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 【复习目标】 1.学习本文文笔洗练,自然清新的风格,及书序的特点。 2.掌握本文出现的文言词类,句式的特殊现象 课前案 【知识积累】 指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①趣舍万殊 ②后之视今,亦 由今之视昔 二、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古义 (1)列坐其次 (2)是日也 (3)向之所欣 三、指出活用词并解释 (1)极视听之娱 (2)固知一死生为虚 诞 四、解释加点的词语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2.修竹: 列坐其次 以游目骋怀: 极视听之娱: 所這 可乐也 7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8.因寄所托,放 浪形骸之外 趣舍万殊 欣 于所遇 快 然 12.曾不知老之 将至: 3之5 及其所之既倦 14.感慨系 向之所欣: 之兴怀 17 昔人兴感之由 临文嗟 喻之于怀 固 知二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其致一也 五、一词多义
《兰亭集序》 【复习目标】 1.学习本文文笔洗练,自然清新的风格,及书序的特点。 2.掌握本文出现的文言词类,句式的特殊现象。 课前案 【知识积累】 一、指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①趣舍万殊 ②后之视今,亦 由今之视昔 二、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古义 (1)列坐其次 (2)是日也 (3)向之所欣 三、指出活用词并解释 (1)极视听之娱 (2)固知一死生为虚 诞 四、解释加点的词语 1.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2. 修竹: 3. 列坐其次: 4. 所 以游目骋怀: 5. 极视听之娱: 6. 信 可乐也: 7.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8. 因寄所托,放 浪形骸之外: 9. 趣舍万殊: 10. 欣 于所遇: 11. 快 然: 12. 曾不知老之 将至: 13. 及其所之既倦: 14. 感慨系 之: 15. 向之所欣: 16. 以 之兴怀: 17. 昔人兴感之由: 18. 临文嗟 掉: 19. 喻之于怀: 20. 固 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1. 其致一也: 五、一词多义 之
①所之既倦 以之兴怀 ③夫人之相与 极 视听之娱 所 ①所以游目骋怀 ②或因 寄所托 ③录其所述 ①若令一契 ②其致 也 ③因知一死生为虚诞 ④一觞一咏 夫 ①悲夫 ②夫人 之相与 六、判断特殊句式类型 ①死生亦大矣 ②欣于所遇 课堂案 、翻译下列句子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3)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4)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二、默写 1、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 也2有 此地有 又 ,列坐其次 3、虽无 觞一咏 亦 4、是日 也
①所之既倦 ② 以之兴怀 ③夫人之相与 ④极 视听之娱 所 ①所以游目骋怀 ②或因 寄所托 ③录其所述 一 ①若令一契 ②其致一 也 ③因知一死生为虚诞 ④一觞一咏 夫 ①悲夫 ②夫人 之相与 六、判断特殊句式类型 ①死生亦大矣。 ②欣于所遇 课堂案 一、翻译下列句子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3)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4)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二、默写 1、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 也。 , 。 2、此地有 , ;又 有 , , ,列坐其次。 3、虽无 ,一觞一咏, 亦 。 4、是日 也, , , , ,所
,信可乐也 5、夫人之相与, 或取诸怀 抱 或因寄所托, 6、虽 当其欣于所遇, 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7、及其所之既倦, 感慨系之矣。向之所 欣 ,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8、况 ,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 哉! 三、课外文段拓展 阅读下列文段,然后完成练习题。 赵轨,河南洛阳人也。父肃,魏廷尉卿。轨少好学,有行检。周蔡王引为记 室,以遣闻。迁卫州治中。隋髙祖受禅,转齐州别驾,有能名。其东邻有桑, 葚落其家,轨遣人悉拾还其主,诫其诸子曰:“吾非以此求名,意者非机杼之物 机杼:织布机。