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文字应用 第五课言之有“理” 第三节有话“好好说”一一修改病句 有话好好说一一修改病句 本节学习重点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复句的构造和复句中的关联词,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和分 析复句。学习重点是掌握正确划分复句层次的方法,能够判断复句内分句之间的 关系,同时理解并掌握一些常见关联词的使用 方法 教学过程 补充课堂活动 猪、马、牛”的不同“待遇” 这个课堂活动主要是讨论什么样的句子才是不合格的句子,为什么语言中 些看起来不合语法的句子也可能逐渐被大家所接受。 (1)“很牛”、“很猪”和“很马” 请同学们先看这样一个小故事 迈克到中国来学习汉语已经三年了。他发现汉语中“猪、马、牛”等虽然都 是家畜的名称,但是在使用上却好像很不一样。比如人们常常说“很牛”,但却 从来不说“很马、很猫、很鸭子”。迈克很好奇,就搜集了一大堆动物词语去问 他的好朋友、正在读髙中的张强,想知道哪些动物词语能这样说,哪些不能。张 强告诉他:“汉语里‘很牛’可以说,‘很猪’也是可以说的,这样的词还有不 少呢。”在旁边听他们说话的爷爷却突然插嘴说:“什么叫‘很猪’啊?怎么会 有这种说法呢?”“可是我们同学都这么说……”张强和爷爷争论了起来。这下 子迈克更糊涂了,到底谁说得对呢? 其实张强和爷爷说的都有根据。本来汉语中程度副词“很”是不能修饰名词 的,但随着语言的发展,这种用法也就出现了,并且越来越多 (2)哪些能说,哪些不能说
言文字应用 第五课 言之有“理” 第三节 有话“好好说”——修改病句 有话好好说——修改病句 本节学习重点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复句的构造和复句中的关联词,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和分 析复句。学习重点是掌握正确划分复句层次的方法,能够判断复句内分句之间的 关系,同时理解并掌握一些常见关联词的使用 方法。 教学过程 补充课堂活动 ●“猪、马、牛”的不同“待遇” 这个课堂活动主要是讨论什么样的句子才是不合格的句子,为什么语言中一 些看起来不合语法的句子也可能逐渐被大家所接受。 (1)“很牛”、“很猪”和“很马” 请同学们先看这样一个小故事: 迈克到中国来学习汉语已经三年了。他发现汉语中“猪、马、牛”等虽然都 是家畜的名称,但是在使用上却好像很不一样。比如人们常常说“很牛”,但却 从来不说“很马、很猫、很鸭子”。迈克很好奇,就搜集了一大堆动物词语去问 他的好朋友、正在读高中的张强,想知道哪些动物词语能这样说,哪些不能。张 强告诉他:“汉语里‘很牛’可以说,‘很猪’也是可以说的,这样的词还有不 少呢。”在旁边听他们说话的爷爷却突然插嘴说:“什么叫‘很猪’啊?怎么会 有这种说法呢?”“可是我们同学都这么说……”张强和爷爷争论了起来。这下 子迈克更糊涂了,到底谁说得对呢? 其实张强和爷爷说的都有根据。本来汉语中程度副词“很”是不能修饰名词 的,但随着语言的发展,这种用法也就出现了,并且越来越多。 (2)哪些能说,哪些不能说
下面例子中有一些已经定型了,有一些是最近才产生的,还有一些则不能说 请同学们判断一下:其中哪些是符合语法的,也就是可以说的;哪些是有语病的 也就是不能说的。 很牛,很马,很猪,很猫,很熊,很鸭子, 很面,很铁,很铜,很木头,很桌子, 很现代,很古代,很个性,很共性, 很青春,很老年,很传统,很时尚 很笨蛋,很天才,很另类,很同类。 语言中一种语句格式能否成为合格的格式,跟这种说法是否最终被大多数人 接受有密切的关系。我们不妨从“猪、马、牛”的不同“待遇”说起 因为牛在很长时间里都是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工具,牛的眼睛总是望向上 方,牛强壮有力,勤勉能干,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牛,于是人们就把这种对 牛的认识赋予了“牛”这个词。这也就使得不但诸如“牛市(形容收益很高的股 市)”、“牛人(形容本领强大、高深莫测的能人)”等生动形象的词语也在借 用了牛的“向上、有力”的意义特征后产生出来,而且“牛”还逐渐具有了可以 表示性质的功能,甚至可以像形容词一样受程度副词“很”的修饰。“走的人多 了就成了路”,说的人多了,“很牛”这种用法也就最终在语言中固定了下来。 汉语中类似的已经定型的说法还有“很铁、很面、很木头、很现代、很青春、很 传统、很时尚、很个性、很天才、很另类、很男人”等 同样的道理,还有其他一些名词也有可能继续进入这个格式,特别是青年人 总是能够创造并使用一些新鲜的语句。像“很猪”这样的说法,就是为了追求表 达的形象性,用“猪”来代表“愚钝、蠢笨”或“体形胖”等意义而产生的。应 该承认,随着时代的发展,说“很猪”的人多了,也很可能会在语言中固定下来 成为合格的格式。汉语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熊、很笨蛋、很水、很中国、很西 方、很阿Q”等。 而像“很马”这样的词组,一方面大概是由于不容易概括出“马”的特征以 使得这个词具有表性质的功能,另一方面也由于目前还没有多少人这么说,所以 至少在目前,“很马”还不是一个合格的说法。包括“很猫、很鸭子、很铜、很 桌子、很古代、很老年、很共性、很同类”等也是这样 (3)从“不能说”到“能说” 不光“猪、马、牛”有着不同的待遇,类似的现象在动宾词组(动词+宾语) 中也有表现。再来看一看下面的这些说法是否有语病,如果有语病,请说明造成
