有朋友关系、同乡关系、同学关系等等。个人与他人之间的 感情包括友情、亲情、阶级情、民族情、爱情等,爱情又是人的复杂的、丰富的感情的一部分。 其次,爱情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爱情是婚姻的基础,但不一定都是家庭的基础。《红灯记》 里的李玉和一家人之间就只有阶级感情、亲情,没有爱情。所以,爱情又仅仅是家庭生活的一部 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爱情尽管在人生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它仅仅是个人生活的一 部分,远远不能代表、代替个人的全部生活。人首先是生活,然后才有爱情,正如鲁迅所说:人 生的第一要义“便是生活,人必须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2、爱情与学习 爱情,对于青年人来说,特别具有吸引力。从某种意义上说,爱情成了青年人的专用术语。 久传不衰的爱情故事,从西方的亚当夏娃,到东方的牛郎织女,无不都是青年人唱主角。这首先 是因为人在青年时期自身的性器官发育趋于成熟,对异性追求的心理开始萌动,对未来人生生活 的向往特别强烈,所以对异性特别敏感,对爱情也特别钟情。爱情生活成为青年人生活的最富诗 意、最闪光彩、也最难驾驭的一部分。 但是,青年时期不仅是长身体的时期,更是长知识的时期,怎样使自己身体与知识协调共 长,处理好爱情与学习的关系,摆正爱情的位置,这是每个青年人不容回避、必须正确认识和对 待的问题。 在对待爱情与学习的关系上,存在三种观点和三种倾向。第一种观点认为,机不可失,时 不再来,趁大学生活的美好时光找个如意伴侣,免得将来“花落人亡两不值”,所以把爱情放在 第一位,学习服从于恋爱。第二种观点认为,谈恋爱影响学习,应该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有了好 的成绩,“书中自有颜如玉”。第三种观点认为,爱情和学习可以互相促进,可以兼得,既有爱情
又有好的学习成绩,“革命生产两不误”。这些观点各有各的道理,很难说谁对谁错,每个人都可 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理解、去把握、去实践。但至少有两点我们是不赞成的。第一,不要过 早地涉足爱情。有的人从中学就开始张罗着找异性朋友,那时才十三四岁、十六七岁,太早了! 这时从生理方面讲,性器官虽开始发育并趋于成熟,但毕竟没有完全成熟,即使到了大学时期 身体也还在发育。一般来说,男性发育要持续到25岁左右,女性发育要持续到23岁左右。过早 地恋爱,甚至偷吃禁果,对身体发育是不利的。花开的早也落的早,道理是很清楚的。另一方面 年龄太小,自己的心理条件更没有成熟,对人生、事业、家庭、责任、义务等等的理解也相当肤 浅,甚至还没有这方面的概念,仅仅是出于一时的冲动,很大程度上又是自然性的冲动,所以成 功率是很低的。再一方面,现代社会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人们要学的东西越来越多,学习的路 程也越来越长,从小学到研究生毕业至少得十七八年,在你还远远没有到达学校学习的终点的时 候就背上个包袱,这不利于向终点的攀登 第二,不要痴迷于爱情。有的人一进入恋爱,就卿卿我我,缠缠绵绵、如痴如醉,如胶似 漆,忘记了一切,丢弃了学业,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最后有可能落的个竹篮打水,爱情和学业一 无所成 3、爱情与事业 事业是学习生活的继续,实际上是进入了个人的劳动生活。如前所述,劳动生活是人的全 部生活的基础,没有劳动生活,其他一切生活都无从谈起。一个人要活着,首先要解决自己的衣 食住行等生计问题,这要靠劳动的创造而获得,是通过劳动以后获得报酬而实现的。一个人活着, 要实现自身的价值,人的真正价值不在于获得了怎样的物质生活,也不再于获得了多少爱情,而 在于他的劳动创造,劳动奉献。因此,爱情与事业相比,毫无疑问事业是第一位的。 切创造过巨大价值的人都是把事业放在第一位的。春秋战国时期,晋公子重耳逃亡到齐 国,整天迷恋于爱妻齐姜,苟且偷安。在重耳看来,“人生如白驹过溪,苟可适志,何必他求?” 可是在齐姜看来,“要为天下奇男子,须历人间万里程”。于是,她帮助重耳出走,周游列国,使 重耳后来终于当上晋侯。倍根说得好,“即使心中有了爱,仍能约束它,使它不妨碍重大事业。 因为爱情一旦干扰情绪,就会阻碍人坚定地奔向既定目标。”在中外科学史上,许多科学家之所 以能够创造出惊人的成就,固然原因很多,但一个极重要的原因就是正确处理爱情与事业的关系 决不把更多的时间抛向情场,更不会因为恋爱而影响事业。