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总复习语文选择题百题精炼专题08文言文阅读 (13江西九江一中高三3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父处廉,终汾州司马,徙家于蒲,遂为河东人 维开元九年进士擢第。事母崔氏以孝闻。与弟缙俱有俊才,博学多艺亦齐名,闺 门友悌,多士推之。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居母丧,柴毁骨 立,殆不胜丧。服阕,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 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 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 于造化;而创意经图,即有所缺;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 所及也。人有得《奏乐图》,不知其名,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 好事者集乐工按之,一无差,咸服其精思。 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墅, 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 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 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 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乾元二年七月卒。临终之际,以 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 旨,舍笔而绝。 代宗时,缙为宰相。代宗好文,常谓缙曰:“卿之伯氏,天宝中诗名冠代,朕尝 于诸王座闻其乐章。今有多少文集,卿可进来。”缙曰:“臣兄开元中诗百千余 篇,天宝事后,十不存一。比于中外亲故间相与编缀,都得四百余篇。”翌日上 之,帝优诏褒赏。 (选自《旧唐书》,有删节)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柴毁骨立,殆不胜丧 殆:疲惫 B.书画特臻其妙 臻:达到 C.辋水周于舍下 周:环绕 D.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 敦:勉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事母崔氏以孝闻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 胜之之势 B.尝聚其田园所为诗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C.舍笔而绝 死而有知, 其几何离 D.翌日上之,帝优诏褒赏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分别表现王维绘画技艺高超和笃信佛教的一组是() A.笔踪措思,参于造化 辋水周于 舍下,别涨竹洲花坞 B.而创意经图,即有所缺 在京师日饭 十数名僧 C.非绘者之所及也 焚香 独坐,以禅诵为事 D.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 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 二、(13届粵惠州高三三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2013 年高考总复习语文选择题百题精炼 专题 08 文言文阅读 一、(13 江西九江一中高三 3 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父处廉,终汾州司马,徙家于蒲,遂为河东人。 维开元九年进士擢第。事母崔氏以孝闻。与弟缙俱有俊才,博学多艺亦齐名,闺 门友悌,多士推之。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居母丧,柴毁骨 立,殆不胜丧。服阕,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 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 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 于造化;而创意经图,即有所缺;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 所及也。人有得《奏乐图》,不知其名,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 好事者集乐工按之,一无差,咸服其精思。 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墅, 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 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 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 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乾元二年七月卒。临终之际,以 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 旨,舍笔而绝。 代宗时,缙为宰相。代宗好文,常谓缙曰:“卿之伯氏,天宝中诗名冠代,朕尝 于诸王座闻其乐章。今有多少文集,卿可进来。”缙曰:“臣兄开元中诗百千余 篇,天宝事后,十不存一。比于中外亲故间相与编缀,都得四百余篇。”翌日上 之,帝优诏褒赏。 (选自《旧唐书》,有删节)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柴毁骨立,殆不胜丧 殆:疲惫 B.书画特臻其妙 臻:达到 C.辋水周于舍下 周:环绕 D.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 敦:勉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事母崔氏以孝闻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 胜之之势 B.尝聚其田园所为诗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C.舍笔而绝 死而有知, 其几何离 D.翌日上之,帝优诏褒赏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分别表现王维绘画技艺高超和笃信佛教的一组是( ) A.笔踪措思,参于造化 辋水周于 舍下,别涨竹洲花坞 B.而创意经图,即有所缺 在京师日饭 十数名僧 C.非绘者之所及也 焚香 独坐,以禅诵为事 D.