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梅英中学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题 正视生命时 只从细微末节着眼,()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污蔑 B.因为就如果便 D.但就因为就 题号(-4)|(=1c 卷面分 总分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空1分,共8分) (1)《渡荆门送别》中最富有想象力的诗句是 基础合(26分) )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下列各项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3)报君黄金台上意 。(李贺《雁门太守行》) A绮丽(q 晓谕(yu) 对峙(sh) (4)《西江月·明月别枝惊》一词中,表现词人因丰收而无比喜悦的句子是 B.眷顾( zhuan) 连漪(yI) C.威慑(she) 贻误(dai) 蛰伏(zhe) (5)瀚海阑干百丈冰 (6)千里之行 (《者)(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D.咆哮(p 二、圆读理解(40分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古诗文赏析(4分) A.束手无策 绎不绝无可言喻引经据典 次北固山下 爱不释手偏偏起舞 滂沱大雨 王湾 C.家喻户晓姹紫嫣红不解之缘青黄不接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 B.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9本诗衰达的思想感情有误的一项是( )(2分) C.通过学习学校发的《关爱生命一致家长的一封信》,使我们的家长都受到了一次教育 A.思念B.思乡 C.喜悦 D.忧国 多年国庆长假期间,我市个别点由于垃圾箱设置过少,导致游客垃圾乱丢,对此 10.找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认为景点管理部门并非不无责任 “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准确的一项是()(3分)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A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C.颔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 B.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的理趣。 C.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二)文言文阒读(12分) 河中石兽 D.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了。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阋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 5下列对课文的颯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A.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成语“世外桃源”出自他的代表作《桃花源记》。 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攀涨携之 B.韩愈,字退之,宋朝著名文学家,著有《马说》一文。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C.鲁迅,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代表作《呐喊》《彷徨》等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 D.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著有《西行漫记》一书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 6在下面的语段中填入正确的一项是()(3分) 注章到 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值:求之 有些人喜欢用显微镜观察叶子,有些人喜欢用眼睛去细看木头 )真正去 地中,不更颠乎? 识一棵树()必须从叶枝根本,从过去的清风到枝干的神韵都 同样,当我们 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
