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2013年高考压轴卷 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龋(q)齿 拎包(1in)枕藉(j) 三年五载(zai) B.包扎(zha) 商埠(b) 皈(gui)依 觥(gong 筹交错 C.削(xiao)价 船舷(xian) 濒(bin)临 徇(xn)私枉 D.鏖(ao)战 缉私(j) 浸渍(zi) 泾渭分明 (ji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安祥 满堂采 棉里藏针 针尖对麦芒 B.撕打 挖墙脚 龙盘虎踞 时世造英雄 C.博弈 里程碑 要言不烦 蚍蜉撼大树 D.欠收 邻界点 以德报怨 瑞雪照丰年 3.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菜籽油含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等三种人体 的脂肪酸,还有油酸 籽油能胆固醇在小肠的吸收,还能促进肝内胆固醇的降解和排出,因此, 对 心血管病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A.必须抑止防治 B.必须 抑制防止 C.必需抑止防治 D.必需 抑制防止 4.下列语句中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郭川驾驶“青岛号”无动力帆船,经过137天的艰苦航行,创造了40英尺级 帆船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世界纪录,成为中国环球航行第一人 B.2013年,全球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座城市参与世界“地球一小 时”熄灯活动取得了快速发展,中国共有127个城市加入该活动。 C.人口老龄化,给“未富先老”的中国带来巨大考验和压力,健全和改善“积 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的制度和服务体系刻不容缓。 延长退休年龄或实行弹性退休制等重大变革,对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 就能够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骚”一词起源于《诗经》和《离骚》,“风”是《诗经》中传统的表现 手法,“骚”指楚辞开创者屈原的代表作《离骚》 B.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将他 列于“唐宋八大家”之首。 C.巴尔扎克用总标题为《人间喜剧》的一系列小说,反映了社会剧烈变革时期 的法国生活。 D.鲁迅原名周树人,1918年他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堂堂书阵百重关
天津 2013 年高考压轴卷 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龋(qǔ)齿 拎包(līn ) 枕藉(jí) 三年五载(zǎi) B.包扎(zhā) 商埠(bù) 皈(guī)依 觥(gōng) 筹交错 C.削(xiāo)价 船舷(xián) 濒(bīn)临 徇(xùn)私枉 法 D.鏖(áo)战 缉私(jī) 浸渍(zì) 泾渭分明 (jī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A.安祥 满堂采 棉里藏针 针尖对麦芒 B.撕打 挖墙脚 龙盘虎踞 时世造英雄 C.博弈 里程碑 要言不烦 蚍蜉撼大树 D.欠收 邻界点 以德报怨 瑞雪照丰年 3.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菜籽油含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等三种人体________的脂肪酸,还有油酸。 籽油能______胆固醇在小肠的吸收,还能促进肝内胆固醇的降解和排出,因此, 对______心血管病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A.必须 抑止 防治 B.必须 抑制 防止 C.必需 抑止 防治 D.必需 抑制 防止 4.下列语句中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郭川驾驶“青岛号”无动力帆船,经过 137 天的艰苦航行,创造了 40 英尺级 帆船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世界纪录,成为中国环球航行第一人。 B.2013 年,全球超过 150 个国家和地区的 7000 多座城市参与世界“地球一小 时”熄灯活动取得了快速发展,中国共有 127 个城市加入该活动。 C.人口老龄化,给“未富先老”的中国带来巨大考验和压力,健全和改善“积 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的制度和服务体系刻不容缓。 D.延长退休年龄或实行弹性退休制等重大变革,对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 就能够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骚”一词起源于《诗经》和《离骚》,“风”是《诗经》中传统的表现 手法,“骚”指楚辞开创者屈原的代表作《离骚》 B.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将他 列于“唐宋八大家”之首。 C.巴尔扎克用总标题为《人间喜剧》的一系列小说,反映了社会剧烈变革时期 的法国生活。 D.鲁迅原名周树人,1918 年他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 的文字,完成 6—8 题。 堂堂书阵百重关
王充闾 ①现代文学观念认为,文学的生命力在于能够使读者拉开心理距离,能够为读者 提供一种契合其文化心态的情境或者思想。假如有一天,你拿起先前酷爱的一部 作品重读,却发现它已经了无新意,也就是再也拉不开那段心理距离,这说明在 你的心目中它的生命力已经开始枯萎,它已不能给出新的审美期待。 ②其实,读书本身也是一种自我发现,是在唤醒自己本已存在但还处于沉睡状态 的思想意识。一切能够使心灵发生震撼的、产生重大影响的,都应是一种心理的 共鸣和内在的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无论是写作还是阅读, 善于思索都是至关重要的。鲁迅说过,没有悲哀和思索的地方,就没有文学。有 人提倡作家学者化,实际上,更应倡导作家成为思想者,因为学者未必就是思想 者。思想的自觉,是学者最高的自觉。有些书的作者很聪明,有才气,文章也流 光溢彩,可就是思想含量不足,精神内涵空虚,读过之后获益无多。同样,作为 读者也应该善于思索。读书应该善于提问题,找话题,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处于一种鲜明的研究状态。我曾写过一首七绝,描绘读书犯险历难的情态:“缒 幽探险苦般般,夜半劳思入睡艰。设问存疑挥战帜,堂堂书阵百重关。” ③长时期以来,人们将读书、学习的基点定在掌握知识上,“知识就是力量”成 为公认的真理。