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讲座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 >对学生群体而言 必修课程着眼于培养所有学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为学生的发展奠 定“共同基础”选修课程则更关注如何适应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和发展潜能,促 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从教学内容看 必修课强调知识技能的基础性、基本性、系统性与完整性,内容比较稳 定。而选修课则关注较深、较广、较新的知识技能与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有较大的弹性,且须随时代变化及学生的要求进行及时调整。 从教学方法看 必修课实施应循序渐进,注重课堂讲授、讨论探究和加强基本技能的训 练。而选修课的教学方法则更加丰富灵活,如专家讲座、学生自学、自主讨论、 实践探究等形式。 当然,这种区分仅具有相对的意义,对语文课程中的选修模块来说,其 教学与必修模块的教学有许多共同之处,不过,即便如此,选修课与必修课的设 置旨趣、任务意图等仍有区别,不能完全混同。 二、单元内容梳理 (一)本册教材的结构及内容安排 1.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一一探究诗歌的旨意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一一把握诗歌的意境 3.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一一体会诗歌的声韵 (二)本册教材单元结构 本单元的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第一项内容是“赏析指导”,就这一单元所提出的学习角度, 介绍相关知识和鉴赏方法。建议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之前将整本教科书的大框架 和概貌作一番了解,并力求对“赏析指导”部分能有深入的领会,从而可将几个 单元的知识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增强各单元的互补性。同时针对本单元的核心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师要恰当补充古代诗词的格律知识,对学生在学习 吟诵诗词方面进行一点理论指导
专题讲座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一、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 对学生群体而言 必修课程着眼于培养所有学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为学生的发展奠 定“共同基础”选修课程则更关注如何适应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和发展潜能,促 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从教学内容看 必修课强调知识技能的基础性、基本性、系统性与完整性,内容比较稳 定。而选修课则关注较深、较广、较新的知识技能与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有较大的弹性,且须随时代变化及学生的要求进行及时调整。 从教学方法看 必修课实施应循序渐进,注重课堂讲授、讨论探究和加强基本技能的训 练。而选修课的教学方法则更加丰富灵活,如专家讲座、学生自学、自主讨论、 实践探究等形式。 当然,这种区分仅具有相对的意义,对语文课程中的选修模块来说,其 教学与必修模块的教学有许多共同之处,不过,即便如此,选修课与必修课的设 置旨趣、任务意图等仍有区别,不能完全混同。 二、单元内容梳理 (一)本册教材的结构及内容安排 1.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探究诗歌的旨意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诗歌的意境 3.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体会诗歌的声韵 (二)本册教材单元结构 本单元的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第一项内容是“赏析指导”,就这一单元所提出的学习角度, 介绍相关知识和鉴赏方法。建议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之前将整本教科书的大框架 和概貌作一番了解,并力求对“赏析指导”部分能有深入的领会,从而可将几个 单元的知识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增强各单元的互补性。同时针对本单元的核心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师要恰当补充古代诗词的格律知识,对学生在学习 吟诵诗词方面进行一点理论指导
第二项内容是“赏析示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主研读“赏析示 例”,也可以先不去阅读示例,由学生自己作一番赏析,然后将自己的赏析和示 例作一比较,并由教师加以评说,这样会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三项内容是“自主赏析”,自主赏析作品注释后面列有“探究·讨 论”题目,这些题目帮助学生在阅读鉴赏时打开思路、把握要点,在途径上、方 法上作适当的提示或点拨。“探究·讨论”题目有“相关链接”,进一步提供有 关背景资料和信息。建议老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允许学生有多元性、开放性的 解读,真正做到审美的个性化。自主阅读课文,可先尝试着由学生自己将疑难与 感悟写出来,再接着阅读“探究·讨论”的题目,作一番深层次的理解。也可利 用网络资源,査找信息或设置讨论区,将某一作品探究上升到硏究领域。 第四项内容是“推荐作品”,推荐给学生与本单元学习内容相关的一些 作品,供课后阅读。学生完全可以放开手脚,将每一单元提供的角度加以运用 以获得对作品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推荐的作品也是有限的,“唐宋名 家诗词朗诵会”、“我所知道的李白与杜甫”等等专题活动,鼓励学生拓展阅读 空间,到课外寻找佳作名篇进行阅读。开展一些学阅读交流,并将自己对诗歌的 感悟和质疑在班级里交流,鉴赏研究,可设置一些有价值的研究题目。总之,教 师可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阅读和朗诵古代诗歌的兴趣 【《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 1.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 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语言文字) 2.“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学习从历史 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 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历史文化) 3.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 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文学鉴赏) (三)单元内容梳理 1.诗歌选材与主题 《将进酒》唐代李白 《阁夜》唐代杜甫 《李凭箜篌引》唐代李贺 《虞美人》宋代李煜 《苏幕遮》宋代周邦彦 本单元所选的十首诗歌,主要是唐诗、宋词、元曲和屈原的作品。这些 不同形式的作品,都是各个历史阶段文学样式的代表,在文学史上闪耀着灿烂的 光 《将进酒》尽吐诗人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及表露了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 心,同时也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 《阁夜》借雪霁寒宵的所见所闻,抒发了诗人一贯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这首诗历来被认为是杜诗中的典范作品。它章法严密,气象雄浑,把天地、古今、 人事、物理全都说到了,鲜明地体现了杜诗的沉郁风格。 《李凭箜篌引》以浪漫主义方法来表现音乐的。而且诗本身就是诗人独创 的一篇瑰丽的音乐神话,一曲色彩斑斓的交响音画!
