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脂类代谢 脂类是生物体内一大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这些物质的化学组成及性质已在第二 章中介绍。本章主要介绍脂类在活体内的分解、合成和相互转变过程。 第一节脂肪的降解 脂肪(甘油三酯)经脂肪酶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以后甘油和脂肪酸在组织内氧化成 C02及HO,所放出的化学能被用于完成各种生理机能。 一、脂肪的酶促水解 脂肪的降解是经过脂肪酶水解的。组织中有三种脂肪酶,逐步把脂肪水解成甘油 和脂肪酸。这三种酶是脂肪酶、甘油二酯脂肪酶、甘油单酯脂肪酶,其水解下: CH-C CH-O- CH2OH 甘油三酯 甘油二酯 CH2OH CH2OH 甘油二雷脂防 甘油单酯脂防 H CHOH R.COOH 1s0 R.COOH 脂勒酸 甘油单酯 甘油 其中对激素敏感的脂肪酶是限制脂解速度的限速酶。肾上腺素、高血糖素、肾上腺 皮质激素等可加速脂解作用,胰岛素、前列腺素E作用相反,具有抗脂解作用。 二、甘油的降解及转化 198
198 第九章 脂类代谢 脂类是生物体内一大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这些物质的化学组成及性质已在第二 章中介绍。本章主要介绍脂类在活体内的分解、合成和相互转变过程。 第一节 脂肪的降解 脂肪(甘油三酯)经脂肪酶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以后甘油和脂肪酸在组织内氧化成 CO2及H2O,所放出的化学能被用于完成各种生理机能。 一、脂肪的酶促水解 脂肪的降解是经过脂肪酶水解的。组织中有三种脂肪酶,逐步把脂肪水解成甘油 和脂肪酸。这三种酶是脂肪酶、甘油二酯脂肪酶、甘油单酯脂肪酶,其水解下: R2 O C O C H CH2 -O O C R1 CH2 -O O C R3 R2 O C O C H CH2 -O O C R1 H2O R3COOH CH2OH 脂肪酶 甘油三酯 甘油二酯 脂肪酸 R2 O C O C H CH2OH CH2OH CHOH CH2OH CH2OH H2O R2COOH 甘油单酯脂肪酶 甘油单酯 甘油 脂肪酸 H2O R1COOH 甘油二酯脂肪酶 脂肪酸 其中对激素敏感的脂肪酶是限制脂解速度的限速酶。肾上腺素、高血糖素、肾上腺 皮质激素等可加速脂解作用,胰岛素、前列腺素E1作用相反,具有抗脂解作用。 二、甘油的降解及转化
甘油经下列途径和相应的酶催化,形成糖酵解中间产物一磷酸二羟丙酮。反应如 CHOH CH;OH 9OH+AP了 CHOH O ADP CH;OH CH3-0 0 3-磷酸甘油 CH,OH CHOH CHOH0+NAD一磷酸甘油胶氢南 =0 Q +NADH+H+ CH3-0P- 0 CH2-0- 0 o 磷酸二羟丙酮 生成的磷酸二羟丙酮可经糖酵解途径继续分解氧化生成丙酮酸,进入三羧酸循环途 径彻底氧化,也可经糖异生途径最后生成葡萄糖,亦可重新转变为水-磷酸甘油,作为体 内脂肪和磷脂等的合成原料, 三、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细胞中的脂肪酸除了一少部分重新合成脂肪作为贮脂外,大部分氧化供能以满足 体内能量之需。 表8-1 苯基脂肪酸氧化实验 给予的化合物 中间产物 尿中排泄物 CCRCIL.COO ○)o装ao K)C.C.CH.COOW )O 199
199 甘油经下列途径和相应的酶催化,形成糖酵解中间产物—磷酸二羟丙酮。反应如 下: P O - O O - CHOH + ATP CH3OH CH3OH 甘油 CHOH CH3OH CH3 -O 甘油激酶 + ADP 3-磷酸甘油 P O - O O - C CH3OH CH3 -O 磷酸甘油脱氢酶 + NADH + H + 磷酸二羟丙酮 P O - O O - CHOH CH3OH CH3 -O + NAD + O 生成的磷酸二羟丙酮可经糖酵解途径继续分解氧化生成丙酮酸,进入三羧酸循环途 径彻底氧化,也可经糖异生途径最后生成葡萄糖,亦可重新转变为3-磷酸甘油,作为体 内脂肪和磷脂等的合成原料。 三、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细胞中的脂肪酸除了一少部分重新合成脂肪作为贮脂外,大部分氧化供能以满足 体内能量之需。 表8-1 苯基脂肪酸氧化实验 给予的化合物 中间产物 尿中排泄物 COOH 苯甲酸 CH2COOH 苯乙酸 CH2CH2COOH 苯丙酸 CH2CH2CH2COOH 苯丁酸 CH2CH2CH2CH2COOH 苯戊酸 COOH 苯甲酸 CH2COOH 苯乙酸 CH2CH2COOH 苯丙酸 COOH 苯甲酸 CONHCH2COOH 马尿酸 CH2CONHCH2COOH 苯乙尿酸 CONHCH2COOH 马尿酸 CH2CONHCH2COOH 苯乙尿酸 CONHCH2COOH 马尿酸
