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犍为县2013-2014学年度下期期中检测(一模) 九年级语文试卷 2014年4月 本试题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 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 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注意事项: 1.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2.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3.本卷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语文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阴mi地窖jo箱箧qie鳞次栉比zhi B.悲怆 chang震悚s6ng陨落yn睡眼惺忪xng C.窥何s 家醅pei骈进pian不能自已j D.逞能 cheng狼藉je伫立zh锐不可当da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喧腾不容质疑看风驶舵重路覆辙 B.亵渎顾名思意恰然自得通宵达且 C.招徕碌碌终生孤陋寡闻进退维谷 D.赃物仙露琼浆顶礼漠拜恼羞成怒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 起来了,水涨起来了,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②“孔乙已,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崮香 豆。”便九文大钱 ③人类发明了种种工具,挖掘出大自然用亿万年的时间积累下来的宝藏。然而,谁 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④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 片衰草连天 的景象。 A.明朗 摸出 预言 出现 B.明朗排出预 言呈现
乐山市犍为县 2013—2014 学年度下期期中检测(一模) 九年级语文试卷 2014 年 4 月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8 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 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考试结束 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 24 分) 注意事项: 1.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2.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3.本卷共 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阴霾.mái 地窖.jiào 箱箧.qiè 鳞次栉.比 zhì B.悲怆.chàng 震悚.sǒng 陨.落 yǔn 睡眼惺.忪 xīng C.窥伺.sì 家醅.pēi 骈.进 pián 不能自已.jǐ D.逞.能 chěng 狼藉.jiè 伫.立 zhù 锐不可当.dā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喧腾 不容质疑 看风驶舵 重蹈覆辙 B.亵渎 顾名思意 怡然自得 通宵达旦 C.招徕 碌碌终生 孤陋寡闻 进退维谷 D.赃物 仙露琼浆 顶礼漠拜 恼羞成怒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 起来了,水涨起来了,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②“孔乙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 豆。”便 九文大钱。 ③人类发明了种种工具,挖掘出大自然用亿万年的时间积累下来的宝藏。然而,谁 能 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④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 一片衰草连天 的景象。 A.明朗 摸出 预言 出现 B.明朗 排出 预 言 呈现
