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2011年高考预测语文试卷(2011.4) 注意 1.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均做在答题纸上,否则不予计分。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直面科学创新的文化障碍 汪品先 ①华夏文化有着历史上的辉煌,但在深层次里存在着不利于科学创新的因素。阻碍 科学创新的因素很多,有物质上的、文化上的:但根子还在文化,这是科学创新的土壤。 每个民族都有一种说不大清楚却又无所不在的特征,往往习惯到不能自察,只有和别的 民族比较才能发觉,但又深入血脉之中,好比文化细胞里的基因;虽经千年流散,性格 鲜明依旧。创新文化就是属于这种层面的东西,中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就得向这 样的深层次里反思。 ②如果拿孔子和亚里士多德作为东西方文化源头的代表进行比较,孔子谈的主要是 社会现象、人际关系;而亚里士多德从物理学到生物学都有兴趣,现代科学之产生于西 欧,不无文化历史原因。自然科学的产生,源自对自然界的兴趣和好奇心,并不是为了 实用。但这种兴趣在中国古文化里比较淡薄。中国人感兴趣的,一种是儒家之道,另一 种是技术的应用。科学研究只为实用服务,“为科学而科学”是受批判的。这种重实用 轻精神的科学观容易导致浮躁、肤浅。科学是生产力,是文化,对科学有如痴 如醉的热爱,会有不屈不挠的探索和创新。 ③东西方文化的另一个区别在于“权威崇拜”。基于农耕经济的华夏文化,特别主张 尊师敬祖,学子的任务在于“替圣人立言”,只需引据“子曰”“诗云”,并不要求科学论 证。这与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正好背道而驰。如果在学术上只会师 承、“紧跟”,对国内外权威唯马首是瞻、看脸色行事,创新就无从谈起。 ④近百年来中国经历的社会动荡和文化反复,又对创新形成了新的障碍。170年前的 鸦片战争,逼出了中国对西方文化的讨论。与之伴随的一种特殊现象,是我国百年来快 速、频繁的文化反复,“尊孔”和“批孔”就是一例。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会像我们那 样在如此短暂的历史时期里,对自己的主流意识全面否定和再否定,让是非、善恶的概 念,如此频繁地经历180度的翻转。反复过多的后果,一方面是文化支柱的损坏和精神 信念的丧失,另一方面是外来文化和低俗文化的泛滥。历史表明,文化多样性才是创新 的最佳环境,相互交流而又相对独立,对外开放又保持特色,例如春秋战国时的中国, 或今天的西欧。当今世界在文化上的一边倒,并不见得是好现象。 ⑤随着亚洲经济的复兴,东方传统文化的国际地位将被重新确定,但是我们自己并 不知道答案在哪里。在新条件下对传统古文化作重新认识和“信息挖掘”,是中国创新路 上的“法宝”之一。比如中国传统文化注重整体,这固然不利于早期分析科学的发展, 但对于今天的系统科学整合硏究,这种思维方式有没有优势可以发扬? ⑥而中国的当今文化中,也包含着许多不利于科学创新的因素。文化反思,已经成 为中国发展到现阶段必须提上日程的国家大事。当今的中国,正处在令全世界同行羡慕 的科学春天。然而要使科学投入变为科学创新,不但要有规划,还要有推进创新文化的 系统举措。 ⑦科教和文化单位,对创新文化最为敏感。导向最重要,学校的特色各有不同,但 决不可以去培养扭曲了的“社会人”。担负着科技传播责任的媒体,不少却患有趋同和广 告化的通病,把科学家当模特儿宣扬,把研究成果当商品炒作,这种陋习有待主管单位
浦东新区 2011 年高考预测语文试卷(2011.4) 注意: 1.满分 150 分,完卷时间 150 分钟。 2.所有答案均做在答题纸上,否则不予计分。 一、8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6 题。(17 分) 直面科学创新的文化障碍 汪品先 ①华夏文化有着历史上的辉煌,但在深层次里存在着不利于科学创新的因素。阻碍 科学创新的因素很多,有物质上的、文化上的;但根子还在文化,这是科学创新的土壤。 每个民族都有一种说不大清楚却又无所不在的特征,往往习惯到不能自察,只有和别的 民族比较才能发觉,但又深入血脉之中,好比文化细胞里的基因;虽经千年流散,性格 鲜明依旧。创新文化就是属于这种层面的东西,中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就得向这. 样.的深层次里反思。 ②如果拿孔子和亚里士多德作为东西方文化源头的代表进行比较,孔子谈的主要是 社会现象、人际关系;而亚里士多德从物理学到生物学都有兴趣,现代科学之产生于西 欧,不无文化历史原因。自然科学的产生,源自对自然界的兴趣和好奇心,并不是为了 实用。但这种兴趣在中国古文化里比较淡薄。中国人感兴趣的,一种是儒家之道,另一 种是技术的应用。科学研究只为实用服务,“为科学而科学”是受批判的。这种重实用、 轻精神的科学观容易导致浮躁、肤浅。科学____是生产力,____是文化,对科学有如痴 如醉的热爱,____会有不屈不挠的探索和创新。 ③东西方文化的另一个区别在于“权威崇拜”。基于农耕经济的华夏文化,特别主张 尊师敬祖,学子的任务在于“替圣人立言”,只需引据“子曰”“诗云”,并不要求科学论 证。这与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正好背道而驰。如果在学术上只会师 承、“紧跟”,对国内外权威唯马首是瞻、看脸色行事,创新就无从谈起。 ④近百年来中国经历的社会动荡和文化反复,又对创新形成了新的障碍。170 年前的 鸦片战争,逼出了中国对西方文化的讨论。与之伴随的一种特殊现象,是我国百年来快 速、频繁的文化反复,“尊孔”和“批孔”就是一例。