知识当然重要,但更值得珍视的,是人生智慧、哲学感悟。信息、 知识与智慧,三者处于不同的层次。信息好比是矿砂,是所有容易获得或不易获 得的事物、事实、认识的总和,可供人们据以分析与参考;知识是人们把大量的 事实与认识的矿粉投入熔炉之后,提炼与组合而成的可供使用的材料。大部分知 识都是专门知识,是关于某一领域、某一科目、某一程序、某种思想方法、价值 准则等方面的认识;而智慧则是在生命体验、哲学感悟的基础上,经过升华了的 知识,它是知识的灵魂,是统率知识的。知识关乎事物,充其量只是学问,而智 慧关乎人生,它落脚于指引生活方向、人生道路,属于哲学层次。智慧是哲学的 生活化、实际化 ④在读书、思考中,悟性是至关重要的,但有了知识不一定就能具备悟性。知识 只有化作对生命的一种观照能力时,它才能变成智慧。因此,智慧总是与内在生 命感悟和创造性思维有关,知识则未必。智慧是指能够把知识、感受转化为创造 性的特殊能力。我国记录哈雷彗星的出现,始于春秋时代的公元前613年,一直 到清末1910年,两千余年从未间断过,总共出现过31次。这可以称作“世界的 唯一”。但是,记是记了,却没有人对它进行思索、研究,不知道这出现了31 次的彗星竟然是同一个。到了公元1875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在没有掌握这份 天文记录的情况下,只是依照牛顿的引力定律,计算出了彗星的轨道,预言了它 出现的周期一—每隔76年回归到太阳身边一次。可见,信息、知识重要,而运 用知识、从知识出发使之成为智慧,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 ⑤古希腊晢人赫拉克利特说:“博学不能使人智慧。”关键在于能否使知识、学 问由死变活。思考重在找到一个准确的、独特的视角。其实,哲学研索本身就是 种视角的选择,视角不同,阐释出来的道理就完全不同。 6.下列对于“读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文学观念认为,读书有利于读者近距离感悟文学的生命力,接受作品提供 的那种契合自我文化心态的情感或思想。 B.从某种角度说,读书有助于唤醒读者自身本已存在但还处于沉睡状态的思想意 识。可视为一直便捷的自我发现的途径。 C.读书应善于思索,读者应该善于提出问题,在阅读中寻找话题,要有强烈的
王充闾 ①现代文学观念认为,文学的生命力在于能够使读者拉开心理距离,能够为读者 提供一种契合其文化心态的情境或者思想。假如有一天,你拿起先前酷爱的一部 作品重读,却发现它已经了无新意,也就是再也拉不开那段心理距离,这说明在 你的心目中它的生命力已经开始枯萎,它已不能给出新的审美期待。 ②其实,读书本身也是一种自我发现,是在唤醒自己本已存在但还处于沉睡状态 的思想意识。一切能够使心灵发生震撼的、产生重大影响的,都应是一种心理的 共鸣和内在的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无论是写作还是阅读, 善于思索都是至关重要的。鲁迅说过,没有悲哀和思索的地方,就没有文学。有 人提倡作家学者化,实际上,更应倡导作家成为思想者,因为学者未必就是思想 者。思想的自觉,是学者最高的自觉。有些书的作者很聪明,有才气,文章也流 光溢彩,可就是思想含量不足,精神内涵空虚,读过之后获益无多。同样,作为 读者也应该善于思索。读书应该善于提问题,找话题,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处于一种鲜明的研究状态。我曾写过一首七绝,描绘读书犯险历难的情态:“缒 幽探险苦般般,夜半劳思入睡艰。设问存疑挥战帜,堂堂书阵百重关。” ③长时期以来,人们将读书、学习的基点定在掌握知识上,“知识就是力量”成 为公认的真理。知识当然重要,但更值得珍视的,是人生智慧、哲学感悟。信息、 知识与智慧,三者处于不同的层次。信息好比是矿砂,是所有容易获得或不易获 得的事物、事实、认识的总和,可供人们据以分析与参考;知识是人们把大量的 事实与认识的矿粉投入熔炉之后,提炼与组合而成的可供使用的材料。大部分知 识都是专门知识,是关于某一领域、某一科目、某一程序、某种思想方法、价值 准则等方面的认识;而智慧则是在生命体验、哲学感悟的基础上,经过升华了的 知识,它是知识的灵魂,是统率知识的。知识关乎事物,充其量只是学问,而智 慧关乎人生,它落脚于指引生活方向、人生道路,属于哲学层次。智慧是哲学的 生活化、实际化 ④在读书、思考中,悟性是至关重要的,但有了知识不一定就能具备悟性。知识 只有化作对生命的一种观照能力时,它才能变成智慧。因此,智慧总是与内在生 命感悟和创造性思维有关,知识则未必。智慧是指能够把知识、感受转化为创造 性的特殊能力。我国记录哈雷彗星的出现,始于春秋时代的公元前 613 年,一直 到清末 1910 年,两千余年从未间断过,总共出现过 31 次。这可以称作“世界的 唯一”。但是,记是记了,却没有人对它进行思索、研究,不知道这出现了 31 次的彗星竟然是同一个。到了公元 1875 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在没有掌握这份 天文记录的情况下,只是依照牛顿的引力定律,计算出了彗星的轨道,预言了它 出现的周期——每隔 76 年回归到太阳身边一次。可见,信息、知识重要,而运 用知识、从知识出发使之成为智慧,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 ⑤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说:“博学不能使人智慧。”关键在于能否使知识、学 问由死变活。思考重在找到一个准确的、独特的视角。其实,哲学研索本身就是 一种视角的选择,视角不同,阐释出来的道理就完全不同。 6.下列对于“读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文学观念认为,读书有利于读者近距离感悟文学的生命力,接受作品提供 的那种契合自我文化心态的情感或思想。 B.从某种角度说,读书有助于唤醒读者自身本已存在但还处于沉睡状态的思想意 识。可视为一直便捷的自我发现的途径。 C.读书应善于思索,读者应该善于提出问题,在阅读中寻找话题,要有强 烈的
问题意识”,处于一种鲜明的研究状态。 D.英国天文学家哈雷计算出了彗星的轨道,预言了它出现的周期,这个事例从正 面说明认真读书比掌握信息本身更重要。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大部分知识都是专门知识,只有化作对生命的一种关照能力时,它才能变成智 慧 B.智慧关乎人生,落脚于指引生活方向、人生道路。是哲学的生活化、实际化。 C.哲学研索重在选择一个准确独特的思考视角,进行完全不同的思考与阐释。 D.信息、知识与智慧,知识,智慧与哲学,这是两组内涵完全不相容的概念,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者重读那些不能给出新的审美期待的作品会觉得了无新意,再也拉不开那 段心理距离,说明这些文学作品的生命力在读者心目中已经开始枯萎了 B.相对于提倡作家学者化,实际上更应倡导作家成为思想者,因为有些书的作者 虽然很聪明,有才气,但其作品思想含量不足精神内涵空虚。 C.具备悟性,人们可以更有效的进行阅读思考,把大量的对事实实物的认识的 总和加以分析,提炼和组合,形成可供自己参考、使用的材料。 D.赫拉克利特说“博学不能使人智慧”,只有提高关于某一领域、某一程序 某种思想方法、价值准则等方面的认识,使之专门化,才能成为智慧。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穆,字孟雍,开封府阳武人。