下面例子中有一些已经定型了,有一些是最近才产生的,还有一些则不能说。 请同学们判断一下:其中哪些是符合语法的,也就是可以说的;哪些是有语病的, 也就是不能说的。 很牛,很马,很猪,很猫,很熊,很鸭子, 很面,很铁,很铜,很木头,很桌子, 很现代,很古代,很个性,很共性, 很青春,很老年,很传统,很时尚, 很笨蛋,很天才,很另类,很同类。 语言中一种语句格式能否成为合格的格式,跟这种说法是否最终被大多数人 接受有密切的关系。我们不妨从“猪、马、牛”的不同“待遇”说起。 因为牛在很长时间里都是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工具,牛的眼睛总是望向上 方,牛强壮有力,勤勉能干,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牛,于是人们就把这种对 牛的认识赋予了“牛”这个词。这也就使得不但诸如“牛市(形容收益很高的股 市)”、“牛人(形容本领强大、高深莫测的能人)”等生动形象的词语也在借 用了牛的“向上、有力”的意义特征后产生出来,而且“牛”还逐渐具有了可以 表示性质的功能,甚至可以像形容词一样受程度副词“很”的修饰。“走的人多 了就成了路”,说的人多了,“很牛”这种用法也就最终在语言中固定了下来。 汉语中类似的已经定型的说法还有“很铁、很面、很木头、很现代、很青春、很 传统、很时尚、很个性、很天才、很另类、很男人”等。 同样的道理,还有其他一些名词也有可能继续进入这个格式,特别是青年人 总是能够创造并使用一些新鲜的语句。像“很猪”这样的说法,就是为了追求表 达的形象性,用“猪”来代表“愚钝、蠢笨”或“体形胖”等意义而产生的。应 该承认,随着时代的发展,说“很猪”的人多了,也很可能会在语言中固定下来 成为合格的格式。汉语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熊、很笨蛋、很水、很中国、很西 方、很阿 Q”等。 而像“很马”这样的词组,一方面大概是由于不容易概括出“马”的特征以 使得这个词具有表性质的功能,另一方面也由于目前还没有多少人这么说,所以 至少在目前,“很马”还不是一个合格的说法。包括“很猫、很鸭子、很铜、很 桌子、很古代、很老年、很共性、很同类”等也是这样。 (3)从“不能说”到“能说” 不光“猪、马、牛”有着不同的待遇,类似的现象在动宾词组(动词+宾语) 中也有表现。再来看一看下面的这些说法是否有语病,如果有语病,请说明造成
语病的原因;如果没有语病,请说明与其他常用格式的差别。想一想为什么会有 这种现象产生。 养病 打扫卫生 恢复疲劳 登陆中国约会女朋友 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改善生活水平 这些词组可以分成三组: A组包括“养病、打扫卫生、恢复疲劳”。这些“动词十宾语”的词组如果 按照人们头脑中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来理解其实是不合逻辑的。因为从语义搭配来 看,“病”是不能“养”的,“养”的应该是身体;“卫生”是不能“打扫”的, “打扫”的应该是脏乱的地方;“疲劳”也是不应该“恢复”的,“恢复”的应 该是“不疲劳”。这些说法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于语言之中的,而是由于在语言 的发展过程中使用的人越来越多,现在也就约定俗成了。 B组包括“登陆中国、约会女朋友”。这种“动宾十宾”的词组格式本来也 是不合语法的,因为原来的支配式(动宾式)动词中已经有了被动词支配的成分, 即“登十陆”、“约十会”,因此不能再加上另一个宾语。这些用法往往是在报 刊或其他媒体出于简洁经济或生动形象等需要首先使用的。不过这种格式目前还 没有最后定型,只是已经开始为大家所接受,不仅在书面语中而且在口语中,也 有流行开来的趋势。 C组包括“改善生活水平、交换了广泛的意见”。这一组格式尽管也可能有 个别人这么说,但毕竟没有被社会认可,也就是说是有语病的。“改善生活水平” 是动词和宾语不搭配,应将“改善”改为“提高”,或将“生活水平”改为“生 活条件”。“交换了广泛的意见”是语序不当,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4)再找找还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请同学们再找找曾经是病句而现在已被大家接受的句子格式,或者现在虽然 有个别人说但仍然属于病句的格式。试着分析一下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导入 主持人的“脱口误” (1)这样的说法简直是空穴来风,完全没有事实依据。 (2)在目前状况下,进行股票投资是否有没有风险呢? (3)我国人口众多,盲人数量也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语病的原因;如果没有语病,请说明与其他常用格式的差别。想一想为什么会有 这种现象产生。 