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一社会科学类文本阅读教学案 【考纲解读】 考纲内容考纲阐释 一考点分布 l.理解文中重.根据上下文推断含义深刻的概.含义深刻、蕴涵文章主题 要概念的含义念:根据上下文把握重要概念的语思想、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概 理解文中重境义:;根据作者的观点理解重要概 要句子的含义伧的隐含义 文眼、主旨句、过渡句、 3.筛选并整合2.能结合上下文理解在文中起重要深化句和总结句 文中的信息作用的关键语句 文章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 4.分析文章结3.根据试题要求对原文信息进行筛识:对重要概念和新知识的阐 构,把握文章选和组合 释:能集中体现作者的写作意 思路 研究文章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图和文章主旨的语句:含意深 5.归纳内容要部之间的内在联系 刻、比较难懂的句子 点,概括中心5.理清顺序,抓住要点,从具体语A.文章结构、段落结构、段 思想 言材料中抽取文章主要内容,能概与段的逻辑关系、句与句的逻 6.分析概括作括段落中心、归纳内容要点、概括辑关系 者在文中的观文中心 概括段落中心、归纳内容 点态度 6.在整体阅读中通过审读标题、寻要点、概括全文中心 能力层级:B找文章的中心句、概括文中重点段6.提取要点、抽象说明、综 级、C级落的大意等方法,把握作者在文中合归纳 的观点态度。 【真题共赏】 (2012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 圣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 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 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 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 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除此以外,科 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 念。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 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首先,它使得每一个 使用者一一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试想,如果要全 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 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如今,计算 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 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 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其次,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 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 要。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 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说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 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 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
2013 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社会科学类文本阅读教学案 【考纲解读】 考纲内容 考纲阐释 考点分布 1.理解文中重 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 要句子的含义 3.筛选并整合 文中的信息 4.分析文章结 构,把握文章 思路 5.归纳内容要 点,概括中心 思想 6.分析概括作 者在文中的观 点态度 能力层级:B 级、C 级 1.根据上下文推断含义深刻的概 念;根据上下文把握重要概念的语 境义;根据作者的观点理解重要概 念的隐含义 2.能结合上下文理解在文中起重要 作用的关键语句 3.根据试题要求对原文信息进行筛 选和组合 4.研究文章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 部之间的内在联系 5.理清顺序,抓住要点,从具体语 言材料中抽取文章主要内容,能概 括段落中心、归纳内容要点、概括 全文中心 6.在整体阅读中通过审读标题、寻 找文章的中心句、概括文中重点段 落的大意等方法,把握作者在文中 的观点态度。 1.含义深刻、蕴涵文章主题 思想、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概 念 2.文眼、主旨句、过渡句、 深化句和总结句 3.文章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 识;对重要概念和新知识的阐 释;能集中体现作者的写作意 图和文章主旨的语句;含意深 刻、比较难懂的句子 4.文章结构、段落结构、段 与段的逻辑关系、句与句的逻 辑关系 5.概括段落中心、归纳内容 要点、概括全文中心 6.提取要点、抽象说明、综 合归纳 【真题共赏】 1、(2012 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 “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 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 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 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 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除此以外,科 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 念。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 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首先,它使得每一个 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试想,如果要全 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 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如今,计算 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 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 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其次,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 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 要。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 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说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 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 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
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 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黑箱在使科技知识被使用者广泛共享之时,也往往使这部分 知识因共享而贬值甚至被人遗忘。那么还要不要学习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经贬值 的科技知识,例如电磁理论、牛顿力学,甚至四则运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 题。技术所构成的平台还有一个历史维度。时至今日,历史上的很多技术已经失 传或过时,但是也有相当多的技术流传至今,例如中国的针灸,以及散落在各古 老民族中的特殊技法等科技黑箱都是如此。这提示我们,对于历史上存在过的知 识应予宽容。此外,由于使用者不必从头学起即可操作科技黑箱,于是就可能发 生对科技黑箱的滥用。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黑箱无疑会使得双刃剑的哪 刃都变得更为锋利。 (摘编自吕乃基《行进于世界3的技术》 1.下列对于科技黑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黑箱,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而科技黑箱,则至少它的设计 者理解和掌握其中所含有的知识。 B.