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河南大学:《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八章 镇痛药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7,文件大小:650.91KB,团购合买
第一节 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 第二节 人工合成镇痛药 第三节 其他镇痛药 第四节 阿片受体拮抗剂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第一节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 第二节人工合成镇痛药 第三节其他镇痛药 第四节阿片受体拮抗剂 【附]癌痛的镇痛治疗 疼痛是多种疾病的症状,它使患者感受痛苦,尤其是剧痛,还可能引起生理功能素乱,甚至休克。因此,适当地应用药物缓解疼痛,防止 可能产生的生理功能素乱是很必要的。但疼痛发生的原因不同,应区别不同情况选用不同药理作用的药物。另外,疼痛的性质与部位往往是诊 断疾病的重要依据,因此,对诊断未明的疼痛不宜先用药物止痛,以免掩盖病情,贻误诊断。 缓解疼痛的药物,按其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是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选择性地消除或缓解痛觉的药物,在镇 痛时,意识清醒,其他感觉不受影响,这类药物称为镇痛药(analgesics),多用于剧痛,属本章叙述范围;其二是具有镇痛、解热、抗炎作 用的药物,对各种钝痛(如头痛、牙痛等)有效,详见第二十章。 典型的镇痛药为阿片生物碱类及其合成代用品(或称阿片类药物一op0ids),其特点是镇痛作用强大,如反复应用易于成瘾,故又称为 成瘾性镇痛药或麻醉性镇痛药。 第一节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 阿片(opium)为罂粟科植物罂粟(Papaver somniferum)未成熟蒴果浆汁的干燥物,含有20余种生物碱,从化学结构上可分为菲类和异 喹啉类两大类型。前者如吗啡(含量约10%)和可待因,具有镇痛作用:后者如罂粟碱,具有平滑肌松弛作用。 吗啡 【化学结构及构效关系】吗啡(morphine)的分子结构由四部分组成:@保留四个双键的氢化菲核(环A、B、C);②与菲核环B相稠合 的N,甲基哌啶环;③连接环A与环C的氧桥;④环A上的一个酚羟基与环C上的醇羟基。酚羟基氧原子被甲基取代,则镇痛作用减弱(如可待 因);叔胺氮被烯丙基取代,则不仅镇痛作用减弱,而且成为吗啡的拮抗药,如烯丙吗啡和纳洛酮(表18-1)。 【体内过程】口服后易自胃肠道吸收,但首关消除明显,生物利用度低,故常用注射给药。皮下注射后30分钟已有60%吸收。约1/3与血 浆蛋白结合。未结合型吗啡迅速分布于全身,仅有少量通过血脑屏障,但已足以发挥中枢性药理作用。主要在肝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而失效, 其结合物及小量未结合的吗啡于24小时内大部分自肾排泄。血浆t122.5~3小时。吗啡有小量经乳腺排泄,也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药理作用】吗啡是镇痛药的代表,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及胃肠平滑肌。 1.中枢神经系统 (1)镇痛、镇静吗啡有强大选择性镇痛作用,皮下注射5~10mg即能明显减轻或消除疼痛,但意识及其他感觉不受影响。吗啡对各种疼 痛都有效,而对持续性慢性钝痛的效力大于间断性锐痛。吗啡还有明显镇静作用;并能消除由疼痛所引起的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反应,因 而显著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随着疼痛的缓解以及对情绪的影响,可出现欣快症(euphoria)。如外界安静,则可使患者入睡。大剂量(l5~ 20mg)时镇痛镇静作用更明显。一次给药,镇痛作用可持续4~5小时. 对吗啡镇痛作用部位曾有研究,我国药理学者于六十年代初期报道微量吗啡注入家兔第三脑室周围能引起镇痛;以后相继证明吗啡注射于 第三脑室尾端至第四脑室头端的神经结构均有镇痛作用,最有效的镇痛部位是导水管周围灰质(图)181。 (2)抑制呼吸治疗量吗啡即可抑制呼吸,使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降低;剂量增大,则抑制增强。急性中毒时呼吸频率可减慢至3~4次/ 分。吗啡可降低呼吸中枢对血液CO2张力的敏感性,同时,对桥脑内呼吸调整中枢也有抑制作用。 (3)镇咳吗啡抑制咳嗽中枢,有镇咳作用。 (4)其他吗啡可缩瞳,针尖样瞳孔为其中毒特征。吗啡可引起恶心、呕吐。 2.消化道吗啡可止泻及致便秘。其原因主要是吗啡兴奋胃肠平滑肌,提高其张力。甚至 表18-1吗啡及其衍生物的化学结构

第一节 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 第二节 人工合成镇痛药 第三节 其他镇痛药 第四节 阿片受体拮抗剂 [附]癌痛的镇痛治疗 疼痛是多种疾病的症状,它使患者感受痛苦,尤其是剧痛,还可能引起生理功能紊乱,甚至休克。因此,适当地应用药物缓解疼痛,防止 可能产生的生理功能紊乱是很必要的。但疼痛发生的原因不同,应区别不同情况选用不同药理作用的药物。另外,疼痛的性质与部位往往是诊 断疾病的重要依据,因此,对诊断未明的疼痛不宜先用药物止痛,以免掩盖病情,贻误诊断。 缓解疼痛的药物,按其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是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选择性地消除或缓解痛觉的药物,在镇 痛时,意识清醒,其他感觉不受影响,这类药物称为镇痛药(analgesics),多用于剧痛,属本章叙述范围;其二是具有镇痛、解热、抗炎作 用的药物,对各种钝痛(如头痛、牙痛等)有效,详见第二十章。 典型的镇痛药为阿片生物碱类及其合成代用品(或称阿片类药物——opioids),其特点是镇痛作用强大,如反复应用易于成瘾,故又称为 成瘾性镇痛药或麻醉性镇痛药。 第一节 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 阿片(opium)为罂粟科植物罂粟(Papaver somniferum)未成熟蒴果浆汁的干燥物,含有20余种生物碱,从化学结构上可分为菲类和异 喹啉类两大类型。