1.饱和偶碳脂肪酸的B氧化作用 早在20世纪初,脂肪酸的降解已经成为探时的对象。Koop于1904年开始用苯环作 为标记,追踪脂防酸在动物体内的转变过程。当时已知动物体缺乏降解苯环的能力,部 分的苯环化合物仍保持着环的形式被排出体外。K0P用五种含碳原子数目不同的苯脂 酸(即直链分别含1、2、3、4及5个碳原子的苯甲酸、苯乙酸、苯丙酸、苯丁酸及苯戊 酸)饲养动物,收集尿液,然后分析尿中带有苯环的物质。结果发现动物食进的苯脂酸 虽然有五种,而它们的代谢产物只有苯甲酸和苯乙酸两种,苯甲酸和苯乙酸以它们的甘 氨酸结合物一一马尿酸和苯乙尿酸的形式从尿中排出。换言之,动物食进的苯脂酸含 有奇数碳原子(苯基的碳原子不计),则排出马尿酸,而含有偶数碳原子,则排出苯乙 尿酸(表8-1)。 K0p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脂肪酸的B-氧化学说,他推论脂肪酸氧化是从 羧基端的B位碳原子开始,每次分解出一个二碳片段。脂代谢有关酶的分离纯化、辅助 因素的分析以及同位素的应用进一步阐明了脂肪酸B氧化机制。脂肪酸氧化的步骤如 下: (1) 脂肪酸的 脂肪酸在细 中首先被活化,然后 再进入线粒体内氧化。 活化过程实际上就是把脂肪酸转变为脂酰辅酶A。在细胞内有两类活化脂肪酸的酶:) 内质网脂酰辅酶A合成醇(acy-CoA synthetase)也称硫激酶thiokinase),可活化12个碳 原子以上的长链脂肪酸:(②)线粒体脂酰辅酶A合成酶,可活化具有4~10个碳原子的中 链或短链脂肪酸。催化的反应需ATP参加,总反应式是 R一C-O+ATP+HS-COA ,R —SCOA+PPi+AMP 该反应实际分两步进行:首先脂肪酸的羧基与腺苷酸的磷酸基连在一起形成脂酰 腺苷酸和焦磷酸,然后脂酰腺苷酸再与辅酶A化合生成脂酰辅酶A和AMP。 RCOOH ATP= R -AMP PPi 9 0 R一 一AMP+HS-COA -=R-CSCOA AMP OH 形成一个高能硫酯键需消耗二个高能磷酸键,反应平衡常数几乎等于1。但由于机 体内有焦磷酸酶可迅速水解反应生成的焦磷酸,成为水和无机磷,保证反应自左向右几 乎不可逆地进行。 (2)脂酰辅酶A向线粒体基质转移 脂肪酸的B一氧化酶系都存在于线粒体中。在线粒体外合成的脂酰辅酶A,中、短 碳链的可以直接穿过线粒体膜进入线粒体基质中,而长碳链的不能穿过线粒体膜。最近 发现肉碱(肉毒碱carnitine)是一种载体,可将脂肪酸以脂酰基形式从线粒体膜外转运 到膜内。 肉碱即LB-羟基·Y三甲基铵基丁酸,是一个由赖氨酸衍生而成的兼性化合物。 200
200 1.饱和偶碳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 早在20世纪初,脂肪酸的降解已经成为探讨的对象。Knoop于1904年开始用苯环作 为标记,追踪脂肪酸在动物体内的转变过程。当时已知动物体缺乏降解苯环的能力,部 分的苯环化合物仍保持着环的形式被排出体外。 KnooP用五种含碳原子数目不同的苯脂 酸(即直链分别含l、2、3、4及5个碳原子的苯甲酸、苯乙酸、苯丙酸、苯丁酸及苯戊 酸)饲养动物,收集尿液,然后分析尿中带有苯环的物质。结果发现动物食进的苯脂酸 虽然有五种,而它们的代谢产物只有苯甲酸和苯乙酸两种,苯甲酸和苯乙酸以它们的甘 氨酸结合物 ──马尿酸和苯乙尿酸的形式从尿中排出。换言之,动物食进的苯脂酸含 有奇数碳原子(苯基的碳原子不计),则排出马尿酸,而含有偶数碳原子,则排出苯乙 尿酸(表8-1)。 Knoop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脂肪酸的β-氧化学说,他推论脂肪酸氧化是从 羧基端的β-位碳原子开始,每次分解出一个二碳片段。脂代谢有关酶的分离纯化、辅助 因素的分析以及同位素的应用进一步阐明了脂肪酸β-氧化机制。脂肪酸氧化的步骤如 下: (1)脂肪酸的活化 脂肪酸在细胞质中首先被活化,然后再进入线粒体内氧化。 