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 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 二、(13 届粤惠州高三三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余村居无事,喜钓游。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当初夏、中秋之时,蚤食后 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钓丝,持篮而往。至乎塘岸,择水草空 处投食其中,饵钓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无何, 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 寂然者如故。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无有。余曰:“是小鱼之窃食者也 鱼将至矣。”又逾时动者稍异,掣之得鲫,长可四五寸许。余曰:“鱼至矣,大 者可得矣!”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率如前之鱼,无有大者。日 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见村人之田者,皆毕食以出,乃收竿持鱼 以归。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篮而一相笑也。乃饭后仍出,更诣别塘求钓 处,逮暮乃归,其得鱼与午前比。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往焉,卒未尝 多得,且或无一得者。余疑钓之不善,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嘻!此可以观矣。吾尝试求科第官禄于时矣,与吾之此钓有以异乎哉?其始之就 试有司也,是望而往,蹲而视焉者也,其数试而不遇也,是久未得鱼者也;其幸 而获于学官、乡举也,是得鱼之小者也;若其进于礼部,吏于天官①,是得鱼之 大,吾方数数钓而又未能有之者也。然而大之上有大焉,得之后有得焉,劳神侥 幸之门,忍苦风尘之路,终身无满意时,老死而不知休止,求如此之日暮归来而 博妻孥之一笑,岂可得耶? 夫钓,适事也,隐者之所游也,其趣或类于求得。终焉少系于人之心者,不足可 欲故也。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其可哉!(清·吴敏树《说钓》) 注:①天官:吏部列六部之首,后世因以“天官”为吏部的通称。吏部掌全国官 吏之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 是 A.盖逾时始得一动 逾:更加 B.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 间:间隙 C.其数试而不遇也 数:多次 D.若其进于礼部,吏于天官 吏:官吏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 是 A.①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 ②而无他钓焉,其可哉 B.①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 ②动而掣之则无有 C.①乃收竿持鱼以归 ②乃饭后仍出 D.①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 ②终焉少系于人之心 者 6.下列各句中,都用具体行为表现作者“喜钓”特点的一组 是 ①疾理钓丝,持篮而往 ②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③日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 ④忍苦风尘之路 ⑤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乃归 ⑥吾将唯鱼之求, 而无他钓焉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①⑤⑥ ①③⑤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余村居无事,喜钓游。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当初夏、中秋之时,蚤食后 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钓丝,持篮而往。至乎塘岸,择水草空 处投食其中,饵钓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无何, 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 寂然者如故。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无有。余曰:“是小鱼之窃食者也, 鱼将至矣。”又逾时动者稍异,掣之得鲫,长可四五寸许。余曰:“鱼至矣,大 者可得矣!”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率如前之鱼,无有大者。日 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见村人之田者,皆毕食以出,乃收竿持鱼 以归。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篮而一相笑也。乃饭后仍出,更诣别塘求钓 处,逮暮乃归,其得鱼与午前比。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往焉,卒未尝 多得,且或无一得者。余疑钓之不善,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嘻!此可以观矣。吾尝试求科第官禄于时矣,与吾之此钓有以异乎哉?其始之就 试有司也,是望而往,蹲而视焉者也,其数试而不遇也,是久未得鱼者也;其幸 而获于学官、乡举也,是得鱼之小者也;若其进于礼部,吏于天官①,是得鱼之 大,吾方数数钓而又未能有之者也。然而大之上有大焉,得之后有得焉,劳神侥 幸之门,忍苦风尘之路,终身无满意时,老死而不知休止,求如此之日暮归来而 博妻孥之一笑,岂可得耶? 夫钓,适事也,隐者之所游也,其趣或类于求得。终焉少系于人之心者,不足可 欲故也。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其可哉!(清•吴敏树《说钓》) 注:①天官:吏部列六部之首,后世因以“天官”为吏部的通称。吏部掌全国官 吏之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 是 ( ) A.盖逾时始得一动 逾:更加 B.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 间:间隙 C.其数试而不遇也 数:多次 D.若其进于礼部,吏于天官 吏:官吏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 是 ( ) A.①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 ②而无他钓焉,其可哉 B.①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 ②动而掣之则无有 C.①乃收竿持鱼以归 ②乃饭后仍出 D.①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 ②终焉少系于人之心 者 6.下列各句中,都用具体行为表现作者“喜钓”特点的一组 是 ( ) ①疾理钓丝,持篮而往 ②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③日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 ④忍苦风尘之路 ⑤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乃归 ⑥吾将唯鱼之求, 而无他钓焉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①⑤⑥ D.①③⑤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是 ( )