与黑箱不同,科技黑箱的操作是可控的,使用者不必透彻掌握其工作原理, 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C.科技黑箱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在科技黑箱的生 产过程中,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 D.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成果和最终成果,如电脑、手机,都集成了物理学、计 算杋科学等知识,可以说,是科技造就了科技黑箱。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査学生对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原文第一段第 四句话“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 学知识进行选择”。原文是“选择”而备选项为“修正”,显而易见,不符合文 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当今世界,每一个科技黑箱的使用者都能像牛顿一样“站在巨人的肩上” 继续前进,这个“巨人”就是科技黑箱。 B.知识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这是现在计算机天才、黑 客和神童不断出现的根本原因 C.越是高端的科技黑箱,主体对它的干预就越大;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实 践也随之变得更加复杂和重要。 D.使用者表面上是在支配着科技黑箱,但实际上他们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 受到了科技黑箱潜移默化的影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査的是对文章理解和分析能力。B项原文信息,“计算机天才、黑 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岀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杋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 件、破译密码。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 赶超提供了机会。”备选项说法过于绝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的科技黑箱能够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提供崛起和赶超的机会,他 们即使没有掌握科技黑箱中的知识,也可以享用这些知识
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 “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 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黑箱在使科技知识被使用者广泛共享之时,也往往使这部分 知识因共享而贬值甚至被人遗忘。那么还要不要学习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经贬值 的科技知识,例如电磁理论、牛顿力学,甚至四则运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 题。技术所构成的平台还有一个历史维度。时至今日,历史上的很多技术已经失 传或过时,但是也有相当多的技术流传至今,例如中国的针灸,以及散落在各古 老民族中的特殊技法等科技黑箱都是如此。这提示我们,对于历史上存在过的知 识应予宽容。此外,由于使用者不必从头学起即可操作科技黑箱,于是就可能发 生对科技黑箱的滥用。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黑箱无疑会使得双刃剑的哪 一刃都变得更为锋利。 (摘编自吕乃基《行进于世界 3 的技术》 1.下列对于科技黑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黑箱,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而科技黑箱,则至少它的设计 者理解和掌握其中所含有的知识。 B.与黑箱不同,科技黑箱的操作是可控的,使用者不必透彻掌握其工作原理, 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C.科技黑箱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在科技黑箱的生 产过程中,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 D.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成果和最终成果,如电脑、手机,都集成了物理学、计 算机科学等知识,可以说,是科技造就了科技黑箱。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理解。能力层级为 B。原文第一段第 四句话“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 学知识进行选择”。原文是“选择”而备选项为“修正”,显而易见,不符合文 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当今世界,每一个科技黑箱的使用者都能像牛顿一样“站在巨人的肩上” 继续前进,这个“巨人”就是科技黑箱。 B.知识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这是现在计算机天才、黑 客和神童不断出现的根本原因。 C.越是高端的科技黑箱,主体对它的干预就越大;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实 践也随之变得更加复杂和重要。 D.使用者表面上是在支配着科技黑箱,但实际上他们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 受到了科技黑箱潜移默化的影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理解和分析能力。B 项原文信息,“计算机天才、黑 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 件、破译密码。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 赶超提供了机会。”备选项说法过于绝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的科技黑箱能够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提供崛起和赶超的机会,他 们即使没有掌握科技黑箱中的知识,也可以享用这些知识
B.要不要学习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经贬值的科技知识,作者并没有给出直接的 答案,但提示我们,应当对这些知识予以宽容 C.科技黑箱不仅包括当代的高科技成果,也包括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很多技术 如中国的针灸以及各古老民族中的特殊技法。 D.由于科技黑箱使用简单方便,于是就可能发生滥用的现象,其直接后果就是 科技这把双刃剑的那一刃都变得更加锋利。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信息推断的能力。将备选项与原文比较,“科学技术 是一把双刃剑,科技黑箱无疑会使得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为锋利”。可以看 出D项在说法上明显有问题,“科技黑箱”与“科 技”在概念含义上是不同的 2、(2012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这 是李白《横江词》的第三首。横江即采石矶对岸的横江浦渡口。王琦《李太白集 辑注》引有胡三省《资治通鉴注》,“扬子津在今真州扬子县南,”扬子县位置 在江都(扬州)西南,已靠近大江,扬子津更在其南,则是江边的津渡了。李白 在诗中所以会由横江浦联想到扬子津,正式这个缘故。扬子津当时必然久已驰名, 因为它乃是从江都入江的运河渡头,可是开元之后却为瓜洲所取代,中晚唐人诗 中提到瓜洲的很多,而扬子津却很少见。胡三省乃宋元间人。那时候《资治通鉴》 就已经需要有人来为扬子津做注了。扬子津作为运河渡口自然早已有之,扬子县 的得名因此有可能是出于扬子津,然而它自身却久已沉埋,不为人所知晓了。 扬子津原来是个近江面的较低洼处。可是它与南岸从润州入江的运河渡口并不正 好相对,嫌偏西了一些,而江中靠北岸处又有沙洲,这就造成了航行上的不便。 《新唐书齐浣传》:“(浣)迁润州,州北距瓜步沙尾,纡汇六十里,舟多败溺 浣徒漕路由京口埭,治伊娄渠已达扬子,岁无覆舟,减运钱数十万。”也就是说, 渡江进入北岸的运河,不再通过扬子津,而是通过新开的伊娄河到达扬子县。李 白《题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贪》诗云:“齐公凿新河,万古流不绝。”指的便是 这条河,而瓜洲从此也就取代了扬子津,成为大江北岸运河的著名津渡。白居易 有《长相思》词:“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白居易的时代去开 元未远,而瓜洲就已经成了古渡头,至于比起瓜洲来更古的扬子津,自然是早已 在人们的记忆之中消失了 瓜洲浦成为便利的津渡是犹豫它正对南岸江边的京口,而京口的漕路是在开元二 十五年齐浣迁润州后才兴修的,换句话说,旧漕路原来并不通京口。而要开辟 条通京口的新漕路却是十分艰辛的。宋代《新唐书音训》云:“京口在润州城东 北甘露寺侧。”甘露寺正位于北固山,所以迁徙这段漕路,势必要紧贴着北固山 下与山根的顽石打交手战,这样的工程自非一日之功。这也就是李白《丁督护歌》 中所描绘的“万人凿磐石,无由达江浒”的施工场面。过去有些注家以为“无由 达江浒”是犹豫运载石头的缘故。其实水运主要看舟船的吃水量,而不在于运石 头还是运粮食,只要不超过吃水量,运什么都一样可行。其所以“无由达江浒” 只是由于山下的顽石还没有被凿通而已。这里李白的三首诗正好可以为瓜洲浦取 代扬子津这一变迁作证,而同时《横江词》为李白早年作品,也就又多了一条证 (摘编自林庚《闲话扬子津》
