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人教通用)语文大二轮复习配套试题:写作 1.(重庆市五区2014届高三第一次学生学业调研抽)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情 景补充人物的对话,要求简明得体。 主持人:您能用一句话描述这幅画吗? 嘉宾:① 主持人:老人为什么喃喃自语这句话? 嘉宾:② 主持人:您觉得这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嘉宾:③ 主持人:④ 嘉宾:最重要的是,还要常回家看看。 [答案]1.示例:①一个老人对着镜子说:孩子们都忙…②孩子不在身边,老 人非常孤独。③空巢老人缺少关怀。④您觉得孩子们能做些什么? [解析]1.本题考査图文转换和语言交际的能力。首先要读通图画,哦、然后结 合谈话内容推测嘉宾的回答,语言要做到简明得体 2.(浙江省宁波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深山处,一位木匠师傅终其一生,打造了一条最好的船 这船好在哪里呢?有人问。 它的船体是最坚固的,它抗击风浪的能力是最强的,它航行的速度是最快的,它 航行的距离是最远的。木匠师傅不无得意地说。 但它航行的水域在哪里呢?一位老者问 木匠师傅哑然。 是啊,一条再好的船,如果找不到自己航行的水域,跟一堆无用的木头,又有什 么两样呢?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择角度,明确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2.参考2013年浙江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解析]2.本题身体的关键是根据“一条再好的船,如果找不到自己航行的水域, 跟一堆无用的木头,又有什么两样”来写,也就是说要找到自己的位置;一个 人看准了路在走,免得走弯路而犯错误;人尽其能,物尽其用,适合自已的才是 好的 3.(四川省南充市高2014届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 作文 某班召开主题班会,主题是“美”。同学甲说:“发现美很重要”;同学乙说 “欣赏美才重要”:同学丙说:“创造美更重要”……大家议论纷纷。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文体自选④不得套作、抄袭⑤用规范汉字书写。 [答案]3.参照2013年四川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解析]3.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以美为主题,不同学生观点不同,我们可以综 合起来,谈发现他人美,创造自己美。也可以分开来谈,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即 可
2015 高考(人教通用)语文大二轮复习配套试题:写作 1.(重庆市五区 2014 届高三第一次学生学业调研抽)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情 景补充人物的对话,要求简明得体。 主持人:您能用一句话描述这幅画吗? 嘉宾:① 主持人:老人为什么喃喃自语这句话? 嘉宾:② 主持人:您觉得这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嘉宾:③ 主持人:④ 嘉宾:最重要的是,还要常回家看看。 [答案] 1.示例:①一个老人对着镜子说:孩子们都忙……②孩子不在身边,老 人非常孤独。③空巢老人缺少关怀。④您觉得孩子们能做些什么? [解析] 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语言交际的能力。首先要读通图画,哦、然后结 合谈话内容推测嘉宾的回答,语言要做到简明得体。 2.(浙江省宁波市 2014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 分) 深山处,一位木匠师傅终其一生,打造了一条最好的船。 这船好在哪里呢?有人问。 它的船体是最坚固的,它抗击风浪的能力是最强的,它航行的速度是最快的,它 航行的距离是最远的。木匠师傅不无得意地说。 但它航行的水域在哪里呢?一位老者问。 木匠师傅哑然。 是啊,一条再好的船,如果找不到自己航行的水域,跟一堆无用的木头,又有什 么两样呢?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择角度,明确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 2.参考 2013 年浙江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解析] 2.本题身体的关键是根据“一条再好的船,如果找不到自己航行的水域, 跟一堆无用的木头,又有什么两样” 来写,也就是说要找到自己的位置;一个 人看准了路在走,免得走弯路而犯错误;人尽其能,物尽其用,适合自已的才是 好的。 3.(四川省南充市高 2014 届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 作文。 某班召开主题班会,主题是“美” 。同学甲说:“发现美很重要” ;同学乙说: “欣赏美才重要” :同学丙说:“创造美更重要” ……大家议论纷纷。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文体自选④不得套作、抄袭⑤用规范汉字书写。 [答案] 3.参照 2013 年四川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解析] 3.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以美为主题,不同学生观点不同,我们可以综 合起来,谈发现他人美,创造自己美。也可以分开来谈,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即 可
4.(四川省南充市高2014届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2013年某省高考作文阅卷 组对考生作文失分的原因进行了随机抽查,结果显示如下:(4分) 项目名称 具体内容所占比例 思想内容 中心、材料、分析 34.20% 层次结构层次、过渡 19.50% 语言表达 词汇、句子、修辞 40.40% 其他 书写、标点 5.90% (1)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不超过25字)(2分) (2)根据统计结果,请你对今年参加高考的同学提出建议。(不超过40字)(2 分) [答案]4.(1)影响考生作文得分的关键因素是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2分, 意思对即可) (2)示例:要想提高作文成绩,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 认知水平。(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4.观察数据时,要注意看最大、最小和呈现出特色、规律性的信息,此 题要求对失分原因进行总结。此表中,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的数值分别是34.2% 和40.4%,故而,这两点都是作文失分的重要原因。所以结论和建议均应由此 思考生发。 5.(四川省乐山市高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查研究考试)阅读下列文字 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个葡萄园主雇工人到葡萄园工作,说好每人一天一块银币。这一天,他先后雇 到五批工人,有清晨雇来的,有傍晚雇到的。结算时,园主给每个人都是一块银 币。清晨来的工人因此抗议。他的回答是:“我并没有占你便宜。你不是同意每 天一块银币的工资的吗?我也给最后来的这么多,难道我无权使用自己的钱 吗?”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标题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答案]5.参照2013年四川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给分。 [解析]5.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这则材料是《圣经》上的故事,包含着朴素 的道理。葡萄园主并没有亏待谁,因为事先都说好的:每人一天一块银币。但清 晨来的就感觉自己比傍晚来的要吃亏,原因在于有了比较就心理不平衡了。由此 可以立意如下:不能忽视差别;有比较才有鉴别,要学会区别对待,等。 6.(安徽省合肥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请以“用心发现另一个世 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 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答案]6.21.答案参照2014年安徽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 [解析]6.命题作文,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用心发现另一个世界”题目比较 直白,没有隐藏的象征或者是隐喻。考生可能觉得题目比较泛,不好下笔。其实 可以将题目进行细化。便可以找到切入角度