机杼之物:指劳作得来的东西。)不愿侵人。汝等宜以为诫 在州四年,考绩连最。持节使者合阳公梁子恭状上,高祖嘉之,赐物三百段,米 三百石,征轨入朝。父老相送者各挥涕曰:“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 不敢以壶酒相送。公清若水,请酌一杯水奉饯。”轨受而饮之。既至京师,诏与 奇章公牛弘撰定律令格式。时卫王爽为原州总管,上见爽年少,以轨所在有声, 授原州总管司马。在道夜行,其左右马逸入田中,暴人禾。轨驻马待明,访禾主 酬直而去。原州人吏闻之,莫不改操。后数年,迁硖州刺史,抚缉萌夷(安抚聚 合各族人民),甚有恩惠。寻除寿州总管长史。芍陂旧有五门堰,芜秽不修。轨 于是劝课人吏,更开三十六门,灌田五千余顷,人赖其利。秩满归乡里,卒于家, 时年六十二。子弘安、弘智,并知名。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蔡王引为记室,以清苦闻清苦:守贫刻苦 B、在州四年,考绩连最 考绩:考试成绩 C、访禾主酬直而去 酬直:偿付价值 D、原州人吏闻之,莫不改操 改操:改变品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框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轨遣人悉拾还其主 毁其盆,悉埋于地 B、吾非以此求名 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 C、父老相送者挥涕曰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D、既至京师,诏与奇章公牛弘撰定律令格式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 下列句子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是() 3ABCD 隋高祖受禅,(高祖)转齐州别驾 公清若水,(百姓)请酌一杯水奉饯。 其左右马逸入田中,(轨)暴人禾 轨于是劝课人吏,(轨)更开三十六门
以 , ,信可乐也。 5、夫人之相与, ,或取诸怀 抱, ;或因寄所托, 。 6、虽 , ,当其欣于所遇, 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 7、及其所之既倦, ,感慨系之矣。向之所 欣, ,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8、况 ,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 哉! 三、课外文段拓展 阅读下列文段,然后完成练习题。 赵轨,河南洛阳人也。父肃,魏廷尉卿。轨少好学,有行检。周蔡王引为记 室,以清苦闻。迁卫州治中。隋高祖受禅,转齐州别驾,有能名。其东邻有桑, 葚落其家,轨遣人悉拾还其主,诫其诸子曰:“吾非以此求名,意者非机杼之物 (机杼:织布机。机杼之物:指劳作得来的东西。)不愿侵人。汝等宜以为诫。” 在州四年,考绩连最。持节使者合阳公梁子恭状上,高祖嘉之,赐物三百段,米 三百石,征轨入朝。父老相送者各挥涕曰:“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 不敢以壶酒相送。公清若水,请酌一杯水奉饯。”轨受而饮之。既至京师,诏与 奇章公牛弘撰定律令格式。时卫王爽为原州总管,上见爽年少,以轨所在有声, 授原州总管司马。在道夜行,其左右马逸入田中,暴人禾。轨驻马待明,访禾主 酬直而去。原州人吏闻之,莫不改操。后数年,迁硖州刺史,抚缉萌夷(安抚聚 合各族人民),甚有恩惠。寻除寿州总管长史。芍陂旧有五门堰,芜秽不修。轨 于是劝课人吏,更开三十六门,灌田五千余顷,人赖其利。秩满归乡里,卒于家, 时年六十二。子弘安、弘智,并知名。 1、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蔡王引为记室,以清苦闻 清苦:守贫刻苦 B、在州四年,考绩连最 考绩:考试成绩 C、访禾主酬直而去 酬直:偿付价值 D、原州人吏闻之,莫不改操 改操:改变品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框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轨遣人悉拾还其主 毁其盆,悉埋于地 B、吾非以此求名 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 C、父老相送者挥涕曰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D、既至京师,诏与奇章公牛弘撰定律令格式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 3、 下列句子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是( ) A、 隋高祖受禅,(高祖)转齐州别驾。 B、 公清若水,(百姓)请酌一杯水奉饯。 C、 其左右马逸入田中,(轨)暴人禾。 