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下关等四区2012年中考二模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6页,共120分,其中书写分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写在答卷纸上,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 笔填写。 (24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2)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5)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6)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则》)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9)2012伦敦奥运会即将拉开战幕,我们可借杜甫《望岳》中的诗句“ 来表达对中国奥运代表团的良好祝愿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畸形(j)伫立(chi) 鲜为人知(xian) B.叱咤(cha)粗犷( guang)锲而不舍(qie) C.胆怯(qie)面颊(xia) 梦寐以求(mei) D.嫉妒(j)栖息(qi) 惟妙惟肖(xido)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筹画蓦然毛骨悚然 B.默契 狼藉不言而喻 C.室息驻足义愤填鹰 D.祷告葱笼姗姗来迟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为了防止渣土车撞人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市政府加强了对渣土车的管理。 B.南京地铁三号线的建设难度,在南京地铁建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C.随着电影《金陵十三钗》的热映,在全国一度引发了学习南京话的热潮 D.警方逮捕了黑社会团伙的几名中流砥柱,缴获了他们私制的大量毒品。 5.以下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名来源于小说中“钢铁是在旺火和骤冷中炼成的”这一句话。 B.《骆驼祥子》一书,大量运用老北京市民生动、鲜活的口语,使人一读就感受到一股 浓浓的京味儿 C.《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以自身童年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作品的主人公 认为“就是到了生活己经无法忍受的时候,也要善于生活下去,要竭尽全力,使生命 变得有益于人民
南京市下关等四区 2012 年中考二模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 6 页,共 120 分,其中书写分 3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答案一律写在答卷纸上,选择题答案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 笔填写。 一(24 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 分) (1) 大漠孤烟直, 。 (王维《使至塞上》) (2) 我寄愁心与明月,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何当共剪西窗烛, 。 (李商隐《夜雨寄北》) (5) 浊酒一杯家万里, 。 (范仲淹《渔家傲》) (6) 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 学而不思则罔, 。 (《十则》) (8)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9) 2012 伦敦奥运会即将拉开战幕,我们可借杜甫《望岳》中的诗句“ , ”来表达对中国奥运代表团的良好祝愿。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2 分) A.畸.形(jī) 伫.立(chù) 鲜.为人知(xiān) B.叱咤.(chà) 粗犷.(guǎng) 锲.而不舍(qiè) C.胆怯.(qiè) 面颊.(xiá) 梦寐.以求(mèi) D.嫉.妒(jí) 栖.息(qī) 惟妙惟肖.(xiào)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 .....的一项是( )(2 分) A.筹画 蓦然 毛骨悚然 B.默契 狼藉 不言而喻 C.窒息 驻足 义愤填鹰 D.祷告 葱笼 姗姗来迟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2 分) A.为了防止渣土车撞人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市政府加强了对渣土车的管理。 B.南京地铁三号线的建设难度,在南京地铁建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C.随着电影《金陵十三钗》的热映,在全国一度引发了学习南京话的热潮。 D.警方逮捕了黑社会团伙的几名中流砥柱,缴获了他们私制的大量毒品。 5.以下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名来源于小说中“钢铁是在旺火和骤冷中炼成的”这一句话。 B.《骆驼祥子》一书,大量运用老北京市民生动、鲜活的口语,使人一读就感受到一股 浓浓的京味儿。 C.《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以自身童年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作品的主人公 认为“就是到了生活已经无法忍受的时候,也要善于生活下去,要竭尽全力,使生命 变得有益于人民
