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 预防医学专业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PHPM3006801 编写时间2012.12 课程名称流行病学 英文名称| Epidemiology 学分数 2.5 任课教师赵根明徐飚等 共卫生学院 预修性质卫生统计学 课程性质 预防医学专业必修课程 教学目的: 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我国重大传染病和 慢性病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并能将流行病学基本方法应用到疾病预防和控制的 实践中 课程基本内容简介 (1)流行病学基本原理 (2)流行病学主要研究方法(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3)流行病学偏倚和混杂的控制 (4)病因推断及原则 (5)传染病流行病学 (6)慢性病流行病学 基本要求 卫生统计学的基础。 教学方式:理论课 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作者 教材名称 出版社 出版年月 姜庆五 流行病学 科学出版社 2003年 詹思延 流行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年
预防医学专业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PHPM130068.01 编写时间 2012.12 课程名称 流行病学 英文名称 Epidemiology 学分数 2.5 周学时 3 任课教师 赵根明 徐飚 等 开课院系 公共卫生学院 预修性质 卫生统计学 课程性质: 预防医学专业必修课程。 教学目的: 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我国重大传染病和 慢性病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并能将流行病学基本方法应用到疾病预防和控制的 实践中。 课程基本内容简介: (1) 流行病学基本原理 (2) 流行病学主要研究方法(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3) 流行病学偏倚和混杂的控制 (4) 病因推断及原则 (5) 传染病流行病学 (6) 慢性病流行病学 基本要求: 卫生统计学的基础。 教学方式:理论课 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作者 教材名称 出版社 出版年月 姜庆五 流行病学 科学出版社 2003年 詹思延 流行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年
教师教学、科研情况简介和主要社会兼职: 主讲教师,赵根明教授,男,1963年8月出生,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公 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硏室主任,兼任上海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主 任委员、上海预防医学会理事、第二轮上海市公共卫生学科带头人。从事流行 病学教学和研究25年,曾在美国哈佛大学、荷兰 Erasmus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 洛杉矶分校进修学习,多次在国际性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主要从事流感等 流行病学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研究工作,在血吸虫病流行规律和干 预措施评价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相关研究成果曾获教育部、中华医学会和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卫生 部、WHO、中-澳卫生基金、美国CDC等资助的研究项目10余项;受卫生部委 托,主持起草《中国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战略》;担任“世行贷款/英国赠款 中国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项目”(卫生十一项目)第三领域的专家组组长。主 讲预防医学本科生的《流行病学》课程,以及研究生《临床流行病学》和《医 学科研文献评阅方法》课程。曾获上海市髙校优秀青年教师、宝钢教育基金优 秀教师奖、中华预防医学会先进个人、全国地方病优秀跨世纪人才、复旦大学 本科教学名师、复旦大学优秀硏究生导师和中国流行病学优秀奖等荣誉称号。 主讲教师,徐飚教授,女,1961年3月出生,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公共 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硏室副主任,主要从事耐药结核病发病和传播的分子流行 病学和结核病卫生服务公平性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了世界卫生组织、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瑞典国际发展署、欧盟第七轮框架和国 家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等研究项目10余项,在国际专业期刊以第一作者和通信 作者发表专业论文24篇,其中结核病相关研究论文13篇。担任卫生部疾病预防 控制专家委员会(结核病麻风病分会)委员,并被WHO、中国结核病预防和 控制中心和卫生部盖茨基金会等聘为项目国家级专家。