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2003年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1.本代卷共8页,七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3.第4页右侧的座位号填写准考证号最末两位数 (4分)全卷书写分。 二(30分)完成下面1-10题。 1.常用成语填空 ①众志成() ②同舟共() ③救死( ④自强不() 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它地处()人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 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3.选词填空,每词只能用一次。 斟酌推敲思索揣摩 ①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②有的知识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须粗知。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 ③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 )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④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 逐渐充实 4.文学常识填写。 ①初中课文中,柳宗元记游的文章有《 ②初中课文中,苏轼的词有 5.下面病句的修改方法是:将 这个词改成“ 这次清洁大扫除进行得很完整。乱贴的标语被揭去了,堆积的垃圾被运走了,堵塞的水沟被疏通了,连各个角 落的灰尘也被冲洗掉了 6.读下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知识和道理,是各个人研究出来的。各个人或少数人的见识有限,不免要弄出错误来。而各种知识和道理,经 过传播,往往会有歪曲和失实的地方。我们若是一味吸取,不去审问,岂不会把错的、伪的当作了对的、真的,使 那些对的、真的反而永不可见?再说,即使我们所吸取的都是真的、对的,经过反复的审问,真的自会益见其真, 对的自会益见其对。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得到切实和透彻的了解,获得正确的定论 这段话中表达作者观点的一个关键词是 7.体味下段文字的表达特点,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 我常常认为,大自然与人之间有一种奇妙的契合,给人以启迪和感悟。青山,是深厚的积累与勇敢的崛起; 长河,是顽强的寻求与机智的开拓… 8.根据下段文字的内容给“沙尘暴”下定义。 人类总是依据自身的利益评价外部事物,将之分成优劣好坏,而大自然则另有一套行为规范与准则。现在人们 闻之色变的沙尘暴,即由于强烈的风将大量沙尘卷起,造成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其实古已 有之。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项工程,并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占有一席之地。 欣赏陶渊明的《饮酒》并答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荆州市 2003 年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1.本代卷共 8 页,七大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3.第 4 页右侧的座位号填写准考证号最末两位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分)全卷书写分。 二(30 分)完成下面 1-10 题。 1.常用成语填空。 ①众志成( ) ②同舟共( ) ③救死( )伤 ④自强不( ) 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 )人们所称赞.( )的。它地处.( )人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 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 )景之一。 3.选词填空,每词只能用一次。 斟酌 推敲 思索 揣摩 ①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 ),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②有的知识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须粗知。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 )。 ③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 )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④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 ),逐渐充实。 4.文学常识填写。 ①初中课文中,柳宗元记游的文章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②初中课文中,苏轼的词有《_______ ·_________ 》、《 ·_________ 》。 5.下面病句的修改方法是:将“_______ ”这个词改成“________ ”。 这次清洁大扫除进行得很完整。乱贴的标语被揭去了,堆积的垃圾被运走了,堵塞的水沟被疏通了,连各个角 落的灰尘也被冲洗掉了。 6.读下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知识和道理,是各个人研究出来的。各个人或少数人的见识有限,不免要弄出错误来。而各种知识和道理,经 过传播,往往会有歪曲和失实的地方。我们若是一味吸取,不去审问,岂不会把错的、伪的当作了对的、真的,使 那些对的、真的反而永不可见?再说,即使我们所吸取的都是真的、对的,经过反复的审问,真的自会益见其真, 对的自会益见其对。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得到切实和透彻的了解,获得正确的定论。 这段话中表达作者观点的一个关键词是:____________ 7.体味下段文字的表达特点,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 我常常认为,大自然与人之间有一种奇妙的契合,给人以启迪和感悟。青山,是深厚的积累与勇敢的崛起;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河,是顽强的寻求与机智的开拓…… 8.根据下段文字的内容给“沙尘暴”下定义。 人类总是依据自身的利益评价外部事物,将之分成优劣好坏,而大自然则另有一套行为规范与准则。现在人们 闻之色变的沙尘暴,即由于强烈的风将大量沙尘卷起,造成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其实古已 有之。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项工程,并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占有一席之地。 9.欣赏陶渊明的《饮酒》并答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①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诗是 ②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 10.根据上下文写出文言诗词中的哲理美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②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③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④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小园香径独徘徊 三(12分)完成下面11-14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 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 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 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关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贫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 本 11.