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科:语文 轮次: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课程 专题:古代诗歌阅读新题赏析 主讲教师:王大绩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 诗歌一 浣溪沙 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淸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舂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题 这首词按照什么顺序来铺叙景物,请结合内容具体赏析 题二 词的下片以“人间有味是清欢”作结,抓住了哪些有特征的事物来描写,表达了什么样的情 诗歌二 虞美人 李煜 绿风回小院庭芜,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淸霜残雪思难任。 【注】尊罍(lei),盛酒的器皿。 题三 词的上片所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对此词人有怎样的感受?请简要分析 题四 清代学者谭献评价这首词说:"后主之词,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请以"满鬓青霜残雪 思难任"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为例,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简要分析。 诗歌三 山馆 余靖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 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远岫穿云翠,畲田得雨肥。 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
学科:语文 轮次: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课程 专题:古代诗歌阅读新题赏析 主讲教师:王大绩 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 诗歌一 浣溪沙 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题一 这首词按照什么顺序来铺叙景物,请结合内容具体赏析。 题二 词的下片以“人间有味是清欢”作结,抓住了哪些有特征的事物来描写,表达了什么样的情 趣? 诗歌二 虞美人 李煜 绿风回小院庭芜,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注】尊罍(léi),盛酒的器皿。 题三 词的上片所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对此词人有怎样的感受?请简要分析。 题四 清代学者谭献评价这首词说:"后主之词,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请以"满鬓青霜残雪 思难任"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为例,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简要分析。 诗歌三 山馆 余靖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 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远岫①穿云翠,畲田②得雨肥。 渊明谁送酒③?残菊绕墙飞
注:①岫:山。②畲田:焚烧田里的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的田地, ③渊明谁送酒:陶渊明隐居田园,贫无酒钱,有亲友送酒上门,这里的意思是,诗人的境遇 不如陶渊明。 题五 首联、颔联,诗人怎样表现自己的境遇、情怀?试做具体分析 题六 “远岫穿云翠,畲田得雨肥”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课后练习答案及详解如下: 诗歌 [译诗] 浣溪沙 轼 风斜雨细,瑟瑟寒侵,雨脚渐收,烟云淡荡,河滩疏柳,尽沐睛晖, 清碧的洛涧,当它汇入浊淮以后,就变得浑浑沌沌一片浩茫了 愉快地品着浮动着的白沫沁人心脾的午茶,高兴地吃着鲜蔬和翡翠般的春蔬。人间最有味道 的当是清雅欢快啊。 题 答案:这首词以时间为序来铺叙景物。从清晨风斜雨细,晓寒顿生,写到雨停风住,烟云淡 荡,沐浴在晴晖之中的中午。 详解:第一句写清晨,风斜雨细,瑟瑟寒侵,这残冬腊月是很难耐的。第二句写向午的景物: 雨脚渐收,烟云淡荡,河滩疏柳,尽沐晴晖。一个“媚”字,极富动感地传出作者喜悦的心声 作者从曳于淡云晴日中的疏柳,觉察到萌发中的春潮。 题二 答案:“人间有味是清欢”,由乳白色的香茶一盏和翡翠般的春蔬一盘这两件有特色的事物来 表现。