C.朗润 排出 断言 呈现 D.朗润摸出断 言出现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诗中的夸张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界,使人觉得非如此不可。 B.如今,她脸上早已没有了刚下岗时的期期艾艾的神情,浑身上下透着成功者的自信。 C.虽然曼哈顿的大部分公司已经开门,世贸中心周围的公共交通也逐步恢复,但和原先 相比,整个曼哈顿岛已黯然失色。 D.要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滴水穿石,取得应有的成就。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来到省搏物馆,看到那些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无不使人感到自豪。 B.通过观看犍为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使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C.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D.我们的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真宗皇帝时,向文简°拜右仆射。麻下日,李昌武为輸林学士,当对。上谓之曰:“朕 自即位以来,未尝除仆射°。今日以命敏中,此殊命也,敏中应甚喜。”对曰:“臣今自早候 对,亦未知宜麻,不知敏中何如。”上曰:“敏中门下,今日贺客必多。卿往观之,明日却 对来,勿言朕意也。”昌武候丞相归,乃往见。丞相方谢客,门阑中悄无一人。昌武与向亲近, 径入见之。徐贺曰:“今日闻降麻,士大夫莫不欢慰,朝野相庆。”公但唯唯。又曰:“自 上即位,未尝除端揆,此非常之命。自非勋德隆重,眷倚殊越,何以至此?”公复唯唯,终 未测其意。又力陈前世为仆射者勋劳德业之盛、礼命之重,公亦唯唯,卒无一言。既退,复 使人至庖厨中,问今日有无亲成宾客饮食宴会,亦寂无一人。明日再对,上问:“昨日见敏 中否?”对曰:“见之。”“敏中之意何如?”乃具以所见对。上笑曰:“向敏中大耐官职。” 【注释】①向文简:即向敏中,官至宰相,进右仆射。②麻下:指宜布任命书。唐宋皇 帝诏书用麻纸书写,颁诏又称“降麻”。③李昌武:即李宗谔,官至輸林学士。④对:入对, 晋见皇帝。⑤除仆射:除,任命官职;仆射,官职名称。⑥门阑:大门前的栅栏。⑦唯唯 应而不置可否的样子。⑧端揆:指尚书省长官,即仆射。 6.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非常之命非常:不同寻常 B.自非勋德隆重自非:如果不是 C.明日再对 明日:明天 D.乃具以所见对具:详细 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敏中之意何如 辍耕之垄上 B.终未测其意 其真不知马也
C.朗润 排出 断言 呈现 D.朗润 摸出 断 言 出现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诗中的夸张达到了天衣无缝 ....的境界,使人觉得非如此不可。 B.如今,她脸上早已没有了刚下岗时的期期艾艾 ....的神情,浑身上下透着成功者的自信。 C.虽然曼哈顿的大部分公司已经开门,世贸中心周围的公共交通也逐步恢复,但和原先 相比,整个曼哈顿岛已黯然失色 ....。 D.要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滴水穿石 ....,取得应有的成就。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来到省搏物馆,看到那些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无不使人感到自豪。 B.通过观看犍为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使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C.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D.我们的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文言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8 题。 真宗皇帝时,向文简①拜右仆射。麻下②日,李昌武③为.翰林学士,当对④。上谓之曰:“朕 自即位以来,未尝除仆射⑤。今日以命敏中,此殊命也,敏中应甚喜。”对曰:“臣今自早候 对,亦未知宣麻,不知敏中何如。”上曰:“敏中门下,今日贺客必多。卿往观之,明日却 对来,勿言朕意也。”昌武候丞相归,乃往见。丞相方谢客,门阑⑥悄无一人。昌武与向亲近, 径入见之。徐贺曰:“今日闻降麻,士大夫莫不欢慰,朝野相庆。”公但唯唯⑦。又曰:“自 上即位,未尝除端揆⑧,此非常..之命。自非..勋德隆重,眷倚殊越,何以.至此?”公复唯唯,终 未测其.意。又力陈前世为仆射者勋劳德业之盛、礼命之重,公亦唯唯,卒无一言。既退,复 使人至庖厨中,问今日有无亲戚宾客饮食宴会,亦寂无一人。明日..再对,上问:“昨日见敏 中否?”