A.第一段记叙了钓鱼时可能发生的情况与钓者相应的心情,多用细节描写,特 别是对浮子的动静以及钓不到鱼时的那种急于求成的心情的刻画,更是细致入 微 B.第二段是作者发出的慨叹,而结尾的“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其可哉” 也写出了作者的无奈。表明作者喜于归隐,乐于垂钓的情怀,是作者一生不求功 名的总结。 C.作者用“鱼”比喻官职,人人求官心切,都希望通过科举后步步高升。用具 体的垂钓来阐发抽象的求官心理,然后再通过议论点出文章的主旨所在,更能表 明作者的观点。 D.作者认为,有些人醉心于功名,就像一心想钓大鱼一样,大的欲望之上还有 更大的欲望,得到之后还有更多的奢求,永不满足,到死都不会停止。 三、(13届鲁泰安一中高三12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景公有所爱槐,令吏谨守之,檀木县之,下令曰:“犯槐者刑,伤槐者死。”有 不闻令,醉而犯之者。公闻之曰:“是先犯我令。”使吏拘之,且加罪焉 其女往辞晏子①之家,托曰:“负郭之民贱妾,请有道于相国,不胜其欲,愿得 充数乎下陈。”晏子闻之,笑曰:“婴其淫于色乎?何为老而见奔?虽然,是 必有故。”令内之 女子入门,晏子望见之,曰:“怪哉!有深忧。”进而问焉,曰:“所忧何也? 对曰:“君树槐县令,犯之者刑,伤之者死。妾父不仁,不闻令,醉而犯之,吏 将加罪焉。妾闻之,明君莅国立政,不损禄,不益刑,又不以私恚害公法。不为 禽兽伤人民,不为草木伤禽兽,不为野草伤禾苗。吾君欲以树木之故,杀妾 孤妾身。此令行于民而法于国矣。虽然,妾闻之:勇士不以众强凌孤独,明惠之 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此譬之犹自治鱼鳖者也,去其腥臊者而已。今君出令于民 苟可法于国而善益于后世,则父死亦当矣,妾为之收亦宜矣。甚乎!今之令不然 以树木之故,罪法妾父,妾恐其伤察吏之法,而害明君之义也。邻国闻之,皆谓 吾君爱树而贱人,其可乎?愿相国察妾言,以裁犯禁者。”晏子曰:“甚矣!吾 将为子言之于君。”使人送之归。 明日,早朝,而复于公曰:“婴闻之,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玩好,威严 拟乎君谓之逆;刑杀不称谓之贼。此三者,守国之大殃也。今君穷民财力,以美 饮食之具,繁钟鼓之乐,极宫室之观,行暴之大者。崇玩好,县爱槐之令,载过 者驰,步过者趋,威严拟乎君,逆民之明者。犯槐者刑,伤槐者死,刑杀不称, 贼民之深者。君享国,德行未见于众,而三辟著于国,婴恐其不可以莅国子民也。 公曰:“微大夫教寡人,几有大罪,以累社稷。今子大夫教之,社稷之福,寡人 受命矣。” 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本,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注】①晏子,名婴,春秋时齐国国相。②下陈,后庭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谓吾君爱树而贱人 贱 轻视 B.崇玩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 崇:推崇 C.刑杀不称,贼民之深者 贼:盗贼 D.公令趣罢守槐之 役 罢:免除
A.第一段记叙了钓鱼时可能发生的情况与钓者相应的心情,多用细节描写,特 别是对浮子的动静以及钓不到鱼时的那种急于求成的心情的刻画,更是细致入 微。 B.第二段是作者发出的慨叹,而结尾的“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其可哉”, 也写出了作者的无奈。表明作者喜于归隐,乐于垂钓的情怀,是作者一生不求功 名的总结。 C.作者用“鱼”比喻官职,人人求官心切,都希望通过科举后步步高升。用具 体的垂钓来阐发抽象的求官心理,然后再通过议论点出文章的主旨所在,更能表 明作者的观点。 D.作者认为,有些人醉心于功名,就像一心想钓大鱼一样,大的欲望之上还有 更大的欲望,得到之后还有更多的奢求,永不满足,到死都不会停止。 三、(13 届鲁泰安一中高三 12 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景公有所爱槐,令吏谨守之,檀木县之,下令曰:“犯槐者刑,伤槐者死。”有 不闻令,醉而犯之者。公闻之曰:“是先犯我令。”使吏拘之,且加罪焉。 其女往辞晏子①之家,托曰:“负郭之民贱妾,请有道于相国,不胜其欲,愿得 充数乎下陈②。”晏子闻之,笑曰:“婴其淫于色乎?何为老而见奔?虽然,是 必有故。”令内之。 女子入门,晏子望见之,曰:“怪哉!有深忧。”进而问焉,曰:“所忧何也?” 对曰:“君树槐县令,犯之者刑,伤之者死。妾父不仁,不闻令,醉而犯之,吏 将加罪焉。妾闻之,明君莅国立政,不损禄,不益刑,又不以私恚害公法。不为 禽兽伤人民,不为草木伤禽兽,不为野草伤禾苗。吾君欲以树木之故,杀妾父, 孤妾身。此令行于民而法于国矣。虽然,妾闻之:勇士不以众强凌孤独,明惠之 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此譬之犹自治鱼鳖者也,去其腥臊者而已。今君出令于民, 苟可法于国而善益于后世,则父死亦当矣,妾为之收亦宜矣。甚乎!今之令不然。 以树木之故,罪法妾父,妾恐其伤察吏之法,而害明君之义也。邻国闻之,皆谓 吾君爱树而贱人,其可乎?愿相国察妾言,以裁犯禁者。”晏子曰:“甚矣!吾 将为子言之于君。”使人送之归。 明日,早朝,而复于公曰:“婴闻之,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玩好,威严 拟乎君谓之逆;刑杀不称谓之贼。此三者,守国之大殃也。今君穷民财力,以美 饮食之具,繁钟鼓之乐,极宫室之观,行暴之大者。崇玩好,县爱槐之令,载过 者驰,步过者趋,威严拟乎君,逆民之明者。犯槐者刑,伤槐者死,刑杀不称, 贼民之深者。君享国,德行未见于众,而三辟著于国,婴恐其不可以莅国子民也。” 公曰:“微大夫教寡人,几有大罪,以累社稷。今子大夫教之,社稷之福,寡人 受命矣。” 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本,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注】①晏子,名婴,春秋时齐国国相。②下陈,后庭。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谓吾君爱树而贱人 贱: 轻视 B.崇玩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 崇:推崇 C.