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22岁时就与 表姐埃玛感情很深了,他渴望早日结婚,就在这个时候,英舰“贝格尔”号要去南非做科学考察 预期要两年以上。达尔文为了事业,把爱情埋在心里,毅然登上了“贝格尔”号,这一去就是5 年。埃玛一直等着他。达尔文回来以后,又一心忙于《航海日记》的整理工作,撰写学术论文 无暇顾及谈情说爱,一直到30岁时才正式向埃玛求婚 车尔尼雪夫斯基被华茜丽爱娃所爱,他也爱她。当姑娘提出结婚时,车尔尼雪夫斯基婉言 拒绝了,这使华茜丽爱娃大失所望,问:“你难道已经结婚了?”回答“没有”,“是我不好,不 配?”“不是”,“那你为什么拒绝我?”车对她讲了自己的事业与理想,他准备把自己的一切都 献给反对沙皇专制的事业,随时有可能被迫害,被杀头,不愿意连累她。姑娘转悲为喜,说,这 我早就考虑过了,我愿意一起去迎接考验。后来车尔尼雪夫斯基被沙皇监禁、流放长达26年 但他的妻子始终没有离开他。 四、爱情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要求 爱情生活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恋爱关系作为社会关系的一部分,在进行中必须遵守社 会生活和处理社会关系的一般准则和一般要求。如以善待人,以诚待人,以信待人,以礼待人 以宽待人等等,这些都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一般准则与一般要求,在爱情生活中都是应该坚持的。 但是,爱情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活、特殊的关系,又有特殊的准则和要求。 1、恋爱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原则
7 又有好的学习成绩,“革命生产两不误”。这些观点各有各的道理,很难说谁对谁错,每个人都可 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理解、去把握、去实践。但至少有两点我们是不赞成的。第一,不要过 早地涉足爱情。有的人从中学就开始张罗着找异性朋友,那时才十三四岁、十六七岁,太早了! 这时从生理方面讲,性器官虽开始发育并趋于成熟,但毕竟没有完全成熟,即使到了大学时期, 身体也还在发育。一般来说,男性发育要持续到 25 岁左右,女性发育要持续到 23 岁左右。过早 地恋爱,甚至偷吃禁果,对身体发育是不利的。花开的早也落的早,道理是很清楚的。另一方面, 年龄太小,自己的心理条件更没有成熟,对人生、事业、家庭、责任、义务等等的理解也相当肤 浅,甚至还没有这方面的概念,仅仅是出于一时的冲动,很大程度上又是自然性的冲动,所以成 功率是很低的。再一方面,现代社会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人们要学的东西越来越多,学习的路 程也越来越长,从小学到研究生毕业至少得十七八年,在你还远远没有到达学校学习的终点的时 候就背上个包袱,这不利于向终点的攀登。 第二,不要痴迷于爱情。有的人一进入恋爱,就卿卿我我,缠缠绵绵、如痴如醉,如胶似 漆,忘记了一切,丢弃了学业,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最后有可能落的个竹篮打水,爱情和学业一 无所成。 3、爱情与事业 事业是学习生活的继续,实际上是进入了个人的劳动生活。如前所述,劳动生活是人的全 部生活的基础,没有劳动生活,其他一切生活都无从谈起。一个人要活着,首先要解决自己的衣 食住行等生计问题,这要靠劳动的创造而获得,是通过劳动以后获得报酬而实现的。一个人活着, 要实现自身的价值,人的真正价值不在于获得了怎样的物质生活,也不再于获得了多少爱情,而 在于他的劳动创造,劳动奉献。因此,爱情与事业相比,毫无疑问事业是第一位的。 一切创造过巨大价值的人都是把事业放在第一位的。春秋战国时期,晋公子重耳逃亡到齐 国,整天迷恋于爱妻齐姜,苟且偷安。在重耳看来,“人生如白驹过溪,苟可适志,何必他求?” 可是在齐姜看来,“要为天下奇男子,须历人间万里程”。于是,她帮助重耳出走,周游列国,使 重耳后来终于当上晋侯。倍根说得好,“即使心中有了爱,仍能约束它,使它不妨碍重大事业。 因为爱情一旦干扰情绪,就会阻碍人坚定地奔向既定目标。”在中外科学史上,许多科学家之所 以能够创造出惊人的成就,固然原因很多,但一个极重要的原因就是正确处理爱情与事业的关系, 决不把更多的时间抛向情场,更不会因为恋爱而影响事业。