对曰:“见之。”“敏中之.意何如?”乃具.以所见对。上笑曰:“向敏中大耐官职。” 【注释】①向文简:即向敏中,官至宰相,进右仆射。②麻下:指宣布任命书。唐宋皇 帝诏书用麻纸书写,颁诏又称“降麻”。③李昌武:即李宗谔,官至翰林学士。④对:入对, 晋见皇帝。⑤除仆射:除,任命官职;仆射,官职名称。 ⑥门阑:大门前的栅栏。⑦唯唯: 应而不置可否的样子。⑧端揆:指尚书省长官,即仆射。 6.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非常..之命 非常:不同寻常 B.自非..勋德隆重 自非:如果不是 C.明日..再对 明日:明天 D.乃具.以所见对 具:详细 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敏中之.意何如 辍耕之.垄上 B.终未测其.意 其.真不知马也
C.何以至此 以其境过清 D.李昌武为翰林学士 项燕为楚将 8.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上以右仆射一职授予向敏忠,这是一项非同寻常的任命。 B.皇上派李昌武暗中观察向敏忠,说明皇上对向敏忠并不完全信任 C.向敏忠接受任命后,前去祝贺的官员并不多,向敏忠也没有大宴宾客。 D.向敏忠接受任命后泰然处之,说明他宠辱不惊。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6分) 注意事项: 1.考生使用0.5mm黑色墨汁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试题 卷上无效。 2.本卷共五个大题,有15个小题,共126分 翻译、鉴赏与默写(22分) 9.文言翻译。(6分) (1)又力陈前世为仆射者勋劳德业之盛、礼命之重,公亦唯唯,卒无一言。(第I卷文言 文) 译文: (2)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译文: 10.诗歌鉴赏。(4分) 登岳阳楼(其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箱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首联描绘的画面。(2分) 答 (2)结合全诗,说说“无限悲的丰富内涵。(2分) 答: 11.在横线上默写出古代诗文的原句。(12分)
C.何以.至此 以.其境过清 D.李昌武为.翰林学士 项燕为.楚将 8.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上以右仆射一职授予向敏忠,这是一项非同寻常的任命。 B.皇上派李昌武暗中观察向敏忠,说明皇上对向敏忠并不完全信任。 C.向敏忠接受任命后,前去祝贺的官员并不多,向敏忠也没有大宴宾客。 D.向敏忠接受任命后泰然处之,说明他宠辱不惊。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126 分) 注意事项: 1.考生使用 0.5mm 黑色墨汁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试题 卷上无效。 2.本卷共五个大题,有 15 个小题,共 126 分。 三、翻译、鉴赏与默写(22 分) 9. 文言翻译。(6 分) (1)又力陈前世为仆射者勋劳德业之盛、礼命之重,公亦唯唯,卒无一言。(第Ⅰ卷文言 文) 译文: (2)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译文: 10. 诗歌鉴赏。(4 分)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首联描绘的画面。(2 分) 答: (2)结合全诗,说说“无限悲”的丰富内涵。(2 分) 答: 11. 在横线上默写出古代诗文的原句。(12 分)
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②优哉游哉 《关雎》 ③ 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 ④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⑥王湾《次北固山下》中富含深刻哲理的诗句是 四、议论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历史像条棉被 ①历史像条夏天的棉被,时不时就得翻出来晒晒。 ②国人爱翻案。先是张艺谋在《英雄》中塑造了心怀天下和平的秦始皇,接着又有某些 专家在教科书中把岳飞、文天祥“清除”出了民族英雄的队伍。现在,轮到李鸿章了,在央 视热播的《走向共和》中,李中堂从卖国贼一跃而成为忧国忧民的能臣干将 ③历史毕竟不是被子,可以翻过来掉过去。对有些事,越是翻案,人们就越糊涂。就算 是大学历史系教授,也未必能说得清。前不久,偶然看了几集《孝庄秘史》,才发现当年的 大清聂政王多尔衮也成了有情有义的好汉。在我的记忆中,多尔衰的名字似乎总与什么“扬 州十日”、“嘉定屠城”之类的惨剧联系在一起。连韦小宝都知道啊!