父咸秩,陕西大都督府司马。穆幼能属文,有至 行。行路得遗物,必访主最之。从王昭素受《易》及《庄》、《老》书,尽究其 义。昭素谓曰:“子所得皆精理,往往出吾意表。”且语人曰:“李生异日必为 廊庙器。” 周显德初,以进士为郢、汝二州从事,迁右拾遗。宋初,以殿中待御史选为洋州 通判。既至,剖决滞论,无留狱焉。移隘州通判,有司调郡租渝河南,穆以西州 军食阙,不即应命,坐免。又坐举官,削前资。时弟肃为博州从事,穆将母就肃 居,虽贫甚,兄弟相与讲学,意泊如也。 开宝五年,以太子中允召。明年,拜左拾遗、知制诰。五代以还,词令沿华靡, 至穆而独用雅正,悉矫其弊。穆与卢多逊为同门生,太祖尝谓多逊:“李穆性仁 善,辞学之外无所豫。”对曰:“穆操行端正,临事不以生死易节,仁而有勇者 也。”上曰:“诚如是,吾当用之。”时将有事江南,已部分诸将,而未有发兵 之端。乃先召李煜入朝,以穆为使。穆至谕旨,煜辞为疾,且言“事大朝以望全 济,今若此,有死而己。”穆曰:“朝与否,国主自处之。然朝廷甲兵精锐,物 力雄富,恐不易当其锋,宜熟思之,无自贻后悔。”使还,具言状,上以为所谕 要切。江南亦谓其言诚实。 太平兴国初,转左补阙。三年冬,加史馆修撰、判饱事,面赐金紫。四年,从征 太原还,拜中书舍人。预修《太祖实录》,赐衣带、银器、缯彩。七年,以与卢 多逊款狎,又为秦王送草原朝辞笏记,为言者所劾,责授司封员外郎 八年春,与宋白等同知贡举,及待上御崇政殿亲试等士,上悯其颜瘕瘁,即日复 拜中书舍人、史馆修撰、判馆事。五月,召为翰林学士。六月,知开封府,剖判 精敏,奸滑无所假贷,由是豪右屏迹,权贵无敢干以私,上益知其才。十一月, 擢拜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月余,丁母忧,未几,起复本官。穆三上表乞终制, 诏强起之,穆益哀毁尽礼。九年正月,晨起将朝,风眩暴卒,年五十七
“问题意识”,处于一种鲜明的研究状态。 D.英国天文学家哈雷计算出了彗星的轨道,预言了它出现的周期,这个事例从正 面说明认真读书比掌握信息本身更重要。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大部分知识都是专门知识,只有化作对生命的一种关照能力时,它才能变成智 慧。 B.智慧关乎人生,落脚于指引生活方向、人生道路。是哲学的生活化、实际化。 C.哲学研索重在选择一个准确独特的思考视角,进行完全不同的思考与阐释。 D.信息、知识与智慧,知识,智慧与哲学,这是两组内涵完全不相容的概念。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者重读那些不能给出新的审美期待的作品会觉得了无新意,再也拉不开那 段心理距离,说明这些文学作品的生命力在读者心目中已经开始枯萎了。 B.相对于提倡作家学者化,实际上更应倡导作家成为思想者,因为有些书的作者 虽然很聪明,有才气,但其作品思想含量不足精神内涵空虚。 C.具备悟性,人们可以更有效的进行阅读思考,把大量的对事实实物的认识的 总和加以分析,提炼和组合,形成可供自己参考、使用的材料。 D.赫拉克利特说“博学不能使人智慧”,只有提高关于某一领域、某一程序、 某种思想方法、价值准则等方面的认识,使之专门化,才能成为智慧。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李穆,字孟雍,开封府阳武人。父咸秩,陕西大都督府司马。穆幼能属文,有至 行。行路得遗物,必访主最之。从王昭素受《易》及《庄》、《老》书,尽究其 义。昭素谓曰:“子所得皆精理,往往出吾意表。”且语人曰:“李生异日必为 廊庙器。” 周显德初,以进士为郢、汝二州从事,迁右拾遗。宋初,以殿中待御史选为洋州 通判。既至,剖决滞论,无留狱焉。移隘州通判,有司调郡租渝河南,穆以西州 军食阙,不即应命,坐免。又坐举官,削前资。时弟肃为博州从事,穆将母就肃 居,虽贫甚,兄弟相与讲学,意泊如也。 开宝五年,以太子中允召。明年,拜左拾遗、知制诰。五代以还,词令沿华靡, 至穆而独用雅正,悉矫其弊。穆与卢多逊为同门生,太祖尝谓多逊:“李穆性仁 善,辞学之外无所豫。”对曰:“穆操行端正,临事不以生死易节,仁而有勇者 也。”上曰:“诚如是,吾当用之。”时将有事江南,已部分诸将,而未有发兵 之端。乃先召李煜入朝,以穆为使。穆至谕旨,煜辞为疾,且言“事大朝以望全 济,今若此,有死而己。”穆曰:“朝与否,国主自处之。然朝廷甲兵精锐,物 力雄富,恐不易当其锋,宜熟思之,无自贻后悔。”使还,具言状,上以为所谕 要切。江南亦谓其言诚实。 太平兴国初,转左补阙。三年冬,加史馆修撰、判饱事,面赐金紫。四年,从征 太原还,拜中书舍人。预修《太祖实录》,赐衣带、银器、缯彩。七年,以与卢 多逊款狎,又为秦王送草原朝辞笏记,为言者所劾,责授司封员外郎。 八年春,与宋白等同知贡举,及待上御崇政殿亲试等士,上悯其颜瘕瘁,即日复 拜中书舍人、史馆修撰、判馆事。五月,召为翰林学士。六月,知开封府,剖判 精敏,奸滑无所假贷,由是豪右屏迹,权贵无敢干以私,上益知其才。十一月, 擢拜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月余,丁母忧,未几,起复本官。穆三上表乞终制, 诏强起之,穆益哀毁尽礼。九年正月,晨起将朝,风眩暴卒,年五十七
穆自责授员外郎,复中书舍人,入翰林,参知政事,以至于卒,有及周岁。上闻 其死,器谓近臣曰:“穆国之良臣,朕方倚用,遽兹沦没,非斯人之不幸,乃朕 之不幸也。”赠工部尚书 (节选《宋史· 列传二十二》)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穆幼能属文,有至行 属:连缀,写作 B.煜辞以疾 辞:推辞,拒 绝 C.宜熟思之,无自贻后悔 贻:赠送 D.擢拜左谏议大夫 擢:提拔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子所得皆精理 不知须臾之所学也 B.以进士为郢、汝二州从事 请以十五城为秦王寿 C.为言者所劾,责授司封员外郎 窃为大王不取也 D.穆国之良臣 句读之不知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李穆“至行”的一组是() ①行路得遗物,以访主归之 ②李生异日为廊庙器 ③既至,剖决滞论,无留狱焉 ④三年冬,加史馆修撰 判馆事,面赐金紫 ⑤知开封府,剖判精敏,奸猾无所假贷 ⑥穆三上表乞终制,诏强起之, 穆益哀毁尽礼 A.①②③ ①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穆跟随王昭素尽心尽力地学习《易》及《庄》、《老》,王昭素认为李穆 学到了上述古籍的精理,将来必成大器 B.李穆被免职后,带着母亲到弟弟那里居住,虽然生活非常贫困,但能同兄弟 起学习,感到淡泊舒畅。 C.太祖认为李穆生性仁惠善良,人品学识好。李穆作为使者出使江南,言行得 体,很好地完成了使命。 D.李穆和母亲去世后,他回家为母亲守丧,服丧已满后官复原职,但李穆又上 奏章请求为母亲再守丧三年,皇上没有应允 第II卷(共114分) 四、(2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穆以本州军食阙,不即应命,坐免。(2分) (2)穆操行端直,临事不以生死易节,仁而有勇者也。(4分) (3)非斯人之不幸,乃朕之不幸也。(2分)