1 2012 年梅英中学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题 题号 一 (1-4) 二(5-12) 三(13-21) 四 (22) 卷面分 总分 (一) (二) (一) (二) 得分 一、基础整合(26 分) 1.下列各项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绮.丽(qǐ) 晓谕.(yù) 对峙.(shì) B.眷.顾(zhuàn) 涟漪.(yī) 池沼.(zhǎo) C.威慑.(shè) 贻.误(dài) 蛰.伏(zhé) D.咆哮(páo) 案牍.(dú) 亵.玩(xiè)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 分) A.束手无策 络绎不绝 无可言喻 引经据典 B.怒不可遏 爱不释手 偏偏起舞 滂沱大雨 C.家喻户晓 姹紫嫣红 不解之缘 青黄不接 D.轻举妄动 肃然起敬 相提并论 如饥似渴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盛夏时节的梅州是个收获的季节。 B.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C.通过学习学校发的《关爱生命—致家长的一封信》,使我们的家长都受到了一次教育。 D.今年国庆长假期间,我市个别景点由于垃圾箱设置过少,导致游客垃圾乱丢。对此, 我们认为景点管理部门并非不无责任。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A.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 B.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 ....的精神值得提倡。 C.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 ....,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 已。 D.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了。 5.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成语“世外桃源”出自他的代表作《桃花源记》。 B.韩愈,字退之,宋朝著名文学家,著有《马说》一文。 C.鲁迅,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代表作《呐喊》《彷徨》等。 D.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著有《西行漫记》一书。 6.在下面的语段中填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有些人喜欢用显微镜观察叶子,有些人喜欢用眼睛去细看木头的年轮。( )真正去认 识一棵树( )必须从叶枝根本,从过去的清风到枝干的神韵都注意到,同样,当我们 正视生命时,( )只从细微末节着眼,( ) 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污蔑。 A.但 却 如果 便 B.因为 就 如果 便 C.而 却 因为 就 D.但 就 因为 就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每空 1 分,共 8 分) ⑴《渡荆门送别》中最富有想象力的诗句是: , 。 ⑵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⑶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⑷《西江月•明月别枝惊》一词中,表现词人因丰收而无比喜悦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 _。 ⑸瀚海阑干百丈冰, 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⑹千里之行, 。(《老子》) 二、阅读理解(40 分) (一)古诗文赏析(4 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9.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思念 B.思乡 C.喜悦 D.忧国 10.找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颔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 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二)文言文阅读(12 分) 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 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 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 地中,不更颠乎?” 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
