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聊城大学:《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大纲讲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及教学内容和要求 Psychology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20,文件大小:435.75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一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重点和难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心理发展、学习准备、关键期、最近发 展区的一般概念。 教学要求:掌握心理发展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阶段及相对应的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能够结合案例,分析中小学 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能够结合实际,分析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能够结合实际,选择适合的中小学生心理 铺导的途径与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与特征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是个体随若年龄的增 长,在相应的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到改善,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连续 而又稳定的变化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二、心理发展的阶段与年龄特红 按照个体在一段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 关于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 第一,个体心理发展是和年龄有联系的,处于某个年龄阶段的个体,具有某些共同的心理特征,这些心理特征是区 别于其他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但并不代表全部特征。 第二,个体年龄特征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受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的影响和制约的,具有可变性。 三、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 1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2.遗传素质奠定了个体差异的最初基础 3.生理成熟为心理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二)环境和教育因素 1.环境使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转变成现实性 2.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三)心理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二节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 三中学鞋8资装毅 (一)关于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 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二))关于关键期 关键期在心理学中指的是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 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减弱或没有影响】

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一章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重点和难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心理发展、学习准备、关键期、最近发 展区的一般概念。 教学要求:掌握心理发展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阶段及相对应的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能够结合案例,分析中小学 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能够结合实际,分析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能够结合实际,选择适合的中小学生心理 辅导的途径与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与特征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是个体随着年龄的增 长,在相应的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到改善,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连续 而又稳定的变化。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二、心理发展的阶段与年龄特征 按照个体在一段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 关于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 第一,个体心理发展是和年龄有联系的,处于某个年龄阶段的个体,具有某些共同的心理特征,这些心理特征是区 别于其他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但并不代表全部特征。 第二,个体年龄特征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受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的影响和制约的,具有可变性。 三、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 1.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2.遗传素质奠定了个体差异的最初基础 3.生理成熟为心理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二)环境和教育因素 1.环境使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转变成现实性 2.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三)心理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二节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 一、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二、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一)关于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 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二)关于关键期 关键期在心理学中指的是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 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减弱或没有影响

第三节心理发展的理论 一、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发展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1口人格结构理论 2口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论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儿童主体的图式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不新的同化与顺应,达到平衡 的过程。 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同化是将环境刺激纳入主体已有的图式,以加强和丰富原有的图式,引起图式量上的变化 当个体的原有图式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刺激时,必须调整原有图式或建立新的图式,引起图式质的改变以适应环境 这就是顺应。 (二)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 (三)认知发展的阶段特点 1.感知运动阶段 2.前运算阶段 3.具体运算阶段 4,形式运算阶段 (四)认知发展阶段的谱遍性与特殊性 研究表明,皮亚杰所揭示的思维发展的阶段性是普遍存在的,思维发展的顺序是不可改变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具 体个体身上或在不同文化背景条件下不存在阶段的特殊性. 三、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一)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二)高级心理机能是由工具与符号为中介的 (三)心理发展的活动说 (四)最近发展区 反思与问题 1.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2.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有那些方面?如何理解教育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3.简述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4.举例说明,依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进行课堂教学。 5.如何利用关键期提升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 6.有代表性的心理发展理论有哪些?这些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发展与教育 重点和难点:掌握注意、感知、观察、记忆、遗忘的一般概念,注意和记忆的分类。闸述遗忘的原因及其规律

第三节 心理发展的理论 一、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发展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1人格结构理论 2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论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儿童主体的图式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同化与顺应,达到平衡 的过程。 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同化是将环境刺激纳入主体已有的图式,以加强和丰富原有的图式,引起图式量上的变化。 当个体的原有图式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刺激时,必须调整原有图式或建立新的图式,引起图式质的改变以适应环境, 这就是顺应。 (二)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 (三)认知发展的阶段特点 1.感知运动阶段 2.前运算阶段 3.具体运算阶段 4.形式运算阶段 (四)认知发展阶段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研究表明,皮亚杰所揭示的思维发展的阶段性是普遍存在的,思维发展的顺序是不可改变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具 体个体身上或在不同文化背景条件下不存在阶段的特殊性。 三、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一)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二)高级心理机能是由工具与符号为中介的 (三)心理发展的活动说 (四)最近发展区 反思与问题 1.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2.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方面?如何理解教育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3.简述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4.举例说明,依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进行课堂教学。 5.如何利用关键期提升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 6.有代表性的心理发展理论有哪些?这些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第二章 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发展与教育 重点和难点:掌握注意、感知、观察、记忆、遗忘的一般概念,注意和记忆的分类。阐述遗忘的原因及其规律