穆自责授员外郎,复中书舍人,入翰林,参知政事,以至于卒,有及周岁。上闻 其死,器谓近臣曰:“穆国之良臣,朕方倚用,遽兹沦没,非斯人之不幸,乃朕 之不幸也。”赠工部尚书。 (节选《宋史• 列传二十二》)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穆幼能属文,有至行 属:连缀,写作 B.煜辞以疾 辞:推辞,拒 绝 C.宜熟思之,无自贻后悔 贻:赠送 D.擢拜左谏议大夫 擢:提拔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子所得皆精理 不知须臾之所学也 B.以进士为郢、汝二州从事 请以十五城为秦王寿 C.为言者所劾,责授司封员外郎 窃为大王不取也 D.穆国之良臣 句读之不知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李穆“至行”的一组是( ) ①行路得遗物,以访主归之 ②李生异日为廊庙器 ③既至,剖决滞论,无留狱焉 ④三年冬,加史馆修撰、 判馆事,面赐金紫 ⑤知开封府,剖判精敏,奸猾无所假贷 ⑥穆三上表乞 终制,诏强起之, 穆益哀毁尽礼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穆跟随王昭素尽心尽力地学习《易》及《庄》、《老》,王昭素认为李穆 学到了上述古籍的精理,将来必成大器。 B.李穆被免职后,带着母亲到弟弟那里居住,虽然生活非常贫困,但能同兄弟 一起学习,感到淡泊舒畅。 C.太祖认为李穆生性仁惠善良,人品学识好。李穆作为使者出使江南,言行得 体,很好地完成了使命。 D.李穆和母亲去世后,他回家为母亲守丧,服丧已满后官复原职,但李穆又上 奏章请求为母亲再守丧三年,皇上没有应允。 第 II 卷(共 114 分) 四、(21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穆以本州军食阙,不即应命,坐免。(2 分) (2)穆操行端直,临事不以生死易节,仁而有勇者也。(4 分) (3)非斯人之不幸,乃朕之不幸也。(2 分)
14.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按要求作答。(8分) 军城早秋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雪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1)本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主帅形象?(2分) (2)这首诗的前两句运用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3分) (3)有人说“满”字用得好,好在哪里呢?请具体分析。(3分) 15.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句。(5分) (1)吾尝终日而思 矣 。(《荀子·劝学》) (2) ,身死人手。 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 (3)卧龙跃马终黄土, 。(杜甫《阁夜》) (4)狗吠深巷 中 (陶渊 明《归田园居》(其一)) (5)可惜流年, 树犹如此。(辛弃 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6)兄弟不知, 。静言思之, 躬自悼矣。(《诗经·氓》)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1题 心头一杯冷咖啡 陈思 ①鼓浪屿是厦门人心头的一颗朱砂痣,窗前的一抹明月光,是他们永远还不完的 旧 ②因为鼓浪屿是绝无仅有的音乐之岛,它与它的音乐,使厦门从滚滚红尘中跃升 仙境 ③鼓浪屿被称为“音乐之岛”,一方面是因为小岛诞生了无数音乐大师,另一方 面则是因为培育天才的音乐土壤之深厚:面积不足1.87平方公里的地域,竟聚 集了500余家钢琴,钢琴密度居全国之最。 ④50架钢琴,不是500架神龛。比起鼓浪屿人对待电器的“时时勤拂拭,勿使 惹尘埃”,乐器们却像不时走访的穷朋友,彼此知根知底,礼数就马马虎虎了 这音乐,是如此日常化。它是贴着生命攀援起伏的藤蔓,它是闽南人见惯不惊的 稀粥咸鸭蛋
14.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按要求作答。(8 分) 军城早秋 严 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雪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1)本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主帅形象?(2 分) (2)这首诗的前两句运用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3 分) (3)有人说“满”字用得好,好在哪里呢?请具体分析。(3 分) 15.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5 句。(5 分) (1)吾尝终日而思 矣, 。(《荀子•劝学》) (2) ,身死人手。 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 (3)卧龙跃马终黄土, 。(杜甫《阁夜》) (4)狗吠深巷 中, 。(陶渊 明《归田园居》(其一)) (5 )可惜流年, ,树犹如此。(辛弃 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6)兄弟不知, 。静言思之, 躬自悼矣。(《诗经•氓》) 五、(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21 题。 心头一杯冷咖啡 陈 思 ①鼓浪屿是厦门人心头的一颗朱砂痣,窗前的一抹明月光,是他们永远还不完的 旧。 ②因为鼓浪屿是绝无仅有的音乐之岛,它与它的音乐,使厦门从滚滚红尘中跃升 仙境。 ③鼓浪屿被称为“音乐之岛”,一方面是因为小岛诞生了无数音乐大师,另一方 面则是因为培育天才的音乐土壤之深厚:面积不足 1.87 平方公里的地域,竟聚 集了 500 余家钢琴,钢琴密度居全国之最。 ④500 架钢琴,不是 500 架神龛。比起鼓浪屿人对待电器的“时时勤拂拭,勿使 惹尘埃”,乐器们却像不时走访的穷朋友,彼此知根知底,礼数就马马虎虎了。 这音乐,是如此日常化。它是贴着生命攀援起伏的藤蔓,它是闽南人见惯不惊的 稀粥咸鸭蛋
⑤50年代,祖父不惜血本专辟40元购“曼陀铃”一把,寄回家供年轻的父亲消 遣。父亲闲暇时,与弹奏手风琴的大伯父、拉小提琴的二伯父与同样拉提琴的邻 居叔叔组成四重奏。父亲后来又短暂沉迷口琴与小提琴若干年,不想以此糊口, 亦不求技艺精进,那把口琴与提琴最后也不知所踪 ⑥到了我这一代,好乐之风不减,对音乐却无任何形式上的敬畏。小提琴的琴弓 是让人又爱又恨的双刃剑。每次授琴,只要老师迟到,琴弓就是男孩子们互相砍 杀时手握的十八般兵器:每次老师告状,父亲抓起琴弓一顿臭揍,它又瞬间变成 家法。在这些音乐之外的奋力挥动中,马尾做的弓毛一根根地掉落下来,岁月飞 逝 ⑦在别的地方,音乐是被供奉起来的:而在这里,音乐是贴肉长的,音乐从未作 为急功近利的谋生手段。几代人的音乐教育,都是无心插柳式的。听天由命,有 的最终长成参天巨木,大多数人永远是路边随手捋的一把青草。 ⑧教会曾经承担了音乐在岛上的撒播任务。非要引经据典的话,《黄河》钢琴曲 改编者殷承宗,出生于基督教家庭,替父亲的大太太刷皮鞋、整理房间,赚到了 两美元。一美元买了琴谱,另一美元则用来跟外国牧师太太学习识谱。许斐平音 乐天赋的展露,源于教堂司琴手的母亲张秀峦某次因故缺席。当时才5岁的他手 脚并用爬上琴凳,竟无需翻看琴谱,将所有圣诗无误演奏至终场。