B.要不要学习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经贬值的科技知识,作者并没有给出直接的 答案,但提示我们,应当对这些知识予以宽容。 C.科技黑箱不仅包括当代的高科技成果,也包括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很多技术, 如中国的针灸以及各古老民族中的特殊技法。 D.由于科技黑箱使用简单方便,于是就可能发生滥用的现象,其直接后果就是 科技这把双刃剑的那一刃都变得更加锋利。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信息推断的能力。将备选项与原文比较,“科学技术 是一把双刃剑,科技黑箱无疑会使得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为锋利”。可以看 出 D 项在说法上明显有问题,“科技黑箱”与“科 技”在概念含义上是不同的。 2、(2012 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5—7 题。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这 是李白《横江词》的第三首。横江即采石矶对岸的横江浦渡口。王琦《李太白集 辑注》引有胡三省《资治通鉴注》,“扬子津在今真州扬子县南,”扬子县位置 在江都(扬州)西南,已靠近大江,扬子津更在其南,则是江边的津渡了。李白 在诗中所以会由横江浦联想到扬子津,正式这个缘故。扬子津当时必然久已驰名, 因为它乃是从江都入江的运河渡头,可是开元之后却为瓜洲所取代,中晚唐人诗 中提到瓜洲的很多,而扬子津却很少见。胡三省乃宋元间人。那时候《资治通鉴》 就已经需要有人来为扬子津做注了。扬子津作为运河渡口自然早已有之,扬子县 的得名因此有可能是出于扬子津,然而它自身却久已沉埋,不为人所知晓了。 扬子津原来是个近江面的较低洼处。可是它与南岸从润州入江的运河渡口并不正 好相对,嫌偏西了一些,而江中靠北岸处又有沙洲,这就造成了航行上的不便。 《新唐书齐浣传》:“(浣)迁润州,州北距瓜步沙尾,纡汇六十里,舟多败溺, 浣徒漕路由京口埭,治伊娄渠已达扬子,岁无覆舟,减运钱数十万。”也就是说, 渡江进入北岸的运河,不再通过扬子津,而是通过新开的伊娄河到达扬子县。李 白《题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贪》诗云:“齐公凿新河,万古流不绝。”指的便是 这条河,而瓜洲从此也就取代了扬子津,成为大江北岸运河的著名津渡。白居易 有《长相思》词:“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白居易的时代去开 元未远,而瓜洲就已经成了古渡头,至于比起瓜洲来更古的扬子津,自然是早已 在人们的记忆之中消失了。 瓜洲浦成为便利的津渡是犹豫它正对南岸江边的京口,而京口的漕路是在开元二 十五年齐浣迁润州后才兴修的,换句话说,旧漕路原来并不通京口。而要开辟一 条通京口的新漕路却是十分艰辛的。宋代《新唐书音训》云:“京口在润州城东 北甘露寺侧。”甘露寺正位于北固山,所以迁徙这段漕路,势必要紧贴着北固山 下与山根的顽石打交手战,这样的工程自非一日之功。这也就是李白《丁督护歌》 中所描绘的“万人凿磐石,无由达江浒”的施工场面。过去有些注家以为“无由 达江浒”是犹豫运载石头的缘故。其实水运主要看舟船的吃水量,而不在于运石 头还是运粮食,只要不超过吃水量,运什么都一样可行。其所以“无由达江浒”, 只是由于山下的顽石还没有被凿通而已。这里李白的三首诗正好可以为瓜洲浦取 代扬子津这一变迁作证,而同时《横江词》为李白早年作品,也就又多了一条证 据。 (摘编自林庚《闲话扬子津》)
5.下列关于本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达,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白《横江词》第三首由横江浦联想到扬子津,是因为这两个地方都 是长江边上有名的运河渡口 B.中晚唐人的诗中很少提到扬子津,是因为当时瓜洲已经取代扬子津成 为长江边上的运河渡口了 C.胡三省虽然是宋元间人,但是读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已经有困 难,需要有人来做注解才行。 D.扬子县位于江都的西南方,之所以被命名为“扬子”,可能是因为该 县的南部有久已驰名的扬子津。 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章意思的能力。结合原文理解,表述上有误。C 项,原文的意思是胡三省时代,《资治通鉴》就已经需要为扬子津作注,不是说 胡三省读《资治通鉴》有困难。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扬子津是长江边上的低洼处,并且跟南岸的运河渡口又不正好相对, 而江中正对扬子津处又有沙洲,造成船舶航行十分不便 B.齐浣迁官润州之后,把长江南岸的漕路迁徙到京口,又在北岸开凿了 伊娄河,这样船舶渡江以后,就不再通过扬子津北上。 C.瓜洲浦地处伊娄河的入江处,由于正对着南岸江边的京口,并且京口 已经开凿了新漕路,所以瓜洲浦就成为一个便利的渡口。 D.有注家认为李白诗句“无由达江浒”,是说由于石头过重,无法用船 运到江浒。其实用船运石头和粮食是一样的,注家此说不能成立。 答案:A 解析:本题重点考査考生理解文章意思的能力。A项,“江中正对扬子津处又有 沙洲”没有依据。原文是说“江中靠北岸处有沙洲”,没有说“正对”。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南岸从润州入江的运河渡口来说,扬子津嫌偏西了一些,瓜洲浦 则正对南岸的京口,所以瓜洲浦在扬子津的东面。 B.齐浣对漕路的改造,使船舶渡江到达北岸运河渡口的行程缩短了,并 减少了覆舟的危险,为航运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C.从礼拜《丁督护歌》中的“万人凿磐石”一句,可以知道开辟京口漕 路的过程是非常艰辛的,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D.文中所引礼拜的三首诗正好反映了瓜洲浦取代扬子津的历史变迁,其 中《横江词》写作最早,《丁督护歌》则写作最晩 答案: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査考生推断的能力,需要根据原文信息和科学知识推断。D项 中“其中《横江词》写作最早,《丁督护歌》则写作最晚”的表述错误。原文只 说了《横江词》为李白早年作品。 3、(2012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围棋与国家 林建超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 特征。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 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想符
5.下列关于本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达,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白《横江词》第三首由横江浦联想到扬子津,是因为这两个地方都 是长江边上有名的运河渡口。 B.中晚唐人的诗中很少提到扬子津,是因为当时瓜洲已经取代扬子津成 为长江边上的运河渡口了。 C.胡三省虽然是宋元间人,但是读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已经有困 难,需要有人来做注解才行。 D.扬子县位于江都的西南方,之所以被命名为“扬子”,可能是因为该 县的南部有久已驰名的扬子津。 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章意思的能力。结合原文理解,表述上有误。C 项,原文的意思是胡三省时代,《资治通鉴》就已经需要为扬子津作注,不是说 胡三省读《资治通鉴》有困难。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扬子津是长江边上的低洼处,并且跟南岸的运河渡口又不正好相对, 而江中正对扬子津处又有沙洲,造成船舶航行十分不便。 B.齐浣迁官润州之后,把长江南岸的漕路迁徙到京口,又在北岸开凿了 伊娄河,这样船舶渡江以后,就不再通过扬子津北上。 C.瓜洲浦地处伊娄河的入江处,由于正对着南岸江边的京口,并且京口 已经开凿了新漕路,所以瓜洲浦就成为一个便利的渡口。 D.有注家认为李白诗句“无由达江浒”,是说由于石头过重,无法用船 运到江浒。其实用船运石头和粮食是一样的,注家此说不能成立。 答案:A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章意思的能力。A 项,“江中正对扬子津处又有 沙洲”没有依据。原文是说“江中靠北岸处有沙洲”,没有说“正对”。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南岸从润州入江的运河渡口来说,扬子津嫌偏西了一些,瓜洲浦 则正对南岸的京口,所以瓜洲浦在扬子津的东面。 B.齐浣对漕路的改造,使船舶渡江到达北岸运河渡口的行程缩短了,并 减少了覆舟的危险,为航运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C.从礼拜《丁督护歌》中的“万人凿磐石”一句,可以知道开辟京口漕 路的过程是非常艰辛的,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D.文中所引礼拜的三首诗正好反映了瓜洲浦取代扬子津的历史变迁,其 中《横江词》写作最早,《丁督护歌》则写作最晚。 答案: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推断的能力,需要根据原文信息和科学知识推断。D 项 中“其中《横江词》写作最早,《丁督护歌》则写作最晚”的表述错误。原文只 说了《横江词》为李白早年作品。 3、(2012 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围棋与国家 林建超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 特征。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 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想符