4.(四川省南充市高 2014 届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2013 年某省高考作文阅卷 组对考生作文失分的原因进行了随机抽查,结果显示如下:(4 分) 项目名称 具体内容 所占比例 思想内容 中心、材料、分析 34.20% 层次结构 层次、过渡 19.50% 语言表达 词汇、句子、修辞 40.40% 其他 书写、标点 5.90% (1)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不超过 25 字)(2 分) (2)根据统计结果,请你对今年参加高考的同学提出建议。(不超过 40 字)(2 分) [答案] 4.(1)影响考生作文得分的关键因素是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2 分, 意思对即可) (2)示例:要想提高作文成绩,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 认知水平。(2 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4.观察数据时,要注意看最大、最小和呈现出特色、规律性的信息,此 题要求对失分原因进行总结。此表中,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的数值分别是 34.2% 和 40.4%,故而,这两点都是作文失分的重要原因。所以结论和建议均应由此 思考生发。 5.(四川省乐山市高中 2014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查研究考试)阅读下列文字, 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一个葡萄园主雇工人到葡萄园工作,说好每人一天一块银币。这一天,他先后雇 到五批工人,有清晨雇来的,有傍晚雇到的。结算时,园主给每个人都是一块银 币。清晨来的工人因此抗议。他的回答是:“我并没有占你便宜。你不是同意每 天一块银币的工资的吗?我也给最后来的这么多,难道我无权使用自己的钱 吗?”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 ①标题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答案] 5.参照 2013 年四川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给分。 [解析] 5.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这则材料是《圣经》上的故事,包含着朴素 的道理。葡萄园主并没有亏待谁,因为事先都说好的:每人一天一块银币。但清 晨来的就感觉自己比傍晚来的要吃亏,原因在于有了比较就心理不平衡了。由此 可以立意如下:不能忽视差别;有比较才有鉴别,要学会区别对待,等。 6.(安徽省合肥市 2014 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请以“用心发现另一个世 界”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 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答案] 6.21.答案参照 2014 年安徽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 [解析] 6.命题作文,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用心发现另一个世界” 题目比较 直白,没有隐藏的象征或者是隐喻。考生可能觉得题目比较泛,不好下笔。其实 可以将题目进行细化。便可以找到切入角度
从题目上来看。可断出三个关键词:用心、发现、另一个世界。考生围绕三个关 键词做文章即可。“用心”强调从心出发,《孟子》言“心之官则思。”所以 从情感角度和思维角度进行解读是文章的大前提。考生切忌只把重点落在“另 个世界”上。文章要重点点到感情。“发现”强调的是原来没注意到的或者是 不知晓的。可以和“新”联系在一起。考生可以借鉴之前写过的“创新思维” 等立意(注意两者的区别),考虑“如何(用心)发现”“怎样(用心)发现 可以强调手段,也可以强调态度或者是客主观条件。 “另一个世界”有两层含义,一个是“另一个”,可解为“不熟知”或“平 时不重视”“易忽视”等角度。“世界”的范围就可大可小了。可以是宏观 的、也可是微观的:可是物质的、可是精神的等等。角度比较多样化,学生的发 挥空间比较大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另一个世界”也可以加入一个限定性的定语“谁的” “怎么样的”另一个世界。最后选好角度,对以上三个关键词所细化出的立意 进行拼合即可。也可多选几个相关性的角度分作分论点 7.(2014江苏,19,70分)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 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答案]7.查看解析 [解析]7.[写作指导]当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火爆全国时,逝去青春 的人开始怀念和祭奠自己逝去的青春;青年人继续恣意地享受自己或多或少的青 春。对于逝去青春的人来说,青春意味着梦想、年轻、浪漫和激情。虽然时光易 逝,年华易老,但被青春包围着的那些美好的时光依旧触手可及。是“青春不朽”, 还是“青春易逝”,关键在于心态。 ①从“有人说”“也有人说”角度立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②从“青春”的角 度立意:无论青春是“不朽”,还是“易逝”,我们都应珍惜时光,有所作为。③从 “青春”的引申义立意:梦想、追求、信念、浪漫、激情等是不朽的。 8.(2014大纲,21,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 章。(60分) 农民工老王突发胃穿孔,被送进医院。为救治这名贫困患者,医院开通“绿色通 道”给他做了手术,又进行了十天治疗。虽然老板主动送来5000元,老王仍欠下 4000多元医药费,而医院默许他出了院。老王刚一康复就回到了工地:“哪怕打 工还钱再难,我也得努力。是医院和老板救了我。”可欠款还是像石头一样压在 他心上,最终,老王鼓足勇气找到医院,说出了想在医院打工抵债的心思。院方深 受感动,聘他为陪检员。老王也特别敬业,作为曾经的患者,他格外懂得怎样帮助 病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8.查看解析 [解析]8.[写作指导]本题属于事例型材料作文。材料紧扣时代特点,关注道德 层面,反映正能量,引导考生“立德树人”。材料较长,信息量大。命题者给定了 材料,但并没有给定话题,甚至也没有议论抒情性的句子进行立意的提示,体现了 命题的灵活性,给考生以充分的立意空间,但这并不意味着考生可以天马行空
从题目上来看。可断出三个关键词:用心、发现、另一个世界。考生围绕三个关 键词做文章即可。“用心” 强调从心出发,《孟子》言“心之官则思。” 所以 从情感角度和思维角度进行解读是文章的大前提。考生切忌只把重点落在“另一 个世界” 上。文章要重点点到感情。“发现” 强调的是原来没注意到的或者是 不知晓的。可以和“新” 联系在一起。考生可以借鉴之前写过的“创新思维” 等立意(注意两者的区别),考虑“如何(用心)发现” “怎样(用心)发现” 。 可以强调手段,也可以强调态度或者是客主观条件。 “另一个世界” 有两层含义,一个是“另一个” ,可解为“不熟知” 或“平 时不重视” “易忽视” 等角度。“世界” 的范围就可大可小了。可以是宏观 的、也可是微观的;可是物质的、可是精神的等等。角度比较多样化,学生的发 挥空间比较大。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另一个世界” 也可以加入一个限定性的定语“谁的” “怎么样的” 另一个世界。最后选好角度,对以上三个关键词所细化出的立意 进行拼合即可。也可多选几个相关性的角度分作分论点。 7. (2014 江苏,19,70 分)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 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答案] 7.查看解析 [解析] 7.[写作指导] 当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火爆全国时,逝去青春 的人开始怀念和祭奠自己逝去的青春;青年人继续恣意地享受自己或多或少的青 春。对于逝去青春的人来说,青春意味着梦想、年轻、浪漫和激情。虽然时光易 逝,年华易老,但被青春包围着的那些美好的时光依旧触手可及。是“青春不朽”, 还是“青春易逝”,关键在于心态。 ①从“有人说”“也有人说”角度立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②从“青春”的角 度立意:无论青春是“不朽”,还是“易逝”,我们都应珍惜时光,有所作为。