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会像我们那 样在如此短暂的历史时期里,对自己的主流意识全面否定和再否定,让是非、善恶的概 念,如此频繁地经历 180 度的翻转。反复过多的后果,一方面是文化支柱的损坏和精神 信念的丧失,另一方面是外来文化和低俗文化的泛滥。历史表明,文化多样性才是创新 的最佳环境,相互交流而又相对独立,对外开放又保持特色,例如春秋战国时的中国, 或今天的西欧。当今世界在文化上的一边倒,并不见得是好现象。 ⑤随着亚洲经济的复兴,东方传统文化的国际地位将被重新确定,但是我们自己并 不知道答案在哪里。在新条件下对传统古文化作重新认识和“信息挖掘”,是中国创新路 上的“法宝”之一。比如中国传统文化注重整体,这固然不利于早期分析科学的发展, 但对于今天的系统科学整合研究,这种思维方式有没有优势可以发扬? ⑥而中国的当今文化中,也包含着许多不利于科学创新的因素。文化反思,已经成 为中国发展到现阶段必须提上日程的国家大事。当今的中国,正处在令全世界同行羡慕 的科学春天。然而要使科学投入变为科学创新,不但要有规划,还要有推进创新文化的 系统举措。 ⑦科教和文化单位,对创新文化最为敏感。导向最重要,学校的特色各有不同,但 决不可以去培养扭曲了的“社会人”。担负着科技传播责任的媒体,不少却患有趋同和广 告化的通病,把科学家当模特儿宣扬,把研究成果当商品炒作,这种陋习有待主管单位
拿出壮土断腕的决心加以纠正。从文化角度发展科学,重要的发力点在于科普的质量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迫切需要将科学进展用非专业的语言进行传播。其中的关键在人。 ⑧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会是一个各地齐步走的过程。德国以“科学城市”的评比来 促进科普,中国能不能也提倡建设创新型城市?举例说,“海派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如果能重新定位、去芜存菁,上海能不能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上先行一步? ⑨总之,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是和建设小康国家一样具有历史意义、而又不可分 割的宏伟目标。那时候的中国不单是经济腾飞,而且在精神上一扫暮气旧习,新意盎然 地挺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这将是多么令人振奋的前景! 1.第①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语“这样”在文中指代 。(2分) 2.在第②段空格处填入最合适的选项( )。(2分) A.不但/更/就B.不但/更/才C.既/又/就D.既/又/才 3.本文主要从口口和口口两个角度“直面”我国科学创新的文化障碍。(4分) 4.下列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②段将孔子和亚里士多德作比较,阐明了古代西方文化优于东方文化的观点 B.作者认为,是否重视“技术应用”和“权威崇拜”,是区分东西方文化的标尺 C.第④段以“尊孔”和“批孔”的例子来证明我国近代文化主流意识曾屡遭颠覆。 文章结尾论证了创新型国家和小康型国家的关系,认为两者目标其实是一致的。 5.从议论文语言讲求准确、严谨的角度,分析第⑤段画线句的特点。(3分) 6.第⑧段作者提出上海要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上先行一步”,请你为上海建设创新 型城市提一条具体建议并简述理由。(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 泰山,鸿毛 陈霁 ①我一下车就看见了那些龙柱。十二根。排列在大道两边,有皇家气派。泰山就在 龙柱的前方。山上一半是石头,一半是树,袒露着非同一般的嵯峨、凌厉与霸气。 ②从这里到山顶,十来公里的路程,司马迁、李白、杜甫之类名人的脚印,早已密 密地叠加在六千多级石级上。五六千处石刻挤满沿途的石壁,隐藏着中华民族一个个朝 代的一些秘密。一般平庸的皇帝,没有底气,是不敢厚着脸皮来觐见泰山的。 ③游人越来越多。所有的人都在赶路,所有的人都仰望着山顶。所有的人到此一游, 直接或者间接都与一个人有关。 ④他叫孔子。泰山上的人流物流,孔子都是源头 ⑤作为中国最早的职业教师,孔子让教育从贵族走向民间,他的教育思想至今也没 有过时。作为文化集大成者,他是一个火炬手,有他点燃火种,领跑,薪火相传,才有 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生生不息。作为思想家,“仁者爱人”闪耀着最具普世价值的人道主 义光芒。除了孔子,谁还可以代表和象征中国的文化传统?除了孔子,谁还可以被视为 中国的精神符号? ⑥从登山的第一步开始,石刻就是绕不开的景观。它们像是人身上过度的文身,冲 击着我们的视觉。 ⑦从古至今的中国人,都喜欢将“某某某到此一游”往石上树上乱刻乱画。前年春 天,那位退休的常州老汉,本来是去宝岛为台湾冋胞提振旅游业做贡献的,但就是因为 骨子里这样的传统沉淀太深,也就随手在台湾知名的野柳地质公园的岩壁上刻下自己的 大名,结果把老脸丢尽。不过,在岩石上刻字,似乎也应了那句话:只许州官放火,不 许百姓点灯。即便是泰山上那几千处石刻,也不过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到此一游”。勒石