们,不要做出让村人瞧不起的事体,伤了李家门面 2解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④父亲的心理也曾浇灌得我们姐妹个个争强好胜。1981年夏天,高考超出几分的我 (1)一寺临河干( (2)山门圮于河( 因报考志恩没有选择好,名落孙山后,我满心想再回学校去“扑腾”一年,又怕第二年 (4)但知其一( 再考不上,让村人嗤笑我。迟迟疑疑之间,父亲说你愿去就去吧,谁没个闪失,只要你 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4分 尽到自己的努力就够了。当时说得我眼眶发热,鼻子发酸,一扭头说:“爹,我走了! 今义:( ⑤我走了,父亲依旧是原来的父亲,平时依旧有说有笑,村里有红白喜事什么的还 依旧照常主持。可回到家里便似乎有了一块心病,母亲说他最惦念的就是我。我知道他 (2)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 今义:( 也在考虑明年我能不能考上,再考不上怎么办?时间一长,他便找个理由带上点饭菜悄悄 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到学校来看看我。有时说我一过就一个星期不回家,是不是饭舍不得吃,会不会饿坏了 B.当求之于上流 身子熬坏了眼睛:有时来到学校放下东西在教室后窗看看我就走:有时就那么地站在 C.一老河兵闻之 其反激之力 外看老师讲课,直到下课他才悄悄地告诉我给我捎来了东西放在宿舍里。等我回一次家,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他便左打量右照看。当然,父亲的这些动作都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可我相信我的第六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感官不会有错。每次回学校前,父亲便将我拉到一边塞给我两元钱,那时候,两元钱能 使我真正地肥上一星期。可惜,多数时候,还是让我换成了书本和笔记本。有时我想只 (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要把父亲的心意变成我的学习动力就行了,用不着和有钱人家的同学比较吃穿。 ⑥父亲当时只有50多岁的年纪,生活虽然简朴,但很注意自己的形象,即使穿一件 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补丁摞补丁的衣服,也要经常洗得干干净净的,在村人的眼里永远是一副干净利落的样 三)文言文阅读(6分) 子,成天充满着自信。可是,一进入城市,特别是进入我所上学的学校,他的自卑和自 先成若插,明含人后,含人相谓日“数入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地为蛇 尊心理就像秋后的茅草,把他整个儿地淹没了 ⑦那年春节前,父亲把养了一年的大肥猪卖了,留下了猪头和猪下水供家人消受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 由于我们是补习班没有放假,父亲便一大早踩着雪走了30多里路来到学校给我送,生怕 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我春节回家时就吃没了。他到学校时我们正在上课,讲课老师看到他站在教室门口附近 8.下列加点词语解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便问他找谁?他偷偷地用眼睛的余光瞅瞅我说:不找谁,我就是想听您讲课,我也是老师 B.蛇固无足(固定) 呢。讲课老师很是感动,看到他落了一身的雪花,让他到屋里听,他却双手摆着“不啦! 不啦!”带着一副志得意满的神态走了。 C.终亡其酒(失去) D.引酒且饮之(将要) ⑧父亲没有和我说上话,我知道他肯定不会走。于是便借口去厕所随后追了出来 9下面句中的“之”字指代的内容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2分) 在学校的宣传栏下我找到了避雪的父亲。我问父亲为什么不叫我出来,他说老师正在讲 A.数人饮之不足 B.引酒且饮之 果呢哪能分得心,再说……父亲没有继续往下说,他扯一扯身上的衣服,我明白了,他 是怕同学们知道我的父亲是一位农民 10.由这个故事得出的一个什么成语?有什么高意?说说你的理解。(2分) @我从父亲手里接过煎饼包,看着父亲胡茬 上的冰花,看着他那冻得红红 的鼻头,良久,我把煎饼包扔在了厚厚的雪地上 为父亲拍打着落了一身的雪花 四)现代文阋读(36分) ⑩看着父亲,我的眼睛模糊了,站在我面前 无腿眼镜,手捧线装古书 戴着无腿眼镜的父亲 躺在太师椅上的我那自信而又自尊的父亲吗! ①断了腿的眼镜用线缚在脑后,躺在古色古香的太师椅上,双手托一 11.如何理解第⑥自然段“他的自卑和自尊心理就像秋后的茅草,把他整个儿地淹没了。” 古书,没有鲁迅笔下《藤野先生》抑扬顿挫的朗读,却有他那摇头晃脑的 一句的含义?(3分) 书人就是我的父亲了 ②父亲是我的第一任老师,当然是我最崇拜的人物了 ③父亲识几个字,在村里经常给人家写写对联,主持个红白喜事什么的,颇得村人12.第⑦自然段“不找谁,我就是想听您讲课,我也是老师呢。”为什么父亲要说谎?(2 的敬重。恭维声浸泡得父亲的自尊心悄然生长,于是,父亲便拿这点荣耀来时时警醒我分)
2 断欤?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 分) ⑴一寺临.河干( ) ⑵山门圮.于河( ) ⑶阅.十余岁( ) ⑷但.知其一( ) 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4 分) ⑴如是.再啮 古义:( ) 今义:( ) ⑵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 ) 今义:( ) 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 分)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 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 分) (三)文言文阅读(6 分) 楚有祠者,赐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 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 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引.