对加点的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故患有所不辟(躲避)也 B.所欲有甚(超过)于生者 C.乞人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也 D.此之谓失其本心(自己的修养) 1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A.得之则生 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B.舍身而取义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C.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二者不可得兼 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 13.指出翻译有误的一项 A.呼尔而与之一一没有礼貌地吆喝着你给你吃 B.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一一为了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C.乡为身死而不受—一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D.贤者能勿丧耳——(只不过)贤者能不丢掉它罢了 14.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A.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B.首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常情来比喻“舍生而取义”的道理 C.第二段主要用对比的方法说明不应为物欲所获而丧失本心。 D.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优美,情感强烈,说理透辟 (12分)完成下面15-19题。 “哥伦比亚”号魂断归途 据新华社电①美国东部时间2003年2月1日上午9时(北京时间22时),“嘭”的一声巨响真如晴天霹雳, 惊得美国南部佛罗里达州的居民目瞪口呆。按计划9时16分在这个州着陆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出事了。消息 随着电波迅速传遍了全美国,全世界。 ②万千美国人从电视屏幕上眼睁睁地看到了那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幕;蓝色的天空中出现了很大一个火球,它划
①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诗是: 。 ②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 。 10.根据上下文写出文言诗词中的哲理美句。 ① ,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②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 ③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 。 ④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 。 ⑤ , 。小园香径独徘徊。 三(12 分)完成下面 11-14 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 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 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 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关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贫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 本心。 11.对加点的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故患有所不辟.(躲避)也 B.所欲有甚.(超过)于生者 C.乞人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也 D.此之谓失其本心..(自己的修养) 1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得之.则生 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B.舍身而.取义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C.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二者.不可得兼 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 13.指出翻译有误..的一项 ( ) A.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你给你吃 B.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为了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C.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D.贤者能勿丧耳——(只不过)贤者能不丢掉它罢了 14.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 A.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B.首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常情来比喻“舍生而取义”的道理。 C.第二段主要用对比的方法说明不应为物欲所获而丧失本心。 D.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优美,情感强烈,说理透辟。 四(12 分)完成下面 15-19 题。 “哥伦比亚”号魂断归途 据新华社电 ①美国东部时间 2003 年 2 月 1 日上午 9 时(北京时间 22 时),“嘭”的一声巨响真如晴天霹雳, 惊得美国南部佛罗里达州的居民目瞪口呆。按计划 9 时 16 分在这个州着陆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出事了。消息 随着电波迅速传遍了全美国,全世界。 ②万千美国人从电视屏幕上眼睁睁地看到了那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幕;蓝色的天空中出现了很大一个火球,它划
出了一条长长的弧光,接着这个火球变为两个、三个、四个,随即划出两条、三条、四条长长的弧光。随着弧光的 飘去,多少张脸流下了难以抑制的眼泪。最惨的是宇航员的家属,他们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准备迎接分离了16天的亲 ③“哥伦比亚”号上共有7名宇航员,其中两名是女性。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④根据美国宇航局消息,上午8时左右,正在按计划返回地面的“哥伦比亚”号报告休斯敦地面指挥中心,其 左翼的温度传感器信号丢失,轮胎气压出现问题。9时以前,当地面指挥中心再次询问详细情况时,联系中断,几 分钟后即出现了上述一幕 ⑤出事时,“哥伦比亚”号返回到了得克萨斯州中部上空,当时的飞行高度为62000米,航速为每小时两万公里 正向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方向飞行 ⑥美国总统布什在得到消息后从戴维营赶回白宫,并在随后的电视讲话中对宇航员的遇难表示哀悼。他并且表 示,美国将继续进行太空探索。美国宇航局和国防部立即召开紧急会议,采取应对措施。美国宇航局宣布进入紧急 状态并决定,在有关人员对“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出事原因进行调查期间暂停所有航天飞机飞行 ⑦“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是美国现有五架航天飞机中资格最老的一架,首航是1981年4月,本次是第28次 执行任务。这次为期16天的科学考察从今年1月16日升空时开始,共进行了80多项科学实验 15.文中事件发生的时间是 地点是 16.从“消息”结构的角度看,第①段是全文的」 从叙述的方法看,第①段用了 的写法来开头。 17.消息中的“背景”往往是说明事件发生的原因、条件或环境的材料。据此看,本文的背景材料是 两段。 18.