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加以纠正。从文化角度发展科学,重要的发力点在于科普的质量。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迫切需要将科学进展用非专业的语言进行传播。其中的关键在人。 ⑧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会是一个各地齐步走的过程。德国以“科学城市”的评比来 促进科普,中国能不能也提倡建设创新型城市?举例说,“海派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如果能重新定位、去芜存菁,上海能不能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上先行一步? ⑨总之,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是和建设小康国家一样具有历史意义、而又不可分 割的宏伟目标。那时候的中国不单是经济腾飞,而且在精神上一扫暮气旧习,新意盎然 地挺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这将是多么令人振奋的前景! 1.第①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语“这样..”在文中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2.在第②段空格处填入最合适的选项( )。(2 分) A.不但/更/就 B.不但/更/才 C.既/又/就 D.既/又/才 3.本文主要从□□和□□两个角度“直面”我国科学创新的文化障碍。(4 分) 4.下列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第②段将孔子和亚里士多德作比较,阐明了古代西方文化优于东方文化的观点。 B.作者认为,是否重视“技术应用”和“权威崇拜”,是区分东西方文化的标尺。 C.第④段以“尊孔”和“批孔”的例子来证明我国近代文化主流意识曾屡遭颠覆。 D.文章结尾论证了创新型国家和小康型国家的关系,认为两者目标其实是一致的。 5.从议论文语言讲求准确、严谨的角度,分析第⑤段画线句的特点。(3 分) 6.第⑧段作者提出上海要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上先行一步”,请你为上海建设创新 型城市提一条具体建议并简述理由。(4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7—12 题。(20 分) 泰山,鸿毛 陈 霁 ①我一下车就看见了那些龙柱。十二根。排列在大道两边,有皇家气派。泰山就在 龙柱的前方。山上一半是石头,一半是树,袒露着非同一般的嵯峨、凌厉与霸气。 ②从这里到山顶,十来公里的路程,司马迁、李白、杜甫之类名人的脚印,早已密 密地叠加在六千多级石级上。五六千处石刻挤满沿途的石壁,隐藏着中华民族一个个朝 代的一些秘密。一般平庸的皇帝,没有底气,是不敢厚着脸皮来觐见泰山的。 ③游人越来越多。所有的人都在赶路,所有的人都仰望着山顶。所有的人到此一游, 直接或者间接都与一个人有关。 ④他叫孔子。泰山上的人流物流,孔子都是源头。 ⑤作为中国最早的职业教师,孔子让教育从贵族走向民间,他的教育思想至今也没 有过时。作为文化集大成者,他是一个火炬手,有他点燃火种,领跑,薪火相传,才有 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生生不息。作为思想家,“仁者爱人”闪耀着最具普世价值的人道主 义光芒。除了孔子,谁还可以代表和象征中国的文化传统?除了孔子,谁还可以被视为 中国的精神符号? ⑥从登山的第一步开始,石刻就是绕不开的景观。它们像是人身上过度的文身,冲 击着我们的视觉。 ⑦从古至今的中国人,都喜欢将“某某某到此一游”往石上树上乱刻乱画。前年春 天,那位退休的常州老汉,本来是去宝岛为台湾同胞提振旅游业做贡献的,但就是因为 骨子里这样的传统沉淀太深,也就随手在台湾知名的野柳地质公园的岩壁上刻下自己的 大名,结果把老脸丢尽。不过,在岩石上刻字,似乎也应了那句话:只许州官放火,不 许百姓点灯。即便是泰山上那几千处石刻,也不过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到此一游”。勒石
留名,很少有人经得起这种诱惑。皇帝们,将相们,巡抚、知府甚至县令们,到了这里 都手痒痒地想在泰山写点刻点什么。不能留名青史,难道不能留名青山么?他们握有大权。 那些题词,看似深刻,细看也不过是虚张声势或者装腔作势的空话大话。看似在礼赞泰 山,实际是想通过对泰山的攀附满足自己的虚荣 ⑧但是,泰山上最气势磅礴最有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金刚经》石刻却没有 留下作者的姓名。作者是谁?他躲在这艺术巨制的背后,让我们永远敬仰。也没有看见 甚至也没有听说孔子在这里刻了什么,但是他与泰山同在 ⑨山脚的槐花、山腰的梨花和山顶的樱花,盛开如雪。 ⑩我找到了“孔子登临处”,准备从孔子的起点开始与孔子一路同行。但是为了节约 时间,我还是决定从半山腰开始我的泰山之旅。然而,到了十八盘才知道泰山的威严。 才一个多小时,我觉得体能已经严重透支。这时,每向上跨一步都在挑战极限。望了 眼远在云端的南天门,更加感到了压力和威慑。再看一路的游客,个个气喘吁吁,表情 痛苦地在蹬道上艰难地挪动脚步。就是下山的人们也是相互搀着攀着,一瘸一拐,甚至 还有倒退着走的。 D我相信,这是人的退化 2我相信,在两千五百年前,这里一定没有整齐的石级,配套的服务,更没有汽车 和缆车。但是,孔子的泰山之行一定是健步如飞的。他那高一米八的硕大身板,在泰山 崎岖山道上的移动,是一幅怎样令人钦慕的风景啊。 ③3中华五千年文明,孔子总结了前两千五百年,又深深地影响了后两千五百年。漫 长的历史长河,不但没有出现第二个孔子,相反,他那些生机勃勃原汁原味的学说,却 被历代统治者反复阉割,篡改,曲解,僵化,神化,为已所用,中华文明进化的进程也 次次被内乱与外患打断。