③从 “青春”的引申义立意:梦想、追求、信念、浪漫、激情等是不朽的。 8. (2014 大纲,21,6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 章。(60 分) 农民工老王突发胃穿孔,被送进医院。为救治这名贫困患者,医院开通“绿色通 道”给他做了手术,又进行了十天治疗。虽然老板主动送来 5 000 元,老王仍欠下 4 000 多元医药费,而医院默许他出了院。老王刚一康复就回到了工地:“哪怕打 工还钱再难,我也得努力。是医院和老板救了我。”可欠款还是像石头一样压在 他心上,最终,老王鼓足勇气找到医院,说出了想在医院打工抵债的心思。院方深 受感动,聘他为陪检员。老王也特别敬业,作为曾经的患者,他格外懂得怎样帮助 病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8.查看解析 [解析] 8.[写作指导] 本题属于事例型材料作文。材料紧扣时代特点,关注道德 层面,反映正能量,引导考生“立德树人”。材料较长,信息量大。命题者给定了 材料,但并没有给定话题,甚至也没有议论抒情性的句子进行立意的提示,体现了 命题的灵活性,给考生以充分的立意空间,但这并不意味着考生可以天马行空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时,要“抓关键,析原因,明态度,作拓展”。首先,审题时要抓 住关键内容。主人公是老王,主要内容是“打工抵债”。围绕着这件事,还有两个 对象要注意,即医院和老板。接着是“析原因”。医院和老板奉献了爱心,帮助处 境艰难的老王渡过难关;老王知恩图报,有感恩思想,以打工抵债的形式来回报帮 助者,也回报社会。第三步,要“明态度”。材料中可以看到“爱”以及“爱的流 动,爱的传递”;从某种层面看,后者比前者更重要。人人付出爱,还要人人懂得感 恩。最后,还要能“作拓展”。不能只着眼于老王这样的治病感恩,这个社会需要 大爱,需要正能量的传递。因为这个社会还存有这样那样的痼疾、弊端,可以从正 面拓展,也可以从反面拓展。 本题立意可以写“大爱”“感恩”“爱的传递”“人间处处有真情”等 9.(2014重庆,22,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一一位和蔼可亲的 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第5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 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 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 他垃圾打扫了。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已 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 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 片,危险!”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9.査看解析 [解析]9.[写作指导]材料贴近生活,意蕴丰富,具有多元的文化意义,考生可 从多角度思考挖掘 ①关爱与责任:游客打算租房,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 再作决定”。老人的提议展示了为他人考虑的一种人文情怀,也体现了一种关爱 从点滴开始的素养,更蕴含了消费时代的道德价值观念 ②善良与宽容:当游客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老人,他打碎了一个精美的玻璃杯 时,老人则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老人宽 慰的话语不仅抚慰了游客的心,也揭示了他的善良。这个世界上善良的情怀会让 人永远记住。 ③尽职与原则:老人进屋后,首先询问游客:“玻璃杯碎片呢?”当得知游客已把 碎片和别的垃圾一起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时,老人拒绝把房屋租给游客。随后, 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 险!”这个细节,这个举动,不仅将老人的尽职行为、原则风范、敬业做派表现得 淋漓尽致,也蕴含了一种生态环保的担当意识 这个作文引导我们关注生活、关注自我成长,遵守社会规范,让道理变成人格,让 规范变成尊严。它启示我们:做人,要做一个充满关爱的人!做人,要做一个坚持原 则的人!做人,要做一个坚守责任的人 10.(2014四川,21,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时,要“抓关键,析原因,明态度,作拓展”。首先,审题时要抓 住关键内容。主人公是老王,主要内容是“打工抵债”。围绕着这件事,还有两个 对象要注意,即医院和老板。接着是“析原因”。医院和老板奉献了爱心,帮助处 境艰难的老王渡过难关;老王知恩图报,有感恩思想,以打工抵债的形式来回报帮 助者,也回报社会。第三步,要“明态度”。材料中可以看到“爱”以及“爱的流 动,爱的传递”;从某种层面看,后者比前者更重要。人人付出爱,还要人人懂得感 恩。最后,还要能“作拓展”。不能只着眼于老王这样的治病感恩,这个社会需要 大爱,需要正能量的传递。因为这个社会还存有这样那样的痼疾、弊端,可以从正 面拓展,也可以从反面拓展。 本题立意可以写“大爱”“感恩”“爱的传递”“人间处处有真情”等。 9. (2014 重庆,22,60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 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第 5 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 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 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 他垃圾打扫了。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已 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 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 片,危险!”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 800 字;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9.查看解析 [解析] 9.[写作指导] 材料贴近生活,意蕴丰富,具有多元的文化意义,考生可 从多角度思考挖掘: ①关爱与责任:游客打算租房,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 再作决定”。老人的提议展示了为他人考虑的一种人文情怀,也体现了一种关爱 从点滴开始的素养,更蕴含了消费时代的道德价值观念。 ②善良与宽容:当游客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老人,他打碎了一个精美的玻璃杯 时,老人则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老人宽 慰的话语不仅抚慰了游客的心,也揭示了他的善良。这个世界上善良的情怀会让 人永远记住。 ③尽职与原则:老人进屋后,首先询问游客:“玻璃杯碎片呢?”当得知游客已把 碎片和别的垃圾一起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时,老人拒绝把房屋租给游客。随后, 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 险!”这个细节,这个举动,不仅将老人的尽职行为、原则风范、敬业做派表现得 淋漓尽致,也蕴含了一种生态环保的担当意识。 这个作文引导我们关注生活、关注自我成长,遵守社会规范,让道理变成人格,让 规范变成尊严。它启示我们:做人,要做一个充满关爱的人!做人,要做一个坚持原 则的人!做人,要做一个坚守责任的人! 10.(2014 四川,21,6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