歌唱家兼医生 的林俊卿,祖父林温人是厦门竹树脚礼拜堂的创办人,母亲廖翠绸是虔诚的基督 徒,他本人5岁就能演唱整部《闽南圣诗》,担仼儿童唱诗班的领唱。即使是我 读过基督教小学的祖母,在接近九十髙龄依然可以眯着白内障的眼睛,翻看歌谱。 不用专业、系统的音乐教育,基督教家庭、教堂、礼拜与圣诗,就是上一代岛民 的音乐必修课。 ⑨我们这一代人的音乐教育,离不开鼓浪屿的那所音乐学校。 ⑩旧址是荒凉的鸡山路上一座旧教堂。全部由笨重粗砺的花岗岩砌成,墙壁斑驳 厚达一米,门窗颇有大和风范,采光极差,蛛网遍布的厕所修在主楼之外。校门 两边是基督教会的基地,时常野猫出没 ①当时条件看似简陋,其实遭际却颇离奇。我们的“音乐欣赏”课是在殷承宗、 殷承典兄弟的祖宅(准确的说是客厅地板)进行的。当时厦门音乐学校校长是 殷承典先生。他是著名音乐家殷承宗的二哥,也是这一音乐脉络在岛上的留守男 士。鸡山路上,有他的殷家祖屋,全部闽南花岗岩石砌成,冬暖夏凉,卓妍异色 有幽森的门户、阁楼与狭窄望不到尽头的木梯。尤记当初,校长打开音响,塞进 录像带或唱片,给一众孩子讲解《动物狂欢节》、《天鹅湖》,《胡桃夹子》等 名曲名刷。他激情澎湃,我们都坐在地上,或玩,或打瞌睡 ⑩这是封存了提琴的我对童年的追忆,还是对曾经生我养我的海岛的最后一点致 敬? ③3不知道从何时开始,这座岛屿被迅速卷入了厦门的整体发展战略。历任政府, 总有一些莫名的政策,以鼓浪屿作为招徕资本的金字招牌。今天的鼓浪屿每天接 待越来越多的陌生游人,再也没有以往的风情,对于本土居民来说,老房子年久 失修,加上医院搬迁,人口老化,学校因为收不到足够的学生而一间间撤销。小 岛越发不适合居住,同学、师长纷纷搬走。喧嚣,压倒了琴声。终于有一天,厦 门人开始纷纷抱怨:“鼓浪屿不再像当年的鼓浪屿了
⑤50 年代,祖父不惜血本专辟 40 元购“曼陀铃”一把,寄回家供年轻的父亲消 遣。父亲闲暇时,与弹奏手风琴的大伯父、拉小提琴的二伯父与同样拉提琴的邻 居叔叔组成四重奏。父亲后来又短暂沉迷口琴与小提琴若干年,不想以此糊口, 亦不求技艺精进,那把口琴与提琴最后也不知所踪。 ⑥到了我这一代,好乐之风不减,对音乐却无任何形式上的敬畏。小提琴的琴弓 是让人又爱又恨的双刃剑。每次授琴,只要老师迟到,琴弓就是男孩子们互相砍 杀时手握的十八般兵器;每次老师告状,父亲抓起琴弓一顿臭揍,它又瞬间变成 家法。在这些音乐之外的奋力挥动中,马尾做的弓毛一根根地掉落下来,岁月飞 逝。 ⑦在别的地方,音乐是被供奉起来的;而在这里,音乐是贴肉长的,音乐从未作 为急功近利的谋生手段。几代人的音乐教育,都是无心插柳式的。听天由命,有 的最终长成参天巨木,大多数人永远是路边随手捋的一把青草。 ⑧教会曾经承担了音乐在岛上的撒播任务。非要引经据典的话,《黄河》钢琴曲 改编者殷承宗,出生于基督教家庭,替父亲的大太太刷皮鞋、整理房间,赚到了 两美元。一美元买了琴谱,另一美元则用来跟外国牧师太太学习识谱。许斐平音 乐天赋的展露,源于教堂司琴手的母亲张秀峦某次因故缺席。当时才 5 岁的他手 脚并用爬上琴凳,竟无需翻看琴谱,将所有圣诗无误演奏至终场。歌唱家兼医生 的林俊卿,祖父林温人是厦门竹树脚礼拜堂的创办人,母亲廖翠绸是虔诚的基督 徒,他本人 5 岁就能演唱整部《闽南圣诗》,担任儿童唱诗班的领唱。即使是我 读过基督教小学的祖母,在接近九十高龄依然可以眯着白内障的眼睛,翻看歌谱。 不用专业、系统的音乐教育,基督教家庭、教堂、礼拜与圣诗,就是上一代岛民 的音乐必修课。 ⑨我们这一代人的音乐教育,离不开鼓浪屿的那所音乐学校。 ⑩旧址是荒凉的鸡山路上一座旧教堂。全部由笨重粗砺的花岗岩砌成,墙壁斑驳 厚达一米,门窗颇有大和风范,采光极差,蛛网遍布的厕所修在主楼之外。校门 两边是基督教会的基地,时常野猫出没。 ⑪当时条件看似简陋,其实遭际却颇离奇。我们的“音乐欣赏”课是在殷承宗、 殷承典兄弟的祖宅(准确的说是客厅地板)进行的。当时厦门音乐学校校长 是 殷承典先生。他是著名音乐家殷承宗的二哥,也是这一音乐脉络在岛上的留守男 士。鸡山路上,有他的殷家祖屋,全部闽南花岗岩石砌成,冬暖夏凉,卓妍异色, 有幽森的门户、阁楼与狭窄望不到尽头的木梯。尤记当初,校长打开音响,塞进 录像带或唱片,给一众孩子讲解《动物狂欢节》、《天鹅湖》,《胡桃夹子》等 名曲名刷。他激情澎湃,我们都坐在地上,或玩,或打瞌睡。 ⑫这是封存了提琴的我对童年的追忆,还是对曾经生我养我的海岛的最后一点致 敬? ⑬不知道从何时开始,这座岛屿被迅速卷入了厦门的整体发展战略。历任政府, 总有一些莫名的政策,以鼓浪屿作为招徕资本的金字招牌。今天的鼓浪屿每天接 待越来越多的陌生游人,再也没有以往的风情,对于本土居民来说,老房子年久 失修,加上医院搬迁,人口老化,学校因为收不到足够的学生而一间间撤销。小 岛越发不适合居住,同学、师长纷纷搬走。喧嚣,压倒了琴声。终于有一天,厦 门人开始纷纷抱怨:“鼓浪屿不再像当年的鼓浪屿了
⑩音乐正在从岛上全面退潮。以此为代表的鼓浪屿黄金时代的衰败,已然无 法挽回。无论厦门人承认与否,现在的鼓浪屿只是我们心头的一杯冷咖啡,韵味 不再。 ①s即便你在回忆里,把它热了又热 16.第⑥段开头:“到了我这一代,好乐之风不减,对音乐却无任何形式上的敬 畏。”从下文找出“我”这一代对音乐并不敬畏的具体表现。(2分) 17.从修辞手法上,选择一个角度,对第④段作赏析。(5分) 18.⑩段“喧嚣,压倒了琴声”一句在文中的意思 是 (2分) 19.分析结尾句的表达作用。(4分) 20.文章开头称鼓浪屿是“心头的一颗朱砂痣,窗前的一抹明月光”,结尾称鼓 浪屿是“心头的一杯冷咖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变化?(4分) 21.找出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两项( )(4分) A.父亲把琴弓作为家法狠揍孩子,主要是为了表现家长对孩子学习音乐要求之 B.第⑧段以接近九十高龄患白内障的祖母还能翻看乐谱,突出岛人对音乐的普 及和热爱。 C.文章对作为音乐学校的旧教堂建筑描写,用意是突出环境荒凉,教育条件简 D.第(11)段写学校校长、殷家祖屋、名贵音响等,都体现当时的音乐教育非 同寻常 E.文章先写岛人音乐情感,次写几代人音乐教育,最后写鼓浪屿变革,脉络井 然 六、(12分) 22.请以“‘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心态”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可以增删个 别词语,但须保留愿意,并保持语意连贯。(4分) 著名学者吴思在《造化的报应》一文中对“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心态作了深刻 地剖析,他认为,很多人在过马路时把自己和公家比喻成老鼠和猫的关系,在代 表政府执法的警察不在场时,一些人就会为所欲为,这种心态是一种“老鼠心
