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阅读专题复习指导素材 赏析构思技巧短文写作要领 要点回顾 构思技巧的鉴赏,是散文鉴赏题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什么是构思?它是作者对 自己将要动手写作的文章从内容到形式所作的总体设想。是作者把生活素材进行 精心的构制,使之成为具有生命力的完整的艺术品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作 者经营文章的匠心所在。作者如何将金丝银线纵横交错地遍布于笔下,如何胸有 成竹地“点兵遣将”,巧排“八阵图”,从而使文章如“江河”九曲而不阻隔, 如“关山”遮掩而不难越。这一期,我们就来谈谈如何赏析作品的构思技巧。 写作要领 任何一篇优秀之作都离不开作者独特而巧妙的构思。我们如何把握一篇文章的构 思技巧呢? 、熟知常用构思技巧及艺术效果。 常用的构思技巧都有哪些呢?如首尾呼应、对比烘托、开门见山、以小见大、卒 章显志等等。为便于我们能较好地鉴赏某篇文章特定的构思技巧,我们最好能分 类把握。从立意方面看,主要有托物言志、象征、对比反衬、欲抑先扬:从选材 组材看,主要有以小见大、形散神聚、巧设线索;从结构安排看,主要有照应、 伏笔(铺垫)、悬念、层层深入、总分总结构等等。并熟悉这些技巧的艺术效果 如悬念法的扣人心弦,误会法的跌宕多姿,抑扬法的波澜起伏。对比法的强调突 出,层进法的纵深剖析,侧面描写的烘托艺术等等 、把握鉴赏构思技巧方法。 文章构思有技巧,鉴赏构思有方法。如何才能将一篇文章运用的构思技巧分析到 位,鉴赏中肯呢?以下方法可以参照:1、从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入手,看作者 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构思全文的。2、从文章的写作目的、中心主旨入手,看作者 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运用哪些技巧来突出中心或吸引读者的。3、从表现 文章主旨的效果入手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文章的结构、为什么要运用这些构思 技巧。4、能用准确规范的语言表达,即运用规范的鉴赏性语言来分析和评价文 章结构方面的特点,使文章上档次,有底蕴 三、形式要服务于内容。 一切形式都是为了服务于内容。一篇文章独特而精巧的构思也是为主题服务的 因此分析构思技巧时必须联系这些技巧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必须评价这些构思特 点对文章表达效果的促进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紧扣文本,深挖内涵,使赏析短文 叙议结合,评析结合,彰显这种文体的体裁特征。 原文输入 给生命配乐 侯建臣 有时候走在街上,总想哼一种调子。不管是什么调子,也不管跑调不跑调,就是 很随便地哼,很投入地哼,哼着哼着,就发现原来那调子一直是和自己的脚步合 拍的。哼着哼着,也就发现那调子原来也和自己的心跳声是合着拍的。 其实慢慢地发现,我们有时在干活的时候,有时在沉思的时候,有时在痛苦的时 候,有时在快活的时候,总会有意无意地哼一哼。哼一种老调或者哼一种新调或 者就顺着我们的心跳哼一种不是调的调。那调要是让别人听了实在难听极了,而 我们那时觉得是那么动听
高考散文阅读专题复习指导素材 赏析构思技巧短文写作要领 要点回顾 构思技巧的鉴赏,是散文鉴赏题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什么是构思?它是作者对 自己将要动手写作的文章从内容到形式所作的总体设想。是作者把生活素材进行 精心的构制,使之成为具有生命力的完整的艺术品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作 者经营文章的匠心所在。作者如何将金丝银线纵横交错地遍布于笔下,如何胸有 成竹地“点兵遣将”,巧排“八阵图”,从而使文章如“江河”九曲而不阻隔, 如“关山”遮掩而不难越。这一期,我们就来谈谈如何赏析作品的构思技巧。 写作要领 任何一篇优秀之作都离不开作者独特而巧妙的构思。我们如何把握一篇文章的构 思技巧呢? 一、熟知常用构思技巧及艺术效果。 常用的构思技巧都有哪些呢?如首尾呼应、对比烘托、开门见山、以小见大、卒 章显志等等。为便于我们能较好地鉴赏某篇文章特定的构思技巧,我们最好能分 类把握。从立意方面看,主要有托物言志、象征、对比反衬、欲抑先扬;从选材 组材看,主要有以小见大、形散神聚、巧设线索;从结构安排看,主要有照应、 伏笔(铺垫)、悬念、层层深入、总分总结构等等。并熟悉这些技巧的艺术效果。 如悬念法的扣人心弦,误会法的跌宕多姿,抑扬法的波澜起伏。对比法的强调突 出,层进法的纵深剖析,侧面描写的烘托艺术等等。 二、把握鉴赏构思技巧方法。 文章构思有技巧,鉴赏构思有方法。如何才能将一篇文章运用的构思技巧分析到 位,鉴赏中肯呢?以下方法可以参照:1、从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入手,看作者 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构思全文的。2、从文章的写作目的、中心主旨入手,看作者 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运用哪些技巧来突出中心或吸引读者的。3、从表现 文章主旨的效果入手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文章的结构、为什么要运用这些构思 技巧。 4、能用准确规范的语言表达,即运用规范的鉴赏性语言来分析和评价文 章结构方面的特点,使文章上档次,有底蕴。 三、形式要服务于内容。 一切形式都是为了服务于内容。一篇文章独特而精巧的构思也是为主题服务的。 因此分析构思技巧时必须联系这些技巧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必须评价这些构思特 点对文章表达效果的促进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紧扣文本,深挖内涵,使赏析短文 叙议结合,评析结合,彰显这种文体的体裁特征。 原文输入 给生命配乐 侯建臣 有时候走在街上,总想哼一种调子。不管是什么调子,也不管跑调不跑调,就是 很随便地哼,很投入地哼,哼着哼着,就发现原来那调子一直是和自己的脚步合 拍的。哼着哼着,也就发现那调子原来也和自己的心跳声是合着拍的。 其实慢慢地发现,我们有时在干活的时候,有时在沉思的时候,有时在痛苦的时 候,有时在快活的时候,总会有意无意地哼一哼。哼一种老调或者哼一种新调或 者就顺着我们的心跳哼一种不是调的调。那调要是让别人听了实在难听极了,而 我们那时觉得是那么动听
那是真的动听,是全身感到舒畅的动听。那一刻就觉得是天底下没有什么比那种 调子更让人觉得动听的了。而且我还发现一个人不管是烦恼的时候也好痛苦的时 候也好,只要一哼起一种属于自己的调子,就会慢慢地变得开朗,眼前的路也就 开阔起来。 我曾经好多次见过父亲一个人一边干着活,一边随意地哼着,父亲是一个木工 他一般戴着一顶很破的帽子,帽沿儿朝一边歪着,在帽子下面插着一支铅笔,他 边挥动凿子凿着木头,一边哼着调子。他在阳光下的影子显得十分生动。父亲 的调子是那种很粗放的调子。我也曾经多次见过母亲一边收拾着家一边哼着,母 亲哼得很细很细,被人听到了她就会不自然地笑笑。等人走了她就又开始哼了。 其实那时我们的家是很困难的。父亲和母亲身上的担子也很重,可他们却会不时 地哼出他们心底的旋律来,父亲和母亲都是这个世界上很一般的人,但在他们 边干活一边哼歌的时候,我觉得他们很美很美,他们是在从心底灿烂他们的人生, 他们是在用心歌唱他们所正在过着的生活。很多年后我一想到小时候见到的父亲 和母亲一边哼着歌一边干活的情景就忍不住在心中感动不已。很难想象一个能够 很随意地从心底哼出歌的人会不热爱生活,会厌倦人世。 记得很小的时候。一个人天黑的时候要从一个很远的地方回家,因为路远,而且 还要经过一块坟地,所以就很害怕。总感觉有什么东西就跟在自己的后面。于是 在心里一遍一遍地说我是大人,好像是要告诉谁似的。但这一招并不起作用,因 为自己的心里很清楚并不是一个大人。就哼起了歌,哼得很响,在黑夜的旷野里 就只能听到自己的歌了。