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语文期末测试卷 (总分100分,共6页) 命题人:洞头一中叶傲雪 选择题(30分每题3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A.悚然(song)坍圮(tan)朱拓(tuo)B.新正( zheng)倔强( JIang)炮烙(la C.监生(jidn)歆享(xin)亘古不变(geng)D.形骸(hdi)谬种(mi)熨帖(y) 2.下列各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渣滓唾弃俨然励精图治B.寒喧渲泄踌蹰相形见绌 C.彷徨震撼急燥一愁莫展D.瘦削怨府无耐莫明其妙 3.下列横线上所填的词语恰当的一项( ①但随后也就自笑,觉得 的事,本没有什么深意义,而我偏要细细推敲… ②旧历的年底最像年底。 ③我在极短期的踌蹰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 ④“我正要问你一件事 她那没有 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A.偶然毕竟疑虑精神B.偶尔毕竟疑惑精采 C.偶然究竟疑虑光采D.偶尔究竞疑惑神采 4.选出标点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直到十几天后,这才陆续的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 柴了;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他本来也以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大家所知道的就只 是这一点。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 C.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一—酣 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一番风味的 D.在那段日子里一一那是好几年长的一段日子,我想我一定使母亲作过了最坏的准备了, 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小说获奖的激动逐渐减退,使我开始相信,至少有一点我是想错了。 B.只是到了这时候,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现得清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 彻 C.谁曾会想到,刚出生三个月的他,突然一场灾难性的厄运降临到他身上
1 高一(上)语文期末测试卷 (总分 100 分,共 6 页) 命题人:洞头一中 叶傲雪 一、选择题(30 分,每题 3 分) 1. 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悚.然(sǒng) 坍.圮(tān) 朱拓.(tuò) B.新正.(zhèng)倔强.(jiàng)炮烙.(là o) C.监.生(jiàn)歆.享(xīn)亘.古不变(gèng) D.形骸.(hái) 谬.种(miù) 熨.帖(yù) 2. 下列各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渣滓 唾弃 俨然 励精图治 B.寒喧 渲泄 踌蹰 相形见绌 C.彷徨 震撼 急燥 一愁莫展 D.瘦削 怨府 无耐 莫明其妙 3. 下列横线上所填的词语恰当的一项( ) ①但随后也就自笑,觉得 的事,本没有什么深意义,而我偏要细细推敲…… ②旧历的年底 最像年底。 ③我在极短期的踌蹰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 了。 ④“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 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A.偶然 毕竟 疑虑 精神 B.偶尔 毕竟 疑惑 精采 C.偶然 究竟 疑虑 光采 D.偶尔 究竟 疑惑 神采 4. 选出标点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直到十几天后,这才陆续的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 柴了;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他本来也以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大家所知道的就只 是这一点。 B.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 C.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 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一番风味的。 D.在那段日子里——那是好几年长的一段日子,我想我一定使母亲作过了最坏的准备了, 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小说获奖的激动逐渐减退,使我开始相信,至少有一点我是想错了。 B.只是到了这时候,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现得清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 彻。 C.谁曾会想到,刚出生三个月的他,突然一场灾难性的厄运降临到他身上
D.奧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斗志昂扬,一举囊括了所有金牌中的32枚,大长了中国人的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暴秦之欲无厌B.当与秦相较C.与嬴而不助五国也D.暴霜露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B.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C.可谓智力孤危 D.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8.下列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A.不拘于时B.生乎吾前C.其势弱于秦D.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9.下列是对课文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最后的常春藤叶》小说结局体现了“欧·亨利式的结尾”的特点。欧·亨利在短篇小 说的艺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说的意外结局”。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读者眼看着情节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但结局往往来了个出其不意。这意外的情 节逆转,一方面是主人公形象得以升华,另一方面是主题也得到揭示,从而造成独特的 艺术魅力。 B.《林黛玉进贾府》中,当饭后丫鬟捧茶来时,“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 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这说明林黛玉很有心计,为给贾府的人一个好印象, 改掉了自己的习惯。 C.《荷塘月色》文章结尾写到江南采莲的情景,是作者触景生情,由眼前景物联想到的江 南采莲的风俗,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惦念,也说明了作者完全从自 己“颇不宁静的心情”中解脱出来。结尾的“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说 明作者回到现实。结尾语开头呼应 D.《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诗人以廉颇比自己,表 达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以身许国的的豪迈之情 10.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的三部小说集分别是《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祝福》选自《呐喊》。 B.《最后的常春藤叶》作者是美国的欧·亨利,他与法国的莫泊桑和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 世界短篇小说三大巨匠。 C.《阿房宫赋》的作者杜牧,和李商隐合称为“小李杜”。《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作者是 宋代的苏轼,他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首创豪放词,他的大部分词作是豪放风格的。 D.《一个人的遭遇》作者是德国的海因里希·伯尔,《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作者是 俄国的肖霍洛夫,他们都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现代文阅读(45分)