D.鲁迅先生的散文《父亲的病》回忆了“我”儿时为父亲求医治病的种种见闻,含蓄 批判了草菅人命的庸医。 班级开展“品桥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5分) 【桥联】 6.小华搜集了咏南京秦淮河淮清桥的一副对联。他故意将下联的几个词的顺序抄乱来考大 家。请将你调整好的下联写在下面横线上。(1分) 上联:都是主人,且领略六朝烟雨 下联:过客暂留,莫辜负风光九曲 下联调整为 【桥事】 7.3月18日,《扬子晚报》以“么的了?么的了!桥么的了!”为标题报道了南京水西门 高架桥被拆除的新闻。请结合标题中的三个标点,品析标题所流露的对这一事件的情感 态度。(注:“么的了”意为“没有了”)(2分) 【桥画】 8.请在下面横线上概括漫画《独木桥》所反映的社会现象。(2分) 召生 岢昏 二(43分) (一)阅读古诗文,完成9~13题。(14分) 【古诗阅读】 9.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雨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舂色在邻家 (1)诗的前两句通过手法,突出了这场雨对花的摧杀,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2分) (2)诗中“ ”一句,既表现出作者寻找春色的心情之切,又衬托了蜂蝶寻
D.鲁迅先生的散文《父 亲的病》回忆了“我”儿时为父亲求医治病的种种见闻,含蓄 批判了草菅人命的庸医。 班级开展“品桥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5 分) 【桥联】 6.小华搜集了咏南京秦淮河淮清桥的一副对联。他故意将下联的几个词的顺序抄乱来考大 家。请将你调整好的下联写在下面横线上。 (1 分) 上联:都是主人,且领略六朝烟雨 下联:过客暂留,莫辜负风光九曲 下联调整为: 【桥事】 7. 3 月 18 日,《扬子晚报》以“么的了?么的了!桥么的了!”为标题报道了南京水西门 高架桥被拆除的新闻。请结合标题中的三个标点,品析标题所流露的对这一事件的情感 态度。(注:“么的了”意为“没有了”)(2 分) 【桥画】 8. 请在下面横线上概括漫画《独木桥》所反映的社会现象。(2 分) 二(43 分) (一)阅读古诗文,完成 9~13 题。(14 分) 【古诗阅读】 9.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回答问题。(3 分) 雨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 却疑春色在邻家。 (1)诗的前两句通过 手法,突出了这场雨对花的摧杀,表达了作者的 之情。 (2 分) (2)诗中“ ”一句,既表现出作者寻找春色的心情之切,又衬托了蜂蝶寻
找春色的生动情态。(1分) 【古文阅读】 以人为镜 郑文贞公①魏征寝疾,上②遣使者问讯,赐以药饵。又遣中郎将李安俨宿其第,动静以 闻。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欲以妻③其子叔玉。戊辰,征薨④,命百官九品以 上皆赴丧,给羽葆鼓吹⑤,陪葬昭陵。其妻裴氏日:“征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非 亡者之志。”悉辞不受,以布车载柩而葬。上登苑西楼,望哭尽哀。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 上思征不已,谓侍臣:“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 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镜矣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释】①郑文贞公:魏征在世时被封为郑国公,去世后,朝廷赐谥号为“文贞"。 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妻(q):以女嫁人。④薨:古代指王侯或髙官死。⑤羽葆鼓吹 羽葆,用鸟羽装饰的车盖。鼓吹,鼓吹乐队。皇家赐给羽葆和鼓吹乐队送葬,是对死去大臣 的荣宠。⑥一品羽仪:一品官的礼仪。 10.用斜线“/”为下面句子标出一处停顿。(1分) 上遣使者问讯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悉辞不受 悉如外人 (《桃花源记》) B.上思征不已 已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 C.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其一犬坐于前(《狼》) D.