第二项内容是“赏析示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主研读“赏析示 例”,也可以先不去阅读示例,由学生自己作一番赏析,然后将自己的赏析和示 例作一比较,并由教师加以评说,这样会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三项内容是“自主赏析”,自主赏析作品注释后面列有“探究·讨 论”题目,这些题目帮助学生在阅读鉴赏时打开思路、把握要点,在途径上、方 法上作适当的提示或点拨。“探究·讨论”题目有“相关链接”,进一步提供有 关背景资料和信息。建议老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允许学生有多元性、开放性的 解读,真正做到审美的个性化。自主阅读课文,可先尝试着由学生自己将疑难与 感悟写出来,再接着阅读“探究·讨论”的题目,作一番深层次的理解。也可利 用网络资源,查找信息或设置讨论区,将某一作品探究上升到研究领域。 第四项内容是“推荐作品”,推荐给学生与本单元学习内容相关的一些 作品,供课后阅读。学生完全可以放开手脚,将每一单元提供的角度加以运用, 以获得对作品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推荐的作品也是有限的,“唐宋名 家诗词朗诵会”、“我所知道的李白与杜甫”等等专题活动,鼓励学生拓展阅读 空间,到课外寻找佳作名篇进行阅读。开展一些学阅读交流,并将自己对诗歌的 感悟和质疑在班级里交流,鉴赏研究,可设置一些有价值的研究题目。总之,教 师可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阅读和朗诵古代诗歌的兴趣。 【《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 1.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 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语言文字) 2.“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学习从历史 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 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历史文化) 3.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 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文学鉴赏) (三)单元内容梳理 1.诗歌选材与主题 《将进酒》唐代李白 《阁夜》唐代杜甫 《李凭箜篌引》唐代李贺 《虞美人》宋代李煜 《苏幕遮》宋代周邦彦 本单元所选的十首诗歌,主要是唐诗、宋词、元曲和屈原的作品。这些 不同形式的作品,都是各个历史阶段文学样式的代表,在文学史上闪耀着灿烂的 光芒。 《将进酒》尽吐诗人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及表露了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 心,同时也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 《阁夜》借雪霁寒宵的所见所闻,抒发了诗人一贯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这首诗历来被认为是杜诗中的典范作品。它章法严密,气象雄浑,把天地、古今、 人事、物理全都说到了,鲜明地体现了杜诗的沉郁风格。 《李凭箜篌引》以浪漫主义方法来表现音乐的。而且诗本身就是诗人独创 的一篇瑰丽的音乐神话,一曲色彩斑斓的交响音画!
《虞美人》是李煜后期的代表作,艺术境界是最高的。全词以问起,以 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 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苏幕遮》一词通过回忆、想象、联想,以荷花贯穿。既细致传神地写景 状物,又颇有诗意地表现思乡之情。作为艺术语言的大师周邦彦,运用优美的词 语来创造生动的形象。自然明丽,淡雅素洁,别具一格,词境倩新而爽朗。 《国殇》是屈原为祭祀鬼神所作的一组乐歌一—《九歌》中的一首,内 容是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沙场上,战士们冲锋陷阵,奋勇杀 敌,一个个倒在血泊之中;为国捐躯的英灵,飘散在遥远的原野上,不能回归故 乡。我们从楚人悲壮的祭歌声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中亘古不变的坚毅和刚强 髙适的《燕歌行》是唐人六言歌行中运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诗人借潢 水之败抒发感慨,既描写了紧迫的战场征杀,又抒写了征人与思妇两地相思之情; 既歌颂了卒国安边、奋勇杀敌兵士的忠勇,又针砭了荒淫无度,无视兵士死活和 国家安危的将领的腐败昏庸 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一诗,抒发了诗人在特定政治 斗争环境中的无限感慨。这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楚楚动 人 温庭筠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的宋代著名词人,他的《菩萨蛮》(小 山重叠金明灭)写的不过是女主人公从睡醒后到梳妆打扮完过程中的几个镜头, 却能充分透露出她内心的复杂感受,做到神情毕现。其审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元代散曲家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元代著名套曲之 作者在元代生活的基础上,取材于史料,却又别出心裁,透过正史的表面文字 抓住问题的实质,以辛辣的讽刺,出尽了这位汉高祖的洋相。构思新奇,下落窠 2.单元教学要点 >单元教学重点 1.有效指导学生诵读诗词作品。 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反复吟咏,品味诗词丰厚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单元教学难点 反复吟咏,将诗句烂熟于心;读岀诗之意、品出诗之境、进而赏析诗之美。 本单元的学习建议 1.通过对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并深入地 了解诗歌的感情 2.掌握节拍、用韵等诗律特点,领悟其中的韵律感和音乐美。这就要求我们要 注意划分诗句的节拍,准确地把握诗歌的韵脚,掌握简单的平仄知识,体会诗词 的音乐美 反复吟诵,体会词句语调、语气的变化,以及韵脚韵字、读音特点中,细细 感悟诗歌情感的变化。 三、吟咏诗韵,品味诗意