这样的人也能翻? ④我并不是要把所有的翻案文章一概否定。为秦始皇翻案,不能算错,对李鸿章大人也 应该手下留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李中堂提的吧,在“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晚清, 这就是进步。开办实业,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新式军队,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开创了 中国近代许多第一。这不是一顶卖国贼的帽子就能压住的。至少,李鸿章绝不是历史课本中 描述的那种跳梁小丑。 ⑤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飞行员操作失误导致班机坠毁,自然罪责难逃;但如果是飞 机引擎本来就有毛病呢?风雨职零的晚清,就像一架缺零件少机油的战机,坠落是必然的, 责任并不能完全推到“飞行员”李鸿章的身上。当然,并不是说李鸿章就能从一个卖国贼一 步跨到民族英雄的行列,李中堂自有李中堂的局限。公平而论,李鸿章倒并非是一个坏得毫 无道德和良知的人,李鸿章只是一个“重实利者” ⑥历史应该得到尊重。有关中国近代的史书,永远藏着一条鞭子,它把历史人物驱赶成 两队,一列是神灵,一列是魔鬼。大忠大奸各归其列,只是不见了人的影子。关于李鸿章 比较普及的知识是他是卖国贼。一个人的一生,浓缩为谈判桌前的卑怯;一个细节,遮掩了
① ,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 ②优哉游哉, 。 (《关雎》) ③ ,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 ④东风不与周郎便, 。 (杜牧《赤壁》) ⑤ ,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⑥王湾《次北固山下》中富含深刻哲理的诗句是: , 。 四、议论文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 历史像条棉被 ①历史像条夏天的棉被,时不时就得翻出来晒晒。 ②国人爱翻案。先是张艺谋在《英雄》中塑造了心怀天下和平的秦始皇,接着又有某些 专家在教科书中把岳飞、文天祥“清除”出了民族英雄的队伍。现在,轮到李鸿章了,在央 视热播的《走向共和》中,李中堂从卖国贼一跃而成为忧国忧民的能臣干将。 ③历史毕竟不是被子,可以翻过来掉过去。对有些事,越是翻案,人们就越糊涂。就算 是大学历史系教授,也未必能说得清。前不久,偶然看了几集《孝庄秘史》,才发现当年的 大清聂政王多尔衮也成了有情有义的好汉。在我的记忆中,多尔衮的名字似乎总与什么“扬 州十日”、“嘉定屠城”之类的惨剧联系在一起。连韦小宝都知道啊!这样的人也能翻? ④我并不是要把所有的翻案文章一概否定。为秦始皇翻案,不能算错,对李鸿章大人也 应该手下留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李中堂提的吧,在“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晚清, 这就是进步。开办实业,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新式军队,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开创了 中国近代许多第一。这不是一顶卖国贼的帽子就能压住的。至少,李鸿章绝不是历史课本中 描述的那种跳梁小丑。 ⑤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飞行员操作失误导致班机坠毁,自然罪责难逃;但如果是飞 机引擎本来就有毛病呢?风雨飘零的晚清,就像一架缺零件少机油的战机,坠落是必然的, 责任并不能完全推到“飞行员”李鸿章的身上。当然,并不是说李鸿章就能从一个卖国贼一 步跨到民族英雄的行列,李中堂自有李中堂的局限。公平而论,李鸿章倒并非是一个坏得毫 无道德和良知的人,李鸿章只是一个“重实利者”。 ⑥历史应该得到尊重。有关中国近代的史书,永远藏着一条鞭子,它把历史人物驱赶成 两队,一列是神灵,一列是魔鬼。大忠大奸各归其列,只是不见了人的影子。关于李鸿章, 比较普及的知识是他是卖国贼。一个人的一生,浓缩为谈判桌前的卑怯;一个细节,遮掩了