活化过程实际上就是把脂肪酸转变为脂酰辅酶A。在细胞内有两类活化脂肪酸的酶:(l) 内质网脂酰辅酶A合成酶(acyl-CoA synthetase)也称硫激酶(thiokinase),可活化12个碳 原子以上的长链脂肪酸;(2)线粒体脂酰辅酶A合成酶,可活化具有4~10个碳原子的中 链或短链脂肪酸。催化的反应需ATP参加,总反应式是: O C O - R + ATP + HS CoA Mg 2 + O R C SCoA + PPi + AMP 该反应实际分两步进行:首先脂肪酸的羧基与腺苷酸的磷酸基连在一起形成脂酰 腺苷酸和焦磷酸,然后脂酰腺苷酸再与辅酶A化合生成脂酰辅酶A和AMP。 RCOOH + ATP O R C AMP + PPi O R C AMP + HS CoA O R C SCoA + AMP OH ~ 形成一个高能硫酯键需消耗二个高能磷酸键, 反应平衡常数几乎等于1。但由于机 体内有焦磷酸酶可迅速水解反应生成的焦磷酸,成为水和无机磷,保证反应自左向右几 乎不可逆地进行。 (2)脂酰辅酶A向线粒体基质转移 脂肪酸的β—氧化酶系都存在于线粒体中。在线粒体外合成的脂酰辅酶A,中、短 碳链的可以直接穿过线粒体膜进入线粒体基质中,而长碳链的不能穿过线粒体膜。最近 发现肉碱(肉毒碱carnitine)是一种载体,可将脂肪酸以脂酰基形式从线粒体膜外转运 到膜内。 肉碱即L-β-羟基 -γ三甲基铵基丁酸,是一个由赖氨酸衍生而成的兼性化合物
它在线粒体膜外侧与脂酰CoA结合生成脂酰肉碱(acylcarnitine),催化该反应的酶为肉 碱脂酰转移酶I(acy-CoA transferase I)。反应如下: 肉碱 脂酰-COA CH: CH- 一CH2一CH一CH2一 CO+R一 -SCoA H OH -CH一CH一CH2一C一O+HS一CoA CH =0 脂酰肉碱 辅酶A 脂酰肉碱通过线粒体内膜的移位酶(translocase)穿过内膜,脂酰基与线粒体基质 中的辅酶A结合,重新产生脂酰辅酶A,释放肉碱。线粒体内膜内侧的肉碱转移酶Ⅱ (acyl-CoA transferaseI)催化此反应。最后 脂酰CoACoA 肉碱经移位酶协助又回到细胞质中,如图8 脂酰肉碱 1. 细胞 (3)脂肪酸B。氧化作用的步骤脂酰辅酶A 8888 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B氧化作用。B氧化作 用是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在α·碳 原子和B-碳原子之间断裂,B碳原子氧化成 羧基,生成含2个碳原子的乙酰辅酶A和较原 8888 来少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B氧化作用包括四 基质一侧 个循环的步骤: 肉碱+ ,脂酰肉碱 ①脂酰辅酶A的a-B脱氢:脂酰辅A 脂酰CoA CoA 在脂酰COA脱装 ehydrog 催化,在与碳位之间氢形成反式双 图81线粒体膜内外脂肪酸的转运机制 键的脂酰辅酶A,即a,B-反式烯脂酰CoA (△2反式稀脂酰辅酶A)。 0 FAD FADI H O R—CH3-CH,-CHC-SCoA R-CH2- -SCoA H 脂酰CoA a B 在线粒体中己找到三种脂酰CA脱氢酶,它们都是以FAD为辅基,作为氢的载体, 只是分别特异催化链长为C4Co,C6~C4,C6~C1的脂酰辅酶A。 ②△2反式烯脂酰辅酶A的水化:在烯脂酰辅酶A水化酶enoyl-CoA hydratase)的催 201
201 它在线粒体膜外侧与脂酰CoA结合生成脂酰肉碱(acyl carnitine),催化该反应的酶为肉 碱脂酰转移酶Ⅰ(acyl-CoA transferaseⅠ)。反应如下: CH3 N + CH2 CH3 CH3 CH CH2 C OH O O - + R C O SCoA 肉碱 CH3 N + CH2 CH3 CH3 CH CH2 C O O O - + HS CoA C R O 脂酰-CoA 脂酰肉碱 辅酶A 脂酰肉碱通过线粒体内膜的移位酶(translocase)穿过内膜,脂酰基与线粒体基质 中的辅酶A结合,重新产生脂酰辅酶A,释放肉碱。线粒体内膜内侧的肉碱转移酶Ⅱ (acyl- CoA transferaseⅡ)催化此反应。最后 肉碱经移位酶协助又回到细胞质中,如图8- 1。 (3)脂肪酸β- 氧化作用的步骤 脂酰辅酶A 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β-氧化作用。