2 D.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斗志昂扬,一举囊括了所有金牌中的 32 枚,大长了中国人的 志气。 6.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暴秦之欲无厌 B.当与秦相较 C.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D.暴霜露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 B.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C.可谓智力..孤危 D.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8.下列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不拘于时 B. 生乎吾前 C.其势弱于秦 D.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9. 下列是对课文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最后的常春藤叶》小说结局体现了“欧·亨利式的结尾”的特点。欧·亨利在短篇小 说的艺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说的意外结局”。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读者眼看着情节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但结局往往来了个出其不意。这意外的情 节逆转,一方面是主人公形象得以升华,另一方面是主题也得到揭示,从而造成独特的 艺术魅力。 B.《林黛玉进贾府》中,当饭后丫鬟捧茶来时,“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 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这说明林黛玉很有心计,为给贾府的人一个好印象, 改掉了自己的习惯。 C.《荷塘月色》文章结尾写到江南采莲的情景,是作者触景生情,由眼前景物联想到的江 南采莲的风俗,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惦念,也说明了作者完全从自 己“颇不宁静的心情”中解脱出来。结尾的“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说 明作者回到现实。结尾语开头呼应。 D.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诗人以廉颇比自己,表 达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以身许国的的豪迈之情。 10.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的三部小说集分别是《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祝福》选自《呐喊》。 B.《最后的常春藤叶》作者是美国的欧·亨利,他与法国的莫泊桑和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 世界短篇小说三大巨匠。 C.《阿房宫赋》的作者杜牧,和李商隐合称为“小李杜”。《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作者是 宋代的苏轼,他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首创豪放词,他的大部分词作是豪放风格的。 D.《一个人的遭遇》作者是德国的海因里希·伯尔,《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作者是 俄国的肖霍洛夫,他们都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二、现代文阅读(45 分)
语段一:(12分,每题3分)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 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 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 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11.本段所描写的中心对象是 作者是从 方面来描写这一中 事物。 12.这一自然段描写荷塘四周月色,其作用至少有二,请简要分析 13.这段文字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写景状物的? 14.理解“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句话的含义 语段二(12分)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 静、沉寂)。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寂静、 沉寂)。我独坐在发岀黄光的莱油灲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 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 (奇怪、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于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 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 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舒适)起来 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15.在文中的括号内选填一个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上。(2分,每词0.5分) 16.在文中划线句子中, ①“无聊生者”是什么意思?文中具体指谁?“厌见者”是什么意思?文中具体指哪些人(2 分,各0.5分) ②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3 语段一:(12 分,每题 3 分)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 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 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 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11.本段所描写的中心对象是 ,作者是从 方面来描写这一中心 事物。 12.这一自然段描写荷塘四周月色,其作用至少有二,请简要分析。 13.这段文字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写景状物的? 14.理解“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句话的含义。 语段二(12 分)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 (寂 静、沉寂)。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 (寂静、 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莱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 ....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 ...中的, 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 (奇怪、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于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 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 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 (舒畅、舒适)起来。 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15.在文中的括号内选填一个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上。(2 分,每词 0.5 分) 16.在文中划线句子中, ①“无聊生者”是什么意思?文中具体指谁?“厌见者”是什么意思?文中具体指哪些人(2 分,各 0.5 分) ②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17.雪花本无声,作者却说它“似乎瑟瑟有声”,这样写有何作用?(2分) 18.作者开头说感得沉寂,结尾却说“渐渐的舒畅起来”,这应当怎么理解?(3分) 语段三: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 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 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扫而空 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 的幸福 19.本段文字如何写祝福景象?再次写到祝福的景象,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3分) 20.“我”的“丛自天以泵初夜的疑虑”指 (2分) 21.作者极力渲染祝福景象有何用意?(3分) 22最后划线句有何深刻含义?(4分) 语段四:阅读《西江月》二词,完成下列题目(9分,每题3分) 无故寻愁覓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_务,愚 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 今不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行状! 23.对两首词中某些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纵然生得……草莽”一句中,“草莽”指丛生的杂草,比喻没有学问,这里的学问 当然是借统治阶级的眼光来看的 B.“行为偏僻性乖张”是指宝玉要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正表现了他对封建统治阶级 的精神支柱一一孔孟之道的大胆挑战与批判 C.“愚顽怕读文章”指宝玉只知在内帏中厮混,所有文章他都厌恶,包括《四书》、《西 厢记》、《牡丹亭》等都怕读,也是他厌恶功名利禄的表现 D.“那管世人诽谤”则更是对他叛逆性格的赞扬