那一刻似乎自己真的大了,那段路也在不知不觉中就走 完了。 在走那段路的时候,哼歌让我给自己创造了自信,使我从容地走过了一段本来就 应该是很艰难的路。我就想父亲和母亲在哼歌的时候是不是也在为自己创造自信 呢?在繁杂的生活面前他们肯定也会感到压力和沉重。但哼着哼着,那些东西就 显得很轻很轻了。我曾经问过他们,母亲没说话只是笑着,而父亲则是在沉思什 么的样子,他们要回答的一切就在他们的笑容里和沉思着的眸子里了。 生活就是这样,父亲和母亲用他们心中的旋律使沉重的生活变得轻松起来了,倘 若他们整日愁眉苦脸,很难想象我们当时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生活有时是一场 大型交响乐,但生活有时又是很单纯的二胡独奏;生活有时是激越的,但大多数 时间则是小河一样静静地流着。谁想让生活永远澎湃着激情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 现实的。而流动着的生活更能让人品出生活的真味。也更能让人陶醉其中。 乐于给自己的生命配乐,起码说明我们还是很看重我们的生命,说明我们的生命 还有值得我们为此而干下去的东西。我们也就会活得有滋有味。而给自己的生命 配了乐,我们的生命本身也就有了色彩,有了旋律,有让我们走下去的信心和勇 气 人需要的又是什么呢? 文本解读 生命从自己的哭声中开始,又在别人的泪水中结束,这中间的过程就是幸福。人 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们如何赢得生命过程的幸福?作者告诉我们,给自己的生 命配乐,我们的生命本身也就有了色彩,有了旋律,有了走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作者娓娓道来,先讲父亲和母亲在生活的艰难中哼歌为自己创造自信,让心头的 压力和沉重变得轻松,然后又叙说自己小时候黑夜走过坟地时哼歌,用心中的旋 律帮助自己走过那段艰难的路的往事,从而引导我们思考:给生命配乐是自信的
那是真的动听,是全身感到舒畅的动听。那一刻就觉得是天底下没有什么比那种 调子更让人觉得动听的了。而且我还发现一个人不管是烦恼的时候也好痛苦的时 候也好,只要一哼起一种属于自己的调子,就会慢慢地变得开朗,眼前的路也就 开阔起来。 我曾经好多次见过父亲一个人一边干着活,一边随意地哼着,父亲是一个木工, 他一般戴着一顶很破的帽子,帽沿儿朝一边歪着,在帽子下面插着一支铅笔,他 一边挥动凿子凿着木头,一边哼着调子。他在阳光下的影子显得十分生动。父亲 的调子是那种很粗放的调子。我也曾经多次见过母亲一边收拾着家一边哼着,母 亲哼得很细很细,被人听到了她就会不自然地笑笑。等人走了她就又开始哼了。 其实那时我们的家是很困难的。父亲和母亲身上的担子也很重,可他们却会不时 地哼出他们心底的旋律来,父亲和母亲都是这个世界上很一般的人,但在他们一 边干活一边哼歌的时候,我觉得他们很美很美,他们是在从心底灿烂他们的人生, 他们是在用心歌唱他们所正在过着的生活。很多年后我一想到小时候见到的父亲 和母亲一边哼着歌一边干活的情景就忍不住在心中感动不已。很难想象一个能够 很随意地从心底哼出歌的人会不热爱生活,会厌倦人世。 记得很小的时候。一个人天黑的时候要从一个很远的地方回家,因为路远,而且 还要经过一块坟地,所以就很害怕。总感觉有什么东西就跟在自己的后面。于是 在心里一遍一遍地说我是大人,好像是要告诉谁似的。但这一招并不起作用,因 为自己的心里很清楚并不是一个大人。就哼起了歌,哼得很响,在黑夜的旷野里 就只能听到自己的歌了。那一刻似乎自己真的大了,那段路也在不知不觉中就走 完了。 在走那段路的时候,哼歌让我给自己创造了自信,使我从容地走过了一段本来就 应该是很艰难的路。我就想父亲和母亲在哼歌的时候是不是也在为自己创造自信 呢?在繁杂的生活面前他们肯定也会感到压力和沉重。但哼着哼着,那些东西就 显得很轻很轻了。我曾经问过他们,母亲没说话只是笑着,而父亲则是在沉思什 么的样子,他们要回答的一切就在他们的笑容里和沉思着的眸子里了。 生活就是这样,父亲和母亲用他们心中的旋律使沉重的生活变得轻松起来了,倘 若他们整日愁眉苦脸,很难想象我们当时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生活有时是一场 大型交响乐,但生活有时又是很单纯的二胡独奏;生活有时是激越的,但大多数 时间则是小河一样静静地流着。谁想让生活永远澎湃着激情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 现实的。而流动着的生活更能让人品出生活的真味。也更能让人陶醉其中。 乐于给自己的生命配乐,起码说明我们还是很看重我们的生命,说明我们的生命 还有值得我们为此而干下去的东西。我们也就会活得有滋有味。而给自己的生命 配了乐,我们的生命本身也就有了色彩,有了旋律,有让我们走下去的信心和勇 气。 人需要的又是什么呢? 文本解读 生命从自己的哭声中开始,又在别人的泪水中结束,这中间的过程就是幸福。人 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们如何赢得生命过程的幸福?作者告诉我们,给自己的生 命配乐,我们的生命本身也就有了色彩,有了旋律,有了走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作者娓娓道来,先讲父亲和母亲在生活的艰难中哼歌为自己创造自信,让心头的 压力和沉重变得轻松,然后又叙说自己小时候黑夜走过坟地时哼歌,用心中的旋 律帮助自己走过那段艰难的路的往事,从而引导我们思考:给生命配乐是自信的
表现,不妨试着把叹息、苦恼交给那些让自己感动的“调”,让自己每天都生活 在阳光里。 赏析范例 以小见大,理趣盎然 赏析《给生命配乐》的构思艺术 《给生命配乐》一文从生活中随口哼歌的现象切入,夹叙夹议,以小见大,揭示 了人生的真谛,给读者以人生的智慧。 夹叙夹议,充满晢思理趣。这篇散文融记事、写人于一体,熔议论、抒情为一炉, 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如文章第四段写父母在艰难的境况中仍然乐观地生活,边 干活边哼歌的情景,作者连用11个“一边”,再现了父母在劳动中自然而然地 哼着“随意”的生活场景,生动传神地塑造了父母的形象,表现了父亲对生活的 热爱。最后作者又巧运生花之笔,既抒情又议论,点明了这其中令人感动的原因: 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以小见大,揭示人生真谛。作者畅谈自己在街头哼歌的感受、父母在艰难生活中 哼歌的灿烂和自己黑夜走过坟地时哼歌的自信等小事,由随口哼歌这一普通的生 活现象出发,深入思考人类的生存的真谛,最后水到渠成地揭示文章的主旨:给 自己的生命配了乐,我们的生命本身也就有了色彩,有了旋律,有了让我们走下 去的信心和勇气。文章以小见大,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生命感悟 总之,全文围绕“给生命配乐”的话题,敏锐地发现生活,表达了“用心歌唱生 命,自信、勇敢、乐观地面对生活”的真谛 感情表达赏析短文写作要领 要点回顾:高考中选用的文学作品一般都是情文并茂、耐人寻味的散文。同一种 景物、同一种状况、同一种遭遇,由于处境不同、个性迥异,往往会激起作者完 全不同甚至相反的情怀。因此这些文章一般都采用了个性化的表达,带有强烈的 主观色彩。其中的情感,除了会留下时代、社会的痕迹外,往往还会烙下作者独 特个性的印记。这一期,我们来谈谈如何赏析文学作品的情感。 写作要领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切景语皆情语”,文学作品中要表达的情感通常不 是直露的,它往往蕴含在写景状物或记人叙事中。如果我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 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审美经验,认真阅读文本,正确把握蕴含在景物、场景和 事件中的思想感情,并掌握这一类赏析短文的写作要领,那么就一定能妙笔生花 反复诵读,体味语言。鉴赏的基础是对文章内容的感知能力,由“感”入 “悟”,才能体味文中渗透着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首先要“披文以入情”,通 过有感情的诵读来解读语言文字,来感知作品中呈现的物象,进而感受深沉的情 思、优美的意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懂文章,弄懂文意,是我们鉴赏 情感的第一步。 二、知人论世,探讨根源。文学作品中所写的景物、场景或事件都寄托了作者的 主观情感,作者在什么情况下览物赏景、记人叙事,文章中不可避免地会带上此 时的感情色彩,或带有某种感情倾向。所以我们在赏析作品的情感时,要尽可能 多地了解作者的方方面面,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从而更深层次地把握文章的情