以布车载柩而葬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4分) (1)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 (2)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13.唐太宗的哪些行为表现出他对魏征的厚爱?请根据选文内容加以概括。(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8题。(15分) 满架秋风扁豆花 丁立梅 ①记不清是从哪天起,我回家,都要从一架扁豆花下过。 ②扁豆栽在一户人家的院墙边。它们的藤蔓缠缠绕绕地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顺了 院墙,爬。顺了院墙边的树,爬。顺了树枝,爬。又爬到半空中的电线上去了。电线连着路 南和路北的人家,一条人行甬道的上空,就这样被扁豆们诗意地搭了—个绿篷子,上有花朵, 小撮一小撮地开着
找春色的生动情态。(1 分) 【古文阅读】 以人为镜 郑文贞公①魏征寝疾,上②遣使者问讯,赐以药饵。又遣中郎将李安俨宿其第,动静以 闻。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欲以妻③其子叔玉。戊辰,征薨④,命百官九品以 上皆赴丧,给羽葆鼓吹⑤,陪葬昭陵。其妻裴氏曰:“征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⑥,非 亡者之志。”悉辞不受,以布车载柩而葬。上登苑西楼,望哭尽哀。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 上思征不已,谓侍臣:“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 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释】①郑文贞公:魏征在世时被封为郑国公,去世后,朝廷赐谥号为“文贞”。② 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妻(qì):以女嫁人。④薨:古代指王侯或高官死。⑤羽葆鼓吹: 羽葆,用鸟羽装饰的车盖。鼓吹,鼓吹乐队。皇家赐给羽葆和鼓吹乐队送葬,是对死去大臣 的荣宠。⑥一品羽仪:一品官的礼仪。 10.用斜线“/”为下面句子标出一.处.停顿。(1 分) 上 遣 使 者 问 讯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 ...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A.悉.辞不受 悉.如外人 (《桃花源记》) B.上思征不已. 已.而夕阳在山 (《醉翁亭记》) C.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 其.一犬坐于前 (《狼》) D.以.布车载柩而葬 以.其境过清 (《小石潭记》)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4 分) (1)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 (2)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13.唐太宗的哪些行为表现出他对魏征的厚爱? 请根据选文内容加以概括。(3 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4~18 题。(15 分) 满架秋风扁豆花 丁立梅 ①记不清是从哪天起,我回家,都要从一架扁豆花下过。 ②扁豆栽在一户人家的院墙边。它们的藤蔓缠缠绕绕地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顺了 院墙,爬。顺了院墙边的树,爬。顺了树枝,爬。又爬到半空中的电线上去了。电线连着路 南和路北的人家,一条人行甬道的上空,就这样被扁豆们诗意地搭了一个绿篷子,上有花朵, 一小撮一小撮地开着
③秋渐深,别的花且开且落,扁豆花却且落且开。紫色的小花瓣,像蝶翅。无数的蝶翅 在秋风里翩然舞蹈,欢天喜地。 ④花落,结荚,扁豆成形。四岁的侄儿,说岀的话最是生动,他说那是绿月亮。看着, 还真像,是一弯一弯镶了紫色边的绿月亮。我走过时,稍稍抬一抬手,就会够着路旁的那些 绿月亮。想着若把它切碎了,清炒一下,和着大米饭蒸,清香会浸到毎粒大米的骨头里一 一这是我小时候的记忆。乡村人家不把它当稀奇,煮饭时,想起扁豆来,跑出屋子,在屋 前的草垛旁,或是院墙边,随便捋上一把,洗净,搁饭锅里蒸着。饭熟,扁豆也熟了。用大 碗装了,放点盐,放点味精,再拌点蒜泥,滴两滴香油,那味道,只一个字,香。打嘴也不 丢。 ⑤这里的扁豆,却无人采摘,一任它挂着。扁豆的主人大概是把它当风景看的。于扁豆 是福了,它可以不受打扰地自然生长,自然凋落。 ⑥也终于见到扁豆的主人,一位整洁、干练的老妇人。下午四点钟左右的光景,太阳跑 到楼那边去了,她家小院前,留一片阴。扁豆花却明媚着,天空也明媚着。她坐在院前的扁 豆花旁,膝上摊一本书,她用手指点着书,一行行地读,朗朗有声。我看一眼扁豆花,看 一眼她,觉得他们是浑然一体的。 ⑦此后常见到老妇人,都是那个姿势,在扁豆花旁认真地读书。视力不好了,她读得极 慢。人生至此,终于可以停泊在一架扁豆花旁,与时光握手言欢,从容地过了。暗暗想,真 人总是不露相的,这老妇人,说不定也是一个高人呢。像郑板桥,曾流落到苏北小镇安丰 居住在大悲庵里,春吃瓢儿菜,秋吃扁豆。人见着,不过一乡间普通农人,谁知他满腹诗才? 秋风渐凉,他在他居住的厢房门板上,刻了一副对联“一帘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 几百年过去了,当年的大悲庵,早已化作尘土。但他那句“满架秋风扁豆花”,却与扁豆同 在,一代又一代,不知被多少人在秋风中念起