⑭音乐正在从岛上全面退潮。以此为代表的鼓浪屿黄金时 代的衰败,已然无 法挽回。无论厦门人承认与否,现在的鼓浪屿只是我们心头的一杯冷咖啡,韵味 不再。 ⑮即便你在回忆里,把它热了又热。 16.第⑥段开头:“到了我这一代,好乐之风不减,对音乐却无任何形式上的敬 畏。”从下文找出“我”这一代对音乐并不敬畏的具体表现。(2 分) 17.从修辞手法上,选择一个角度,对第④段作赏析。(5 分) 18.⑬段“喧嚣,压倒了琴声”一句在文中的意思 是: (2 分) 19.分析结尾句的表达作用。(4 分) 20.文章开头称鼓浪屿是“心头的一颗朱砂痣,窗前的一抹明月光”,结尾称鼓 浪屿是“心头的一杯冷咖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变化?(4 分) 21.找出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两项( )( )(4 分) A.父亲把琴弓作为家法狠揍孩子,主要是为了表现家长对孩子学习音乐要求之 严。 B.第⑧段以接近九十高龄患白内障的祖母还能翻看乐谱,突出岛人对音乐的普 及和热爱。 C.文章对作为音乐学校的旧教堂建筑描写,用意是突出环境荒凉,教育条件简 陋。 D.第(11)段写学校校长、殷家祖屋、名贵音响等,都体现当时的音乐教育非 同寻常。 E.文章先写岛人音乐情感,次写几代人音乐教育,最后写鼓浪屿变革,脉络井 然。 六、(12 分) 22.请以“‘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心态”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可以增删个 别词语,但须保留愿意,并保持语意连贯。(4 分) 著名学者吴思在《造化的报应》一文中对“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心态作了深刻 地剖析,他认为,很多人在过马路时把自己和公家比喻成老鼠和猫的关系,在代 表政府执法的警察不在场时,一些人就会为所欲为,这种心态是一种“老鼠心
态“态 “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心 2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不超过16字。)(4分) 文化差异越大,越应该相互尊重、相互补充。文化特征越近,越应该同频共振 琴瑟相和。姹紫嫣红,百花齐放,才是文化的百花园。 。所以中国古人说,和则 生,同则不济。企图以一种文化取代另一种文化、以一种文化覆灭另一种文化 以一种文化一统世界的行为,就像古希腊神话里的西西弗斯,不断地把巨石推向 山顶,石头又不停地滚下,反复无穷,却总是徒劳无益 24.仿照下面画线句子的形式,另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4分) 站在天苍苍野茫茫的敕勒川阴山下,文化就是风吹草低中忽隐忽现的牛 羊落叶 徜徉莱茵河畔,文化就是肃立的古城堡、沉默的老火炮和满地斑斓的 七、(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语文 课上,老师引用德国著名作家赫尔曼黑塞的名言告诫同学们应该热爱读书。老师 无奈地说:“以前,校园的各个角落都有看书的同学,而现在取而代之的是玩手 机 学生甲:“读书虽不一定能改变我们的命运,但能改变我们的品位。正如陆游所 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所以,我们还应重视传统的读书习惯。 学生乙:“你太奧特了,现如今信息技术这么发达,电脑、手机、媒体等都能迅 速快捷的学到很多知识,何必孤独而又单调的抱着书本死啃,况且,现在的书籍 又贵得吓人。 学生丙:“何止是书是如此呀,现在动笔写字的人都少了。社会发展了,科学进 步了,很多传统的东西都在悄悄地改变甚至消失。”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 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解析:本题考査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做题时注意多音 字和形近字,注意平时的积累,可用排除法。A项,枕藉jie;B项,包扎za:C 项,削价xue。答案:D 2.解析:本题考査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字的能力。正确作答本题,需 要考生能准确识记相关字词的写法,并结合排除法。A项,祥一详,采一彩,棉 绵;B项,撕一厮世—势;D项,欠一歉,邻--临,照一瑞。答案:C。 3.解析:本题考査近义词辨析。辨析近义词,必须要从所给词语的词义、词性、 轻重程度、适用对象、范围大小、感情色彩等角度考虑,一定要切合语境。“必
态”。 “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心 态” 。 2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不超过 16 字。)(4 分) 文化差异越大,越应该相互尊重、相互补充。文化特征越近,越应该同频共振、 琴瑟相和。姹紫嫣红,百花齐放,才是文化的百花园。 , 。所以中国古人说,和则 生,同则不济。企图以一种文化取代另一种文化、以一种文化覆灭另一种文化、 以一种文化一统世界的行为,就像古希腊神话里的西西弗斯,不断地把巨石推向 山顶,石头又不停地滚下,反复无穷,却总是徒劳无益。 24.仿照下面画线句子的形式,另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4 分) 站在天苍苍野茫茫的敕勒川阴山下,文化就是风吹草低中忽隐忽现的牛 羊; , ;徜徉莱茵河畔,文化就是肃立的古城堡、沉默的老火炮和满地斑斓的 落 叶; , 。 七、(60 分) 25.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语文 课上,老师引用德国著名作家赫尔曼黑塞的名言告诫同学们应该热爱读书。老师 无奈地说:“以前,校园的各个角落都有看书的同学,而现在取而代之的是玩手 机。” 学生甲:“读书虽不一定能改变我们的命运,但能改变我们的品位。正如陆游所 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所以,我们还应重视传统的读书习惯。” 学生乙:“你太奥特了,现如今信息技术这么发达,电脑、手机、媒体等都能迅 速快捷的学到很多知识,何必孤独而又单调的抱着书本死啃,况且,现在的书籍 又贵得吓人。” 学生丙:“何止是书是如此呀,现在动笔写字的人都少了。社会发展了,科学进 步了,很多传统的东西都在悄悄地改变甚至消失。” ……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要求:明 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1.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做题时注意多音 字和形近字,注意平时的积累,可用排除法。A 项,枕藉 jiè;B 项,包扎 zā;C 项,削价 xuē。答案:D。 2.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字的能力。正确作答本题,需 要考生能准确识记相关字词的写法,并结合排除法。A 项,祥--详,采--彩,棉 --绵;B 项,撕--厮世--势;D 项,欠--歉,邻--临,照--瑞。答案:C。 3.解析: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辨析近义词,必须要从所给词语的词义、词性、 轻重程度、适用对象、范围大小、感情色彩等角度考虑,一定要切合语境。“必
