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2722 座位■■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一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乡村社会学试题 2012年1月 题 号 三 四 五 总 分 分 数 得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30分) 1.乡村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 A.日本 B.中国 C.美国 D.德国 2.20世纪20~30年代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兴中国乡村和解决乡村问 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是()。 A.乡村建设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新生活运动 D.五四运动 3.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来看,被认为是乡村的标准范围是( A.自然村 B.行政村 C.乡镇以下 D.县以下 4.一个人从出生到他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是( A.基本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终身社会化 D.再社会化 5.由父母与一对已婚子女及孙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 A.核心家庭 B.联合家庭 C.主干家庭 D.其他家庭 3050
试卷代号 2 2 座位号IT]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 0 11 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乡村社会学试题 2012 年1 |题号|一|二|三|四 i五|总分| |分数 I I I I I I 得分|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分,总计 0分} 1.乡村社会学产生于 9世纪末 0世纪初的( )。 A.日本 .中国 c. 2. 20 纪20~30 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是( )。 A.乡村建设运动 .新文化运动 c. 3. )。 A.自然村 .行政村 c. D. 4. 个人从 他成 个基本合格 程是 )。 A. 基本社会化B.继续 c. 社会 5. 一对 孙子女组成 庭是 )。 A. 核心 庭B.联合 c. 主干 他家 3050
6.认为工人来工厂做工的仅仅是为了挣钱,因此通过物质刺激激励工人勤奋工作,提高 效率的理论是()。 A.家长制 B.泰罗制 C.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D.科层制 7.乡村基层政权自治的主体是()。 A.乡镇党委会 B.乡镇人民政府 C.村党支部 D.村民委员会 8.社区的发展变化是社会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决定性的因素是( )。 A.高素质的人口 B.优越的地理条件 C.生产力 D.经济基础 9.乡村城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显著的特征是()。 A.机械化生产 B.居住环境变化 C.乡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 D.生活方式变化 10.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的过程及现象称为()。 A.社会分化 B.社会分层 C.社会流动 D.社会变迁 11.调查人员将整个社会体系分为若干层次,请人们根据某项标准,自己对自己进行归 类,指出自己在社会分层体系中所处的位置的方法是( )。 A.主观法 B.声誉法 C.客观法 D.评判法 12.乡村社会问题具有明显的()。 A.地域性 B.阶级性 C.民族性 D.经济性 13.乡村劳动力人口中文盲、半文盲人数高达( )。 A.1/2 B.1/3 C.1/4 D.1/5 3051
B. D. 6. 来工 挣钱 此通 物质刺 激励 工作 效率的理论是( )。 A.家长制 C. 理论 7. 政权 )。 A. B. C. 党支部D. 8. 变化是社会诸 综合作 结果 定性 )。 A.高素质的人口 .优越的地理条件 C. 生产力D.经济 9. 村城 表现形式多种多 显著 征是 )。 A.机械化生产 .居住环境变化 C. 村人 城镇人 口D. 生活 式变化 10. 标准把人们划 高低 过程 现象称 )。 A.社会分化 .社会分层 C. D. 1. 查人 个社 干 层 根据某项标 进行 类,指出自己在社会分层体系中所处的位置的方法是( )。 A.主观法B.声誉法 C. 法D. 12. 村社 )。 A. 性B. c.民族性 .经济性 13. 文盲 )。 A. 1/2 B. 1/3 C. 1/4 D.1/5 3051
14.社会控制的准则是( )。 A.社会文化 B.社会道德 C.社会规范 D.习俗 15.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乃至对于不同行为的社会控制具有各自的特点,这是 社会控制的()。 A.普遍性 B.特殊性 C.多重性 D.统一性 得分 评卷人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总计15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乡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 A.乡村居民的社会生活 B.乡村社会关系 C.乡村社会结构 D.乡村社会变迁 E.乡村社会发展史 2.乡村的社会结构主要包括( A.经济结构 B.阶级结构 C.政治结构 D.社会关系结构 E.制度结构 3.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包括( )。 A.一定数量的成员 B.特定的活动目标 C.相对规范的组织章程 D.职责、权力的分层体系 E.一定的物资设备 4.常用的社会分层标准有( A.收入 B.职业 C.受教育程度 D.家庭背景 E.居住位置 5.人口素质包括( )。 A.身体素质 B.文化素质 C.精神素质 D.气质素质 E.运动素质 3052