这句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题目 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答案]10.查看解析 [解析]10.[写作指导]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一句话构成,属于给出观 点的材料作文,考生其实没有多大的选择余地,需顺着观点去阐释、找事例证明。 “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是说一个人倒在地上或摔倒,要自己站起来;“这个 世界才能属于他”,意思是说(只有站起来)他才能嬴得世界的尊重。这是一个由 条件关系构成的句子,“自己站起来”是“世界属于他”的条件。另外,这句话含 有比喻,“自己站起来”并不仅指倒地后站起来的动作,还可以指一个人在遭受 挫折、打击后,从沉沦中奋起、精神上振作,这样才能赢得世界的尊重。 参考立意:“自救者,天救之”“男儿当自强”等。那些身残志坚、做出一番成就 的人如史铁生、张海迪等皆可入题,那些遭遇挫折、打击后奋起的人如林肯、乔 布斯等皆可入题,当然也可举遭受挫折后不能奋起,走向沉沦的反面人物 11.(2014广东,24,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 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 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 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11.查看解析 [解析]11.[写作指导]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作文由两段材料组成,属于多材 料作文,按“求同存异”的原则审题。两段材料把照片(同)置于“黑白胶片的时 代”和“数码技术的时代”两种背景下进行对比,数量的少与多、空间范围的小 与大、实物的旧与新、情感内涵的多与少(异),都是传统旧事物在信息技术时代 遭遇的尴尬处境。考生必须按照“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的要求,由 材料内容(照片及其在两种社会背景下的不同)出发,扩展出去,揭示与照片有相 同处境的事物的变化,揭示人生和社会的一般规律。该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辩证思 维能力。 参考立意:情感与科技,情感的公开与隐私。 12.(2014福建,20,7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有些人一提到空谷就想起悬崖峭壁,而另一些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 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 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12.查看解析 [解析]12.[写作指导]材料虽短但内涵丰富,启人深思。“有些人一提到空谷 就想起悬崖峭壁”,空谷中处处是悬崖峭壁,山阻水隔,交通不便,困难重重;“悬 崖峭壁”可理解为人生路途中的艰难险阻。现实生活中,常有人被眼前的困难吓 倒而止步不前。“另一些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没有路,就想办法修路,这样
这句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要求:①题目 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答案] 10.查看解析 [解析] 10.[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一句话构成,属于给出观 点的材料作文,考生其实没有多大的选择余地,需顺着观点去阐释、找事例证明。 “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是说一个人倒在地上或摔倒,要自己站起来;“这个 世界才能属于他”,意思是说(只有站起来)他才能赢得世界的尊重。这是一个由 条件关系构成的句子,“自己站起来”是“世界属于他”的条件。另外,这句话含 有比喻,“自己站起来”并不仅指倒地后站起来的动作,还可以指一个人在遭受 挫折、打击后,从沉沦中奋起、精神上振作,这样才能赢得世界的尊重。 参考立意:“自救者,天救之”“男儿当自强”等。那些身残志坚、做出一番成就 的人如史铁生、张海迪等皆可入题,那些遭遇挫折、打击后奋起的人如林肯、乔 布斯等皆可入题,当然也可举遭受挫折后不能奋起,走向沉沦的反面人物。 11. (2014 广东,24,6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 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 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 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 800 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11.查看解析 [解析] 11.[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作文由两段材料组成,属于多材 料作文,按“求同存异”的原则审题。两段材料把照片(同)置于“黑白胶片的时 代”和“数码技术的时代”两种背景下进行对比,数量的少与多、空间范围的小 与大、实物的旧与新、情感内涵的多与少(异),都是传统旧事物在信息技术时代 遭遇的尴尬处境。考生必须按照“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的要求,由 材料内容(照片及其在两种社会背景下的不同)出发,扩展出去,揭示与照片有相 同处境的事物的变化,揭示人生和社会的一般规律。该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辩证思 维能力。 参考立意:情感与科技,情感的公开与隐私。 12. (2014 福建,20,70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 分) 有些人一提到空谷就想起悬崖峭壁,而另一些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或 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 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 12.查看解析 [解析] 12.[写作指导] 材料虽短但内涵丰富,启人深思。“有些人一提到空谷 就想起悬崖峭壁”,空谷中处处是悬崖峭壁,山阻水隔,交通不便,困难重重;“悬 崖峭壁”可理解为人生路途中的艰难险阻。现实生活中,常有人被眼前的困难吓 倒而止步不前。“另一些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没有路,就想办法修路,这样
的人无疑是积极的,富有进取心的。现实生活中,正是那些不畏艰险、勇于创新的 人,为自己、为大家开拓新道路,开辟新天地,开创新生活。参考立意角度:①不畏 艰难,才能开拓前行;②要勇于面对一切困难,开动脑筋解决困难;③创新思维助 人“开路”;④既要正视困难,更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决心和能力 13.(2014江西,21,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探究作为我国现行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常常出现在课堂、实验室或课 外学习过程中。有的同学觉得,探究给自己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学习经历;有的同学 认为,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的同学则抱怨,探究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流于 形式 对课内外学习中的探究,你有何体验、见闻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 文章。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 字数不少于700字。 [答案]13.查看解析 [解析]13.[写作指导]本题属于材料作文,材料贴近考生实际。探究的学习方 式是考生高中三年经常接触的话题,应该有话可说。材料列出三种说法,省略号表 明考生可以不局限于这三种说法。材料中不仅从正面谈到这是“一段难忘的学习 经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还从批评的角度说“探究在教学活动中往 往流于形式”,这样就具有强烈的思辨色彩,引导考生反思现实,有利于考生提升 思维品质。可以从以下角度写作:①写成记叙性文章,叙写自己在探究性学习中的 难忘经历,在叙述描写中寄寓深刻的个人体验。②从正面议论探究这种学习方式 的价值,可以从学生、教育、民族思维等方面入手。③从负面批评教育实践中流 于形式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要言之有物,能列举流于形式的表现;还要言之有理, 给人深刻的启示。④正反对照,辩证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讨论探究这一学习方 式在当前应该如何开展。这个题目容易写,但是限于考生的认识水平,难以写好 14.