刑杀不称,贼民之深者 贼:盗贼 D.公令趣罢守槐之 役 罢:免除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有不闻令,醉而犯之者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B.醉而犯之,吏将加罪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C.不为禽兽伤人民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D.今君穷民财力,以美饮食之具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国君“以私恚害公法”的一项是 ①使吏拘之,且加罪焉②明君莅国立政,不损禄,不益刑③欲以树木之故,杀妾 父,孤妾身④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⑤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⑥犯槐者 刑,伤槐者死,刑杀不称,贼民之深者 A.①②⑤ C.③④⑥ D.①③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公因喜爱槐树而发布命令,碰撞槐树者受刑,损伤槐树者处死:有人因喝 醉酒碰撞了这棵树,遭到拘捕。 B.撞树者的女儿说自己很希望做晏子的侍妾,晏子知道事出有因,便同意见她, 询问并耐心倾听她的伤心事。 女子向晏子陈述其父因醉酒而误撞槐树,她认为把槐树的威严和君主相当, 是悖逆民心的做法,会被邻国非议。 D.景公知错就改,虚心接受了晏子的劝谏,并废除了伤害槐树便治罪的法令, 释放了因触犯槐树而被捕的囚犯。 四、(13重庆育才高三12月考)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 而已矣。自兹以往,至于九族①,皆本于三亲焉,故于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 兄弟者,分形连气②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 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及其壮也,各 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娣姒③之比兄弟,则疏薄矣 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惟友悌深至,不为 旁人之所移者,免夫! 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爱先人之遗体,惜己身之分气, 非兄弟何念哉?兄弟之际,异于他人,望深则易怨,地④亲则易弭。譬犹居室, 穴则塞之,一隙则涂之,则无颓毁之虑;如雀鼠之不恤,风雨之不防,壁陷楹 论,无可救矣。仆妾之为雀鼠,妻子之为风雨,甚哉! 兄弟不睦,则子侄不爱;子侄不爱,则群从疏薄;群从疏薄,则僮仆为仇敌矣。 如此,则行路皆躇其面而蹈其心,谁救之哉?人或交天下之士,皆有欢爱,而失 敬于兄者,何其能多而不能少也!人或将数万之师,得其死力,而失恩于弟者 何其能疏而不能亲也! 娣姒者,多争之地也,使骨肉居之,亦不若各归四海,感霜露而相思,伫日月之 相望也。况以行路之人,处多争之地,能无间者,鲜矣。所以然者,以其当公务 而执私情,处重责而怀薄义也:若能恕己而行,换子而抚,则此患不生矣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有不闻令,醉而犯之者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B.醉而犯之,吏将加罪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C.不为禽兽伤人民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D.今君穷民财力,以美饮食之具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国君“以私恚害公法”的一项是 ( ) ①使吏拘之,且加罪焉②明君莅国立政,不损禄,不益刑③欲以树木之故,杀妾 父,孤妾身④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⑤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⑥犯槐者 刑,伤槐者死,刑杀不称,贼民之深者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③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公因喜爱槐树而发布命令,碰撞槐树者受刑,损伤槐树者处死;有人因喝 醉酒碰撞了这棵树,遭到拘捕。 B.撞树者的女儿说自己很希望做晏子的侍妾,晏子知道事出有因,便同意见她, 询问并耐心倾听她的伤心事。 C.女子向晏子陈述其父因醉酒而误撞槐树,她认为把槐树的威严和君主相当, 是悖逆民心的做法,会被邻国非议。 D.景公知错就改,虚心接受了晏子的劝谏,并废除了伤害槐树便治罪的法令, 释放了因触犯槐树而被捕的囚犯。 四、(13 重庆育才高三 12 月考)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 而已矣。自兹以往,至于九族①,皆本于三亲焉,故于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 兄弟者,分形连气②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 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及其壮也,各 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娣姒③之比兄弟,则疏薄矣; 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惟友悌深至,不为 旁人之所移者,免夫! 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爱先人之遗体,惜己身之分气, 非兄弟何念哉?兄弟之际,异于他人,望深则易怨,地④亲则易弭。譬犹居室, 一穴则塞之,一隙则涂之,则无颓毁之虑;如雀鼠之不恤,风雨之不防,壁陷楹 沦,无可救矣。仆妾之为雀鼠,妻子之为风雨,甚哉! 兄弟不睦,则子侄不爱;子侄不爱,则群从疏薄;群从疏薄,则僮仆为仇敌矣。 如此,则行路皆踖其面而蹈其心,谁救之哉?人或交天下之士,皆有欢爱,而失 敬于兄者,何其能多而不能少也!人或将数万之师,得其死力,而失恩于弟者, 何其能疏而不能亲也! 娣姒者,多争之地也,使骨肉居之,亦不若各归四海,感霜露而相思,伫日月之 相望也。况以行路之人,处多争之地,能无间者,鲜矣。所以然者,以其当公务 而执私情,处重责而怀薄义也;若能恕己而行,换子而抚,则此患不生矣