β-氧化作 用是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在 α- 碳 原子和β-碳原子之间断裂,β-碳原子氧化成 羧基,生成含2个碳原子的乙酰辅酶A和较原 来少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β-氧化作用包括四 个循环的步骤: ① 脂酰辅酶A的α-β脱氢:脂酰辅酶A 在脂酰CoA脱氢酶(acyl-CoA dehydrogenase)的 催化下,在α与β碳位之间脱氢,形成反式双 键的脂酰辅酶A,即α,β-反式烯脂酰CoA (Δ2反式烯脂酰辅酶A)。 C O H C O R CH2 SCoA C H R CH2 C SCoA FAD FADH2 脂酰CoA α , β - 反式烯脂酰CoA CH2 CH2 在线粒体中已找到三种脂酰CoA脱氢酶,它们都是以 FAD为辅基,作为氢的载体, 只是分别特异催化链长为C4~C6,C6~C14,C6~C18的脂酰辅酶A。 ② Δ2反式烯脂酰辅酶A的水化:在烯脂酰辅酶A水化酶(enoyl-CoA hydratase)的催 细胞质一侧 基质一侧 肉碱 脂酰肉碱 肉碱 脂酰CoA CoA 脂酰CoA CoA 脂酰肉碱 图 8-1 线粒体膜内外脂肪酸的转运机制
化下,反式烯脂酰辅酶A的双键上加1分子水形成L(+)B-羟脂酰辅酶A。 H O OH H +0 C-SCoA= -R- ·C-SCoA 0 H HH A2反式烯脂酰CoA L(+B-羟脂酰CoA ③L(+)B-羟脂酰辅酶A的脱氢:经(+)B-羟脂酰辅酶A脱氢酶L(+)B-hydroxyac -vl CoA ebydrog as©1崔化,在L(+)B轻脂胜腹A的C:的羟基上氨氧化成B脂卧 辅酶A。此酶以NAD为辅酶。该酶虽然对底物链长短无专一性,但有明显的立体特异 性,只对L-型异构体的底物有活性。不能作用于D型底物。 NAD NADH+HO -SCoA= R-C-CH-C-SCoA L(+B,羟脂酰-SCoA B酮脂酰-CoA ④B-酮脂酰辅酶A的硫解:在硫解酶thiolase)即酮脂酰硫解酶B-ketoacyI-CoA thiolase)催化下,B-酮脂酰辅酶A被第二个辅酶A分子疏解,产生乙酰辅酶A和比原来少 两个碳原子的脂酰辅酶A。 :-C-SCoA+HS-CoA-RHC-c -SCoA+HgC-C-SCoA B-酮脂酰CoA 乙酰COA 虽然B氧化作用中四个步骤都是可逆反应,但由于硫解酶催化的硫解反应是高度 放能反应,△G=-28.03k/mol。整个反应平衡点偏向于裂解方向,难以进行逆向反 应。所以脂肪酸氧化得以继续进行。 综上所述,脂肪酸B氧化作用有四个要点:①脂肪酸仅需一次活化,其代价是消 耗1个ATP分子的 高能键,其活化酶在线粒体外:②在线粒体外 化的长链脂 C0A需经肉碱携带进入线粒体:③所有脂肪酸B-氧化的酶都是线粒体酶:④B-氧化 过程包括脱氢、水化、再脱氢、硫解四个重复步骤。最终1分子脂肪酸变成许多分子乙 酰CoA(如图82)。生成的乙酰CoA可以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成CO2及比O,也可以参加 其他合成代谢。 (4)脂肪酸B-氧化过程中的能量转变。脂肪酸在B氧化过程中,每形成1分子乙 酰辅酶A,就使I分子FAD还原为FADH,并使I分子NAD还原为NADH+H"。FADH进 入呼吸链生成2分子ATP;NADH+H进入呼吸链生成3分子ATP。现以软脂酰辅酶A为 例,说明其产生ATP的过程: 软脂酰辅酶A+HSCoA+FADINAD寸+HO- 豆蔻脂酰轴酶A+乙酰轴酶A+FADH+NADH+Hr 经过7次上述的B.氧化循环,即可将软脂酰辅酶A转变为8个分子的乙酰辅酶A。 202
202 化下,反式烯脂酰辅酶A的双键上加1分子水形成L(+)β-羟脂酰辅酶A。 H C H R C H H C O C SCoA OH R C H O C SCoA + H2O - H2O Δ 反式烯脂酰CoA L (+)β - 羟脂酰CoA 2 ③ L(+) β-羟脂酰辅酶A的脱氢:经 L(+)β-羟脂酰辅酶A脱氢酶[L(+)β-hydroxyac -yl CoA ehydrogenase]催化,在 L(+)β-羟脂酰辅酶A的C3的羟基上脱氢氧化成β-酮脂酰 辅酶A。此酶以NAD+为辅酶。该酶虽然对底物链长短无专一性,但有明显的立体特异 性,只对L-型异构体的底物有活性。不能作用于D-型底物。 