酒且饮之(拿,端) B.蛇固.无足(固定) C.终亡.其酒(失去) D.引酒且.饮之(将要) 9.下面句中的“之”字指代的内容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A.数人饮之不足 B.引酒且饮之 C.子安能为之足 D.一人饮之有余 10.由这个故事得出的一个什么成语?有什么寓意?说说你的理解。(2 分) 答: (四)现代文阅读(36 分) 戴着无腿眼镜的父亲 ①断了腿的眼镜用线缚在脑后,躺在古色古香的太师椅上,双手托一本厚厚的线装 古书,没有鲁迅笔下《藤野先生》抑扬顿挫的朗读,却有他那摇头晃脑的神态。这个看 书人就是我的父亲了。 ②父亲是我的第一任老师,当然是我最崇拜的人物了。 ③父亲识几个字,在村里经常给人家写写对联,主持个红白喜事什么的,颇得村人 的敬重。恭维声浸泡得父亲的自尊心悄然生长,于是,父亲便拿这点荣耀来时时警醒我 们,不要做出让村人瞧不起的事体,伤了李家门面。 ④父亲的心理也曾浇灌得我们姐妹个个争强好胜。1981 年夏天,高考超出几分的我 因报考志愿没有选择好,名落孙山后,我满心想再回学校去“扑腾”一年,又怕第二年 再考不上,让村人嗤笑我。迟迟疑疑之间,父亲说你愿去就去吧,谁没个闪失,只要你 尽到自己的努力就够了。当时说得我眼眶发热,鼻子发酸,一扭头说:“爹,我走了!” ⑤我走了,父亲依旧是原来的父亲,平时依旧有说有笑,村里有红白喜事什么的还 依旧照常主持。可回到家里便似乎有了一块心病,母亲说他最惦念的就是我。我知道他 也在考虑明年我能不能考上,再考不上怎么办?时间一长,他便找个理由带上点饭菜悄悄 到学校来看看我。有时说我一过就一个星期不回家,是不是饭舍不得吃,会不会饿坏了 身子熬坏了眼睛;有时来到学校放下东西在教室后窗看看我就走;有时就那么地站在窗 外看老师讲课,直到下课他才悄悄地告诉我给我捎来了东西放在宿舍里。等我回一次家, 他便左打量右照看。当然,父亲的这些动作都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可我相信我的第六 感官不会有错。每次回学校前,父亲便将我拉到一边塞给我两元钱,那时候,两元钱能 使我真正地肥上一星期。可惜,多数时候,还是让我换成了书本和笔记本。有时我想只 要把父亲的心意变成我的学习动力就行了,用不着和有钱人家的同学比较吃穿。 ⑥父亲当时只有 50 多岁的年纪,生活虽然简朴,但很注意自己的形象,即使穿一件 补丁摞补丁的衣服,也要经常洗得干干净净的,在村人的眼里永远是一副干净利落的样 子,成天充满着自信。可是,一进入城市,特别是进入我所上学的学校,他的自卑和自 尊心理就像秋后的茅草,把他整个儿地淹没了。 ⑦那年春节前,父亲把养了一年的大肥猪卖了,留下了猪头和猪下水供家人消受。 由于我们是补习班没有放假,父亲便一大早踩着雪走了 30 多里路来到学校给我送,生怕 我春节回家时就吃没了。他到学校时我们正在上课,讲课老师看到他站在教室门口附近, 便问他找谁?他偷偷地用眼睛的余光瞅瞅我说:不找谁,我就是想听您讲课,我也是老师 呢。讲课老师很是感动,看到他落了一身的雪花,让他到屋里听,他却双手摆着“不啦! 不啦!”带着一副志得意满的神态走了。 ⑧父亲没有和我说上话,我知道他肯定不会走。于是便借口去厕所随后追了出来, 在学校的宣传栏下我找到了避雪的父亲。我问父亲为什么不叫我出来,他说老师正在讲 课呢哪能分得心,再说……父亲没有继续往下说,他扯一扯身上的衣服,我明白了,他 是怕同学们知道我的父亲是一位农民。 ⑨我从父亲手里接过煎饼包,看着父亲胡茬上和棉帽上的冰花,看着他那冻得红红 的鼻头,良久,我把煎饼包扔在了厚厚的雪地上,轻轻地为父亲拍打着落了一身的雪花。 ⑩看着父亲,我的眼睛模糊了,站在我面前的就是戴着无腿眼镜,手捧线装古书, 躺在太师椅上的我那自信而又自尊的父亲吗! 11.如何理解第⑥自然段“他的自卑和自尊心理就像秋后的茅草,把他整个儿地淹没了。” 一句的含义? (3 分) 答: 12.第⑦自然段“不找谁,我就是想听您讲课,我也是老师呢。”为什么父亲要说谎? (2 分)
17.“这个道理”是具体指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表达。〔2分) 13.本文第③自然段父亲自尊心悄然生长的原因?(2分) 答 答 14.阅读文章首尾两段,试从文章结构角度分析其特点。(2分 18.说明文用词要讲究准确。从语言表达规范与确切要求看,文章第②自然段中有两个句 子的语言表述存在毛病。请指出并加以改正。(2分) 〔五)现代文阅读(36分) 奇妙的“人体海洋” 对于生命来说,水比阳光更重要。地球之所以物种紧茂生命昌盛是因为有约占地球三、作文(50分) 表面积71%的海洋。水是生命不可缺少的部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要做一个好人 ①人体的内部就是一个奇妙的“海洋”。②经科学测定,一个体重70千克的成年人 分布在各种组织和骨骼中的水达到45-50千克,占体重的60%-70%③一个人的胚胎发育到 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 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请以“孝” 3天时,所含的水达97%与海洋中的水母(如海蛰等)所含的水一样多:④发育到3个月时 为话题,题目自拟 自定,文体自选 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所含的水达91%:⑤新生儿身上含水量达80%:⑥1岁以上的孩子身体内的含水量就和成 原始生命在海洋中诞生以后,海洋中的生物逐渐向陆地迁移,并把诞生地的海水带到 自己的体内,而在后代中留下了从海洋起源的印记,这一点人类也不例外。