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医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编号 2005学年下学期 授课教师|田小英 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名 吴和平 胃炎 课时授课|11月11月11月3012月112月2月日 教学课题 时间[2日29日日日日 星期星期星期星期星期星期 授课对象04级临床医学专业班级9-125-81-417-2013-16 1、掌握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目的要求 2、掌握胃炎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教学重点 及难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特点 教法与 学法 1.多媒体内尽量多使用图像,说明形态学特点。 2、启发式、提问式讲授 3、讲授结束时,小结重点和难点的部分。 4、布置课外思考题。 课型理论课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 内容1、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0min 慢性浅表性胃炎 20min 时间 3、慢性萎缩性胃炎 20min 分配 复习 思考题简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 l、吴和平、李晓阳主编.《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第一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2、陈主初主编.病理生理学(七年制).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参考资料|3、金惠铭主编病理生理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4、李玉林主编.病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5、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6、高英茂主编.七年制组织学与胚胎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自评 本次课利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进行教学,从解剖病例着手提出问题,运 用启发式教学法,由浅入深分析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只趣
怀化医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 编号 2005 学年下学期 授课教师 田小英 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名 吴和平 教学课题 胃炎 课时 授 课 时间 11 月 28日 11 月 29日 11月30 日 12 月 1 日 12 月 2 日 月日 1 星 期 一 星 期 三 星 期 三 星 期 四 星 期 五 星期 授课对象 04 级临床医学专业 班级 9-12 5-8 1 -4 17-20 13-16 目的要求 1、掌握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掌握胃炎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教学重点 及难点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特点 教法与 学法 1.多媒体内尽量多使用图像,说明形态学特点。 2、启发式、提问式讲授。 3、讲授结束时,小结重点和难点的部分。 4、布置课外思考题。 课型 理论课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 内容 与 时间 分配 1、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0min 2、慢性浅表性胃炎 20min 3、慢性萎缩性胃炎 20min 复习 思考题 简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 参考资料 1、吴和平、李晓阳主编.《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第一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2、陈主初 主编.病理生理学(七年制).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3、金惠铭 主编 病理生理学 第六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4、李玉林主编.病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5、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6、高英茂主编.七年制组织学与胚胎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自评 本次课利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进行教学,从解剖病例着手提出问题,运 用启发式教学法,由浅入深分析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只趣