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围 棋不仅对个人修身养性,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围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这种地位不 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较 中认识到的,是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最早有文献记 载的围棋活动是在春秋时期。从春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 和刺激性、宜于赌博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 顽强的生命力。东汉中期后,社会风气转变,文明程度提高,思想更为自由,人 们不满足于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的竞智斗巧,围棋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而 曾经盛极一时的博累棋逐步走向衰弱,到唐代时完全消亡了。博累棋消亡的原因 从根本上说是他们不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 求,而围棋在与他们的比较中表现出了本质上的优势。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在与传统礼教观念斗争中确立起来的。围棋作为反映和体现人 们心灵自由的智力博弈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不符合传动伦理观念。 后来,人们逐步认识别这些观念都是不对的。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 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 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从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实践对比中确立起来的。人们在围棋活 动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育、竞技、交际等功能。弈棋活 动的负面作用不能归咎于围棋本身,而是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的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普遍肯定了围棋的功能和价值,确立了围棋在民族文化中 的精髓和瑰宝地位。 对围棋,不能神化,也不能矮化。正确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应当是 “国艺价值观”。所谓“国艺”,就是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上升到国家层面, 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儒家开始只承认“六艺”,即礼、乐、 射、御、书、数,其中没有围棋。到魏晋时人们对“艺”有了崭新的认识,突破 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入“艺”的范围,围棋登入“国艺” 的殿堂。事实证明,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也只有“国艺”一词 才能相配。 (节选自《围棋与国家》,有删改) 6.关于围棋的起源和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围棋发源于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其形制弈法 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B.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 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 C.围棋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西汉时受社会环境影响而广泛流行,东 汉时已深受人们的喜爱和重视 D.魏晋时人们对“艺”产生了新的看法,儒家对围棋也有了进一步的认 识,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 答案:B 解析:A项,“发源于”错,原文第一段是“极可能源自”,将或然表述为必然 C项“西汉时受社会环境影响而广泛流行”错误,原文第四段说“围棋处于受挤 压的位置”;“东汉时”错,原文第四段为“东汉中后期”,扩大了时间范围
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围 棋不仅对个人修身养性,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围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这种地位不 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较 中认识到的,是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最早有文献记 载的围棋活动是在春秋时期。从春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 和刺激性、宜于赌博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 顽强的生命力。东汉中期后,社会风气转变,文明程度提高,思想更为自由,人 们不满足于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的竞智斗巧,围棋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而 曾经盛极一时的博累棋逐步走向衰弱,到唐代时完全消亡了。博累棋消亡的原因 从根本上说是他们不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 求,而围棋在与他们的比较中表现出了本质上的优势。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在与传统礼教观念斗争中确立起来的。围棋作为反映和体现人 们心灵自由的智力博弈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不符合传动伦理观念。 后来,人们逐步认识别这些观念都是不对的。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 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 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从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实践对比中确立起来的。人们在围棋活 动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育、竞技、交际等功能。弈棋活 动的负面作用不能归咎于围棋本身,而是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的。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普遍肯定了围棋的功能和价值,确立了围棋在民族文化中 的精髓和瑰宝地位。 对围棋,不能神化,也不能矮化。正确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应当是 “国艺价值观”。所谓“国艺”,就是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上升到国家层面, 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儒家开始只承认“六艺”,即礼、乐、 射、御、书、数,其中没有围棋。到魏晋时人们对“艺”有了崭新的认识,突破 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入“艺”的范围,围棋登入“国艺” 的殿堂。事实证明,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也只有“国艺”一词 才能相配。 (节选自《围棋与国家》,有删改) 6.关于围棋的起源和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围棋发源于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其形制弈法 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B.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 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 C.围棋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西汉时受社会环境影响而广泛流行,东 汉时已深受人们的喜爱和重视。 D.魏晋时人们对“艺”产生了新的看法,儒家对围棋也有了进一步的认 识,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 答案:B 解析:A 项,“发源于”错,原文第一段是“极可能源自”,将或然表述为必然。 C 项“西汉时受社会环境影响而广泛流行”错误,原文第四段说“围棋处于受挤 压的位置”;“东汉时”错,原文第四段为“东汉中后期”,扩大了时间范围