教学要求:理解中小学生的注意、感知和记忆发展的特点,遗忘的原因及其规律,运用注意规律指导中小学教育教 学实践,能结合实际选择和应用有效方法来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注意力和观察力。结合中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培养其良好的记忆力, 教学内容: 第一节注意 一、什么是注意 (一)定义:1.含义2.注意的特性 (二)注意的功能 (三)注意的品质 (四)注意的分类 二、中小学生注意的发展 (一)注意的目的性不断提言 (二)注意的内容逐步深比 (三)注意的品质逐步改善 1注意的广度逐渐扩大: 2.注意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3注意分配能力有了明显发展: 4.注意转移有更大的自觉性和灵活性 三、中小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1限定完成学习任务的期限。 一15分钟快速阅读。 2.养成注意重点的习惯 3.加强意志锻炼—与分心做斗争。 4.节奏分明的学习与休息。学习时高度集中注意力,休息时彻底放松, 5.运动特殊方法,训练注意力一(舒尔特方格法)。 四、注意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考核要求: (一)无意注意的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1控制和减少分散学生注意的无关因素。 (1)优化教学环境, (2)注重教师仪表行为, (3)规范学生行为. 2.充分利用吸引学生注意的有利因素 (1)注意语言技巧, (2)合理安排板书, (3)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4)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 (二)有意注意的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1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教学要求:理解中小学生的注意、感知和记忆发展的特点,遗忘的原因及其规律,运用注意规律指导中小学教育教 学实践,能结合实际选择和应用有效方法来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注意力和观察力。结合中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培养其良好的记忆力。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注意 一、什么是注意 (一)定义:1.含义2.注意的特性 (二)注意的功能 (三)注意的品质 (四)注意的分类 二、 中小学生注意的发展 (一)注意的目的性不断提高 (二)注意的内容逐步深化 (三)注意的品质逐步改善 1.注意的广度逐渐扩大; 2.注意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3.注意分配能力有了明显发展; 4.注意转移有更大的自觉性和灵活性; 三、 中小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1.限定完成学习任务的期限。 ——15分钟快速阅读。 2.养成注意重点的习惯。 3.加强意志锻炼——与分心做斗争。 4.节奏分明的学习与休息。学习时高度集中注意力,休息时彻底放松。 5.运动特殊方法,训练注意力——(舒尔特方格法)。 四、 注意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考核要求: (一)无意注意的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1.控制和减少分散学生注意的无关因素。 (1)优化教学环境。 (2)注重教师仪表行为。 (3)规范学生行为。 2.充分利用吸引学生注意的有利因素 (1)注意语言技巧。 (2)合理安排板书。 (3)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4)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 (二)有意注意的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1.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2.培养学生学习的间接兴趣。 直接兴趣:个体对事物或活动体身感兴趣: 间接兴趣:个体对活动结果感兴趣 3.善于创设问题情境。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认知的矛盾和困感】 第二节感知觉 一、什么是感知 (二)感知的种类 1.感觉的种类 2.知觉的种类 (三)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整体性 2.知觉的选择性 3.知觉的理解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二、中小学生感知的发居 1.中小学生感知的有意性逐渐增强 2.中小学生感知的精确性日益提后 3.中小学生感知的概括性和逻辑性逐渐发展 三、中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1帮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明确、具体 2.引导学生做好观察前的知识准备 3.指导学生制定观察计划。 4.鼓励学生运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 5.引导学生在观察时要勤于思考。 6指导学生整理和总结观察结果。 第三节记忆 一、什么是记忆、记忆的分类、记忆的品质、记忆的过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二、中小学生记忆的发展 1有意记忆稳步发展并逐渐取代无意记忆的主导地位。 2.意义记忆不断发展并逐新取代机械记忆的主导地位。 3.抽象记忆不新发展并逐斯取代形象记忆的主导地位 三、中小学生良好记忆能力的培养 (一)树立记忆的信心 1运动积极的心理暗示 —我能记住 2.立足现实基础,积累微小的成功 3.回忆成功的经验,增强自信。 (二)明确记忆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2.培养学生学习的间接兴趣。 直接兴趣:个体对事物或活动本身感兴趣; 间接兴趣:个体对活动结果感兴趣。 3.善于创设问题情境。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认知的矛盾和困惑。 第二节 感知觉 一、什么是感知 (二)感知的种类 1.感觉的种类 2.知觉的种类 (三)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整体性 2.知觉的选择性 3.知觉的理解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二、中小学生感知的发展 1.中小学生感知的有意性逐渐增强 2.中小学生感知的精确性日益提高 3.中小学生感知的概括性和逻辑性逐渐发展 三、中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1.帮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_明确、具体 2.引导学生做好观察前的知识准备。 3.指导学生制定观察计划。 4.鼓励学生运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 5.引导学生在观察时要勤于思考。 6.指导学生整理和总结观察结果。 第三节 记忆 一、什么是记忆、记忆的分类、记忆的品质、记忆的过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二、中小学生记忆的发展 1.有意记忆稳步发展并逐渐取代无意记忆的主导地位。 2.意义记忆不断发展并逐渐取代机械记忆的主导地位。 3.抽象记忆不断发展并逐渐取代形象记忆的主导地位。 三、中小学生良好记忆能力的培养 (一)树立记忆的信心 1.运动积极的心理暗示——我能记住。 2.立足现实基础,积累微小的成功。 3.回忆成功的经验,增强自信。 (二)明确记忆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三)加深对记忆材料的理解 (四)使记忆材料成为活动的对像 (伍)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 1联想记忆法。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 2形象记忆法。形象比喻、形象描写、形象图解。 3.PQ4R方法。 反思与问题 1.,联系实际论述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2.中小学生感知发展的特点什么?如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观察力? 第三章中小学生思维和想象的发展与教育 重点和难点:掌握思维、问题解决、定势、功能固着和虑象的一股概念,以及思维和想象的分类。影响问题解决的 因素。 教学要求:理解中小学生思维和想象发展的特点,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阶段,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能结合实际选 样和应用效方去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结合中小字生想象发展的特点,培养其良好的想象力。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小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教育 一、什么是思维? (一)思维的含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与间接的反映,它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 (二)思维的基本特征:概括性和间接性 (三)思维的基本特征 (四)思维的品质 1思维的广阔性:广度 2.思维的深刻性:深度 3思维的灵活性:随机应变 4.思维的独创性:独立性 5.思维的批判性:客观性 6.思维的敏捷性:速度 二、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阶段 (一)问题解决 1.含义:是指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2.问题解决需要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1)目标指向性:问题解决的活动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 (2)操作系列性:问题解决必须经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 (3)操作的认知性:问题解决时所进行的操作活动需具有认知的成分。 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阶段 (二)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阶段 1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就是认识到矛盾的存在并产生解决矛盾的需要和动机