D、 轨于是劝课人吏,(轨)更开三十六门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汝等宜以为诫一一你们应该把我的话作为告诚 b) 水火不与百姓交一一像水和火一样不和百姓交往 轨驻马待明一一赵轨停下马等着看明白 人赖其利_一人们都依赖这个水利设施 5、下面的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赵轨廉政作风的一组是:() ①意者非机杼之物,不愿侵人 ②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 ③轨驻马待明,访禾主酬直而去 ④抚缉萌夷,甚有恩惠。 ⑤灌田五千余顷,人赖其利。 A、①②③B、③④ ①②⑤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赵轨少年好学有操行。隋朝时任齐州别驾,他把掉在己家的桑 葚归还邻人,并借此教导儿子不侵占非劳作所得之物。在任四年,政绩很好。 隋高祖征召赵轨入朝为官,百姓感其清正以杯水为他饯行。在 京师他奉诏令参与政事。后被任命原州总管司马。 次夜行时赵轨的马跑入农田,踏坏了百姓的庄稼,他查找到 庄稼主人偿付了钱。此事在原州百姓官吏间产生了示范效果。 赵轨后升硖州刺史,他对百姓非常好。后任寿州总管长史,他 鼓励督促人们和官吏兴修水利,造福百姓。 课后案 素材积累 王羲之是东晋伟大书法家,他一变汉魏朴质书风,开晋后妍美劲健之体,创楷、 行、草之典范,后世莫不宗法。他行书字帖《兰亭序》是他的的代表作,被书法 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千百年来倾倒了无数习书者。王羲之亦因此被后人尊 称为“书圣”。唐太宗李世民倡导王羲之的书风。他亲自为《晋书》撰《王羲之 传》,搜集、临摹、欣赏王羲之的真迹,《兰亭序》摹制多本,赐给群臣。在中 国书法史上,帝王以九五万乘之尊而力倡一人之书者,仅此而已。宋代姜夔酷爱 《兰亭序》,日日研习,常将所悟所得跋其上。有一跋云:“廿余年习《兰亭》 皆无入处,今夕灯下观之,颇有所悟。”历时二十多年才稍知入门,可见释读之 难:一千六百多年来无数书法家都孜孜不倦地释读过,何尝不想深入羲之的堂奥, 但最终只能得其一体而已。因此,《兰亭序》可以说是由杰出的书法智慧所营造 成的迷宫
4、 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 汝等宜以为诫——你们应该把我的话作为告诫。 b) 水火不与百姓交——像水和火一样不和百姓交往。 c) 轨驻马待明——赵轨停下马等着看明白。 d) 人赖其利——人们都依赖这个水利设施。 5、 下面的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赵轨廉政作风的一组是:( ) ①意者非机杼之物,不愿侵人。 ②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 ③轨驻马待明,访禾主酬直而去。 ④抚缉萌夷,甚有恩惠。 ⑤灌田五千余顷,人赖其利。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⑤ D、④⑤ 6、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赵轨少年好学有操行。隋朝时任齐州别驾,他把掉在己家的桑 葚归还邻人,并借此教导儿子不侵占非劳作所得之物。在任四年,政绩很好。 b) 隋高祖征召赵轨入朝为官,百姓感其清正以杯水为他饯行。在 京师他奉诏令参与政事。后被任命原州总管司马。 c) 一次夜行时赵轨的马跑入农田,踏坏了百姓的庄稼,他查找到 庄稼主人偿付了钱。此事在原州百姓官吏间产生了示范效果。 d) 赵轨后升硖州刺史,他对百姓非常好。后任寿州总管长史,他 鼓励督促人们和官吏兴修水利,造福百姓。 课后案 一、素材积累 王羲之是东晋伟大书法家,他一变汉魏朴质书风,开晋后妍美劲健之体,创楷、 行、草之典范,后世莫不宗法。他行书字帖《兰亭序》是他的的代表作,被书法 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千百年来倾倒了无数习书者。王羲之亦因此被后人尊 称为“书圣”。唐太宗李世民倡导王羲之的书风。他亲自为《晋书》撰《王羲之 传》,搜集、临摹、欣赏王羲之的真迹,《兰亭序》摹制多本,赐给群臣。在中 国书法史上,帝王以九五万乘之尊而力倡一人之书者,仅此而已。宋代姜夔酷爱 《兰亭序》,日日研习,常将所悟所得跋其上。有一跋云:“廿余年习《兰亭》 皆无入处,今夕灯下观之,颇有所悟。”历时二十多年才稍知入门,可见释读之 难:一千六百多年来无数书法家都孜孜不倦地释读过,何尝不想深入羲之的堂奥, 但最终只能得其一体而已。因此,《兰亭序》可以说是由杰出的书法智慧所营造 成的迷宫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时期人。祖居琅琊(今山东临沂),西晋末年 南迁后,定居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遂为绍兴人。王羲之故居位于绍兴城 内蕺山脚下的戒珠寺。在绍曾任会稽内史,官至右军将军,所以世称王右军。在 他任职期间,薄功名利禄,为人耿直,关心百姓疾苦,是一个务实为民的清官 同时时常以作书养鹅为乐。晚年辞官隐退后,放浪形骸于山水之间,卒年59岁 葬于嵊州市金庭镇瀑布山。羲之生七子,均有书名。幼子献之得羲之真传,书法 不下乃翁,世称“小王”。王羲之7岁拜师于女书法家卫夫人和叔父五广,勤学 苦练,后又遍学李斯、钟繇、蔡邕、张昶等书法家,并博采众长,自辟蹊径,自 成一体。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很丰富,据说在梁武帝曾收集他书一万五千纸,唐太 宗遍访王书,得三千六百纸,到宋徽宗尚保存二百四十三纸。