历史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今天,许多人竟还要孔子 个两千五百年前的教师、一个生前并不怎么得意的政治人物,来为他们眼中中国的一切 看不顺眼负责。 ⑩40孔于被神化、妖魔化,由此而导致中华文明的停滞不前、中国在近代的落后挨打 这是更大的退化。 ①5退化,也包括孔子的子孙后代们。除了孙子孔伋在文化上略有建树外,此后的孔 子后裔们大都是平庸之辈,坐吃俸禄,不劳而获。第七十六代嫡孙、衍圣公孔令贻劝袁 世凯称帝,与辫帅张勋结为异姓兄弟,更是孔府在政治上道德上的堕落。孔子,和他身 后那些“衍圣公”们,各自在朝着相反的方向飞奔。 ①⑤流动的游人成为十八盘活的血肉。借势于这条飞动的长龙,我终于也有了一个眺 望的高度。 ①仁者乐山。孔子登泰山并非是慕泰山之名。因为那时皇帝们还没有来,诗仙、诗 圣们也还没有来。他们都是隔好多年甚至几十代以后,才踏着孔子的脚迹来泰山的。孔 子的登临几乎是前无古人的,他的脚下是一条罕有人迹的道路,他脊的还是一座“素” ⑩⑧孔子一生都在山上攀登,最终抵达中华文明的人文绝顶,与泰山双峰并峙,成为 个民族五千年的高度,供我们仰望。 ⑩⑨在南天门,我接受了泰山的洗礼。云开雾散的时候,世界不再神秘。泰山显出原 形,山下的泰 安城区也清晰可见。像是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于天下。像是梦境回到人间。 ω∽我无法理清这里面纷披的哲学和美学的思绪,只是在日观峰捡起一块石头、一小 块阅尽人间沧桑的花岗岩石,放进背包。 (21)迎着层层叠叠的山峰和拾阶而上的人群,我在下山的梯级上健步如飞。蹬道像
留名,很少有人经得起这种诱惑。皇帝们,将相们,巡抚、知府甚至县令们,到了这里 都手痒痒地想在泰山写点刻点什么。不能留名青史,难道不能留名青山么?他们握有大权。 那些题词,看似深刻,细看也不过是虚张声势或者装腔作势的空话大话。看似在礼赞泰 山,实际是想通过对泰山的攀附..满足自己的虚荣。 ⑧但是,泰山上最气势磅礴最有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金刚经》石刻却没有 留下作者的姓名。作者是谁?他躲在这艺术巨制的背后,让我们永远敬仰。也没有看见 甚至也没有听说孔子在这里刻了什么,但是他与泰山同在。 ⑨山脚的槐花、山腰的梨花和山顶的樱花,盛开如雪。 ⑩我找到了“孔子登临处”,准备从孔子的起点开始与孔子一路同行。但是为了节约 时间,我还是决定从半山腰开始我的泰山之旅。然而,到了十八盘才知道泰山的威严。 才一个多小时,我觉得体能已经严重透支。这时,每向上跨一步都在挑战极限。望了一 眼远在云端的南天门,更加感到了压力和威慑。再看一路的游客,个个气喘吁吁,表情 痛苦地在蹬道上艰难地挪动脚步。就是下山的人们也是相互搀着攀着,一瘸一拐,甚至 还有倒退着走的。 ⑾我相信,这是人的退化。 ⑿我相信,在两千五百年前,这里一定没有整齐的石级,配套的服务,更没有汽车 和缆车。但是,孔子的泰山之行一定是健步如飞的。他那高一米八的硕大身板,在泰山 崎岖山道上的移动,是一幅怎样令人钦慕的风景啊。 ⒀中华五千年文明,孔子总结了前两千五百年,又深深地影响了后两千五百年。漫 长的历史长河,不但没有出现第二个孔子,相反,他那些生机勃勃原汁原味的学说,却 被历代统治者反复阉割,篡改,曲解,僵化,神化,为已所用,中华文明进化的进程也 一次次被内乱与外患打断。历史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今天,许多人竟还要孔子——一 个两千五百年前的教师、一个生前并不怎么得意的政治人物,来为他们眼中中国的一切 看不顺眼负责。 ⒁孔于被神化、妖魔化,由此而导致中华文明的停滞不前、中国在近代的落后挨打, 这是更大的退化。 ⒂退化,也包括孔子的子孙后代们。除了孙子孔伋在文化上略有建树外,此后的孔 子后裔们大都是平庸之辈,坐吃俸禄,不劳而获。第七十六代嫡孙、衍圣公孔令贻劝袁 世凯称帝,与辫帅张勋结为异姓兄弟,更是孔府在政治上道德上的堕落。孔子,和他身 后那些“衍圣公”们,各自在朝着相反的方向飞奔。 ⒃流动的游人成为十八盘活的血肉。借势于这条飞动的长龙,我终于也有了一个眺 望的高度。 ⒄仁者乐山。孔子登泰山并非是慕泰山之名。因为那时皇帝们还没有来,诗仙、诗 圣们也还没有来。他们都是隔好多年甚至几十代以后,才踏着孔子的脚迹来泰山的。孔 子的登临几乎是前无古人的,他的脚下是一条罕有人迹的道路,他登的还是一座“素” 山。 ⒅孔子一生都在山上攀登,最终抵达中华文明的人文绝顶,与泰山双峰并峙,成为 一个民族五千年的高度,供我们仰望。 ⒆在南天门,我接受了泰山的洗礼。云开雾散的时候,世界不再神秘。泰山显出原 形,山下的泰 安城区也清晰可见。像是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于天下。像是梦境回到人间。 ⒇我无法理清这里面纷披的哲学和美学的思绪,只是在日观峰捡起一块石头、一小 块阅尽人间沧桑的花岗岩石,放进背包。 (21)迎着层层叠叠的山峰和拾阶而上的人群,我在下山的梯级上健步如飞。蹬道像
是孔夫子的一部竹简,在前面徐徐展开。我觉得我就是一羽鸿毛,在上面轻轻地飞了起 来 7.第⑦段加点词“攀附”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 8.简要分析第⑨段的表达效果。(3分) 9.下列对文章理解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写排列在大道两边充满皇家气派的龙柱,意在表现泰山的嵯峨、凌厉与霸气。 B.司马迁、李白、杜甫等人文化成就之高,致使平庸的皇帝们不敢贸然觐见泰 山责华 C.孔子由于其学说遭反复曲解、神化,所以不能为今天中国的一切看不顺眼负 D.第①段中的画线句,是实写也是虚写,强调了孔子的中华文化拓荒者的地位 E.第⑩⑨段中“洗礼”一词既指作者为泰山云雾所侵染,又指其思索后的精神升 F.文章重在记游,以作者游览泰山的踪迹为线索,完整地交代了游历泰山的经 10.