(三)加深对记忆材料的理解 (四)使记忆材料成为活动的对象 (五)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 1.联想记忆法。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 2.形象记忆法。形象比喻、形象描写、形象图解。 3.PQ4R方法。 反思与问题 1.联系实际论述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2.中小学生感知发展的特点什么?如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观察力? 第三章 中小学生思维和想象的发展与教育 重点和难点:掌握思维、问题解决、定势、功能固着和想象的一般概念,以及思维和想象的分类。影响问题解决的 因素。 教学要求:理解中小学生思维和想象发展的特点,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阶段,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能结合实际选 择和应用有效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结合中小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培养其良好的想象力。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小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教育 一、什么是思维? (一)思维的含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与间接的反映,它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 (二)思维的基本特征:概括性和间接性 (三)思维的基本特征 (四)思维的品质 1.思维的广阔性:广度 2.思维的深刻性:深度 3.思维的灵活性:随机应变 4.思维的独创性:独立性 5.思维的批判性:客观性 6.思维的敏捷性:速度 二、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阶段 (一)问题解决 1.含义:是指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2.问题解决需要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1)目标指向性:问题解决的活动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 (2)操作系列性:问题解决必须经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 (3)操作的认知性:问题解决时所进行的操作活动需具有认知的成分。 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阶段 (二)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阶段 1.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就是认识到矛盾的存在并产生解决矛盾的需要和动机

