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安徽理工大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PS,文档页数:12,文件大小:138KB,团购合买
1.1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概念 1.1.1混凝土结构的定义与分类 以混凝土材料为主的结构均可称为混凝土结构。 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素混凝土结构等。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S)

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 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 安徽理工大学土木系1

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 安徽理工大学土木系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1.1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概念 1.1.1混凝土结构的定义与分类 以混凝土材料为主的结构均可称为混凝土结构 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素混凝 土结构等。 1.1混凝土结构一般概念和特点

第一章 绪 论 以混凝土材料为主的结构均可称为混凝土结构。 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素混凝 土结构等。 1.1 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概念 1.1.1混凝土结构的定义与分类 第一章 绪论 1.1 混凝土结构一般概念和特点

第一章绪论 1.1.2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的条件: 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很不相同, 他们可以结合在一起共同工作,是因为: (1)钢筋和混凝土之间存在有良好的粘结力,在荷载作 用下,可以保证两种材料协调变形,共同受力; (2)钢筋与混凝土具有基本相同的温度线膨胀系数(钢 材为1.2×105,混凝土为(1.0~1.5)×103),因此当温 度变化时,两种材料不会产生过大的变形差而导致两 者间的粘结力破坏。 1.1混凝土结构一般概念和特点

1.1.2 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的条件: 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很不相同, 他们可以结合在一起共同工作,是因为: ⑴钢筋和混凝土之间存在有良好的粘结力,在荷载作 用下,可以保证两种材料协调变形,共同受力; ⑵钢筋与混凝土具有基本相同的温度线膨胀系数(钢 材为1.2×10-5,混凝土为(1.0~1.5)×10-5),因此当温 度变化时,两种材料不会产生过大的变形差而导致两 者间的粘结力破坏。 第一章 绪论 1.1 混凝土结构一般概念和特点

第一章绪论 1.1.3混凝士结构的优缺点: >优点 (1)材料利用合理:钢筋和混凝士的材料强度可以得 到充分发挥,结构承载力与刚度比例合适,基本无局 部稳定问题,单位应力价格低,对于一般工程结构, 经济指标优于钢结构。 (2)可模性好:混凝土可根据需要浇筑成各种性质和 尺寸,适用于各种形状复杂的结构,如空间薄壳、箱 形结构等。 (3)耐久性和耐火性较好,维护费用低:钢筋有混凝 土的保护层,不易产生锈蚀,而混凝土的强度随时间 而增长;混凝士是不良热导体,30mm厚混凝土保护 层可耐火2小时,使钢筋不致因升温过快而丧失强度。 1.1混凝土结构一般概念和特点

1.1.3 混凝土结构的优缺点: ➢优点 ⑴ 材料利用合理: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强度可以得 到充分发挥,结构承载力与刚度比例合适,基本无局 部稳定问题,单位应力价格低,对于一般工程结构, 经济指标优于钢结构。 ⑵ 可模性好:混凝土可根据需要浇筑成各种性质和 尺寸,适用于各种形状复杂的结构,如空间薄壳、箱 形结构等。 ⑶ 耐久性和耐火性较好,维护费用低:钢筋有混凝 土的保护层,不易产生锈蚀,而混凝土的强度随时间 而增长;混凝土是不良热导体,30mm厚混凝土保护 层可耐火2小时,使钢筋不致因升温过快而丧失强度。 第一章 绪论 1.1 混凝土结构一般概念和特点

第一章绪论 (4)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好,且通过合适的配 筋,可获得较好的延性,适用于抗震、抗爆结构; 同时防振性和防辐射性能较好,适用于防护结构。 (5)刚度大、阻尼大,有利于结构的变形控制。 (6)易于就地取材:混凝土所用的大量砂、石,易 于就地取材,近年来,已有利用工业废料来制造人 工骨料,或作为水泥的外加成分,改善混凝土的性 能。 1.1混凝土结构一般概念和特点

⑷ 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好,且通过合适的配 筋,可获得较好的延性,适用于抗震、抗爆结构; 同时防振性和防辐射性能较好,适用于防护结构。 ⑸ 刚度大、阻尼大,有利于结构的变形控制。 ⑹ 易于就地取材:混凝土所用的大量砂、石,易 于就地取材,近年来,已有利用工业废料来制造人 工骨料,或作为水泥的外加成分,改善混凝土的性 能。 第一章 绪论 1.1 混凝土结构一般概念和特点

第一章绪论 缺点: (1)自重大:不适用于大跨、高层结构。 (2)抗裂性差:普通RC结构,在正常使用阶段往往带裂缝工作, 环境较差(露天、沿海、化学侵蚀)时会影响耐久性;也限制了 普通RC用于大跨结构,高强钢筋无法应用。 (3)承载力有限:在重载结构和高层建筑底部结构,构件尺寸太 大,减小使用空间。 (4)施工复杂,工序多(支模、绑钢筋、浇筑、养护),工期长, 施工受季节、天气的影响较大。 (5)混凝土结构一旦破坏,其修复、加固、补强比较困难。 1.1混凝土结构一般概念和特点