O C O R CH2 SCoA _ C NAD + NADH + H + β - 酮脂酰 -CoA H C H OH R C H O C SCoA L(+)β - 羟脂酰 -SCoA ④β-酮脂酰辅酶A的硫解:在硫解酶(thiolase)即酮脂酰硫解酶(β-ketoacyl-CoA thiolase)催化下,β-酮脂酰辅酶A被第二个辅酶A分子硫解,产生乙酰辅酶A和比原来少 两个碳原子的脂酰辅酶A。 O C O RH2C SCoA 乙酰 CoA O CH2 _ C O R C SCoA + β - 酮脂酰 CoA HS CoA SCoA + H3C C 虽然β-氧化作用中四个步骤都是可逆反应,但由于硫解酶催化的硫解反应是高度 放能反应,△G0/=-28.03kJ/mol。整个反应平衡点偏向于裂解方向,难以进行逆向反 应。所以脂肪酸氧化得以继续进行。 综上所述,脂肪酸β-氧化作用有四个要点:① 脂肪酸仅需一次活化,其代价是消 耗1个ATP分子的二个高能键,其活化酶在线粒体外;② 在线粒体外活化的长链脂酰 CoA需经肉碱携带进入线粒体;③ 所有脂肪酸β-氧化的酶都是线粒体酶;④ β-氧化 过程包括脱氢、水化、再脱氢、硫解四个重复步骤。最终1分子脂肪酸变成许多分子乙 酰CoA(如图8-2)。生成的乙酰CoA可以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成CO2及H2O,也可以参加 其他合成代谢。 (4)脂肪酸β-氧化过程中的能量转变。脂肪酸在β-氧化过程中,每形成1分子乙 酰辅酶A,就使1分子FAD还原为FADH2,并使1分子NAD+还原为NADH+H+。FADH2进 入呼吸链生成2分子ATP;NADH+H+ 进入呼吸链生成3分子ATP。现以软脂酰辅酶A为 例,说明其产生ATP的过程: 软脂酰辅酶A+HSCoA+FAD+NAD++H2O ──→ 豆蔻脂酰辅酶A+乙酰辅酶A+FADH2+NADH+H + 经过7次上述的β-氧化循环,即可将软脂酰辅酶A转变为8个分子的乙酰辅酶A
软脂酰辅酶A+7HS一COA+7FAD+7NAD+7HO一一 8乙酰辅酶A+下ADH+7NADH7 每分子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共形成12分子ATP,因此8分子乙酰辅 酶A彻底氧化共形成8X12=96分子AIP。而7分子FADH和7分子NADH进入呼吸链共产 生2×7+3×7-35分子ATP。所以软脂酸彻底氧化为C02和H0生成6+35=131分子 ATP,由于软脂酸活化为软脂酰辅酶A消耗1分子ATP中的2个高能磷酸键的能量,因此 净生成131-2=129个ATP高能磷酸键。 当软脂酸氧化时,自由能的变化是-9790.56kJ/mol。ATP水解为ADP和P时,自由 能的变化为-30.54J/mol。软脂酸生物氧化净生成129个ATP,可产生30.54×129= 3939.66k的能量。因此在软脂酸氧化时约有40%的能量转换成磷酸键能贮存于ATP中。 脂酰CoA 乙航COA a.B-烯脂酰CoAC B酮脂酰CoA C. C B-羟脂酰COA 图8-2脂酰CoA的降解 2.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 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途径和上述饱和脂肪酸的B氧化途径相似。但由于它比相应 的饱和脂肪酸多一个双键,所以在氧化过程中还需要有一个酶把脂肪酸分子中原有的顺 式双健结构催化转变为反式结构以适于烯脂酰辅酶水合酶的要求。如果不饱和脂肪酸 带有两个双键则还要另加一个酶把D(-)B羟脂酰CA催化转变成L(+)B-羟脂酰辅 酶A,以适应脂酰C0A脱氢酶的要求,使之继续按B-氧化途径进行。前一种酶称为△3 顺-△2-反-烯脂酰CoA异构酶,它催化△3顺烯脂酰辅酶A转变为△2-反烯脂酰辅酶A。 203
203 软脂酰辅酶A+7HS-CoA+7FAD+7NAD++7H2O ──→ 8乙酰辅酶A+7FADH2+7NADH+7H+ 每分子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共形成12分子ATP,因此8分子乙酰辅 酶A彻底氧化共形成8×12=96分子ATP。而7分子FADH2和7分子NADH进入呼吸链共产 生2×7+3×7=35分子ATP。所以软脂酸彻底氧化为CO2和H2O生成96+35=131分子 ATP,由于软脂酸活化为软脂酰辅酶A消耗1分子ATP中的2个高能磷酸键的能量,因此 净生成131-2=129个ATP高能磷酸键。 