2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主要矛盾与关键因素,把握问题的实质,使问题的症结明朗化,从而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 3提出假设:根据问题的性质,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拟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 法,并提出假设 4,检验假设:分为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情境 2,知觉特点 3.知识经验 4.定式 5.功能固着 6.原型启发 7.动机、情绪与个性因素:动机水平与解决问题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倒U”字曲线 三、中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一))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1.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 2.思维的基本过程逐渐发展并日趋完善。 3.初步具备了逻辑思维的各种形式,辩证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4.思维品质不断发展,表现出显著地个体差异性 (二)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1轴象罗辑用维占丰导地位.并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2形式逻辑思维占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3.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日益增强。 4.思维中的自我中心性。 一出现假想的观众 四、中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问题情境 (二)加强语言表达训练 (三)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和策略 (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 第二节中小学生想象的发展与教育 一、什么是想象 二、中小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 三、中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一)想象的含义 1.含义:是指人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表象: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二)想象的种类 1无意想象 2.有意想象

2.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主要矛盾与关键因素,把握问题的实质,使问题的症结明朗化,从而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 3.提出假设:根据问题的性质,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拟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 法,并提出假设 4.检验假设:分为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情境 2.知觉特点 3.知识经验 4.定式 5.功能固着 6.原型启发 7.动机、情绪与个性因素:动机水平与解决问题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倒“U”字曲线 三、中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一)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1.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 2.思维的基本过程逐渐发展并日趋完善。 3.初步具备了逻辑思维的各种形式,辩证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4.思维品质不断发展,表现出显著地个体差异性。 (二)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1. 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并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2.形式逻辑思维占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3.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日益增强。 4.思维中的自我中心性。——出现假想的观众。 四、中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问题情境 (二)加强语言表达训练 (三)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和策略 (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 第二节 中小学生想象的发展与教育 一、什么是想象 二、中小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 三、中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一)想象的含义 1.含义:是指人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表象: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二)想象的种类 1.无意想象 2.有意想象

(1)再造想象 (2)创造想象 (三)幻想、理想和空想 二、中小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 1.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发展 2.想象的创造性成分逐步增多 3.想象的现实性逐渐增强。 三、中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1.丰富学生的表象和言语」 2.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3.激发学生的灵感 4.教给学生开发想象力的方法. 反思与问题 1什么是思维?用维有部此种类? 2.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第四章中小学生情结情感的发展与教育 重点和难点:掌握情绪、情感、情绪智力、心境、激情、应激、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的概念。阐述情绪的功能和 两极性、原始情绪的分类、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 教学要求:能够理解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情绪的自我控制和自我激励和中小学生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能 够比较小学与中学生情感发展的区,说明情绪智力理论对处理好学校人际关系的指导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情绪情感概述 一、情绪与情感的含义与功能 (一)情绪与情感的定义 (二)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三)情绪的两极性 (四)情绪情感的功能 二、情绪的生理变化与外部表现 (一)情绪的生理变化 (二)情绪的外部表现1.面部表情2.体态表情3.言语表情 三、情绪情感分类 (一)原始情绪1快乐2.愤怒3悲哀4,恐惧 (二)情绪状态1激情2.心境3.应激 (三)情感的分类1道德感2理智感3.美感 第二节中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特点

