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2015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 议论文阅读 玄武区 文章的修改 叶圣陶 写完了一篇东西,看几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数,这是好习惯。认真的人,文章写得好 的人,大都有这种好习惯。那么,修改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从表面看,自然是检查所写的文字,看看有无不妥的地方,如果有,就把它改妥当。但 是文字是语言的记录,语言妥当,文字就妥当,因此需要检查的,其实是语言。 怎样的语言才妥当呢?这要看有没有充分地确切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意思(也可叫思想), 表达得充分确切了,就是妥当,否则就是不妥当,需要改。这样寻根究底地一想,就可见需 要检查的,认为不妥当需要修改的,其实是意思。可是有些人不领会。常听人说:“这篇东 西基本上不错,文字上还得妤好修改。”妤像文字和意思是两回事,竟可以修改文字而不变 更意思似的。实际上哪有这样的事?凡是修改,都是意思需要修改,一经修改就变更了原来的 意思。 譬如原稿上几层意思是这样排列的,检查后,发觉这样排列不妥当,须得调动一下,作 那样的排列,这不是变更了原来的意思了吗?譬如原稿上有这层意思,没有那层意思,检查过 后,发觉这层意思用不着,该删去,那层意思非有不可,必须补上,这不是增减了原来的意 思了吗?譬如原稿上的这个词,这样的句式,这样的衔接,检查过后,发觉这个词不贴切,应 该用那个词,这样的句式和这样的接榫不顺当,应该改成那样的句式和那样的接桦,这不是 变更了原来的词句了吗?词句需要变更,只为意思需要变更。你觉得“发动”这个词不好,要 改“推动”,你觉得某处要加个“的”字,某处要去个“了”字,那是根据意思决定的 说到这儿,似乎可以认为:修改必然会变更原来的意思,不过变更有大小不同:大的关涉 全局,小的仅限于枝节,也就是一词一句。修改是就原稿再仔细考虑,顾及到全局和枝节,尽 可能做到充分地确切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意思。这样的理解很重要。有了这样的理解,对修 改就不肯草率从事。 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还要“念”,就是把稿子放到口头说说看。也可以不出声念, 只在心中默默地说。一路念下去,疏忽的地方自然会发现。下一句跟上一句不接气啊,后 段跟前一段连得不紧密啊,词跟词的配合照应不对头啊,句子的成分多点儿或少点儿啊,诸 如此类的毛病都可以发现。同时也很容易发现该怎样说才接气,才紧密,才对头,才不多不 少,而这些发现就是修改的办法。念下去顺当,就因为语言流畅妥贴,意思也就流畅妥贴。 (选自《和老师谈写作》,有删改)
江苏省南京市 2015 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 议论文阅读 玄武区 文章的修改 叶圣陶 写完了一篇东西,看几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数,这是好习惯。认真的人,文章写得好 的人,大都有这种好习惯。那么,修改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从表面看,自然是检查所写的文字,看看有无不妥的地方,如果有,就把它改妥当。但 是文字是语言的记录,语言妥当,文字就妥当,因此需要检查的,其实是语言。 怎样的语言才妥当呢?这要看有没有充分地确切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意思(也可叫思想), 表达得充分确切了,就是妥当,否则就是不妥当,需要改。这样寻根究底地一想,就可见需 要检查的,认为不妥当需要修改的,其实是意思。可是有些人不领会。常听人说:“这篇东 西基本上不错,文字上还得好好修改。”好像文字和意思是两回事,竟可以修改文字而不变 更意思似的。实际上哪有这样的事?凡是修改,都是意思需要修改,一经修改就变更了原来的 意思。 譬如原稿上几层意思是这样排列的,检查后,发觉这样排列不妥当,须得调动一下,作 那样的排列,这不是变更了原来的意思了吗?譬如原稿上有这层意思,没有那层意思,检查过 后,发觉这层意思用不着,该删去,那层意思非有不可,必须补上,这不是增减了原来的意 思了吗?