现传世墨迹,寥若 晨星,真迹无一留存。除《兰亭序》外,著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 《二谢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乐毅论》、《黄腚 经》等。他的行书名品《快雪时晴帖》唐钩填本,现为台湾故宫愽物院收藏。《快 雪时晴帖》《快雪时晴帖》与王珣《伯远帖》、王献之《中秋帖》并为稀世之宝, 合称“三希(稀)”,乾隆时藏于养心殿西暖阁“三希堂”。王羲之书法主要特 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浮云,矫如惊龙 王羲之的书法精致、美仑美奂,是极富有美的观赏的。总之,他把汉字书写从实 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 表现书法美。 王羲之书法中影响最大是《兰亭序》,也是书法史上一段千古传奇的故事:东晋 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得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 叫做[修禊]。在他去世前8年,也就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 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邀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文人雅士聚于会稽山 阴的兰亭修禊,曲水流觞,饮酒作诗。曲水流觞,也称之为曲水宴,42位名士 列坐溪边,由书僮将盛满酒的羽觞放入溪水中,随风而动,羽觞停在谁的位置, 此人就得赋诗一首,倘若是作不出来,可就要罚酒三觥。明·文征明《兰亭雅集 图》正在众人沉醉在酒香诗美的回味之时,有人提议不如将当日所做的三十七首 诗,汇编成集,这便是《兰亭集》。这时众家又推王羲之写一篇《兰亭集序》 王羲之酒意正浓,提笔在蚕纸上畅意挥毫,一气呵成。这就是名噪天下的《兰亭 序》。序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 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慨。翌日,王羲之酒醒后意犹未尽, 伏案挥毫在纸上将序文重书一遍,却自感不如原文精妙。他有些不相信,一连重 书几遍,仍然不得原文的精华。这时他才明白,这篇序文已经是自己一生中的顶 峰之作,自己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王羲之最大的成 就在于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开创了妍美流畅的行、草 书法先河。特别是行书《兰亭序》有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骨格清秀,点画遒 美,疏密相间,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无论横、竖、点、 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兰亭序》凡三百二十四字,每 字都姿态殊异,圆转自如。王羲之出神入化,不仅表现在异字异构,而且更突出 地表现在重字的别构上。如出现的20个“之”字,名有不同的体态及美感,无 雷同,宋代米芾在题《兰亭》诗中便说:“廿八行,三百字,‘之’字最多无 拟。”。重字尚有“事”、“为 以 所 欣 其 畅 不 “揽”、“怀”、“兴”、“后”等,都别出心裁 自成妙构。在唐太宗之前,王羲之书法就为人称道梁萧衍《古今书人评优劣评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时期人。祖居琅琊(今山东临沂),西晋末年 南迁后,定居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遂为绍兴人。王羲之故居位于绍兴城 内蕺山脚下的戒珠寺。在绍曾任会稽内史,官至右军将军,所以世称王右军。在 他任职期间,薄功名利禄,为人耿直,关心百姓疾苦,是一个务实为民的清官。 同时时常以作书养鹅为乐。晚年辞官隐退后,放浪形骸于山水之间,卒年 59 岁, 葬于嵊州市金庭镇瀑布山。羲之生七子,均有书名。幼子献之得羲之真传,书法 不下乃翁,世称“小王”。王羲之 7 岁拜师于女书法家卫夫人和叔父五广,勤学 苦练,后又遍学李斯、钟繇、蔡邕、张昶等书法家,并博采众长,自辟蹊径,自 成一体。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很丰富,据说在梁武帝曾收集他书一万五千纸,唐太 宗遍访王书,得三千六百纸,到宋徽宗尚保存二百四十三纸。现传世墨迹,寥若 晨星,真迹无一留存。除《兰亭序》外,著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 《二谢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乐毅论》、《黄庭 经》等。他的行书名品《快雪时晴帖》唐钩填本,现为台湾故宫慱物院收藏。