一个人的一生。不是神灵,必然是魔鬼,人人得而唾之。直到出现《走向共和》,李中堂仍 然不是神灵,但即使他是魔鬼,却血肉丰满。他媚上,他签约,他宜扬任人唯亲;不过,他 不乏政治家的韬略,也有鲜明的政治主张,说明他有自己的政治抱负 ⑦“共和”的蓝图,几乎可以用数学方式,测量出它的长宽高,堂堂正正载入史册。每 一段历史,她的总体格局,像大江,像长城,在哪里拐弯,在某处奔腾,显而易见,不可篡 改。而对“蓝图”的施工者,显然不适合用数学方式去评判,去记载 ⑧多少年来,一直被评判的英雄史观,其实是被很多人当成了研究历史的工具,他们崇 尚归类法,要么是好人,要么是坏人,好人必然被描绘成英雄,英雄必然修成正果,必然成 为神灵,被供奉,被膜拜。 ⑨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追述态度,表现出对历史的尊重程度,惟有披露人的血肉,才能对 历史有真实地考察。对李中堂们,我们需要的是尽可能接近真实,不是给了他血肉就是“翻 案”。甚至,不必非要把他们塑造成英雄,他们就是在某个位置上书写了一段历史的人而已。 他们的得失,使我们对历史有更多的认知,对未来有更多的借鉴,对做人有更多的警示。 ⑩我们自己,正这样生活着,等待后人评说—最好不是上天堂,也不入地狱。 选自《作文与考试》2003年第14期,有改动) 12.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简要说说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做到这样。(4分) 13.文章第②段和第⑥段都引用了《走向共和》中李鸿章的事例,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谷 14.文章第⑥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五、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9题 阳光的疤痕 ①有乡村生活经历的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阳光。这阳光是那么真切,离开乡村多年 只要一想起,背上仍残留着一种阳光暴晒留下的辣痛。夏历六七月间是收割稻子的时候,天 气特别炎热。天未亮,蝉就在房前屋后喊起热来,不到上午九点,树叶就耷拉下来,叶子皱 巴巴的,像被什么揉皱了,如果树会出声,大概会毫不顾忌地喊出痛来。土埕上的石凳已经
一个人的一生。不是神灵,必然是魔鬼,人人得而唾之。直到出现《走向共和》,李中堂仍 然不是神灵,但即使他是魔鬼,却血肉丰满。他媚上,他签约,他宣扬任人唯亲;不过,他 不乏政治家的韬略,也有鲜明的政治主张,说明他有自己的政治抱负。 ⑦“共和”的蓝图,几乎可以用数学方式,测量出它的长宽高,堂堂正正载入史册。每 一段历史,她的总体格局,像大江,像长城,在哪里拐弯,在某处奔腾,显而易见,不可篡 改。而对“蓝图”的施工者,显然不适合用数学方式去评判,去记载。 ⑧多少年来,一直被评判的英雄史观,其实是被很多人当成了研究历史的工具,他们崇 尚归类法,要么是好人,要么是坏人,好人必然被描绘成英雄,英雄必然修成正果,必然成 为神灵,被供奉,被膜拜。 ⑨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追述态度,表现出对历史的尊重程度,惟有披露人的血肉,才能对 历史有真实地考察。对李中堂们,我们需要的是尽可能接近真实,不是给了他血肉就是“翻 案”。甚至,不必非要把他们塑造成英雄,他们就是在某个位置上书写了一段历史的人而已。 他们的得失,使我们对历史有更多的认知,对未来有更多的借鉴,对做人有更多的警示。 ⑩我们自己,正这样生活着,等待后人评说——最好不是上天堂,也不入地狱。 (选自《作文与考试》2003 年第 14 期,有改动) 12.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简要说说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做到这样。(4 分) 答: 13.文章第②段和第⑥段都引用了《走向共和》中李鸿章的事例,分别有什么作用?(4 分) 答: 14.文章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作简要分析(4 分) 答: 五、散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9 题。 阳光的疤痕 ①有乡村生活经历的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阳光。这阳光是那么真切,离开乡村多年, 只要一想起,背上仍残留着一种阳光暴晒留下的辣痛。夏历六七月间是收割稻子的时候,天 气特别炎热。天未亮,蝉就在房前屋后喊起热来,不到上午九点,树叶就耷拉下来,叶子皱 巴巴的,像被什么揉皱了,如果树会出声,大概会毫不顾忌地喊出痛来。土埕上的石凳已经
被太阳捂得发烫,树荫下狗伸出舌头淌汗,湿湿的,仿佛苍苔上拧出的那种。 ②从5点多起床干到这时,我早就腰酸腿软,晒了几个钟头的太阳,我的背部仿佛被什 么动物的利爪挠过一般,热辣辣地疼。回家吃早饭,我扒拉几口就再也吃不下,只一杯接 杯地灌冷开水,直到肚子发胀,还觉得口干舌燥。我想对父亲讲让自己歇一会儿,但看着他 黝黑脸上如小泉潺潺的汗水,我把冒出来的话连同唾沫都咽进肚里,提着镰刀跟在父亲的背 后又上田去了 ③九点的阳光将父亲的身影拉得很长,我与父亲的距离只有两三步路,有好几次,我的 影子与父亲并肩而行了。但当我回过头,发现父亲的身影黑黝黝的,仿佛一个看不见底的深 井,有好几次我的步伐动摇了,我想:也许我再向前几步,我就会重复父亲的命运,踩在父 亲的影子上。说实在的,我当时感觉一种深陷的、无法摆脱的恐慌和悲哀。 ④父亲没有回头,也许他的眼中只有那波浪起伏的稻谷。