须”只能做状语不能做定语,因此第一空只能是“必需”。“胆固醇在小肠的吸 收”只能“(控)制”不能“(制)止”,因此第二空只能是“抑制”。第三空 所支配的宾语是“心血管病的发生”,中心语是“发生”,“发生”只能“防 止”但没法“防治”。答案:D 4.解析:本题考査辨析语病的能力。B项,“参与……熄灯活动”与“取得快速 发展”句式杂糅:;C项,“健全和改善”与“制度和服务体系搭配不当:D项主 客体倒置,在“广大人民群众”后加“来说”)答案:A 5.解析:本题从古今中外作家、作品、体裁等角度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A 项,“风”是“国风”。答案:A。 二、6.解析:本题考査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D项,“这个事例从正面 说明认真读书比掌握信息本身更为重要”理解有误,这个事例从正面说明智慧比 知识本身更为重要。)答案:D 7.解析:本题从“以偏概全“的角度考査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项 两组内涵完全不相容”以偏概全,原文只说“信息、知识与智慧,三者处于不 同的层次”。答案:D 8.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 项,对语意重点的理解、分析有误。根据原文中第⑤段中的信息,博学成为智慧, 其关键在于使知识、学问由死变活。答案:D。 、9.解析:本题考査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解答此题可以采用联想课文语句, 结合句式结构进行推断的方法,最重要的是结合语境。答案:C,“贻”应为“遗 留”) 10.解析:本题考査“所、以、为、之”四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此题要结 合具体的语境。答案:A。(A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B介词, 凭……身份/介词,用;C介词,表被动/动词,认为;D助词,“的”/助词,宾 语提前标志。) 11.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②是王昭素的话,不能体现“至行” ④是表彰李穆,不能体现“至行”。答案:B。 12.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能力。注意“无中生有”和“曲解文意” 的干扰。D项,服丧未满后官复原职,李穆又上奏章请求为母亲守丧到三年期满。 答案:D。 参考译文 李穆,字孟雍,开封府阳武县人。李穆的父亲咸秩,曾任陕西大都督府司马。李 穆年幼时就能写文章,有卓绝的品行。在路途拾到遗物,一定要寻访到失主送还。 跟随王昭素学习《易》及《庄》、《老》等书,尽力探究大义。王昭素对李穆说 “你所得到的都是精微的义理,常常出乎我的意料。”而且对人说:“李生将来 能成为肩负朝廷重任的人。”王昭素还把自己所写的《易论》三十三篇传授给他 后周显德初年,李穆以进士身份担任郢州、汝州的从事,升任右拾遗。宋朝初年, 以殿中侍御史身份被选任为洋州通判。李穆到了洋州,处理积滞的案件,没有拖 延的诉讼案件。调任陕州通判,有关官吏要调用陕州租赋到河南时,李穆以本州 军粮不足为由,不听从命令,因此而被免职。又因为选拔官吏犯错误而被免除了 在前朝的职务。当时他的弟弟李肃担任博州从事,李穆带着母亲到弟弟那里居住: 虽然生活非常贫困,但与兄弟共同学习,心志淡泊 开宝五年,以太子中允身份被征召。第二年,授予左拾遗、知制诰。五代以来, 文辞崇尚华丽,到李穆开始运用典雅方正的词语,全力矫正流弊。李穆与卢多逊
须”只能做状语不能做定语,因此第一空只能是“必需”。“胆固醇在小肠的吸 收”只能“(控)制”不能“(制)止”,因此第二空只能是“抑制”。第三空 所支配的宾语是“心血管病的发生”,中心语是“发生”,“发生”只能“防 止”但没法“防治”。答案:D。 4.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B 项,“参与……熄灯活动”与“取得快速 发展”句式杂糅;C 项,“健全和改善”与“制度和服务体系搭配不当;D 项主 客体倒置,在“广大人民群众”后加“来说”)答案:A 5.解析:本题从古今中外作家、作品、体裁等角度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A 项,“风”是“国风”。答案:A。 二、6.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D 项,“这个事例从正面 说明认真读书比掌握信息本身更为重要”理解有误,这个事例从正面说明智慧比 知识本身更为重要。) 答案:D。 7.解析:本题从“以偏概全“的角度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 项, “两组内涵完全不相容”以偏概全,原文只说“信息、知识与智慧,三者处于不 同的层次”。答案:D。 8.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 项,对语意重点的理解、分析有误。根据原文中第⑤段中的信息,博学成为智慧, 其关键在于使知识、学问由死变活。答案:D。 三、9.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解答此题可以采用联想课文语句, 结合句式结构进行推断的方法,最重要的是结合语境。答案:C,“贻”应为“遗 留”) 10.解析:本题考查“所、以、为、之”四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此题要结 合具体的语境。答案:A。(A 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 B 介词, 凭……身份/介词,用;C 介词,表被动/动词,认为;D 助词,“的”/助词,宾 语提前标志。) 11.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②是王昭素的话,不能体现“至行”。 ④是表彰李穆,不能体现“至行”。答案:B。 12.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能力。注意“无中生有”和“ 曲解文意” 的干扰。D 项,服丧未满后官复原职,李穆又上奏章请求为母亲守丧到三年期满。 答案:D。 参考译文: 李穆,字孟雍,开封府阳武县人。李穆的父亲咸秩,曾任陕西大都督府司马。李 穆年幼时就能写文章,有卓绝的品行。在路途拾到遗物,一定要寻访到失主送还。 跟随王昭素学习《易》及《庄》、《老》等书,尽力探究大义。王昭素对李穆说 “你所得到的都是精微的义理,常常出乎我的意料。”而且对人说:“李生将来 能成为肩负朝廷重任的人。”王昭素还把自己所写的《易论》三十三篇传授给他。 后周显德初年,李穆以进士身份担任郢州、汝州的从事,升任右拾遗。宋朝初年, 以殿中侍御史身份被选任为洋州通判。李穆到了洋州,处理积滞的案件,没有拖 延的诉讼案件。调任陕州通判,有关官吏要调用陕州租赋到河南时,李穆以本州 军粮不足为由,不听从命令,因此而被免职。又因为选拔官吏犯错误而被免除了 在前朝的职务。当时他的弟弟李肃担任博州从事,李穆带着母亲到弟弟那里居住, 虽然生活非常贫困,但与兄弟共同学习,心志淡泊。 开宝五年,以太子中允身份被征召。第二年,授予左拾遗、知制诰。五代以来, 文辞崇尚华丽,到李穆开始运用典雅方正的词语,全力矫正流弊。李穆与卢多逊