2009年当选为WHO的 结核病、麻风病和布路里溃疡专家委员会委员,是该专家组13位委员中唯一的 中国委员,其主持的农村地区提高结核病卫生服务可及性策略硏究获得了上 海市科技进步3等奖和中华预防医学科学技术等奖。瑞典卡罗林斯卡大学皇家 医学院获公共卫生博士学位。2009年,因在科学研究和医学教学中的突出贡 献,获得了第一届美国中华医学基金“杰出教授奖”,为全国医学院校10名获 奖专家之一。2010年,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和上海市五一巾帼奖 教学内容安排 见附件,教学大纲。 作业和考核方式: 书面考试、笔试。 附件:教学大纲详细内容 单元 细目 要点 流行病学定义 (1)定义 (2)研究对象 2.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流行病学 (3)理论流行病学
教师教学、科研情况简介和主要社会兼职: 主讲教师,赵根明教授,男,1963年8月出生,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公 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兼任上海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主 任委员、上海预防医学会理事、第二轮上海市公共卫生学科带头人。从事流行 病学教学和研究25年,曾在美国哈佛大学、荷兰Erasmus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 洛杉矶分校进修学习,多次在国际性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主要从事流感等 流行病学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研究工作,在血吸虫病流行规律和干 预措施评价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相关研究成果曾获教育部、中华医学会和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卫生 部、WHO、中-澳卫生基金、美国CDC等资助的研究项目10余项;受卫生部委 托,主持起草《中国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战略》;担任“世行贷款/英国赠款 中国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项目”(卫生十一项目)第三领域的专家组组长。主 讲预防医学本科生的《流行病学》课程,以及研究生《临床流行病学》和《医 学科研文献评阅方法》课程。曾获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宝钢教育基金优 秀教师奖、中华预防医学会先进个人、全国地方病优秀跨世纪人才、复旦大学 本科教学名师、复旦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和中国流行病学优秀奖等荣誉称号。 主讲教师,徐飚教授,女,1961年3月出生,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公共 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副主任,主要从事耐药结核病发病和传播的分子流行 病学和结核病卫生服务公平性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了世界卫生组织、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瑞典国际发展署、欧盟第七轮框架和国 家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等研究项目10余项,在国际专业期刊以第一作者和通信 作者发表专业论文24篇,其中结核病相关研究论文13篇。担任卫生部疾病预防 控制专家委员会(结核病麻风病分会)委员,并被WHO、中国结核病预防和 控制中心和卫生部-盖茨基金会等聘为项目国家级专家。2009年当选为WHO的 结核病、麻风病和布路里溃疡专家委员会委员,是该专家组13位委员中唯一的 中国委员,其主持的“农村地区提高结核病卫生服务可及性策略研究”获得了上 海市科技进步3等奖和中华预防医学科学技术2等奖。瑞典卡罗林斯卡大学皇家 医学院获公共卫生博士学位。2009年,因在科学研究和医学教学中的突出贡 献,获得了第一届美国中华医学基金“杰出教授奖”,为全国医学院校10名获 奖专家之一。2010年,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和上海市五一巾帼奖。 教学内容安排: 见附件,教学大纲。 作业和考核方式: 书面考试、笔试。 附件:教学大纲详细内容 单元 细目 要点 一、绪论 1.流行病学定义 (1)定义 (2)研究对象 2.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流行病学 (3)理论流行病学
3.流行病学的任务 (1)研究疾病或健康的人群分布 (2)探讨疾病的病因和影响流行的因素 (3)疾病的自然史研究 (4)疾病的监测 (5)疾病的控制对策制定 (6)疾病控制效果的评价 4.流行病学与其它医学学 (1)与临床学科的关系 科的关系 (2)与基础学科的关系 3)与卫生统计学的关系 (4)与非医学学科的关系 疾病的分布 1.人群分布 (1)年龄、性别、职业 (2)民族与种族、婚姻与家庭、宗教、行为生活 方式 (3)流动人口与移民 2.时间分布 (1)短期波动 (2)季节性 (3)周期性 (4)长期趋势 3.地区分布 (1)国家间与国家内 (2)自然环境与行政区划 (3)城乡 (4)地方性、输入性、聚集性、自然疫源性 4.人群、时间、地区分 (1)移民流行病学 布的综合描述 (2)出生队列分析 三、疾病的量计 1.量计指标的种类 (1)率(频率与概率) (2)比、构成比 2.常用的测量指标 (1)发病率、发病密度、罹病率、患病率、感染 率、续发率 2)死亡率、死亡专率、病死率、生存率、累积 死亡率、超额死亡率、标准化死亡比 3.指标的联系与鉴别 (1)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区别 (2)发病率、患病率与病程的关系 (3)病死率与发病率、死亡率的关系 细目 要点 疾病的量计 4.疾病的流行强度 (1)散发(2)暴发 (3)流行(4)大流行
