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电子教案_绪论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3,文件大小:42.5KB,团购合买
一、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任务与内容 病理学(pathology)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包括代谢、 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学科。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怀化医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编号 2005学年下学期 授课教师|吴和平 教研室主审梭签名曹述铁 绪论 课时授课|9月12|9月13|9月149月159月16月日 教学课题 时间日 日 日 日 星期星期星期|星期星期|星期 授课对象|04级临床医学专业班级|1 125-81-417-2013-16 1、了解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任务与内容 目的要求|2、熟悉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1.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任务与内容。 及难点2.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学习方法 教法与提问式、启发式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基础联系临床 学法 课型 理论课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 内容 病理学的含义及研究方法 病理生理学的含义及研究方法 时间 分配 复习 思考题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1、吴和平、李晓阳主编.《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第一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2、陈主初主编.病理生理学(七年制).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参考资料3、金惠铭主编病理生理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4、李玉林主编.病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5、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6、高英茂主编.七年制组织学与胚胎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本次课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形象、直观、生动地帮助学生理解所 学知识,教学效果较好。 自评

怀化医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 编号 2005 学年下学期 授课教师 吴和平 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名 曹述铁 教学课题 绪论 课时 授课 时间 9月12 日 9月13 日 9月14 日 9月15 日 9月16 日 月日 1 星期 一 星期 三 星 期 三 星 期 四 星 期 五 星期 授课对象 04 级临床医学专业 班级 9-12 5-8 1 -4 17-20 13-16 目的要求 1、了解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任务与内容。 2、熟悉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及难点 1.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任务与内容。 2.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学习方法 教法与 学法 提问式、启发式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基础联系临床。 课型 理论课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 内容 与 时间 分配 病理学的含义及研究方法 病理生理学的含义及研究方法 复习 思考题 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参考资料 1、吴和平、李晓阳主编.《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第一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2、陈主初 主编.病理生理学(七年制).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3、金惠铭 主编 病理生理学 第六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4、李玉林主编.病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5、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6、高英茂主编.七年制组织学与胚胎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自评 本次课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形象、直观、生动地帮助学生理解所 学知识,教学效果较好

绪论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任务与内容 病理学( pathology)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包括代谢、 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学科。 病理学 形态学 病理生理学 功能和代谢。 )病理学内容: 1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及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等基 本病理过程及发生发展规律。 2常见炎症性疾病、常见肿瘤及常见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病理临 床联系。 二)病理生理学内容: 1疾病概论 2.基本病理过程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DIC、休克、 胆红素代谢紊乱等及其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3.常见器官功能障碍。 二、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学科的桥梁课 临床:活检、尸检、细胞学检查。 水、电解质紊乱、缺氧、休克、器官功能衰竭等,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病理学主要研究方法 1.活体组织学检查( biopsy)简称活检是从活体上用手术切取、钳取、 搔刮和穿刺针吸引等方法取出病变部位的组织制成切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査的 方法。 活检的意义: (1)及时、准确的诊断疾病。如:快速冷冻切片 (2)在疾病过程中定期活检可了解病变发展情况和判断疗效。 (3)有利于采取新的研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电镜检查、组织细胞培养 等对疾病更深入的研究。 2.尸体解剖( autopsy)简称尸检:即对死亡者的遗体进行病检。 意义 (1)查明死因,确定诊断 (2)及时发现和确诊传染病地方病流行病和新发现的疾病,为研究疾病 和制定防治方案做出贡献

绪 论 一、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任务与内容 病理学(pathology)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包括代谢、 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学科。 病理学 形态学。 病理生理学 功能和代谢。 (一)病理学内容: 1.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及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等基 本病理过程及发生发展规律。 2.常见炎症性疾病、常见肿瘤及常见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病理临 床联系。 (二)病理生理学内容: 1.疾病概论 2.基本病理过程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DIC、休克、 胆红素代谢紊乱等及其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3.常见器官功能障碍。 二、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学科的桥梁课。 临床:活检、尸检、细胞学检查。 水、电解质紊乱、缺氧、休克、器官功能衰竭等。 三、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病理学主要研究方法: 1.活体组织学检查(biopsy)简称活检 是从活体上用手术切取、钳取、 搔刮和穿刺针吸引等方法取出病变部位的组织制成切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的 方法。 活检的意义: (1)及时、准确的诊断疾病。如:快速冷冻切片。 (2)在疾病过程中定期活检可了解病变发展情况和判断疗效。 (3)有利于采取新的研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电镜检查、组织细胞培养 等对疾病更深入的研究。 2.尸体解剖(autopsy)简称尸检:即对死亡者的遗体进行病检。 意义: (1)查明死因,确定诊断。 (2)及时发现和确诊传染病 地方病 流行病和新发现的疾病 ,为研究疾病 和制定防治方案做出贡献

(3)收集积累资料,开展科研,扩展教学。 3.细胞学( cytology)检查是取病变部位表面脱落的细胞,穿刺抽取或 混悬于各种液体中(胸水、腹水、尿、痰等)的细胞制成涂片并染色后在显微镜 下检查,做出细胞学诊断。 主要用于检查恶性肿瘤。 4实验病理学研究 (1)动物实验。 (2)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 (二)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动物实验; 2临床观察 3分子生物学实验 四、病理学的观察方法 (一)、大体观察。 (二)、组织和细胞学观察:HE。 (三)、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检查(特殊染色):应用某些能与组织细胞化 学成分特异性结合的显色试剂,显示病变组织细胞的化学成分 如:过碘酸 schiff反应(PAS)可用来区别 Ewing肉瘤和恶性淋巴瘤(前者含有 糖原呈阳性,后者不含糖原呈阴性) (四)、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可用于病因学诊断(如:病毒)和免疫性疾病 的诊断,更可用于肿瘤的病理诊断。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来监测组织 中未知抗原或抗体,借以判断肿瘤的组织来源或分化方向。 (五)、超微结构观察。 五、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自学

(3)收集 积累资料,开展科研 ,扩展教学。 3. 细胞学(cytology)检查 是取病变部位表面脱落的细胞,穿刺抽取或 混悬于各种液体中(胸水、腹水、尿、痰等)的细胞制成涂片并染色后在显微镜 下检查,做出细胞学诊断.。 主要用于检查恶性肿瘤。 4.实验病理学研究: (1)动物实验。 (2)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 (二)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动物实验; 2.临床观察; 3.分子生物学实验。 四、病理学的观察方法 (一)、大体观察。 (二)、组织和细胞学观察:HE。 (三)、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检查(特殊染色):应用某些能与组织细胞化 学成分特异性结合的显色试剂,显示病变组织细胞的化学成分。 如:过碘酸 schiff 反应(PAS)可用来区别 Ewing 肉瘤和恶性淋巴瘤(前者含有 糖原呈阳性,后者不含糖原呈阴性)。 (四)、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可用于病因学诊断(如:病毒)和免疫性疾病 的诊断,更可用于肿瘤的病理诊断。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来监测组织 中未知抗原或抗体,借以判断肿瘤的组织来源或分化方向。 (五)、超微结构观察。 五、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自学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