清欢的意趣表现在对平静的疏淡的简朴的生活的一种热爱,也是对宁静无忧的田园生 活的向往 详解: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写出了茶叶和鲜菜的鲜美色泽,使读者从中体味 到词人品茗尝鲜时的喜悦和畅适。这种将生活形象铸成艺术形象的手法,显示出词人高雅的 审美意趣和旷达的人生态度。“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是一个具有哲理性的命题,用词的结尾, 却自然浑成,有照彻全篇之妙趣,为全篇增添了欢乐情调和诗味、理趣。这首词,色彩清丽 而境界开阔的生动画面中,寄寓着作者清旷、闲雅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态度,给人以美的享受 和无尽的遐思 诗歌 译诗] 虞美人 李煜 春回小院,万物复苏。春风吹绿了庭草,细如睡眼的柳叶也相继生出。 独自凭栏半日没有一句话。春色如昔,箫声如昔,月色也如昔 笙歌还在继续,酒杯尤在手中。春风吹开了冰封的池水
注:①岫:山。②畲田:焚烧田里的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的田地。 ③渊明谁送酒:陶渊明隐居田园,贫无酒钱,有亲友送酒上门,这里的意思是,诗人的境遇 不如陶渊明。 题五 首联、颔联,诗人怎样表现自己的境遇、情怀?试做具体分析。 题六 “远岫穿云翠,畲田得雨肥”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课后练习答案及详解如下: 诗歌一 [译诗] 浣溪沙 苏轼 风斜雨细,瑟瑟寒侵,雨脚渐收,烟云淡荡,河滩疏柳,尽沐晴晖。 清碧的洛涧,当它汇入浊淮以后,就变得浑浑沌沌一片浩茫了。 愉快地品着浮动着的白沫沁人心脾的午茶,高兴地吃着鲜蔬和翡翠般的春蔬。人间最有味道 的当是清雅欢快啊。 题一 答案:这首词以时间为序来铺叙景物。从清晨风斜雨细,晓寒顿生,写到雨停风住,烟云淡 荡,沐浴在晴晖之中的中午。 详解:第一句写清晨,风斜雨细,瑟瑟寒侵,这残冬腊月是很难耐的。第二句写向午的景物: 雨脚渐收,烟云淡荡,河滩疏柳,尽沐晴晖。一个“媚”字,极富动感地传出作者喜悦的心声。 作者从曳于淡云晴日中的疏柳,觉察到萌发中的春潮。 题二 答案:“人间有味是清欢”,由乳白色的香茶一盏和翡翠般的春蔬一盘这两件有特色的事物来 表现。清欢的意趣表现在对平静的疏淡的简朴的生活的一种热爱,也是对宁静无忧的田园生 活的向往。 详解: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写出了茶叶和鲜菜的鲜美色泽,使读者从中体味 到词人品茗尝鲜时的喜悦和畅适。这种将生活形象铸成艺术形象的手法,显示出词人高雅的 审美意趣和旷达的人生态度。“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是一个具有哲理性的命题,用词的结尾, 却自然浑成,有照彻全篇之妙趣,为全篇增添了欢乐情调和诗味、理趣。这首词,色彩清丽 而境界开阔的生动画面中,寄寓着作者清旷、闲雅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态度,给人以美的享受 和无尽的遐思。 诗歌二 [译诗] 虞美人 李煜 春回小院,万物复苏。春风吹绿了庭草,细如睡眼的柳叶也相继生出。 独自凭栏半日没有一句话。春色如昔,箫声如昔,月色也如昔。 笙歌还在继续,酒杯尤在手中。春风吹开了冰封的池水
烛已残,香将烬,在幽深的画堂里,想自己人未老却已鬓发如雪。愁苦不能自已,却无处倾 吐,也不能倾吐,只能强自抑制 题三 答案:词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舂景图:回荡的东风、泛绿的小草、吐芽的嫩柳 面对盎然之景,词人没有欣喜激动,而是倍感失落惆怅,孤独痛苦。 详解:开篇写出“凭栏”所见初春景色,但盎然的春意并未能驱散主人公心头的愁云。艺术上 这叫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主人公独自赁栏“半日”而“无言”,可想见心情的沉重。我们 仿佛看到一位面容憔悴的中年男子,临风独立,默默无语,脸上的神情痛苦不堪。到了晩上, 新月初升,小院里风吹翠竹,声声入耳。主人公依然独立栏边,回想着往事。这耳畔竹声, 眼前新月,与当年南唐宫廷里的景象何其相似。神思恍惚之中,他的思绪回到了当年,眼前 又浮现出往日欢乐的场面:池塘里舂风荡漾,薄冰初融,池畔嫔妃围坐,酒杯交错,笙歌齐 作。君臣同乐,不知今夕是何夕。 题四 答案:李白“白发”句用夸张的手法,通过写白发之长抒发内心深长的愁绪。而李煜则用比喻, 把白发比喻成霜雪,用白发之多来表现愁恨之多。李煜和李白都用“白发”写愁,化无形的愁 绪为有形的白发,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形象鲜明。 详解:“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二句陡转,写凭栏后转回室内。画堂里 明烛高照,炉香袅袅,场面不失富丽,但寂静无人,没有一丝生气。对镜自照,满鬓白发, 意识到自己年老体衰,生命行将消逝的悲伤不觉袭上心头。莫非此生将老死于此?