《虞美人》是李煜后期的代表作,艺术境界是最高的。全词以问起,以 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 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苏幕遮》一词通过回忆、想象、联想,以荷花贯穿。既细致传神地写景 状物,又颇有诗意地表现思乡之情。作为艺术语言的大师周邦彦,运用优美的词 语来创造生动的形象。自然明丽,淡雅素洁,别具一格,词境倩新而爽朗。 《国殇》是屈原为祭祀鬼神所作的一组乐歌——《九歌》中的一首,内 容是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沙场上,战士们冲锋陷阵,奋勇杀 敌,一个个倒在血泊之中;为国捐躯的英灵,飘散在遥远的原野上,不能回归故 乡。我们从楚人悲壮的祭歌声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中亘古不变的坚毅和刚强。 高适的《燕歌行》是唐人六言歌行中运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诗人借潢 水之败抒发感慨,既描写了紧迫的战场征杀,又抒写了征人与思妇两地相思之情; 既歌颂了卒国安边、奋勇杀敌兵士的忠勇,又针砭了荒淫无度,无视兵士死活和 国家安危的将领的腐败昏庸。 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一诗,抒发了诗人在特定政治 斗争环境中的无限感慨。这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楚楚动 人。 温庭筠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的宋代著名词人,他的《菩萨蛮》(小 山重叠金明灭)写的不过是女主人公从睡醒后到梳妆打扮完过程中的几个镜头, 却能充分透露出她内心的复杂感受,做到神情毕现。其审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元代散曲家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元代著名套曲之一。 作者在元代生活的基础上,取材于史料,却又别出心裁,透过正史的表面文字, 抓住问题的实质,以辛辣的讽刺,出尽了这位汉高祖的洋相。构思新奇,下落窠 臼。 2.单元教学要点 单元教学重点 1.有效指导学生诵读诗词作品。 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反复吟咏,品味诗词丰厚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单元教学难点 反复吟咏,将诗句烂熟于心;读出诗之意、品出诗之境、进而赏析诗之美。 本单元的学习建议 1.通过对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并深入地 了解诗歌的感情。 2.掌握节拍、用韵等诗律特点,领悟其中的韵律感和音乐美。这就要求我们要 注意划分诗句的节拍,准确地把握诗歌的韵脚,掌握简单的平仄知识,体会诗词 的音乐美。 3.反复吟诵,体会词句语调、语气的变化,以及韵脚韵字、读音特点中,细细 感悟诗歌情感的变化。 三、吟咏诗韵,品味诗意
(一)单元题解 中国古典诗歌无论是古体还是近体都很讲究声律,其音乐性主要表现在 节拍和押韵两方面。 中国上古时期的诗歌作品都是配乐演唱的,或者原本就是歌词。从南朝梁的沈约 开始,中国诗人渐渐有意识的讲究诗歌的格律,尤其注意区分平声和仄声。到唐 代形成了近体诗,注重诗句内部的节拍、联末韵脚及每个字的平仄。词曲的格律 近体诗更严格,因词牌、曲牌而异。由于词大多是由参差不齐的长短句组成,缓 急必须更好地配合。 中国古典诗歌无论是古体还是近体都很讲究声律,其音乐性主要表现在 节拍和押韵两方面。 中国上古时期的诗歌作品都是配乐演唱的,或者原本就是歌词。从南朝梁的沈约 开始,中国诗人渐渐有意识的讲究诗歌的格律,尤其注意区分平声和仄声。到唐 代形成了近体诗,注重诗句内部的节拍、联末韵脚及每个字的平仄。词曲的格律 近体诗更严格,因词牌、曲牌而异。由于词大多是由参差不齐的长短句组成,缓 急必须更好地配合。 (二)补充古代诗词格律的知识 1.古韵十三辙 又称“十三道大辙”,指韵母按照韵腹相同或相似(如果有韵尾,则韵 尾必须相同)的基本原则归纳出来的分类,目的是为了使诵说、演唱顺口、易于 记忆,富有音乐美。十三辙的名目是:发花、梭波、乜斜、一七、姑苏、怀来、 灰堆、遥条、由求、言前、人辰、江阳、中东,每一辙的名目只是符合这一辙的 两个代表字,没有其他意义,同样也可以用这一辙的其他字来代表该辙,如“梭 “婆娑辙”、“言前辙”也可以称作“天仙辙” 十三辙分别为(带括号的字即合辙的字) (1)发花辙:韵母包括a、ua、ia。 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2)梭波辙:韵母包括:e、o、uo。 例:毛泽东《送瘟神》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3)乜斜辙:韵母包括e、ie、e 例: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 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
(一)单元题解 中国古典诗歌无论是古体还是近体都很讲究声律,其音乐性主要表现在 节拍和押韵两方面。 中国上古时期的诗歌作品都是配乐演唱的,或者原本就是歌词。从南朝梁的沈约 开始,中国诗人渐渐有意识的讲究诗歌的格律,尤其注意区分平声和仄声。到唐 代形成了近体诗,注重诗句内部的节拍、联末韵脚及每个字的平仄。词曲的格律 近体诗更严格,因词牌、曲牌而异。由于词大多是由参差不齐的长短句组成,缓 急必须更好地配合。 中国古典诗歌无论是古体还是近体都很讲究声律,其音乐性主要表现在 节拍和押韵两方面。 中国上古时期的诗歌作品都是配乐演唱的,或者原本就是歌词。从南朝梁的沈约 开始,中国诗人渐渐有意识的讲究诗歌的格律,尤其注意区分平声和仄声。到唐 代形成了近体诗,注重诗句内部的节拍、联末韵脚及每个字的平仄。词曲的格律 近体诗更严格,因词牌、曲牌而异。由于词大多是由参差不齐的长短句组成,缓 急必须更好地配合。 (二)补充古代诗词格律的知识 1.古韵十三辙 又称“十三道大辙”,指韵母按照韵腹相同或相似(如果有韵尾,则韵 尾必须相同)的基本原则归纳出来的分类,目的是为了使诵说、演唱顺口、易于 记忆,富有音乐美。十三辙的名目是:发花、梭波、乜斜、一七、姑苏、怀来、 灰堆、遥条、由求、言前、人辰、江阳、中东,每一辙的名目只是符合这一辙的 两个代表字,没有其他意义,同样也可以用这一辙的其他字来代表该辙,如“梭 波辙”也可以叫做“婆娑辙”、“言前辙”也可以称作“天仙辙”。 十三辙分别为(带括号的字即合辙的字): (1)发花辙:韵母包括 a、ua、ia。 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2)梭波辙:韵母包括:e、o、uo。 例:毛泽东《送瘟神》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3)乜斜辙:韵母包括 e、ie、e。 例: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 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