B. 特殊性 D. 14. 制 的 )。 A. 社会 化B. c.社会规范 .习俗 15. 地域 社会 社会控制的( )。 A. 普遍 c. |得分|评卷人| I I I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3分,总计 5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乡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A.乡村居民的社会生活 c. 村社 E. 2. 社会结构 要包括 A.经济结构 c. E. 3. 人一定数量的成员 c. 织章 一定 4. A. c. 教育程度 E. 居住 5. )。 A. 素质 c.精神素质 E. 3052 B. D. B. 级结 社会 B. D. 职责 B.职业 D. 家庭 B. 且气质素质
得分 评卷人 三、配伍题:(每题2分,总计10分) 1.乡村社会学:( 2.基本社会化:() 3.村民委员会:() 4.社会流动:() 5.贫困问题:() 1.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 2.是指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3.是指研究以农业或相关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居住在乡村地区的人们组成的乡村社区 为对象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4.是指生活水平达不到一定社会所能接受最低标准的状况,最低标准被称为“贫困线”。 5.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他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从人的生理、心理发展 进程来看是从婴儿到青年的成长过程,是从一个生物体(完全的生物人)变为社会生物体(社会 人)的过程。 得 分 评卷人 四、简答题:(总计25分) 1.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8分) 2.集镇的作用。(10分) 3.乡村社会越轨行为的解决途径。(7分) 得分 评卷人 五、论述题:(20分) 联系乡村实际谈一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及内容。 3053
|得分!评卷人| r I I 三、配伍题:(每题 2分,总计 0分} 1.乡村社会学: ( ) 2. 社会 ( ) 3. ( ) 4. ( ) 5. ( ) 1.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 2. 服务 众性 组织 3. 或相 产业 活动 村地 区 的 组成 为对象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4. 达不到一定社会所 受最低标 被称 5. 指一 基本合格 社会成 过程 从人 发展 进程来看是从婴儿到青年的成长过程,是从一个生物体(完全的生物人)变为社会生物体(社会 人〉的过程。 |得分|评卷人| [ I I 四、简答题:(总计 1.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 8分) 2. 集镇 (10 3. 越轨 解决 。(7 |得分|评卷人| L - 11 五、论述题:( 联系乡村实际谈一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及内容。 3053
试卷代号:272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一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乡村社会学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2年1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30分) 1.C 2.A 3.D 4.A 5.c 6.B 7.B 8.C 9.C 10.B 11.A 12.A 13.D 14.C 15.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总计15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ABCD 2.ACD 3.ABCDE 4.ABCDE 5.ABC 三、配伍题:(每题2分,总计10分) 1.乡村社会学:是指研究以农业或相关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居住在乡村地区的人们组 成的乡村社区为对象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2.基本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他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从人的生 理、心理发展进程来看是从婴儿到青年的成长过程,是从一个生物体(完全的生物人)变为社会 生物体(社会人)的过程。 3.村民委员会:是指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4.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 5.贫困问题:是指生活水平达不到一定社会所能接受最低标准的状况。 四、简答题:(总计25分) 1.参考答案: 第一,初级社会群体的规模小。(1分) 第二,初级社会群体一般靠非正式控制来维持。(1分) 第三,初级杜会群体有直接的面对面的交往,成员关系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2分) 第四,初级社会群体成员之间有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人格。(2分) 第五,初级社会群体把满足其成员的需求放在首位。(2分) 3054
试卷代号 2 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0 11 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乡村社会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2 年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分,总计 0分} I. C 6. B 11. A 2.A 7. B 12. A 3.D 8.C 13. D 4.A 9. C 14. C 5. C 10. B 15. 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3分,总计 5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 ABCD 2.ACD 3. ABCDE 4. ABCDE 5.ABC 三、配伍题:(每题2分,总计 0分} 1.