③秋渐深,别的花且开且落,扁豆花却且落且开。紫色的小花瓣,像蝶翅。无数的蝶翅, 在秋风里翩然舞蹈,欢天喜地。 ④花落,结荚,扁豆成形。四岁的侄儿,说出的话最是生动,他说那是绿月亮。看着, 还真像,是一弯一弯镶了紫色边的绿月亮。我走过时,稍稍抬一抬手,就会够着路旁的那些 绿月亮。想着若把它切碎了,清炒一下,和着大米饭蒸,清香会浸到每粒大米的骨头里— —这是我小时候的记忆。乡村人家不把它当稀奇,煮饭时,想起扁豆来,跑出屋子,在屋 前的草垛旁,或是院墙边,随便捋上一把,洗净,搁饭锅里蒸着。饭熟,扁豆也熟了。用大 碗装了,放点盐,放点味精,再拌点蒜泥,滴两滴香油,那味道,只一个字,香。打嘴也不 丢。 ⑤这里的扁豆,却无人采摘,一任它挂着。扁豆的主人大概是把它当风景看的。于扁豆, 是福了,它可以不受打扰地自然生长,自然凋落。 ⑥也终于见到扁豆的主人,一位整洁、干练的老妇人。下午四点钟左右的光景,太阳跑 到楼那边去了,她家小院前,留一片阴。扁豆花却明媚着,天空也明媚着。她坐在院前的扁 豆花旁,膝上摊一本书,她用手指点着书,一行一行地读,朗朗有声。我看一眼扁豆花,看 一眼她,觉得他们是浑然一体的。 ⑦此后常见到老妇人,都是那个姿势,在扁豆花旁认真地读书。视力不好了,她读得极 慢。人生至此,终于可以停泊在一架扁豆花旁,与时光握手言欢,从容地过了。暗暗想,真 人总是不露相的,这老妇人,说不定也是一个高人呢。像郑板桥,曾流落到苏北小镇安丰, 居住在大悲庵里,春吃瓢儿菜,秋吃扁豆。人见着,不过一乡间普通农人,谁知他满腹诗才? 秋风渐凉,他在他居住的厢房门板上,刻了一副对联“一帘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 几百年过去了,当年的大悲庵,早已化作尘土。但他那句“满架秋风扁豆花”,却与扁豆同 在,一代又一代,不知被多少人在秋风中念起
⑧凊代学者查学礼也写过扁豆花:“碧水迢迢漾浅沙,几丛修竹野人家。最悛秋满疏篱 外,带雨斜开扁豆花。”有人读出凄凉,有人读出寥落,我却读出欢喜。人生秋至,不关紧 的,疏篱外,还有扁豆花,在斜风细雨中,满满地开着,生命不息。 (有改动) 14.本文标题“满架秋风扁豆花”有何妙处?(3分) 15.赏析文中画线句。(3分) 无数的蝶翅,在秋风里翩然舞蹈,欢天喜地。 16.结合语境,说说第⑤段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17.回答下列问题。(4分) (1)文章结尾说“人生秋至,不关紧的”,请分析“人生秋至”在文中的含义。 (2分) (2)文中深秋时节扁豆花的生长状态和老妇人、郑板桥在“人生秋至”时的生活态度有何 相通之处?(2分) 18.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②至④段按时间顺序,生动地描述了扁豆从藤蔓攀援到花朵盛放直到结荚成形的 生长过程,间接抒发了作者对扁豆的感情 B.第④段末尾写吃凉拌蒸扁豆的两句,全用短句,高度口语化,看似平淡,实则耐人 回味 C.第⑥段末尾,作者之所以“觉得他们是浑然一体的”,是因为老妇人就坐在扁豆花旁。 第⑧段中,作者对查学礼写扁豆花的诗,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深秋的斜风细雨中, 还有扁豆花在满满地开着,诗人为此而欢喜。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923题。(14分) 读书如“落粥 赵畅 ①我的母亲煮得一手好粥。孩提时曾问母亲何以能烧岀好粥,她告诉我:“粥是熬出来 的,熬粥有三要素,即好米、文火、持续 ②是的,要熬一锅好粥,首先在于有“好米″。米好,粥就好。熬粥拼的是米,是那种 不加附加值的实力与质地。有了“好米”,还须用“文火”,即要用比较弱的火来熬,用“文 火”易熬透,既能保证营养成分不流失,又能保持那份天然的鲜香味。熬粥还须持续。一锅
⑧清代学者查学礼也写过扁豆花:“碧水迢迢漾浅沙,几丛修竹野人家。最怜秋满疏篱 外,带雨斜开扁豆花。”有人读出凄凉,有人读出寥落,我却读出欢喜。人生秋至,不关紧 的,疏篱外,还有扁豆花,在斜风细雨中,满满地开着,生命不息。 (有改动) 14.本文标题“满架秋风扁豆花”有何妙处?(3 分) 15.赏析文中画线句。(3 分) 无数的蝶翅,在秋风里翩然舞蹈,欢天喜地。 16.结合语境,说说第⑤段在文中有何作用。(2 分) 17.回答下列问题。(4 分) (1)文章结尾说“人生秋至,不关紧的”,请分析“人生秋 至”在文中的含义。 (2 分) (2)文中深秋时节扁豆花的生长状态和老妇人、郑板桥在“人生秋至”时的生活态度有何 相通之处?(2 分) 18.以下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第②至④段按时间顺序,生动地描述了扁豆从藤蔓攀援到花朵盛放直到结荚成形的 生长过程,间接抒发了作者对扁豆的感情。 B.第④段末尾写吃凉拌蒸扁豆的两句,全用短句,高度口语化,看似平淡,实则耐人 回味。 C.第⑥段末尾,作者之所以“觉得他们是浑然一体的”,是因为老妇人就坐在扁豆花旁。 D.第○8 段中,作者对查学礼写扁豆花的诗,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深秋的斜风细雨中, 还有扁豆花在满满地开着,诗人为此而欢喜。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 19-23 题。(14 分) 读书如“熬粥” 赵畅 ①我的母亲煮得一手好粥。孩提时曾问母亲何以能烧出好粥,她告诉我:“粥是熬出来 的,熬粥有三要素,即‘好米、文火、持续’。” ②是的,要熬一锅好粥,首先在于有“好米”。米好,粥就好。熬粥拼的是米,是那种 不加附加值的实力与质地。有了“好米”,还须用“文火”,即要用比较弱的火来熬,用“文 火”易熬透,既能保证营养成分不流失,又能保持那份天然的鲜香味。熬粥还须持续。一锅