D项,“儒家对围棋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错,属张冠李戴,原文最后一段说魏 晋时期的人们突破了儒家的传统,把围棋纳入“艺”的范围。 7.对围棋价值和地位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围棋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对个人修身养性,对民 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B.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传统礼教观念的斗争 中,在社会实践的对比中确立起来 C.自人们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把它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后 围棋就成为儒士必备的艺技。 D.围棋作为“国艺”,是一种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从国家层面上能 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 答案:C 解析:C项,“自人们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把它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 后”时间界限与原文不符。原文第五段时间仅限定在“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 期,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 和“围棋就成了儒士必备的艺技”都是有利这一认识后产生的活动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围棋的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 是随着人们对其功能和价值认识的深入逐步确定的 B.围棋因为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能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 求,在东汉中期就凭借着其本质上的优势而盛极一时。 C.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了围棋活动的负面作用,其实这些 负面作用也与围棋的娱乐、交际等功能性弱点有直接关系 D.对围棋进行神化和矮化都是不对的,只要把“过艺价值观”作为认识 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就能正确认识围棋的“国艺”地位。 答案:A 解析:B项,“盛极一时”夸大了程度,原文第四段是说东汉中期后,“围棋更 加受到人民的喜爱和重视”。C项,“这些负面作用也与围棋的娱乐、交际等功 能性弱点有直接关系”错误,原文第六段说“弈棋活动的负面作用不能归咎于围 棋本身”。D项,“只要把‘过艺价值观’作为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就能正 确认识围棋的‘国艺’地位”在文中无根据 【命题趋势】 1.在选材上,既体现鲜明时代特色,又不乏地方特色:选文类型上,明确规定 论述文本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 2.阅读量加大,但阅读难度会有所降低,考生一般能读“懂”文章,不会在专 业术语上设置障碍 3.在题型上相对稳定,仍是选择题和简答题 4.在知识考査点上,词句理解、信息筛选是考査的主流,文意把握逐渐增加, 注重对作者态度观点的把握 【考点透析】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某一事物的所有性质及同其他事物之 间的关系,是该事物的属性。其中,为该事物所特有并对该事物有决定意义的属 性,是本质属性。概念和词语有联系也有区别。概念是词语的思想内容,是反映
D 项,“儒家对围棋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错,属张冠李戴,原文最后一段说魏 晋时期的人们突破了儒家的传统,把围棋纳入“艺”的范围。 7.对围棋价值和地位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围棋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对个人修身养性,对民 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B.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传统礼教观念的斗争 中,在社会实践的对比中确立起来。 C.自人们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把它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后, 围棋就成为儒士必备的艺技。 D.围棋作为“国艺”,是一种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从国家层面上能 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 答案:C 解析:C 项,“自人们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把它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 后”时间界限与原文不符。原文第五段时间仅限定在“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 期,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 和“围棋就成了儒士必备的艺技”都是有利这一认识后产生的活动。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围棋的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 是随着人们对其功能和价值认识的深入逐步确定的。 B.围棋因为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能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 求,在东汉中期就凭借着其本质上的优势而盛极一时。 C.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了围棋活动的负面作用,其实这些 负面作用也与围棋的娱乐、交际等功能性弱点有直接关系。 D.对围棋进行神化和矮化都是不对的,只要把“过艺价值观”作为认识 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就能正确认识围棋的“国艺”地位。 答案:A 解析:B 项,“盛极一时”夸大了程度,原文第四段是说东汉中期后,“围棋更 加受到人民的喜爱和重视”。C 项,“这些负面作用也与围棋的娱乐、交际等功 能性弱点有直接关系”错误,原文第六段说“弈棋活动的负面作用不能归咎于围 棋本身”。D 项,“只要把‘过艺价值观’作为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就能正 确认识围棋的‘国艺’地位”在文中无根据。 【命题趋势】 1.在选材上,既体现鲜明时代特色,又不乏地方特色;选文类型上,明确规定 论述文本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 2.阅读量加大,但阅读难度会有所降低,考生一般能读“懂”文章,不会在专 业术语上设置障碍。 3.在题型上相对稳定,仍是选择题和简答题。 4.在知识考查点上,词句理解、信息筛选是考查的主流,文意把握逐渐增加, 注重对作者态度观点的把握。 【考点透析】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某一事物的所有性质及同其他事物之 间的关系,是该事物的属性。其中,为该事物所特有并对该事物有决定意义的属 性,是本质属性。概念和词语有联系也有区别。概念是词语的思想内容,是反映