表现,不妨试着把叹息、苦恼交给那些让自己感动的“调”,让自己每天都生活 在阳光里。 赏析范例 以小见大,理趣盎然 ——赏析《给生命配乐》的构思艺术 《给生命配乐》一文从生活中随口哼歌的现象切入,夹叙夹议,以小见大,揭示 了人生的真谛,给读者以人生的智慧。 夹叙夹议,充满哲思理趣。这篇散文融记事、写人于一体,熔议论、抒情为一炉, 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如文章第四段写父母在艰难的境况中仍然乐观地生活,边 干活边哼歌的情景,作者连用 11 个“一边”,再现了父母在劳动中自然而然地 哼着“随意”的生活场景,生动传神地塑造了父母的形象,表现了父亲对生活的 热爱。最后作者又巧运生花之笔,既抒情又议论,点明了这其中令人感动的原因: 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以小见大,揭示人生真谛。作者畅谈自己在街头哼歌的感受、父母在艰难生活中 哼歌的灿烂和自己黑夜走过坟地时哼歌的自信等小事,由随口哼歌这一普通的生 活现象出发,深入思考人类的生存的真谛,最后水到渠成地揭示文章的主旨:给 自己的生命配了乐,我们的生命本身也就有了色彩,有了旋律,有了让我们走下 去的信心和勇气。文章以小见大,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生命感悟。 总之,全文围绕“给生命配乐”的话题,敏锐地发现生活,表达了“用心歌唱生 命,自信、勇敢、乐观地面对生活”的真谛。 感情表达赏析短文写作要领 要点回顾:高考中选用的文学作品一般都是情文并茂、耐人寻味的散文。同一种 景物、同一种状况、同一种遭遇,由于处境不同、个性迥异,往往会激起作者完 全不同甚至相反的情怀。因此这些文章一般都采用了个性化的表达,带有强烈的 主观色彩。其中的情感,除了会留下时代、社会的痕迹外,往往还会烙下作者独 特个性的印记。这一期,我们来谈谈如何赏析文学作品的情感。 写作要领: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切景语皆情语”,文学作品中要表达的情感通常不 是直露的,它往往蕴含在写景状物或记人叙事中。如果我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 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审美经验,认真阅读文本,正确把握蕴含在景物、场景和 事件中的思想感情,并掌握这一类赏析短文的写作要领,那么就一定能妙笔生花 了。 一、反复诵读,体味语言。鉴赏的基础是对文章内容的感知能力,由“感”入 “悟”,才能体味文中渗透着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首先要“披文以入情”,通 过有感情的诵读来解读语言文字,来感知作品中呈现的物象,进而感受深沉的情 思、优美的意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懂文章,弄懂文意,是我们鉴赏 情感的第一步。 二、知人论世,探讨根源。文学作品中所写的景物、场景或事件都寄托了作者的 主观情感,作者在什么情况下览物赏景、记人叙事,文章中不可避免地会带上此 时的感情色彩,或带有某种感情倾向。所以我们在赏析作品的情感时,要尽可能 多地了解作者的方方面面,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从而更深层次地把握文章的情 感
三、揣摩技法,规范表达。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这种独特的地方往往就是独特的艺术技巧。艺术手法因文而异,有的是借景抒情, 如《荷塘月色》借月下荷塘和塘中月色抒发情感;有的是托物言志,如《我的空 中楼阁》是通过虚实相生、多角度定景换点描写心爱的小屋来表达自己的情志 而有的是将自己的情怀植根于生存环境当中,通过这些环境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追 求 原文输入 解不开的乡愁(幽墨) ①我又一次失眠了,在这个初秋的夜晚。我尝试了许多催眠的方法,试图使自己 进入睡眠状态。无奈之下,我便决定听收音机以度漫漫长夜。“天边飘过故乡的 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归来吧! 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我曾很奇怪,像费翔这样一个七尺男儿竟会唱出 这么一首落寞、辛酸的歌。我一直认为男儿志在四方,不应太眷恋乡情、友情 直到有一天,当我背上行囊,离乡别井来到异乡求学后,才发觉自己常被一股浓 浓的乡愁笼罩着 ②我的故乡躲藏在粵北山区一个偏僻的角落里。与繁华的大都市相比,我的故乡 就更显得贫困、落后与萧条。故乡没有什么好看的风景,唯一的风景就是山!山! 山!密密麻麻的山像一张大网,把我的故乡罩住。层层叠叠的山也像一道道屏障, 把我的故乡与外界隔离。我曾十分厌恶故乡的山,因为它,才令我的故乡这么闭 塞、落后、贫穷!我曾想逃离故乡那讨厌的山,到繁华的都市过一种新生活。因 为我不想永远困于一方,过一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乡村生活。如今,我 终于逃出了大山,来到一个繁华的城市求学。开始,我以为自己很快乐,因为我 不再面对故乡那压抑的大山。于是我每日尽情穿梭在这繁华的城市中,以满足 颗盼望已久的心。也许快乐是短暂的,又或许我从来都没有真正得到过快乐。那 天,当我拖着疲惫的身心徘徊在南来北往的人群中,看到一个个陌生人与我擦肩 而过,我的心莫名其妙地产生一种落寞感。我快乐吗?我扪心自问。这个城市对 于我来说,是陌生的。我只是它的一个匆匆过客,我永远都不可能属于它。我是 属于我的故乡的。 ③“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的这句词令我惭愧不已。 直以来,我都用一种厌恶的眼光去看待故乡,从没试过用另一种眼光去看。若 不是漂泊在他乡,我可能永远都无法领悟故乡的美。 ④故乡四面都被青山拥抱着,从上空看,它酷似一口枯井。故乡的山长满绿树且 高,由于山高,在地上看天空的云,总觉得云就从山顶飘浮而过,弄得年幼的我 总闹着家人带我去山上摸云。故乡的田野总是最热闹的。春天,有勤劳的村民在 那里撒下绿色之网;夏天,有无数的青蛙在那里欢快地歌唱;秋天,有喜悦的丰 收者从那里挑走一担担的金子;冬天,则有许多活泼的孩子在那里嬉戏。我特别 喜欢雨中的故乡。下淅淅沥沥的小雨时,那细小的雨珠给故乡蒙上一层白色的纱 巾,令故乡看起来有种朦胧美。下倾盆大雨时,那发狂的雨水从山上的小溪猛冲 而下,形成了一条条壮观的小瀑布。 ⑤当第一道霞光划过黎明的天空,村民扛着锄头,挑着箩筐,牵着耕牛的忙碌身 影随处可见。当夕阳徐徐落下,炊烟袅袅升起时,喧闹的故乡又安静了下来。辛 苦了一天的村民终于可以回家享受天伦之乐了。这时是故乡最宁静最安祥的时 刻,尽管村口时不时传来几声不知哪个母亲呼唤孩子归家吃饭的声音