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22 岁时就与 表姐埃玛感情很深了,他渴望早日结婚,就在这个时候,英舰“贝格尔”号要去南非做科学考察, 预期要两年以上。达尔文为了事业,把爱情埋在心里,毅然登上了“贝格尔”号,这一去就是 5 年。埃玛一直等着他。达尔文回来以后,又一心忙于《航海日记》的整理工作,撰写学术论文, 无暇顾及谈情说爱,一直到 30 岁时才正式向埃玛求婚。 车尔尼雪夫斯基被华茜丽爱娃所爱,他也爱她。当姑娘提出结婚时,车尔尼雪夫斯基婉言 拒绝了,这使华茜丽爱娃大失所望,问:“你难道已经结婚了?”回答“没有”,“是我不好,不 配?”“不是”,“那你为什么拒绝我?”车对她讲了自己的事业与理想,他准备把自己的一切都 献给反对沙皇专制的事业,随时有可能被迫害,被杀头,不愿意连累她。姑娘转悲为喜,说,这 我早就考虑过了,我愿意一起去迎接考验。后来车尔尼雪夫斯基被沙皇监禁、流放长达 26 年, 但他的妻子始终没有离开他。 四、爱情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要求 爱情生活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恋爱关系作为社会关系的一部分,在进行中必须遵守社 会生活和处理社会关系的一般准则和一般要求。如以善待人,以诚待人,以信待人,以礼待人, 以宽待人等等,这些都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一般准则与一般要求,在爱情生活中都是应该坚持的。 但是,爱情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活、特殊的关系,又有特殊的准则和要求。 1、恋爱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原则
恋爱是爱情的开始,是爱情的外在表现形式,又是爱情得到培养、提升、升华的具体方式 爱情与恋爱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因此,爱情自身所具有的特征为恋爱应遵循的道德原则提供了 依据。具体包括 第一,自愿性原则。这是由爱情的互爱性特征决定的。互爱就不是“单相思”,不是“一厢 情愿”,而是“两厢情愿”,即双方的自觉自愿。这是爱情进步、爱情解放的最主要的标志,也是 恋爱应遵循的首要准则 恋爱必须是男女双方都出于自觉自愿,不能强求。一是对别人不能强求。如果对方不爱你 不愿以建立恋爱关系,会有多种原因,其中有可能是因为对方对你还不够了解,要有意对你进行 试探和考验,在互不摸底的情况下一方对另一方追求是正常的,但一旦对方表明了态度,亮出了 底线”,不愿意与你建立恋爱关系,就要适可而止,不要再往前走了,叫做“有追求而不强求”。 二是对自己也不能强求。恋爱“一见钟情”的情况毕竟少数,总会有一方主动,一方被动。对于 被动的一方,到了一定时候可以服从另一方,但必须是出自内心的自愿。如果自己本来不喜欢对 方,由于种种原因使自己不能摆脱,勉强保持恋爱关系,勉强结婚,这同样不符合恋爱的道德原 第二,专一性原则。这是由爱情的排他性特征决定的。爱情必须是一男一女二人之间的事, 排斥“第三者”。因此,双方一旦建立了爱情关系,都必须专一于对方。一方面,要有接受爱的 专一性,即只接受对方一个人的爱请。一旦自己确定了恋爱对象,就只能而且必须把这个已经确 定下来的对象施来的爱作为爱情,其他任何人施来的爱都只能作为同志之爱、朋友之爱、同学之 爱、同乡之爱等等。这就是爱情与友情的界限。无论其他的人对你怎样好,都必须始终把握好这 个界限。另一方面,要有付出爱的专一性。一个人一旦确定了恋爱对象,就只能把爱情献给这个 对象一个人,决不能同时又献给另外的人。对其他人的爱,也只能界定在同志、朋友、同乡、同 学等等之间友情的范畴 当然,爱情的专一性不是永恒性或超稳定性,不是说一旦建立了恋爱关系就只能与对方保 持到永远,不能有别的选择。专一性是以自愿性为基础的。并不是所有的恋爱都会开花结果。我 们反对在恋爱问题上“朝三暮四”,“朝秦暮楚”,频繁更换恋爱对象,被别人讥为“恋爱专家” 花花公子”、“风流女人”,同时也不是说非得“从一而终”,“一棵树上吊死人”。这就看你如果 把握了! 2、恋爱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 恋爱作为人的一种行为,它同人的其他行为一样,不仅要遵循一定的行为原则,同时要遵 循一定的行为规范 首先、两性相爱,忠贞不渝 恋爱双方彼此忠贞,这也是由爱情的专一性、排他性、纯洁性所决定的。忠贞,实际上包 含了两个方面的意思。其一,是对对方忠诚、诚心诚意、实心实意、一心一意,没有二心,没有 参假。反对“心猿意马”,反对“身在曹营心在汉”,反对“吃着碗里望着锅里”。