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 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4)一七辙:i、、er。 例:俗语 龙游浅水被虾(戏),虎落平阳受犬(欺)。 (5)姑苏辙:韵母是u 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里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6)怀来辙:韵母是ai和uai。 例: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7)灰堆辙:韵母是ei和ui。 例:王瀚《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8)遥条辙:韵母是ao和iao 例: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风雪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等到山花烂漫时,他在丛中(笑)。 (9)由求辙:韵母是ou和iu 例: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0)言前辙:韵母是an、ian、uan、an。 例: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1)人辰辙:韵母有en、in、un、n。 例:林逋《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12)江阳辙:韵母有ang、iang、uang 例: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3)中东辙:韵母有eng、ing、ueng、ong、iong 举例:白居易《草》
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 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4)一七辙:i、、er。 例:俗语 龙游浅水被虾(戏),虎落平阳受犬(欺)。 (5)姑苏辙:韵母是 u。 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里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6)怀来辙:韵母是 ai 和 uai。 例: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7)灰堆辙:韵母是 ei 和 ui。 例:王瀚《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8)遥条辙:韵母是 ao 和 iao。 例: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风雪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等到山花烂漫时,他在丛中(笑)。 (9)由求辙:韵母是 ou 和 iu。 例: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0)言前辙:韵母是 an、ian、uan、an。 例: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1)人辰辙:韵母有 en、in、un、n。 例:林逋《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12)江阳辙:韵母有 ang、iang、uang。 例: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3)中东辙:韵母有 eng、ing、ueng、ong、iong。 举例:白居易《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1)近体诗 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比较严 格的规定。近体诗从句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之分;从篇幅上说有律诗、绝句两种。 律诗一般由八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律诗,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全诗共四联, 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中间两 联要求对仗。二、四、六、八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八句以上的称为排律 绝句由四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绝句,七字句的称七言绝句。 近体诗,又叫今体诗。“近”和“今”都是就唐代而言的。近体诗讲求 严格的格律。近体诗有四项基本要求:一是句数、字数有规定;二是按规定的韵 部押韵;三是上句和下句各字之间要求平仄对立和相粘;四是规定某些句子之间 用词要对仗,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2)古体诗 也称古诗、古风,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包括近体诗形成前,除 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 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四言诗在近体诗中已经不存在了,虽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 是古体诗。《诗经》中收集的上古诗歌以四言诗为主。两汉魏晋仍有人写四言诗, 如曹操的《观沧海》、陶渊明的《停云》都是四言诗的典型例子。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五古最早产生于汉代。《古诗十九 首》都是五言古诗。汉代以后,写五言古诗的人很多。南北朝时的诗大都是五言 的,唐代及其以后的古体诗中五言的也较多。而七古的产生可能早于五古。但在 唐代以前不如五古多见。到了唐代,七古大量地出现,唐人又称七古为长句。 杂言诗也是古体诗所独有的。诗句长短不齐,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 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诗经》和 汉乐府民歌中杂言诗较多。汉魏以来乐府诗配合音乐,有歌、行、曲、辞等。唐 人乐府诗多不合乐。唐宋时代的杂言诗形式多种多样:有七言中杂五言的,如张 籍的《行路难》;有七言中杂三言的,如张耒的《牧牛儿》:有七言中杂三、五 言的,如李白的《将进酒》;有七言中杂二、三、四五言至十言以上的,如杜甫 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以四、六、八言为主杂以五、七言的,如李白的《蜀 道难》。 此外,古绝句在唐时也有作者,都属古体诗范围。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 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南北朝后期出现了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 律,介乎古体、近体之间的新体诗。