《快 雪时晴帖》《快雪时晴帖》与王珣《伯远帖》、王献之《中秋帖》并为稀世之宝, 合称“三希(稀)”,乾隆时藏于养心殿西暖阁“三希堂”。王羲之书法主要特 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浮云,矫如惊龙”。 王羲之的书法精致、美仑美奂,是极富有美的观赏的。总之,他把汉字书写从实 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 表现书法美。 王羲之书法中影响最大是《兰亭序》,也是书法史上一段千古传奇的故事:东晋 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得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 叫做[修褉]。在他去世前 8 年,也就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 353 年)的三月初三, 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邀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文人雅士聚于会稽山 阴的兰亭修褉,曲水流觞,饮酒作诗。曲水流觞,也称之为曲水宴,42 位名士 列坐溪边,由书僮将盛满酒的羽觞放入溪水中,随风而动,羽觞停在谁的位置, 此人就得赋诗一首,倘若是作不出来,可就要罚酒三觥。明·文征明《兰亭雅集 图》正在众人沉醉在酒香诗美的回味之时,有人提议不如将当日所做的三十七首 诗,汇编成集,这便是《兰亭集》。这时众家又推王羲之写一篇《兰亭集序》。 王羲之酒意正浓,提笔在蚕纸上畅意挥毫,一气呵成。这就是名噪天下的《兰亭 序》。序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 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慨。翌日,王羲之酒醒后意犹未尽, 伏案挥毫在纸上将序文重书一遍,却自感不如原文精妙。他有些不相信,一连重 书几遍,仍然不得原文的精华。这时他才明白,这篇序文已经是自己一生中的顶 峰之作,自己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王羲之最大的成 就在于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开创了妍美流畅的行、草 书法先河。特别是行书《兰亭序》有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骨格清秀,点画遒 美,疏密相间,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无论横、竖、点、 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兰亭序》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 字都姿态殊异,圆转自如。王羲之出神入化,不仅表现在异字异构,而且更突出 地表现在重字的别构上。如出现的 20 个“之”字,名有不同的体态及美感,无 一雷同,宋代米芾在题《兰亭》诗中便说:“廿八行,三百字,‘之’字最多无 一拟。”。重字尚有“事”、“为”、“以”、“所”、“欣”、“仰”、“其”、 “畅”、“不”、“今”、“揽”、“怀”、“兴”、“后”等,都别出心裁, 自成妙构。在唐太宗之前,王羲之书法就为人称道梁萧衍《古今书人评优劣评》:
“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董其 昌在《画禅室随笔》中写道:“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 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解缙在《春雨杂述》 中说:“右军之叙兰亭,字既尽美,尤善布置,所谓增一分太长,亏一分太短。” 王羲之得享天下盛名与唐太宗的推崇备至不无关系,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 十分珍爱,唐太宗赞叹它“点曳之工,裁成之妙”。唐太宗亲为王羲之作传云 “详察古今,研精求篆,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 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 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王羲之将《兰亭序》视为传家宝,并代代相传,一直到王家的七世孙智永手中 可是,智永不知何故出家为僧,身后自然没有子嗣,就将祖传真本传给了弟子 辨才和尚。到了唐朝初年,李世民大量搜集王羲之书法珍宝,经常临习,对《兰 亭序》这一真迹更是仰慕,多次重金悬赏索求,但一直没有结果。后察出《兰亭 序》真迹在会稽一个名叫辨才的和尚手中,从此引出一段,唐太宗骗取《兰亭序》 原迹随唐太宗陪葬昭陵的故事。这一段故事,更增添了《兰亭序》的传奇色彩和 神秘气氛。唐人记载兰亭故事有两种版本。刘悚《隋唐嘉话》记:“王右军《兰 亭序》,梁乱,出在外。陈天嘉中,为僧众所得。……果师死后,弟子僧辩才得 之。太宗为秦王后,见拓本惊喜,乃贵价市大王书,《兰亭》终不至焉。及知在 辩才处,使萧翼就越州求得之,以武德四年入秦府。