其二,是对对 方的坚贞、坚定、执著,一旦建立了恋爱关系,双方都要认认真真对待,不能儿戏,要坚定信念, 树立信心,执著地追求,无论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放弃,不退却,始终如一地爱着对方。反对“见 异思迁”,反对“朝三暮四”,反对“墙上一兜草,风吹四下倒”。 忠贞不渝是以爱情的纯洁性为基础的。所谓纯洁性,就是无私地爱着对方这个人,爱这个 人的容貌、身段、风度、才华、品德等等属于这个人本身的东西,不能夹杂这个人以外的别的什 么东西,如金钱、地位、房子、家庭条件等,一旦有了这些因素,爱情的纯洁性就受到了玷污 爱情是不能持久的,也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忠贞不渝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出了名以后,许多姑娘向他求爱,信象雪片一样飞来,简直难以应付 其中一位贵族小姐在信中列了一个绝妙的公式:“你有一个美丽的名誉,我有一个高尚的地位, 二者加起来,再乘以万能的黄金,足以使我们建立起一个天堂都不能比拟的美满家庭。”杰克看
8 恋爱是爱情的开始,是爱情的外在表现形式,又是爱情得到培养、提升、升华的具体方式。 爱情与恋爱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因此,爱情自身所具有的特征为恋爱应遵循的道德原则提供了 依据。具体包括: 第一,自愿性原则。这是由爱情的互爱性特征决定的。互爱就不是“单相思”,不是“一厢 情愿”,而是“两厢情愿”,即双方的自觉自愿。这是爱情进步、爱情解放的最主要的标志,也是 恋爱应遵循的首要准则。 恋爱必须是男女双方都出于自觉自愿,不能强求。一是对别人不能强求。如果对方不爱你, 不愿以建立恋爱关系,会有多种原因,其中有可能是因为对方对你还不够了解,要有意对你进行 试探和考验,在互不摸底的情况下一方对另一方追求是正常的,但一旦对方表明了态度,亮出了 “底线”,不愿意与你建立恋爱关系,就要适可而止,不要再往前走了,叫做“有追求而不强求”。 二是对自己也不能强求。恋爱“一见钟情”的情况毕竟少数,总会有一方主动,一方被动。对于 被动的一方,到了一定时候可以服从另一方,但必须是出自内心的自愿。如果自己本来不喜欢对 方,由于种种原因使自己不能摆脱,勉强保持恋爱关系,勉强结婚,这同样不符合恋爱的道德原 则。 第二,专一性原则。这是由爱情的排他性特征决定的。爱情必须是一男一女二人之间的事, 排斥“第三者”。因此,双方一旦建立了爱情关系,都必须专一于对方。一方面,要有接受爱的 专一性,即只接受对方一个人的爱请。一旦自己确定了恋爱对象,就只能而且必须把这个已经确 定下来的对象施来的爱作为爱情,其他任何人施来的爱都只能作为同志之爱、朋友之爱、同学之 爱、同乡之爱等等。这就是爱情与友情的界限。无论其他的人对你怎样好,都必须始终把握好这 个界限。另一方面,要有付出爱的专一性。一个人一旦确定了恋爱对象,就只能把爱情献给这个 对象一个人,决不能同时又献给另外的人。对其他人的爱,也只能界定在同志、朋友、同乡、同 学等等之间友情的范畴。 当然,爱情的专一性不是永恒性或超稳定性,不是说一旦建立了恋爱关系就只能与对方保 持到永远,不能有别的选择。专一性是以自愿性为基础的。并不是所有的恋爱都会开花结果。我 们反对在恋爱问题上“朝三暮四”,“朝秦暮楚”,频繁更换恋爱对象,被别人讥为“恋爱专家”、 “花花公子”、“风流女人”,同时也不是说非得“从一而终”,“一棵树上吊死人”。这就看你如果 把握了! 2、恋爱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 恋爱作为人的一种行为,它同人的其他行为一样,不仅要遵循一定的行为原则,同时要遵 循一定的行为规范。 首先、两性相爱,忠贞不渝 恋爱双方彼此忠贞,这也是由爱情的专一性、排他性、纯洁性所决定的。忠贞,实际上包 含了两个方面的意思。其一,是对对方忠诚、诚心诚意、实心实意、一心一意,没有二心,没有 参假。反对“心猿意马”,反对“身在曹营心在汉”,反对“吃着碗里望着锅里”。其二,是对对 方的坚贞、坚定、执著,一旦建立了恋爱关系,双方都要认认真真对待,不能儿戏,要坚定信念, 树立信心,执著地追求,无论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放弃,不退却,始终如一地爱着对方。反对“见 异思迁”,反对“朝三暮四”,反对“墙上一兜草,风吹四下倒”。 忠贞不渝是以爱情的纯洁性为基础的。所谓纯洁性,就是无私地爱着对方这个人,爱这个 人的容貌、身段、风度、才华、品德等等属于这个人本身的东西,不能夹杂这个人以外的别的什 么东西,如金钱、地位、房子、家庭条件等,一旦有了这些因素,爱情的纯洁性就受到了玷污, 爱情是不能持久的,也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忠贞不渝。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出了名以后,许多姑娘向他求爱,信象雪片一样飞来,简直难以应付。 其中一位贵族小姐在信中列了一个绝妙的公式:“你有一个美丽的名誉,我有一个高尚的地位, 二者加起来,再乘以万能的黄金,足以使我们建立起一个天堂都不能比拟的美满家庭。”杰克看