前者如吗啡(含量约10%)和可待因,具有镇痛作用;后者如罂粟碱,具有平滑肌松弛作用。 吗啡 【化学结构及构效关系】 吗啡(morphine)的分子结构由四部分组成:①保留四个双键的氢化菲核(环A、B、C);②与菲核环B相稠合 的N-甲基哌啶环;③连接环A与环C的氧桥;④环A上的一个酚羟基与环C上的醇羟基。酚羟基氢原子被甲基取代,则镇痛作用减弱(如可待 因);叔胺氮被烯丙基取代,则不仅镇痛作用减弱,而且成为吗啡的拮抗药,如烯丙吗啡和纳洛酮(表18-1)。 【体内过程】口服后易自胃肠道吸收,但首关消除明显,生物利用度低,故常用注射给药。皮下注射后30分钟已有60%吸收。约1/3与血 浆蛋白结合。未结合型吗啡迅速分布于全身,仅有少量通过血脑屏障,但已足以发挥中枢性药理作用。主要在肝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而失效, 其结合物及小量未结合的吗啡于24小时内大部分自肾排泄。血浆t1/22.5~3小时。吗啡有小量经乳腺排泄,也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药理作用】吗啡是镇痛药的代表,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及胃肠平滑肌。 1.中枢神经系统 (1)镇痛、镇静 吗啡有强大选择性镇痛作用,皮下注射5~10mg即能明显减轻或消除疼痛,但意识及其他感觉不受影响。吗啡对各种疼 痛都有效,而对持续性慢性钝痛的效力大于间断性锐痛。吗啡还有明显镇静作用;并能消除由疼痛所引起的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反应,因 而显著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随着疼痛的缓解以及对情绪的影响,可出现欣快症(euphoria)。如外界安静,则可使患者入睡。大剂量(15~ 20mg)时镇痛镇静作用更明显。一次给药,镇痛作用可持续4~5小时。 对吗啡镇痛作用部位曾有研究,我国药理学者于六十年代初期报道微量吗啡注入家兔第三脑室周围能引起镇痛;以后相继证明吗啡注射于 第三脑室尾端至第四脑室头端的神经结构均有镇痛作用,最有效的镇痛部位是导水管周围灰质(图)18-1。 (2)抑制呼吸 治疗量吗啡即可抑制呼吸,使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降低;剂量增大,则抑制增强。急性中毒时呼吸频率可减慢至3~4次/ 分。吗啡可降低呼吸中枢对血液CO2张力的敏感性,同时,对桥脑内呼吸调整中枢也有抑制作用。 (3)镇咳 吗啡抑制咳嗽中枢,有镇咳作用。 (4)其他 吗啡可缩瞳,针尖样瞳孔为其中毒特征。吗啡可引起恶心、呕吐。 2.消化道 吗啡可止泻及致便秘。其原因主要是吗啡兴奋胃肠平滑肌,提高其张力。甚至 表18-1 吗啡及其衍生物的化学结构

R 药物 皆代基团 3位(R) 6位(R,) N位(R,) 14位(R,) 吗啡(morphine) 一OH -OH CH, H 将洛因(heroin) -OCO·CH, -OCO.CH:-CH H 可待因(codeine) 一(OCH -OH -CH, -H 烯丙期啡(nalorphine) -OH -(0H CH,CH-CH; H 纲洛刚(naloxone) 一OH -0 CHCH-CH: -H)(C,-C.为单 -一CH 键, CH 埃托肆(torphine) CCH:CH,一CH OH OH N-CH; 丁丙诺啡 C CHa C-CH .(buprenorphine) HIO CH, 图18-1吗啡镇痛作用的部位(脑内)箭头表示第三脑室 ()尾端、导水管周围灰质及第四脑室(V)头端. C:尾核;T:丘脑:P:壳核;GP:苍白球 感觉神经元 接受神经元 P 555 冲的传入内 含脑啡归 同片受体 图18-2含脑啡肽的神经元与疼痛 疼痛刺激使感觉神经末梢兴奋并释放兴奋性递质(可能为P物质), 该递质与接受神经元上的受体结合,将痛觉冲动传入脑内.感觉神经元末梢上 存在阿片受体含脑啡肽的神经元释放脑啡肽后者与阿片受体结合, 减少感觉神经末梢释放P物质从而防止痛觉冲动传入脑内.E:脑啡肽:SP:P物质 达到痉挛的程度。由于胃窦部及十二指肠上部张力提高,蠕动受抑制,胃排空延迟;小肠及大肠平滑肌张力提高,使推进性蠕动减弱,食 糜通过延缓;回盲瓣及肛门括约肌张力提高,肠内容物通过受阻;此外,吗啡抑制消化液的分泌,使食物消化延缓:加上吗啡对中枢的抑制, 使患者便意迟钝,因而引起便秘。治疗量吗啡引起胆道奥狄括约肌痉挛性收缩,使胆道排空受阻,胆囊内压力明显提高,可导致上腹不适甚至 胆绞痛。阿托品可部分缓解之。 3.心血管系统吗啡扩张阻力血管及容量血管,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其降压作用是由于它使中枢交感张力降低,外周小动脉扩张所致。降 压作用可部分地被抗组胺药所对抗,因而该作用部分地与吗啡释放组胺有关。吗啡抑制呼吸,使体内C02蓄积,故致脑血管扩张而颅内压增

图18-1 吗啡镇痛作用的部位(脑内)箭头表示第三脑室 (Ⅲ)尾端、导水管周围灰质及第四脑室(Ⅳ)头端。 C:尾核;T:丘脑;P:壳核;GP:苍白球 图18-2 含脑啡肽的神经元与疼痛 疼痛刺激使感觉神经末梢兴奋并释放兴奋性递质(可能为P物质), 该递质与接受神经元上的受体结合,将痛觉冲动传入脑内.感觉神经元末梢上 存在阿片受体,含脑啡肽的神经元释放脑啡肽,后者与阿片受体结合, 减少感觉神经末梢释放P物质,从而防止痛觉冲动传入脑内.E:脑啡肽;SP:P物质 达到痉挛的程度。由于胃窦部及十二指肠上部张力提高,蠕动受抑制,胃排空延迟;小肠及大肠平滑肌张力提高,使推进性蠕动减弱,食 糜通过延缓;回盲瓣及肛门括约肌张力提高,肠内容物通过受阻;此外,吗啡抑制消化液的分泌,使食物消化延缓;加上吗啡对中枢的抑制, 使患者便意迟钝,因而引起便秘。治疗量吗啡引起胆道奥狄括约肌痉挛性收缩,使胆道排空受阻,胆囊内压力明显提高,可导致上腹不适甚至 胆绞痛。阿托品可部分缓解之。 3.心血管系统 吗啡扩张阻力血管及容量血管,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其降压作用是由于它使中枢交感张力降低,外周小动脉扩张所致。降 压作用可部分地被抗组胺药所对抗,因而该作用部分地与吗啡释放组胺有关。吗啡抑制呼吸,使体内CO2蓄积,故致脑血管扩张而颅内压增