曾同门受业,太祖曾对卢多逊说:“李穆生性仁惠善良,文章学识之外,没有他 喜欢的。”卢多逊回答说:“李穆操守品行端方正直,处事不因为生死而改变节 操,是仁善而勇毅的人。”太祖说:“确实是这样,我要任用他。”当时将要进 攻讨伐江南,已经安排分派了各位将领的兵力,但还没有发兵的理由。于是就先 征召李煜入朝,任命李穆为使者。李穆到江南传达皇上旨意,李煜以有病推托, 并且说“我侍奉朝廷而希望保全自己,现在如果这样,倒不如死了算了。”李穆 说:“入朝不入朝,你自己决定。然而朝廷军队精锐,物力雄厚丰富,你恐怕不 容易抵挡其锋芒,应该仔细考虑,切莫让自己后悔。”出使回来,详细地报告情 况,皇上认为他传旨抓住了要点。江南人也认为他说的话很实在。 太平兴国初年,转任左补阙。兴国三年冬天,加授史馆修撰、判馆事,皇上亲自 赐给他金印紫绶。兴国四年,跟随皇上出征太原回来后,又被授予中书舍人之职。 参与修撰《太祖实录》,获赐衣带、银器、缯彩。兴国七年,因为与卢多逊亲昵, 又因为替秦王廷美草拟朝辞笏记,被谏官所弹劾,降职授予司封员外郎 兴国八年春,与宋白等共同执掌贡举考试,陪侍皇上在崇政殿主持进士考试,皇 上怜悯他瘦弱憔悴,当天即又授予他中书舍人、史馆修撰、判馆事。同年五月, 又征召他为翰林学士。六月,任开封府知府,判断精细敏捷,奸佞狡猾之徒无从 借贷,因此豪门大族敛迹,权贵不敢以私干政,皇上更加了解他的才能。十一月, 升任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一个多月之后,回家为母亲守丧,不久,服丧未满 即官复原职。李穆多次上奏章请求为母亲守丧到三年期满,然而皇上下诏坚持要 他复职,李穆更加哀痛忧伤,竭尽礼仪。兴国九年正月,早晨起床后正准备上朝, 癫痫发作猝死,享年五十七岁。 李穆自降职授予员外郎到恢复中书舍人,入朝任翰林学士,再担任参知政事,直 到猝死,不到一年时间。皇上听说他去世,哭着对近臣说:“李穆是国家的良臣 我正要倚重任用他,却突然去世,这不是这个人的不幸,是我的不幸啊!”追赠 他工部尚书。 四、13.解析:本题考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关键是对 其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答案:(1)李穆以 本州军粮不足为由,没有立刻听从命令,因此被免职。(关键词 “阙”“即”“坐”,2分)(2)李穆操守品行端方正直,处置大事不会因为 贪生怕死改变节操,是仁善而勇毅的人。(关键词““端直”临事”“易”,“判 断句式”,4分)(3)不是这个人的不幸,是我的不幸啊。(关键词 “非”“斯”“乃”,2分) 15.解析:本题考査较难记忆的或有易混淆字和难写字的名句和名篇。默写时不 要出现错别字。答案:(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3)人 事音书漫寂寥(4)鸡鸣桑树顛(5)忧愁风雨(6)晊其笑矣 14.解析:本题考査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表现手法等的能力。要注意在疏 通诗意、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入诗歌意境,领悟诗人情感。答案:(1)本 诗塑造了一个具有刚毅果断气魄和胜利在握必胜信念的主帅形象。(2)运用描 写的表达方式,描绘了军城早秋的景象,既烘托了主帅形象,又渲染了大战来临 前阴沉肃穆的气氛。(3)寒云低压,月色清冷,再加上一个“满”字,就把那 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这气氛正似风云突变的前兆,大战前的沉默。 五、16.解析:本题考査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题干,根据题干 的对应点进行针对性阅读。答案:(1)琴弓成为男孩子们互相砍杀时手握的十八 般兵器(2)校长讲得激情澎湃,我们都坐在地上,或玩,或打瞌睡
曾同门受业,太祖曾对卢多逊说:“李穆生性仁惠善良,文章学识之外,没有他 喜欢的。”卢多逊回答说:“李穆操守品行端方正直,处事不因为生死而改变节 操,是仁善而勇毅的人。”太祖说:“确实是这样,我要任用他。”当时将要进 攻讨伐江南,已经安排分派了各位将领的兵力,但还没有发兵的理由。于是就先 征召李煜入朝,任命李穆为使者。李穆到江南传达皇上旨意,李煜以有病推托, 并且说“我侍奉朝廷而希望保全自己,现在如果这样,倒不如死了算了。”李穆 说:“入朝不入朝,你自己决定。然而朝廷军队精锐,物力雄厚丰富,你恐怕不 容易抵挡其锋芒,应该仔细考虑,切莫让自己后悔。”出使回来,详细地报告情 况,皇上认为他传旨抓住了要点。江南人也认为他说的话很实在。 太平兴国初年,转任左补阙。兴国三年冬天,加授史馆修撰、判馆事,皇上亲自 赐给他金印紫绶。兴国四年,跟随皇上出征太原回来后,又被授予中书舍人之职。 参与修撰《太祖实录》,获赐衣带、银器、缯彩。兴国七年,因为与卢多逊亲昵, 又因为替秦王廷美草拟朝辞笏记,被谏官所弹劾,降职授予司封员外郎。 兴国八年春,与宋白等共同执掌贡举考试,陪侍皇上在崇政殿主持进士考试,皇 上怜悯他瘦弱憔悴,当天即又授予他中书舍人、史馆修撰、判馆事。同年五月, 又征召他为翰林学士。六月,任开封府知府,判断精细敏捷,奸佞狡猾之徒无从 借贷,因此豪门大族敛迹,权贵不敢以私干政,皇上更加了解他的才能。十一月, 升任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一个多月之后,回家为母亲守丧,不久,服丧未满 即官复原职。李穆多次上奏章请求为母亲守丧到三年期满,然而皇上下诏坚持要 他复职,李穆更加哀痛忧伤,竭尽礼仪。兴国九年正月,早晨起床后正准备上朝, 癫痫发作猝死,享年五十七岁。 李穆自降职授予员外郎到恢复中书舍人,入朝任翰林学士,再担任参知政事,直 到猝死,不到一年时间。皇上听说他去世,哭着对近臣说:“李穆是国家的良臣, 我正要倚重任用他,却突然去世,这不是这个人的不幸,是我的不幸啊!”追赠 他工部尚书。 四、13.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关键是对 其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答案:(1)李穆以 本州军粮不足为由,没有立刻听从命令,因此被免职。(关键词 “阙”“即”“坐”,2 分)(2)李穆操守品行端方正直,处置大事不会因为 贪生怕死改变节操,是仁善而勇毅的人。(关键词““端直”临事”“易”,“判 断句式”,4 分)(3)不是这个人的不幸,是我的不幸啊。(关键词 “非”“斯”“ 乃”,2 分) 15.解析:本题考查较难记忆的或有易混淆字和难写字的名句和名篇。默写时不 要出现错别字。答案:(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3)人 事音书漫寂寥(4)鸡鸣桑树颠(5)忧愁风雨(6)咥其笑矣 14.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表现手法等的能力。要注意在疏 通诗意、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入诗歌意境,领悟诗人情感。答案:(1)本 诗塑造了一个具有刚毅果断气魄和胜利在握必胜信念的主帅形象。(2)运用描 写的表达方式,描绘了军城早秋的景象,既烘托了主帅形象,又渲染了大战来临 前阴沉肃穆的气氛。(3)寒云低压,月色清冷,再加上一个“满”字,就把那 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这气氛正似风云突变的前兆,大战前的沉默。 五、16.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题干,根据题干 的对应点进行针对性阅读。答案:(1)琴弓成为男孩子们互相砍杀时手握的十八 般兵器(2)校长讲得激情澎湃,我们都坐在地上,或玩,或打瞌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