三、揣摩技法,规范表达。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这种独特的地方往往就是独特的艺术技巧。艺术手法因文而异,有的是借景抒情, 如《荷塘月色》借月下荷塘和塘中月色抒发情感;有的是托物言志,如《我的空 中楼阁》是通过虚实相生、多角度定景换点描写心爱的小屋来表达自己的情志; 而有的是将自己的情怀植根于生存环境当中,通过这些环境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追 求。 原文输入: 解不开的乡愁(幽墨) ①我又一次失眠了,在这个初秋的夜晚。我尝试了许多催眠的方法,试图使自己 进入睡眠状态。无奈之下,我便决定听收音机以度漫漫长夜。“天边飘过故乡的 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归来吧! 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我曾很奇怪,像费翔这样一个七尺男儿竟会唱出 这么一首落寞、辛酸的歌。我一直认为男儿志在四方,不应太眷恋乡情、友情。 直到有一天,当我背上行囊,离乡别井来到异乡求学后,才发觉自己常被一股浓 浓的乡愁笼罩着。 ②我的故乡躲藏在粤北山区一个偏僻的角落里。与繁华的大都市相比,我的故乡 就更显得贫困、落后与萧条。故乡没有什么好看的风景,唯一的风景就是山!山! 山!密密麻麻的山像一张大网,把我的故乡罩住。层层叠叠的山也像一道道屏障, 把我的故乡与外界隔离。我曾十分厌恶故乡的山,因为它,才令我的故乡这么闭 塞、落后、贫穷!我曾想逃离故乡那讨厌的山,到繁华的都市过一种新生活。因 为我不想永远困于一方,过一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乡村生活。如今,我 终于逃出了大山,来到一个繁华的城市求学。开始,我以为自己很快乐,因为我 不再面对故乡那压抑的大山。于是我每日尽情穿梭在这繁华的城市中,以满足一 颗盼望已久的心。也许快乐是短暂的,又或许我从来都没有真正得到过快乐。那 天,当我拖着疲惫的身心徘徊在南来北往的人群中,看到一个个陌生人与我擦肩 而过,我的心莫名其妙地产生一种落寞感。我快乐吗?我扪心自问。这个城市对 于我来说,是陌生的。我只是它的一个匆匆过客,我永远都不可能属于它。我是 属于我的故乡的。 ③“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的这句词令我惭愧不已。 一直以来,我都用一种厌恶的眼光去看待故乡,从没试过用另一种眼光去看。若 不是漂泊在他乡,我可能永远都无法领悟故乡的美。 ④故乡四面都被青山拥抱着,从上空看,它酷似一口枯井。故乡的山长满绿树且 高,由于山高,在地上看天空的云,总觉得云就从山顶飘浮而过,弄得年幼的我 总闹着家人带我去山上摸云。故乡的田野总是最热闹的。春天,有勤劳的村民在 那里撒下绿色之网;夏天,有无数的青蛙在那里欢快地歌唱;秋天,有喜悦的丰 收者从那里挑走一担担的金子;冬天,则有许多活泼的孩子在那里嬉戏。我特别 喜欢雨中的故乡。下淅淅沥沥的小雨时,那细小的雨珠给故乡蒙上一层白色的纱 巾,令故乡看起来有种朦胧美。下倾盆大雨时,那发狂的雨水从山上的小溪猛冲 而下,形成了一条条壮观的小瀑布。 ⑤当第一道霞光划过黎明的天空,村民扛着锄头,挑着箩筐,牵着耕牛的忙碌身 影随处可见。当夕阳徐徐落下,炊烟袅袅升起时,喧闹的故乡又安静了下来。辛 苦了一天的村民终于可以回家享受天伦之乐了。这时是故乡最宁静最安祥的时 刻,尽管村口时不时传来几声不知哪个母亲呼唤孩子归家吃饭的声音
⑥生长在乡间的孩子是幸福的,他们不用被父母逼着去参加自己不喜欢的培训 班,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去干自己喜欢的事。小时候的我是个顽皮的野丫头,坐 不住的我常唤上一大群伙伴从村西窜到村东。而且常跟着男孩子们爬树捉蝉、上 山打鸟、下河摸鱼。我的童年就是在蹦蹦跳跳中悄然而逝。 ⑦望着窗外的一弯残月,我的心纳闷得很,为什么这里的月色这么黯淡?故乡的 月色可不是这样的,它洁白、柔和。曾经有多少个夜晚,我和小伙伴们互相追逐 在洁柔的月光之下。然而,这已是多年以前的事了。费翔的歌早己随风飘逝,孤 独的我害怕被黑夜吞噬。于是快步走向阳台,希望这微弱的月光可以驱走这令我 畏惧的黑暗。 ⑧仰望苍穹,望着飘浮在天空中的几朵云,我的心突然有种冲动,希望自己可以 化作一朵云,飘荡回故乡。 文本解读 乡愁,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的乡土观念早已深深植 根于华夏儿女的骨髓之中。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墨客为之赋诗作词,泪透纸背; 有无数游子离人梦归故里,那份深沉浓郁、刻骨铭心的思乡之情,“恰似一江春 水向东流”,滔滔不绝。本文以“乡愁”为线索,第一段引用歌词,定下全文深 切、缠绵的感情基调。接着又宕开一笔,写“我”来到异地求学,穿行于陌生的 城市,产生落寞感,勾起思乡之情。然后又浓墨重彩地描写故乡的美景、诗意的 生活和幸福的童年,含蓄地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最后以眼前的残月与故乡 的明月对照,思乡之情愈发浓烈。 赏析范例: 细腻绵长,催人泪下 赏析《解不开的乡愁》的抒情手法 乡愁是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情感,但作者却化抽象为具体,运用对比、反复、 想象等手法将乡愁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细腻绵长,催人泪下 对比鲜明表孤独。作者年幼时讨厌故乡的山,漂泊他乡后却无比留念:年幼时认 为“故乡没有什么好看的风景”,漂泊他乡后的孤独寂寞却使她对故乡的山水 美、生活美充满向往,感悟到“我是属于我的故乡的”。前后对照,对比鲜明, 思乡之情缠绵悱恻。 排比反复绘乡愁。比如,开篇时用“唯一的风景就是山!山!山!”的反复写故 乡的山,表达了“我”最初对故乡的厌恶之情。第四段用一组排比写故乡春夏秋 冬的美好,对故乡生活极尽赞美之辞,更见对故乡的思念之浓 虚实结合写深情。文中关于云的几处描写都用了想象的手法,如第四段描写 “我”年幼时看云,想去山顶摸云的情景,写出了童年的纯真,侧面点化故乡的 美丽。第八段写凝视天空的白云突发奇想,虚写一笔,表现出“我”对故乡的无 比思念,浓化了乡愁。 总之,这篇文章采用多用抒情手法,把抽象的思乡之情化为浸满乡愁的图景,含 蓄蕴藉,耐人寻味 景物描写赏析短文写作要领 要点回顾:“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文人雅士们把品味山川之美 作为人生的一大乐事,因此,描写自然景物的文学作品在高考现代文阅读中占据 着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这些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一般都浸润着作者的情感, 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寄寓着深刻的人生晢理。对景物描写的赏析有助于理解
⑥生长在乡间的孩子是幸福的,他们不用被父母逼着去参加自己不喜欢的培训 班,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去干自己喜欢的事。小时候的我是个顽皮的野丫头,坐 不住的我常唤上一大群伙伴从村西窜到村东。而且常跟着男孩子们爬树捉蝉、上 山打鸟、下河摸鱼。我的童年就是在蹦蹦跳跳中悄然而逝。 ⑦望着窗外的一弯残月,我的心纳闷得很,为什么这里的月色这么黯淡?故乡的 月色可不是这样的,它洁白、柔和。曾经有多少个夜晚,我和小伙伴们互相追逐 在洁柔的月光之下。然而,这已是多年以前的事了。费翔的歌早已随风飘逝,孤 独的我害怕被黑夜吞噬。于是快步走向阳台,希望这微弱的月光可以驱走这令我 畏惧的黑暗。 ⑧仰望苍穹,望着飘浮在天空中的几朵云,我的心突然有种冲动,希望自己可以 化作一朵云,飘荡回故乡。 文本解读: 乡愁,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的乡土观念早已深深植 根于华夏儿女的骨髓之中。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墨客为之赋诗作词,泪透纸背; 有无数游子离人梦归故里,那份深沉浓郁、刻骨铭心的思乡之情,“恰似一江春 水向东流”,滔滔不绝。本文以“乡愁”为线索,第一段引用歌词,定下全文深 切、缠绵的感情基调。接着又宕开一笔,写“我”来到异地求学,穿行于陌生的 城市,产生落寞感,勾起思乡之情。然后又浓墨重彩地描写故乡的美景、诗意的 生活和幸福的童年,含蓄地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最后以眼前的残月与故乡 的明月对照,思乡之情愈发浓烈。 