高。 4.其他治疗量吗啡能提高膀胱括约肌张力,导致尿潴留;还能促进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大剂量吗啡能收缩支气管。 【作用机制】现有资料证明,在体内存在有“抗痛系统”,它由脑啡肽神经元、脑啡肽及阿片受体共同组成。去极化或刺激脑啡肽神经通路 可引起脑啡肽释放,并依赖于钙离子。在正常情况下约有20%~30%的阿片受体与脑啡肽结合,起着疼痛感觉的调控作用,维持正常痛阈,发 挥生理性止痛机能,镇痛药的作用是激动阿片受体,激活了脑内“抗痛系统”,阻断痛觉传导,产生中枢性镇痛作用。 1.阿片受体及内源性阿片样活性物质七十年代初证实了脑内有阿片受体,而且各种镇痛药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与它们的镇痛效力之间呈 现高度相关性。阿片受体在脑内分布广泛而不均匀,受体密度较高的部位如脊髓胶质区、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都是和疼痛刺激的 传入、痛觉的整合及感受有关的神经结构:而受体密度最高的边缘系统以及蓝斑核,则多是与情绪及精神活动有关的脑区。中脑盖前核的阿片 受体可能与缩瞳有关。延脑的孤束核处的阿片受体与药物引起的镇咳、呼吸抑制、中枢交感张力降低有关。脑干极后区、孤束核、迷走神经背 核等部位的阿片受体与胃肠活动有关。肠肌本身也有阿片受体。 阿片受体的发现提示脑内可能存在相应的内源性阿片样活性物质,不久即自脑内分离出两种五肽,即甲硫氨酸脑啡肽(M-enkephalin)和 亮氨酸脑啡肽(L-enkephalin),它们在脑内的分布与阿片受体的分布近似,并能与阿片受体呈立体特异性结合而产生吗啡样作用,这种作用 可被吗啡拮抗药纳洛酮所拮抗。继发现脑啡肽之后,又自垂体中分离出几种较大的肽类,称为内啡肽(endorphins),如B-内啡肽(B endorphin)及强啡肽(dynorphin A)。迄今已发现近20种作用与阿片生物碱相似的肽类,统称为内阿片样肽(或内阿片肽)。内阿片肽可能 是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即调节神经递质释放的物质)或神经激素,在机体内起着痛觉感受的调控或内源性镇痛系统以及调节心血管及胃肠功 能的作用,例如在脊髓感觉神经末梢已发现阿片受体,实验资料提示脑啡肽可能通过抑制感觉神经末梢释放一种兴奋性递质(P物质),从而 干扰痛觉冲动传入中枢(图182)。至于吗啡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则可能是通过与不同脑区的阿片受体结合,模拟内阿片肽而发挥作用的。 2.阿片受体的多型性、亚型及其效应通过对阿片受体配体结合的实验研究,现认为阿片受体可分为μ、δ、K、及σ型,4、δ及σ型各又可 分为1和2两种亚型。对各型激动时的效应不同;各种内阿片肽对不同型阿片受体的亲和力不同,现认为亮氨酸脑啡肽及强啡肽分别为δ及受体 的内源性配体,而受体及σ受体的内源性配体则尚未明确。吗啡类药物对不同型的亲和力及内在活性都不完全相同,因此有些药物是激动药 (如吗啡、哌替啶);有些是拮抗药(如纳洛酮);还有些药物对一型是拮抗药,而对另一型则是激动药或部分激动药(如喷他佐辛、烯丙吗 啡、丁丙诺啡)(表18-2)。近来有研究指出阿片受体之间可能存在变构关系,如与吗啡结合的受体()和与脑啡肽结合的受体(⑧)是一个 蛋白质分子或一处复合体上的不同结合点;阝-内啡肽有两个结合点,即氨基端的脑啡肽结合点和羧基端的吗啡结合点;对其中一个结合点的作 用可以变构影响另一结合点的结合性能。 表18-2激动各型阿片受体时的效应及药物作用比较 受体型 激动时效应 K 镇痛 脊髓以上水平 脊髓水平 脊髓水平 呼吸抑制 X 蹄孔 缩小 缩小 散大 胃肠活动 减少 减妙 平滑肌痉挛 + 行为、精神活动 欣快+ 欣快+ 躁不安+ 烦躁不安+ 镇静+ 镇静口 镇静 致幻 身体依赖性 + ++ 化合物 阿片肽类 阝内啡肽 ++ +++ 亮氨酸脑啡肽 +H 甲硫氨酸脑啡肽 强啡肽 阿片类药物 完全激动药 吗啡 + + 可待因 + 哌替啶 埃托啡 芬太尼 4+4 部分混合激动药 喷他佐辛

高。 4.其他 治疗量吗啡能提高膀胱括约肌张力,导致尿潴留;还能促进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大剂量吗啡能收缩支气管。 【作用机制】现有资料证明,在体内存在有“抗痛系统”,它由脑啡肽神经元、脑啡肽及阿片受体共同组成。去极化或刺激脑啡肽神经通路 可引起脑啡肽释放,并依赖于钙离子。在正常情况下约有20%~30%的阿片受体与脑啡肽结合,起着疼痛感觉的调控作用,维持正常痛阈,发 挥生理性止痛机能,镇痛药的作用是激动阿片受体,激活了脑内“抗痛系统”,阻断痛觉传导,产生中枢性镇痛作用。 1.阿片受体及内源性阿片样活性物质 七十年代初证实了脑内有阿片受体,而且各种镇痛药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与它们的镇痛效力之间呈 现高度相关性。阿片受体在脑内分布广泛而不均匀,受体密度较高的部位如脊髓胶质区、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都是和疼痛刺激的 传入、痛觉的整合及感受有关的神经结构;而受体密度最高的边缘系统以及蓝斑核,则多是与情绪及精神活动有关的脑区。中脑盖前核的阿片 受体可能与缩瞳有关。延脑的孤束核处的阿片受体与药物引起的镇咳、呼吸抑制、中枢交感张力降低有关。脑干极后区、孤束核、迷走神经背 核等部位的阿片受体与胃肠活动有关。肠肌本身也有阿片受体。 阿片受体的发现提示脑内可能存在相应的内源性阿片样活性物质,不久即自脑内分离出两种五肽,即甲硫氨酸脑啡肽(M-enkephalin)和 亮氨酸脑啡肽(L-enkephalin),它们在脑内的分布与阿片受体的分布近似,并能与阿片受体呈立体特异性结合而产生吗啡样作用,这种作用 可被吗啡拮抗药纳洛酮所拮抗。继发现脑啡肽之后,又自垂体中分离出几种较大的肽类,称为内啡肽(endorphins),如β-内啡肽(β- endorphin)及强啡肽(dynorphin A)。迄今已发现近20种作用与阿片生物碱相似的肽类,统称为内阿片样肽(或内阿片肽)。内阿片肽可能 是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即调节神经递质释放的物质)或神经激素,在机体内起着痛觉感受的调控或内源性镇痛系统以及调节心血管及胃肠功 能的作用,例如在脊髓感觉神经末梢已发现阿片受体,实验资料提示脑啡肽可能通过抑制感觉神经末梢释放一种兴奋性递质(P物质),从而 干扰痛觉冲动传入中枢(图18-2)。至于吗啡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则可能是通过与不同脑区的阿片受体结合,模拟内阿片肽而发挥作用的。 2.阿片受体的多型性、亚型及其效应 通过对阿片受体配体结合的实验研究,现认为阿片受体可分为μ、δ、κ、及σ型,μ、δ及σ型各又可 分为1和2两种亚型。