譬如原稿上的这个词,这样的句式,这样的衔接,检查过后,发觉这个词不贴切,应 该用那个词,这样的句式和这样的接榫不顺当,应该改成那样的句式和那样的接榫,这不是 变更了原来的词句了吗?词句需要变更,只为意思需要变更。你觉得“发动”这个词不好,要 改“推动”,你觉得某处要加个“的”字,某处要去个“了”字,那是根据意思决定的。 说到这儿,似乎可以认为:修改必然会变更原来的意思,不过变更有大小不同:大的关涉 全局,小的仅限于枝节,也就是一词一句。修改是就原稿再仔细考虑,顾及到全局和枝节,尽 可能做到充分地确切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意思。这样的理解 .....很重要。有了这样的理解,对修 改就不肯草率从事。 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还要“念”,就是把稿子放到口头说说看。也可以不出声念, 只在心中默默地说。一路念下去,疏忽的地方自然会发现。下一句跟上一句不接气啊,后一 段跟前一段连得不紧密啊,词跟词的配合照应不对头啊,句子的成分多点儿或少点儿啊,诸 如此类的毛病都可以发现。同时也很容易发现该怎样说才接气,才紧密,才对头,才不多不 少,而这些发现就是修改的办法。念下去顺当,就因为语言流畅妥贴,意思也就流畅妥贴。 (选自《和老师谈写作》,有删改)
12.文章表达的主要观点是(▲)(3分) A.写完了一篇文章,看几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数,这是好习惯。 B.文章的修改,不会变更原文意思;变更有大小,关乎全局和枝节 C.修改文章一定要看有没有充分地确切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思想 D.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还要“念”,这才是正确的修改办法 13.从上下文来看,文章第四段的作用有哪些?(4分) 14.第五段中加点的“这样的理解”指什么?(2分) 15.结合你对本文的理解修改下面一篇日记的内容。(3分) ①在班上,我相貌平平,成绩平平,很不起眼。②放学路上,我独自行走,看着别的同 学结伴而行,心中难免有些失落。③今天回到家中,我进门便看到一株苿莉花蜷缩在茶几- 角,一小团绿叶,中间只几粒花苞,它那瘦小的花骨朵与盛开的杜鹃花相比,简直是不值 题。④我突然觉得,它与我一样很不起眼!⑤这时,一阵清香飘来,我嗅香而去,啊,是茉 莉花的香气!⑥它开在杜鹃花的边上,没有丝毫自负和胆怯—一我忽然懂了:我应该像这茉 莉一样,不在乎别人的“花”开得多艳美,认真地生活,活出自己的精彩。 这篇日记中,从“全局”来看,可以删除的一句是▲:从“枝节”看,有错别字 的一句是▲,词语“配合照应”不当的一句是▲。(填句子序号) 12.(3分)C 13.(4分)事实论证(举例例证或假设论证)(1分),列出文章修改中可能出现的三类现 象和词语变更的实例(1分),论证了“凡是修改,都由于意思需要修改,一经修改就变更了 原来的意思”的论点(1分),从而有力地论证了全文的中心论点,严谨而富有说服力(1分)。 14.(2分)“这样的理解”是指修改是就原稿再仔细考虑,顾及到全局和枝节,尽可能做到充 分地确切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意思。 15.(3分)②③⑥(序号不可紊乱) 江宁区 有才不能任性 陈鲁民 年得志的编剧于正,这一回跌了个大跟头。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在二零一四年十
12.文章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 ) (3 分) A.写完了一篇文章,看几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数,这是好习惯。 B.文章的修改,不会变更原文意思;变更有大小,关乎全局和枝节。 C.修改文章一定要看有没有充分地确切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思想。 D.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还要“念”,这才是正确的修改办法。 13.从上下文来看,文章第四段的作用有哪些?(4 分) ▲ 14.第五段中加点的“这样的理解”指什么?(2 分) ▲ 15.结合你对本文的理解修改下面一篇日记的内容。(3 分) ①在班上,我相貌平平,成绩平平,很不起眼。②放学路上,我独自行走,看着别的同 学结伴而行,心中难免有些失落。