人之事兄,不可同于事父,何怨爱弟不及爱子乎?是反照而不明也。沛国刘琎, 尝与兄瓛连栋隔壁,瓛呼之数声不应,良久方答;瓛怪问之,乃曰:“向来未着 衣帽故也。”以此事兄,可以免矣。 (节选自《颜氏家训》) 【注解】 ①九族:指本身以上的父、祖、曾祖、高祖和以下的子、孙、曾孙、玄孙。另 种算法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合为“九族”。 ②连气:又称“同气”。指兄弟同为父母所生,气息相同相连。 ③娣姒(disi):兄弟之妻互称,弟妻为娣,后称“妯娌” ④地:居住。此处有“相处”之意。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量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 量:度量 B.望深则易怨,地亲则易弭 弭:消除 C.如雀鼠之不恤,风雨之不防 恤:体恤 D.行路皆踏其面而蹈其心,谁救之哉 蹈:踏、踩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皆本于三亲焉 盘盘焉,困困 焉 B.及其壮也 余亦悔其随 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若能恕己而行 若舍郑以为东道 主 D.乃曰:“向来未着衣帽故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文主要谈论家庭成员间的相处问题,认为兄弟之情是家族人伦关系中很重 要的, 不能不加以重视。 B.兄弟不仅要让妯娌间避免纷扰,更要相亲相爱;因为兄弟之情对于整个家族 的团结、和睦、治理、稳定是十分重要的。 C.此文多处用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生动地说明了兄弟在家族发展中所起到的重 要作用。 作者根据自己的见闻,论述了影响兄弟友谊的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并提出 了防范的办法。 五、(13届山东师大附中高三12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复斋先生,姓张氏,华容人也。先生幼即善属文。入学后,值吴逆之乱,崎岖兵 革,与弟召修负母循环来岩谷间,喘不得息。 康熙乙丑,成进士,知福建之晋江,多善政。上官将疏荐之,而先生以母老乞终 养。百姓攀留不得,相率供其食用,泣送至洛阳桥者数万人。侍养既二十年,乃 起为江西之金溪。 值岁歉,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全活甚众。会有上官倚朝贵为势,其 所属郡县皆胁使出门下,而责以厚贽。先生不忍从,遂解组归。金溪之百姓攀留 泣送如晋江也 当在晋江时,有贾人怨其继母之诛求,而不养其父。其父诣县诉。贾人行贿于先 生,乞以贫为解。众皆争往视之,天方寒,贾人衣其父以新衣,而自著敝衣,为 冻饥可怜之状,且曰:“有衣皆以奉父矣。”先生故怒视其父,曰:“子寒如此
人之事兄,不可同于事父,何怨爱弟不及爱子乎?是反照而不明也。沛国刘琎, 尝与兄瓛连栋隔壁,瓛呼之数声不应,良久方答;瓛怪问之,乃曰:“向来未着 衣帽故也。”以此事兄,可以免矣。 (节选自《颜氏家训》) 【注解】: ①九族:指本身以上的父、祖、曾祖、高祖和以下的子、孙、曾孙、玄孙。另一 种算法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合为“九族”。 ②连气:又称“同气”。指兄弟同为父母所生,气息相同相连。 ③娣姒(dì sì):兄弟之妻互称,弟妻为娣,后称“妯娌”。 ④地:居住。此处有“相处”之意。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节量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 量:度量 B.望深则易怨,地亲则易弭 弭:消除 C.如雀鼠之不恤,风雨之不防 恤:体恤 D.行路皆踖其面而蹈其心,谁救之哉 蹈:踏、踩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皆本于三亲焉 盘盘焉,囷囷 焉 B.及其壮也 余亦悔其随 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若能恕己而行 若舍郑以为东道 主 D.乃曰:“向来未着衣帽故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文主要谈论家庭成员间的相处问题,认 为兄弟之情是家族人伦关系中很重 要的, 不能不 加以重视。 B.兄弟不仅要让妯娌间避免纷扰,更要相亲相爱;因为兄弟之情对于整个家族 的团结、和睦、治理、稳定是十分重要的。 C.此文多处用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生动地说明了兄弟在家族发展中所起到的重 要作用。 D.作者根据自己的见闻,论述了影响兄弟友谊的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并提出 了防范的办法。 五、(13 届山东师大附中高三 12 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复斋先生,姓张氏,华容人也。先生幼即善属文。入学后,值吴逆之乱,崎岖兵 革,与弟召修负母循环来岩谷间,喘不得息。 康熙乙丑,成进士,知福建之晋江,多善政。上官将疏荐之,而先生以母老乞终 养。百姓攀留不得,相率供其食用,泣送至洛阳桥者数万人。侍养既二十年,乃 起为江西之金溪。 值岁歉,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全活甚众。会有上官倚朝贵为势,其 所属郡县皆胁使出门下,而责以厚贽。先生不忍从,遂解组归。金溪之百姓攀留 泣送如晋江也。 当在晋江时,有贾人怨其继母之诛求,而不养其父。其父诣县诉。贾人行贿于先 生,乞以贫为解。众皆争往视之,天方寒,贾人衣其父以新衣,而自著敝衣,为 冻饥可怜之状,且曰:“有衣皆以奉父矣。”先生故怒视其父,曰:“子寒如此
而不恤之邪?”呼吏持大杖来。先生睥视贾人,颜色如平常,猝指叱之曰:“若 见若父之将受大杖也,而安忍视之,不孝何辞?”即以大杖扑贾人,而其父乃从 旁泣。先生出贿付其父曰:“以养尔余年。”众皆快之 民逋赋,久不能输,及输逋则赋甚多。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 有守瓜圃而毙者,暮夜莫知其为谁。先生集乡民于社庙,闭门使袒裼观之,一人 肤体伤败,先生叱之曰:“若往而盗若瓜,值若之警,相殴相持,以至于此。” 其人即屈服。先生之听讼仁明多此类 晋江人文比他邑为盛。先生至,则益劝勉其父兄,使训诲其子弟,其稍属俊秀者, 亲加宾礼焉。由此晋江之童子试至万人。 先生之免金溪而归,足不履户外。而华容在洞庭旁,土卑而赋重。当明之季世, 百姓多流亡。国初定赋准原额每十亩损为六亩余,其后稍稍增垦,而清丈令下, 县官指为欺隐,将以全额上。先生曰:“我无中人之产,顾里人不胜病矣。”因 诣县官白其事,谓此皆湖岸荒余,十常八九浸于水,百姓愚昧,不知援例请平。 宜准湖乡下地例,一亩粮止一升。县官信先生素长者,察知愚民情实无他,卒如 先生言。华容人蒙其利至今。 先生名召华,字君实。 赞曰:先生在官前后仅四年,然其为利于民者多矣。 (清·刘大櫆《张复斋传》,有删改)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贾人怨其继母之诛求 诛:索取 B.子寒如此,而不恤之邪 恤:怜悯 民逋赋,久不能输 逋:怠慢 D.华容人蒙其利至今 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上官将疏荐之,而先生以母老乞终养 若往而盗若瓜,值若之警, 相殴相持 B.侍养既二十年,乃起为江西之金溪 即以大杖扑贾人,而其父 乃从旁泣 C.其所属郡县皆胁使出门下,而责以厚贽 先生出贿付其父曰:“以养尔 余年 D.