他背上的汗水和那个少年的我 的脸上的汗水淋滴的流在我多年之后的记忆中。 ⑤刚才还是明晃晃的太阳,此时变成一个大得可怕的白炽灯,我再也不敢抬头与之对视。 走进稻田,刚弯腰,炎热的阳光早已透过沾在背上的衣服扎进肌肤。起初尖细如麦苦,后来 如荆輬上的尖刺,临近中午,阳光如一些细小的针尖,密密麻麻地扎进每一寸呈给太阳的肌 肤。背部的温度由热、炎热到灼热渐次升高,直到觉得自己快要然烧一般。汗水淋滴地流出, 后来就没有了,被太阳“蒸”干了,抬头看父亲的背影,背上的衣服泛出一层淡淡的盐渍。 多年以后,远离乡村阳光的我很煸情地把自己弯腰俯向庄稼的身影比做一柄“新镰”,把炎热 的阳光比做铸炼钢铁的熔炉,把汗水比做淬火的水。其实自从我开始写矫情的诗歌始,乡土 和阳光早已变成我手上的一捧展览品。远离乡村的我,没有什么可炫耀的,就炫耀自己经历 过的痛苦。我们的乡村当时长的最多的是苦棟树,诗歌在庄稼中是完全没有生长空间的。土 生土长的农人。土生土长的庄稼。但没有土生土长的诗歌。 ⑥我的腰弯得更低了,这样做的目的,只为减少太阳照射身上的面积,至于这样做会更 累的感觉早已麻木了。酸软的手臂和腰肢变得僵硬,特别是臂部的肌肉有点肿胀起来的感觉。 但我不敢停下来,怕一停下动作,自己就会被炎热的太阳“压倒”。热原来也有“重量”,久 处炎热阳光下的人才会真切体会到 ⑦嘴里已经没有一点唾沫,舌头像板硬的石板,我无力将它推动 ⑧水分被蒸燕发干了,只剩下干涸的眼神,望向远处密密麻麻的庄稼 我的手机械地动着。 ⑩没有一丝风,听得到空气在谷穗上热烘烘地作响
被太阳捂得发烫,树荫下狗伸出舌头淌汗,湿湿的,仿佛苍苔上拧出的那种。 ②从5点多起床干到这时,我早就腰酸腿软,晒了几个钟头的太阳,我的背部仿佛被什 么动物的利爪挠过一般,热辣辣地疼。回家吃早饭,我扒拉几口就再也吃不下,只一杯接一 杯地灌冷开水,直到肚子发胀,还觉得口干舌燥。我想对父亲讲让自己歇一会儿,但看着他 黝黑脸上如小泉潺潺的汗水,我把冒出来的话连同唾沫都咽进肚里,提着镰刀跟在父亲的背 后又上田去了。 ③九点的阳光将父亲的身影拉得很长,我与父亲的距离只有两三步路,有好几次,我的 影子与父亲并肩而行了。但当我回过头,发现父亲的身影黑黝黝的,仿佛一个看不见底的深 井,有好几次我的步伐动摇了,我想:也许我再向前几步,我就会重复父亲的命运,踩在父 亲的影子上。说实在的,我当时感觉一种深陷的、无法摆脱的恐慌..和悲哀..。 ④父亲没有回头,也许他的眼中只有那波浪起伏的稻谷。他背上的汗水和那个少年的我 的脸上的汗水淋漓的流在我多年之后的记忆中。 ⑤刚才还是明晃晃的太阳,此时变成一个大得可怕的白炽灯,我再也不敢抬头与之对视。 走进稻田,刚弯腰,炎热的阳光早已透过沾在背上的衣服扎进肌肤。起初尖细如麦芒,后来 如荆棘上的尖刺,临近中午,阳光如一些细小的针尖,密密麻麻地扎进每一寸呈给太阳的肌 肤。背部的温度由热、炎热到灼热渐次升高,直到觉得自己快要燃烧一般。汗水淋漓地流出, 后来就没有了,被太阳“蒸”干了,抬头看父亲的背影,背上的衣服泛出一层淡淡的盐渍。 多年以后,远离乡村阳光的我很煽情地把自己弯腰俯向庄稼的身影比做一柄“新镰”,把炎热 的阳光比做铸炼钢铁的熔炉,把汗水比做淬火的水。其实自从我开始写矫情的诗歌始,乡土 和阳光早已变成我手上的一捧展览品。远离乡村的我,没有什么可炫耀的,就炫耀自己经历 过的痛苦。我们的乡村当时长的最多的是苦楝树,诗歌在庄稼中是完全没有生长空间的。土 生土长的农人。土生土长的庄稼。但没有土生土长的诗歌。 ⑥我的腰弯得更低了,这样做的目的,只为减少太阳照射身上的面积,至于这样做会更 累的感觉早已麻木了。酸软的手臂和腰肢变得僵硬,特别是臂部的肌肉有点肿胀起来的感觉。 但我不敢停下来,怕一停下动作,自己就会被炎热的太阳“压倒”。热原来也有“重量”,久 处炎热阳光下的人才会真切体会到。 ⑦嘴里已经没有一点唾沫,舌头像板硬的石板,我无力将它推动。 ⑧水分被蒸发干了,只剩下干涸的眼神,望向远处密密麻麻的庄稼。 ⑨我的手机械地动着。 ⑩没有一丝风,听得到空气在谷穗上热烘烘地作响……
QD多年以后,我重读李绅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总有异样的体会。农人爱惜米 粒,那是爱惜自己的生命。 Q2那一天夜里,我从噩梦中惊醒,背部仿佛失火一般,又热又痛,只好趴在床上,任冷 汗从额上、背上淋滴流出。也许是我睡梦中的呻吟声吵醒了母亲,她来到我房间,看情形一 下子就明白了,去厨房拿回一点花生油,用手细细地抹在我通红的背上。 Q3几天后,背部结出一大块黑色的疤痕。父亲知道这件事,淡淡地说,这小子,娇嫩了 些。我看着父亲黝黑如铁的肤色,觉得有些羞愧,想着有一天自己也如父亲一样变成一块铁, 再毒的阳光就不会再伤害到我了 Q这段少年时的经历,我记忆甚深。阳光在我身上、心上打下的烙印,会深刻地影响我 的一生。阳光制造的疤痕好了,留下的不是伤痛 15.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分) 16.根据全文内容,说说题目“阳光的疤痕”的含义。(4分) 17.阅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4分) (1)“说实在的,我当时感觉一种深陷的、无法摆脱的恐慌和悲哀。”句中的“彩慌和 悲哀”分别指什么?(2分) 谷: (2)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18.在耕种中,文中作者多处使用了哪种写作手法?,他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谈谈你 的理解。(4分) 答 19.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通读全文,说说“阳光的疤痕”对“我”有着怎样 的深刻影响。(4分) 答 六、综合性学习(14分) 20.仿写。(4分)
