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语文期末测试卷参考答案 (总分100分) 选择题(30分,每题3分) D十。十。十:m 1、D(A:拓读音应为“ta”;B.正读音应为“ zheng”,烙读音应为“luo 读音应为“gen”) 2、A(B.喧-暄,渲一宣;C.燥一躁愁-筹:D.耐一奈明一名) 4、D(后引号应放在句号内) 5、B(A:缺少主语,去掉“使”;C:前后主语不一致;D.“囊括”应该指包括全部, 不能只有部分) (A.厌-餍B.当-倘D.暴-曝) 7.B(A.“钩心斗角”,古义为指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C.“智力”古义为智 慧力量D.态度,古义为言行举止所表现的神态) 8.A.(A.被动句,其它为状语后置句) 9、A.(B.这应说明林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而非很有心计。C.“完全”两字的表述 错误。D.更应该是作者对自己有能力以身许国却不得重用的的悲伤无奈之情。) 10、B(A.《朝花夕拾》改为《故事新编》,《呐喊》改为《彷徨》: 苏轼大部分词作应 为是婉约风格的。D.两部作品的作者说反了。) 、现代文阅读(45分) 语段一:(12分,每题3分) 11.树;视觉、听觉 12.(1)从内容上看,这表现了作者“淡淡的哀愁”(2)从形式上看,全文的中心写的 是月色的荷塘和荷塘的月色,而四周月色的描写,与“荷塘月色”构成完整和谐的画面。 13.朦胧、静谧、和谐:以动衬静 14.含义:作者想在幽静的自然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但仍摆脱不了那绵绵愁绪,“不 宁静”的心绪又回复 语段二 15.寂静、沉寂、怪讶、舒畅(2分,每词0.5分) 16.①无依无靠活不下去的人。祥林嫂。见到祥林嫂就讨厌的人。鲁四老爷之流。 (2分,各0.5分) ②反语。“我”对祥林嫂之类的穷人的无限同情,对吃人的旧社会的强烈憎恨(3分)
高一(上)语文期末测试卷参考答案 (总分 100 分) 一、选择题(30 分,每题 3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A B D B C B A A. B 1、D (A:拓.读音应为“tà”; B.正.读音应为“zhēng”,烙.读音应为“luò”; C: 亘. 读音应为“gèn”) 2、A ( B.喧-暄,渲--宣; C.燥—躁 愁-筹; D.耐—奈 明—名) 3、B 4、D(后引号应放在句号内) 5、B(A:缺少主语,去掉“使”; C:前后主语不一致;D. “囊括”应该指包括全部, 不能只有部分) 6、C (A.厌-餍 B.当-倘 D.暴-曝 ) 7. B( A.“钩心斗角 ....”,..古义为指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C.“智力..”. 古义为智 慧力量 D.态度..,.古义为言行举止所表现的神态) 8. A.(A.被动句,其它为状语后置句 ) 9、A.( B.这应说明林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而非很有心计。 C.“完全”两字的表述 错误。D.更应该是作者对自己有能力以身许国却不得重用的的悲伤无奈之情。) 10、B( A.《朝花夕拾》改为《故事新编》,《呐喊》改为《彷徨》; C.苏轼大部分词作应 为是婉约风格的。 D.两部作品的作者说反了。 ) 二、现代文阅读(45 分) 语段一:(12 分,每题 3 分) 11.树;视觉、听觉 12.(1)从内容上看,这表现了作者“淡淡的哀愁”(2)从形式上看,全文的中心写的 是月色的荷塘和荷塘的月色,而四周月色的描写,与“荷塘月色”构成完整和谐的画面。 13.朦胧、静谧、和谐;以动衬静 14.含义:作者想在幽静的自然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但仍摆脱不了那绵绵愁绪,“不 宁静”的心绪又回复。 语段二 15.寂静、沉寂、怪讶、舒畅(2 分,每词 0.5 分) 16.①无依无靠活不下去的人。祥林嫂。见到祥林嫂就讨厌的人。鲁四老爷之流。 (2 分,各 0.5 分) ②反语。 “我”对祥林嫂之类的穷人的无限同情,对吃人的旧社会的强烈憎恨(3 分)
17.反衬周围环境的沉寂,烘托“我”的内心活动(2分) 18.①为祥林嫂终于解脱人世的苦难而庆幸②是反语,体现“我”内心的沉痛和愤激(3分) 语段三: 19.着眼于听觉,辅之以幻觉,由近而远,由实而虚(3分) 20.怀疑祥林嫂的死与自己的回答有关(2分) 21.首尾呼应,将祥林嫂的寂然惨死与富人们的欢乐祝福形成鲜明对比,加深悲剧气氛,突 出小说反封建的主题(3分) 22.封建社会的“神”永远是站在富人一边的,它带给穷人的永远是无尽的苦难:富人们欢 乐的祝福掩盖了穷人的斑斑血泪和垂死挣扎。含蓄而愤怒地控诉了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 (4分) 语段四:(9分,每题3分) 文言文阅读(18分 26、①结交,亲附,②使……退却③以前假使(3分,每题1分) 27、“三国”指“韩、魏、楚”,“刺客”指荆轲,“良将”指李牧(3分,每个1分) 28、略(12分,每题3分) 四、名句默写(7分,每格0.5分) 答案略
17.反衬周围环境的沉寂,烘托“我”的内心活动 (2 分) 18.①为祥林嫂终于解脱人世的苦难而庆幸②是反语,体现“我”内心的沉痛和愤激(3 分) 语段三: 19.着眼于听觉,辅之以幻觉,由近而远,由实而虚(3 分) 20.怀疑祥林嫂的死与自己的回答有关(2 分) 21.首尾呼应,将祥林嫂的寂然惨死与富人们的欢乐祝福形成鲜明对比,加深悲剧气氛,突 出小说反封建的主题(3 分) 22.封建社会的“神”永远是站在富人一边的,它带给穷人的永远是无尽的苦难;富人们欢 乐的祝福掩盖了穷人的斑斑血泪和垂死挣扎。含蓄而愤怒地控诉了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 (4 分) 语段四 :(9 分,每题 3 分) 23.C 24.A 25.B 三、文言文阅读(18 分) 26、①结交,亲附, ②使……退却 ③以前假使 (3 分,每题 1 分) 27、 “三国”指“韩、魏、楚”, “刺客”指荆轲,“良将”指李牧 (3 分,每个 1 分) 28、略(12 分,每题 3 分) 四、名句默写(7 分,每格 0.5 分)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