金溪之百姓攀留泣送如晋江也 先生之免金溪而归 17.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张复斋“为利于民”的一组是( ①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全活甚众②先生不忍从,遂解组归③ 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④先生出贿付其父⑤先生之免金溪而 归,足不履户外⑥宜准湖乡下地例,一亩粮止一升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①④⑥ 18.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张复斋在战乱中与弟弟召修一道背着老母辗转奔波,还为终养老母弃官归家, 称得上是以孝为先 B.张复斋在晋江和金溪虽为官时间不长,但他清正廉明,刚正不阿,为民着想, 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C.张复斋坦荡无私,办案机智,曾巧断贾人不养其父案,让不孝子受到惩罚, 贾人父得养天年,令人称快
而不恤之邪?”呼吏持大杖来。先生睥视贾人,颜色如平常,猝指叱之曰:“若 见若父之将受大杖也,而安忍视之,不孝何辞?”即以大杖扑贾人,而其父乃从 旁泣。先生出贿付其父曰:“以养尔余年。”众皆快之。 民逋赋,久不能输,及输逋则赋甚多。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 有守瓜圃而毙者,暮夜莫知其为谁。先生集乡民于社庙,闭门使袒裼观之,一人 肤体伤败,先生叱之曰:“若往而盗若瓜,值若之警,相殴相持,以至于此。” 其人即屈服。先生之听讼仁明多此类。 晋江人文比他邑为盛。先生至,则益劝勉其父兄,使训诲其子弟,其稍属俊秀者, 亲加宾礼焉。由此晋江之童子试至万人。 先生之免金溪而归,足不履户外。而华容在洞庭旁,土卑而赋重。当明之季世, 百姓多流亡。国初定赋准原额每十亩损为六亩余,其后稍稍增垦,而清丈令下, 县官指为欺隐,将以全额上。先生曰:“我无中人之产,顾里人不胜病矣。”因 诣县官白其事,谓此皆湖岸荒余,十常八九浸于水,百姓愚昧,不知援例请平。 宜准湖乡下地例,一亩粮止一升。县官信先生素长者,察知愚民情实无他,卒如 先生言。华容人蒙其利至今。 先生名召华,字君实。 赞曰:先生在官前后仅四年,然其为利于民者多矣。 (清·刘大櫆《张复斋传》,有删改)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贾人怨其继母之诛求 诛:索取 B.子寒如此,而不恤之邪 恤:怜悯 C.民逋赋,久不能输 逋:怠慢 D.华容人蒙其利至今 蒙:受 1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上官将疏荐之,而先生以母老乞终养 若往而盗若瓜,值若之警, 相殴相持 B.侍养既二十年,乃起为江西之金溪 即以大杖扑贾人,而其父 乃从旁泣 C.其所属郡县皆胁使出门下,而责以厚贽 先生出贿付其父曰:“以养尔 余年” D.金溪之百姓攀留泣送如晋江也 先生之免金溪而归 17.以下 句子中,全都表明张复斋“为利于民”的一组是( ) ①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全活甚众 ②先生不忍从,遂解组归 ③ 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 ④先生出贿付其父 ⑤先生之免金溪而 归,足不履户外⑥宜准湖乡下地例,一亩粮止一升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 ①④⑥ 18.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张复斋在战乱中与弟弟召修一道背着老母辗转奔波,还为终养老母弃官归家, 称得上是以孝为先。 B.张复斋在晋江和金溪虽为官时间不长,但他清正廉明,刚正不阿,为民着想, 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C.张复斋坦荡无私,办案机智,曾巧断贾人不养其父案,让不孝子受到惩罚, 贾人父得养天年,令人称快
D.张复斋在金溪被罢免后,又回到福建晋江隐居,他替华容百姓申诉,解释了 当地土地贫瘠的实情,并为百姓请求减免赋税。 六、(13湖北重点中学上期中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诗集传序(节选) 【宋】朱熹 曰:“然则其所以教者,何也?” 曰:“诗者,人心之感物而形于言之余也。心之所感有邪正,故言之所行有是非。 惟圣人在上,则其所感者无不正,而其言皆足以为教。其或感之之杂,而所发不 能无可择者,则上之人必思所以自反,而因有以劝惩之,是亦所以为教也。昔周 盛世时,上自郊庙朝廷,而下达于乡党闾巷,其言粹然无不出于正者。圣人固已 协之声 用之乡人,用之邦国,以化天下。至于列国之诗,则天子巡守,亦 必陈而观之,以行黜陟之典。降自昭、穆而后,寝以陵夷,至于东迁,而遂废不 讲矣。孔子生于其时,既不得位,无以行帝王劝惩黜陟之政,于是特举其籍而讨 论之,去其重复,正其纷乱。而其善不足以为法,恶之不足以为戒者,则亦刊而 去之;以从简约,示久远,使夫学者即是而有以考其得失,善者师之,而恶者改 焉。是以其政虽不足行于一时,而其教实被于万世,是则诗之所以为教者然也。” 曰:“然则国《风》《雅》《颂》之体,其不同若是,何也?” 曰:“吾闻之,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 言其情者也。惟《周南》《召南》,亲被文王之化以成德,而人皆有以得其性情 之正,故其发于言者,乐而不过于淫,哀而不及于伤,是以二篇独为风诗之正经。 自《邶》而下,则其国之治乱不同,人之贤否亦异,其所感而发者,有邪正是非 之不齐,而所谓先王之风者,于此焉变矣。若夫《雅》《颂》之篇,则皆成周之 世,朝廷郊庙乐歌之词,其语和而庄,其义宽而密,其作者往往圣人之徒,故所 以为万世法程而不可易者也。至于雅之变者,亦皆一时贤人君子,闵时病俗之所 为;而圣人取之,其忠厚恻怛之心,陈善闭邪之意,犹非后世能言之士所能及之。 此《诗》之为经,所以人事浃于下,天道备于上,而无一理之不具也。” 问者唯唯而退,余时方辑《诗传》,因悉次是语以冠其篇云。淳熙四年丁酉冬十 月戊子新安朱熹书。 19.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亦刊而去之 刊:删改 B.则天子巡守 巡:巡视 C.以行黜陟之典 陟:罢免 D.乐而不过于淫 淫:放纵 20.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其言皆足以为教 吾其还也 B.亦必陈而观之 填然鼓之 C.其不同若是,何也 大王来何操 D.因悉次是语以冠其篇云 相如因持璧却立 21.下列对原文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D.张复斋在金溪被罢免后,又回到福建晋江隐居,他替华容百姓申诉,解释了 当地土地贫瘠的实情,并为百姓请求减免赋税。 六、(13 湖北重点中学上期中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诗集传序(节选) 【宋】朱熹 曰:“然则其所以教者,何也?” 曰:“诗者,人心之感物而形于言之余也。心之所感有邪正,故言之所行有是非。 惟圣人在上,则其所感者无不正,而其言皆足以为教。其或感之之杂,而所发不 能无可择者,则上之人必思所以自反,而因有以劝惩之,是亦所以为教也。