养病 打扫卫生 恢复疲劳 登陆中国 约会女朋友 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改善生活水平 这些词组可以分成三组: A 组包括“养病、打扫卫生、恢复疲劳”。这些“动词+宾语”的词组如果 按照人们头脑中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来理解其实是不合逻辑的。因为从语义搭配来 看,“病”是不能“养”的,“养”的应该是身体;“卫生”是不能“打扫”的, “打扫”的应该是脏乱的地方;“疲劳”也是不应该“恢复”的,“恢复”的应 该是“不疲劳”。这些说法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于语言之中的,而是由于在语言 的发展过程中使用的人越来越多,现在也就约定俗成了。 B 组包括“登陆中国、约会女朋友”。这种“动宾+宾”的词组格式本来也 是不合语法的,因为原来的支配式(动宾式)动词中已经有了被动词支配的成分, 即“登+陆”、“约+会”,因此不能再加上另一个宾语。这些用法往往是在报 刊或其他媒体出于简洁经济或生动形象等需要首先使用的。不过这种格式目前还 没有最后定型,只是已经开始为大家所接受,不仅在书面语中而且在口语中,也 有流行开来的趋势。 C 组包括“改善生活水平、交换了广泛的意见”。这一组格式尽管也可能有 个别人这么说,但毕竟没有被社会认可,也就是说是有语病的。“改善生活水平” 是动词和宾语不搭配,应将“改善”改为“提高”,或将“生活水平”改为“生 活条件”。“交换了广泛的意见”是语序不当,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4)再找找还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请同学们再找找曾经是病句而现在已被大家接受的句子格式,或者现在虽然 有个别人说但仍然属于病句的格式。试着分析一下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导入: 主持人的“脱口误” (1)这样的说法简直是空穴来风,完全没有事实依据。 (2)在目前状况下,进行股票投资是否有没有风险呢? (3)我国人口众多,盲人数量也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解析: (1)句的毛病是“小猴子吃麻花一一满拧” 成语“空穴来风”出自战国时宋玉的《风赋》,原意是“有了洞穴才会 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这是教材上的解释,根据这 个解释编者认为这句话是错的。 但是现代汉语词典上将“空穴来风”解释为两个意思,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 没有原因的。现多用来比喻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 (2)句的毛病是“大白天开电灯一一多余” “是否”和“有没有”是两个表示选择疑问语气的格式,用其中一个就可以了 (3)句的毛病是“癞蛤瘼娶天鹅一一不配” 主干是“数量—一是一一国家”,这是不通的;而且“世界上最多的国 家”也不通 病句的高考地位: 就高考说,辨析病句每年必考,修改病句有时考有时不考;就平时语言运用说, 修改病句的实际价值更大,因为表达中的病句主要靠自己改,在改中提高表达能 力。就辨析病句和修改病句的关系看,辨析是前提,修改是目的,是结果 《考试说明》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六种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 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类型虽不多,但各类病句出现的 情况却千变万化,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内难以快速判断,以至丢分。病句的辨析和 修改,虽然重在考查学生的语感能力,但多数病句有其特点,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只要教师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识别特点,则能快捷有效地解决问题 病例档案: 病句类型: (一)语序不当 1、名词附加语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解析: (1)句的毛病是“小猴子吃麻花——满拧”。 成语“空穴来风”出自战国时宋玉的《风赋》,原意是“有了洞穴才会 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这是教材上的解释,根据这 个解释编者认为这句话是错的。 但是现代汉语词典上将“空穴来风”解释为两个意思,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 没有原因的。现多用来比喻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 (2)句的毛病是“大白天开电灯——多余”。 “是否”和“有没有”是两个表示选择疑问语气的格式,用其中一个就可以了。 (3)句的毛病是“癞蛤瘼娶天鹅——不配”。 主干是“数量——是——国家”,这是不通的;而且“世界上最多的国 家”也不通。 病句的高考地位: 就高考说,辨析病句每年必考,修改病句有时考有时不考;就平时语言运用说, 修改病句的实际价值更大,因为表达中的病句主要靠自己改,在改中提高表达能 力。就辨析病句和修改病句的关系看,辨析是前提,修改是目的,是结果。 《考试说明》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六种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 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类型虽不多,但各类病句出现的 情况却千变万化,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内难以快速判断,以至丢分。病句的辨析和 修改,虽然重在考查学生的语感能力,但多数病句有其特点,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只要教师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识别特点,则能快捷有效地解决问题 病例档案: 病句类型: (一)语序不当 1、名词附加语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多项定语的正确次序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 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 b.指称或数量的短语 C.动词或动词短语; d.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 e.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2、复杂状语排列大致为: 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 b.表时间或处所的 C.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 d.表情态或程序的。另外,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 3、虚词的位置 副词和连词位置不恰当: 介词短语的位置不当: (二)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主要有下列类型 、主谓搭配不当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1)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2)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3)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多项定语的正确次序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 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 b.指称或数量的短语; c.动词或动词短语; d.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 e.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2、复杂状语排列大致为: 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 b.表时间或处所的; c.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 d.表情态或程序的。另外,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 3、虚词的位置 副词和连词位置不恰当: 介词短语的位置不当: (二)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主要有下列类型: 1、主谓搭配不当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1)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2)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3)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5、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成分残缺主要有下列类型: 缺少主语 (1)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2)滥用省略使分句中的主语残缺 (3)暗中更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2、缺少谓语 3、缺少宾语 4、缺少修饰成分 成分赘余主要有下列类型: 1、堆砌 2、可有可无 3、应删去“的”字 (四)结构混乱,又叫句式杂糅 主要有以下类型: 举棋不定作者时而用这种结构,时而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2、藕断丝连把结构完整的一句话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硬凑起来。 