4 17.雪花本无声,作者却说它“似乎瑟瑟有声”,这样写有何作用?(2 分) 18.作者开头说感得沉寂,结尾却说“渐渐的舒畅起来”,这应当怎么理解?(3 分) 语段三: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 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 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 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 的幸福。 19.本段文字如何写祝福景象?再次写到祝福的景象,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3 分) 20.“我”的“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指 (2 分) 21.作者极力渲染祝福景象有何用意?(3 分) 22.最后划线句有何深刻含义?(4 分) 语段四 :阅读《西江月》二词,完成下列题目(9 分,每题 3 分) 无故寻愁覓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_____务,愚 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____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 今不____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行状! 23. 对两首词中某些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纵然生得……草莽”一句中,“草莽”指丛生的杂草,比喻没有学问,这里的学问 当然是借统治阶级的眼光来看的。 B.“行为偏僻性乖张”是指宝玉要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正表现了他对封建统治阶级 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的大胆挑战与批判。 C.“愚顽怕读文章”指宝玉只知在内帏中厮混,所有文章他都厌恶,包括《四书》、《西 厢记》、《牡丹亭》等都怕读,也是他厌恶功名利禄的表现。 D.“那管世人诽谤”则更是对他叛逆性格的赞扬
24.文中写道“《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恰”字则体现在该词所采用的手法上 其手法是() A.似贬实褒B.似褒实贬C.似褒似贬D.反面衬托 25.下面关于《西江月》二词内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词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宝玉,实际上却是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 B.二词对宝玉的不谙世务、不喜读书、不思进取的不肖行为作了批判 C.二词预示了作为封建贵族家庭里的富贵闲人的不幸结局一一富贵分散,家道败落。 D.《红楼梦》续书的结尾,宝玉高中乡魁,荣受朝封,光耀祖上,又生贵子,继承祖 业,与“天下无能第一”相矛盾,继续写违背了曹雪芹写贾宝玉的原意。 三、文言文阅读(18分)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 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 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 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 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 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 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 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6、解释文中加点字词(3分,每题1分) ①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②李牧连却之( )③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27、第一段中的“三国”“刺客”“良将”分别指 (3分,每题1分) 28、翻译下列句子(12分,每题3分)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②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③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5 24.文中写道“《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恰”字则体现在该词所采用的手法上, 其手法是 ( ) A. 似贬实褒 B.似褒实贬 C.似褒似贬 D.反面衬托 25.下面关于《西江月》二词内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二词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宝玉,实际上却是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 B. 二词对宝玉的不谙世务、不喜读书、不思进取的不肖行为作了批判。 C. 二词预示了作为封建贵族家庭里的富贵闲人的不幸结局――富贵分散,家道败落。 D. 《红楼梦》续书的结尾,宝玉高中乡魁,荣受朝封,光耀祖上,又生贵子,继承祖 业,与“天下无能第一”相矛盾,继续写违背了曹雪芹写贾宝玉的原意。 三、文言文阅读(18 分)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 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 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 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 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 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 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 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6、解释文中加点字词(3 分,每题 1 分) ①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 ②李牧连却.之( ) ③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 27、第一段中的“三国”“刺客”“良将”分别指 (3 分,每题 1 分) 28、.翻译下列句子(12 分,每题 3 分)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②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③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④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四、名句默写(7分,每格0.5分) 28.师者 29.乱石穿空 ,卷起千堆雪。 30.人间如梦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2.想当年, 气吞万里如虎。 33.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秦也,非天下也 34 ,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35、白露横江, 不绝如缕。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38、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 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 39、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40、古人云:“以地事秦 薪不尽,火不灭”。 6
6 ④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四、名句默写(7 分,每格 0.5 分) 28.师者, 。 29.乱石穿空, ,卷起千堆雪。 30.人间如梦, 。 31.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2.想当年, ,气吞万里如虎。 33.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秦也,非天下也。 34、 ,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 35、白露横江, 。 36、 ,不绝如缕。 37、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38、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 ,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 39、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 40、古人云:“以地事秦, ,薪不尽,火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