第五节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 chronic gastritis)是一种常见病,由各种致病因素所致胃粘膜慢 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以胃窦炎为主。可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 和慢性肥厚性胃炎等三类。用纤维胃镜可直接窥视胃粘膜的病变,并钳取病变组 织进行病理检査,可确诊。 病因和发病机制 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长期慢性刺激:如长期酗酒,辛辣食物,吸烟,滥用水杨酸类药物。 2.十二指肠液反流对胃粘膜屏障的破坏。 3.自身免疫损伤。 4.幽门螺杄菌(HP)感染:幽门螺杄菌即能适应胃内髙酸环境,又能降 解胃粘膜表面粘液,被认为是慢性胃炎的病原体。 二、类型及病理变化 (一)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 chronic superfic ial gastritis)为胃粘膜最常见的病变,以胃 窦病变为主。胃镜检査,病变呈多灶或弥漫性胃粘膜充血、水肿、表面有灰白色 或灰黄色分泌物,伴点状出血和糜烂。镜下见:炎性病变限于粘膜浅层(粘膜上 1/3),表现为水肿、点状坏死和表浅上皮坏死脱落,主要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 润,胃腺体无异常。本型胃炎可完全康复,也可转化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二)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本病以粘膜圊有腺体萎缩和常伴 肠上皮化生为特征。临床上可有胃内游离盐酸减少或缺乏,消化不良,上腹不适 或钝痛,贫血等症状。 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A型和B型。A型与自身免疫有关,多伴有恶性贫血, 病变主要在胃体和胃底。B型与自身免疫无关,病变主要在胃窦部,我国患者大 多属此型。两型胃粘膜病变基本相同。 由于萎缩胃粘膜薄而平滑,皱襞变浅,甚至消失,粘膜表面呈细颗粒状 镜检査见粘膜由正常的橘红色变为灰色;萎缩区粘膜明显变薄,周围正常胃粘膜 隆起,以致界限清楚;粘膜下血管分支清晰可见 镜下,腺上皮萎缩,腺体变小并有囊性扩张,腺体数目减少。在粘膜固有层 内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常出现上皮化生,在胃体和胃底部腺体 的主细胞和壁细胞消失,出现类似幽门腺的粘液分泌细胞,称为幽门腺或假幽门 腺化生。在胃窦病变灶内幽门腺消失,出现杯状细胞,吸收细胞和潘氏细胞,使 形态结构与小肠粘膜相似,称为肠上皮化生。目前认为肠上皮化生的胃粘膜易发 生癌变
第五节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是一种常见病,由各种致病因素所致胃粘膜慢 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以胃窦炎为主。可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 和慢性肥厚性胃炎等三类。用纤维胃镜可直接窥视胃粘膜的病变,并钳取病变组 织进行病理检查,可确诊。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长期慢性刺激:如长期酗酒,辛辣食物,吸烟,滥用水杨酸类药物。 2.十二指肠液反流对胃粘膜屏障的破坏。 3.自身免疫损伤。 4.幽门螺杆菌(HP)感染 :幽门螺杆菌即能适应胃内高酸环境,又能降 解胃粘膜表面粘液,被认为是慢性胃炎的病原体。 二、类型及病理变化 (一) 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为胃粘膜最常见的病变,以胃 窦病变为主。胃镜检查,病变呈多灶或弥漫性胃粘膜充血、水肿、表面有灰白色 或灰黄色分泌物,伴点状出血和糜烂。镜下见:炎性病变限于粘膜浅层(粘膜上 1/3),表现为水肿、点状坏死和表浅上皮坏死脱落,主要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 润,胃腺体无异常。本型胃炎可完全康复,也可转化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二)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本病以粘膜固有腺体萎缩和常伴 肠上皮化生为特征。临床上可有胃内游离盐酸减少或缺乏,消化不良,上腹不适 或钝痛,贫血等症状。 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 A 型和 B 型。A 型与自身免疫有关,多伴有恶性贫血, 病变主要在胃体和胃底。B 型与自身免疫无关,病变主要在胃窦部,我国患者大 多属此型。两型胃粘膜病变基本相同。 由于萎缩胃粘膜薄而平滑,皱襞变浅,甚至消失,粘膜表面呈细颗粒状。胃 镜检查见粘膜由正常的橘红色变为灰色;萎缩区粘膜明显变薄,周围正常胃粘膜 隆起,以致界限清楚;粘膜下血管分支清晰可见。 镜下,腺上皮萎缩,腺体变小并有囊性扩张,腺体数目减少。在粘膜固有层 内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常出现上皮化生,在胃体和胃底部腺体 的主细胞和壁细胞消失,出现类似幽门腺的粘液分泌细胞,称为幽门腺或假幽门 腺化生。在胃窦病变灶内幽门腺消失,出现杯状细胞,吸收细胞和潘氏细胞,使 形态结构与小肠粘膜相似,称为肠上皮化生。目前认为肠上皮化生的胃粘膜易发 生癌变
胃 炎 慢性萎缩性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三)慢性肥厚性胃炎 病变常发生于胃底和胃体。肉眼观见胃粘膜肥厚,皱襞肥大加深变宽呈脑 回状。镜下见粘膜全层肥厚,腺体增生肥大变长有时穿过粘膜肌层。粘膜表面粘 液分泌细胞数量增加,分泌增多。临床多数患者因胃酸分泌减少,粘液形成增多 而致消化不良。大量蛋白质从胃液中丢失而导致低蛋白血症
(三)慢性肥厚性胃炎 病变常发生于胃底和胃体。肉眼观见胃粘膜肥厚,皱襞肥大加深变宽呈脑 回状。镜下见粘膜全层肥厚,腺体增生肥大变长有时穿过粘膜肌层。粘膜表面粘 液分泌细胞数量增加,分泌增多。临床多数患者因胃酸分泌减少,粘液形成增多 而致消化不良。大量蛋白质从胃液中丢失而导致低蛋白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