贞观十年,乃拓十本以赐近 臣。帝崩,中书令褚遂良奏:“《兰亭》,先帝所重,不可留。’遂秘于昭陵。 《太平广记》收何延之《兰亭记》记载大有不同。何文称,至贞观中,太宗锐意 学二王书,仿摹真迹备尽,唯《兰亭》未获。后访知在辩才处,三次召见,辩才 诡称经乱散失不知所在。房玄龄荐监察御史萧翼以智取之。萧翼隐匿身份,乔装 潦倒书生,投其所好,弈棋吟咏,论书作画成忘年交,后辨才夸耀所藏,出示其 悬于屋梁之《兰亭》真迹,《兰亭》,遂为萧翼乘隙私取此帖长安复命。太宗命 拓数本赐太子诸王近臣,临终,语李治:“吾欲从汝求一物,汝诚孝也,岂能违 吾心也?汝意如何?”于是,《兰亭》真迹葬入昭陵。何延之自云,以上故事系 闻辩才弟子元素于永兴寺智永禅师故房亲口述说。刘、何二说,情节悬异。一般 以为,何说漂浮失实,刘说翔实可信,骗取与耳语没有了。两者情节虽异,但《兰 亭序》真迹埋入昭陵,说法却一致。此事又有余波。据《新五代史·温韬传》, 后梁耀州节度使温韬曾盗昭陵:“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宏丽不异人间,中 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笔迹,纸墨如 新,韬悉取之,遂传人间。”依此记载,则《兰亭》真迹经“劫陵贼”温韬之手 又复见天日。另外宋代蔡挺在跋文中说,《兰亭序》偕葬时,为李世民的姐妹用 伪本掉换,真迹留存人间。然此后《兰亭》真迹消息便杳如黄鹤,其下落如何, 更是谜中之谜了。唐太宗得到《兰亭》后,曾命弘文馆拓书名手冯承素以及虞世 南、褚遂良诸人钩摹数本副本,分赐亲贵近臣。太宗死,以真迹殉葬。现传世的 《兰亭序》已非王羲之真迹。传世本种类很多,或木石刻本,或为摹本,或为临 本。著名者如《定武兰亭》,传为欧阳询临摹上石,因北末时发现于河北定武(今 河北正定)而得名。唐太宗命冯承素钩摹本,称《神龙本兰亭》,由于他的摹本 上有唐代“神龙”小印,所以将其定名为神龙本《兰亭序》,以区别于其他的唐 摹本。此本墨色最活,跃然纸上,墓写精细,牵丝映带,纤毫毕现,数百字之文 无字不用牵丝、俯仰袅娜,多而不觉其佻,其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 体现,基本上可窥见羲之原作风貌。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被视为珍品。冯承素
“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董其 昌在《画禅室随笔》中写道:“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 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解缙在《春雨杂述》 中说:“右军之叙兰亭,字既尽美,尤善布置,所谓增一分太长,亏一分太短。” 王羲之得享天下盛名与唐太宗的推崇备至不无关系,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 十分珍爱,唐太宗赞叹它“点曳之工,裁成之妙”。唐太宗亲为王羲之作传云: “详察古今,研精求篆,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 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 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王羲之将《兰亭序》视为传家宝,并代代相传,一直到王家的七世孙智永手中。 可是,智永不知何故出家为僧,身后自然没有子嗣,就将祖传真本传给了弟子—— 辨才和尚。到了唐朝初年,李世民大量搜集王羲之书法珍宝,经常临习,对《兰 亭序》这一真迹更是仰慕,多次重金悬赏索求,但一直没有结果。后察出《兰亭 序》真迹在会稽一个名叫辨才的和尚手中,从此引出一段,唐太宗骗取《兰亭序》, 原迹随唐太宗陪葬昭陵的故事。这一段故事,更增添了《兰亭序》的传奇色彩和 神秘气氛。唐人记载兰亭故事有两种版本。刘悚《隋唐嘉话》记:“王右军《兰 亭序》,梁乱,出在外。陈天嘉中,为僧众所得。……果师死后,弟子僧辩才得 之。太宗为秦王后,见拓本惊喜,乃贵价市大王书,《兰亭》终不至焉。及知在 辩才处,使萧翼就越州求得之,以武德四年入秦府。贞观十年,乃拓十本以赐近 臣。帝崩,中书令褚遂良奏:“《兰亭》,先帝所重,不可留。’遂秘于昭陵。” 《太平广记》收何延之《兰亭记》记载大有不同。何文称,至贞观中,太宗锐意 学二王书,仿摹真迹备尽,唯《兰亭》未获。后访知在辩才处,三次召见,辩才 诡称经乱散失不知所在。房玄龄荐监察御史萧翼以智取之。萧翼隐匿身份,乔装 潦倒书生,投其所好,弈棋吟咏,论书作画成忘年交,后辨才夸耀所藏,出示其 悬于屋梁之《兰亭》真迹,《兰亭》,遂为萧翼乘隙私取此帖长安复命。太宗命 拓数本赐太子诸王近臣,临终,语李治:“吾欲从汝求一物,汝诚孝也,岂能违 吾心也?汝意如何?”于是,《兰亭》真迹葬入昭陵。何延之自云,以上故事系 闻辩才弟子元素于永兴寺智永禅师故房亲口述说。刘、何二说,情节悬异。一般 以为,何说漂浮失实,刘说翔实可信,骗取与耳语没有了。两者情节虽异,但《兰 亭序》真迹埋入昭陵,说法却一致。此事又有余波。据《新五代史·温韬传》, 后梁耀州节度使温韬曾盗昭陵:“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宏丽不异人间,中 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笔迹,纸墨如 新,韬悉取之,遂传人间。”