第⑦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和 消息的副标题一般是文中事件的提要,请用两个短句浓缩全文的信息,给这则消息拟一个副标题 五(14分)完成下面20-24题 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 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 假如没有台风,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台风能为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 资源。据测算,一个直径不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近30亿吨降水。每年,台风给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 越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 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赤道地区日照最多,气候炎热。台风最大时速可达200千米,如 果没有台风来驱散、带走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从地球上消失。 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雷电交作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会激变成臭氧。稀薄的臭氧 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兔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 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 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据估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 钟100次。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52700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空气中含有占总体积 78%的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闪电时,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分子在瞬间被加热到3万摄氏度以上,致使 大气中的氮和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成二氧化氮。雨水又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含有微 量硝酸的雨水降落地面后即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据测算,全球每年由雷雨(闪电)“合成”的氮肥达5亿吨 这5亿吨从天而降的化肥,相当于5万个年产1万吨的化肥厂的产量总和。 20.假如你只想略略了解本文将要说明什么,你会抓住文中的哪句话?
出了一条长长的弧光,接着这个火球变为两个、三个、四个,随即划出两条、三条、四条长长的弧光。随着弧光的 飘去,多少张脸流下了难以抑制的眼泪。最惨的是宇航员的家属,他们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准备迎接分离了 16 天的亲 人。 ③“哥伦比亚”号上共有 7 名宇航员,其中两名是女性。7 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④根据美国宇航局消息,上午 8 时左右,正在按计划返回地面的“哥伦比亚”号报告休斯敦地面指挥中心,其 左翼的温度传感器信号丢失,轮胎气压出现问题。9 时以前,当地面指挥中心再次询问详细情况时,联系中断,几 分钟后即出现了上述一幕。 ⑤出事时,“哥伦比亚”号返回到了得克萨斯州中部上空,当时的飞行高度为 62000 米,航速为每小时两万公里, 正向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方向飞行。 ⑥美国总统布什在得到消息后从戴维营赶回白宫,并在随后的电视讲话中对宇航员的遇难表示哀悼。他并且表 示,美国将继续进行太空探索。美国宇航局和国防部立即召开紧急会议,采取应对措施。美国宇航局宣布进入紧急 状态并决定,在有关人员对“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出事原因进行调查期间暂停所有航天飞机飞行。 ⑦“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是美国现有五架航天飞机中资格最老的一架,首航是 1981 年 4 月,本次是第 28 次 执行任务。这次为期 16 天的科学考察从今年 1 月 16 日升空时开始,共进行了 80 多项科学实验。 15 . 文 中 事 件 发 生 的 时 间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从“消息”结构的角度看,第①段是全文的___________;从叙述的方法看,第①段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写法来开头。 17.消息中的“背景”往往是说明事件发生的原因、条件或环境的材料。据此看,本文的背景材料是______、 ________两段。 18.第⑦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消息的副标题一般是文中事件的提要,请用两个短句浓缩全文的信息,给这则消息拟一个副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14 分)完成下面 20-24 题。 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 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 假如没有台风,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台风能为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 资源。据测算,一个直径不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近 30 亿吨降水。每年,台风给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 越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 25%以上。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 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赤道地区日照最多,气候炎热。台风最大时速可达 200 千米,如 果没有台风来驱散、带走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从地球上消失。 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雷电交作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会激变成臭氧。稀薄的臭氧 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 又可杀死大气中 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 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据估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 31 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 钟 100 次。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 52700 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空气中含有占总体积 78%的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闪电时,电流高达 10 万安培,空气分子在瞬间被加热到 3 万摄氏度以上,致使 大气中的氮和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成二氧化氮。雨水又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含有微 量硝酸的雨水降落地面后即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据测算,全球每年由雷雨(闪电)“合成”的氮肥达 5 亿吨。 这 5 亿吨从天而降的化肥,相当于 5 万个年产 1 万吨的化肥厂的产量总和。 20.假如你只想略略了解本文将要说明什么,你会抓住文中的哪句话?