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乃至古体作品 中常融入近体句式。但也有些古诗作者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 文化来避律。 三)解“读”诗中味 定准基调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1)近体诗 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比较严 格的规定。近体诗从句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之分;从篇幅上说有律诗、绝句两种。 律诗一般由八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律诗,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全诗共四联, 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中间两 联要求对仗。二、四、六、八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八句以上的称为排律。 绝句由四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绝句,七字句的称七言绝句。 近体诗,又叫今体诗。“近”和“今”都是就唐代而言的。近体诗讲求 严格的格律。近体诗有四项基本要求:一是句数、字数有规定;二是按规定的韵 部押韵;三是上句和下句各字之间要求平仄对立和相粘;四是规定某些句子之间 用词要对仗,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2)古体诗 也称古诗、古风,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包括近体诗形成前,除 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 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四言诗在近体诗中已经不存在了,虽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 是古体诗。《诗经》中收集的上古诗歌以四言诗为主。两汉魏晋仍有人写四言诗, 如曹操的《观沧海》、陶渊明的《停云》都是四言诗的典型例子。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五古最早产生于汉代。《古诗十九 首》都是五言古诗。汉代以后,写五言古诗的人很多。南北朝时的诗大都是五言 的,唐代及其以后的古体诗中五言的也较多。而七古的产生可能早于五古。但在 唐代以前不如五古多见。到了唐代,七古大量地出现,唐人又称七古为长句。 杂言诗也是古体诗所独有的。诗句长短不齐,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 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诗经》和 汉乐府民歌中杂言诗较多。汉魏以来乐府诗配合音乐,有歌、行、曲、辞等。唐 人乐府诗多不合乐。唐宋时代的杂言诗形式多种多样:有七言中杂五言的,如张 籍的《行路难》;有七言中杂三言的,如张耒的《牧牛儿》;有七言中杂三、五 言的,如李白的《将进酒》;有七言中杂二、三、四五言至十言以上的,如杜甫 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以四、六、八言为主杂以五、七言的,如李白的《蜀 道难》。 此外,古绝句在唐时也有作者,都属古体诗范围。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 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南北朝后期出现了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 律,介乎古体、近体之间的新体诗。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乃至古体作品 中常融入近体句式。但也有些古诗作者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 文化来避律。 (三)解“读”诗中味 定准基调
基调在音乐作品中是指主要的高低长短配合成组的音,通常用以贯穿作品的全过 程。诗歌诵读中的基调是根据诗歌所表达的感情而确定的气息、音色 爱的感情是“气徐声柔”;憎的感情是“气足声硬” 悲的感情“气沉声缓”;喜的感情“气满声高” 惧的感情“气提声凝”;欲的感情“气多声放 急的感情“气短声促”;冷的感情“气少声平” 怒的感情“气粗声重”;疑的感情“气细声粘 >把握韵律 诗文的韵律音乐性首先体现在音顿的疏密、音尾的长短、音高的抑扬、 音量的强弱几个方面有明显的对比,吟诵时应该有所变化。 般来说,每个节拍的后一个字遇到平声时,可适当延长,遇到仄声时 宜作停顿,可以达到抑扬顿挫的效果。 第一,疏密对比 五言诗的节拍:“23、212、221”。如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白日/依山/尽,黄河从海/流。 七律或七绝一般是四三分,即前面四个字为一顿,后面三个字为一顿。七 言诗的节拍:“221、2212、223”。如: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词曲的诵读,比较复杂,但总体上仍要根据情感的需要来把握节奏, 划分节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再如李白《将 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总之,节拍的划分要根据诗歌韵律的特 点,更要根据内容和诗意表达的需要 第二,长短对比 朗读诗歌时,每个字声音的长短也体现出朗读者对诗歌的理解;而正确 地使用延长音,又能促进对诗意的准确把握。 在正常的朗诵或诵读中,长短对比主要体现在停顿或延长的时间长短上 停顿或延长的时间比较长,可以强调字所包含的感情。例如常建《题破山寺后禅 院》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悦”“空”,就应该有一定的停顿。这 样读来音韵悠扬,诗意中的忘情俗世,纯浄怡悦的隐逸情怀悠然流露 般来说,诗歌韵脚要相应延长;尤其是结句的末字,运用延长音能表现一种余 韵 第三,抑扬对比 诗歌诵读的抑扬对比主要体现在字调高低与平仄的配合所显示的音乐性 上 如果整首诗情绪喜悦,在朗诵时,就应用较高的语调,以凸显比激昂、愉悦、开 阔;例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句,“在”“狂”就应该读得比较高。 相反诗的情绪是哀伤的,就应读得语调低,以体现诗歌深沉、忧伤、哀 婉的情感;例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结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