第⑥-⑧段作者用“对比”和“类比”的手法来表现对泰山石刻的情感态度,试 作具体分析(各举一例)。(4分) 对比: 类比 11.第①D段作者说“我相信,这是人的退化”,是因为 分) 12.联系文章内容,自选一个角度对文题“泰山,鸿毛”进行赏析。(4分)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6空;若超过6空,以前6空计分)。(6分) 13.(1)高山仰止 。(《诗经·周南·桃夭》) (2)士不可以不弘毅, (《论语·泰伯》) (3)三山半落青天外,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4)峰回路转, ,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6) ,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红楼梦》) (四)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第14-16题。(8分) 霜天晓角梅 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胜绝,愁亦绝,此情 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霜天晓角梅 萧泰来 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赖是生来瘦硬,浑不怕,角吹彻。清绝,影也别,知心 惟有月。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 【注释】①赖是:好在。②如何共,海棠说:海棠的花期在4月,而梅的花期在3 月 14.这两首词中的“霜天晓角”是 。(1分)
是孔夫子的一部竹简,在前面徐徐展开。我觉得我就是一羽鸿毛,在上面轻轻地飞了起 来。 7.第⑦段加点词“攀附”在文中的含义是 。(2 分) 8.简要分析第⑨段的表达效果。(3 分) 9.下列对文章理解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 A.写排列在大道两边充满皇家气派的龙柱,意在表现泰山的嵯峨、凌厉与霸气。 B.司马迁、李白、杜甫等人文化成就之高,致使平庸的皇帝们不敢贸然觐见泰 山。 C.孔子由于其学说遭反复曲解、神化,所以不能为今天中国的一切看不顺眼负 责。 D.第⒄段中的画线句,是实写也是虚写,强调了孔子的中华文化拓荒者的地位。 E.第⒆段中“洗礼”一词既指作者为泰山云雾所侵染,又指其思索后的精神升 华。 F.文章重在记游,以作者游览泰山的踪迹为线索,完整地交代了游历泰山的经 过。 10.第⑥-⑧段作者用“对比”和“类比”的手法来表现对泰山石刻的情感态度,试 作具体分析(各举一例)。(4 分) 对比: 类比: 11.第⑾段作者说“我相信,这是人的退化”,是因为 。(3 分) 12.联系文章内容,自选一个角度对文题“泰山,鸿毛”进行赏析。(4 分)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 6 空;若超过 6 空,以前 6 空计分)。(6 分) 13.(1)高山仰止, 。(《诗经·周南·桃夭》) (2)士不可以不弘毅, 。(《论语·泰伯》) (3)三山半落青天外,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4)峰回路转, ,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5)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6) ,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7)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8) ,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红楼梦》) (四)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第 14-16 题。(8 分) 霜天晓角 梅 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 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霜天晓角 梅 萧泰来 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赖是①生来瘦硬,浑不怕,角吹彻。 清绝,影也别,知心 惟有月。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②。 【注释】①赖是:好在。②如何共,海棠说:海棠的花期在 4 月,而梅的花期在 3 月。 14.这两首词中的“霜天晓角”是 。(1 分)