3.流行病学的任务 (1)研究疾病或健康的人群分布 (2)探讨疾病的病因和影响流行的因素 (3)疾病的自然史研究 (4)疾病的监测 (5)疾病的控制对策制定 (6)疾病控制效果的评价 4.流行病学与其它医学学 科的关系 (1)与临床学科的关系 (2)与基础学科的关系 (3)与卫生统计学的关系 (4)与非医学学科的关系 二、疾病的分布 1.人群分布 (1)年龄、性别、职业 (2)民族与种族、婚姻与家庭、宗教、行为生活 方式 (3)流动人口与移民 2.时间分布 (1)短期波动 (2)季节性 (3)周期性 (4)长期趋势 3.地区分布 (1)国家间与国家内 (2)自然环境与行政区划 (3)城乡 (4)地方性、输入性、聚集性、自然疫源性 4.人群、时间、地区分 布的综合描述 (1)移民流行病学 (2)出生队列分析 三、疾病的量计 1.量计指标的种类 (1)率(频率与概率) (2)比、构成比 2.常用的测量指标 (1)发病率、发病密度、罹病率、患病率、感染 率、续发率 (2)死亡率、死亡专率、病死率、生存率、累积 死亡率、超额死亡率、标准化死亡比 3.指标的联系与鉴别 (1)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区别 (2)发病率、患病率与病程的关系 (3)病死率与发病率、死亡率的关系 单元 细目 要点 三、疾病的量计 4.疾病的流行强度 (1)散发(2)暴发 (3)流行(4)大流行
四、描述性研究 1.现况研究 (2)目的 (3)种类普查 a)概念、目的、优缺点 b)抽样调查:概念、抽样方法、抽样误差 与非抽样误差、样 (4)常见偏倚及防止 (1)概念、分类 (2)评价指标 a)真实性: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 阴性率、联合筛检试验 b)可靠性:概念、影响因素 )收益 d)预测值 3.生态学研究 (1)定义、应用、局限性 五、病例对照研究 1.基本原理 (1)概念 2.类型 (1)匹配与非匹配研究 (1)例与对照的来源与选择 (2)研究因素的选择 4.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1)描述性统计 (2)统计性推断:暴露率检验、OR、OR95%可 信区间、配对资料的分析 5.偏倚及其防止 (1)选择性偏倚 (2)信息偏倚 (3)混杂偏倚 6.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 与局限性 六、队列研究 1.概念 (1)队列研究的定义,种类,特点 (2)队列研究中危险度估计指标的定义 (3)队列研究的目的,优缺点 (4)列研究中常见的偏倚 (5)动态和非动态人群 2.设计 (1)暴露人群的选择 (2)对照人群的选择 (3)暴露因素的确定 (4)暴露结局的确定 (5)样本大小的确定 (6)随访和资料收集 (7)队列研究的应用
四、描述性研究 1.现况研究 (1)概念 (2)目的 (3)种类普查 a)概念、目的、优缺点 b)抽样调查:概念、抽样方法、抽样误差 与非抽样误差、样本大小、优缺点 (4) 常见偏倚及防止 2.筛检 (1)概念、分类 (2)评价指标 a)真实性: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 阴性率、联合筛检试验 b)可靠性:概念、影响因素 c)收益 d)预测值 3.生态学研究 (1)定义、应用、局限性 五、病例对照研究 1.基本原理 (1)概念 2.类型 (1)匹配与非匹配研究 3.实施 (1)病例与对照的来源与选择 (2)研究因素的选择 4.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1)描述性统计 (2)统计性推断:暴露率检验、OR、OR95%可 信区间、配对资料的分析 5.偏倚及其防止 (1)选择性偏倚 (2)信息偏倚 (3)混杂偏倚 6.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 与局限性 六、队列研究 1.概念 (1)队列研究的定义,种类,特点 (2)队列研究中危险度估计指标的定义 (3)队列研究的目的,优缺点 (4)列研究中常见的偏倚 (5)动态和非动态人群 2.设计 (1)暴露人群的选择 (2)对照人群的选择 (3)暴露因素的确定 (4)暴露结局的确定 (5)样本大小的确定 (6)随访和资料收集 (7)队列研究的应用
细目 单元 队列研究 3.资料分析 (1)率的计算 (2)SMR (3)RR与AR (4)RAP与PARP (5)分层分析 七、流行病学实验1.概念 (1)实验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分类 (2)实验流行病学的目的、特点和优缺点 (3)实验流行病学的设计原则 (4)实验流行病学中常见的偏倚 2.设计 (1)实验目的的确定 (2)实验对象的选择 (3)实验现场的确定 (4)样本大小估计 (5)随机化分组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6)设立对照的目的、原理和方法 (7)盲法的原理和应用 (8)实验流行病学的应用 3.资料分析 (1)干预效果的评价指标 (2)预防效果的评价指标 (3)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 八、病因及其推断 1.概念 (1)病因概念的发展 (2)病因模式 病因研究 (1)关联与因果 (2)病因推断的过程 (3)病因推断的证据法则 九、传染病流行病学1.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1)病原体 基本条件 (2)宿主 (3)传染过程及感染谱 2.传染源 (1)定义 (2)种类 (3)传染病的病程分期及各期的流行病学意义 3.传播途径 (1)传播途径的概念 (2)各种传播途径的传播特点 4.人群易感性 (1)人群易感性的概念 (2)人群易感性的影响因素 (3)人群易感性与传染病流行的关系