昔周 盛世时,上自郊庙朝廷,而下达于乡党闾巷,其言粹然无不出于正者。圣人固已 协之声律,而用之乡人,用之邦国,以化天下。至于列国之诗,则天子巡守,亦 必陈而观之,以行黜陟之典。降自昭、穆而后,寖以陵夷,至于东迁,而遂废不 讲矣。孔子生于其时,既不得位,无以行帝王劝惩黜陟之政,于是特举其籍而讨 论之,去其重复,正其纷乱。而其善不足以为法,恶之不足以为戒者,则亦刊而 去之;以从简约,示久远,使夫学者即是而有以考其得失,善者师之,而恶者改 焉。是以其政虽不足行于一时,而其教实被于万世,是则诗之所以为教者然也。” 曰:“然则国《风》《雅》《颂》之体,其不同若是,何也?” 曰:“吾闻之,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 言其情者也。惟《周南》《召南》,亲被文王之化以成德,而人皆有以得其性情 之正,故其发于言者,乐而不过于淫,哀而不及于伤,是以二篇独为风诗之正经。 自《邶》而下,则其国之治乱不同,人之贤否亦异,其所感而发者,有邪正是非 之不齐,而所谓先王之风者,于此焉变矣。若夫《雅》《颂》之篇,则皆成周之 世,朝廷郊庙乐歌之词,其语和而庄,其义宽而密,其作者往往圣人之徒,故所 以为万世法程而不可易者也。至于雅之变者,亦皆一时贤人君子,闵时病俗之所 为;而圣人取之,其忠厚恻怛之心,陈善闭邪之意,犹非后世能言之士所能及之。 此《诗》之为经,所以人事浃于下,天道备于上,而无一理之不具也。” …… 问者唯唯而退,余时方辑《诗传》,因悉次是语以冠其篇云。淳熙四年丁酉冬十 月戊子新安朱熹书。 19.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亦刊而去之 刊:删改 B.则天子巡守 巡:巡视 C.以行黜陟之典 陟:罢免 D.乐而不过于淫 淫:放纵 20.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其言皆足以为教 吾其还也 B.亦必陈而观之 填然鼓之 C.其不同若是,何也 大王来何操 D.因悉次是语以冠其篇云 相如因持璧却立 21.下列对原文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的产生源于言语不足,感触纯正时,时而劝勉,时而惩戒,就能充分发 挥教化作用。 B.孔子将收录着诗歌的书籍拿出来进行探讨,虽一时无法实现政治主张,但影 响千秋万代。 C.《国风》大多是出自民间的歌谣,即所谓男女之间的对唱,都是作者有感而 发的作品 D.这篇序文,根据义理之学,结合历史事实,强调诗的教化作用,熔文学、史 学、理学于一炉。 七、(13广东中山一中高三二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万贞文先生传 [清]全祖望 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鄞[yin]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少不驯,弗肯帖帖 随诸兄,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顽,闭之空室中 先生窃视架上有明史料数十册,读之甚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 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论。一日伯兄期年家课,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 “汝何知?”先生答曰:“观诸兄所造,亦易与耳。”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 则吾将试汝。”因杂出经义目试之,汗浸千言,俄顷而就。伯兄大惊,持之而泣, 以告户部曰:“几失吾弟。”户部亦愕然曰:“几失吾子。”是日始为先生新衣 履,送入塾读书。逾年,遣请业于梨洲先生,则置之绛帐中髙坐。先生读书五行 并下,如决海堤,然尝守先儒之戒,以为无益之书不必观,无益之文不必为也, 故于书无所不读,而识其大者。 康煕戊午,诏征博学鸿儒,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辞得免。明年,开局修 《明史》,昆山徐学士元文延先生往,时史局中征士许以七品俸,称翰林院纂修 官,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署衔,不受俸,总裁许之。 诸纂修官以稿至,皆送先生覆审,先生阅毕,谓侍者曰: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 当补入:取某书某卷某页某事,当参校。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明史稿》五 百卷皆先生手定,虽其后不尽仍先生之旧,而要其底本,足以自为一书者也。先 生之初至京也,时议意其专长在史,及昆山徐侍郎乾学居忧,先生与之语《丧礼》 乃知先生之深于经,侍郎因请先生遍成五礼之书二百余卷。当时京师才彦雾会, 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閣淡,然自王公以至下士,无不呼曰万先生,而先生与 人还往,其自署只曰“布衣万斯同”,未有尝他称也。 先生为人和平大雅,而其中介然。故督师之姻人方居要津,乞史馆于督少为宽假, 先生历数其罪以告之。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 斥而退之。钱忠介公嗣子困甚,先生为之营一衿者累矣,卒不能得,而先生未尝 倦也。父友冯侍郎跻仲诸子没入勋卫家,先生赎而归之。不衿意气,不事声援 尤喜奖引后进,唯恐失之,于讲会中惓惓三致意焉,盖躬行君子也。卒后门人私 谥曰贞文。(选自钱仪吉纂《碑传集》,有删节) 2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欲豫焉 豫:参与 B.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 援:引用 C.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 爽:差错 D.先生赎而归之 归:归还 2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顽,闭之空室中 先生之初至京也
A.诗歌的产生源于言语不足,感触纯正时,时而劝勉,时而惩戒,就能充分发 挥教化作用。 B.孔子将收录着诗歌的书籍拿出来进行探讨,虽一时无法实现政治主张,但影 响千秋万代。 C.《国风》大多是出自民间的歌谣,即所谓男女之间的对唱,都是作者有感而 发的作品。 D.这篇序文,根据义理之学,结合历史事实,强调诗的教化作用,熔文学、史 学、理学于一炉。 七、(13 广东中山一中高三二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万贞文先生传 [清]全祖望 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鄞[yín] 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少不驯,弗肯帖帖 随诸兄,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顽,闭之空室中。 先生窃视架上有明史料数十册,读之甚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 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论。