③今天回到家中,我进门便看到一株茉莉花蜷缩在茶几一 角,一小团绿叶,中间只几粒花苞,它那瘦小的花骨朵与盛开的杜鹃花相比,简直是不值一 题。④我突然觉得,它与我一样很不起眼!⑤这时,一阵清香飘来,我嗅香而去,啊,是茉 莉花的香气!⑥它开在杜鹃花的边上,没有丝毫自负和胆怯——我忽然懂了:我应该像这茉 莉一样,不在乎别人的“花”开得多艳美,认真地生活,活出自己的精彩。 这篇日记中,从“全局”来看,可以删除的一句是 ▲ ;从“枝节”看,有错别字 的一句是 ▲ ,词语“配合照应”不当的一句是 ▲ 。(填句子序号) 12.(3 分)C 13.(4 分)事实论证(举例例证或假设论证)(1 分),列出文章修改中可能出现的三类现 象和词语变更的实例(1 分),论证了“凡是修改,都由于意思需要修改,一经修改就变更了 原来的意思”的论点(1 分),从而有力地论证了全文的中心论点,严谨而富有说服力(1 分)。 14.(2 分)“这样的理解”是指修改是就原稿再仔细考虑,顾及到全局和枝节,尽可能做到充 分地确切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意思。 15.(3 分)② ③ ⑥(序号不可紊乱) 江宁区 有才不能任性 陈鲁民 少年得志的编剧于正,这一回跌了个大跟头。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在二零一四年十
二月二十五日对琼瑶起诉于正等侵权案进行宣判,于正被判公开道歉,被告停止对《宫锁连 城》的复制、传播和发行,被告共计赔偿五百万元。这让我突然想起一句流行语:“有钱也不 能任性。”这句话已成为大家基本共识,那么“有才”能不能任性呢?答案也是否定的,于正 的马失前蹄就是最好例证。 才”是极其稀缺宝贵的,用才就像跳高,正常时可以上下翻飞,摘金拿银,失衡时则 会摔得很重。所以,有才一定要珍惜,要用好。否则,有才不用是暴殄天物,用才来做坏事 就会增加破坏力。而现实生活中,有才的人一般都是有个性的,或桀骜不驯,或恃才傲物. 这其实就是任性的意思。 古往今来,那些吃亏的才子,追根究底,多多少少都与任性有关。西晋才子嵇康,广闻 博识,多才多艺,却豪放不羁,目中无人,当朝大臣钟会慕名前来拜访,他爱答不理,连起 身招呼都不打,只顾自己打铁,这就得罪了钟会,为其诬陷,被司马昭处死。编剧于正的任 性,不仅使他付出巨额经济赔偿,而且多年英名毁之一旦,今后在编剧圈里很难再混下去了, 正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同样是才子、编剧的宁财神,则因为随心所欲,不计后果, 被警方拘留十五天,虽还算不上身败名裂,但名声受损,事业受挫是肯定免不了的。 所以,任性使气,自命不凡、不听劝告、一意孤行,早晚会有吃亏的一天。而且,“木秀 于林,风必摧之″,本来就容易才高见嫉,有很多人对才孑羨慕嫉妒恨,你再不检点,被人拿 了把柄,才子倒台,扔砖头、看热闹的人会更多 但,倘若才用得法,用以正途,则会起到巨大作用。被世人称为“力学之父”的牛顿, 20多岁就创立了微积分,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但他并没有自命不凡,也没有把功劳全归于 自己,因此更受世人的尊重。孙叔敖面对吊问者,没有怪罪,反而谦虛待见,终获得宝贵的 意见
二月二十五日对琼瑶起诉于正等侵权案进行宣判,于正被判公开道歉,被告停止对《宫锁连 城》的复制、传播和发行,被告共计赔偿五百万元。这让我突然想起一句流行语:“有钱也不 能任性。”这句话已成为大家基本共识,那么“有才”能不能任性呢?答案也是否定的,于正 的马失前蹄就是最好例证。 “才”是极其稀缺宝贵的,用才就像跳高,正常时可以上下翻飞,摘金拿银,失衡时则 会摔得很重。所以,有才一定要珍惜,要用好。否则,有才不用是暴殄天物,用才来做坏事 就会增加破坏力。而现实生活中,有才的人一般都是有个性的,或桀骜不驯,或恃才傲物…… 这其实就是任性的意思。 古往今来,那些吃亏的才子,追根究底,多多少少都与任性有关。西晋才子嵇康,广闻 博识,多才多艺,却豪放不羁,目中无人,当朝大臣钟会慕名前来拜访,他爱答不理,连起 身招呼都不打,只顾自己打铁,这就得罪了钟会,为其诬陷,被司马昭处死。编剧于正的任 性,不仅使他付出巨额经济赔偿,而且多年英名毁之一旦,今后在编剧圈里很难再混下去了, 正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同样是才子、编剧的宁财神,则因为随心所欲,不计后果, 被警方拘留十五天,虽还算不上身败名裂,但名声受损,事业受挫是肯定免不了的。 所以,任性使气,自命不凡、不听劝告、一意孤行,早晚会有吃亏的一天。而且,“木秀 于林,风必摧之”,本来就容易才高见嫉,有很多人对才子羡慕嫉妒恨,你再不检点,被人拿 了把柄,才子倒台,扔砖头、看热闹的人会更多。 但,倘若才用得法,用以正途,则会起到巨大作用。被世人称为“力学之父”的牛顿, 20 多岁就创立了微积分,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但他并没有自命不凡,也没有把功劳全归于 自己,因此更受世人的尊重。孙叔敖面对吊问者,没有怪罪,反而谦虚待见,终获得宝贵的 意见