赏析范例: 细腻绵长,催人泪下 ——赏析《解不开的乡愁》的抒情手法 乡愁是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情感,但作者却化抽象为具体,运用对比、反复、 想象等手法将乡愁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细腻绵长,催人泪下。 对比鲜明表孤独。作者年幼时讨厌故乡的山,漂泊他乡后却无比留念;年幼时认 为“故乡没有什么好看的风景”,漂泊他乡后的孤独寂寞却使她对故乡的山水 美、生活美充满向往,感悟到“我是属于我的故乡的”。前后对照,对比鲜明, 思乡之情缠绵悱恻。 排比反复绘乡愁。比如,开篇时用“唯一的风景就是山!山!山!”的反复写故 乡的山,表达了“我”最初对故乡的厌恶之情。第四段用一组排比写故乡春夏秋 冬的美好,对故乡生活极尽赞美之辞,更见对故乡的思念之浓。 虚实结合写深情。文中关于云的几处描写都用了想象的手法,如第四段描写 “我”年幼时看云,想去山顶摸云的情景,写出了童年的纯真,侧面点化故乡的 美丽。第八段写凝视天空的白云突发奇想,虚写一笔,表现出“我”对故乡的无 比思念,浓化了乡愁。 总之,这篇文章采用多用抒情手法,把抽象的思乡之情化为浸满乡愁的图景,含 蓄蕴藉,耐人寻味。 景物描写赏析短文写作要领 要点回顾:“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文人雅士们把品味山川之美 作为人生的一大乐事,因此,描写自然景物的文学作品在高考现代文阅读中占据 着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这些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一般都浸润着作者的情感, 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寄寓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对景物描写的赏析有助于理解
文章主旨,更能提升我们的审美感悟能力,所以这一讲我们就来谈谈如何写作景 物描写的赏析短文。 写作要领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美好的景物,很想把它记录下来,力求 写得生动有趣,形象感人。作家们也一样,“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为了把眼前之景生动地描摹下来,或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或虚实相生,托物言 志;或比喻夸张,拟人排比,既状物之形,更写景之神,把景物写得五彩缤纷, 摇曳多姿。所以我们在赏析这些景物描写时就要遵循一定的规律: 1.找出写景语句,体会写景特点。要对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首先 应该明确文章所写的景物对象,把握景物所体现的氛围特征。然后再分析其写景 方法、相互关系和传情效果。分析时往往又包括整体界定和具体分析两个步骤。 整体界定时要能有效地从原文中撷取信息,具体分析时要能结合整篇文章对景物 特点进行准确概括,精彩阐释。 2.展开联想想象,感受景中之情。“一切景语皆情语”,自然景物只有受之于 人类的情感才能透露出灵性来。所以要真正读懂文章,从景物描写中领略到美, 首先就必须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的翅膀,真正进入作者所创造的意境 之中,身临其境,同声相应,深刻感悟景物的内在精神和灵魂,在与作者的共鸣 中走进作品,理解作者。 3.选好切入点,进行精彩评析。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切入来评析其景物描写的 精彩之处,关键是要善于选择,找准切入点。比如我们可以从字、词的赏析入手, 再到句子,最后到整篇文章意境的赏析,层层深入,美的感受自然而然也就具体 化了。或者我们可以从景物描写的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等方面切入,精彩分析作品 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等修辞手法的作用,或深刻揭示作家们运用融情于景、 化静为动、托物言志等等高超技巧,这样作家们的匠心独运之处,文章的跌宕多 姿也就让人叹服了。 原文输入 山的呼唤(琼瑶) 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 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神奇与旖旎 童年时,在故乡湖南的乡间,曾有那么一座山,使我喘息过,使我迷惑过,使我 喜悦而又使我沉迷,至今,那山仍清晰地萦绕于我的脑际。那山并不高,遍布着 松树,高大的直入云霄。小的只有半个人高,泥土是红色的,土质松而软,没有 杂草,没有荆棘,只是遍地撒布着一颗颗的松果。而我穿梭于那松林间,奔跑着, 呼喊着,收集着那些松果,竟日流连,乐而不疲。玩累了,我会选择一棵巨大的 松树,倚着它坐下来,让那如伞般的松枝遮蔽着我。闭上眼睛,我静静地倾听那 风声穿过松林发出的簌簌声响,幻想着它在诉说些什么。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 子,我就在那儿制造着,酝酿着,堆积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长长久久地听着 那山的倾诉、山的声籁和山的呼唤。 这座童年时期影响着我的山,始终活在我的心中。它带着一股烧灼般的力量压迫 着我。一座山!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一座山。我开 始写作,迫切地想写出我对山的那份感觉,我写了很多以山为背景的小说,像《深 山里》,像《苔痕》,像《船里的卡保山》……而真正能写出我那份感觉的,只 有一篇《幸运草》
文章主旨,更能提升我们的审美感悟能力,所以这一讲我们就来谈谈如何写作景 物描写的赏析短文。 写作要领: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美好的景物,很想把它记录下来,力求 写得生动有趣,形象感人。作家们也一样,“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为了把眼前之景生动地描摹下来,或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或虚实相生,托物言 志;或比喻夸张,拟人排比,既状物之形,更写景之神,把景物写得五彩缤纷, 摇曳多姿。所以我们在赏析这些景物描写时就要遵循一定的规律: 1.找出写景语句,体会写景特点。要对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首先 应该明确文章所写的景物对象,把握景物所体现的氛围特征。然后再分析其写景 方法、相互关系和传情效果。分析时往往又包括整体界定和具体分析两个步骤。 整体界定时要能有效地从原文中撷取信息,具体分析时要能结合整篇文章对景物 特点进行准确概括,精彩阐释。 2.展开联想想象,感受景中之情。“一切景语皆情语”,自然景物只有受之于 人类的情感才能透露出灵性来。所以要真正读懂文章,从景物描写中领略到美, 首先就必须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的翅膀,真正进入作者所创造的意境 之中,身临其境,同声相应,深刻感悟景物的内在精神和灵魂,在与作者的共鸣 中走进作品,理解作者。 3.选好切入点,进行精彩评析。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切入来评析其景物描写的 精彩之处,关键是要善于选择,找准切入点。比如我们可以从字、词的赏析入手, 再到句子,最后到整篇文章意境的赏析,层层深入,美的感受自然而然也就具体 化了。或者我们可以从景物描写的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等方面切入,精彩分析作品 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等修辞手法的作用,或深刻揭示作家们运用融情于景、 化静为动、托物言志等等高超技巧,这样作家们的匠心独运之处,文章的跌宕多 姿也就让人叹服了。 