了信以后,幽默地回信说:“根据你列出的那道爱情公式,我看还要开平方根才有意义,我们两 个人的心就是爱情的平方,可是很遗憾,开方的结果确是负数。”杰克明确地告诉这位阔小姐: 爱情不是名誉加金钱! 我国元代著名画家赵孟頫,看到别人娶了妾,也想娶一个。妻子管夫人看透了他的心思, 就写了一首《我侬词》:“我侬两个,特煞情多!譬如将一块泥儿,捏一个你,塑一个我。忽然欢 喜啊,将它都打破,重新下水,再团再炼再调和,在捏一个你,在塑一个我,那期间,那期间 我身子里也有了你,你身子里也有我。”这就是说两个人好得还不能再好了,象一个人一样!赵 孟頫看了,十分惭愧,立即打消了娶妾的念头 说爱情应该纯洁、纯真,不能夹杂名誉、金钱、地位、财产等等,但又不是说这些因素 点儿也不考虑,一点儿也不考虑是幼稚的,因为这些东西确实对爱情有制约作用。关键在于对待 这些因素的态度,不能以爱情为幌子,图谋对方的这些东西。 第二,两情相爱,不忘相互关心 男一女建立了恋爱关系,实际上已经建立了一种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恋爱时期,这种 权利与义务不是靠法律规定的,而是一种约定俗成,属于道德的范畴。所谓权利,是双方都有爱 的权力、接受爱的权力、相互选择的权力。所谓义务,是双方都有尊重和理解对方的义务、关心 和帮助对方的义务、保护对方的义务。我们平时经常讲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在爱 情关系中,则更加需要给对方以理解、尊重、关心与帮助。要理解对方的心情,理解对方的处境, 善解人意:要尊重对方的人格,尊重对方的一切,不能总是我行我素,甚至凌驾于对方之上:要 关心对方的学习、工作、生活以及身体健康;要尽可能地在对方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要在对方 受到伤害的时候予以保护。 马克思与燕妮可以说是爱情的典范。马克思政治上受到迫害,生活上遇到困难的时候,燕 你总是能同马克思同甘共苦,更多地给马克思以关怀、体贴、鼓励。马克思给他女儿的信中说, 如果没有燕妮,那么,马克思也就不成为马克思。恩格斯赞扬他们说:“无论在苦难、斗争,或 是在失望的时候,他们总是快乐的一对。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见真情。那种在对方飞黄腾达的时候,在对方经济宽裕的时候,在对方 花容月貌的时候,在对方身体健康的时候,对人家说不完的情道不尽的爱,一旦对方前程受挫了, 经济拮据了,青春过去了,身体有病了,恩爱也就完结了,根本不讲责任和义务,这是很不道德 的 第三、两情相爱,不忘社会责任 爱情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绝不仅仅是一男一女两个人之间的事,双方不仅对对方负有义务 和责任,同时又都对社会和他人负有义务和责任。恋爱双方既要想到对方,又要想到他人,想到 社会,想到国家。两人相爱,不能妨碍他人,妨碍社会,不能若无旁人,不能伤风败俗。有的人 在众目睽睽之下做爱,这不符合中华民族的习俗,就是伤风败俗。当爱情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 益发生矛盾时,应该牺牲爱情,以国家和民族大局为重。革命战争年代,许多人为了国家的独立 和民族的解放,抛家舍子,连自己的生命都不要了,还要什么爱情!正如裴多斐所说:“生命诚 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爱情是以结婚为目的的。一旦成婚,就建立了家庭,这就要求双方共同遵守家庭道德,包 括赡养老人,抚养后代,同时还要善待亲朋。这叫“爱屋及乌”,爱你所爱的人,也要爱你所爱 的人的周围的人,包括对方的所有亲朋好友。爱老人,爱子女,爱亲朋好友,这是爱情的自然延 伸,是高尚爱情、高尚人格的体现。 五、恋爱的时机与择偶标准 1、恋爱的时机 我们不提倡年轻人过早地涉足爱情生活,但也不是说越晚越好。这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9 了信以后,幽默地回信说:“根据你列出的那道爱情公式,我看还要开平方根才有意义,我们两 个人的心就是爱情的平方,可是很遗憾,开方的结果确是负数。”