(2014湖北,23,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游客们来到山脚下,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游客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 有人答没有,有人答有 于是有人留在山脚赏景,有人继续爬山。来到山腰,这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问 下山的人:上面好看吗?有人答没啥好看的,有人答好看。 于是有人在山腰流连,有人继续攀登。来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 自定,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14,.查看解析 [解析]14.[写作指导]作文材料:语言描述客观、理性,将世间人的状态描绘得 自然而真实,具有思辨性,有利于考生的思维发散和深入思考 可从以下三个角度来立意 (1)从人的角度。从问者的角度,立意为:不想付出不去探索,却想得到结果或获得 成功,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从答者的角度,立意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从物(风景)的角度。立意为:风景无处不在,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不同的风景 需要不同的欣赏目光;选择前行的人,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和亲身经历,所以能发现 常人所看不到的远方风景;“无限风光在险峰 (3)由物(风景)引申的角度。立意为: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价值和美; 也可以是人在奋斗途中,不同的阶段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和价值;等等
的人无疑是积极的,富有进取心的。现实生活中,正是那些不畏艰险、勇于创新的 人,为自己、为大家开拓新道路,开辟新天地,开创新生活。参考立意角度:①不畏 艰难,才能开拓前行;②要勇于面对一切困难,开动脑筋解决困难;③创新思维助 人“开路”;④既要正视困难,更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决心和能力。 13. (2014 江西,21,5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 分) 探究作为我国现行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常常出现在课堂、实验室或课 外学习过程中。有的同学觉得,探究给自己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学习经历;有的同学 认为,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的同学则抱怨,探究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流于 形式…… 对课内外学习中的探究,你有何体验、见闻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 文章。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 字数不少于 700 字。 [答案] 13.查看解析 [解析] 13.[写作指导] 本题属于材料作文,材料贴近考生实际。探究的学习方 式是考生高中三年经常接触的话题,应该有话可说。材料列出三种说法,省略号表 明考生可以不局限于这三种说法。材料中不仅从正面谈到这是“一段难忘的学习 经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还从批评的角度说“探究在教学活动中往 往流于形式”,这样就具有强烈的思辨色彩,引导考生反思现实,有利于考生提升 思维品质。可以从以下角度写作:①写成记叙性文章,叙写自己在探究性学习中的 难忘经历,在叙述描写中寄寓深刻的个人体验。②从正面议论探究这种学习方式 的价值,可以从学生、教育、民族思维等方面入手。③从负面批评教育实践中流 于形式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要言之有物,能列举流于形式的表现;还要言之有理, 给人深刻的启示。④正反对照,辩证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讨论探究这一学习方 式在当前应该如何开展。这个题目容易写,但是限于考生的认识水平,难以写好。 14. (2014 湖北,23,60 分)阅读下 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 分) 游客们来到山脚下,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游客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 有人答没有,有人答有。 于是有人留在山脚赏景,有人继续爬山。来到山腰,这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问 下山的人:上面好看吗?有人答没啥好看的,有人答好看。 于是有人在山腰流连,有人继续攀登。来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 自定,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14.查看解析 [解析] 14.[写作指导] 作文材料:语言描述客观、理性,将世间人的状态描绘得 自然而真实,具有思辨性,有利于考生的思维发散和深入思考。 可从以下三个角度来立意: (1)从人的角度。从问者的角度,立意为:不想付出不去探索,却想得到结果或获得 成功, 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从答者的角度,立意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从物(风景)的角度。立意为:风景无处不在,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不同的风景 需要不同的欣赏目光;选择前行的人,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和亲身经历,所以能发现 常人所看不到的远方风景; “无限风光在险峰”。 (3)由物(风景)引申的角度。立意为: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价值和美; 也可以是人在奋斗途中,不同的阶段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和价值;等等
切记:不能只简单地写成“风景”,这样,思路会放不开,也很难写出出彩的文章。 15.(2014湖南,22,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被誉为“最美乡镇干部”的某乡党委书记,在一个其他人不肯去、去了也待不到 两年的地方,一干就是八年,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率领村民发奋图强,将 穷乡僻壤建设成了美丽乡村。面对洒满心血与汗水的山山水水,他深有感触地 说:“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 文 [答案]15.查看解析 [解析]15.[写作指导]本题与2013年湖南高考作文题一样,都属于事例型材料 作文,2013年是两则材料,今年是一则材料。今年的材料事例带有鲜明的时代特 色,与当前正在进行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走基层”“新农村建 设”相呼应。材料中的主人公也体现出了“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心为民所 系”的思想;主人公的坚守和努力也体现出了儒家文化中的进取精神,家国天下 的思想,以及湖湘文化中的“经世致用”的思想。 材料既有事实陈述,也有价值判断。材料中有“其他人”与“某乡党委书记”的 对比,肯定后者,赞美其扎根乡村,造福百姓的行为。结尾抒情性的句子是材料的 点睛之笔,也是审题立意的出发点和发散点,实际上就是考生审题立意的提示语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时,要抓关键,析原因,明态度,作拓展。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有 个:一是“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二是“一干就是八年”所体现出来的 “执着”,三是最后的那句“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要注意的是,本文并非要写成政论文,也不是一定要写成时事评论文,抓住关键词 句,提炼材料的思想内核,然后联系自己熟悉的领域去构思作文。以下立意均可: 信念成就梦想;守望铸就成功;扎牢梦想的根,开岀现实的花;脚踏实地践行梦想; 扎根基层,大有可为;遵循本心,实现生命的绽放;不忘初心,谋事在人;等等。 