当软脂酸氧化时,自由能的变化是-9790.56kJ/mol。ATP水解为ADP和Pi时,自由 能的变化为-30.54kJ/mol。软脂酸生物氧化净生成129个ATP,可产生30.54×129= 3939.66kJ的能量。因此在软脂酸氧化时约有40%的能量转换成磷酸键能贮存于ATP中。 图8-2 脂酰CoA的降解 2.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 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途径和上述饱和脂肪酸的β-氧化途径相似。但由于它比相应 的饱和脂肪酸多一个双键,所以在氧化过程中还需要有一个酶把脂肪酸分子中原有的顺 式双键结构催化转变为反式结构以适于烯脂酰辅酶A水合酶的要求。如果不饱和脂肪酸 带有两个双键则还要另加一个酶把D(-)β-羟脂酰CoA催化转变成L(+)β-羟脂酰辅 酶A,以适应脂酰-CoA脱氢酶的要求,使之继续按β-氧化途径进行。前一种酶称为Δ3 - 顺-Δ2 -反-烯脂酰CoA异构酶,它催化Δ3 -顺烯脂酰辅酶A转变为Δ2 -反烯脂酰辅酶A
后一种酶称为B羟脂酰辅酶A差向酶。现以十八碳二烯酸为例说明上述两个酶的作 用,并表示出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途径(如图83)。 9 18入入 \0 亚油酰CoA S-CoA cis-A,cis-A2 ·氧化 3 CHc-SCoA B 入 S-CoA cis-A3,cis-A6 S-CoA trans-A2,cis-△5 3,氧化作 15-C0A trans-A2 cis-A4 NADPH NADP 10 S-CoA trans-A3 5310 as-△2 S-Co 4海-氧化 图8-3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过程 3.奇数碳脂肪酸的B-氧化 生物界的脂肪酸大多数为偶数碳原子,但在许多植物、海洋生物、石油酵母等体 内还有部分奇数碳脂肪酸存在。它们按B-氧化进行,除产生乙酰辅酶A外,最后还剩 下一个丙酰辅酶A。丙酰辅酶A不能再按B-氧化继续降解,它经3步酶反应转变成琥珀酰 204
204 后一种酶称为β-羟脂酰辅酶A差向酶。 现以十八碳二烯酸为例说明上述两个酶的作 用,并表示出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途径(如图8-3)。 C S O CoA 1 12 9 18 亚油酰CoA β - γ β β - Δ Δ 9 12 cis- , cisCH3C O 3 SCoA 3次 氧化 C S O CoA α Δ Δ 3 6 cis- , cis- 烯脂酰CoA 异构酶 γ β S CoA α C O trans-Δ Δ 2 6 , cisS CoA C O 5 4 3 2 1 trans-Δ Δ 2 4 , cis- 乙酰-CoA 氧化作用 C 5 4 3 2 1 O S CoA C 5 4 3 2 1 O S CoA trans-Δ 3 NADPH+H + NADP + 2,4-二烯脂酰 CoA还原酶 烯脂酰CoA 异构酶 trans-Δ 2 4次β - 氧化 CH3C O 5 SCoA 图8-3 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过程 3.奇数碳脂肪酸的β-氧化 生物界的脂肪酸大多数为偶数碳原子,但在许多植物、海洋生物、石油酵母等体 内还有部分奇数碳脂肪酸存在。它们按β- 氧化进行,除产生乙酰辅酶A外,最后还剩 下一个丙酰辅酶A。丙酰辅酶A不能再按β-氧化继续降解,它经3步酶反应转变成琥珀酰
辅酶A。 0 CO2 ATP H2O C00 CH,CH2一C-CoA H一CCH3 丙酸.CoA我化酶 丙酰-C0A C-CoA D-甲基丙二酰-CoA C00 c001 -H =HC一C马一→三羧酸循环 -CoA 装两安 -CoA 0 D-甲基丙二酰.CoA 琥珀酰CoA 4.脂肪酸的a-氧化 Stumpf,P.K.1956年发现植物线粒体中除有B.氧化作用外,还有一种特殊的 氧化途径,称为ā·氧化作用。这种氧化途径后来也在动物的脑和肝细胞中发现。这个 氧化过程是首先使ā·碳原子氧化成羟基 ,再氧化成酮基,最后脱酸成为少 一个碳的脂 肪酸。在这个氧化系统中,仅以游离脂肪酸能作为底物,而且直接涉及到分子氧,产物 既可以是D-α-羟基脂肪酸,也可以是含少一个碳原子的脂肪酸。