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 2012年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书 (本科) 推荐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课程学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课程名称 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 课程类型口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口其他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工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课程负责人 张颖 填报日期 2012.10.26 陕西省教育厅制 二O一二年九月
填写要求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 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不可作为申报内 容填写 四、课程团队的每个成员都须在“2.课程团队”表格中签字 五、“8.承诺与责任”需要课程负责人本人签字,课程建设 学校盖章
1.误程负责人情况 课程负责人 张颖 性别 女出生年月1972.11 最终学历研究生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学位 博士行政职务 教研室主任 基本情 所在院系 材料与矿资学院 况通信地址(邮编)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1信箱(710055) 研究方向 高温陶瓷 是否曾获省级 精品课程称号 否 曾获省级精品 原省级精品 课程称号年份 课程负责人 现课程负责人近三年讲授本课程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 别、周学时;学生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任务(含实验 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 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 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主编的省部级及以上规划教材、获奖教材(不超过五项) 近三年课程负责人讲授本课程情况 课程负责人近三年来讲授该课程一本和三本共计5轮次,学生560人,教学效果良 教学情 好 、近五年主讲的主要课程和承拒的实践教学 误程名称 误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年限)学生总数 村料研究与测试方法专业基础课 或6 800 计算热力学 研究生课程 科技文献检索 生产实习 认识实习 360
毕业实习 工艺课程设计 热工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 开放性实验 三、近五年主持的教学研究误题 名称 年限 本人所起作用 专业评估导向下的材料科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1.01-12.12主持 与工程专业科学方向课程体系改革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专业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0801~09.12课程建设 础课程平台课程群建设研究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实践教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2.01-13.12课程实验 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1.01~13.12课程体系规划 情|培养的课程体系与实践环节的构建 四、近五年作为第一暑名人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刊物名称 级别 问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新西部 2012.6 五、近五年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 暑名次序 时间 教坛新秀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第 2008.6 优秀实习指导教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第 2010.1
课程负责人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硏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 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 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承拒的学术研究误题 诛题名称 来源 年限 本人所起作用 氮化硅碳热还原合成碳 陕西省科技厅 13.01-14.12 负责 化硅晶须生长机理研究 反应烧结氮化硅结合碳 西安市科技局 12.07-14.06 负责 化硅陶瓷的致密化技术研究 碳热还原法制备碳化硅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08:01~09.12 负责 须合成机理及工艺研究 新型墙体材料绿色制造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06.11-09.12材料性能检测 艺技术与装备 莫来石/钛酸铝层状陶瓷 省教育厅 07.01~08.12材料性能检测 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近五年发表的学术论文 题目 刊物名称 暑名次序时问 合成温度对碳热还原法合成 人工晶体学报 010 碳化硅晶须形貌的影响 Synthesis of SiC Whiskers from China's Refractories f5 Silicon Nitride in Argon Atmosphere 氮化硅低温转化合成碳化硅晶须研究硅酸盐通报 2009 碳热还原法制备SiC晶须实验研究 建大学报 2009 SiC晶须在SO2-C-N2系统中的合成中国陶瓷