对各型激动时的效应不同;各种内阿片肽对不同型阿片受体的亲和力不同,现认为亮氨酸脑啡肽及强啡肽分别为δ及κ受体 的内源性配体,而μ受体及σ受体的内源性配体则尚未明确。吗啡类药物对不同型的亲和力及内在活性都不完全相同,因此有些药物是激动药 (如吗啡、哌替啶);有些是拮抗药(如纳洛酮);还有些药物对一型是拮抗药,而对另一型则是激动药或部分激动药(如喷他佐辛、烯丙吗 啡、丁丙诺啡)(表18-2)。近来有研究指出阿片受体之间可能存在变构关系,如与吗啡结合的受体(μ)和与脑啡肽结合的受体(δ)是一个 蛋白质分子或一处复合体上的不同结合点;β-内啡肽有两个结合点,即氨基端的脑啡肽结合点和羧基端的吗啡结合点;对其中一个结合点的作 用可以变构影响另一结合点的结合性能。 表18-2 激动各型阿片受体时的效应及药物作用比较 受体型 激动时效应 μ δ κ σ 镇痛 脊髓以上水平 脊髓水平 脊髓水平 - 呼吸抑制 ++ ++ + - 瞳孔 缩小 缩小 - 散大 胃肠活动 减少 减少 - - 平滑肌痉挛 ++ ++ - - 行为、精神活动 欣快++ 欣快++ 烦躁不安++ 烦躁不安++ 镇静++ 镇静++ 镇静++ 致幻 身体依赖性 ++ ++ + - 化合物 阿片肽类 β-内啡肽 +++ +++ +++ - 亮氨酸脑啡肽 + +++ - - 甲硫氨酸脑啡肽 ++ +++ - - 强啡肽 ++ + +++ - 阿片类药物 完全激动药 吗啡 +++ + ++ - 可待因 + + + - 哌替啶 ++ + + - 埃托啡 +++ +++ +++ - 芬太尼 +++ + - - 部分/混合激动药 喷他佐辛 + * + ++ +

烯丙吗啡 + (+) (++) 丁丙诺啡 (++) 拮抗药 纳洛酮 纳曲酮 44 注:(+)表示为部分激动药拮抗作用 【临床应用】 1.镇痛吗啡对各种疼痛都有效,但久有易成瘾,所以除癌症剧痛可长期应用外,一般仅短期用于其他镇痛药无效时的急性锐痛如严重创 伤、烧伤等。对于心肌梗塞引起的剧痛,如果血压正常,可用吗啡止痛;此外,由于吗啡有镇静及扩张血管作用,可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及心 脏负担,更有利于治疗。 2.心原性哮喘对于左心衰竭突然发生急性肺水肿而引起的呼吸困难(心原性哮喘),除应用强心甙、氨茶碱及吸入氧气外,静脉注射吗 啡常可产生良好效果。其作用机制是由于吗啡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同时其镇静作用有利于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因而可减轻心 脏负荷。此外,吗啡降低呼吸中枢对C02的敏感性,使急促浅表的呼吸得以缓解。但对于休克、昏迷及严重肺功能不全者禁用。 3.止泻适用于急、慢性消耗性腹泻以减轻症状。可选用阿片酊或复方樟脑酊:如为细菌感染,应同时服用抗菌药。 【不良反应】 1.治疗量吗啡有时可引起眩晕、恶心、呕吐、便秘、排尿困难、胆绞痛、呼吸抑制、嗜睡等副作用。 2.连续反复多次应用吗啡易产生耐受性及成瘾,一旦停药,即出现戒断症状,表现为兴奋、失眠、流泪、流涕、出汗、震颤、呕吐、腹 泻,甚至虚脱、意识丧失等。若给以治疗量吗啡,则症状立即消失。成瘾者为追求吗啡的欣快症及避免停药所致戒断症状的痛苦,常不择手段 获取吗啡(称为“强迫性觅药行为”),危害极大。故对吗啡等成瘾性药物应严格控制使用,并按国家颁布的《麻醉药品管理条例》严格管理。 吗啡耐受性与成瘾性的产生主要由于神经组织对吗啡的适应性;与吗啡成瘾及戒断症状有直接联系的是蓝斑核,该核由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组成,且有阿片受体密集;吗啡或脑啡肽均可抑制蓝斑核放电,当动物对吗啡耐受或成瘾后,该核放电也出现耐受,一旦停用吗啡,则放电加 速,同时出现戒断症状,提示戒断症状与蓝斑核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活动增强有关。据报道,能抑制蓝斑核放电的可乐定可缓解吗啡戒断症 状。 【急性中毒】表现为昏迷、瞳孔极度缩小(严重缺氧时则瞳孔散大)、呼吸高度抑制、血压降低甚至休克。呼吸麻痹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需用人工呼吸、给氧抢救;吗啡拮抗药纳洛酮对吗啡之呼吸抑制有显著效果,如用药无效,则吗啡中毒的诊断可疑。 【禁忌证】吗啡能通过胎盘或乳汁抑制胎儿或新生儿呼吸,同时能对抗催产素对子宫的兴奋作用而延长产程(原因未明),故禁用于分娩 止痛及哺乳妇女止痛。由于抑制呼吸及抑制咳嗽反射以及释放组胺而致支气管收缩,故禁用于支气管哮喘及肺心病患者。颅脑损伤所致颅内压 增高的患者、肝功能严重减退患者禁用。 可待因(codeine) 又称甲基吗啡,在阿片中含量约0.5%。口服后易吸收。大部分在肝内代谢,有10%可待因脱甲基后转变为吗啡而发挥作用。 可待因的镇痛作用仅为吗啡的1/12。镇咳作用为其1/4。持续时间则与吗啡相似。镇静作用不明显。欣快症及成瘾性也弱于吗啡。在镇咳剂 量时,对呼吸中枢抑制轻微,又无明显便秘、尿潴留及体位性低血压的副作用。 临床上,可待因用于中等程度疼痛止痛,与解热镇痛药合用有协同作用。可待因也是典型的中枢性镇咳药(见第三十章)。 第二节人工合成镇痛药 吗啡易成瘾,是其严重缺点。为了寻找更好的代用品,合成了哌替啶、安那度、芬太尼、美沙酮、喷他佐辛、二氢埃托啡等药,它们的成 瘾性均较吗啡轻。较常用的几个药物的化学结构见图183

烯丙吗啡 ++ (++) (++) + 丁丙诺啡 (+++) - - - 拮抗药 纳洛酮 +++ ++ ++ + 纳曲酮 +++ ++ ++ + 注:(+)表示为部分激动药 *拮抗作用 【临床应用】 1.镇痛 吗啡对各种疼痛都有效,但久有易成瘾,所以除癌症剧痛可长期应用外,一般仅短期用于其他镇痛药无效时的急性锐痛如严重创 伤、烧伤等。对于心肌梗塞引起的剧痛,如果血压正常,可用吗啡止痛;此外,由于吗啡有镇静及扩张血管作用,可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及心 脏负担,更有利于治疗。 2.心原性哮喘 对于左心衰竭突然发生急性肺水肿而引起的呼吸困难(心原性哮喘),除应用强心甙、氨茶碱及吸入氧气外,静脉注射吗 啡常可产生良好效果。其作用机制是由于吗啡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同时其镇静作用有利于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因而可减轻心 脏负荷。此外,吗啡降低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使急促浅表的呼吸得以缓解。