基调在音乐作品中是指主要的高低长短配合成组的音,通常用以贯穿作品的全过 程。诗歌诵读中的基调是根据诗歌所表达的感情而确定的气息、音色。 爱的感情是“气徐声柔”;憎的感情是“气足声硬” 悲的感情“气沉声缓”; 喜的感情“气满声高”; 惧的感情“气提声凝”; 欲的感情“气多声放”; 急的感情“气短声促”; 冷的感情“气少声平”; 怒的感情“气粗声重”; 疑的感情“气细声粘”。 把握韵律 诗文的韵律音乐性首先体现在音顿的疏密、音尾的长短、音高的抑扬、 音量的强弱几个方面有明显的对比,吟诵时应该有所变化。 一般来说,每个节拍的后一个字遇到平声时,可适当延长,遇到仄声时 宜作停顿,可以达到抑扬顿挫的效果。 第一,疏密对比 五言诗的节拍:“23、212、221”。如: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白日/依山/尽,黄河从海/流。 七律或七绝一般是四三分,即前面四个字为一顿,后面三个字为一顿。七 言诗的节拍:“2221、2212、223”。如: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词曲的诵读,比较复杂,但总体上仍要根据情感的需要来把握节奏, 划分节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再如李白《将 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总之,节拍的划分要根据诗歌韵律的特 点,更要根据内容和诗意表达的需要 第二,长短对比 朗读诗歌时,每个字声音的长短也体现出朗读者对诗歌的理解;而正确 地使用延长音,又能促进对诗意的准确把握。 在正常的朗诵或诵读中,长短对比主要体现在停顿或延长的时间长短上。 停顿或延长的时间比较长,可以强调字所包含的感情。例如常建《题破山寺后禅 院》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悦”“空”,就应该有一定的停顿。这 样读来音韵悠扬,诗意中的忘情俗世,纯净怡悦的隐逸情怀悠然流露。 一般来说,诗歌韵脚要相应延长;尤其是结句的末字,运用延长音能表现一种余 韵。 第三,抑扬对比 诗歌诵读的抑扬对比主要体现在字调高低与平仄的配合所显示的音乐性 上。 如果整首诗情绪喜悦,在朗诵时,就应用较高的语调,以凸显比激昂、愉悦、开 阔;例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一句,“在”“狂”就应该读得比较高。 相反诗的情绪是哀伤的,就应读得语调低,以体现诗歌深沉、忧伤、哀 婉的情感;例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结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
涯。”“涯”是平声字,且开口度大,但却不宜读得高,而宜读得低方能体现游 子在外,黯然思乡之无奈愁情 第四,轻重对比 语义有主次,便有轻重之别。古人写诗有“吟成五个字,用尽一身心” “吟成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之说。因此我们在吟诵诗词时,对“断茎须”的画 龙点睛之笔,务必加以强调 在词或语句里念得加重的音叫作重音。重音又可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语法 重音是句中的主要动词和表性状和程度的状语。逻辑重音是读者随情感的需要突 出和强调的词语。诗歌朗读需要处理好这两方面的重音。 例如 李白《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朗读时要处理好如下重音:“破吴归”“尽锦衣”“满春殿”“只今惟 有”。“破吴归”“尽锦衣”“满春殿”等重音的处理能极尽勾践踌躇满志、耀 武扬威、耽于安乐的神态,“只今惟有”重读且作停顿,再将“鹧鸪飞”慢慢吟 出,诗人对盛衰无常的慨叹、人事变迁的思考、在朗读中就能将其慢慢放大,并 且清晰地显现出来。 第五,徐疾对比 长句一般比较舒缓,表达的情感比较柔和、沉痛、悲凉;因此,要读得 比较缓慢、回旋。 短句一般比较急促,表达的情感比较轻快、愉悦。因此,要读得比较 快捷、弹性。例如,李白《将进酒》,长句短句的参差错落,与作者的情感变化 相谐调,就要注意读出徐疾,读出变化 《将进酒》朗读示例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开篇两组排比长句,要读得有气势:“天”字要重读,给 人一种破空而来的感受。“悲”、“暮”字要重读,读出一种沉重感。)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 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这三句七言诗句在诵读时要和缓 一些,“须、莫、必、还、且”等表示意愿的词语要重读,语调逐步提升直至“会 须一饮三百杯”要放声诵读,情绪高涨。)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这四个短句的诵读要急促,节奏渐快,仿佛诗人在频频劝酒。“请君为我倾耳 听”一句声音要放低语调要轻快)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 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这三句七言诗句要读出一种激愤 之情,语调要高亢。“但愿、皆、惟有、恣”等字要重读。)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 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语速要由缓而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 酒”三句要快读,最后一句语速要缓慢一些,“同销”二字要重读,“万古愁” 三字声音要缓慢延长。) 四、课文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
涯。”“涯”是平声字,且开口度大,但却不宜读得高,而宜读得低方能体现游 子在外,黯然思乡之无奈愁情。 第四,轻重对比 语义有主次,便有轻重之别。古人写诗有“吟成五个字,用尽一身心”、 “吟成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之说。因此我们在吟诵诗词时,对“断茎须”的画 龙点睛之笔,务必加以强调。 在词或语句里念得加重的音叫作重音。重音又可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语法 重音是句中的主要动词和表性状和程度的状语。逻辑重音是读者随情感的需要突 出和强调的词语。诗歌朗读需要处理好这两方面的重音。 例如: 李白《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朗读时要处理好如下重音:“破吴归”“尽锦衣”“满春殿”“只今惟 有”。“破吴归”“尽锦衣”“满春殿”等重音的处理能极尽勾践踌躇满志、耀 武扬威、耽于安乐的神态,“只今惟有”重读且作停顿,再将“鹧鸪飞”慢慢吟 出,诗人对盛衰无常的慨叹、人事变迁的思考、在朗读中就能将其慢慢放大,并 且清晰地显现出来。 第五,徐疾对比 长句一般比较舒缓,表达的情感比较柔和、沉痛、悲凉;因此,要读得 比较缓慢、回旋。 