杰克明确地告诉这位阔小姐: 爱情不是名誉加金钱! 我国元代著名画家赵孟頫,看到别人娶了妾,也想娶一个。妻子管夫人看透了他的心思, 就写了一首《我侬词》:“我侬两个,特煞情多!譬如将一块泥儿,捏一个你,塑一个我。忽然欢 喜啊,将它都打破,重新下水,再团再炼再调和,在捏一个你,在塑一个我,那期间,那期间, 我身子里也有了你,你身子里也有我。”这就是说两个人好得还不能再好了,象一个人一样!赵 孟頫看了,十分惭愧,立即打消了娶妾的念头。 说爱情应该纯洁、纯真,不能夹杂名誉、金钱、地位、财产等等,但又不是说这些因素一 点儿也不考虑,一点儿也不考虑是幼稚的,因为这些东西确实对爱情有制约作用。关键在于对待 这些因素的态度,不能以爱情为幌子,图谋对方的这些东西。 第二,两情相爱,不忘相互关心 一男一女建立了恋爱关系,实际上已经建立了一种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恋爱时期,这种 权利与义务不是靠法律规定的,而是一种约定俗成,属于道德的范畴。所谓权利,是双方都有爱 的权力、接受爱的权力、相互选择的权力。所谓义务,是双方都有尊重和理解对方的义务、关心 和帮助对方的义务、保护对方的义务。我们平时经常讲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在爱 情关系中,则更加需要给对方以理解、尊重、关心与帮助。要理解对方的心情,理解对方的处境, 善解人意;要尊重对方的人格,尊重对方的一切,不能总是我行我素,甚至凌驾于对方之上;要 关心对方的学习、工作、生活以及身体健康;要尽可能地在对方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要在对方 受到伤害的时候予以保护。 马克思与燕妮可以说是爱情的典范。马克思政治上受到迫害,生活上遇到困难的时候,燕 你总是能同马克思同甘共苦,更多地给马克思以关怀、体贴、鼓励。马克思给他女儿的信中说, 如果没有燕妮,那么,马克思也就不成为马克思。恩格斯赞扬他们说:“无论在苦难、斗争,或 是在失望的时候,他们总是快乐的一对。”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见真情。那种在对方飞黄腾达的时候,在对方经济宽裕的时候,在对方 花容月貌的时候,在对方身体健康的时候,对人家说不完的情道不尽的爱,一旦对方前程受挫了, 经济拮据了,青春过去了,身体有病了,恩爱也就完结了,根本不讲责任和义务,这是很不道德 的。 第三、两情相爱,不忘社会责任 爱情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绝不仅仅是一男一女两个人之间的事,双方不仅对对方负有义务 和责任,同时又都对社会和他人负有义务和责任。恋爱双方既要想到对方,又要想到他人,想到 社会,想到国家。两人相爱,不能妨碍他人,妨碍社会,不能若无旁人,不能伤风败俗。有的人 在众目睽睽之下做爱,这不符合中华民族的习俗,就是伤风败俗。当爱情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 益发生矛盾时,应该牺牲爱情,以国家和民族大局为重。革命战争年代,许多人为了国家的独立 和民族的解放,抛家舍子,连自己的生命都不要了,还要什么爱情!正如裴多斐所说:“生命诚 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爱情是以结婚为目的的。一旦成婚,就建立了家庭,这就要求双方共同遵守家庭道德,包 括赡养老人,抚养后代,同时还要善待亲朋。这叫“爱屋及乌”,爱你所爱的人,也要爱你所爱 的人的周围的人,包括对方的所有亲朋好友。爱老人,爱子女,爱亲朋好友,这是爱情的自然延 伸,是高尚爱情、高尚人格的体现。 五、恋爱的时机与择偶标准 1、恋爱的时机 我们不提倡年轻人过早地涉足爱情生活,但也不是说越晚越好。这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因事而异,不可能千篇一律。那么,究竟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恋爱呢? 第一,待到心理发展相对成熟时 在青春时期,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不平衡的,生理发展相对较快,成熟较早,而心 理发展相对滞后,成熟较晚。人从出生到成熟,一般经过两次发育高峰,一是婴儿期,即出生一 个月到一周岁左右,二是青春期,其中以青春初期(13-14岁)发育最显著。到了大学时代 虽然仍处在青春期内,身体仍在发育之中,但已经过了发育的高峰期,身体发育趋向成熟。