15.对这两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词上片,以“脉脉”加诸“花疏天淡”之上,写岀了梅花清疏淡雅的神韵。 B.萧词最后两句,借两种花的花期不同,表现梅花不愿与海棠结缘交往的态度。 两首词中的“雪”’,分别渲染了梅花“一夜春威折”、“受尽寒磨折”的生活环境。 D.这两首“咏梅”词,就语言风格而言,前者词风含蓄委婉,后者词风硬眀直白。 16.两首词都写了“梅”,试从手法和主旨的角度对“梅”的作用作简要评析。(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颜之推,字介,琅邪临沂人也。之推早传家业。年十二,值梁湘东王绎°自讲《庄》、 《老》,便预门徒。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博览群书,无不该洽,词情典丽, 甚为西府所称。绎以为其国左常侍,加镇西墨曹参军。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时 论以此少之。 绎遣世子方诸出镇郢州,以之推掌管记 后绎为周军所破,大将军李穆重之 荐往弘农,令掌其兄阳平公远书翰。值河水暴涨:具船将妻子来奔,经砥柱之险。时人 称其勇决。 显祖见而悦之,即除奉朝请,引于内馆中,侍从左右,颇被顾眄。天保末,从至天 池,以为中书舍人,令中书郎段孝信将敕书出示之推。之推营外饮酒,孝信还以状言。 显祖乃曰:“且停。”由是遂寝。后累官至中书舍人,帝时有取索,恒令中使传旨,之推 禀承宣告,馆中皆受进止。所进文章,皆是其封署,于进贤门奏之,待报方出。兼善于 文字,监校缮写,处事勤敏,号为称职。 【注释】①梁湘东王绎:即后来在江陵称帝的梁元帝萧绎。②具船将妻子来奔:颜 之推欲借道北齐返梁,故从弘农偷渡奔齐。砥柱:砥柱山,一称天门山,为黄河中的石 岛。③显祖:即齐显祖高洋。 17.文中的《庄》、《老》是道家著作,《礼》、《传》是_家著作。(2分) 18.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之推早传家业(2)甚为西府所称 (3)颇被顾眄 (4)从至天池 1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后绎为周军所破 乡为身死而不受 B.显祖见而悦之 归而求救国之策 C.虚谈非其所好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显祖乃曰:“且停。”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值河水暴涨,具船将妻子来奔,经砥柱之险 (2)之推营外饮酒,孝信还以状言 2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3分) 「对颜之推的评价(引用原文) 原因(用自己的话概括) 寸人以此少之 喜好饮酒,放旷任性,不修边I 号为称职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
15.对这两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范词上片,以“脉脉”加诸“花疏天淡”之上,写出了梅花清疏淡雅的神韵。 B.萧词最后两句,借两种花的花期不同,表现梅花不愿与海棠结缘交往的态度。 C.两首词中的“雪”,分别渲染了梅花“一夜春威折”、“受尽寒磨折”的生活环境。 D.这两首“咏梅”词,就语言风格而言,前者词风含蓄委婉,后者词风硬朗直白。 16.两首词都写了“梅”,试从手法和主旨的角度对“梅”的作用作简要评析。(4 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17-21 题。(17 分) 颜之推,字介,琅邪临沂人也。之推早传.家业。年十二,值梁湘东王绎①自讲《庄》、 《老》,便预门徒。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博览群书,无不该洽,词情典丽, 甚为西府所称.。绎以为其国左常侍,加镇西墨曹参军。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时 论以此少之。 绎遣世子方诸出镇郢州,以之推掌管记。……后绎为周军所破,大将军李穆重之, 荐往弘农,令掌其兄阳平公远书翰。值河水暴涨:具船将妻子来奔,经砥柱之险②。时人 称其勇决。 显祖③见而悦之,即除奉朝请,引于内馆中,侍从左右,颇被顾眄..。天保末,从.至天 池,以为中书舍人,令中书郎段孝信将敕书出示之推。之推营外饮酒,孝信还以状言。 显祖乃曰:“且停。”由是遂寝。后累官至中书舍人,帝时有取索,恒令中使传旨,之推 禀承宣告,馆中皆受进止。所进文章,皆是其封署,于进贤门奏之,待报方出。兼善于 文字,监校缮写,处事勤敏,号为称职。 【注释】①梁湘东王绎:即后来在江陵称帝的梁元帝萧绎。②具船将妻子来奔:颜 之推欲借道北齐返梁,故从弘农偷渡奔齐。砥柱:砥柱山,一称天门山,为黄河中的石 岛。③显祖:即齐显祖高洋。 17.文中的《庄》、《老》是道家著作,《礼》、《传》是 家著作。(2 分) 18.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 (1)之推早传.家业 (2)甚为西府所称. (3)颇被顾眄.. (4)从.至天池 1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后绎为.周军所破 乡为.身死而不受 B.显祖见而.悦之 归而.求救国之策 C.虚谈非其.所好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显祖乃曰:“且.停。”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 分) (1)值河水暴涨,具船将妻子来奔,经砥柱之险。 (2)之推营外饮酒,孝信还以状言。 2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3 分) 对颜之推的评价(引用原文) 原因(用自己的话概括) 时人以此少之 喜好饮酒,放旷任性,不修边幅 (1) (2) 号为称职 (3)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 22—26 题。(12 分)