(1)再造想象 (2)创造想象 (三)幻想、理想和空想 二、中小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 1. 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发展。 2.想象的创造性成分逐步增多。 3. 想象的现实性逐渐增强。 三、中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1. 丰富学生的表象和言语。 2. 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3. 激发学生的灵感。 4. 教给学生开发想象力的方法。 反思与问题 1.什么是思维?思维有哪些种类? 2.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第四章 中小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 重点和难点:掌握情绪、情感、情绪智力、心境、激情、应激、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的概念。阐述情绪的功能和 两极性、原始情绪的分类、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 教学要求:能够理解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情绪的自我控制和自我激励和中小学生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 能 够比较小学与中学生情感发展的区,说明情绪智力理论对处理好学校人际关系的指导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 一、情绪与情感的含义与功能 (一)情绪与情感的定义 (二)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三)情绪的两极性 (四)情绪情感的功能 二、情绪的生理变化与外部表现 (一)情绪的生理变化 (二)情绪的外部表现1.面部表情2.体态表情3.言语表情 三、情绪情感分类 (一)原始情绪 1.快乐2.愤怒3.悲哀4.恐惧 (二)情绪状态1.激情2.心境3.应激 (三)情感的分类1.道德感2.理智感3.美感 第二节 中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特点

一、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特点 (一)小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 1.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 2.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 3.情绪表现规则的掌握 4情绪外显向内隐发展 (二)小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 1.情感表现形态不断变化 2.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 3.情感的深刻性初步增加 4.情感逐步具有稳定性 二、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特点 (一)中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 1.情绪体验迅速 2.不稳定性和两极性交替 3.外露性和内隐性并存 4.体验的时间延长,出现心境化的特点 (二)中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 1.自尊心强烈而敏感 2.情感的社会性加强 3.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丰富和深化 第三节中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培养 一、关于情绪智力的理论 (一)情绪智力与智商的提出 (二)情绪智力的内涵 1,对情绪的知觉、评估和表达的能力 2.思维过程中的情绪促进能力 3.理解和分析情绪,可获得情绪知识的能力 4.对情绪进行成熟调节、管理的能力 二、中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培养 (一)学会自我觉知情绪1.情绪记录2.情绪反思3.情绪悬谈 (二)学会自我调控情绪1数颜色法2记日记情绪法3.暗示调节法4.运动缓解法5.注意力调控法 (三)学会自我清绪激励 1积小胜为大胜2.锻炼学生做怕做的事情3.给失败找出恰当的原因4.改变成功的观念 (四)移情能力的培养 1.体验和理解自己的情绪,是认识他人情感的有效途径 2.学习观察人、分析人的情绪表情 3.通过交往认识他人的情绪 (五)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一、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特点 (一)小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 1.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 2.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 3.情绪表现规则的掌握 4.情绪外显向内隐发展 (二)小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 1.情感表现形态不断变化 2.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 3.情感的深刻性初步增加 4.情感逐步具有稳定性 二、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特点 (一)中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 1.情绪体验迅速 2.不稳定性和两极性交替 3.外露性和内隐性并存 4.体验的时间延长,出现心境化的特点 (二)中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 1.自尊心强烈而敏感 2.情感的社会性加强 3.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丰富和深化 第三节 中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培养 一、关于情绪智力的理论 (一)情绪智力与智商的提出 (二)情绪智力的内涵 1.对情绪的知觉、评估和表达的能力 2.思维过程中的情绪促进能力 3.理解和分析情绪,可获得情绪知识的能力 4.对情绪进行成熟调节、管理的能力 二、中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培养 (一)学会自我觉知情绪1.情绪记录2.情绪反思3.情绪恳谈 (二)学会自我调控情绪1.数颜色法2.记日记情绪法3.暗示调节法4.运动缓解法5.注意力调控法 (三)学会自我情绪激励 1.积小胜为大胜2.锻炼学生做怕做的事情3.给失败找出恰当的原因4.改变成功的观念 (四)移情能力的培养 1.体验和理解自己的情绪,是认识他人情感的有效途径 2.学习观察人、分析人的情绪表情 3.通过交往认识他人的情绪 (五)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问题与思考: 1.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2.情绪情感有那些种类?不同种类的情绪积极作用是什么? 3.什么是情绪智力,情绪智力包括哪些方面的能力? 4.中学生和小学生的情绪发展有何不同?各有何特点? 第五章中小学生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与教育 重点难点 性格结构特征,掌握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和相应的专业技能:热爱 热爱中小学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 教学要求 本8收普慧技尖。 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常见心理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应结合各项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向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科学 态度和作风。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1、记忆主要概念: 个性、气质、性格、能力、自我意识、社会性、亲社会行为 2.理显: 气质的心理特征、性格结构特征: 中小学生自我体验的发展: 同伴团体的功能 3、运用 举例分析中小学生个性形成的影响因素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自我意识 (二)、基本内容: 第一节个性的发展与教育 一、个性的概念 二、气质 1气质的概念 2气质类型 3气质与实践 4气质与心理健康 三、性格 1性格的概念 2性格与气质 3性格结构