16.(2014安徽,21,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文章。(60分) 位表演艺术家和一位剧作家就演员改动剧本台词一事,发表了不同的意见 表演艺术家说:演员是在演戏,不是念剧本,可以根据表演的需要改动台词。 剧作家说:剧本是一剧之本,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如果演员随意改动台词,就 可能违背创作的原意。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 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 用标点符号。 [答案]16.查看解析 [解析]16.[写作指导]表演艺术家从表演的角度坚持“可以……改动台词”, 剧作家则从创作剧本的角度说“随意改动台词,就可能违背创作的原意”,两者 “不同的意见”是本题立意的着眼点。面对同一问题,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 上就会有不同的观点,此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演员应该怎么办?他或是 坚持个人观点,或是根据他人建议而变通;还可以在与他人的交流与沟通中深化 认识,增进对问题的理解。参考立意角度:①变通与坚守;②做事、做人要懂得协 调与沟通;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④应学会倾听不同的意见;⑤既要遵从(艺术) 规律,又要不囿于成见,方可有所创新;⑥尊重规则;⑦鼓励创新。 7.(2014浙江,26,60分)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切记:不能只简单地写成“风景”,这样,思路会放不开,也很难写出出彩的文章。 15. (2014 湖南,22,60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被誉为“最美乡镇干部”的某乡党委书记,在一个其他人不肯去、去了也待不到 两年的地方,一干就是八年,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率领村民发奋图强,将 穷乡僻壤建设成了美丽乡村。面对洒满心血与汗水的山山水水,他深有感触地 说:“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或议论 文。 [答案] 15.查看解析 [解析] 15.[写作指导] 本题与 2013 年湖南高考作文题一样,都属于事例型材料 作文,2013 年是两则材料,今年是一则材料。今年的材料事例带有鲜明的时代特 色,与当前正在进行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走基层”“新农村建 设”相呼应。材料中的主人公也体现出了“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心为民所 系”的思想;主人公的坚守和努力也体现出了儒家文化中的进取精神,家国天下 的思想,以及湖湘文化中的“经世致用”的思想。 材料既有事实陈述,也有价值判断。材料中有“其他人”与“某乡党委书记”的 对比,肯定后者,赞美其扎根乡村,造福百姓的行为。结尾抒情性的句子是材料的 点睛之笔,也是审题立意的出发点和发散点,实际上就是考生审题立意的提示语。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时,要抓关键,析原因,明态度,作拓展。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有三 个:一是“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二是“一干就是八年”所体现出来的 “执着”,三是最后的那句“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要注意的是,本文并非要写成政论文,也不是一定要写成时事评论文,抓住关键词 句,提炼材料的思想内核,然后联系自己熟悉的领域去构思作文。以下立意均可: 信念成就梦想;守望铸就成功;扎牢梦想的根,开出现实的花;脚踏实地践行梦想; 扎根基层,大有可为;遵循本心,实现生命的绽放;不忘初心,谋事在人;等等。 16. (2014 安徽,21,60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 文章。(60 分) 一位表演艺术家和一位剧作家就演员改动剧本台词一事,发表了不同的意见。 表演艺术家说:演员是在演戏,不是念剧本,可以根据表演的需要改动台词。 剧作家说:剧本是一剧之本,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如果演员随意改动台词,就 可能违背创作的原意。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 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 用标点符号。 [答案] 16.查看解析 [解析] 16.[写作指导] 表演艺术家从表演的角度坚持“可以……改动台词”, 剧作家则从创作剧本的角度说“随意改动台词,就可能违背创作的原意”,两者 “不同的意见”是本题立意的着眼点。面对同一问题,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 上就会有不同的观点,此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演员应该怎么办?他或是 坚持个人观点,或是根据他人建议而变通;还可以在与他人的交流与沟通中深化 认识,增进对问题的理解。参考立意角度:①变通与坚守;②做事、做人要懂得协 调与沟通;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④应学会倾听不同的意见;⑤既要遵从(艺术) 规律,又要不囿于成见,方可有所创新;⑥尊重规则;⑦鼓励创新。 17. (2014 浙江,26,60 分)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 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往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 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感所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 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17.査看解析 [解析]17.[写作指导]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是探究门与路的辩证关系的。立意 可以是这样的: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路走不好,门是前行的障碍;路走得 好,门是攀登的阶梯。走好中学的路,才能进入大学之门,进入大学之门,并不意味 着学习之路的终止,在大学的路上只有勤奋学习,勇于探索、创造,你才能踏入辉 煌的事业之门、美好的人生之门。走好自己人生的每一步,才能迈入成功的理想 之门。当然,也有路到尽头、无门可进的情形,但只要我们尽力而为,纵然不成功, 也无憾人生! 18.(2014山东,23,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 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 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 明 [答案]18.查看解析 解析]18.23.[写作指导]所给材料短小且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没有带丝 毫的褒贬,有较广阔的解读、发挥空间。从窗子里看到的画面,可以理解为对事物 的看法和感受以及自己的人生态度。依据材料,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立意:①世界是 五彩缤纷的,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事物的看法,可谓见仁见智, 正因如此,我们才会拥有一个绚丽多彩的大千世界;②世界多元,人们的看法见仁 见智,要构建和谐社会,就要有包容多元世界的大度容量(世界要和平,也要包容 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和民族);③从画面中看到不同色彩的画,也映射 出看画人的人生态度。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走出一条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生活像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开拓向前,它 就以丰硕的果实回报。那么,透过窗子,我们看到了什么样的风景呢? 19.(2014辽宁,1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文章。