21.假如你想快速提取全文的主要信息,你的阅读方法是:(答题不得超过20字) 22.假如你想用表格来举例说明本文的说明方法(限三种),请把它画出来。 23.假如请你精读第4自然段,你能说说“清洁工”的两个方面的含义吗? 24.假如请你简明地介绍雷雨(闪电)“制造”氮肥的过程,你能试一试吗? 六(18分)完成下面25一30题。 送报的的少年 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6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 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 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 万八千多级台阶。 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 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来送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 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我既高兴,又 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8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 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饮酸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 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5点就起床了!” 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 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9点半钟,才出现在我家门口, 他浑身衣服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 子般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 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 这天8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 还是由我爸爸送 我随口问:“那你呢?” 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我惊讶得不知说什么好。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大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25.细读全文,理解其层次,写出文中显现小说情节发展的语言标志 开端: 发展: 高潮和结局: 26.从构思看,小说以“我”为叙述者来描写主人公,小说还运用了 这种手法来表现主人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假如你想快速提取全文的主要信息,你的阅读方法是:(答题不得超过 20 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假如你想用表格来举例说明本文的说明方法(限三种),请把它画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假如请你精读第 4 自然段,你能说说“清洁工”的两个方面的含义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假如请你简明地介绍雷雨(闪电)“制造”氮肥的过程,你能试一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8 分)完成下面 25 一 30 题。 送报的的少年 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 6 楼,每天清早 8 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 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 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 5 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 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 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7 月下旬的一天,少年来送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 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我既高兴,又 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8 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 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饮酸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 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 5 点就起床了!” 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 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 9 点半钟,才出现在我家门口, 他浑身衣服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 子般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 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转眼到了 8 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 这天 8 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 还是由我爸爸送。” 我随口问:“那你呢?” 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我惊讶得不知说什么好。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大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25.细读全文,理解其层次,写出文中显现小说情节发展的语言标志: 开端: 发展: 高潮和结局: 26.从构思看,小说以“我”为叙述者来描写主人公,小说还运用了 这种手法来表现主人公
