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9·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 【解析】本题考査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这道题有两问 问是问作者的思想感情;一问是“怎样表现的”,问的是表达技巧及效果。作 者的情感可以从诗的题目“晚泊岳阳”中看到作者写作时的心情背景一一在外 漂泊;再从“失江路”“月下归”等词语中可以体会出作者思归的无奈凄凉的情 绪,从而概括出表现作者凄凉、无奈的思乡之情的诗歌主题。表现手法可以从诗 句中察觉到,因为诗中句句写景,而句句含情,所以可以判定所用的手法应该是 借景抒情,或者触景生情。答题时,可以用诗中的意象作为组织语言的材料。对 表达技巧的鉴赏要注意它的格式是:手法、用法+效果分析。 【答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 下、静赏冮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 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 关情。 2.(2009·海南、宁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 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3.(2009·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①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从命题者 所指定的“景”与“情”的角度进行赏析。在组织答案时,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的内容:一是赏析的“景”的区域为颔联,“情”为全诗;二是答出运用的表达 技巧;三是指出这种表达技巧下的“景”;四是写出诗中所体现出来的“情” 【答案】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 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4.(2009·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1.(2009·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是怎样表现 的?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这道题有两问, 一问是问作者的思想感情;一问是“怎样表现的”,问的是表达技巧及效果。作 者的情感可以从诗的题目“晚泊岳阳”中看到作者写作时的心情背景——在外 漂泊;再从“失江路”“月下归”等词语中可以体会出作者思归的无奈凄凉的情 绪,从而概括出表现作者凄凉、无奈的思乡之情的诗歌主题。表现手法可以从诗 句中察觉到,因为诗中句句写景,而句句含情,所以可以判定所用的手法应该是 借景抒情,或者触景生情。答题时,可以用诗中的意象作为组织语言的材料。对 表达技巧的鉴赏要注意它的格式是:手法、用法+ 效果分析。 【答案】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 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 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 关情。 2.(2009·海南、宁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鹧鸪天·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 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3.(2009·福 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 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①声。 【注】 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从命题者 所指定的“景”与“情”的角度进行赏析。在组织答案时,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的内容:一是赏析的“景”的区域为颔联,“情”为全诗;二是答出运用的表达 技巧;三是指出这种表达技巧下的 “景”;四是写出诗中所体现出来的“ 情”。 【答案】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 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4.(2009·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 题目
小重山·端午 [元]舒由页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 湘②。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 午阴凉。 1.(2011·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0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 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答案】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2.(201l·淅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解析】本题考査“表达技巧”的能力。画线句在全词的结尾,以写景来抒情, 其表现手法往往是以景结情:再看这两句特点,一问一答,所以答案为“以情相 问,以景作答”。再看最后一句“深山夕照深秋雨”,全句写景,却没有一个动 词,与“枯藤老树昏鸦”的表现手法相同,属于名词(意象)叠加,将无限的深 情隐含于无言的景物当中,含婉深致,耐人寻味。 【答案】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诗的 抒情效果;③“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 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3.(2011·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琅玡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玡溪在滁州 琅玡山。②槎(cha):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
小重山·端午 [元]舒由页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 湘②。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 午阴凉。 1.(2011·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③。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 思秦原。 【注】 ①周朴(?~878) :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 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2.(2011·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解析】 本题考查“表达技巧”的能力。画线句在全词的结尾,以写景来抒情, 其表现手法往往是以景结情;再看这两句特点,一问一答,所以答案为“以情相 问,以景作答”。再看最后一句“深山夕照深秋雨”,全句写景,却没有一个动 词,与“枯藤老树昏鸦”的表现手法相同,属于名词(意象)叠加,将无限的深 情隐含于无言的景物当中,含婉深致,耐人寻味。 【答案】 ①以 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诗的 抒情效果;③“深山”“夕照”“秋雨” 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 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3. (2011·安徽卷)阅读下 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琅玡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玡溪在滁州 琅玡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诗歌表达技巧的考查。“虚实结合”关键是要区分哪是虚,哪 是实;第三句“不知……”是由眼前之景所作的推想,是虚写:第四句“但 见……”实写眼前之景,是实写。虚实结合的手法,提升了作品的意境,也为读 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答案】实写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 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4.(2010·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 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 么表现手法? 5.(2010·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0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 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 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解析】本题考査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解答本题应从全诗 出发,考虑与之相关的多种表现手法。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 起,一句一个场景:首句写凄凉的静夜景色,次句写扑朔迷离的春夜景色,三 句写世事变迁、感慨人生,末句写酒兴己阑、黯然思家。四句分叙四个不同意境 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都是梦中光景,都透漏出作者仕途的失意和 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从修辞上分析,该诗前后两联字字相对, 对仗工整。 【答案】①一句一个场景;②拟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6.(2010·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恨使心伤