(60分) 夜晚,祖孙二人倚窗远眺。 “瞧,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真美!”男孩说,“要是没有电,没有现代科 技,没有高楼林立,上哪儿看去?” 老人颔首,又沉思摇头:“可惜满天繁星没有了。沧海桑田,转眼之间啊!当年那些 祖先,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初升,星汉灿烂,他们欣赏的也许才是美景。 对于这则材料,你有何感受、联想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 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19.查看解析 [解析]19.[写作指导]本题属材料作文题。材料贴近现实生活,引导考生思考 生活。面对现代科技发展带来的夜景,祖孙二人观点不同。男孩的角度是赞美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 让你走 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往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 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感所思,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注意] 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 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 17.查看解析 [解析] 17.[写作指导]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是探究门与路的辩证关系的。立意 可以是这样的: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路走不好,门是前行的障碍;路走得 好,门是攀登的阶梯。走好中学的路,才能进入大学之门,进入大学之门,并不意味 着学习之路的终止,在大学的路上只有勤奋学习,勇于探索、创造,你才能踏入辉 煌的事业之门、美好的人生之门。走好自己人生的每一步,才能迈入成功的理想 之门。当然,也有路到尽头、无门可进的情形,但只要我们尽力而为,纵然不成功, 也无憾人生! 18. (2014 山东,23,60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 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 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 明。 [答案] 18.查看解析 [解析] 18.23.[写作指导] 所给材料短小且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没有带丝 毫的褒贬,有较广阔的解读、发挥空间。从窗子里看到的画面,可以理解为对事物 的看法和感受以及自己的人生态度。依据材料,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立意:①世界是 五彩缤纷的,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事物的看法,可谓见仁见智, 正因如此,我们才会拥有一个绚丽多彩的大千世界;②世界多元,人们的看法见仁 见智,要构建和谐社会,就要有包容多元世界的大度容量(世界要和平,也要包容 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和民族);③从画面中看到不同色彩的画,也映射 出看画人的人生态度。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走出一条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生活像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开拓向前,它 就以丰硕的果实回报。那么,透过窗子,我们看到了什么样的风景呢? 19. (2014 辽宁,18,60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 文章。(60 分) 夜晚,祖孙二人倚窗远眺。 “瞧,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真美!”男孩说,“要是没有电,没有现代科 技,没有高楼林立,上哪儿看去?” 老人颔首,又沉思摇头:“可惜满天繁星没有了。沧海桑田,转眼之间啊!当年那些 祖先,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初升,星汉灿烂,他们欣赏的也许才是美景。” 对于这则材料,你有何感受、联想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 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19.查看解析 [解析] 19.[写作指导] 本题属材料作文题。材料贴近现实生活,引导考生思考 生活。面对现代科技发展带来的夜景,祖孙二人观点不同。男孩的角度是赞美
享受现代生活的美好;祖父的角度是感慨,批评,并畅想古代的星空,认为那也许 才是美景。二人的观点是对立的,属于内涵相反型的材料作文。材料没有给出明 确的价值判断,给了考生较大的写作空间。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文体 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构思作文:(1)从男孩的角度看,科技改变生活,改善了人类 的居住生存条件,使人类生活更美好更幸福;(2)从祖父的角度立意,讨论现代社 会的发展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变,满天繁星没有了,许多有诗意、更符合人类心灵 需要的事物消失了,人到底能否诗意地栖居,成为一个严峻的话题;(3)可以辩证 思考,人类能否在发展中兼顾,让物质文明的发展服务于人的需要,不要为了发展 而发展,不能忽略了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写作时,不能就事论事,而要透过现象看 本质,力求具有启发性。如果大谈环保问题,就比较肤浅,也没有扣住题意 20.(2014天津,23,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 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比如说,你在心里默念一声“物理”,人类有史以来 有关物理的一切公式、定律便纷纷浮现出来,比老师讲的还多,比书本印的还全。 你逛秦淮河时,脱口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旁边卖雪糕的老大娘就接茬说 “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慈祥地告诉你,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这时一个金发碧 眼的外国小女孩抢着说,诗名《乌衣巷》,出自《全唐诗》365卷4117页……这 将是怎样的情形啊!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 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作文评分表 等级一等 等 等四等 类别 (20~17分)(1612分)(117分)(600分) 内容(20分) 表达(20分) 特征(20分) 无标题、错别字、字数不足、标点错误减分 [答案]20.查看解析 [解析]20.23.[写作指导]本则材料设想了一种智慧芯片,这个芯片其实是不 断发展的科技的代表。不断进步的科技,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考生应意识 到这种科技进步是有利有弊的。 考生立意时可以突出科技进步带来的好处,例如:科技的发展让文化更好地交流, 科技的力量解放了大量的学习时间,科技的力量让大量的优秀文化作品得以普及 等 同时也可以突出科技进步带来的弊端,例如:单纯的知识复制让人失去个性,单纯 依靠科技让人失去学习的进取心,科技让人习惯不劳而获等。 本题文体限制较少,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问题进行写作 21.(2014北京,23,50分)作文(5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 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