3、中途易辙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4、反客为主 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5、结构含混 (五)语意不明语意不明有两种类型:
5、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成分残缺主要有下列类型: 1、缺少主语 (1)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2)滥用省略使分句中的主语残缺 (3)暗中更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2、缺少谓语 3、缺少宾语 4、缺少修饰成分 成分赘余主要有下列类型: 1、堆砌 2、可有可无 3、应删去“的”字 (四)结构混乱,又叫句式杂糅 主要有以下类型: 1、举棋不定 作者时而用这种结构,时而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2、藕断丝连 把结构完整的一句话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硬凑起来。 3、 中途易辙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4、 反客为主 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5、 结构含混 (五)语意不明 语意不明有两种类型:
1、“费解”,指一句话不知道怎么讲 2、“歧义”,是一句话有两种理解意。 (1)两种解释一正一误 (2)两各解释都可能 (3)把读者引入歧途。 这种错误在于字面上并无歧义,但是作者的 本意跟字面上的意思不同。如果按照字面讲, 就是误入歧途。 (六)、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 2、范围不清 3、强加因素 4、主客倒置 诊断病情: 下面是从各种媒体上找到的一些广告语,我们不妨为这些句子“把把脉”,看看 它们是否有“病”。 (1)中西合璧的主持风格,强烈的收视魅力。 (电视节目) (2)“安睡宝天然枕”让你在睡眠中改善颈椎病。(医疗用品) (3)杜绝汗味的根本是双管齐下。(化妆品) (4)这也使得君来酒楼在开业不久就引来业界瞩目的重要原因。(餐饮) (5)碧生源减肥茶凭借独特的减肥理念,在各大城市相继引起火爆。(药品 (6)具有抗紫外线、抗摩擦、防水、防静电,满足室内外环境要求。(办公设 备)
1、“费解”,指一句话不知道怎么讲; 2、“歧义”,是一句话有两种理解意。 (1)两种解释一正一误。 (2)两各解释都可能。 (3)把读者引入歧途。 这种错误在于字面上并无歧义, 但是作者的 本意跟字面上的意思不同。如果按照字面讲, 就是误入歧途。 (六)、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 2、范围不清 3、强加因素 4、主客倒置 诊断病情: 下面是从各种媒体上找到的一些广告语,我们不妨为这些句子“把把脉”,看看 它们是否有“病”。 (1)中西合璧的主持风格,强烈的收视魅力。 (电视节目) (2)“安睡宝天然枕”让你在睡眠中改善颈椎病。(医疗用品) (3)杜绝汗味的根本是双管齐下。(化妆品) (4)这也使得君来酒楼在开业不久就引来业界瞩目的重要原因。(餐饮) (5)碧生源减肥茶凭借独特的减肥理念,在各大城市相继引起火爆。(药品) (6)具有抗紫外线、抗摩擦、防水、防静电,满足室内外环境要求。(办公设 备)
(⑦)营建更好的、彰显成功人士魅力的好楼房。(房地产) (8)未来的通信会更加多样、便捷和共享。(手机) 辨析病句的几种方法: 辨别语病,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还要看修辞妥不妥。 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名著,増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 定的识别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辨别技巧 、语感审读法 对给出的语句先默读或轻读,根据平时的语言习惯感觉一下,如果觉得 句子别扭,再作分析,辨明原因,再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 、枝干梳理法 筋脉梳理,就是用语法分析手段,划分句子成分,先理出句子的主干(主 语、谓语、宾语),审査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等错误:再清理句子 枝叶(定语、状语、补语),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与中心语的搭 配是否得当。 