问题与思考: 1.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2. 情绪情感有哪些种类?不同种类的情绪积极作用是什么? 3.什么是情绪智力,情绪智力包括哪些方面的能力? 4.中学生和小学生的情绪发展有何不同?各有何特点? 第五章 中小学生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与教育 重点难点 理解气质的心理特征、性格结构特征,掌握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和相应的专业技能;热爱 少年儿童、热爱中小学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 教学要求 本课程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并适当渗透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的内容,是 一个综合性的心理学知识体系。教学中要处理好主次关系、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其初步运用心理 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常见心理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应结合各项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向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科学 态度和作风。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1、记忆主要概念: 个性、气质、性格、能力、自我意识、社会性、亲社会行为 2、理解: 气质的心理特征、性格结构特征; 中小学生自我体验的发展; 同伴团体的功能。 3、运用: 举例分析中小学生个性形成的影响因素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自我意识 (二)、基本内容: 第一节 个性的发展与教育 一、个性的概念 二、 气质 1气质的概念 2气质类型 3气质与实践 4气质与心理健康 三 、 性格 1性格的概念 2性格与气质 3性格结构

4性格类型 四、能力 1能力的概念 2能力的种类 五、自我意识 1自我意识的概念 2自我意识的成分 2自我意识的作用 4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第二节社会性的发展与教育 一、中小学生社会性发展 二、中小学生同伴团体的发展 三、中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四、中小学生性别角色的发展 (三)、重点难点: 气质类型、性格结构、;掌握个性心理特征的构成以及影响因素;依据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特点分析教育现象并指导 教学。 (四)、教学基本要求 (1)教学环节:复习诱发导入讲授回顾小结 (2)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 (3)教学手段:多媒体 (4)作业布置 1个性有鄂些特征? 2气质的类型有哪些?请分析自己或两个同学的气质类型 3什么是性格?请举例说明之, 4性格形成的原因有哪些?评析自己性格形成的过程。。 5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如何形成的? 第六章中小学生品德的发展与敕育 重点和难点:理解品德、道德、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主要概念。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 论及启示:中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因素与特点。结合中小学生品的发展的特点,如何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应通过课堂讲授、讨论、敦育实践和课外活动等,让学生了解研究少年儿童心理的常用方 法:培养他们研究中小学生和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学问题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我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修养:对学生 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 敦学内容 第一节品德的实质与结构 一、品德的实质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第二节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及影响因素

4性格类型 四、能力 1能力的概念 2能力的种类 五、自我意识 1自我意识的概念 2自我意识的成分 2自我意识的作用 4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第二节 社会性的发展与教育 一、中小学生社会性发展 二、 中小学生同伴团体的发展 三、中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四、中小学生性别角色的发展 (三)、重点难点: 气质类型、性格结构、;掌握个性心理特征的构成以及影响因素;依据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特点分析教育现象并指导 教学。 (四)、教学基本要求: (1)教学环节:复习 诱发导入 讲授 回顾小结 (2)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 (3)教学手段:多媒体 (4)作业布置 1个性有哪些特征? 2气质的类型有哪些?请分析自己或两个同学的气质类型 3什么是性格?请举例说明之。 4性格形成的原因有哪些?评析自己性格形成的过程。。 5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如何形成的? 第六章 中小学生品德的发展与教育 重点和难点:理解品德、道德、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主要概念。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 论及启示;中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因素与特点。结合中小学生品的发展的特点,如何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应通过课堂讲授、讨论、教育实践和课外活动等,让学生了解研究少年儿童心理的常用方 法;培养他们研究中小学生和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学问题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我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修养;对学生 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品德的实质与结构 一、品德的实质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第二节 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及影响因素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20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