2.误程团队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技术 学科专业 在本课程中 职务 承担的工作签字 女 1972.11 副教授 材料学 主讲教师 任耘女 19674 副教授 材料学 讲教师 蔡艳芝女 1974.8 讲师 材料学 主讲教师 薛群虎男 1953.9 材料学 单元讲座 课 程尹洪峰|男 19654 教授 材料学 单元讲座 团 队张军战男 副教授 材料学 实验规划与单元讲座 构 杨晓凤|女 978.5 讲师 材料学 主讲与答疑 丁冬海|男 1983.12 讲师 材料学 主讲与答疑 高云琴女 高工无机非金属材料 实验指导 刘民生 男 1958.9 高工|无机非金属材料 实验指导 课程团队(含优秀的教育技术骨干和行业背景专家)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 配置情况、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知识结构 本课程教学团队共包括5名主讲、3名技术骨干或本行业专家,2名教辅。其中,5 课程/具有博士学位,4名具有硕士学位,1名实验指导教师具有大学学历 队二、年龄结构 整体 教学团队10位教师,其中年龄最大的59岁,最小的29岁,平均年龄42岁 素质 及青|三、学缘结构 年教 教学团队中,6人具有校外学习或工作经历,其余4人均为本校自己培养的教师 师培 养四、师资配置情况 按照本科教学规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平均毎年招生四个班,功能材料专业毎年 招生两个班,师生比为1/18。教学队伍年龄结构合理,主讲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理论 联系实际 6
五、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本课程教学团队主要由工作在教学科研一线的老师组成,他们有良好的师德作风和 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中青年教师培养环节上,已形成完整的教学梯队,以老带青,加速 青年教师的成长,形成了一支有朝气、有潜力的青年教师队伍。培养青年教师的具体措 施如下 1青年教师在独立开课前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包括学校对青年教师进行上岗前的培 训,邀请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师德标兵为青年教师作专题讲座、传授经 验 2教研室为每位刚入校的青年教师指定教学导师,帮助青年教师制定具体的培养发 展计划;全面熟悉各教学环节;并开始承担承担该课程的助教,负责学生答疑、批阅作 业等工作 3.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实际工程和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学校要 求青年教师参加工程实践,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鼓励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及学术水平、积 极参与重大课题的研究、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 4青年教师进行预备课,学院和教研室组织试讲,由校、院督导组成员、老教师 课程负责人对其授课情况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以提高青年教师的授课水平 和业务能力; 5.在较好地完成了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安排适当的内容让青年教师给学生独立授 课,聘请学院督导组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经常听课,对其授课方法及时予以指导;学院定 期举办青年教师讲课竞赛,要求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将讲课竞赛的成绩和青年教师的主 讲资格,职称晋升挂钩 6.经过学生评教、听课教师评价、学院教学督导组综合评价,确定该青年教师是否 具备独立讲授本课程的素质和能力 在老教师悉心帮助与支持下,青年教师通过听课、答疑、上习题课、教学方法讨论 等环节,做好课程内容与教材建设、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方法改革等多个方面的工作。 通过相关科研项目与工程实践锻炼,提高了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 相结合的能力,使得青年教师能够满足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要求。近五年,本课程后备 青年教师3名,其中1人已经开始独立承担课程的主讲工作,另两人在老教师的指导下主 要负责课程的答疑及部分章节的主讲工作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教学内容的调整与完善 为应对即将面临的专业评估,根据无机非金属材料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无机非 金属材料专业规范》,结合我校的专业特色,充分考虑到前后课程的衔接及学科发展要求, 教研室在对教学大纲进行多次研讨的基础上,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适当减少光 学显微分析的内容,强调了倒易点阵和埃瓦尔德图解的教学,并适当增加了光谱分析的 内容,以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使其更好更快地掌握不断更新的现代分析测试方法,同 时也满足了专业评估的要求。 在授课过程中,主讲教师还注重教学内容与材料发展相结合,适时讲授有关材料的 研究动态、发展趋势以及应用现状,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开拓创新意识。比如,在讲到电子显微分析中电子衍射的内容时,向学 生介绍了准晶的发现和201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用事实说明了电子衍射在村料研究中的 重要作用。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也加深了他们对课本知识与内 教学容的理解 改革 与研 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究 为适应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及其对人才培养的宽口径、复合型的需求变化, 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同时为了弥补教村的时效性不足的缺点,结 合教学内容,设置了单元讲座。讲座邀请本校科研技术骨干和专家进行,内容紧紧围绕 课程体系,将教师的研究成果和分析技术最新发展借助讲座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不仅对 所学知识加深了理解,也了解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诸多新分析测试方法和新技术,以及他 们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实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过程中的信息 量,使对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结枃的讲解更加生动、形象。但是多媒体授课也带来了授课 过程中师生有机互动缺乏等突出问题,老师讲解、板书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灵感和思想 相互碰撞和形成的过程,而多媒体授课没有学生思想的形成过程。