好粥,少说得熬上个把小时。熬之妙,令我想及读书。细细回味番,读书不正如熬3粥一 般吗? ③读书之法,贵在选择好书。经典好书,如同“好米"。经典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 它们总是超越时代,历久弥新的。读经典,你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从与高 贵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秘鲁作家略萨说:“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或者只 读‘垃圾书’,他可能会说话,但是永远只能说那点事情,因为他用来表达的词汇量十分有 限。不仅是词汇有限,同时也使智力和想象力有限,使知识和思想贫乏。”略萨的这番话对 阅读经典的意义作了深刻的诠释。—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一个常读好书的人,更容易成为 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④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心急火燎是读不了书的,粗枝大叶也不会有任何效果。读 书须用“文火”,好似老牛吃草,不慌不忙,细细咀嚼。读书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旅,拿到一 本书看到书名时,就像在长途汽车站的站牌上看到—个遥远的目的地,它意味着什么,暂时 你还不知道,你只是向往。然后,你打开书本,仿佛踏上一段陌生而新奇的旅程。如果说, 最幸福的旅行是那种沿途风光无限,刺激而浪漫的行程的话,那么,最幸福的阅读则是一个 全新的世界在书本中向你次第展开。按高尔基的说法,就是阅读向你“打开了一扇扇新的未 知世界的窗户"。只是别忙,须从容读。从容读,你便会觉得处处皆风景。 ⑤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不能心血来潮,高兴时拼命读,兴头过后就丟弃-旁。真 要读书,须善耐寂寞,甘守孤独。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是一种孤独它更适合于独啜。不要 因为这份寂寞与单调你就感到厌烦无味,就与读书渐离渐远。坚持读书,须有定力。这方 面,国学大师陈寅恪便是典范。据他的友人回忆说:“那时起在德国留学的学生们大多数 玩得乱得不得了,只有孟真(傅斯年)和(陈)寅恪两个是宁国府门前的一对石狮子′。 意思是说,他们心思纯正,始终坚持专注于读书学习,不受其他诱惑的干扰,耐得住寂寞与
好粥,少说得熬上个把小时。熬粥之妙,令我想及读书。细细回味一番,读书不正如熬粥一 般吗? ③读书之法,贵在选择好书。经典好书,如同“好米”。经典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 它们总是超越时代,历久弥新的。读经典,你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从与高 贵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秘鲁作家略萨说:“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或者只 读‘垃圾书’,他可能会说话,但是永远只能说那点事情,因为他用来表达的词汇量十分有 限。不仅是词汇有限,同时也使智力和想象力有限,使知识和思想贫乏。”略萨的这番话对 阅读经典的意义作了深刻的诠释。一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一个常读好书的人,更容易成为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④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心急火燎是读不了书的,粗枝大叶也不会有任何效果。读 书须用“文火”,好似老牛吃草,不慌不忙,细细咀嚼。读书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旅,拿到一 本书看到书名时,就像在长途汽车站的站牌上看到一个遥远的目的地,它意味着什么,暂时 你还不知道,你只是向往。然后,你打开书本,仿佛踏上一段陌生而新奇的旅程。如果说, 最幸福的旅行是那种沿途风光无限,刺激而浪漫的行程的话,那么,最幸福的阅读则是一个 全新的世界在书本中向你次第展开。按高尔基的说法,就是阅读向你“打开了一扇扇新的未 知世界的窗户”。只是别忙,须从容读。从容读,你便会觉得处处皆风景。 ⑤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不能心血来潮,高兴时拼命读,兴头过后就丢弃一旁。真 要读书,须善耐寂寞,甘守孤独。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是一种孤独,它更适合于独啜。不要 因为这份寂寞与单调,你就感到厌烦无味,就与读书渐离渐远。坚持读书,须有定力。这方 面,国学大师陈寅恪便是典范。据他的友人回忆说:“那时一起在德国留学的学生们大多数 玩得乱得不得了,只有孟真(傅斯年)和(陈)寅恪两个是‘宁国府门前的一对石狮子’。” 意思是说,他们心思纯正,始终坚持专注于读书学习,不受其他诱惑的干扰,耐得住寂寞与