27.引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并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的是少年说的这样一句话: 28.在下面段中找出三处有表现力的短语,在其下面画上横线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 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29.文章结尾处画横线的句子在小说内容上主要有这样两个方面的表达作用 30.下面有三个小题,请你任选一个(在其序号上打钩)并答题。 ①从这篇小说中找出一例,说明语言的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②从这篇小说中找出一例,说明行动的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③从这篇小说中找出两例,说明环境的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例 表现了: 七(60分)完成下面31题 31.作文题 题目: 给 _的一封信 要求:开放思维,自定内容,巧选角度,完成文题,写一封不少于600字的信:表达方式不限
27.引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并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的是少年说的这样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在下面段中找出三处有表现力的短语,在其下面画上横线。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 5 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 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29.文章结尾处画横线的句子在小说内容上主要有这样两个方面的表达作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下面有三个小题,请你任选一个(在其序号上打钩)并答题。 ①从这篇小说中找出一例,说明语言的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②从这篇小说中找出一例,说明行动的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③从这篇小说中找出两例,说明环境的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例: 表现了: 七(60 分)完成下面 31 题。 31.作文题。 题目: 给________________的一封信 要求:开放思维,自定内容,巧选角度,完成文题,写一封不少于 600 字的信;表达方式不限
荆州市2003年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说明 全卷书写分共4分,根据下列标准进行评分: 4分:字体美观端正,字、标点书写正确,卷面整洁干净。 3分:字体清楚,有三四处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卷面干净 2分:字体潦草,错别字和标点错误较多,卷面较脏。 1分:字体难看,不易辨认;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多,卷面很脏。 1.城济扶息2. wei zan chu sheng3.①思索②揣摩③斟酌④推敲4.①始得西山宴游记小 石潭记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以上苏轼三篇中写对仼两 篇即可)5.完整彻底6.审问7.(写句要求:可从“湖泊”“沙漠”“草原”“森林”“丘陵”……的角度写 应从褒扬的角度写,且句式、词性要相同)8.沙尘暴是由于风将大量沙尘卷起,使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 风沙天气现象9.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②心远10.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②春 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⑤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以上共30分。第1题4分,每对一处给1分:第2、3、4题每题2分,每对一处 给0.5分:第5题2分,每对一处给1分:第5题中若有符合语境的其他答案,也给分:第6题2分;第7、8题 每题2分,根据答题实况分别给2分、1分、0分:第9题2分,每对一处给1分;第10题10分,每小题2分,每 错、漏、增.换一个字扣1分,扣完该小题分数为止,不跨小题扣分)11.D12.C13.A14.A以上共12分 每题3分。15.①美国东部时间2003年2月1日上午9时美国得克萨斯州中部上空16.导语倒叙17.④ ⑤18简介“哥伦比亚”号的历史本次航行所进行的工作(与此相近的表述即可)19.美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资格最老航天飞机毁于一旦(与此相近的表述即可,句子顺序不作要求)以上共12分。15题、16题、17题、18题 各2分.每空1分:19题4分,每句2分 20.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21.提取文中2.3、4.5自然段的中心句(与之相 近的表达即可)22.根据学生答题实况评改,表格中必须准确列举三种说明方法及其例句23.①激变出来的臭氧 能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②产生的高温能杀死大气中的细菌和微生物,使空气变得更加纯 净(与之相近的表达即可)24.根据学生答题实况评改,无论用什么方式表达,必须含有如下要点:氮氧化合生 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转化生成二氧化氮雨水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 以上共14分。20题2分,其他每题3分。22题每例说一种说明方法给1分,光列举不举例只给一半的分数 23题答对①给1分,答对②给2分;24题每答对一个要点给1分 25.放暑假的时候七月下旬的一天转眼到了8月底26.对比27.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28.凌 晨5点两百多户人家一万八千多级台阶(或:凌晨5点就起床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29.①表明少年的家庭经济环境不好②表现少年成熟、懂事的性格(表达与此相近即可)30.根据学生答题实况评 改,言之成理即可 以上共18分。每题3分。25题、28题每对一处给1分:;29题①答对给1分,②答对给2分:30题找出例子给 1分,分析视答题情况分别给2分、1分、0分 31题60分,根据分项分等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类卷(51-60分)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简洁流畅。 二类卷(41一50分)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31一40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基本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 偶有语病 四类卷(21-30分)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感情不真实,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1-20分)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1)无中心。(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4)不用本 试卷作文题而自命其它完全无关的文题进行作文。(5)作文只写开头。结尾,而在中间充塞其它内容。(6)确认为 抄袭的作文。以上先根据内容与表达评分。凡称呼语格式正确的,已评定的分数不动:称呼语格式不 正确的,在已评定的分数中减去2分。祝颂语的表达与格式在评分上不作要求