但对于休克、昏迷及严重肺功能不全者禁用。 3.止泻 适用于急、慢性消耗性腹泻以减轻症状。可选用阿片酊或复方樟脑酊;如为细菌感染,应同时服用抗菌药。 【不良反应】 1.治疗量吗啡有时可引起眩晕、恶心、呕吐、便秘、排尿困难、胆绞痛、呼吸抑制、嗜睡等副作用。 2.连续反复多次应用吗啡易产生耐受性及成瘾,一旦停药,即出现戒断症状,表现为兴奋、失眠、流泪、流涕、出汗、震颤、呕吐、腹 泻,甚至虚脱、意识丧失等。若给以治疗量吗啡,则症状立即消失。成瘾者为追求吗啡的欣快症及避免停药所致戒断症状的痛苦,常不择手段 获取吗啡(称为“强迫性觅药行为”),危害极大。故对吗啡等成瘾性药物应严格控制使用,并按国家颁布的《麻醉药品管理条例》严格管理。 吗啡耐受性与成瘾性的产生主要由于神经组织对吗啡的适应性;与吗啡成瘾及戒断症状有直接联系的是蓝斑核,该核由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组成,且有阿片受体密集;吗啡或脑啡肽均可抑制蓝斑核放电,当动物对吗啡耐受或成瘾后,该核放电也出现耐受,一旦停用吗啡,则放电加 速,同时出现戒断症状,提示戒断症状与蓝斑核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活动增强有关。据报道,能抑制蓝斑核放电的可乐定可缓解吗啡戒断症 状。 【急性中毒】表现为昏迷、瞳孔极度缩小(严重缺氧时则瞳孔散大)、呼吸高度抑制、血压降低甚至休克。呼吸麻痹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需用人工呼吸、给氧抢救;吗啡拮抗药纳洛酮对吗啡之呼吸抑制有显著效果,如用药无效,则吗啡中毒的诊断可疑。 【禁忌证】吗啡能通过胎盘或乳汁抑制胎儿或新生儿呼吸,同时能对抗催产素对子宫的兴奋作用而延长产程(原因未明),故禁用于分娩 止痛及哺乳妇女止痛。由于抑制呼吸及抑制咳嗽反射以及释放组胺而致支气管收缩,故禁用于支气管哮喘及肺心病患者。颅脑损伤所致颅内压 增高的患者、肝功能严重减退患者禁用。 可待因(codeine) 又称甲基吗啡,在阿片中含量约0.5%。口服后易吸收。大部分在肝内代谢,有10%可待因脱甲基后转变为吗啡而发挥作用。 可待因的镇痛作用仅为吗啡的1/12。镇咳作用为其1/4。持续时间则与吗啡相似。镇静作用不明显。欣快症及成瘾性也弱于吗啡。在镇咳剂 量时,对呼吸中枢抑制轻微,又无明显便秘、尿潴留及体位性低血压的副作用。 临床上,可待因用于中等程度疼痛止痛,与解热镇痛药合用有协同作用。可待因也是典型的中枢性镇咳药(见第三十章)。 第二节 人工合成镇痛药 吗啡易成瘾,是其严重缺点。为了寻找更好的代用品,合成了哌替啶、安那度、芬太尼、美沙酮、喷他佐辛、二氢埃托啡等药,它们的成 瘾性均较吗啡轻。较常用的几个药物的化学结构见图18-3

CH, NCH CH-C. CH OH 债他状竿 NCH, NCH CH CH. CHa CH. 暖棒啶 CH, 芬太尼 CH cH 美沙附 图18-3常用的几种人工合成镇痛药的化学结构 哌替啶(pethidine) 又名度冷丁(dolantir),为苯基哌啶衍生物,是临床常用的人工合成镇痛药,其结构虽与吗啡不同,但它仍具有与吗啡相同的基本结 构,即哌啶环中的叔氨,与叔氨相隔两个碳原子的季碳和与季碳相连的苯环(环A)· 【体内过程】口服易吸收,皮下或肌内注射后吸收更迅速,起效更快,故临床常用注射给药。血浆蛋白结合率约60%,主要在肝代谢为哌 替啶酸及去甲哌替啶,再以结合型或游离型自尿排出。去甲哌替啶有中枢兴奋作用,中毒时发生惊厥可能与此有关。哌替啶血浆12约3小时. 【药理作用】 1.中枢神经系统与吗啡相似,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而发挥作用。皮下或肌内注射后10分钟可产生镇静、镇痛作用,但持续时 间比吗啡短,仅2~4小时。镇痛效力弱于吗啡,注射80~100mg哌替啶约相当于10mg吗啡的镇痛效力。约10%~20%患者用药后出现欣快。 哌替啶与吗啡在等效镇痛剂量时,抑制呼吸的程度相等。对延脑CTZ有兴奋作用,并能增加前庭器官的敏感性,易致眩晕、恶心、呕吐。 2.平滑肌能中度提高胃肠道平滑肌及括约肌张力,减少推进性蠕动,但因作用时间短,故不引起便秘,也无止泻作用。能引起胆道括约 肌痉挛,提高胆道内压力,但比吗啡弱。治疗量对支气管平滑肌无影响,大剂量则引起收缩。对妊娠未期子宫,不对抗催产素兴奋子宫的作 用,故不延缓产程。 3.心血管系统治疗量可致体位性低血压,原因同吗啡。由于抑制呼吸,也能使体内C02蓄积,脑血管扩张而致脑脊液压力升高。 【临床应用】 1.镇痛哌替啶对各种剧痛如创伤性疼痛、手术后疼痛、内脏绞痛、晚期癌痛都有止痛效果。但对慢性钝痛则不宜使用,因仍有成瘾性。 新生儿对哌替啶抑制呼吸作用极为敏感,故产妇于临产前2~4小时内不宜使用。 2.麻醉前给药及人工冬眠哌替啶的镇静作用可消除患者手术前紧张、恐惧情绪,减少麻醉药用量:与氯丙嗪、异丙嗪合用组成冬眠合剂 用于人工冬眠疗法。 【不良反应】治疗量哌替啶与吗啡相似,可致眩晕、出汗、口干、恶心、呕吐、心悸及因体位性低血压而发生晕厥等。久用也可成瘾。剂 量过大可明显抑制呼吸。偶可致震颜、肌肉痉挛、反射亢进甚至惊厥,中毒解救时可配合抗惊厥药。禁忌证与吗啡同。 安那度(anadol) 为短效镇痛药。皮下注射10~20mg,在5分钟后即起效,维持2小时。静注则1~2分钟见效,维持0.5~1小时。主要用于短时止痛,如 骨、外、五官科小手术以及泌尿外科器械检查等。也可与阿托品合用,以解除胃肠道、泌尿道平滑肌痉挛性疼痛。副作用有轻微而短暂的眩 晕、多汗、无力等。呼吸抑制与成瘾性均较轻。 芬太尼((fentanyl))

图18-3 常用的几种人工合成镇痛药的化学结构 哌替啶(pethidine) 又名度冷丁(dolantin),为苯基哌啶衍生物,是临床常用的人工合成镇痛药,其结构虽与吗啡不同,但它仍具有与吗啡相同的基本结 构,即哌啶环中的叔氮,与叔氮相隔两个碳原子的季碳和与季碳相连的苯环(环A)。 【体内过程】口服易吸收,皮下或肌内注射后吸收更迅速,起效更快,故临床常用注射给药。血浆蛋白结合率约60%,主要在肝代谢为哌 替啶酸及去甲哌替啶,再以结合型或游离型自尿排出。去甲哌替啶有中枢兴奋作用,中毒时发生惊厥可能与此有关。哌替啶血浆t1/2约3小时。 【药理作用】 1.中枢神经系统 与吗啡相似,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而发挥作用。皮下或肌内注射后10分钟可产生镇静、镇痛作用,但持续时 间比吗啡短,仅2~4小时。镇痛效力弱于吗啡,注射80~100mg哌替啶约相当于10mg吗啡的镇痛效力。约10%~20%患者用药后出现欣快。 哌替啶与吗啡在等效镇痛剂量时,抑制呼吸的程度相等。对延脑CTZ有兴奋作用,并能增加前庭器官的敏感性,易致眩晕、恶心、呕吐。 2.