因此,近年来结合教 学情况及学生的反馈意见,教学团队改进了课堂教学的模式,逐步从全部多媒体授课转 变到针对不同章节和课程教学内容性质的差异,采用板书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授 课方式,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能最大限度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实验教学内容的强化 根据专业规范的要求和毕业学生的意见反馈,借助于学校实验教学仪器投入力度加 大的有利条件,适当増加了实验教学内容的比重。使得实验课程由五年前的材料显微结 构评价综合性实验、X射线衍射仪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认识3个实验8个学时,增 加到目前的5个实验12个学时(增加了综合热分析和傳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并将 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继续深化,进一步增加实验课程比重,直至达到本课程16个学时实 验的目标。同时,在实验教学讲授、过程指导、报告批改和成绩评定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崴发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 在此期间,本课程还开出了面向全校学生的开放性实验,包括偏光显微镜的构造 调节和使用与Ⅹ射线衍射分析两个开放性实验,增加学生实践机会,有助于学生动手能 力的提高。 四、相关实践环芍的衔接 演示性实验、验证性试验、综合性实验以及实验室开放性实验相结合;综合性和验 证性实验培养学生综合利用实验手段进行村料分析和研究的能力。开放性实验弥补了课 内实验的时间不足,并为学生实验预习和知识的自我积累提供方便。为了巩固和加深本 课程学习到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技术,在开课学期开设了后续实践教学课程—《无机非金 属材料制备与性能测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创能力,学生可以综合利用研究方法 进行材料的初步研究,并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使学生对《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课程 内容进一步加深。之后的毕业(论文)设计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分析技术 和研究方法 为此形成了《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与性能测试》→《毕 业(论文)设计》的完整系统的教学环节,使学生经历从知识学习→综合运用→熟练掌 握和运用的逐步深入的学习过程。学生学到的知识得以巩固加深,掌握的技能和方法逐 渐熟练,并运用自如 教村建设 教育改革后原来分属于不同系(类)的各二级学科课程(如Ⅹ射线衍射学,岩相分 析等)及近年来得到飞速发展的各种新的测试方法逐渐融入了本课程,由于各院校的专 业依托不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讲授本课程时的侧重点不同。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
业是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的基础上改造而成,以无机非金属村料为重点,兼顾金属材 料。所以根据拓展专业口径,加强专业基础的需要,《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课程兼顾 金属材料的同时突出无机非金属材料。 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特点,于2007年正式 出版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技术》实验教学教材。2011年,本课程的主讲教师在总结 多年教学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编写出版了针对我校培养特色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方 法》教村,并与当年投入使用,解决了该课程教材建设滞后的突出问题。目前该教材在 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情况良好。 六、课程资源的完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测试手段会不断更新,为了使学生具备通过继续学习掌 握材料分析新方法、新技术的自学能力,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积极性,在教 学过程中,在传授相应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理论基础的同时,注重给学生传授获取 相关知识的方法,培养和训练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此,本课 程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相关扩充性资料索引,包括相关教村、专著,中外专业杂志名称, 还有相关的教学网站和资源 学生可通过该课程的教学网站,查阅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阅读所有教学 内容的多媒体课件。还可以借助学校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对参考书和专业杂志选择性 地阅读,不但可扩充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了解和把握本领域目前国内外的发展动向 通过学院计算机中心利用校园网可查阅到大量的专业资料和参考文献,在网上为学生自 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指定了文献资料,可方便地查阅。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要求 学生进行专题性的文献检索和总结,学会有效利用有关资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实践教学条件的改善 遖着学校教学实验仪器投入力度的加大,各课程的实践教学条件在硬件和软件上都 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村料研究与测试方法》教学实验依托高温陶瓷实验室、材料科学实验室和材料工 程实验室,拥有约1520多平方米的教学实验室,装备价值1500余万元。大型仪器设备 有:Ⅹ射线荧光仪,扫描电子显微镜,Ⅹ射线衍射仪,综合热分析仪,激光粒度分析 仪,图像分析仪,高温显微镜,超高温成像加热及在线观察蓝色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 全数字化核磁共振谱仪等。可承担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Ⅹ-射线衍射分析,村料显微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