依此记载,则《兰亭》真迹经“劫陵贼”温韬之手 又复见天日。另外宋代蔡挺在跋文中说,《兰亭序》偕葬时,为李世民的姐妹用 伪本掉换,真迹留存人间。然此后《兰亭》真迹消息便杳如黄鹤,其下落如何, 更是谜中之谜了。唐太宗得到《兰亭》后,曾命弘文馆拓书名手冯承素以及虞世 南、褚遂良诸人钩摹数本副本,分赐亲贵近臣。太宗死,以真迹殉葬。现传世的 《兰亭序》已非王羲之真迹。传世本种类很多,或木石刻本,或为摹本,或为临 本。著名者如《定武兰亭》,传为欧阳询临摹上石,因北宋时发现于河北定武(今 河北正定)而得名。唐太宗命冯承素钩摹本,称《神龙本兰亭》,由于他的摹本 上有唐代“神龙”小印,所以将其定名为神龙本《兰亭序》,以区别于其他的唐 摹本。此本墨色最活,跃然纸上,摹写精细,牵丝映带,纤毫毕现,数百字之文, 无字不用牵丝、俯仰袅娜,多而不觉其佻,其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 体现,基本上可窥见羲之原作风貌。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被视为珍品。冯承素
摹的《兰亭序》纸本,现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高24.5厘米,宽69.9厘米,此 本曾入宋高宗御府,元初为郭天锡所获,后归大藏家项元汴,乾隆复入御府。 二、一课一词 十一、也 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 1.表示判断语气。如:\虎见之,庞然大物也。(《黔之驴》)\沛公之参乘 樊哙者也。(《鸿门宴》)\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过秦论》) 2.表示肯定语气。如:昔人云:将以有为也。(《〈指南录)后序》\吾上恐负 朝廷,下恐愧吾师也。(《左忠毅公逸事》) 就是有否定词的句子,仍然是一种表否定的肯定。如:众曰:若所为诚快,然使 君冤未白,犹无益也。(《书博鸡者事》)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3.表示疑问语气。如: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 族灭也?(《过秦论》)\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4表示感叹语气。如: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吾 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庄暴见孟子》)\苟政猛于虎也!(《论 语》) 注意:“也”表示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句中一般要用疑问代词。 5.用在句中(即位置在前一分句末尾或主语成分后面),表示停顿,以舒缓语 气。如: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师 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是说也, 人常疑之。(《石钟山记》) 6.复音虚词“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如: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触龙说赵太后》)\穷予生之光阴以疗 梅也哉!(《病梅馆记》)\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 参考答案: 课前案:一、指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①“趣”通“趋”,往,取。②由,通“犹”,像 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古义
摹的《兰亭序》纸本,现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高 24.5 厘米,宽 69.9 厘米,此 本曾入宋高宗御府,元初为郭天锡所获,后归大藏家项元汴,乾隆复入御府。 二、一课一词 十一、也 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 1.表示判断语气。如:\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黔之驴》)\ 沛公之参乘 樊哙者也。(《鸿门宴》)\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过秦论》) 2.表示肯定语气。如:昔人云:将以有为也。(《〈指南录〉后序》\吾上恐负 朝廷,下恐愧吾师也。(《左忠毅公逸事》) 就是有否定词的句子,仍然是一种表否定的肯定。如:众曰:若所为诚快,然使 君冤未白,犹无益也。(《书博鸡者事》) \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3.表示疑问语气。如: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 族灭也?