享受现代生活的美好;祖父的角度是感慨,批评,并畅想古代的星空,认为那也许 才是美景。二人的观点是对立的,属于内涵相反型的材料作文。材料没有给出明 确的价值判断,给了考生较大的写作空间。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文体。 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构思作文:(1)从男孩的角度看,科技改变生活,改善了人类 的居住生存条件,使人类生活更美好更幸福;(2)从祖父的角度立意,讨论现代社 会的发展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变,满天繁星没有了,许多有诗意、更符合人类心灵 需要的事物消失了,人到底能否诗意地栖居,成为一个严峻的话题;(3)可以辩证 思考,人类能否在发展中兼顾,让物质文明的发展服务于人的需要,不要为了发展 而发展,不能忽略了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写作时,不能就事论事,而要透过现象看 本质,力求具有启发性。如果大谈环保问题,就比较肤浅,也没有扣住题意。 20. (2014 天津,23,6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 分) 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 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比如说,你在心里默念一声“物理”,人类有史以来 有关物理的一切公式、定律便纷纷浮现出来,比老师讲的还多,比书本印的还全。 你逛秦淮河时,脱口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旁边卖雪糕的老大娘就接茬说 “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慈祥地告诉你,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这时一个金发碧 眼的外国小女孩抢着说,诗名《乌衣巷》,出自《全唐诗》365 卷 4117 页……这 将是怎样的情形啊!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作文评分表 等级 类别 一等 (20~17 分) 二等 (16~12 分) 三等 (11~7 分) 四等 (6~0 分) 内容(20 分) 表达(20 分) 特征(20 分) 无标题、错别字、字数不足、标点错误 减分 [答案] 20.查看解析 [解析] 20.23.[写作指导] 本则材料设想了一种智慧芯片,这个芯片其实是不 断发展的科技的代表。不断进步的科技,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考生应意识 到这种科技进步是有利有弊的。 考生立意时可以突出科技进步带来的好处,例如:科技的发展让文化更好地交流, 科技的力量解放了大量的学习时间,科技的力量让大量的优秀文化作品得以普及 等。 同时也可以突出科技进步带来的弊端,例如:单纯的知识复制让人失去个性,单纯 依靠科技让人失去学习的进取心,科技让人习惯不劳而获等。 本题文体限制较少,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问题进行写作。 21. (2014 北京,23,50 分)作文(50 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 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
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 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 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 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答案]21.査看解析 [解析]21.[写作指导]审题 (1)对这些“老规矩”进行分类:有关生活习惯、待人接物、家风建设等方面。 (2)“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老规 矩”的影响力。 3世易时移,“老规矩”渐渐被人淡忘。为什么会被淡忘呢?探讨这些传统是在 种什么样的历史、社会、文化和民俗环境下产生的,又是在怎样一种环境下被 遗失的。 (4)被重新整理出来,重提这些“老规矩”,为何要重提?从社会文化发展、社会环 境、民俗变化等方面探讨。 (5)“老规矩”就一定要被重新提起吗?有些“老规矩”是该提倡还是该摒弃? 立意 (1)本题并不是要考查学生是不是了解“老规矩”本身,而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 中提取材料,从而揭示这些“老规矩”的背后体现出的文明、友善、关爱、勤俭、 节约、遵守、守信、诚信、责任、孝义等生活准则 (2)学生可以从生活小事入手,以小见大,思考文明习惯养成与传承,思考传统文 化的当下意义。 (3)本题具有综合性和思辨性,既可肯定重提“老规矩”的必要性,又可反思“老 规矩”是否有被重提的必要。“老规矩”和老的生活环境是相对应的,随着生 活环境的改变,一些“老规矩”也会呈现出利与弊两方面,学生可以挖掘出这种 思辨性 (4)深刻性:是一种对文化的认同,是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弘扬,是文化传统的 复兴之路。 22.(2014课标Ⅱ,1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60分 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 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22.查看解析 [解析]22.18.[写作指导]游人给动物园的动物喂食是2014年新闻热点,本则 材料关注热点,紧贴时事。考生只要仔细审题,展开联想,会发现作文可供立意的 角度很多,较容易把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①联想教育问题。如果家长、教 师一味地给孩子、学生喂食物,就会让他们缺乏独立性、主动性,产生依赖心理, 以致丧失生存能力。可以围绕“学会独立,拒绝依赖”来写。②联想社会规则。 自然保护区是在制定规则,游人是在破坏规则,破坏规则要受到惩处。考生可以写 “规则”的重要性,也可以围绕“遵守规则,规范行为”来写。③联想游人素养
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 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 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 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 700 字。 [答案] 21.查看解析 [解析] 21.[写作指导] 审题: (1)对这些“老规矩”进行分类:有关生活习惯、待人接物、家风建设等方面。 (2)“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老规 矩”的影响力。 (3)世易时移,“老规矩”渐渐被人淡忘。为什么会被淡忘呢?探讨这些传统是在 一种什么样的历史、社会、文化和民俗环境下产生的,又是在怎样一种环境下被 遗失的。 (4)被重新整理出来,重提这些“老规矩”,为何要重提?从社会文化发展、社会环 境、民俗变化等方面探讨。 (5)“老规矩”就一定要被重新提起吗?有些“老规矩”是该提倡还是该摒弃? 立意: (1)本题并不是要考查学生是不是了解“老规矩”本身,而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 中提取材料,从而揭示这些“老规矩”的背后体现出的文明、友善、关爱、勤俭、 节约、遵守、守信、诚信、责任、孝义等生活准则。 (2)学生可以从生活小事入手,以小见大,思考文明习惯养成与传承,思考传统文 化的当下意义。 (3)本题具有综合性和思辨性,既可肯定重提“老规矩”的必要性,又可反思“老 规矩”是否有被重提的必要。 “老规矩”和老的生活环境是相对应的,随着生 活环境的改变,一些“老规矩”也会呈现出利与弊两方面,学生可以挖掘出这种 思辨性。 (4)深刻性:是一种对文化的认同,是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弘扬,是文化传统的 复兴之路。 22. (2014 课标Ⅱ,18,60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 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22.查看解析 [解析] 22.18.[写作指导] 游人给动物园的动物喂食是 2014 年新闻热点,本则 材料关注热点,紧贴时事。考生只要仔细审题,展开联想,会发现作文可供立意的 角度很多,较容易把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①联想教育问题。如果家长、教 师一味地给孩子、学生喂食物,就会让他们缺乏独立性、主动性,产生依赖心理, 以致丧失生存能力。 可以围绕“学会独立,拒绝依赖”来写。②联想社会规则。 自然保护区是在制定规则,游人是在破坏规则,破坏规则要受到惩处。考生可以写 “规则”的重要性,也可以围绕“遵守规则,规范行为”来写。③联想游人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