、造句类比法 如果句意一时拿不稳,我们还可仿照原句的结构造一个常用的句子,经 过分析比较,从而确定该句是否有语病 四、错例比较法 我们可以通过复习记住六种类型病句的一些句例,在考试时,将被判断的 句子与错例作比较,很快地抓住错误的特点,辨别出病因来。 五、逻辑分析法 有的语病不好从语法上查,就要看其是否违反事理,可从概念、判断和 推理等多个侧面进行逻辑分析。 六、关系揣摩法 对于复句类型的病句,我们就不仅要分析每个分句的内部语法和逻辑, 还要考査句子间的语义关系,除辨别关联词的搭配、位置外,还要注意关联词语 表示的关系在该句中是不是成立。 七、标志确认法
(7)营建更好的、彰显成功人士魅力的好楼房。(房地产) (8)未来的通信会更加多样、便捷和共享。(手机) 辨析病句的几种方法: 辨别语病,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还要看修辞妥不妥。 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名著,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 定的识别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辨别技巧: 一、语感审读法 对给出的语句先默读或轻读,根据平时的语言习惯感觉一下,如果觉得 句子别扭,再作分析,辨明原因,再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 二、枝干梳理法 筋脉梳理,就是用语法分析手段,划分句子成分,先理出句子的主干(主 语、谓语、宾语),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等错误;再清理句子 枝叶(定语、状语、补语),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与中心语的搭 配是否得当。 三、造句类比法 如果句意一时拿不稳,我们还可仿照原句的结构造一个常用的句子,经 过分析比较,从而确定该句是否有语病。 四、错例比较法 我们可以通过复习记住六种类型病句的一些句例,在考试时,将被判断的 句子与错例作比较,很快地抓住错误的特点,辨别出病因来。 五、逻辑分析法 有的语病不好从语法上查,就要看其是否违反事理,可从概念、判断和 推理等多个侧面进行逻辑分析。 六、关系揣摩法 对于复句类型的病句,我们就不仅要分析每个分句的内部语法和逻辑, 还要考查句子间的语义关系,除辨别关联词的搭配、位置外,还要注意关联词语 表示的关系在该句中是不是成立。 七、标志确认法
有些病句具有特殊的标志,掌握了这些标志就能帮助我们快速辨析句 子出了什么毛病。下面就是一些病句的特殊标志: 八、修辞斟酌法 修辞句的运用一定要合情合理。夸张、比喻、拟人等使用一定要符合人 们认识和描写事物的一般规律,否则,句子会出理不合特征的语病 辨别病句的这八种方法,可单用,也可综合用。一般来说,综合运用几 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准确性更大,正确率更高。 很多同学在复习“辨析并修改病句”这一考点时,花了不少功夫,效果并 不理想,究其原因,就是感觉病句难于辨析。抓点析病句的方法是一条辨析病句 的捷径。“点”,即句中标志性的可能的病症,抓“点”就是抓住句中标志性的 可能的病症进行分析辨别 、抓并列关系的短语(标志词为“和”) 1.看搭配是否恰当 例.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一年比一年多,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国 内研究开发水平和社会公众专利意识在不断提高。(2007年全国卷1) 2.看分类列举是否得当 例.改革开放搞活了经济,农贸市场的货物琳琅满目,除各种应时的新鲜蔬菜 外,还有肉类、水产品、鱼、虾、甲鱼、牛蛙及各种调味品。(2007年湖北卷) 3.看并列短语顺序是否得当 并列短语中的几个短语虽然是并列的,但也有个逻辑上的前后顺序,请 看下面句子 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农业产后经济,应当成为解决我国“ 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安徽省卷) 4.看并列短语是否造成歧义 并列的多个人或物同时出现,可能导致涉及的对象不明确,就使句子有 多种理解,产生了歧义