乡材社会学z是指研究以农业或相关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居住在乡村地区的人们组 成的乡村社区为对象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2. 指一 他成 会成员 的 理、心理发展进程来看是从婴儿到青年的成长过程,是从→个生物体(完全的生物人)变为社会 生物体(社会人)的过程。 3. 教育 服务 基层 4. 社会 间 中 移动 5. 平达 到一 社会所 接受最低标准 状况 四、简答题:(总计 5分} 1.参考答案: 第一,初级社会群体的规模小。(I分〉 第二,初级社会群体一般靠非正式控制来维持。(l分) 第三,初级社会群体有直接的面对面的交往,成员关系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影。2分) 第四,初级社会群体成员之间有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人格。2分) 第五,初级社会群体把满足其成员的需求放在首位。2分) 3054
2.参考答案: (1)集镇作为周围村庄的经济中心,发挥着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作用。(2分) (2)集镇作为乡村基层政权组织的所在地,发挥着农村区域性政治中心的作用。(2分) (3)集镇发挥着乡村区域性文化中心的作用。(2分) (4)集镇发挥着乡村区域性信息中心的作用。(2分) (5)集镇发挥着乡村区域性服务中心的作用。(2分) 3.参考答案: 一是健全乡村基层政权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强化其功能,使其充分发挥乡村社会控制的 主导力量和主体力量的作用。(2分) 二是要加大社会控制的力度,严格执法执纪,坚决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2分) 三是要深入、持久地开展法律法规和政策、道德教育,使各种社会行为规范逐渐内化为广 大农民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增强农民的自我控制能力。(2分) 四是要对消极性越轨行为实施正确的控制方式,探求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途径。(1分) 五、论述题:(20分)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和规划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战略选择,是20世纪 7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出现的一种倡议和行动。 其涵义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能力的发展。其是从人 类与环境的关系的角度着眼的,但它又涉及到人类发展的诸多方面。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针对传统发展战略强调经济增长,忽略经济增长的代价和“先破坏、后 发展”的发展模式提出来的。(7分) 内容: 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以持续稳定的经济发展为前提,但经济发展必须摆脱浪 费资源破坏环境的外延增长模式。 可持续发展必须合理利用资源,坚强环境保护。资源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议题。 可持续的社会发展。包括为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可持续的人口发展。人口的过度增长及其生存压力是导致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控制人 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任务。(8分) (联系实际5分略) 3055
2. (1)集镇作为周围村庄的经济中心,发挥着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2分) (2) 集镇 政权组 在地 发挥 性政 。(2 (3) 集镇 性文 。(2 (4) 集镇发 。(2 (5) 集镇发挥着 域性服务 。(2 3. 一是健全乡村基层政权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强化其功能,使其充分发挥乡村社会控制的 主导力量和主体力量的作用。 2分) 二是要加大社会控制的力度,严格执法执纪,坚决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 2分) 三是要深入、持久地开展法律法规和政策、道德教育,使各种社会行为规范逐渐内化为广 大农民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增强农民的自我控制能力。 2分) 四是要对消极性越轨行为实施正确的控制方式,探求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途径。(1分〉 五、论述题 :( 2 0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和规划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战略选择,是 0世纪 70 年代特别是90 世界 内 出 种倡 其涵义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能力的发展。其'是从人 类与环境的关系的角度着眼的,但它又涉及到人类发展的诸多方面。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针对传统发展战略强调经济增长,忽略经济增长的代价和"先破坏、后 发展"的发展模式提出来的。 7分) 内容: 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以持续稳定的经济发展为前提,但经济发展必须摆脱浪 费资源破坏环境的外延增长模式。 可持续发展必须合理利用资源,坚强环境保护。资源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议题。 可持续的社会发展。包括为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可持续的人口发展。人口的过度增长及其生存压力是导致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控制人 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任务。 8分) (联系实际 5分略) 3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