客观事物的思想;词语是概念的存在和表现形式,是表示事物或概念的语言形式。 不同的民族对于同一事物的正确反映是相同的,同一民族的语言中,也常常用不 同的词语去表示同一的概念。概念是思维的起点,一切科学都是由一系列概念组 成的理论体系 所谓“重要概念”,就是指含义丰富深刻,能够蕴涵文章主题思想,能够体现作 者观点态度的概念,一般涉及以下三点:①根据上下文推断含义深刻的概念;② 根据上下文把握重要概念的语境义;③根据作者的观点理解重要概念的隐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既有对文章全局的“整体把握”,又要根据词语的具 体语境来体会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所谓“文中重要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是指对语段、意义层次、 篇章等内容或形式起着决定性影响的句子。一般来说,这样的句子可以算是重要 的句子。从内容上看,是指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的句子,段落中那些有概括段 意作用的句子;从表达方式看,是指那些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句子,那些发表 议论的句子;从结构上看,是指那些能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句子,表示承前、 启后、过渡的句子,有重要指示代词的句子,位于全文或全段开头、结尾处的句 子;从修辞上看,是指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反复、象征手法的句子以 及语意比较含蓄的句子。此外,还有一些警句。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筛选,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阅读目的取舍信息的思维活动,捕捉和选取有效 的、符合阅读目的的重要的语句,体会有关语句的隐含信息,舍弃无关紧要的内 容。整合,就是将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整理综合。重要信息,是指文章的基本内 容,比如基本概念、新的见解、对概念的阐述以及那些表明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 的语句。“筛选和整合”一是指能够识别材料中信息的正误,二是指能够从文章 中筛选出符合试题要求的有关语句,进行简答表述 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文章结构是指对语言材料的组织安排,是文章的骨架和重要的表现形式。思路是 指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这个路径和脉络实际是一个 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一个方面到多个方面沿着一个中心线索,把要表达的思 想通过内容组织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文章的结构和思路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体。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思维发 展的过程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传达出来,文章的结构安排是由思路决定的, 思路是结构安排的依据和理由。文章的结构组织是否清晰、严密,又表明对所写 的客观事物是否形成了鲜明的印象、想法、态度和感情 高考对文章的结构和文章思路的考査,大多与文章的段落、句群相联系,考査对 文章结构、段落结构、段与段的逻辑关系、句与句的逻辑关系等。 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就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进行进 步分析和整理的阅读思维过程。一般来说,一篇文章的每一个主体段落都相对集 中表达了一个中心思想。我们把这个中心思想叫做段落的中心。段落的中心有时 用中心句或中心词加以概括,这种中心句或中心词往往分布在段首的开启句或段 末的收束句。有的段落没有中心句或中心词,这就要在深入把握句与句之间的关 系的基础上,找到一个上位的词句总括全部内容,这就是概括段落的中心。一个
客观事物的思想;词语是概念的存在和表现形式,是表示事物或概念的语言形式。 不同的民族对于同一事物的正确反映是相同的,同一民族的语言中,也常常用不 同的词语去表示同一的概念。概念是思维的起点,一切科学都是由一系列概念组 成的理论体系。 所谓“重要概念”,就是指含义丰富深刻,能够蕴涵文章主题思想,能够体现作 者观点态度的概念,一般涉及以下三点:①根据上下文推断含义深刻的概念;② 根据上下文把握重要概念的语境义;③根据作者的观点理解重要概念的隐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既有对文章全局的“整体把握”,又要根据词语的具 体语境来体会。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所谓“文中重要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是指对语段、意义层次、 篇章等内容或形式起着决定性影响的句子。一般来说,这样的句子可以算是重要 的句子。从内容上看,是指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的句子,段落中那些有概括段 意作用的句子;从表达方式看,是指那些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句子,那些发表 议论的句子;从结构上看,是指那些能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句子,表示承前、 启后、过渡的句子,有重要指示代词的句子,位于全文或全段开头、结尾处的句 子;从修辞上看,是指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反复、象征手法的句子以 及语意比较含蓄的句子。此外,还有一些警句。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筛选,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阅读目的取舍信息的思维活动,捕捉和选取有效 的、符合阅读目的的重要的语句,体会有关语句的隐含信息,舍弃无关紧要的内 容。整合,就是将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整理综合。重要信息,是指文章的基本内 容,比如基本概念、新的见解、对概念的阐述以及那些表明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 的语句。“筛选和整合”一是指能够识别材料中信息的正误,二是指能够从文章 中筛选出符合试题要求的有关语句,进行简答表述。 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文章结构是指对语言材料的组织安排,是文章的骨架和重要的表现形式。思路是 指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这个路径和脉络实际是一个 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一个方面到多个方面沿着一个中心线索,把要表达的思 想通过内容组织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文章的结构和思路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体。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思维发 展的过程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传达出来,文章的结构安排是由思路决定的, 思路是结构安排的依据和理由。文章的结构组织是否清晰、严密,又表明对所写 的客观事物是否形成了鲜明的印象、想法、态度和感情。 高考对文章的结构和文章思路的考查,大多与文章的段落、句群相联系,考查对 文章结构、段落结构、段与段的逻辑关系、句与句的逻辑关系等。 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就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进行进一 步分析和整理的阅读思维过程。一般来说,一篇文章的每一个主体段落都相对集 中表达了一个中心思想。我们把这个中心思想叫做段落的中心。段落的中心有时 用中心句或中心词加以概括,这种中心句或中心词往往分布在段首的开启句或段 末的收束句。有的段落没有中心句或中心词,这就要在深入把握句与句之间的关 系的基础上,找到一个上位的词句总括全部内容,这就是概括段落的中心。一个
段落的中心往往就是全文的一个内容要点。一般来说,文章有几个主体段落就有 几个内容要点。多个内容要点按或并列、或对比、或层进、或阐释等关系组合在 块,就形成了文章的中心。论述文中的内容要点大多是全文的分论点,全文的 中心意思大多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与中心论点大多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是从具体语言材料中抽取文章主要内容,逐步 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阅读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包含概括段落中心、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全文中心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论述类文本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对论述的社会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一般来 说,论述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明确的。在整体阅读中可以通过审读标题、寻找 全文的中心句、概括文中重点段落的大意等方法,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有的论 述文从总体上看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明确的,但具体到文中某一部分内容的观点态 度,如引用、转述别人观点时作者本人的意图就比较隐蔽,这时就需要对不同人 的观点结合语境作求同存异的分析,以明确作者的态度。概括的方法有三种:① 提取要点,即判定中心句。这种方法适用于中心明确、论述简明的文章;②抽象 说明,即用自己的语言对文章的观点态度进行分析;③综合归纳,即把文中的分 论点综合起来进行阐述。 【方法指津】 1.做论述类文本阅读题,首先要有三个意识:文体意识、文本意识、规范意识。 “文体意识”即要把握论述文的文体特点,论述文是典型的议论文,要抓住议论 文的三要素,根据议论文的行文思路去阅读文章;“文本意识”即要把握答案来 自文中的原则,考纲对论述文的能力要求是基本阅读,不需鉴赏,所以一般答案 都能在文中找到相关信息,答题时根据不同问题在文中找到相应的答题区域,然 后提取关键信息组合作答;“规范意识”即要规范作答,如果是归纳要点的题要 分点作答,不同点体现不同角度,另外要注意根据问题角度来作答,不要答非所 问,做到答案清晰简洁。… 2.其次答题要做到六要 一要整体把握。答题要在通读了全文之后再动手,有时甚至需要读两遍,才能真 正读懂。只有读懂了,答题才会准确。可以先浏览问答题内容,一般问答题都会 涉及全文的主要内容,带着问题阅读,有利于迅速把握文章要点。 要找准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 是完整的句子。 三要分析论据。一方面要分清是事实论据还是理论论据,另一方面要能分析此论 据是用来证明什么观点的。 四要明确论证方法。辨明文章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其中,举例论证比较好辨别, 道理论证一般指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论据的,比喻论证指论证的语句采用了比喻修 辞手法的,对比论证一般需找出正反两方面的论述 五要分析文章的结构。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提出问题一一分析问题一一解决问题 即引论一一本论一一结论)。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开头提出了什么问题,是 从几方面分析论证的,其中着重论述的是哪个方面,再进一步思考这样安排的道
段落的中心往往就是全文的一个内容要点。一般来说,文章有几个主体段落就有 几个内容要点。多个内容要点按或并列、或对比、或层进、或阐释等关系组合在 一块,就形成了文章的中心。论述文中的内容要点大多是全文的分论点,全文的 中心意思大多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与中心论点大多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 系。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是从具体语言材料中抽取文章主要内容,逐步 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阅读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包含概括段落中心、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全文中心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论述类文本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对论述的社会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一般来 说,论述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明确的。在整体阅读中可以通过审读标题、寻找 全文的中心句、概括文中重点段落的大意等方法,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有的论 述文从总体上看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明确的,但具体到文中某一部分内容的观点态 度,如引用、转述别人观点时作者本人的意图就比较隐蔽,这时就需要对不同人 的观点结合语境作求同存异的分析,以明确作者的态度。概括的方法有三种:① 提取要点,即判定中心句。这种方法适用于中心明确、论述简明的文章;②抽象 说明,即用自己的语言对文章的观点态度进行分析;③综合归纳,即把文中的分 论点综合起来进行阐述。 【方法指津】 1.做论述类文本阅读题,首先要有三个意识:文体意识、文本意识、规范意识。 “文体意识”即要把握论述文的文体特点,论述文是典型的议论文,要抓住议论 文的三要素,根据议论文的行文思路去阅读文章;“文本意识”即要把握答案来 自文中的原则,考纲对论述文的能力要求是基本阅读,不需鉴赏,所以一般答案 都能在文中找到相关信息,答题时根据不同问题在文中找到相应的答题区域,然 后提取关键信息组合作答;“规范意识”即要规范作答,如果是归纳要点的题要 分点作答,不同点体现不同角度,另外要注意根据问题角度来作答,不要答非所 问,做到答案清晰简洁。…… 2.其次答题要做到六要: 一要整体把握。答题要在通读了全文之后再动手,有时甚至需要读两遍,才能真 正读懂。只有读懂了,答题才会准确。可以先浏览问答题内容,一般问答题都会 涉及全文的主要内容,带着问题阅读,有利于迅速把握文章要点。 二要找准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 是完整的句子。 三要分析论据。一方面要分清是事实论据还是理论论据,另一方面要能分析此论 据是用来证明什么观点的。 四要明确论证方法。辨明文章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其中,举例论证比较好辨别, 道理论证一般指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论据的,比喻论证指论证的语句采用了比喻修 辞手法的,对比论证一般需找出正反两方面的论述。…… 五要分析文章的结构。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即引论——本论——结论)。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开头提出了什么问题,是 从几方面分析论证的,其中着重论述的是哪个方面,再进一步思考这样安排的道 理
六要分析议论文的语言。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词语,议论文的语言 般概括性强,利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只有联系作者观点和全文内 容,才能有准确的理解。 3.选择题答题技巧 υ筛选定位:找准、找全与选项对应的原文。 ②对照比较:看选项的话题、说法及遣词用语与原文相比在语言文字上有无变化, 如何变化,变化后的内涵外延等是否相同 ③排除确认:每个错误项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的 要注意对选项中摘抄原文语句多、结构形式类似、上下文能找到某些词语的选项, 不能盲目认同;而对那些改换了说法,改换了表达形式,找不到相应词语和句子 的选项,不能轻易否定。这种流于形式的对比,实际上并没真正读懂文章。有些 概括性较强的选项,原文根本没这句话,若简单地与原文去对比,极易出错。 定要从是否符合原文意思,符合逻辑性上去思考判断 另外还要了解干扰项的特点,干扰项的设置方式主要有:过于绝对、以偏概全 混淆时间、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强加因果、答非所问等。要把握以下几组转换 区别:部分与整体、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先期与后期、主要与次要、原因 与结果、言此与言彼、肯定与否定、客观与夸大、有据与凭空 4.主观题答题技巧 (1)理解重要词语 理解重要词语的含意,首先要注意断它们是否用修辞手法,组织答案时要化虚为 实;其次要注意所考的词语的词性和结构以及限制语,组织答案时务必做到词性、 结构一致,同时不要漏掉对限制语的解释 要紧扣所写对象来理解。 2)理解重要句子 答题时首先要把握句中的重点词语,重点揭示重点词语的内涵,原句的语序一般 不需做大的变动;其次要结合句子的结构特点,找准陈述主体;另外要注意抽象 的句子一般要结合上下文具体阐释 (3)概括要点 首先要学会审读题干,按要求作答,不要答非所问,其次答题时要注意以下步骤 ①锁范围,定信息 ②分层次,圈要点;③看赋分,配答案;④炼语言,分条答。 (4)分析材料的作用 议论文的材料是为论证观点服务的,所以此类题答题主要是要学会分析观点和材 料的关系,弄清所选材料是为论证哪个观点或中心句服务的,从而准确作答 【应试策略】 总的来说,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方法技巧有以下几点 1、通读原文 先仔细阅读所给的文章,标记重要信息,做到句清段结。了解文章说的是什么事, 或讲的是什么理;文章涉及到什么人,什么观点等。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概括, 我们都必须首先通读全文,然后抓住文章里的那些关键性的词、句,这些关键性 的词语或句子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还有一些就是在文章的过渡处。有的 时候,文章的题目里也透露这作品主旨的天机。总之,文章的一些敏感部位,常