但是 心理发育还远没有到到成熟的程度。自我意识已经形成,但需要进一步强化:情绪情感相当丰富, 但又相当不稳定:气质性格已经显现,但还没有定型。从性心理上看,对异性特别敏感,性接近 的意识以及在异性面前展示自己的欲望相当强烈,但往往冲动大于理智,理想主义大于现实主义, 经受挫折的心理能力严重不足。由于这些特点和弱点,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不在少数,有的甚 至发展成为心理疾病。这时,你对待恋爱问题就要持特别慎重的态度。当你自我感觉自己的心理 发展比较成熟时,就可以郑重其事地恋爱了 第二、待到人生观相对稳定时 人生观是对人生价值、人生意义、人生理想、人生幸福等一系列有关人生问题的看法,其 中最主要的是人生价值问题,即人的一生怎样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在青春时期,对人生的根 本问题已经有所认识,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个认识是不成熟、不稳定的,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由于人生观的不成熟,不稳定,对恋爱、婚姻、家庭以及其中的责任和义务等等的认识也往往不 成熟,不稳定,甚至会出现偏差。在偏差的观点指导下恋爱,恋爱自然会出偏差。当你自我感觉 对人生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对恋爱、婚姻、家庭、幸福等问题有了比较正确和稳定的认识时, 就可以郑重其事地恋爱了 第三、待到社会阅历相对丰富时 社会阅历就是社会生活经验。年轻人涉世未深,思想单纯,这是优点,但缺乏分析判别能 力,容易感情用事、意气用事、简单从事,有自身的弱点。恋爱生活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它 与其他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恋爱经验首先是立足于其他社会生活经验,有较为丰富的 社会生活经验作储备,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验,恋爱才有经验基础。如认 识人、了解人、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体贴人、帮助人,处理好人际关系等等,这些都是与 人交往的经验的积累,有了这些经验积累,在恋爱时就有了较多的自由,就比较能够驾驭恋爱生 活。恋爱活动本身可以积累恋爱经验,但人的恋爱是十分慎重的事,不允许试验,不可能象在实 验室做试验一样,先做试验,取得经验,再去正而八本地谈恋爱。有的人不善于交往,一说话就 脸红,或者生硬死板,直来直去,或者总是处于被动,“守株待兔”,缺乏起码的交往的能力, 恋爱时自然就捉襟见肘了!社会生活经验,不仅仅表现在交往方面,包括对所有社会生活的体验, 多方面生活经验的积累。当你有了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时,就可以郑重其事地恋爱了。 第四、待到经济条件相对允许 恋爱是一种高级精神活动,但又不能一点不要物质条件。大学生仍处在纯消费时期,物质 生活来源主要靠家庭、靠社会,本人一般没有经济收入,那么你在恋爱时,双方的经济条件你不 得不考虑进去,首先是从自己的经济条件现实出发对待和处理恋爱问题。有的人为了取得对方的 时欢悦,不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是量力而行,而是“打肿脸充胖子”,弄的入不敷出 这是不能长久的。 2、择偶的标准 正值妙龄的青年,谁都渴望找一个称心如意的终身伴侣,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心中编织着自 己未来伴侣的偶像。尽管人与人的美梦不尽相同,不存在固定的标准和固定的模式,但也不是没 有一点共同性可言。任何人在选择恋爱对象时,都不可能脱离现实社会生活的实际,不可能脱离 个人各方面条件的实际,都必须从这两个实际出发,确定自己恋爱对象的条件和标准。就一般而 言,人们在选择恋爱对象时以下这些问题是要加以考虑的