单元 细目 要点 六、队列研究 3.资料分析 (1)率的计算 (2)SMR (3)RR与AR (4)RAP与PARP (5)分层分析 七、流行病学实验 1.概念 (1)实验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分类 (2)实验流行病学的目的、特点和优缺点 (3)实验流行病学的设计原则 (4)实验流行病学中常见的偏倚 2.设计 (1)实验目的的确定 (2)实验对象的选择 (3)实验现场的确定 (4)样本大小估计 (5)随机化分组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6)设立对照的目的、原理和方法 (7)盲法的原理和应用 (8)实验流行病学的应用 3.资料分析 (1)干预效果的评价指标 (2)预防效果的评价指标 (3)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 八、病因及其推断 1.概念 (1)病因概念的发展 (2)病因模式 2.病因研究 (1)关联与因果 (2)病因推断的过程 (3)病因推断的证据法则 九、传染病流行病学 1.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 基本条件 (1) 病原体 (2) 宿主 (3) 传染过程及感染谱 2.传染源 (1) 定义 (2) 种类 (3) 传染病的病程分期及各期的流行病学意义 3.传播途径 (1) 传播途径的概念 (2) 各种传播途径的传播特点 4.人群易感性 (1) 人群易感性的概念 (2) 人群易感性的影响因素 (3) 人群易感性与传染病流行的关系
5.传染病的控制措施 (1)疫情报告 (2)防疫措施:针对传染源的措施、针对传播 途径的措施、针对人群易感性的措施 甲兀 细目 要点 十、疾病预防与疾1.预防策略与措施 (1)疾病的三级预防 病监测 2.疾病监测 (1)疾病监测或公共卫生监测的定义和有关 (2)疾病监测的工作过程 十一、病毒性肝炎 1.甲型肝炎 (1)不同传染源的作用 (2)主要的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的特征 (4)预防措施及疫苗的作用 乙型肝炎 (1)病原体及抗原抗体系统 (2)主要的传染源 (3)主要的传播途径 (4)流行特征 (5)预防措施及疫苗的作用 3.丙型肝炎 (1)病原体特性 (2)主要的传染源 (3)主要的传播途径 (4)流行特征 (5)预防措施 4.戊型肝炎 (1)病原体特性 (2)主要的传染源 (3)主要的传播途径 (4)流行特征 (5)预防措施 十二、性病与艾 病原学 1)病原体的种类 滋病的流行病学|2.流行过程 (1)传染源种类,性病的高危人群 (2)传播途径种类 (3)人群易感性
5.传染病的控制措施 (1) 疫情报告 (2) 防疫措施:针对传染源的措施、针对传播 途径的措施、针对人群易感性的措施 单元 细目 要点 十、疾病预防与疾 病监测 1. 预防策略与措施 (1) 疾病的三级预防 2. 疾病监测 (1) 疾病监测或公共卫生监测的定义和有关 概念 (2) 疾病监测的工作过程 十一、病毒性肝炎 1.甲型肝炎 (1)不同传染源的作用 (2)主要的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的特征 (4)预防措施及疫苗的作用 2.乙型肝炎 (1)病原体及抗原抗体系统 (2)主要的传染源 (3)主要的传播途径 (4)流行特征 (5)预防措施及疫苗的作用 3.丙型肝炎 (1)病原体特性 (2)主要的传染源 (3)主要的传播途径 (4)流行特征 (5)预防措施 4.戊型肝炎 (1)病原体特性 (2)主要的传染源 (3)主要的传播途径 (4)流行特征 (5)预防措施 十二、性病与艾 滋病的流行病学 1.病原学 (1) 病原体的种类 2.流行过程 (1) 传染源种类, 性病的高危人群 (2) 传播途径种类 (3) 人群易感性
流行因素 1)生物学因素 (2)社会学因素 (3)心理学因素 4.预防与控制 (1)疫情报告:我国法定传报的8类性病 (2)疾病监测 (3)其它防治措施 细目 要点 十三、恶性肿瘤流 (1)常用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行病学 2.流行特征 (2)时间趋势、地区分布和人群分布特点 (3)主要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 3.危险因素 (1)行为生活方式 (2)环境理化因素 (3)生物病因 (4)机体因素 (5)主要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及研究进展 4.预防策聞 (1)三级预防的定义和常用方法 (2)主要恶性肿瘤的预防及研究进展
3.流行因素 (1) 生物学因素 (2) 社会学因素 (3) 心理学因素 4.预防与控制 (1) 疫情报告:我国法定传报的8类性病 (2) 疾病监测 (3) 其它防治措施 单元 细目 要点 十三、恶性肿瘤流 行病学 1.设计 (1)常用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2.流行特征 (2)时间趋势、地区分布和人群分布特点 (3)主要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 3.危险因素 (1)行为生活方式 (2)环境理化因素 (3)生物病因 (4)机体因素 (5)主要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及研究进展 4.预防策略 (1)三级预防的定义和常用方法 (2)主要恶性肿瘤的预防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