单调。这种定力,值得每个读书人学习。对那些以忙为由而少读书、不读书的人来说,尤其 需要。胡耀邦同志曾说过一句话:“你要多读书,就要少打扑克,少跳舞,少看电影。〃可不 是吗?时间挤挤总是有的,就看你舍不舍得少打点扑克、麻将了。 ⑥读书如熬粥,也要遵循“好米、文火、持续″三大法则,只要做到读经典好书、耐心 细读、持之以恒地读,读书之“用″就会澘移默化,融进一个人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 让人享用不尽,受益无穷。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9.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列表格。(3分) 第①②段:阐述熬粥之法,由此提出观点:A▲ 读书之法,贵在选择好书 第③④⑤段:具体论证 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 段总结归纳出论点: C▲ 20.回答下面问题(3分) (1)文章将“读书”比作“熬粥”,在论证上有何好处?(1分) (2)文章第③④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2分) 21.第③段中引用秘鲁作家略萨的话有何作用?(2分) 22.第⑤段中,作者说“坚持读书,须有定力”,这里的“定力”怎样理解?具体说说下文 是怎样论证这一观点的。(3分) 23.以下与课文有关的名言和事例中,不能用作本文论据的是()(3分) A.培根曾在《谈读书》一文中风趣地说:“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 B.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只求会意,却从中获得了精神的愉悦
单调。这种定力,值得每个读书人学习。对那些以忙为由而少读书、不读书的人来说,尤其 需要。胡耀邦同志曾说过一句话:“你要多读书,就要少打扑克,少跳舞,少看电影。”可不 是吗?时间挤挤总是有的,就看你舍不舍得少打点扑克、麻将了。 ⑥读书如熬粥,也要遵循“好米、文火、持续”三大法则,只要做到读经典好书、耐心 细读、持之以恒地读,读书之“用”就会潜移默化,融进一个人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 让人享用不尽,受益无穷。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9.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列表格。(3 分) 20.回答下面问题(3 分) (1)文章将“读书”比作“熬粥”,在论证上有何好处?(1 分) (2)文章第③④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2 分) 21. 第③段中引用秘鲁作家略萨的话有何作用?(2 分) 22. 第⑤段中,作者说“坚持读书,须有定力”,这里的“定力”怎样理解?具体说说下文 是怎样论证这一观点的。(3 分) 23.以下与课文有关的名言和事例中,不能用作本文论据的是 ( ) (3 分) A. 培根曾在《谈读书》一文中风趣地说:“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 知。” B. 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只求会意,却从中获得了精神的愉悦
C.宋濂从幼时起即酷爱读书,经数十年寒窗苦读,终成学识渊博的大学士。 D.香菱听从黛玉教导,用心阅读了王维、李白、杜甫等大家的诗集,结果诗才大进 三(50分) 24.这个世界,总有一些事物让我们油然而生敬意:风雨中奋力抗争的花草、普通人真诚 无私的善举、承载着高尚情怀的书籍、凝聚着人类智慧的卓越创造……也许,我们从未 开口表达深深的敬意,但我们早已在内心向他们致敬 请以“向 致敬”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补全题目后作文;(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 真实的校名、人名。 书写(3分)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24分) 1.(10分)(1)长河落日圆(2)随风直到夜郎西(3)几处早莺争暖树(4)却话巴山夜雨 时(5)燕然未勒归无计(6)弓如霹雳弦惊(7)思而不学则殆(8)苔痕上阶绿(9)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每空1分,有错漏添倒,该空不得分) 2.(2分)D3.(2分)B4.(2分)B5.(3分)C 6.(1分)暂留过客,莫辜负九曲风光 7.(2分)流露出对拆桥一事的惊讶(1分)、惋惜(或:无奈)(1分)。(意近即可 8.(2分)名校招生,竞争激烈(1分),家长望子成龙,互不相让,争走名校这道“独木桥” (1分)。 (43分 (一)(14分) 9.(3分) (1)(2分)对比(1分)惋惜(1分)(意近即可)(2)(1分)却疑春色在邻家 10.(1分)上/遣使者问讯 11.(3分)A 12.(4分)(1)(2分)现在用一品官的礼仪安葬,(这)并不是死者的意愿。(2)(2分) 把铜作为镜子,可以用来整理衣帽(两小题均为每个短句1分) 13.(3分)①派人闻讯,赐以药饵;②派人留宿,动静以闻:③携太子探视,欲将公主嫁 给其子;④命群臣奔丧,加以厚葬:⑤望灵痛哭,亲撰碑文。(意近即可。答出1点得1 分,答出三点得满分) 【译文】 郑文贞公魏征卧病不起,太宗派人前去问讯,赐给他药饵,送药的人往来不绝。又派 中郎将李安俨在魏征的宅院里留宿,一有动静便立即报告。太宗又和太子一同到其住处,指 着衡山公主,想要将她嫁给魏征的儿子魏叔玉。戊辰(十七日),魏征去世,太宗命九品以 上文武百官均去奔丧,赐给羽盖和鼓吹,恩准陪葬在昭陵。魏征的妻子说:“魏征平时生活 检朴,如今用鸟羽装饰旌旗,用一品官的礼仪安葬,这并不是死者的愿望。”全都推辞不接 受,仅用布罩上车子载着棺材安葬。太宗登上禁苑西楼,望着魏征灵车痛哭,非常悲哀。太 宗亲自撰写碑文,并且书写墓碑。太宗不停地思念魏征,对身边的大臣说:“把铜做为镜子