有些病句具有特殊的标志,掌握了这些标志就能帮助我们快速辨析句 子出了什么毛病。下面就是一些病句的特殊标志: 八、修辞斟酌法 修辞句的运用一定要合情合理。夸张、比喻、拟人等使用一定要符合人 们认识和描写事物的一般规律,否则,句子会出理不合特征的语病。 辨别病句的这八种方法,可单用,也可综合用。一般来说,综合运用几 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准确性更大,正确率更高。 很多同学在复习 “辨析并修改病句” 这一考点时,花了不少功夫,效果并 不理想,究其原因,就是感觉病句难于辨析。抓点析病句的方法是一条辨析病句 的捷径。“点”,即句中标志性的可能的病症,抓“点”就是抓住句中标志性的 可能的病症进行分析辨别。 一、抓并列关系的短语(标志词为“和”) 1.看搭配是否恰当 例.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一年比一年多,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国 内研究开发水平和社会公众专利意识在不断提高。(2007 年全国卷 1) 2.看分类列举是否得当 例.改革开放搞活了经济,农贸市场的货物琳琅满目,除各种应时的新鲜蔬菜 外,还有肉类、水产品、鱼、虾、甲鱼、牛蛙及各种调味品。(2007 年湖北卷) 3.看并列短语顺序是否得当 并列短语中的几个短语虽然是并列的,但也有个逻辑上的前后顺序,请 看下面句子: 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农业产后经济,应当成为解决我国“三 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 年安徽省卷) 4.看并列短语是否造成歧义 并列的多个人或物同时出现,可能导致涉及的对象不明确,就使句子有 多种理解,产生了歧义
例.根据气象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近期基本无降雨过程,仅江苏和浙江的部 分地区可能有短时小到中雨。(2007年安徽省卷) 5.看并列短语是否重复或矛盾 例.当地造纸厂偷排未经处理的废水,严重污染环境,导致鱼虾绝迹,各种水 生作物大量减产和绝产。(2007年重庆卷) 、抓出现“是”的句子(标志词为“是”) 1.看主语与宾语搭配是否恰当。 例.挑选合适的培训基地是该市“阳光工程”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也正是 最容易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市政府特别重视。(2007年全国卷2) 2.看是否出现了句式杂糅。 例.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 正在作怪。 、抓介词,(标志词为“使”“在”“对”“通过”等) 1.看介词是否淹没了主语 例.几组蝴蝶展框吸引了参观者,大家都以为这是标本,看到展框上方“仿 真蝴蝶微型风筝”的标志,使大家恍然大悟。(2007年北京卷) 看介词是否造成了句子结构混乱 例.一代代艺术家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艺术传统的继承、提高、升华,才有 了艺术新形式、审美新形态的诞生和发展。(2007年江苏卷) 看介词使用是否得当 例.各级财政部门要提髙科学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 管理上,要做到心中有数,全盘考虑,周密安排。(2006年广东省卷) 四、抓否定词.(标志词为“不”“否认”等) 1.看多重否定是否恰当 例.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2.看否定句、反问句连用是否否定不当
例.根据气象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近期基本无降雨过程,仅江苏和浙江的部 分地区可能有短时小到中雨。(2007 年安徽省卷) 5.看并列短语是否重复或矛盾 例.当地造纸厂偷排未经处理的废水,严重污染环境,导致鱼虾绝迹,各种水 生作物大量减产和绝产。(2007 年重庆卷) 二、抓出现“是”的句子(标志词为“是”) 1.看主语与宾语搭配是否恰当。 例.挑选合适的培训基地是该市“阳光工程”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也正是 最容易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市政府特别重视。(2007 年全国卷 2) 2.看是否出现了句式杂糅。 例.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 正在作怪。 三、抓介词,(标志词为“使”“在”“对”“通过”等) 1.看介词是否淹没了主语 例.几组蝴蝶展框吸引了参观者,大家都以为这是标本,看到展框上方“仿 真蝴蝶微型风筝”的标志,使大家恍然大悟。(2007 年北京卷) 2.看介词是否造成了句子结构混乱 例.一代代艺术家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艺术传统的继承、提高、升华,才有 了艺术新形式、审美新形态的诞生和发展。(2007 年江苏卷) 3.看介词使用是否得当 例.各级财政部门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 管理上,要做到心中有数,全盘考虑,周密安排。(2006 年广东省卷) 四、抓否定词.(标志词为“不”“否认”等) 1.看多重否定是否恰当 例.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2.看否定句、反问句连用是否否定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