为了说明人身 上的血液与大洋中的纯海水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前苏联科学家夫·弗·杰普戈利茨还 特地对海水和人类血液进行了对比测量,结果发现海水和人血中溶解的化学元素的相对 含量惊人的接近。在海水中:氯为55.0%,纳为30.6%,氧为5.6%钾为1.1%,钙为1.2%, 其他元素为6.5%:而在人血中:氯为49.3%,纳为30.0%,氧为9.9%,钾为1.8%,钙为0.8% 其他元素为8.2%。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人身上的海洋印记,是人类来自海洋的最好佐证 海水的固有特征就是带有咸味,否则就不成其为海水。人体血液中就带有这种海水特 有的稍咸的味道。当你在进食时,如果不慎咬破舌头,伤口流出了血,你就尝到了血的咸 味。经测定,人血的含盐度,一般为1%左右,比普通海 含盐度(3%-3.5%)要低 些,但比世界上最淡的波罗的海的含盐度(0.2%-0.3%)却要高许多。况且,科学家在考察地 球历史中发现,在原始生命诞生时期,海洋中并没有那么多的盐分,比之今日要低得多。之 后大陆上的盐分逐渐随水流注入海洋,海水才慢慢变得咸起来。而在鱼类进化到两栖类 并由海中登上陆地的时候,其咸度就相当于现在人血的咸度。会不会是因为人类的远祖 在登陆时只带上了当时的海中物质,并以此代代相继,所以人血的含盐度就比现在的海水 这个道理在医学上得到了普遍承认。当人体因某种疾病而大量失水时,或者出血过多 时医生的首要任务就是给患者皮下或静脉中注射生理盐水,最常用的是含0.85%氯化纳 的水溶液。炎热的夏天,在地里劳动的农民和在炼钢炉前干活的工人,每天都要流掉大量 的汗水,出汗过多,人的机体就会因失水失纳而致病,医生总是要劝这些人多喝些淡盐开 水。这就是向人体内部“海洋”中补充“海水”,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 15.从整体来看,本文主要说明的一个道理是什么?(3分) 答 6.第④自然段中“其咸度就相当于现在人血的咸度”中的“其”是指代什么?(2分)
3 答: 13.本文第③自然段父亲自尊心悄然生长的原因? (2 分) 答: 14.阅读文章首尾两段,试从文章结构角度分析其特点。(2 分) 答: (五)现代文阅读(36 分) 奇妙的“人体海洋” 对于生命来说,水比阳光更重要。地球之所以物种繁茂,生命昌盛,是因为有约占地球 表面积 71%的海洋。水是生命不可缺少的部分。 ①人体的内部就是一个奇妙的“海洋”。②经科学测定,一个体重 70 千克的成年人, 分布在各种组织和骨骼中的水达到45-50千克,占体重的60%-70%,③一个人的胚胎发育到 3 天时,所含的水达 97%,与海洋中的水母(如海蛰等)所含的水一样多;④发育到 3 个月时, 所含的水达 91%;⑤新生儿身上含水量达 80%;⑥1 岁以上的孩子身体内的含水量就和成 人一样了。 原始生命在海洋中诞生以后,海洋中的生物逐渐向陆地迁移,并把诞生地的海水带到 自己的体内,而在后代中留下了从海洋起源的印记,这一点人类也不例外。为了说明人身 上的血液与大洋中的纯海水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前苏联科学家夫·弗·杰普戈利茨还 特地对海水和人类血液进行了对比测量,结果发现海水和人血中溶解的化学元素的相对 含量惊人的接近。在海水中:氯为 55.0%,纳为 30.6%,氧为 5.6%,钾为 1.1%,钙为 1.2%, 其他元素为 6.5%;而在人血中:氯为 49.3%,纳为 30.0%,氧为 9.9%,钾为 1.8%,钙为 0.8%, 其他元素为 8.2%。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人身上的海洋印记,是人类来自海洋的最好佐证。 海水的固有特征就是带有咸味,否则就不成其为海水。人体血液中就带有这种海水特 有的稍咸的味道。当你在进食时,如果不慎咬破舌头,伤口流出了血,你就尝到了血的咸 味。经测定,人血的含盐度,一般为 1%左右,比普通海水的平均含盐度(3%-3.5%)要低一 些,但比世界上最淡的波罗的海的含盐度(0.2%-0.3%)却要高许多。况且,科学家在考察地 球历史中发现,在原始生命诞生时期,海洋中并没有那么多的盐分,比之今日要低得多。之 后大陆上的盐分逐渐随水流注入海洋,海水才慢慢变得咸起来。而在鱼类进化到两栖类, 并由海中登上陆地的时候, 其咸度就相当于现在人血的咸度。会不会是因为人类的远祖 在登陆时只带上了当时的海中物质,并以此代代相继,所以人血的含盐度就比现在的海水 要低一些呢? 这个道理 ....在医学上得到了普遍承认。当人体因某种疾病而大量失水时,或者出血过多 时,医生的首要任务就是给患者皮下或静脉中注射生理盐水,最常用的是含 0.85%氯化纳 的水溶液。炎热的夏天,在地里劳动的农民和在炼钢炉前干活的工人,每天都要流掉大量 的汗水,出汗过多,人的机体就会因失水失纳而致病,医生总是要劝这些人多喝些淡盐开 水。这就是向人体内部“海洋”中补充“海水”,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 15.从整体来看,本文主要说明的一个道理是什么?(3 分) 答: 16.第④自然段中“其.咸度就相当于现在人血的咸度”中的“其”是指代什么?(2 分) 答: 17.“这个道理 ....”是具体指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表达。(2 分) 答: 18.说明文用词要讲究准确。从语言表达规范与确切要求看,文章第②自然段中有两个句 子的语言表述存在毛病。请指出并加以改正。(2 分) 答: 三、作文(50 分)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要做一个好人, 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 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请以“孝” 为话题,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写一篇 600 字以上的文章