C. 宋濂从幼时起即酷爱读书,经数十年寒窗苦读,终成学识渊博的大学士。 D. 香菱听从黛玉教导,用心阅读了王维、李白、杜甫等大家的诗集,结果诗才大进。 三(50 分) 24. 这个世界,总有一些事物让我们油然而生敬意:风雨中奋力抗争的花草、普通人真诚 无私的善举、承载着高尚情怀的书籍、凝聚着人类智慧的卓越创造……也许,我们从未 开口表达深深的敬意,但我们早已在内心向他们致敬。 请以 “向________致敬”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补全题目后作文;(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 字;(3)不得出现 真实的校名、人名。 书写(3 分)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24 分) 1.(10 分)(1)长河落日圆(2)随风直到夜郎西(3)几处早莺争暖树(4)却话巴山夜雨 时(5)燕然未勒归无计(6)弓如霹雳弦惊(7)思而不学则殆 (8)苔痕上阶绿 (9)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每空 l 分,有错漏添倒,该空不得分) 2.(2 分)D 3.(2 分)B 4.(2 分)B 5.(3 分)C 6.(1 分)暂留过客,莫辜负九曲风光 7.(2 分)流露出对拆桥一事的惊讶(1 分)、惋惜(或:无奈)(1 分)。(意近即可) 8.(2 分)名校招生,竞争激烈(1 分),家长望子成龙,互不相让,争走名校这道“独木桥” ( 1 分)。 二(43 分) (一)(14 分) 9.(3 分) (1)(2 分)对比(1 分) 惋惜(1 分)(意近即可)(2)(1 分)却疑春色在邻家 10.(1 分)上/ 遣 使 者 问 讯 11.(3 分) A 12.(4 分)(1)(2 分)现在用一品官的礼仪安葬,(这)并不是死者的意愿。(2)(2 分) 把铜作为镜子,可以用来整理衣帽 (两小题均为每个短句 1 分) 13. (3 分)①派人闻讯,赐以药饵;②派人留宿,动静以闻;③携太子探视,欲将公主嫁 给其子;④命群臣奔丧,加以厚葬;⑤望灵痛哭,亲撰碑文。(意近即可。答出 1 点得 1 分,答出三点得满分)[ 来源: Z x xk. Com ] 【译文】 郑文贞公魏征卧病不起,太宗派人前去问讯,赐给他药饵,送药的人 往来不绝。又派 中郎将李安俨在魏征的宅院里留宿,一有动静便立即报告。太宗又和太子一同到其住处,指 着衡山公主,想要将她嫁给魏征的儿子魏叔玉。戊辰(十七日),魏征去世,太宗命九品以 上文武百官均去奔丧,赐给羽盖和鼓吹,恩准陪葬在昭陵。魏征的妻子说:“魏征平时生活 检朴,如今用鸟羽装饰旌旗,用一品官的礼仪安葬,这并不是死者的愿望。”全都推辞不接 受,仅用布罩上车子载着棺材安葬。太宗登上禁苑西楼,望着魏征灵车痛哭,非常悲哀。太 宗亲自撰写碑文,并且书写墓碑。太宗不停地思念魏征,对身边的大臣说:“把铜做为镜子
可以用来整理衣帽,将历史做为镜子,可以用来观察到历朝的兴衰隆替,把人做为镜子,可 以用来知道自己行为的得失。魏征去世了,朕失去了一面镜子 (二)(15分) 14.(3分)这个标题引用古诗(1分),增添了文章的诗意(或文学性)(1分),揭示了文章 内容(或:蕴含文章线索)(1分) 15.(3分)用比喻、拟人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扁豆花生机勃勃的情态(1分) 蕴含了作者对扁豆花的喜爱之情(1分)。(意近即可) 16.(2分)由上文写扁豆过渡到下文写扁豆的主人。(或:承接上文对扁豆的叙写,引出下 文对扁豆主人的叙写)(结构上的作用1分,具体内容1分) 17.(4分)(1)(2分)(像老妇人那样)到了人生的暮年(1分)或(像郑板桥那样)境遇 不顺(1分) (2)(2分)扁豆花在深秋时节仍然自由自在地开放(1分),老妇人、郑板桥在“人生 秋至”的时候,仍然淡定、从容地生活。(意近即可) 18.(3分)C (三):(14分) 19.(3分)OA处:读书如熬粥(1分)②B处: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1分)③C处 读书如熬粥,也要遵循“好米、文火、持续”三大法则,要做到读经典好书、耐心细读 持之以恒地读(1分) 20.(3分)(1)(1分)将抽象的道理论述得形象生动,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或:使文 章通俗易懂)。(意近即可)(2)(2分)不能。它们之间有先后关系(1分),与上文」 个熬粥之法的顺序相对应(1分)。(意近即可。只作判断不得分) 21.(2分)阐明了读书特别是读经典的重要意义(1分),增强了说服力(1分)。 22.(3分)指坚持专注于读书学习,不受其他诱惑的干扰,耐得住寂寞与单调的能力。(意 近即可)(1分)是通过举陈寅恪的事例(1分)和引用胡耀邦说过的话(1分)来论证 23.(3分)B 三(50分) 24.(50分) (一)作文评分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评分程序是:整体评定基础等级:37分以 上(含37分)的作文再评定发展等级 基础等级 从内容、表达、结构这三方面评定作文类别 项目 内容 表达 结构 中心非常明确,内容具 文体规范。 结构完整 类卷(50-43分)体充实。思想健康,感 语言通畅 条理清楚 情真挚,观点正确 无病句 分段恰当。 结构较完整。 文体规范。 二类卷(4235分)中心明确,内容具体, 语言通顺。 条理较清楚, 观点正确 病句少(1-2句)。 能够分段