原文输入: 山的呼唤(琼瑶) 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 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神奇与旖旎。 童年时,在故乡湖南的乡间,曾有那么一座山,使我喘息过,使我迷惑过,使我 喜悦而又使我沉迷,至今,那山仍清晰地萦绕于我的脑际。那山并不高,遍布着 松树,高大的直入云霄。小的只有半个人高,泥土是红色的,土质松而软,没有 杂草,没有荆棘,只是遍地撒布着一颗颗的松果。而我穿梭于那松林间,奔跑着, 呼喊着,收集着那些松果,竟日流连,乐而不疲。玩累了,我会选择一棵巨大的 松树,倚着它坐下来,让那如伞般的松枝遮蔽着我。闭上眼睛,我静静地倾听那 风声穿过松林发出的簌簌声响,幻想着它在诉说些什么。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 子,我就在那儿制造着,酝酿着,堆积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长长久久地听着 那山的倾诉、山的声籁和山的呼唤。 这座童年时期影响着我的山,始终活在我的心中。它带着一股烧灼般的力量压迫 着我。一座山!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一座山。我开 始写作,迫切地想写出我对山的那份感觉,我写了很多以山为背景的小说,像《深 山里》,像《苔痕》,像《船里的卡保山》……而真正能写出我那份感觉的,只 有一篇《幸运草》
两年前,随着拍摄《幸运草》的外景勘察队,我上了一座山,我这一生真正地爬 上了一座“山”,再度感受到那份令人喘息,令人迷惑,令人喜悦而又令人沉迷 的滋味。那座山,那座高不可攀、深入云霄的山,那座远离尘嚣、没有丝毫人间 烟火味的山!那座半是梦境、半是幻境、半是仙境的山! 那山高达海拔一万三千多英尺,名叫“玉山 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踏实,也再没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 高山”的感觉更虚幻,那山半在云封雾绕中,半在氤氲迷离中。岩石高插入云, 松树伸展着枝丫,像一只只巨人的手,托住了整个的天空 站在那儿,世界在你的脚底,寒意深深的云层包围着你。浓密的松树,高大,挺 拔,苍劲,树枝上全挂着一串一串的苍苔,云所带来的水汽凝聚在苍苔上,成为 一颗颗晶莹的水滴,顺着苍苔向下滴落。云飘浮在脚下,在眼前,在身边,忽而 来,忽而去,忽而凝聚,忽而飘散。太阳的光芒透过树梢,透过云层,像一条条 闪烁的光带,遍撒在整个山头。一会儿,你会浴在阳光的灿烂里,一会儿,你又 会置身在岩石的阴影下。你身边所有的一切景象,瞬息万变,使你不能不一次又 次的惊叹,惊叹那造物的神秘与神奇。 夜里,寒月当头,流星数点。山沐浴在月光下,一片清幽,一片朦胧。处处是岩 石与巨木的幢幢黑影,给人一份说不出的震慑与肃穆的感觉。山中的夜并不宁静, 风在林中穿梭,时而尖啸,如一声壮烈的呐喊。时而低吟,如一支柔美的清歌。 除了风声,有隔山的飞瀑,在不停不休的飞湍奔流。有不知名的鸟啼,此起彼应 的互相唱和。有树枝偶然的断裂声,有小虫的唧唧,有草丛中不明原委的簌簌… 这种种的声浪,汇合成了一股“山的呼唤”,那样让人震慑,让人感动,让人迷 惑。似乎在不住地低喊着:“来吧!来吧!来吧!来上一座山。看看山会带给你 什么?来吧!来吧!来吧!” 梦中,我总听到那山的呼唤。我知道,我将重去,我将攀登,一次又一次。因为, 那山在呼唤着我。 文本解读 《山的呼唤》是一篇清新隽永的散文。文章起于“那山在呼唤”,反复吟咏,又 结于“那山在呼唤”,着笔温柔,意境朦胧而含义隽永。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写 法,写了两座山—一童年时湖南故乡的一座小山和后来攀登的玉山。童年时的故 乡的小山因为“堆积着我最初的梦”而“始终活在心中”,这就为下文埋下了思 乡的种子和热爱自然的根。接着作者着力用她那枝生花妙笔细腻而有序地描绘了 玉山的优美景色,表达出对神奇的大自然的惊叹和沉迷。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摄 取了清晨和夜里两个反差极大的特写镜头。清晨的玉山,“使你不能不惊叹那造 物的神秘与神奇”。夜里的玉山,“沐浴在月光下,一片清幽,一片朦胧”,语 言委婉含蓄,隽永玲珑,全文情景交融,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表现了不断 攀登,永远进取的积极人生观,扣人心弦,催人奋进。 赏析范例: 《山的呼唤》多角度的景物描写 琼瑶在《山的呼唤》一文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多角度地描写景物,为读者展 现出一幅如梦如幻般神奇而又美丽的山景 在具体描绘中,作者注意绘形、绘声与绘色相结合,又体现出个人登“山”的切 身体验。比如故乡的小山“遍布着松树”“遍地撒布着一颗颗的松果”“泥土是
两年前,随着拍摄《幸运草》的外景勘察队,我上了一座山,我这一生真正地爬 上了一座“山”,再度感受到那份令人喘息,令人迷惑,令人喜悦而又令人沉迷 的滋味。那座山,那座高不可攀、深入云霄的山,那座远离尘嚣、没有丝毫人间 烟火味的山!那座半是梦境、半是幻境、半是仙境的山! 那山高达海拔一万三千多英尺,名叫“玉山”。 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踏实,也再没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 “高山”的感觉更虚幻,那山半在云封雾绕中,半在氤氲迷离中。岩石高插入云, 松树伸展着枝丫,像一只只巨人的手,托住了整个的天空。 站在那儿,世界在你的脚底,寒意深深的云层包围着你。浓密的松树,高大,挺 拔,苍劲,树枝上全挂着一串一串的苍苔,云所带来的水汽凝聚在苍苔上,成为 一颗颗晶莹的水滴,顺着苍苔向下滴落。云飘浮在脚下,在眼前,在身边,忽而 来,忽而去,忽而凝聚,忽而飘散。太阳的光芒透过树梢,透过云层,像一条条 闪烁的光带,遍撒在整个山头。一会儿,你会浴在阳光的灿烂里,一会儿,你又 会置身在岩石的阴影下。你身边所有的一切景象,瞬息万变,使你不能不一次又 一次的惊叹,惊叹那造物的神秘与神奇。 夜里,寒月当头,流星数点。山沐浴在月光下,一片清幽,一片朦胧。处处是岩 石与巨木的幢幢黑影,给人一份说不出的震慑与肃穆的感觉。山中的夜并不宁静, 风在林中穿梭,时而尖啸,如一声壮烈的呐喊。时而低吟,如一支柔美的清歌。 除了风声,有隔山的飞瀑,在不停不休的飞湍奔流。有不知名的鸟啼,此起彼应 的互相唱和。有树枝偶然的断裂声,有小虫的唧唧,有草丛中不明原委的簌簌…… 这种种的声浪,汇合成了一股“山的呼唤”,那样让人震慑,让人感动,让人迷 惑。似乎在不住地低喊着:“来吧!来吧!来吧!来上一座山。看看山会带给你 什么?来吧!来吧!来吧!” 梦中,我总听到那山的呼唤。我知道,我将重去,我将攀登,一次又一次。因为, 那山在呼唤着我。 文本解读: 《山的呼唤》是一篇清新隽永的散文。文章起于“那山在呼唤”,反复吟咏,又 结于“那山在呼唤”,着笔温柔,意境朦胧而含义隽永。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写 法,写了两座山——童年时湖南故乡的一座小山和后来攀登的玉山。童年时的故 乡的小山因为“堆积着我最初的梦”而“始终活在心中”,这就为下文埋下了思 乡的种子和热爱自然的根。接着作者着力用她那枝生花妙笔细腻而有序地描绘了 玉山的优美景色,表达出对神奇的大自然的惊叹和沉迷。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摄 取了清晨和夜里两个反差极大的特写镜头。清晨的玉山,“使你不能不惊叹那造 物的神秘与神奇”。夜里的玉山,“沐浴在月光下,一片清幽,一片朦胧”,语 言委婉含蓄,隽永玲珑,全文情景交融,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表现了不断 攀登,永远进取的积极人生观,扣人心弦,催人奋进。 赏析范例: 《山的呼唤》多角度的景物描写 琼瑶在《山的呼唤》一文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多角度地描写景物,为读者展 现出一幅如梦如幻般神奇而又美丽的山景。 在具体描绘中,作者注意绘形、绘声与绘色相结合,又体现出个人登“山”的切 身体验。比如故乡的小山“遍布着松树”“遍地撒布着一颗颗的松果”“泥土是