2012年梅英中学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题参考答案 L.D2.B3.B4.C5.B6.A 示例:《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我们要明辨是非,不能人妖不分,分清好人 和坏人 8.(1)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②2)独怆然而涕下(③3)提携玉龙为君死(4)稻花香里说丰 年,听取蛙声一片⑤5)愁云渗淡万里凝(6)始于足下 10.D (二)12.(1)靠近(2)倒塌(3)经历(4)只 13.(1)这样判断动词(2)事物的道理物理学 14.D 15.(1)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 (2)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 可以主观臆断吗? 16.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言之成理即可) 10.画蛇添足讽刺那些不顾客观实际,自以为是,弄巧成拙的人 四)11.由于父亲是农民,进城之后和城里人优厚的条件相比就感到很自卑,但想到一 定不能给女儿丢脸,他的自尊心理就占了上风 12.父亲之所以撒谎是因为父亲的自尊心理占了上风,不能因为自己是个农民而让老师 同学看不起。这属于善意的谎言,更显父亲的可爱 13.在村里经常给人家写对联,主持红白喜事颇得村人敬重 14.属于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紧扣题目 五)15.人类的原始生命起源于海洋或原始生命在海洋中诞生。答到“人的体内存在从 海洋起源的印记”或“说明了人身上的血液与大洋中的纯海水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给2分 16.原始生命诞生时期的(或鱼类进化到两栖类,并由海中登上陆地的时候的)海洋。单 答“海洋”不给分。 17.当人体大量失水(包括出汗)或出血过多时,需要补充盐水 18.1岁以上的孩子身体内的含水量就和成人一样了”。“含水量”应改为含水的比例。或: “一个人的胚胎发育到3天时,所含的水达97%,与海洋中的水母(如海蛰等)所含的水一 样多”“与海洋中的水母(如海蛰等)所含的水一样多”应改为“与海洋中的水母(如海蛰 “等 等)所含的水的比例一样大”(或比例相等
4 600 2012 年梅英中学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 题参考答案 一、 1. D 2.B 3.B 4.C 5.B 6. A 7.示例:《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我们要明辨是非,不能人妖不分,分清好人 和坏人。 8. ⑴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⑵独怆然而涕下 ⑶提携玉龙为君死 ⑷稻花香里说丰 年,听取蛙声一片 ⑸愁云渗淡万里凝 ⑹始于足下 二、 (一)9.D 10.D (二)12. ⑴靠近 ⑵倒塌 ⑶经历 ⑷ 只 13. ⑴这样 判断动词 ⑵事物的道理 物理学 14.D 15. ⑴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 ⑵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 可以主观臆断吗? 16.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言之成理即可) (三)8.B 9.C 10.画蛇添足 讽刺那些不顾客观实际,自以为是,弄巧成拙的人。 (四)11.由于父亲是农民,进城之后和城里人优厚的条件相比就感到很自卑,但想到一 定不能给女儿丢脸,他的自尊心理就占了上风。 12.父亲之所以撒谎是因为父亲的自尊心理占了上风,不能因为自己是个农民而让老师、 同学看不起。这属于善意的谎言,更显父亲的可爱。 13.在村里经常给人家写对联,主持红白喜事颇得村人敬重。 14.属于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紧扣题目。 (五)15.人类的原始生命起源于海洋或原始生命在海洋中诞生。答到“人的体内存在从 海洋起源的印记”或“说明了人身上的血液与大洋中的纯海水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给 2 分。 16.原始生命诞生时期的(或鱼类进化到两栖类 ,并由海中登上陆地的时候的)海洋。单 答“海洋”不给分。 17.当人体大量失水(包括出汗)或出血过多时,需要补充盐水。 18. 1 岁以上的孩子身体内的含水量就和成人一样了”。“含水量”应改为含水的比例。或 : “一个人的胚胎发育到 3 天时 ,所含的水达 97%,与海洋中的水母 (如海蛰等 )所含的水一 样多”。“与海洋中的水母 (如海蛰等 )所含的水一样多”应改为“与海洋中的水母 (如海蛰 “等 )所含的水的比例一样大”(或比例相等)
三、(略)
5 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