短句一般比较急促,表达的情感比较轻快、愉悦。因此,要读得比较 快捷、弹性。例如,李白《将进酒》,长句短句的参差错落,与作者的情感变化 相谐调,就要注意读出徐疾,读出变化。 《将进酒》朗读示例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开篇两组排比长句,要读得有气势;“天”字要重读,给 人一种破空而来的感受。“悲”、“暮”字要重读,读出一种沉重感。)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 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这三句七言诗句在诵读时要和缓 一些,“须、莫、必、还、且”等表示意愿的词语要重读,语调逐步提升直至“会 须一饮三百杯”要放声诵读,情绪高涨。)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这四个短句的诵读要急促,节奏渐快,仿佛诗人在频频劝酒。“请君为我倾耳 听”一句声音要放低语调要轻快)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 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这三句七言诗句要读出一种激愤 之情,语调要高亢。“但愿、皆、惟有、恣”等字要重读。)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 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语速要由缓而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 酒”三句要快读,最后一句语速要缓慢一些,“同销”二字要重读,“万古愁” 三字声音要缓慢延长。) 四、课文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材情:前两个单元学习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 明情”的鉴赏方法,本单元在诵读诗词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声求 气,吟咏诗韵”。“情动于中而行于言”,有什么样的感情,就会有什么样的节 奏和音韵。学生通过感受诗文的节奏来把握作品的精神,通过吟咏诗文的音韵来 体味创作时的情感状态,真正进入诗词的情感世界,达到与古人相感应、相契合 的境界。 学情:前两个单元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古代诗词的激情与兴趣,增 强了他们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在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养成充分预习、自主探 究、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已具备赏析诗词的基本能力,本课继续提髙学生诵读 鉴赏诗词的能力。 考情:古代诗词鉴赏历来是高考的一大重点,分值6分或8分,教师 定要充分利用教材将鉴赏方法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 习惯,不断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二)《虞美人》教学设计示例 引发共鸣体会诗境 反复吟咏,感受诗意,体会诗境 1.教师朗读之后,再请学生点评并且请学生朗读这首词,其他同学听后评价?(教 师启发:可从节奏划分、语速快慢、语调高低、情感把握等方面来点评。) 2.请学生点评,师生共同讨论朗读中应注意的问题;再请同学朗读。 3.其他学生可跟着小声吟咏。注意节奏划分、语速快慢、语调髙低、情感把握等 方面。 4.挑战环节 这是读诗的重要一环,学生根据本词的特点,通过感受诗词的节奏来把 握作品的精神,通过吟咏诗词的音韵来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选用合适的语气 节奏和感情,声情并茂,抑扬顿挫,能够深化他们对诗歌意境的体会,在艺术的 诵读中,感受诗人的故国之思与亡国之恨。 >涵咏意会评赏名句 品读析字明情 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中的“应犹在”、“朱颜改” 两个短语的重音应如何读,试读并解析 2.“小楼昨夜又东风”中“又”字读时应处理为拖长音还是短促带过 “又”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 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 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汴京在西,金陵在东,这“东风”是故国吹来的啊 词人撕心裂肺的痛楚凝结在这东风里,这月光下… 过渡:上阕词人遥念的故国,是大范围的整个南唐故国,下阕很自然地更进一步 怀念故国中的一砖一瓦,一垣一墙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材情:前两个单元学习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 明情”的鉴赏方法,本单元在诵读诗词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声求 气,吟咏诗韵”。“情动于中而行于言”,有什么样的感情,就会有什么样的节 奏和音韵。学生通过感受诗文的节奏来把握作品的精神,通过吟咏诗文的音韵来 体味创作时的情感状态,真正进入诗词的情感世界,达到与古人相感应、相契合 的境界。 学情:前两个单元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古代诗词的激情与兴趣,增 强了他们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在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养成充分预习、自主探 究、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已具备赏析诗词的基本能力,本课继续提高学生诵读 鉴赏诗词的能力。 考情:古代诗词鉴赏历来是高考的一大重点,分值 6 分或 8 分,教师一 定要充分利用教材将鉴赏方法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 习惯,不断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二)《虞美人》教学设计示例 引发共鸣体会诗境 反复吟咏,感受诗意,体会诗境 1.教师朗读之后,再请学生点评并且请学生朗读这首词,其他同学听后评价?(教 师启发:可从节奏划分、语速快慢、语调高低、情感把握等方面来点评。) 2.请学生点评,师生共同讨论朗读中应注意的问题;再请同学朗读。 3.其他学生可跟着小声吟咏。注意节奏划分、语速快慢、语调高低、情感把握等 方面。 4.