10 因事而异,不可能千篇一律。那么,究竟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恋爱呢? 第一,待到心理发展相对成熟时 在青春时期,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不平衡的,生理发展相对较快,成熟较早,而心 理发展相对滞后,成熟较晚。人从出生到成熟,一般经过两次发育高峰,一是婴儿期,即出生一 个月到一周岁左右,二是青春期,其中以青春初期(13—14 岁)发育最显著。到了大学时代, 虽然仍处在青春期内,身体仍在发育之中,但已经过了发育的高峰期,身体发育趋向成熟。但是, 心理发育还远没有到到成熟的程度。自我意识已经形成,但需要进一步强化;情绪情感相当丰富, 但又相当不稳定;气质性格已经显现,但还没有定型。从性心理上看,对异性特别敏感,性接近 的意识以及在异性面前展示自己的欲望相当强烈,但往往冲动大于理智,理想主义大于现实主义, 经受挫折的心理能力严重不足。由于这些特点和弱点,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不在少数,有的甚 至发展成为心理疾病。这时,你对待恋爱问题就要持特别慎重的态度。当你自我感觉自己的心理 发展比较成熟时,就可以郑重其事地恋爱了。 第二、待到人生观相对稳定时 人生观是对人生价值、人生意义、人生理想、人生幸福等一系列有关人生问题的看法,其 中最主要的是人生价值问题,即人的一生怎样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在青春时期,对人生的根 本问题已经有所认识,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个认识是不成熟、不稳定的,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由于人生观的不成熟,不稳定,对恋爱、婚姻、家庭以及其中的责任和义务等等的认识也往往不 成熟,不稳定,甚至会出现偏差。在偏差的观点指导下恋爱,恋爱自然会出偏差。当你自我感觉 对人生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对恋爱、婚姻、家庭、幸福等问题有了比较正确和稳定的认识时, 就可以郑重其事地恋爱了。 第三、待到社会阅历相对丰富时 社会阅历就是社会生活经验。年轻人涉世未深,思想单纯,这是优点,但缺乏分析判别能 力,容易感情用事、意气用事、简单从事,有自身的弱点。恋爱生活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它 与其他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恋爱经验首先是立足于其他社会生活经验,有较为丰富的 社会生活经验作储备,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验,恋爱才有经验基础。如认 识人、了解人、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体贴人、帮助人,处理好人际关系等等,这些都是与 人交往的经验的积累,有了这些经验积累,在恋爱时就有了较多的自由,就比较能够驾驭恋爱生 活。恋爱活动本身可以积累恋爱经验,但人的恋爱是十分慎重的事,不允许试验,不可能象在实 验室做试验一样,先做试验,取得经验,再去正而八本地谈恋爱。有的人不善于交往,一说话就 脸红,或者生硬死板,直来直去,或者总是处于被动,“守株待兔”, 缺乏起码的交往的能力, 恋爱时自然就捉襟见肘了!社会生活经验,不仅仅表现在交往方面,包括对所有社会生活的体验, 多方面生活经验的积累。当你有了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时,就可以郑重其事地恋爱了。 第四、待到经济条件相对允许时 恋爱是一种高级精神活动,但又不能一点不要物质条件。大学生仍处在纯消费时期,物质 生活来源主要靠家庭、靠社会,本人一般没有经济收入,那么你在恋爱时,双方的经济条件你不 得不考虑进去,首先是从自己的经济条件现实出发对待和处理恋爱问题。有的人为了取得对方的 一时欢悦,不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是量力而行,而是“打肿脸充胖子”,弄的入不敷出, 这是不能长久的。 2、择偶的标准 正值妙龄的青年,谁都渴望找一个称心如意的终身伴侣,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心中编织着自 己未来伴侣的偶像。尽管人与人的美梦不尽相同,不存在固定的标准和固定的模式,但也不是没 有一点共同性可言。任何人在选择恋爱对象时,都不可能脱离现实社会生活的实际,不可能脱离 个人各方面条件的实际,都必须从这两个实际出发,确定自己恋爱对象的条件和标准。就一般而 言,人们在选择恋爱对象时以下这些问题是要加以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