α氧化的机制至今尚 不十分清楚,其可能的途径是: 长链脂肪酸在一定条件下可直接羟化,产生α-羟脂肪酸,再经氧化脱羧作用生成 C02和少 个碳原子的脂肪酸。 O2.NADPH +H RCH2COOH- 单加一R一C一C00 脱氢酶 F抗坏血酸 、→R-CHCOOH OH NAD' 脂肪酸 La-羟脂肪酸 a-酮脂酸 NARCOOC0: 脂肪酸 (少一个碳原子) D-α·羟脂肪酸不能被脱氢酶催化,但可经脱羧和脱氢协同作用,最后产生脂肪醛 业已证明,哺乳动物组织将绿色蔬莱的叶绿醇氧化为植烷酸后。 即通过a-氧化系统米 植烷酸氧化为降植烷酸和CO2。在正常情况下,由于组织能十分迅速地降解植烷酸,所以 血清中很难找到它。但一种少见的遗传病一RefsumSj病患者,因缺少a-氧化酶系,植烷 酸不被氧化。植烷酸的α-氧化反应如图84。 205
205 辅酶A。 CoA O CH3CH2 丙酰-CoA CO2 ATP CH3 COO CoA O C 丙酰-CoA羧化酶 甲基丙二酸单 酰CoA变位酶 三羧酸循环 甲基丙二酸单 酰CoA差向酶 C H2O H C D-甲基丙二酰-CoA H3C COO CoA O C H C D-甲基丙二酰-CoA COO CoA O C H2C CH2 琥珀酰- CoA 4.脂肪酸的α- 氧化 Stumpf,P.K.1956年发现植物线粒体中除有β- 氧化作用外, 还有一种特殊的 氧化途径,称为α- 氧化作用。这种氧化途径后来也在动物的脑和肝细胞中发现。这个 氧化过程是首先使α- 碳原子氧化成羟基,再氧化成酮基,最后脱酸成为少一个碳的脂 肪酸。在这个氧化系统中,仅以游离脂肪酸能作为底物,而且直接涉及到分子氧,产物 既可以是D-α-羟基脂肪酸,也可以是含少一个碳原子的脂肪酸。α-氧化的机制至今尚 不十分清楚,其可能的途径是: 长链脂肪酸在一定条件下可直接羟化,产生α-羟脂肪酸,再经氧化脱羧作用生成 CO2和少一个碳原子的脂肪酸。 OH 脱氢酶 RCH2COOH R CH COOH O R CH COOH O2 , NADPH + H + NADH + H NAD + + 单加氧酶 Fe 2+抗坏血酸 脂肪酸 L -α - 羟脂肪酸 α - 酮脂酸 脱羧酶 RCOOH + CO2 ( 少一个碳原子 ) ATP, NAD + , 抗坏血酸 脂肪酸 D-α- 羟脂肪酸不能被脱氢酶催化,但可经脱羧和脱氢协同作用,最后产生脂肪醛。 业已证明,哺乳动物组织将绿色蔬菜的叶绿醇氧化为植烷酸后,即通过α-氧化系统将 植烷酸氧化为降植烷酸和CO2。在正常情况下,由于组织能十分迅速地降解植烷酸,所以 血清中很难找到它。但一种少见的遗传病──Refsum/S病患者,因缺少α-氧化酶系,植烷 酸不被氧化。植烷酸的α-氧化反应如图8-4
叶绿素水叶绿醇(20烷醇)一℃H人 典入典o0a 植烷酸 化一 c 降植烷酸 CH3 CH3CH3 SCoA+CH.CH. B-氧化 3CH.C SCOA +2CH CHCSCOA+CH3-CH-COSCoA 图8-4植烷酸的a氧化 从植烷酸的例子来看,α氧化途径是不能彻底氧化脂肪酸的,它的作用仅仅是在B 氧化受阻时, 首先进行 氧化使B氧化得以顺利进行。 5.脂肪酸的ω-氧化 生物体内一些中长链如癸酸、十二碳酸等)以及少量长链脂肪酸,能首先从烃基末 端碳原子即。碳子上被氧化生成ā,“二羧酸,称为。氧化。-氧化涉及末端甲基的 羟基化,形成一级醇,并继而氧化成醛,再转化成羧酸等步骤。生成的二羧酸再从两端 进行B氧化 在发现这一反应的初期,并未重视。目前氧化酶系无论从理论上或实际上己日益 受到重视,其原因是可利用它来清除海水表面的大量石油。反应过程是经浮油细菌的。 氧化,把烃转变为脂肪酸,然后再进行脂肪酸两端的B氧化降解。据估计,其氧化作用 速率可高达0 g/(d m的,这对清除海面石油污染无疑会起重要作用 。现已从油浸土壤 中分离出许多细菌它们有○:氧化酶系统,可用米清除海水表面的大量浮油。 四、乙醛酸循环 许多植物、微生物中存在着一个类似于三羧酸循环的乙醛酸循环,这种循环可以 看作是三羧酸循环的支路,它绕过三羧酸循环的两个脱羧反应,因此不生成CO2。这一 过程有两种关键性的酶: ate lyase)将异柠檬酸分裂为琥珀酸和乙醛酸 CH2-COOH HC-COOH 0 CH>-COOH HC-COOH HOCH-COOH 异柠檬酸 琥珀酸 乙醛酸 206