平滑肌 能中度提高胃肠道平滑肌及括约肌张力,减少推进性蠕动,但因作用时间短,故不引起便秘,也无止泻作用。能引起胆道括约 肌痉挛,提高胆道内压力,但比吗啡弱。治疗量对支气管平滑肌无影响,大剂量则引起收缩。对妊娠末期子宫,不对抗催产素兴奋子宫的作 用,故不延缓产程。 3.心血管系统 治疗量可致体位性低血压,原因同吗啡。由于抑制呼吸,也能使体内CO2蓄积,脑血管扩张而致脑脊液压力升高。 【临床应用】 1.镇痛 哌替啶对各种剧痛如创伤性疼痛、手术后疼痛、内脏绞痛、晚期癌痛都有止痛效果。但对慢性钝痛则不宜使用,因仍有成瘾性。 新生儿对哌替啶抑制呼吸作用极为敏感,故产妇于临产前2~4小时内不宜使用。 2.麻醉前给药及人工冬眠 哌替啶的镇静作用可消除患者手术前紧张、恐惧情绪,减少麻醉药用量;与氯丙嗪、异丙嗪合用组成冬眠合剂 用于人工冬眠疗法。 【不良反应】治疗量哌替啶与吗啡相似,可致眩晕、出汗、口干、恶心、呕吐、心悸及因体位性低血压而发生晕厥等。久用也可成瘾。剂 量过大可明显抑制呼吸。偶可致震颤、肌肉痉挛、反射亢进甚至惊厥,中毒解救时可配合抗惊厥药。禁忌证与吗啡同。 安那度(anadol) 为短效镇痛药。皮下注射10~20mg,在5分钟后即起效,维持2小时。静注则1~2分钟见效,维持0.5~1小时。主要用于短时止痛,如 骨、外、五官科小手术以及泌尿外科器械检查等。也可与阿托品合用,以解除胃肠道、泌尿道平滑肌痉挛性疼痛。副作用有轻微而短暂的眩 晕、多汗、无力等。呼吸抑制与成瘾性均较轻。 芬太尼(fentanyl)

镇痛作用较吗啡强100倍(治疗量为吗啡1/100),一次肌内注射0.1mg,15分钟起效,维持1~2小时。可用于各种剧痛。与全身麻醉药或 局部麻醉药合用,可减少麻醉药用量。与氟哌啶合用安定镇痛作用。不良反应有眩晕、恶心、呕吐及胆道括约肌痉挛。大剂量产生明显肌肉僵 直,纳洛酮能对抗之。静脉注射过速易抑制呼吸,应加注意。禁用于支气管哮喘、颅脑肿瘤或颅脑外伤引起昏迷的患者以及二岁以下小儿。本 药成瘾性小。 美沙酮(methadone) 有左旋体及右旋体。左旋体较右旋体效力强8~50倍。常用其消旋体。药理作用性质与吗啡相似,但它口服与注射同样有效(吗啡口服利 用率低)。其镇痛作用强度与持续时间与吗啡相当。耐受性与成瘾性发生较慢,戒断症状略轻,且易于治疗。一次给药后,镇静作用较弱,但 多次用药有显著镇静作用。抑制呼吸、缩瞳、引起便秘及升高胆道内压力都较吗啡轻。适用于创伤、手术及晚期癌症等所致剧痛。 喷他佐辛(pentazocine,镇痛新) 为苯并吗啡烷类衍生物,其哌啶环中N上甲基为异戊烯基取代而成的合成镇痛药。主要激动K、σ受体;但又可拮抗μ受体(见表18-2)。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按等效剂量计算,本药的镇痛效力为吗啡的1/3,一般皮下或肌内注射30mg的镇痛效果与吗啡10mg相当。其呼 吸抑制作用约为吗啡的1/2;增加剂量至30mg以上,呼吸抑制作用并不按比例增强;用量达60~90mg,则可产生精神症状,大剂量纳洛酮可对 抗之。本药可减慢胃排空并延缓肠管运送肠内容物的时间,但对胆道括约肌的兴奋作用较弱,胆道内压力上升不明显。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不 同于吗啡,大剂量反而增快心率,升高血压。对冠心病患者,静脉注射能提高平均主动脉压、左室舒张未期压,因而增加心脏作功量。本药能 提高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这与它兴奋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有关。由于本药尚有一定的拮抗μ受体的作用,因而成瘾性很小,在药政管理上 已列入非麻醉品。本药能减弱吗啡的镇痛作用;对吗啡已产生耐受性的患者,可促进戒断症状的产生。它拮抗吗啡类抑制呼吸的作用不明显。 适用于各种慢性剧痛,口服及注射后吸收均良好,肌内注射后025~1小时达血药浓度峰值。口服后,在肝中的首过消除显著,进入全身循环 的镇痛新不到20%,故口服后需1~3小时才达血药浓度峰值。本药主要在肝内代谢,代谢速率个体差异较大,这可能是它镇痛效果个体差异大 的原因。肌内注射后t12约2小时;口服后作用持续5小时以上。 【不良反应】常见镇静、眩晕、恶心、出汗。剂量增大能引起呼吸抑制、血压升高、心率增快:有时可引起焦虑、恶梦、幻觉等。纳洛酮 能对抗其呼吸抑制的毒性。 二氢埃托啡(dihydroetorphine) 为我国生产的强镇痛药。为吗啡受体激动药。其镇痛作用是吗啡的12000倍。用量小,一次20~40μg。镇痛作用短暂,仅2小时左右。小 剂量间断用药不易产生耐受性而大剂量持续用药则易出现耐受性。它也可成瘾,但较吗啡轻。常用于镇痛或吗啡类毒品成瘾者的戒毒。 第三节其他镇痛药 曲马朵(tramadol) 为阿片受体激动药,其镇痛作用强度与喷他佐辛相似。口服易于吸收,生物利用及度约90%,t12约6小时。不良反应和其他镇痛药相似, 偶有多汗、头晕、恶心、呕吐、口干、疲劳等。治疗剂量时不抑制呼吸,也不影响心血管功能,不产生便秘等副作用。适用于中度及重度急慢 性疼痛及外科手术。不宜作于轻度疼痛,长期应用也可能发生成瘾。 CH, H.C CH, HC-O 强痛定(fortanodyn,AP-273) 镇痛作用约为吗啡的1/3。临床上多用于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炎症性及外伤性疼痛、关节痛、痛经及癌疼痛。偶有恶心、头晕、困倦等神 经系统反应,停药后即消失。个别例曾出现成瘾性,宜慎用。 CHs CH,CH- CH,-CH=CH·HCI 延胡索乙素及罗通定 延胡索(Corydalis ambigua)为罂粟科草本博物,药用其块茎。又名玄胡、元胡。能活血散瘀、行气止痛。《本草纲目》中曾记载“治一 身上下诸痛,用之中的,妙不可言”。经研究发现所含延胡索乙素有镇痛作用。它是消旋四氢巴马汀(dl-tetrahydropalmatine),有效部分为 左旋体,即罗通定(rotundine)