红色的”,而两年前登上的玉山中“云层像一条条闪烁的光带”“处处是岩石与 巨木的幢幢黑影”。这样写既突出了山间景物的特点,又体现出个人登“山”时 的切身体会与感受,形象生动,趣味无穷。 作者综合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在作者 的笔下,两座山都有人的灵性,像在“呼唤”她。玉山上的松枝,“像一只只巨 人的手,托住了整个的天空”,那种种声浪“让人震慑,让人感动,让人迷惑” 吸引着作者去攀登。语言生动,既概括了所见景物的总体特征,也生动形象地描 绘了各种景物的突出特点,凸现出大自然的巨大魅力。 虚实结合,意境朦胧而含义隽永。文中描绘了“实”的山一一童年时期湖南乡间 的一座小山以及日后攀登的玉山,通过反复的吟咏,作者还写出了象征意义的 水进取的果根人生观,多倍等,表达了自对生清的感,表现了不所 通过这些描写,文章为读者展现出一幅迷人的山景,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山的 呼唤”,深切理解了作者对山的热爱与执著。 人物形象赏析短文写作要领 要点回顾:自2005年湖南高考首次设置“文章赏析”以来,有效弥合了长期存 在的读写分离弊端,把阅读、研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测试学生语文素养 找到了一种符合实际的形式,显示了它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可低估的文学价值,确 实成为了湖南高考改革的一大亮点。在赏析短文时,最常见的题型之一或就是赏 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或明确要求考生鉴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或考察学生 分析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手段,从而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主旨的把握, 看出考生的理解能力、鉴赏水平。这一期,我们就来谈谈如何鉴赏文学作品中的 人物形象 写作要领 任何文学形象都是作者根据生活素材经过集中、概括而创造出来的,因而它比生 活中的形象更集中、更普遍,更具典型意义。文学作品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或从 正面描绘其语言动作,或从侧面烘托其品德精神,并把自己的褒贬之情、爱憎之 意巧妙地渗透在字里行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时是 个具体人物,有时却是典型环境下的一个群体,这就需要读者透过文字表象, 进行深层次地挖掘,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体味人物的深厚底蕴,揭示人物的典 型意义,从而深刻全面地把握作品。 具体说来,赏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可以分四步走 1、标记一一标记有关人物语言、行为、神态、动作等描写、叙述、议论的句子 这些语句,是体现人物性格的关键内容所在,通过标记,可以凸显人物的主要特 征,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作分析归纳 2、分析一一依据划出的句子,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倾向,联系全 文的内容主旨,分析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 3、归纳一一在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作品中人物所代表的类 型或人物的典型意义,用精练的语言,简洁的形式进行概括 4、作答一一作答时,要注意引用文章语句或概述文章内容进行对应分析,答案 要点应涵盖人物的所有性格特征和人物所属类型及意义 原文输入 老钱的灯 孔庆东
红色的”,而两年前登上的玉山中“云层像一条条闪烁的光带”“处处是岩石与 巨木的幢幢黑影”。这样写既突出了山间景物的特点,又体现出个人登“山”时 的切身体会与感受,形象生动,趣味无穷。 作者综合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在作者 的笔下,两座山都有人的灵性,像在“呼唤”她。玉山上的松枝,“像一只只巨 人的手,托住了整个的天空”,那种种声浪“让人震慑,让人感动,让人迷惑”, 吸引着作者去攀登。语言生动,既概括了所见景物的总体特征,也生动形象地描 绘了各种景物的突出特点,凸现出大自然的巨大魅力。 虚实结合,意境朦胧而含义隽永。文中描绘了“实”的山——童年时期湖南乡间 的一座小山以及日后攀登的玉山,通过反复的吟咏,作者还写出了象征意义的 “山”——理想、成功、乡情等,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表现了不断攀登, 永远进取的积极人生观。 通过这些描写,文章为读者展现出一幅迷人的山景,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山的 呼唤”,深切理解了作者对山的热爱与执著。 人物形象赏析短文写作要领 要点回顾:自 2005 年湖南高考首次设置“文章赏析”以来,有效弥合了长期存 在的读写分离弊端,把阅读、研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测试学生语文素养 找到了一种符合实际的形式,显示了它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可低估的文学价值,确 实成为了湖南高考改革的一大亮点。在赏析短文时,最常见的题型之一或就是赏 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或明确要求考生鉴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或考察学生 分析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手段,从而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主旨的把握, 看出考生的理解能力、鉴赏水平。这一期,我们就来谈谈如何鉴赏文学作品中的 人物形象。 写作要领 任何文学形象都是作者根据生活素材经过集中、概括而创造出来的,因而它比生 活中的形象更集中、更普遍,更具典型意义。文学作品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或从 正面描绘其语言动作,或从侧面烘托其品德精神,并把自己的褒贬之情、爱憎之 意巧妙地渗透在字里行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时是 一个具体人物,有时却是典型环境下的一个群体,这就需要读者透过文字表象, 进行深层次地挖掘,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体味人物的深厚底蕴,揭示人物的典 型意义,从而深刻全面地把握作品。 具体说来,赏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可以分四步走: 1、标记——标记有关人物语言、行为、神态、动作等描写、叙述、议论的句子。 这些语句,是体现人物性格的关键内容所在,通过标记,可以凸显人物的主要特 征,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作分析归纳。 2、分析——依据划出的句子,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倾向,联系全 文的内容主旨,分析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 3、归纳——在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作品中人物所代表的类 型或人物的典型意义,用精练的语言,简洁的形式进行概括。 4、作答——作答时,要注意引用文章语句或概述文章内容进行对应分析,答案 要点应涵盖人物的所有性格特征和人物所属类型及意义。 原文输入 老钱的灯 孔庆东