(《过秦论》)\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4.表示感叹语气。如: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吾 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庄暴见孟子》) \ 苟政猛于虎也!(《论 语》) 注意:“也”表示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句中一般要用疑问代词。 5.用在句中(即位置在前一分句末尾或主语成分后面),表示停顿,以舒缓语 气。如: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 师 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 是说也, 人常疑之。(《石钟山记》) 6.复音虚词“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如: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触龙说赵太后》)\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 梅也哉!(《病梅馆记》)\ 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 参考答案: 课前案:一、指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① “趣”通“趋”,往,取。②由,通“犹”,像。 二、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古义
(1)次,旁边,水边。今常用于“数次”,从次等。(2)是,代词“这”。今 常用于判断词。 (3)向,过去,从前。今常用于方向,“对着”,“偏袒”等义。 三、指出活用词并解释 (1)极,形容词做动词,穷尽。句意是:穷尽视和听的乐趣。(2)一,数量词 做动词,看作一样。虚诞,形容词作名词,虚诞的话。句意是:本来知道把死和 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四、解释加点的词语 1.全,都。2.长3、处所4.用来……的5.乐趣6.确实 7.相处,接交;仰头低头,比喻很短的时间。8.放纵身体。9进取或退止; 不同 10.对于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11.高兴的样子12.竟13.等到;到 达,得到 14.随着15.过去16.因17.发生;原因18.面对 19.懂得20.所以;看做一样;看做相等21.到达,最后所达到的结果 五、一词多义 之①往,到达。动词②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代词 ③取消句子独立性,连词④结构助词,的。 所①用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用来”的意思。②代词“所”与动词 “托”组成名词性短语“所寄托者”,指所爱好的事物。③代词“所”与动词 “述”组成名词性短语”作的诗” ①一起 ②一样。③看作 动词④一点,少量 夫①语助词。在形容词后表示感叹 ②句首发语词。 六、判断特殊句式类型 ①判断句②倒装句 课外文段拓展 1.B 2.B3.B 4.A5.A6.C
(1)次,旁边,水边。今常用于“数次”,从次等。(2)是,代词“这”。今 常用于判断词。 (3)向,过去,从前。今常用于方向,“对着”,“偏袒”等义。 三、指出活用词并解释 (1)极,形容词做动词,穷尽。句意是:穷尽视和听的乐趣。(2)一,数量词 做动词,看作一样。虚诞,形容词作名词,虚诞的话。句意是:本来知道把死和 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四、解释加点的词语 1.全,都。 2.长 3、处所 4.用来……的 5.乐趣 6.确实。 7.相处,接交;仰头低头,比喻很短的时间。 8.放纵身体。9 进取或退止; 不同. 10.对于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11.高兴的样子 12.竟 13.等到;到 达,得到。 14.随着 15.过去 16.因 17.发生;原因 18.面对 19.懂得 20.所以;看做一样;看做相等 21.到达,最后所达到的结果 五、一词多义 之 ①往,到达。动词 ②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代词。 ③取消句子独立性,连词 ④结构助词,的。 所①用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用来”的意思。②代词“所”与动词 “托”组成名词性短语“所寄托者”,指所爱好的事物。③代词“所”与动词 “述”组成名词性短语”作的诗”。 一①一起。 ②一样。③看作一样,动词 ④一点,少量。 夫①语助词。在形容词后表示感叹语气。②句首发语词。 六、判断特殊句式类型 ①判断句 ②倒装句 三、课外文段拓展 1. B 2. B 3. B 4. A 5. A 6.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