镇痛作用较吗啡强100倍(治疗量为吗啡1/100),一次肌内注射0.1mg,15分钟起效,维持1~2小时。可用于各种剧痛。与全身麻醉药或 局部麻醉药合用,可减少麻醉药用量。与氟哌啶合用安定镇痛作用。不良反应有眩晕、恶心、呕吐及胆道括约肌痉挛。大剂量产生明显肌肉僵 直,纳洛酮能对抗之。静脉注射过速易抑制呼吸,应加注意。禁用于支气管哮喘、颅脑肿瘤或颅脑外伤引起昏迷的患者以及二岁以下小儿。本 药成瘾性小。 美沙酮(methadone) 有左旋体及右旋体。左旋体较右旋体效力强8~50倍。常用其消旋体。药理作用性质与吗啡相似,但它口服与注射同样有效(吗啡口服利 用率低)。其镇痛作用强度与持续时间与吗啡相当。耐受性与成瘾性发生较慢,戒断症状略轻,且易于治疗。一次给药后,镇静作用较弱,但 多次用药有显著镇静作用。抑制呼吸、缩瞳、引起便秘及升高胆道内压力都较吗啡轻。适用于创伤、手术及晚期癌症等所致剧痛。 喷他佐辛(pentazocine,镇痛新) 为苯并吗啡烷类衍生物,其哌啶环中N上甲基为异戊烯基取代而成的合成镇痛药。主要激动κ、σ受体;但又可拮抗μ受体(见表18-2)。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按等效剂量计算,本药的镇痛效力为吗啡的1/3,一般皮下或肌内注射30mg的镇痛效果与吗啡10mg相当。其呼 吸抑制作用约为吗啡的1/2;增加剂量至30mg以上,呼吸抑制作用并不按比例增强;用量达60~90mg,则可产生精神症状,大剂量纳洛酮可对 抗之。本药可减慢胃排空并延缓肠管运送肠内容物的时间,但对胆道括约肌的兴奋作用较弱,胆道内压力上升不明显。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不 同于吗啡,大剂量反而增快心率,升高血压。对冠心病患者,静脉注射能提高平均主动脉压、左室舒张末期压,因而增加心脏作功量。本药能 提高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这与它兴奋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有关。由于本药尚有一定的拮抗μ受体的作用,因而成瘾性很小,在药政管理上 已列入非麻醉品。本药能减弱吗啡的镇痛作用;对吗啡已产生耐受性的患者,可促进戒断症状的产生。它拮抗吗啡类抑制呼吸的作用不明显。 适用于各种慢性剧痛,口服及注射后吸收均良好,肌内注射后0.25~1小时达血药浓度峰值。口服后,在肝中的首过消除显著,进入全身循环 的镇痛新不到20%,故口服后需1~3小时才达血药浓度峰值。本药主要在肝内代谢,代谢速率个体差异较大,这可能是它镇痛效果个体差异大 的原因。肌内注射后t1/2约2小时;口服后作用持续5小时以上。 【不良反应】常见镇静、眩晕、恶心、出汗。剂量增大能引起呼吸抑制、血压升高、心率增快;有时可引起焦虑、恶梦、幻觉等。纳洛酮 能对抗其呼吸抑制的毒性。 二氢埃托啡(dihydroetorphine) 为我国生产的强镇痛药。为吗啡受体激动药。其镇痛作用是吗啡的12000 倍。用量小,一次20~40μg 。镇痛作用短暂,仅2小时左右。小 剂量间断用药不易产生耐受性而大剂量持续用药则易出现耐受性。它也可成瘾,但较吗啡轻。常用于镇痛或吗啡类毒品成瘾者的戒毒。 第三节 其他镇痛药 曲马朵(tramadol) 为阿片受体激动药,其镇痛作用强度与喷他佐辛相似。口服易于吸收,生物利用及度约90%,t1/2约6小时。不良反应和其他镇痛药相似, 偶有多汗、头晕、恶心、呕吐、口干、疲劳等。治疗剂量时不抑制呼吸,也不影响心血管功能,不产生便秘等副作用。适用于中度及重度急慢 性疼痛及外科手术。不宜作于轻度疼痛,长期应用也可能发生成瘾。 强痛定(fortanodyn,AP-273) 镇痛作用约为吗啡的1/3。临床上多用于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炎症性及外伤性疼痛、关节痛、痛经及癌疼痛。偶有恶心、头晕、困倦等神 经系统反应,停药后即消失。个别例曾出现成瘾性,宜慎用。 延胡索乙素及 罗通定 延胡索(Corydalis ambigua)为罂粟科草本博物,药用其块茎。又名玄胡、元胡。能活血散瘀、行气止痛。《本草纲目》中曾记载“治一 身上下诸痛,用之中的,妙不可言”。经研究发现所含延胡索乙素有镇痛作用。它是消旋四氢巴马汀(dl-tetrahydropalmatine),有效部分为 左旋体,即罗通定(rotundine)

H.CO H.CO- -OCH OCH 四氢巴马打 口服延胡索乙素及罗通定吸收良好,镇痛作用较解热镇痛药强。研究证明其镇痛作用与脑内阿片受体无关。口服延胡索乙素100~ 200mg,10~30分钟出现镇痛作用,维持2~5小时。对慢性持续性钝痛效果较好,对创伤或手术后疼痛或晚期癌症的止痛效果较差。可用于治 疗胃肠及肝胆系统等内科疾病所引起的钝痛、一般性头痛以及脑震荡后头痛等。也可用于痛经及分娩止痛,对产程及胎儿均无不良影响。 第四节阿片受体拮抗剂 纳洛酮(naloxone) 化学结构与吗啡极相似,主要区别为叔氨上以烯丙基取代甲基,6位羟基变为酮基(见表18-1)。纳洛酮对4型阿片受体都有拮抗作用(见 表18-2)。它本身并无明显药理效应及毒性,给人注射12mg后,不产生任何症状;注射24mg只产生轻微困倦。但对吗啡中毒者,小剂量(0.4 ~0.8mg)肌内或静脉注射能迅速翻转吗啡的作用,1~2分钟就可消除呼吸抑制现象,增加呼吸频率。对吗啡成瘾者可迅速诱发戒断症状,表 明纳洛酮在体内与吗啡竞争同一受体。临床适用于吗啡类镇痛药急性中毒,解救呼吸抑制及其他中枢抑制症状,可使昏迷者迅速复苏。在镇痛 药的理论研究中,纳洛酮是重要的工具药。 纳曲酮(naltrexone) 的作用与纳洛酮相同,但口服生物利用度较高,作用维持时间较长。 附]癌痛的镇痛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到2000年达到全世界范围内“使癌症病人不痛”的目标。我国卫生部于1991年4月下达了关于我国开展“癌症病人三级止痛 阶梯治疗”工作的指标。 癌痛治疗三阶梯方法就是在对癌痛的性质和原因作出正确的评估后,根据癌症病人的疼痛程度和原因适当选择相应的镇痛药,即对轻度疼 痛的患者应主要选用解热镇痛抗炎类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吲哚美辛栓剂等);若为中度疼痛者应选用弱阿片类药(如可 待因、氨酚待因、强痛定、曲马朵等);若为重度疼痛者应选用强阿片类药(如吗啡、哌替啶、美沙酮、二氢埃托啡等)。在用药过程中要尽 量选择口服给药途径;有规律地按时给药而不是按需(只在痛时)给药;药物剂量应个体化:需要时可加用辅助药物,如解痉药(止针刺样 痛、浅表性灼痛)、精神治疗药(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等。 制剂及用法 盐酸吗啡(morphine hydrochloride)10mg/次,皮上注射.极量:口服30mg/次,100mg/日。皮下注射20mg/次,60mg/日。 磷酸可待因(codeine phosphate)15~30mg/次,3次/日。极量:0.1mg/次,0.25mg日,口服. 阿片酊(tincture opium)含吗啡约1%,乙醇3%。0.3~1ml/次,3次/日,口服。极量:2ml/次,6ml/日. 复方樟脑酊(tincture comphor co)每100ml含阿片酊5ml。常用量2~5ml/次(相当于吗啡1~2.5mg),3次/日。用于腹泻、腹痛及镇 咳。 盐酸哌替啶(pethidine hydrochloride)100mg/次,肌内注射.