当着导师的面,自然是叫钱老师。但背后,还是觉得叫“老钱”过瘾。 老钱在世上混了五十个年头了,还没有混到一块法定的私人居住空间。“惨象, 已使我目不忍视。”可他还是一天到晚弥勒佛似的教导我们如何做学问。我有时 便不免暗发一点鲁智深式的腹诽:今日也要做学问,明日也要做学问,冷了弟兄 们的心。 当我们十来个弟兄“保甲连坐”般拥挤在他那间斗大的宿舍里时,一片黑乎乎的 身影在墙上漫涌着。常常是这边正谈着天底下最高雅清玄的问题,那边突然杯翻 壶仰,刹那间造就了几位诗(湿)人。于是老钱笑得更加开心,青黄的灯光在他秃 得未免过早的头顶上波动着。我常常首先倡议解散,因为我知道人走茶凉之后, 那支灯说不定要亮到寅时卯刻。 我常常从那支灯下经过。二十一楼的西半边,冲南,二层中间的那个窗口。我披 星戴月从三教(指北京大学第三教学楼一一引者注)回来,耳朵里落进一串老钱 粗犷的笑一一大概又接见什么文学青年吧。我深更半夜晚上出门,来回总要绕到 那窗下。看一眼那灯,似乎心里就多了一份舒坦。每当我冲着书缝打呵欠时,不 禁就想到:老钱大概还在干着吧?我再忍会儿。 有一次送女朋友,我说:“从那边儿绕一下,看看老钱的灯。”她勃然小怒:“又 是老钱,老钱!老钱的灯有什么好看的?简直是变态!”我勃然大怒,顺手给了她 记红焖肉,酿成了一场大祸 所以我有时觉得,老钱的灯恐怕不是什么好东西。老钱的满头黑发,不就是被它 弄没的么?只要它亮着,老钱就像着了魔似的翻呀,写呀。写鲁迅,写周作人。 可是人家那哥俩儿有他这样的“贵府”,有他这样的青灯么?“白发无情侵老境, 青灯有味似儿时”,也许他很欣赏陆游的这联名句吧? 件事念叨三遍以上,就再也说不清了一一我的经验 所以还是盲目崇拜一点什么为好,一种主义,一个人,一盏灯 当我面对书本“读欲”不振时,当我独望窗外无所事事时,当我觉得白天之重和 黑夜之轻都压得自己难以承受时,我就想:去看看老钱的灯吧,顺便吃个煎饼果 子 站在那窗下,仿佛能听见那灯嗡嗡地喘息着,好像一盘时间的磁带在转动。有时 真想喊一声:“嘿,老钱,悠着点儿!” 灯嗡嗡地喘息着。 老钱是个普通人。 但他的灯,亮在我心上 文本解读 读孔庆东的作品,总有一种如坐春风的感觉。这篇《老钱的灯》,有如小河淌水, 收放自如,让人感叹唏嘘,拍案叫绝。作者站在“我”的角度观照老钱,其言也 俗,其情也真。如文章开头介绍恩师说“老钱在世上混了50年”,一个“混” 字,平常至极,却又亲切温和,让人倍感师生情深。接着作者从老钱生活的清贫 写到治学的严谨,从老钱对“我”的影响写到“我”对老钱的否定之否定,无不 流露出对一代宗师的景仰和钦佩。如“青黄的灯光在他秃得未免过早的头顶上波 动着……”情境描写富于诗情画意,外貌特征逼真形象,对老钱的精神揭示得入 木三分。最后总结,“灯嗡嗡地喘息着。老钱是个普通人。但他的灯,亮在我心 上。”以灯喻人,突出“老钱”孜孜不倦、勇于探索的精神,安贫乐道、积极进 取的人生态度,言近而旨远,寓意深刻,令人叹服。 赏析范例
当着导师的面,自然是叫钱老师。但背后,还是觉得叫“老钱”过瘾。 老钱在世上混了五十个年头了,还没有混到一块法定的私人居住空间。“惨象, 已使我目不忍视。”可他还是一天到晚弥勒佛似的教导我们如何做学问。我有时 便不免暗发一点鲁智深式的腹诽:今日也要做学问,明日也要做学问,冷了弟兄 们的心。 当我们十来个弟兄“保甲连坐”般拥挤在他那间斗大的宿舍里时,一片黑乎乎的 身影在墙上漫涌着。常常是这边正谈着天底下最高雅清玄的问题,那边突然杯翻 壶仰,刹那间造就了几位诗(湿)人。于是老钱笑得更加开心,青黄的灯光在他秃 得未免过早的头顶上波动着。我常常首先倡议解散,因为我知道人走茶凉之后, 那支灯说不定要亮到寅时卯刻。 我常常从那支灯下经过。二十一楼的西半边,冲南,二层中间的那个窗口。我披 星戴月从三教(指北京大学第三教学楼——引者注)回来,耳朵里落进一串老钱 粗犷的笑——大概又接见什么文学青年吧。我深更半夜晚上出门,来回总要绕到 那窗下。看一眼那灯,似乎心里就多了一份舒坦。每当我冲着书缝打呵欠时,不 禁就想到:老钱大概还在干着吧?我再忍会儿。 有一次送女朋友,我说:“从那边儿绕一下,看看老钱的灯。”她勃然小怒:“又 是老钱,老钱!老钱的灯有什么好看的?简直是变态!”我勃然大怒,顺手给了她 一记红焖肉,酿成了一场大祸。 所以我有时觉得,老钱的灯恐怕不是什么好东西。老钱的满头黑发,不就是被它 弄没的么?只要它亮着,老钱就像着了魔似的翻呀,写呀。写鲁迅,写周作人。 可是人家那哥俩儿有他这样的“贵府”,有他这样的青灯么?“白发无情侵老境, 青灯有味似儿时”,也许他很欣赏陆游的这联名句吧? 一件事念叨三遍以上,就再也说不清了——我的经验。 所以还是盲目崇拜一点什么为好,一种主义,一个人,一盏灯…… 当我面对书本“读欲”不振时,当我独望窗外无所事事时,当我觉得白天之重和 黑夜之轻都压得自己难以承受时,我就想:去看看老钱的灯吧,顺便吃个煎饼果 子。 站在那窗下,仿佛能听见那灯嗡嗡地喘息着,好像一盘时间的磁带在转动。有时 真想喊一声:“嘿,老钱,悠着点儿!” 灯嗡嗡地喘息着。 老钱是个普通人。 但他的灯,亮在我心上。 文本解读 读孔庆东的作品,总有一种如坐春风的感觉。这篇《老钱的灯》,有如小河淌水, 收放自如,让人感叹唏嘘,拍案叫绝。作者站在“我”的角度观照老钱,其言也 俗,其情也真。如文章开头介绍恩师说“老钱在世上混了 50 年”,一个“混” 字,平常至极,却又亲切温和,让人倍感师生情深。接着作者从老钱生活的清贫 写到治学的严谨,从老钱对“我”的影响写到“我”对老钱的否定之否定,无不 流露出对一代宗师的景仰和钦佩。如“青黄的灯光在他秃得未免过早的头顶上波 动着……”情境描写富于诗情画意,外貌特征逼真形象,对老钱的精神揭示得入 木三分。最后总结,“灯嗡嗡地喘息着。老钱是个普通人。但他的灯,亮在我心 上。”以灯喻人,突出“老钱”孜孜不倦、勇于探索的精神,安贫乐道、积极进 取的人生态度,言近而旨远,寓意深刻,令人叹服。 赏析范例
我”眼中的老钱 《老钱的灯》人物形象赏析 这篇散文的作者站在“我”的视角看老钱,以简短的篇幅塑造了老钱这一形象, 凸显了老钱安贫乐道、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孜孜不倦、勇于探索的精神。令人 钦佩,引人深思。 老钱安于寂寞与清贫,勤于做学问,是优秀知识分子的代表。五十岁的老钱 还没有法定的私人空间,满心里惦记的却是如何做学问,他无视眼前的寂寞清贫, 独守着广阔的精神家园。 二、老钱性格爽朗,真诚,是位平易近人的长者。弟子来访,杯翻壶仰之际,他 会“笑得更加开心”;“我”自灯下经过,“耳朵里落进一串老钱粗犷的笑” 从老钱的笑声中,我们看到了老钱的平易近人,爽朗真诚,以及对后学者的关怀、 鼓励。 三、老钱热爱学生,是优秀教师的代表。文章没有用多少笔墨直接写老钱如何热 爱学生,但从“我”看到老钱的灯后的舒坦,“我”“冲着书缝打呵欠”时老钱 无形的鼓励以及“我”私下认为“盲目崇拜一点什么为好,一种主义,一个人 盏灯……”等等,从侧面烘托出老钱对学生的热爱与关怀,给学生的影响之大 老钱这一形象,教会我们在浮躁盛行,物欲膨胀的今天,应该多一点安贫乐道, 多一点孜孜不倦
“我”眼中的老钱 ——《老钱的灯》人物形象赏析 这篇散文的作者站在“我”的视角看老钱,以简短的篇幅塑造了老钱这一形象, 凸显了老钱安贫乐道、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孜孜不倦、勇于探索的精神。令人 钦佩,引人深思。 一、老钱安于寂寞与清贫,勤于做学问,是优秀知识分子的代表。五十岁的老钱 还没有法定的私人空间,满心里惦记的却是如何做学问,他无视眼前的寂寞清贫, 独守着广阔的精神家园。 二、老钱性格爽朗,真诚,是位平易近人的长者。弟子来访,杯翻壶仰之际,他 会“笑得更加开心”;“我”自灯下经过,“耳朵里落进一串老钱粗犷的笑”。 从老钱的笑声中,我们看到了老钱的平易近人,爽朗真诚,以及对后学者的关怀、 鼓励。 三、老钱热爱学生,是优秀教师的代表。文章没有用多少笔墨直接写老钱如何热 爱学生,但从“我”看到老钱的灯后的舒坦,“我”“冲着书缝打呵欠”时老钱 无形的鼓励以及“我”私下认为“盲目崇拜一点什么为好,一种主义,一个人, 一盏灯……”等等,从侧面烘托出老钱对学生的热爱与关怀,给学生的影响之大。 老钱这一形象,教会我们在浮躁盛行,物欲膨胀的今天,应该多一点安贫乐道, 多一点孜孜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