观鱼说 余读书朱氏西斋,左苑而右渠。书稍辍凭槛注目焉 方天不雨,水涸可越,鱼皆徙而去之。其不及徙者,戢戢泥沙中,蹙鳞损介,日就 于殆,将为乌鸢之所啄,蝼蚁之所噬,孰有援而活之者?余观之戚焉而悲 及春夏之交,淫雨弥月不止,百川暴溢,浩平如云,不见涯溪。渠亦潴而为大泽矣 于是大小鱼毕萃。洋洋焉而泳,喁喁然而唆,有戏而唼者,有触而跃者,有惊而逝者, 往来无时,隐见无方。余观之又欢焉而悦,乃为之叹曰 噫嘻!天下之物各有所依,而鱼之所依者水也。昔之局而戚者,失所依也:今之纵 而逝者,得所依也。苟得所依,其乐如是,矧风雷乘洪涛而上龙门者当何如哉! 以鱼之一物验天下之物,使各得所依,相生相保,其乐奚啻鱼之纵于水也!天下之 物,各得其所 依,相生相保,亦若鱼焉。则余之悦于心而无憾者亦不止于观此为足也。所惧不得如鱼 之得所依,嗷嗷焉有泥沙之困而日就于殆,乌得不重余之戚乎? 故为之说。 【注释】①矧:况且 22.“说”是古代一种文体,请写出高中课本中相同文体的篇名《 (1分) 23.“余之悦于心而无憾者亦不止于观此为足也”这句话,作者要强调的是什么?选 出正确的一项()。(2分) A.眼前的这些并不能使自己真正满足 B.眼前的这些让自己快乐而没有遗憾。 C.眼前的这些景象够多了不要再看了。 D.自己看了足够多的景象而没有遗憾。 24.文中描绘了两幅图,一幅是鱼儿在(1)环境中(2)的情状;另一幅是鱼儿 在(3)环境中(4)的情状。(4分) 25.作者在文末抒发了“重余之戚”的感慨,产生这种感慨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6.联系全文,谈谈本文命名为“观鱼说”的理由。(3分) 70分 27.阅读下面小诗,结合你对生活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70分) 风可以吹走 张 无助的纸片 却吹不走 会飞的蝴蝶
观鱼说 余读书朱氏西斋,左苑而右渠。书稍辍凭槛注目焉。 方天不雨,水涸可越,鱼皆徙而去之。其不及徙者,戢戢泥沙中,蹙鳞损介,日就 于殆,将为乌鸢之所啄,蝼蚁之所噬,孰有援而活之者?余观之戚焉而悲。 及春夏之交,淫雨弥月不止,百川暴溢,浩平如云,不见涯溪。渠亦潴而为大泽矣。 于是大小鱼毕萃。洋洋焉而泳,喁喁然而噞,有戏而唼者,有触而跃者,有惊而逝者。 往来无时,隐见无方。余观之又欢焉而悦,乃为之叹曰: 噫嘻!天下之物各有所依,而鱼之所依者水也。昔之局而戚者,失所依也;今之纵 而逝者,得所依也。苟得所依,其乐如是,矧①风雷乘洪涛而上龙门者当何如哉! 以鱼之一物验天下之物,使各得所依,相生相保,其乐奚啻鱼之纵于水也!天下之 物,各得其所 依,相生相保,亦若鱼焉。则余之悦于心而无憾者亦不止于观此为足也。所惧不得如鱼 之得所依,嗷嗷焉有泥沙之困而日就于殆,乌得不重余之戚乎? 故为之说。 【注释】①矧:况且。 22.“说”是古代一种文体,请写出高中课本中相同文体的篇名《 》。 (1 分) 23.“余之悦于心而无憾者亦不止于观此为足也”这句话,作者要强调的是什么?选 出正确的一项( )。(2 分) A.眼前的这些并不能使自己真正满足。 B.眼前的这些让自己快乐而没有遗憾。 C.眼前的这些景象够多了不要再看了。 D.自己看了足够多的景象而没有遗憾。 24.文中描绘了两幅图,一幅是鱼儿在(1)环境中(2)的情状;另一幅是鱼儿 在(3)环境中(4)的情状。(4 分) 25 . 作 者 在 文 末 抒 发 了 “ 重 余 之 戚 ” 的 感 慨 , 产 生 这 种 感 慨 的 原 因 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2 分) 26.联系全文,谈谈本文命名为“观鱼说”的理由。(3 分) 二、70 分 27.阅读下面小诗,结合你对生活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文体不限 (不要写成诗歌)。(70 分) 风可以吹走 一张 无助的纸片 却吹不走 一只 会飞的蝴蝶
浦东新区2011年高考预测语文试卷评分标准和参考答案(2011.4) 、80分 (一)第1~6题(17分) 1.(2分)民族文化特色(因素、基因)2.(2分)B3.(4分)传统、现实 或:反思、举措(对策、设想)4.(2分)C 5.(3分)(1)用转折复句 体现对“中国传统文化注重整体”的全面判断,看到不足,更看到当今的价值。(2)用 商榷的语气引导读者思考,不强加于人,使语义表达更准确严谨。6.(4分)建议 2分,简述理由2分。 (二)第7~12题(20分) 7.(2分)勒石留名8.(3分)运用了比喻句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山花盛开的情 状,以景写情,表达对泰山和孔子的景仰。9.(4分)DE10.(4分,只要写出 个类比、一个对比的分析即可)例如:(1)将统治者与孔子作对比,凸显作者对孔子 人格精神的崇敬和对统治者的鄙视;(2)作者对帝王将相的鄙视与对《金刚经》刻石作 者的尊敬形成对比,突出了作者对于富有内涵、不求虚名的人格精神的赞美;(3)将《金 刚经》与孔子进行类比,表达作者对人类宝贵文化遗产的热爱。(4)将普通人的“到此 游”与统治者的勒石留名进行类比,显出“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可笑。 11.(答出3点给3分)(1)现代人的体能比之孔子已经严重退化;(2)漫长的历史 长河,再没有出现第二个孔子;(3)孔子的子孙后代们大都是坐吃俸禄的平庸之辈,不 劳而获;孔府在政治上道德上堕落;(4)中华文明停滞不前,中国在近代落后挨打。12. (4分,情感1分,手法1分,分析2分)(1)标题运用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以泰山 喻孔子,鸿毛喻凡人,生动形象而又鲜明突出的表现孔子的伟大、我们的渺小以及作者 精神世界的升华,抒发作者的敬仰之情。(2)标题化用典故,兼用比喻,将文中的帝王 将相各级官员、退休老汉、游山的人比作鸿毛,孔子比作泰山,以此抒发作者的敬仰之 情