极量:150mg/次,600mg/日. 安那度(anadol)10~20mg次,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极量:30mg/次,60mg/日。 盐酸美沙酮(methadone hydrochloride)5~I0mg/次,2~3次/日,口服。5~10mg/次,肌内注射. 枸橼酸芬太尼(fentanyl citrate)0.05~0.lmg次,皮下或肌内注射. 盐酸喷他佐辛(pentazocine hydrochloride)50mg/次,口服。 乳酸喷他佐辛(pentazocine lactate)30mg/次,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 盐酸二氢埃托啡(dihydroetorphine hydrochloride)20-40μg次,180μg日,舌下含用,10~20ug/次,90ug/日,肌内注射. 盐酸曲马多(tramadol hydrochloride)50mg次,3次/日,口服。50mg/次。50~200mg/日,缓慢静滴。 强痛定(fortanodyn)60mg/次,3~4次/日,口服。50mg/次,皮下注射. 纳洛酮(naloxone))0.4~0.8mg/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 硫酸延胡索乙素(tetrahydropalmatine sulfate)100~l50mg/次,3次/日,口服。60~100mg/次,皮下注射. 盐酸罗通定(rotundine hydrochloride)60~l00mg/次。3次/日,口服。 硫酸罗通定(rotundine sulfate)60mg/次,皮下注射

口服延胡索乙素及罗通定吸收良好,镇痛作用较解热镇痛药强。研究证明其镇痛作用与脑内阿片受体无关。口服延胡索乙素100~ 200mg,10~30分钟出现镇痛作用,维持2~5小时。对慢性持续性钝痛效果较好,对创伤或手术后疼痛或晚期癌症的止痛效果较差。可用于治 疗胃肠及肝胆系统等内科疾病所引起的钝痛、一般性头痛以及脑震荡后头痛等。也可用于痛经及分娩止痛,对产程及胎儿均无不良影响。 第四节 阿片受体拮抗剂 纳洛酮(naloxone) 化学结构与吗啡极相似,主要区别为叔氮上以烯丙基取代甲基,6位羟基变为酮基(见表18-1)。纳洛酮对4型阿片受体都有拮抗作用(见 表18-2)。它本身并无明显药理效应及毒性,给人注射12mg后,不产生任何症状;注射24mg只产生轻微困倦。但对吗啡中毒者,小剂量(0.4 ~0.8mg)肌内或静脉注射能迅速翻转吗啡的作用,1~2分钟就可消除呼吸抑制现象,增加呼吸频率。对吗啡成瘾者可迅速诱发戒断症状,表 明纳洛酮在体内与吗啡竞争同一受体。临床适用于吗啡类镇痛药急性中毒,解救呼吸抑制及其他中枢抑制症状,可使昏迷者迅速复苏。在镇痛 药的理论研究中,纳洛酮是重要的工具药。 纳曲酮(naltrexone) 的作用与纳洛酮相同,但口服生物利用度较高,作用维持时间较长。 [附]癌痛的镇痛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到2000年达到全世界范围内“使癌症病人不痛”的目标。我国卫生部于1991年4月下达了关于我国开展“癌症病人三级止痛 阶梯治疗”工作的指标。 癌痛治疗三阶梯方法就是在对癌痛的性质和原因作出正确的评估后,根据癌症病人的疼痛程度和原因适当选择相应的镇痛药,即对轻度疼 痛的患者应主要选用解热镇痛抗炎类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吲哚美辛栓剂等);若为中度疼痛者应选用弱阿片类药(如可 待因、氨酚待因、强痛定、曲马朵等);若为重度疼痛者应选用强阿片类药(如吗啡、哌替啶、美沙酮、二氢埃托啡等)。在用药过程中要尽 量选择口服给药途径;有规律地按时给药而不是按需(只在痛时)给药;药物剂量应个体化;需要时可加用辅助药物,如解痉药(止针刺样 痛、浅表性灼痛)、精神治疗药(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等。 制剂及用法 盐酸吗啡(morphine hydrochloride)10mg/次,皮上注射。极量:口服30mg/次,100mg/日。皮下注射20mg/次,60mg/日。 磷酸可待因(codeine phosphate)15~30mg/次,3次/日。极量:0.1mg/次,0.25mg/日,口服。 阿片酊(tincture opium)含吗啡约1%,乙醇3%。0.3~1ml/次,3次/日,口服。极量:2ml/次,6ml/日。 复方樟脑酊(tincture comphor co)每100ml含阿片酊5ml。常用量2~5ml/次(相当于吗啡1~2.5mg),3次/日。用于腹泻、腹痛及镇 咳。 盐酸哌替啶(pethidine hydrochloride)100mg/次,肌内注射。极量:150mg/次,600mg/日。 安那度(anadol)10~20mg/次,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极量:30mg/次,60mg/日。 盐酸美沙酮(methadone hydrochloride)5~10mg/次,2~3次/日,口服。5~10mg/次,肌内注射。 枸橼酸芬太尼(fentanyl citrate)0.05~0.1mg/次,皮下或肌内注射。 盐酸喷他佐辛(pentazocine hydrochloride)50mg/次,口服。 乳酸喷他佐辛(pentazocine lactate)30mg/次,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 盐酸二氢埃托啡(dihydroetorphine hydrochloride)20-40μg/次,180μg/日,舌下含用,10~20μg/次,90μg/日,肌内注射。 盐酸曲马多(tramadol hydrochloride)50mg/次,3次/日,口服。50mg/次。50~200mg/日,缓慢静滴。 强痛定(fortanodyn)60mg/次,3~4次/日,口服。50mg/次,皮下注射。 纳洛酮(naloxone)0.4~0.8mg/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 硫酸延胡索乙素(tetrahydropalmatine sulfate)100~150mg/次,3次/日,口服。60~100mg/次,皮下注射。 盐酸罗通定(rotundine hydrochloride)60~100mg/次。3次/日,口服。 硫酸罗通定(rotundine sulfate)60mg/次,皮下注射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