六要分析议论文的语言。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词语,议论文的语言一 般概括性强,利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只有联系作者观点和全文内 容,才能有准确的理解。 3.选择题答题技巧 ① 筛选定位:找准、找全与选项对应的原文。 ②对照比较:看选项的话题、说法及遣词用语与原文相比在语言文字上有无变化, 如何变化,变化后的内涵外延等是否相同。 ③排除确认:每个错误项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的。 要注意对选项中摘抄原文语句多、结构形式类似、上下文能找到某些词语的选项, 不能盲目认同;而对那些改换了说法,改换了表达形式,找不到相应词语和句子 的选项,不能轻易否定。这种流于形式的对比,实际上并没真正读懂文章。有些 概括性较强的选项,原文根本没这句话,若简单地与原文去对比,极易出错。一 定要从是否符合原文意思,符合逻辑性上去思考判断。 另外还要了解干扰项的特点,干扰项的设置方式主要有:过于绝对、以偏概全、 混淆时间、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强加因果、答非所问等。要把握以下几组转换 区别:部分与整体、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先期与后期、主要与次要、原因 与结果、言此与言彼、肯定与否定、客观与夸大、有据与凭空。 4.主观题答题技巧 (1)理解重要词语 理解重要词语的含意,首先要注意断它们是否用修辞手法,组织答案时要化虚为 实;其次要注意所考的词语的词性和结构以及限制语,组织答案时务必做到词性、 结构一致,同时不要漏掉对限制语的解释, 要紧扣所写对象来理解。 (2)理解重要句子 答题时首先要把握句中的重点词语,重点揭示重点词语的内涵,原句的语序一般 不需做大的变动;其次要结合句子的结构特点,找准陈述主体;另外要注意抽象 的句子一般要结合上下文具体阐释。 (3)概括要点 首先要学会审读题干,按要求作答,不要答非所问,其次答题时要注意以下步骤: ①锁范围,定信息; ②分层次,圈要点;③看赋分,配答案;④炼语言,分条答。 (4)分析材料的作用 议论文的材料是为论证观点服务的,所以此类题答题主要是要学会分析观点和材 料的关系,弄清所选材料是为论证哪个观点或中心句服务的,从而准确作答。 【应试策略】 总的来说,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方法技巧有以下几点: 1、通读原文。 先仔细阅读所给的文章,标记重要信息,做到句清段结。了解文章说的是什么事, 或讲的是什么理;文章涉及到什么人,什么观点等。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概括, 我们都必须首先通读全文,然后抓住文章里的那些关键性的词、句,这些关键性 的词语或句子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还有一些就是在文章的过渡处。有的 时候,文章的题目里也透露这作品主旨的天机。总之,文章的一些敏感部位,常
常明摆着或隐含着文章的中心思想,我们只有抓住了这些,才能准确的概括出文 章的中心思想。 2、细读试题。 对材料有了总体印象后,应根据试题仔细审准题意,弄清题目要求,即从内容上 弄清是有关什么的选择,从选择标准上看清是选说法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要善 于从题干中搜寻隐含的信息。体会命题意图。题干的设置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内 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后者则是隐性的,但却 又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与命题意图吻合的答案才是正确的 要努力通过题干去揣摩命题的意图。寻找阅读区间。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信息, 以题干的“此信息”去求答案区间的“彼信息”。传记作品包含了议论和抒情, 这些就是答题的重要区间。最终,我们要具有信息筛选与语言转换整合能力。转 换说法、语言重组、提炼概括等。还表现在试题的题干上,因为高考现代文阅读 试题题干的设置十分巧妙,颇具匠心,具有很重要的暗示作用。因此,要充分发 掘题干中所隐含的有效信息,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 3、题文对应。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有一个基本原则:答案就在原材料中。为此,根据题意,从 原材料中找出与各个选项相对应的句段,并从这些句段中提炼有效信息,找准已 知条件,作为解题的依据。这是答题的关键 4、筛选答案。 做客观题筛选时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 “不变”。如果选项在原文基础上出现了修饰、限制、补充成分的培养,那么就 要特别小心是否出现了范围的扩大或缩小,程度的加深或减轻,数量的减少,是 否改变了原有的因果关系、先后顺序、主次关系,是否将或然性变成了必然性, 预见性变成现实性,将来时变成了完成时等等。 5、准确判断。 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必须做出客观周全的判断,不可以偏概全,不可主 次颠倒,不可主观臆断。文本的主要观点是隐藏在文本采用的材料之中的,基本 倾向是隐含在作者对材料的处理和评说之中的,对文本材料的解读、对作者材料 处理与评议的分析是我们获取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认识的必由之路。离开了 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准确判断,就失去了对其进行“负责任”的评价 的基础。 【名校模拟】 (2012届山东潍坊高三仿真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从历史的角度看,儒学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大成,其后绵延不 绝,及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儒学既是安身立命之学,更是经世致用之 学,是二者的有机统 儒学作为一种安身立命之学,所突出的是儒学的“内圣”层面,所解决的是人的 精神生活、精神境界、精神寄托、精神安顿问题,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精神家 园问题。孔子讲“乐道”,讲“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孟子讲“养心” 讲“收其放心”,讲“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①之入我口”,皆在追求精神生活、 道德生活的满足,皆在致力于精神境界、道德境界的提升,并从此种满足与提升 中获得精神的愉悦
常明摆着或隐含着文章的中心思想,我们只有抓住了这些,才能准确的概括出文 章的中心思想。 2、细读试题。 对材料有了总体印象后,应根据试题仔细审准题意,弄清题目要求,即从内容上 弄清是有关什么的选择,从选择标准上看清是选说法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要善 于从题干中搜寻隐含的信息。体会命题意图。题干的设置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内 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后者则是隐性的,但却 又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与命题意图吻合的答案才是正确的, 要努力通过题干去揣摩命题的意图。寻找阅读区间。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信息, 以题干的“此信息”去求答案区间的“彼信息”。传记作品包含了议论和抒情, 这些就是答题的重要区间。最终,我们要具有信息筛选与语言转换整合能力。转 换说法、语言重组、提炼概括等。还表现在试题的题干上,因为高考现代文阅读 试题题干的设置十分巧妙,颇具匠心,具有很重要的暗示作用。因此,要充分发 掘题干中所隐含的有效信息,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 题。 3、题文对应。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有一个基本原则:答案就在原材料中。为此,根据题意,从 原材料中找出与各个选项相对应的句段,并从这些句段中提炼有效信息,找准已 知条件,作为解题的依据。这是答题的关键。 4、筛选答案。 做客观题筛选时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 “不变”。如果选项在原文基础上出现了修饰、限制、补充成分的培养,那么就 要特别小心是否出现了范围的扩大或缩小,程度的加深或减轻,数量的减少,是 否改变了原有的因果关系、先后顺序、主次关系,是否将或然性变成了必然性, 预见性变成现实性,将来时变成了完成时等等。 5、准确判断。 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必须做出客观周全的判断,不可以偏概全,不可主 次颠倒,不可主观臆断。文本的主要观点是隐藏在文本采用的材料之中的,基本 倾向是隐含在作者对材料的处理和评说之中的,对文本材料的解读、对作者材料 处理与评议的分析是我们获取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认识的必由之路。离开了 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准确判断,就失去了对其进行“负责任”的评价 的基础。 【名校模拟】 一.(2012 届山东潍坊高三仿真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6~8 题。 从历史的角度看,儒学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大成,其后绵延不 绝,及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儒学既是安身立命之学,更是经世致用之 学,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儒学作为一种安身立命之学,所突出的是儒学的“内圣”层面,所解决的是人的 精神生活、精神境界、精神寄托、精神安顿问题,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精神家 园问题。孔子讲“乐道”,讲“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孟子讲“养心”, 讲“收其放心”,讲“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①之入我口”,皆在追求精神生活、 道德生活的满足,皆在致力于精神境界、道德境界的提升,并从此种满足与提升 中获得精神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