浦东新区 2011 年高考预测语文试卷评分标准和参考答案(2011.4) 一、80 分 (一)第 1~6 题(17 分) 1.(2 分)民族文化特色(因素、基因) 2. (2 分)B 3. (4 分)传统、现实 或:反思、举措(对策、设想) 4.(2 分)C 5.(3 分)(1)用转折复句 体现对“中国传统文化注重整体”的全面判断,看到不足,更看到当今的价值。(2)用 商榷的语气引导读者思考,不强加于人,使语义表达更准确严谨。 6.(4 分)建议 2 分,简述理由 2 分。 (二)第 7~12 题(20 分) 7.(2 分)勒石留名 8.(3 分)运用了比喻句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山花盛开的情 状,以景写情,表达对泰山和孔子的景仰。 9.(4 分) D E 10.(4 分,只要写出 一个类比、一个对比的分析即可)例如:(1)将统治者与孔子作对比,凸显作者对孔子 人格精神的崇敬和对统治者的鄙视;(2)作者对帝王将相的鄙视与对《金刚经》刻石作 者的尊敬形成对比,突出了作者对于富有内涵、不求虚名的人格精神的赞美;(3)将《金 刚经》与孔子进行类比,表达作者对人类宝贵文化遗产的热爱。(4)将普通人的“到此 一游”与统治者的勒石留名进行类比,显出“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可笑。 11.(答出 3 点给 3 分)(1)现代人的体能比之孔子已经严重退化;(2)漫长的历史 长河,再没有出现第二个孔子;(3)孔子的子孙后代们大都是坐吃俸禄的平庸之辈,不 劳而获;孔府在政治上道德上堕落;(4)中华文明停滞不前,中国在近代落后挨打。 12. (4 分,情感 1 分,手法 1 分,分析 2 分)(1)标题运用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以泰山 喻孔子,鸿毛喻凡人,生动形象而又鲜明突出的表现孔子的伟大、我们的渺小以及作者 精神世界的升华,抒发作者的敬仰之情。(2)标题化用典故,兼用比喻,将文中的帝王 将相各级官员、退休老汉、游山的人比作鸿毛,孔子比作泰山,以此抒发作者的敬仰之 情
(三)第13题(6分) 13.(1)景行行止(2)任重而道远(3)一水中分白鹭洲(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者(5)所以游目骋怀(6)映阶碧草自春色(7)梧桐更兼细雨(8)世事洞明皆学问 (四)第14~16题(8分) 14.词牌(1分)15.(3分)C (4分)第一首用“梅”的形象衬托(1 分)作者的孤愁心情(1分),第二首借“梅”的形象比喻(1分)自己的清高性情(1 分)。(或第一首借景抒情,第二首借物喻人) (五)第17~21题(17分) 17.儒(2分)18.(4分)(1)继承(2)称赞(3)看重(赏识、重视)(4) 使……跟从19.B(2分)20.(6分)(1)正好遇上黄河水暴涨,之推备船带 妻儿逃奔北齐,中间途经险要的砥柱山。(具、经砥柱之险、妻子各1分,共3分)(2) 颜之推在军营外喝酒,段孝信把这个情况告诉了齐显祖。(介词省略、还、以状言之各1 分,共3分)21.(3分)①时人称其勇决②不愿事敌,冒死偷渡,忠义奋发③秉承 意旨,兢兢业业,勤快敏捷 (六)第22~26题(12分) 22.(1分)《师说》23.(2分)A24.(4分)水涸(1分),日趋于衰 竭(或日就于殆)(1分);淫雨(1分),跃动悠游(1分)25.(2分)现实生 活中,人们不能如鱼一样得到所依靠的,嗷嗷地叫着有如在泥沙的围困中一天天接近死 亡。26.(3分)一方面作者不只是记叙描写观鱼,而是由此引发感受议论,阐述了 “天下之物,各得其所依,相生相保”的道理(2分);另一方面作者选择“说”这种文 体,正好适合自己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的需要。(1分)。 、70分 27.参照上海市2010年秋考作文评分标准 一类卷6370二类卷5262三类卷40~51四类卷2139五类卷20以 下
(三)第 13 题(6 分) 13.(1)景行行止(2)任重而道远(3)一水中分白鹭洲(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者(5)所以游目骋怀(6)映阶碧草自春色(7)梧桐更兼细雨(8)世事洞明皆学问 (四)第 14~16 题(8 分) 14.词牌(1 分) 15.(3 分)C 16.(4 分)第一首用“梅”的形象衬托(1 分)作者的孤愁心情(1 分),第二首借“梅”的形象比喻(1 分)自己的清高性情(1 分)。(或第一首借景抒情,第二首借物喻人) (五)第 17~21 题(17 分) 17.儒(2 分) 18.(4 分)(1)继承(2)称赞(3)看重(赏识、重视)(4) 使……跟从 19. B(2 分) 20.(6 分)(1)正好遇上黄河水暴涨,之推备船带 妻儿逃奔北齐,中间途经险要的砥柱山。(具、经砥柱之险、妻子各 1 分,共 3 分)(2) 颜之推在军营外喝酒,段孝信把这个情况告诉了齐显祖。(介词省略、还、以状言之各 1 分,共 3 分) 21. (3 分)①时人称其勇决②不愿事敌,冒死偷渡,忠义奋发③秉承 意旨,兢兢业业,勤快敏捷 (六)第 22~26 题(12 分) 22.(1 分)《师说》 23. (2 分)A 24.(4 分)水涸(1 分),日趋于衰 竭(或日就于殆)(1 分);淫雨(1 分),跃动悠游(1 分) 25.(2 分)现实生 活中,人们不能如鱼一样得到所依靠的,嗷嗷地叫着有如在泥沙的围困中一天天接近死 亡。 26.(3 分)一方面作者不只是记叙描写观鱼,而是由此引发感受议论,阐述了 “天下之物,各得其所依,相生相保”的道理(2 分);另一方面作者选择“说”这种文 体,正好适合自己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的需要。(1 分)。 二、70 分 27.参照上海市 2010 年秋考作文评分标准。 一类卷 63~70 二类卷 52~62 三类卷 40~51 四类卷 21~39 五类卷 20 以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