人才难得,得人才者得天下,全社会都要爱才、敬才、用才;才子则要自爱、自重、自 律,低调做人,谨慎行事,万万不能任性妄为。毕竟,人才的价值就在于他善用自己过人的 才华成就一番事业 (选自《天津日报》2015年3月28日,有删改) 13.文章开头从“少年得志的编剧于正”说起,有何用意?(2分) 14.下列事实论据能证明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2分) A.恃才放旷的杨修,成为刀下亡魂。B.豪放不羁的李白,成为了一代“诗仙”。 C.平凡庸俗的刘禅,成为亡国之君。D.高调的奥本海默,成为“原子弹之父”。 15.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4分) (1)第二段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 (2)第五段能否删除?为什么?(2分) 16.从全文看,作者认为“有才不能任性”的原因有哪些?(3分) 13.(2分)引出本文的论点“有才不能任性”,同时也作为一个事实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引起读者的兴趣。(答出两点即可) 14.(2分)A 15.(4分)(1)(2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有才一定要珍惜,要用好,不可 任性”的观点,使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2)(2分)不能删除。第五段从正面论证 了“才用得法,用以正途,则会起到巨大作用”,和前文形成了对比,使论证更深入 更严密。 16.(3分)“才”是极其稀缺宝贵的:用才来做坏事会増加破坏力:很多人对才子羡慕嫉 妒恨:人才的价值就在于他善用自己过人的才华成就一番事业。有才不任性最终会 获得成功。(回答三点即可,每点1分)
人才难得,得人才者得天下,全社会都要爱才、敬才、用才;才子则要自爱、自重、自 律,低调做人,谨慎行事,万万不能任性妄为。毕竟,人才的价值就在于他善用自己过人的 才华成就一番事业。 (选自《天津日报》2015 年 3 月 28 日,有删改) 13.文章开头从“少年得志的编剧于正”说起,有何用意?(2 分) ▲ 14.下列事实论据能证明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2 分) A.恃才放旷的杨修,成为刀下亡魂。 B.豪放不羁的李白,成为了一代“诗仙”。 C.平凡庸俗的刘禅,成为亡国之君。 D.高调的奥本海默,成为“原子弹之父”。 15.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4 分) (1)第二段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 分) ▲ (2)第五段能否删除?为什么?(2 分) ▲ 16.从全文看,作者认为“有才不能任性”的原因有哪些?(3 分) ▲ 13.(2 分)引出本文的论点“有才不能任性”,同时也作为一个事实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引起读者的兴趣。(答出两点即可) 14.(2 分)A 15.(4 分)(1)(2 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有才一定要珍惜,要用好,不可 任性”的观点,使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2)(2 分)不能删除。第五段从正面论证 了“才用得法,用以正途,则会起到巨大作用”,和前文形成了对比,使论证更深入, 更严密。 16.(3 分)“才”是极其稀缺宝贵的;用才来做坏事会增加破坏力;很多人对才子羡慕嫉 妒恨;人才的价值就在于他善用自己过人的才华成就一番事业。有才不任性最终会 获得成功。(回答三点即可,每点 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