206 叶绿素 水解 叶绿醇 ( 20烷醇 ) CH3 CH3 CH3 CH3 CH3 COOH 植烷酸 α -氧化 CH3 CH3 CH3 CH3 CH3 COOH 降植烷酸 β - 氧化 CoASH ATP C CH3 CH3 2 CH3 CH3 12 1 O 11 10 9 7 5 3 8 6 4 CH3 CH C O SCoA SCoA + CH3CH2C O SCoA 3CH3C O SCoA + 2CH3CH2C O β - 氧化 SCoA + CH3 CO2 ~ ~ ~ ~ ~ 图8-4 植烷酸的α- 氧化 从植烷酸的例子来看,α-氧化途径是不能彻底氧化脂肪酸的,它的作用仅仅是在β -氧化受阻时,首先进行α-氧化使β-氧化得以顺利进行。 5.脂肪酸的ω-氧化 生物体内一些中长链(如癸酸、十二碳酸等)以及少量长链脂肪酸,能首先从烃基末 端碳原子即ω-碳子上被氧化生成α,ω二羧酸,称为ω-氧化。ω-氧化涉及末端甲基的 羟基化,形成一级醇,并继而氧化成醛,再转化成羧酸等步骤。生成的二羧酸再从两端 进行β-氧化。 在发现这一反应的初期,并未重视。目前ω-氧化酶系无论从理论上或实际上已日益 受到重视,其原因是可利用它来清除海水表面的大量石油。反应过程是经浮油细菌的ω- 氧化,把烃转变为脂肪酸,然后再进行脂肪酸两端的β-氧化降解。据估计,其氧化作用 速率可高达0.5g/(d·m2 ),这对清除海面石油污染无疑会起重要作用。现已从油浸土壤 中分离出许多细菌,它们具有ω-氧化酶系统,可用来清除海水表面的大量浮油。 四、乙醛酸循环 许多植物、微生物中存在着一个类似于三羧酸循环的乙醛酸循环,这种循环可以 看作是三羧酸循环的支路,它绕过三羧酸循环的两个脱羧反应,因此不生成CO2。这一 过程有两种关键性的酶: (1)异柠檬酸裂解酶(isocitrate lyase)将异柠檬酸分裂为琥珀酸和乙醛酸: HOCH H2C HC COOH CH2 -COOH CH2 -COOH O HC COOH COOH + 异柠檬酸 琥珀酸 乙醛酸 COOH
CoASH 柠酸 -CoA CHCOOH 乙酰CaAO H20 一柠檬酸合成 HOC-COOH CH-COOH 乌头酸南 F2+ COOH =0 CH2COOH CH2 草酰乙酸 异柠檬酸 HC -COOH_ COOH HOCHCOOH NADH 氢 NAD' 1 COOH 三骏酸循环 HCOH 苹果酸 程糖酸 CH CHCOOH COOH a酮戊二酸C CoASH -COOH H COOH 延胡索酸 CoASH HOOC H /八\co CH2COOH FADH CoASH GDP CH-COOH 號珀酸CH,COOH P C琥珀酰CoA CH2COOH號珀酰CaA合成酶 -S-CoA 0 H-C-COOH CHs-C-S-CaA 0乙醛酸 O乙酰CoA 乙醛酸循环 图85乙醛酸循环与三羧酸循环的关系 (2)苹果酸合成酶(malate synthase),将乙醛酸与乙酰CoA结合成苹果酸: CH5-CSCoA +HCOOH 0 CH一C00H +COA—SH HOCH一COOH 乙酰CoA乙醛酸 L苹果酸 207
207 CH2COOH HOC COOH CH2COOH 柠檬酸 CH2COOH HC COOH HOCHCOOH 乌头酸酶 Fe 2+ CH2COOH CH2 C COOH O 异柠檬酸 α -酮戊二酸 α -酮戊二酸 脱氢酶 异柠檬酸 脱氢酶 NAD + NADH CO2 Mn 2+ CH2COOH CH2 C S O CoA 琥珀酰CoA NAD + FAD Mg 2+ NADH CoASH CO2 二硫辛酸 CH2COOH CH2COOH C S O CoA CoASH GTP GDP Pi + + 琥珀酰-CoA合成酶 琥珀酸 C C H COOH HOOC H 延胡索酸 FADH2 FAD 琥珀酸 脱氢酶 COOH HCOH COOH CH2 苹果酸 H2O 延胡索 酸酶 COOH C COOH CH2 O 草酰乙酸 NAD+ NADH 苹果酸脱氢酶 CoASH CH3 乙酰CoA H2O 柠檬酸合成酶 异柠檬酸 裂解酶 CH2COOH CH2COOH 琥珀酸 C O H COOH C S H2O 乙醛酸 O CH3 CoA 乙酰CoA 苹果酸 合成酶 CoASH 乙醛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 图8-5 乙醛酸循环与三羧酸循环的关系 (2)苹果酸合成酶(malate synthase),将乙醛酸与乙酰CoA结合成苹果酸: SH 乙酰CoA 乙醛酸 L - 苹果酸 O CH3 CSCoA + HC O COOH HOCH CH2 + CoA H2O COOH CO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