一日伯兄期年家课,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 “汝何知?”先生答曰:“观诸兄所造,亦易与耳。”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 则吾将试汝。”因杂出经义目试之,汗浸千言,俄顷而就。伯兄大惊,持之而泣, 以告户部曰:“几失吾弟。”户部亦愕然曰:“几失吾子。”是日始为先生新衣 履,送入塾读书。逾年,遣请业于梨洲先生,则置之绛帐中高坐。先生读书五行 并下,如决海堤,然尝守先儒之戒,以为无益之书不必观,无益之文不必为也, 故于书无所不读,而识其大者。 康熙戊午,诏征博学鸿儒,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辞得免。明年,开局修 《明史》,昆山徐学士元文延先生往,时史局中征士许以七品俸,称翰林院纂修 官,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署衔,不受俸,总裁许之。 诸纂修官以稿至,皆送先生覆审,先生阅毕,谓侍者曰: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 当补入;取某书某卷某页某事,当参校。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明史稿》五 百卷皆先生手定,虽其后不尽仍先生之旧,而要其底本,足以自为一书者也。先 生之初至京也,时议意其专长在史,及昆山徐侍郎乾学居忧,先生与之语《丧礼》, 乃知先生之深于经,侍郎因请先生遍成五礼之书二百余卷。当时京师才彦雾会, 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闇淡,然自王公以至下士,无不呼曰万先生,而先生与 人还往,其自署只曰“布衣万斯同”,未有尝他称也。 先生为人和平大雅,而其中介然。故督师之姻人方居要津,乞史馆于督少为宽假, 先生历数其罪以告之。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 斥而退之。钱忠介公嗣子困甚,先生为之营一衿者累矣,卒不能得,而先生未尝 倦也。父友冯侍郎跻仲诸子没入勋卫家,先生赎而归之。不衿意气,不事声援, 尤喜奖引后进,唯恐失之,于讲会中惓惓三致意焉,盖躬行君子也。卒后门人私 谥曰贞文。(选自钱仪吉纂《碑传集》,有删节) 2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生欲豫焉 豫:参与 B.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 援:引用 C.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 爽:差错 D.先生赎而归之 归:归还 2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其顽,闭之空室中 先生之初至京也
B.汗浸千言,俄顷而就 而先生未尝倦也 C.持之而泣,以告户部 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 D.乃知先生之深于经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4.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万贞文为人“和平大雅”的一组是 ①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 ②先生读书五行并下,如 决海堤 ③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辞得免④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誾淡 ⑤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⑥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署衔, 不受俸 A.①②⑤ B.③⑤⑥ C.③④⑥ D.①③⑤ 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万斯同小时候十分顽劣,可聪颖异常,过目不忘,常跟兄长们讨论学问,引 起父兄重视,被送入私塾读书,又经名师指点,终成大器 B.万斯同受邀参加《明史》的编纂工作,不计名利,担当修订审核重任;他学 识渊博,目光敏锐,态度严谨,出色地完成了繁重的工作。 C.万斯同对经学有精深的研究,应邀编纂礼学之书,贡献很大;他为人也很低 调,从不像别人那样炫耀自己,受到当时人们的普遍敬重。 D.万斯同严词拒绝某些人的不合理要求,不遗余力地为困顿者奔走,对失去人 身自由者竭力相助,表现出刚正不阿、看重情义的君子之风。 参考答案 、1A(几乎)2A3C 二、4C(A超过B间或D授予官职)5C6D7B 三、8(残害)C9 AlODIIC 四、12C(忧虑)13C14D 五、15C(拖迟)16C17Dl8D 六、19C20D2lA 、22D23C24C25A
B.汗浸千言,俄顷而就 而先生未尝倦也 C.持之而泣,以告户部 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 D.乃知先生之深于经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4.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万贞文为人“和平大雅”的一组是 ( ) ①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 ②先生读书五行并下,如 决海堤 ③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辞得免 ④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闇淡 ⑤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⑥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署衔, 不受俸 A.①②⑤ B.③⑤⑥ C.③④⑥ D.①③⑤ 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万斯同小时候十分顽劣,可聪颖异常,过目不忘,常跟兄长们讨论学问,引 起父兄重视,被送入私塾读书,又经名师指点,终成大器。 B.万斯同受邀参加《明史》的编纂工作,不计名利,担当修订审核重任;他学 识渊博,目光敏锐,态度严谨,出色地完成了繁重的工作。 C.万斯同对经学有精深的研究,应邀编纂礼学之书,贡献很大;他为人也很低 调,从不像别人那样炫耀自己,受到当时人们的普遍敬重。 D.万斯同严词拒绝某些人的不合理要求,不遗余力地为困顿者奔走,对失去人 身自由者竭力相助,表现出刚正不阿、看重情义的君子之风。 参考答案 一、1A(几乎)2A3C 二、4C(A 超过 B 间或 D 授予官职)5C6D7B 三、8(残害)C9A10D11C 四、12C(忧虑)13C14D 五、15C(拖迟)16C17D18D 六、19C20D21A 七、22D23C24C2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