荆州市 2003 年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说明 全卷书写分共 4 分,根据下列标准进行评分: 4 分:字体美观端正,字、标点书写正确,卷面整洁干净。 3 分:字体清楚,有三四处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卷面干净。 2 分:字体潦草,错别字和标点错误较多,卷面较脏。 1 分:字体难看,不易辨认;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多,卷面很脏。 1.城 济 扶 息 2.wéi zàn chǔ shènɡ 3.①思索 ②揣摩 ③斟酌 ④推敲 4.①始得西山宴游记 小 石潭记 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江城子·密州出猎 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以上苏轼三篇中写对任两 篇即可) 5.完整 彻底 6.审问 7.(写句要求:可从“湖泊”“沙漠”“草原”“森林”“丘陵”……的角度写, 应从褒扬的角度写,且句式、词性要相同) 8.沙尘暴是由于风将大量沙尘卷起,使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 风沙天气现象 9.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②心远 10.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②春 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⑤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以上共 30 分。第 1 题 4 分,每对一处给 1 分;第 2、3、4 题每题 2 分,每对一处 给 0.5 分;第 5 题 2 分,每对一处给 1 分;第 5 题中若有符合语境的其他答案,也给分;第 6 题 2 分;第 7、8 题 每题 2 分,根据答题实况分别给 2 分、1 分、0 分;第 9 题 2 分,每对一处给 1 分;第 10 题 10 分,每小题 2 分,每 错、漏、增.换一个字扣 1 分,扣完该小题分数为止,不跨小题扣分)11.D 12.C 13.A 14.A 以上共 12 分, 每题 3 分。15.①美国东部时间 2003 年 2 月 1 日上午 9 时 美国得克萨斯州中部上空 16.导语 倒叙 17.④ ⑤ 18 简介“哥伦比亚”号的历史 本次航行所进行的工作(与此相近的表述即可) 19.美 7 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资格最老航天飞机毁于一旦(与此相近的表述即可,句子顺序不作要求)以上共 12 分。15 题、16 题、17 题、18 题 各 2 分.每空 1 分;19 题 4 分,每句 2 分 20.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 21.提取文中 2.3、4.5 自然段的中心句(与之相 近的表达即可) 22.根据学生答题实况评改,表格中必须准确列举三种说明方法及其例句 23.①激变出来的臭氧 能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 ②产生的高温能杀死大气中的细菌和微生物,使空气变得更加纯 净(与之相近的表达即可) 24.根据学生答题实况评改,无论用什么方式表达,必须含有如下要点:氮氧化合生 成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转化生成二氧化氮 雨水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 以上共 14 分。20 题 2 分,其他每题 3 分。22 题每例说一种说明方法给 1 分,光列举不举例只给一半的分数; 23 题答对①给 1 分,答对②给 2 分; 24 题每答对一个要点给 1 分 25.放暑假的时候 七月下旬的一天 转眼到了 8 月底 26.对比 27.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28.凌 晨 5 点 两百多户人家 一万八千多级台阶(或:凌晨 5 点就起床 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 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29.①表明少年的家庭经济环境不好②表现少年成熟、懂事的性格(表达与此相近即可) 30.根据学生答题实况评 改,言之成理即可 以上共 18 分。每题 3 分。25 题、28 题每对一处给 1 分;29 题①答对给 1 分,②答对给 2 分;30 题找出例子给 1 分,分析视答题情况分别给 2 分、1 分、0 分 31 题 60 分,根据分项分等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一类卷(51-60 分)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简洁流畅。 二类卷(41-50 分)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31-40 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基本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 偶有语病。 四类卷(21-30 分)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感情不真实,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l—20 分)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1)无中心。(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 400 字。(4)不用本 试卷作文题而自命其它完全无关的文题进行作文。(5)作文只写开头。结尾,而在中间充塞其它内容。(6)确认为 抄袭的作文。以上先根据内容与表达评分。凡称呼语格式正确的,已评定的分数不动;称呼语格式不 正确的,在已评定的分数中减去 2 分。祝颂语的表达与格式在评分上不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