可以用来整理衣帽,将历史做为镜子,可以用来观察到历朝的兴衰隆替,把人做为镜子,可 以用来知道自己行为的得失。魏征去世了,朕失去了一面镜子!” (二)(15 分) 14.(3 分)这个标题引用古诗(1 分),增添了文章的诗意(或文学性)(1 分),揭示了文章 内容(或:蕴含文章线索)(1 分)。 15.(3 分)用比喻、拟人手法(1 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扁豆花生机勃勃的情态(1 分), 蕴含了作者对扁豆花的喜爱之情(1 分)。(意近即可) 16.(2 分)由上文写扁豆过渡到下文写扁豆的主人。(或:承接上文对扁豆的叙写,引出下 文对扁豆主人的叙写)(结构上的作用 1 分,具体内容 1 分) 17.(4 分)(1)(2 分)(像老妇人那样)到了人生的暮年(1 分)或(像郑板桥那样)境遇 不顺(1 分)。 (2)(2 分)扁豆花在深秋时节仍然自由自在地开放(1 分),老妇人、郑板桥在“人生 秋至”的时候,仍然淡定、从容地生活。(意近即可) 18.(3 分)C (三)(14 分) 19.(3 分)①A 处:读书如熬粥(1 分)② B 处: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1 分)③C 处: 读书如熬粥,也要遵循“好米、文火、持续”三大法则,要做到读经典好书、耐心细读、 持之以恒地读(1 分) 20.(3 分)(1)(1 分)将抽象的道理论述得形象生动,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或:使文 章通俗易懂)。(意近即可) (2)(2 分)不能。它们之间有先后关系(1 分),与上文三 个熬粥之法的顺序相对应(1 分)。(意近即可。只作判断不得分) 21.(2 分)阐明了读书特别是读经典的重要意义(1 分),增强了说服力(1 分)。 22.(3 分)指坚持专注于读书学习,不受其他诱惑的干扰,耐得住寂寞与单调的能力。(意 近即可)(1 分)是通过举陈寅恪的事例(1 分)和引用胡耀邦说过的话(1 分)来论证 的。 23.(3 分)B 三(50 分) 24.(50 分) (一)作文评分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评分程序是:整体评定基础等级;37 分以 上(含 37 分)的作文再评定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从内容、表达、结构这三方面评定作文类别。 项 目 卷 类 内 容 表 达 结 构 一类卷(50-43 分) 中心非常明确,内容具 体充实。思想健康,感 情真挚,观点正确。 文体规范。 语言通畅。 无病句。 结构完整。 条理清楚, 分段恰当。 二类卷(42-35 分) 中心明确,内容具体, 观点正确。 文体规范。 语言通顺。 病句少(1-2 句)。 结构较完整。 条理较清楚,[来源:学科 网 ZXXK] 能够分段
三类卷(3427分)/中心较明,内容较具/文体基本规范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尚通顺 条理尚清楚 体,观点基本正确。 病句多(3-4句)。 分段不恰当 文体不够规范。 四类卷(26-18分)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具 语言不通顺 结构不完整。 体,观点有偏差。 条理不清楚。 病句多(5-6句) 文体不合规范。 五类卷(17分以下)文不对题,观点不正确。语言极不通顺。 不成篇 病句很多(7句以上) 2.发展等级 发展等级分不超过7分,以下四方面具备一条即可得发展分:①主题 深刻:②选材精当:③有一定文采;④有一点创新。 (二)作文评分常规要求 1.错别字每三个扣1分,重现的不计,最多扣2分 2.标点符号错误较严重者,酌情扣1-2分 3.字数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2分。 4作文总分不得超过50分 书写(3分)卷面整洁(1分);字迹工整(1分);书写美观(1分)。 更多精彩资料请关注教育城中考网:htp/ww2 edu cn/zhaobao/zk
三类卷(34-27 分) 中心较明确,内容较具 体,观点基本正确。 文体基本规范。 语言尚通顺。 病句多(3-4 句)。 结构基本完整。 条理尚清楚, 分段不恰当。 四类卷(26-18 分) 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具 体,观点有偏差。 文体不够规范。 语言不通顺。 病句多(5-6 句)。 结构不完整。 条理不清楚。 五类卷(17 分以下) 文不对题,观点不正确。 文体不合规范。 语言极不通顺。 病句很多(7 句以上)。 不成篇。 2.发展等级 发展等级分不超过 7 分,以下四方面具备一条即可得发展分:①主题 深刻;②选材精当;③有一定文采;④有一点创新。 (二)作文评分常规要求 1.错别字每三个扣 1 分,重现的不计,最多扣 2 分。 2.标点符号错误较严重者,酌情扣 1—2 分。 3.字数每少 50 字扣 l 分,最多扣 2 分。 4.作文总分不得超过 50 分。 书写 (3 分)卷面整洁(1 分);字迹工整(1 分);书写美观(1 分)。 更多精彩资料请关注教育城中考网:http://www.12edu.cn/zhaokao/z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