➢ 缺点: ⑴ 自重大:不适用于大跨、高层结构。 第一章 绪论 1.1 混凝土结构一般概念和特点 ⑵ 抗裂性差:普通RC结构,在正常使用阶段往往带裂缝工作, 环境较差(露天、沿海、化学侵蚀)时会影响耐久性;也限制了 普通RC用于大跨结构,高强钢筋无法应用。 ⑶ 承载力有限:在重载结构和高层建筑底部结构,构件尺寸太 大,减小使用空间。 ⑷ 施工复杂,工序多(支模、绑钢筋、浇筑、养护),工期长, 施工受季节、天气的影响较大。 ⑸ 混凝土结构一旦破坏,其修复、加固、补强比较困难

第一章绪论 1.2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概况 1824年英国人阿斯普丁( J.Aspdin)发明硅酸盐水泥 ☆1849年法国人朗波(L. Lambot)制造了第一只钢筋混 凝土小船。 ◇1872年在纽约建造第一所钢筋混凝土房屋。 ◆混凝土结构的开始应用于土木工程距今仅150多年。 与砖石结构、钢木结构相比,混凝土结构的历史并 不长,但发展非常迅速,是目前土木工程结构中应用 最为广泛结构,而且高性能混凝土和新型混凝土结构 形式还在不断发展。 1.2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简况及其应用

1.2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概况 ❖1824年英国人阿斯普丁(J.Aspdin)发明硅酸盐水泥。 ❖1849年法国人朗波(L.Lambot)制造了第一只钢筋混 凝土小船。 ❖ 1872年在纽约建造第一所钢筋混凝土房屋。 ❖混凝土结构的开始应用于土木工程距今仅150多年。 ❖与砖石结构、钢木结构相比,混凝土结构的历史并 不长,但发展非常迅速,是目前土木工程结构中应用 最为广泛结构,而且高性能混凝土和新型混凝土结构 形式还在不断发展。 第一章 绪论 1.2 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简况及其应用

第一章绪论 混凝土结构的发展 第一阶段: 从钢筋混凝土的发明至上世纪初。 钢筋和混凝土的强度都比较低。 主要用于建造中小型楼板、梁、柱、拱和基础等 构件。 计算理论:结构内力和构件截面计算均套用弹性 理论,采用容许应力设计方法。 1.2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简况及其应用

第一阶段: 从钢筋混凝土的发明至上世纪初。 钢筋和混凝土的强度都比较低。 主要用于建造中小型楼板、梁、柱、拱和基础等 构件。 计算理论:结构内力和构件截面计算均套用弹性 理论,采用容许应力设计方法。 第一章 绪论 1.2 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简况及其应用 混凝土结构的发展

第一章绪论 第二阶段: 从上世纪2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 混凝土和钢筋强度的不断提高。 1928年法国杰出的土木工程师E. Freyssinet发明了预 应力混凝土,使得混凝土结构可以用来建造大跨度 计算理论:前苏联著名的混凝土结构专家格沃兹捷夫 (A.A.『Bo3aeB)开始考虑混凝土塑性性能 的破损阶段设计法,50年代又提出更为合理的极限状 态设计法,奠定了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计算理 论。 1.2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简况及其应用

第一章 绪论 1.2 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简况及其应用 第二阶段: 从上世纪2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 混凝土和钢筋强度的不断提高。 1928年法国杰出的土木工程师E.Freyssnet发明了预 应力混凝土,使得混凝土结构可以用来建造大跨度 计算理论:前苏联著名的混凝土结构专家格沃兹捷夫 (Α.Α.Гвоздев)开始考虑混凝土塑性性能 的破损阶段设计法,50年代又提出更为合理的极限状 态设计法,奠定了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计算理 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三阶段:二战以后到现在 随着建设速度加快,对材料性能和施工技术提出更 高要求,出现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泵送商品混 凝土等工业化生产技术。 高强混凝土和高强钢筋的发展、计算机的采用和先 进施工机械设备的发明,建造了一大批超高层建筑、 大跨度桥梁、特长跨海隧道、高耸结构等大型工程, 成为现代土木工程的标志。 设计计算理论:发展了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 态设计法,基础理论问题大都得到解决,而新型混 凝土材料及其复合结构形式的出现又不断提出新的 课题,并不断促进混凝土结构的发展。 1.2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简况及其应用

第一章 绪论 1.2 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简况及其应用 第三阶段:二战以后到现在 随着建设速度加快,对材料性能和施工技术提出更 高要求,出现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泵送商品混 凝土等工业化生产技术。 高强混凝土和高强钢筋的发展、计算机的采用和先 进施工机械设备的发明,建造了一大批超高层建筑、 大跨度桥梁、特长跨海隧道、高耸结构等大型工程, 成为现代土木工程的标志。 设计计算理论:发展了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 态设计法,基础理论问题大都得到解决,而新型混 凝土材料及其复合结构形式的出现又不断提出新的 课题,并不断促进混凝土结构的发展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S)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2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