命运真是 捉弄人啊,一国之君变成了俘虏,从天上附落到人间,这样孤独寂寞、悲伤屈辱的日子何时 是个尽头?他的内心翻江倒海,几乎无法控制和承受 诗歌三 [译诗] 山馆 余靖 傍晚的山馆萧条冷落,诗人凭轩向着竹门远眺 树因秋色而更显苍老,倦鸟在暮色中低徊寻巢 穿过云层的远山现出一点绿色,肥料十足的天地因为雨水而更加肥美。 陶潜隐居田园,贫无酒钱,尚有亲朋好友送酒上门,如今,在寂寞凄清的山馆,又有谁来嘘 寒问暖呢?只有残菊陪伴着自己 题五 答案:运用了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萧条”不仅渲染了田园的冷落,也表现了诗人此 时心情的黯淡、孤寂。树因秋色而更显苍老,倦鸟在暮色中低回寻巢,映衬了诗人内心的悲 哀 详解:余靖有陶潜、王维田园诗的遗韵,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带孤独惆怅之情。一开头 诗人就把人带进了一幅凄清孤寂的图画里,不仅点明了时间地点,还点明了诗人所处的环 萧条”,不仅渲染了田园的冷落,更表现了诗人此时的情怀。诗人凭轩远眺,摄入眼底的是 “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的景象,所以颔联使用反衬手法,以哀景衬哀情 题六 答案:“穿云翠”是生动而美丽的景象,“得雨肥”意味着丰足。美好的景物反衬出诗人的穷困 潦倒和黯然神伤的心情。这是乐景写哀的手法
烛已残,香将烬,在幽深的画堂里,想自己人未老却已鬓发如雪。愁苦不能自已,却无处倾 吐,也不能倾吐,只能强自抑制。 题三 答案:词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回荡的东风、泛绿的小草、吐芽的嫩柳。 面对盎然之景,词人没有欣喜激动,而是倍感失落惆怅,孤独痛苦。 详解:开篇写出“凭栏”所见初春景色,但盎然的春意并未能驱散主人公心头的愁云。艺术上 这叫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主人公独自赁栏“半日”而“无言”,可想见心情的沉重。我们 仿佛看到一位面容憔悴的中年男子,临风独立,默默无语,脸上的神情痛苦不堪。到了晚上, 新月初升,小院里风吹翠竹,声声入耳。主人公依然独立栏边,回想着往事。这耳畔竹声, 眼前新月,与当年南唐宫廷里的景象何其相似。神思恍惚之中,他的思绪回到了当年,眼前 又浮现出往日欢乐的场面:池塘里春风荡漾,薄冰初融,池畔嫔妃围坐,酒杯交错,笙歌齐 作。君臣同乐,不知今夕是何夕。 题四 答案:李白“白发”句用夸张的手法,通过写白发之长抒发内心深长的愁绪。而李煜则用比喻, 把白发比喻成霜雪,用白发之多来表现愁恨之多。李煜和李白都用“白发”写愁,化无形的愁 绪为有形的白发,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形象鲜明。 详解:“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二句陡转,写凭栏后转回室内。画堂里, 明烛高照,炉香袅袅,场面不失富丽,但寂静无人,没有一丝生气。对镜自照,满鬓白发, 意识到自己年老体衰,生命行将消逝的悲伤不觉袭上心头。莫非此生将老死于此?命运真是 捉弄人啊,一国之君变成了俘虏,从天上附落到人间,这样孤独寂寞、悲伤屈辱的日子何时 是个尽头?他的内心翻江倒海,几乎无法控制和承受。 诗歌三 [译诗] 山馆 余靖 傍晚的山馆萧条冷落,诗人凭轩向着竹门远眺。 树因秋色而更显苍老,倦鸟在暮色中低徊寻巢。 穿过云层的远山现出一点绿色,肥料十足的天地因为雨水而更加肥美。 陶潜隐居田园,贫无酒钱,尚有亲朋好友送酒上门,如今,在寂寞凄清的山馆,又有谁来嘘 寒问暖呢?只有残菊陪伴着自己。 题五 答案:运用了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萧条”不仅渲染了田园的冷落,也表现了诗人此 时心情的黯淡、孤寂。树因秋色而更显苍老,倦鸟在暮色中低回寻巢,映衬了诗人内心的悲 哀。 详解:余靖有陶潜、王维田园诗的遗韵,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带孤独惆怅之情。一开头, 诗人就把人带进了一幅凄清孤寂的图画里,不仅点明了时间地点,还点明了诗人所处的环境。 “萧条”,不仅渲染了田园的冷落,更表现了诗人此时的情怀。诗人凭轩远眺,摄入眼底的是 “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的景象,所以颔联使用反衬手法,以哀景衬哀情。 题六 答案:“穿云翠”是生动而美丽的景象,“得雨肥”意味着丰足。美好的景物反衬出诗人的穷困 潦倒和黯然神伤的心情。这是乐景写哀的手法
详解:解答时注意全诗“萧条”的感情基调和结尾的感慨。颈联则是以乐景衬哀情。尾联抒写 诗人孤独之情。陶潜隐居田园,贫无酒钱,尚有亲朋好友送酒上门,如今,诗人在寂寞凄清 的山馆,又有谁来嘘寒问暖呢?只有残菊陪伴着自己
详解:解答时注意全诗“萧条”的感情基调和结尾的感慨。颈联则是以乐景衬哀情。尾联抒写 诗人孤独之情。陶潜隐居田园,贫无酒钱,尚有亲朋好友送酒上门,如今,诗人在寂寞凄清 的山馆,又有谁来嘘寒问暖呢?只有残菊陪伴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