⑾多年以后,我重读李绅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总有异样的体会。农人爱惜米 粒,那是爱惜自己的生命。 ⑿那一天夜里,我从噩梦中惊醒,背部仿佛失火一般,又热又痛,只好趴在床上,任冷 汗从额上、背上淋漓流出。也许是我睡梦中的呻吟声吵醒了母亲,她来到我房间,看情形一 下子就明白了,去厨房拿回一点花生油,用手细细地抹在我通红的背上。 ⒀几天后,背部结出一大块黑色的疤痕。父亲知道这件事,淡淡地说,这小子,娇嫩了 些。我看着父亲黝黑如铁的肤色,觉得有些羞愧,想着有一天自己也如父亲一样变成一块铁, 再毒的阳光就不会再伤害到我了。 ⒁这段少年时的经历,我记忆甚深。阳光在我身上、心上打下的烙印,会深刻地影响我 的一生。阳光制造的疤痕好了,留下的不是伤痛。 15.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分) 答: 16. 根据全文内容,说说题目“阳光的疤痕”的含义。(4分) 答: 17. 阅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4分) (1)“说实在的,我当时感觉一种深陷的、无法摆脱的恐慌和悲哀。”句中的“恐慌和 悲哀”分别指什么?(2分) 答: (2)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2 分) 答: 18. 在耕种中,文中作者多处使用了哪种写作手法?,他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谈谈你 的理解。(4 分) 答: 19.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通读全文,说说“阳光的疤痕”对“我”有着怎样 的深刻影响。(4 分) 答: 六、综合性学习(14 分) 20. 仿写。(4 分)
仿照示例,运用教材上的古诗文名句,再写一句话。 示例:结识古仁人,我赞赏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仿写: 21.综合性学习活动。(4分)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八达岭长城几乎每一块砖上都刻有诸如“到此一游”的文字,故宫里的铜缸上被刻“到 此一游”,美国自由女神像脚下也有中文“到此一游”…5月24日有网友在微博上称自己 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X×到此一游”,该事件迅速引来网友 关注与热议。25日,被证实涂鸦文物的当事学生的家长向公众道歉,向埃及方面道歉。 (1)某些国人喜欢在中外文化古迹上涂鸦,对此种行为,你有怎样的看法?(2分) (2)如果你在这位学生身旁,发现他将要在神庙的浮雕上涂鸦,你如何劝阻他?(2分) 22.课外名著和文学常识。(6分) (1)《水浒》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请简要概括“智取生辰纲”这一情节的主要内容 (3分) 答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的情况 下历时三年写成的。故事取材于 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 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3分) 七、写作(60分) 23.命题作文。(60分) 书包里有褶皱的书本,崭新的文具;书包里有妈妈亲手装的水果盒,有我偷偷放进去的 漫画书… 一笔一纸勾起儿时的记忆,一字一句唤出青春的希望。孩童的懵懺、少年的青涩,父母 的期望、老师的教诲,都在书包里汇集,积聚,交织