挑战环节 这是读诗的重要一环,学生根据本词的特点,通过感受诗词的节奏来把 握作品的精神,通过吟咏诗词的音韵来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选用合适的语气、 节奏和感情,声情并茂,抑扬顿挫,能够深化他们对诗歌意境的体会,在艺术的 诵读中,感受诗人的故国之思与亡国之恨。 涵咏意会评赏名句 品读析字明情 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中的“应犹在”、“朱颜改” 两个短语的重音应如何读,试读并解析。 2.“小楼昨夜又东风”中“又”字读时应处理为拖长音还是短促带过? “又”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 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 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汴京在西,金陵在东,这“东风”是故国吹来的啊! 词人撕心裂肺的痛楚凝结在这东风里,这月光下…… 过渡:上阕词人遥念的故国,是大范围的整个南唐故国,下阕很自然地更进一步 怀念故国中的一砖一瓦,一垣一墙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流”两字为 词的韵脚,又是结字,读时应怎样处理?揣想诗人写至此的心境,你读这一句时 又有怎样的感受?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何况词人的生活发生了那么大的变 故,所以他害怕春花秋月勾起他对往事的回忆,不愿意见到这些美好的景物,巴 望它们早些消逝,早些完结。由此可见,这一“了”字,具有十分沉痛十分厚重 的力量。 “春花秋月”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 他劈头怨问苍天: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处于刀俎之 上的亡国之君,这些美好的事物只会让他触景伤情,勾起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无限 追思,今昔对比,徒生伤感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 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9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 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 着无穷无尽的愁苦吗?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 之恨,是史所罕见的。这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 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 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法国作家缪 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言意合一融汇沉淀 交流展示品悟探究 根据课堂时间安排学生展示的人数,深入各组指导。鼓励学生大胆点评, 教师作示范点评,如:(1)你这饱含血泪的作品,深深打动了我,我禁不住要 涕泪掩面了;(2)真可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你把我们带 入了诗情画意的境界。 安排2-3个组展示成果(成果展示材料见后面“情景再现补充材料”) 其他组的同学要听仔细,用一句话作适当的点评。 学生展示他们对诗歌的个性化解读一一学生以散文诗的形式有感情朗 读。生生碰撞,师生碰撞,在碰撞中提升对诗歌的艺术鉴赏水平,使课堂达到髙 潮 >言有尽意无穷 教师回放同名歌曲,要求学生再进入情景,品悟、回读、反思。 悠长、哀婉的乐曲声中,轻声吟咏,体会作者创作时的情感,真正进入 诗词的情感世界,达到与古人相感应、相契合的境界。 五、《阁夜》课例及点评 《阁夜》课例授课人北京十二中吴静瑾 、结合诗歌创作背景导入新课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流”两字为 词的韵脚,又是结字,读时应怎样处理?揣想诗人写至此的心境,你读这一句时 又有怎样的感受?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何况词人的生活发生了那么大的变 故,所以他害怕春花秋月勾起他对往事的回忆,不愿意见到这些美好的景物,巴 望它们早些消逝,早些完结。由此可见,这一“了”字,具有十分沉痛十分厚重 的力量。 “春花秋月”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 他劈头怨问苍天: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处于刀俎之 上的亡国之君,这些美好的事物只会让他触景伤情,勾起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无限 追思,今昔对比,徒生伤感。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 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 9 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 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 着无穷无尽的愁苦吗?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 之恨,是史所罕见的。这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 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 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法国作家缪 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言意合一融汇沉淀 交流展示品悟探究 根据课堂时间安排学生展示的人数,深入各组指导。鼓励学生大胆点评, 教师作示范点评,如:(1)你这饱含血泪的作品,深深打动了我,我禁不住要 涕泪掩面了;(2)真可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你把我们带 入了诗情画意的境界。 安排 2-3 个组展示成果(成果展示材料见后面“情景再现补充材料”), 其他组的同学要听仔细,用一句话作适当的点评。 学生展示他们对诗歌的个性化解读——学生以散文诗的形式有感情朗 读。生生碰撞,师生碰撞,在碰撞中提升对诗歌的艺术鉴赏水平,使课堂达到高 潮。 言有尽意无穷 教师回放同名歌曲,要求学生再进入情景,品悟、回读、反思。 悠长、哀婉的乐曲声中,轻声吟咏,体会作者创作时的情感,真正进入 诗词的情感世界,达到与古人相感应、相契合的境界。 五、《阁夜》课例及点评 《阁夜》课例 授课人北京十二中吴静瑾 一、结合诗歌创作背景导入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