仿照示例,运用教材上的古诗文名句,再写一句话。 示例:结识古仁人,我赞赏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仿写: 21. 综合性学习活动。(4 分)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八达岭长城几乎每一块砖上都刻有诸如“到此一游”的文字,故宫里的铜缸上被刻“到 此一游”,美国自由女神像脚下也有中文“到此一游”……5 月 24 日有网友在微博上称自己 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到此一游”,该事件迅速引来网友 关注与热议。25 日,被证实涂鸦文物的当事学生的家长向公众道歉,向埃及方面道歉。 (1)某些国人喜欢在中外文化古迹上涂鸦,对此种行为,你有怎样的看法?(2 分) 答: (2)如果你在这位学生身旁,发现他将要在神庙的浮雕上涂鸦,你如何劝阻他?(2 分) 答: 22. 课外名著和文学常识。(6 分) (1)《水浒》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请简要概括“智取生辰纲”这一情节的主要内容。 (3 分) 答: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 的情况 下历时三年写成的。故事取材于 ,以 为线索,展现了从 1915 到 1930 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3 分) 七、写作(60 分) 23. 命题作文。(60 分) 书包里有褶皱的书本,崭新的文具;书包里有妈妈亲手装的水果盒,有我偷偷放进去的 漫画书…… 一笔一纸勾起儿时的记忆,一字一句唤出青春的希望。孩童的懵懂、少年的青涩,父母 的期望、老师的教诲,都在书包里汇集,积聚,交织!
请以“书包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正中,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013-2014学年度下期期中检测九年级 语文答题卡 缺考考生,由监考老师填写准考证号,填涂缺考标记: 贴条型码区 (正面朝上,勿出虚线框)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报名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清楚,并认真核 对条形码上的姓名、报名号, 选择使用28铅笔涂写,非选择使用0.5毫米的 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迹 消楚;按照题号顺序在各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厕区城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 试卷上答题无效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选择修改时用橡皮旗干净,不留痕迹。其他试 题修改用涂改液和不干胶带
请以“书包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正中,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 600 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013—2014 学年度下期期中检测九年级 语文答题卡 考 号 缺考考生,由监考老师填写准考证号,填涂缺考标记: 贴 条 型 码 区 (正面朝上,勿出虚线框) 注 意 事 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报名号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清楚,并认真核 对条形码上的姓名、报名号。 2.选择题使用 2B 铅笔涂写,非选择题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 清楚;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 试卷上答题无效。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选择题修改时用橡皮擦擦干净,不留痕迹。其他试 题修改禁用涂改液和不干胶带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1[A][B][C][D] 5[A][B][c][D] 2[A][B][c][D]6[A][B][c][D] 3[A][B][C][D] [A][B][c][D] 4[A][B][c][D]8[A][B][C][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6分) 、翻译、鉴赏与默写(22分) 9.(6分) (1) (2)
第Ⅰ卷(选择题,共 24 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126 分) 三、翻译、鉴赏与默写(22 分) 9.(6 分) (1) (2) 1 [A] [B] [C] [D] 5 [A] [B] [C] [D] 2 [A] [B] [C] [D] 6 [A] [B] [C] [D] 3 [A] [B] [C] [D] 7 [A] [B] [C] [D] 4 [A ][B] [C] [D] 8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