【解析】 本题是诗歌表达技巧的考查。“虚实结合”关键是要区分哪是虚,哪 是实;第三句“不知……”是由眼前之景所作的推想,是虚写;第四句“但 见……”实写眼前之景,是实写。虚实结合的手法,提升了作品的意境,也为读 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答案】 实写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 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4.(2010·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 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 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 么表现手法? 5.(2010·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 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 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 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解答本题应从全诗 出发,考虑与之相关的多种表现手法。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 一起,一句一个场景:首句写凄凉的静夜景色,次句写扑朔迷离的春夜景色,三 句写世事变迁、感慨人生,末句写酒兴已阑、黯然思家。四句分叙四个不同意境, 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都是梦中光景,都透漏出作者仕途的失意和 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从修辞上分析,该诗前后两联字字相对, 对仗工整。 【答案】 ①一句一个场景;②拟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6.(2010·山东卷)阅读下面 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恨( liang):悲伤。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2010·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岁暮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 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己被吐蕃攻占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解析】“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为字词一句子一段落一篇 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 描写、抒情、议论,诗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 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本题中的修辞手法有 “对偶”;还有“双关”手法,如“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作者已 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描写手法中有虚实结 合,如“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朝廷谁请缨”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 “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实写。表现手法中有对比,如朝廷 之臣无人请缨与江湖之士的作者“敢爱死”对比;作者髙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 比;“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自己的言行反差的对比;“鼓角动江城”暗 含战争前后对比;诗歌开头“远为客”与结尾“寂寞壮心惊”思想感情对比, 等等 【答案】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 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 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 虑 8.(2010·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 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 体分析。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相 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注】 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7.(2010·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岁 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 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 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 两种并作赏析。 【解析】 “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为字词—句子—段落—篇 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 描写、抒情、议论,诗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 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本题中的修辞手法有 “对偶”;还有“双关”手法,如“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作者已 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描写手法中有虚实结 合,如“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朝廷谁请缨”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 “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实写。表现手法中有对比,如朝廷 之臣无人请缨与江湖之士的作者“敢爱死”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 比;“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自己的言行反差的对比;“鼓角动江城”暗 含战争前后对比;诗歌开头“远为客” 与结尾“寂寞壮心惊”思想感情对比, 等等。 【答案】 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 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 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 虑。 8.(2010·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 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 体分析。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 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 争:怎
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 【解析】对比衬托,是范成大这首词的主要表现手法,题目要求对此进行具体 分析。词上阕用“双星良夜”与“群仙相妒”对比,“群仙”,即月姊(嫦娥) 风姨(司风之女神)。牛郎织女一年才相聚一宵,这可怜的片刻欢娱,本来也就 如“带泪的微笑”,够凄苦的了,为什么竟然引起月姊蹙眉,风姨无奈?原来月 姊、风姨寂寞寒宫,浪荡江湖,连这点欢娱也是终生不遇啊,怎能不为之眼红而 心生嫉妒?下阕先用“相逢”与“别离”对比,“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 离心绪”,“相逢”只是匆匆一面,接着而来的却是永恒的别离,“争如休见” 这样的见面还不如不见的好,相见反使人更凄苦。“新欢不抵旧愁多”,“新欢 瞬刻即逝,“旧愁”绵绵不绝,于是新欢反倒“添了新愁”,这是用“新欢”与 “旧愁”进行对比。 【答案】①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风姨吹雨” 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②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 对比来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③通过“重搅别离心绪”或“相逢草草” 的“新欢”反衬“归去”时所増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 (举出任意两例,言之成理即可) 10.(2010·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 陈与义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 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 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 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 又。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解析】“宿”和“寻”皆为人的动作,但诗人说,云留下来与自己相对而宿, 月亮也在四处寻找自己。诗人有云、月为伴,一点也没有寂寞孤单的感觉。显然 诗人把云、月都拟人化了。 【答案】运用拟人手法,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 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 【解析】 对比衬托,是范成大这首词的主要表现手法,题目要求对此进行具体 分析。词上阕用“双星良夜”与“群仙相妒”对比,“群仙”,即月姊(嫦娥)、 风姨(司风之女神)。牛郎织女一年才相聚一宵,这可怜的片刻欢娱,本来也就 如“带泪的微笑”,够凄苦的了,为什么竟然引起月姊蹙眉,风姨无奈?原来月 姊、风姨寂寞寒宫,浪荡江湖,连这点欢娱也是终生不遇啊,怎能不为之眼红而 心生嫉妒?下阕先用“相逢”与“别离”对比,“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 离心绪”,“相逢”只是匆匆一面,接着而来的却是永恒的别离,“争如休见”, 这样的见面还不如不见的好,相见反使人更凄苦。“新欢不抵旧愁多”,“新欢” 瞬刻即逝,“旧愁”绵绵不绝,于是新欢反倒“添了新愁”,这是用“新欢”与 “旧愁”进行对比。 【答案】 ①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风姨吹雨”) 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②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 对比来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③通过“重搅别离心绪”或“相逢草草” 的“新欢”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 (举出任意两例,言之成理即可) 10.(2010·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 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 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 ③四壁:家徒四壁 ,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 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定 林 ① 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 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 又。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解析】 “宿”和“寻”皆为人的动作,但诗人说,云留下来与自己相对而宿, 月亮也在四处寻找自己。诗人有云、月为伴,一点也没有寂寞孤单的感觉。显然 诗人把云、月都拟人化了。 【答案】 运用拟人手法,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 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1.(2011·揭阳市学业水平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阙题 刘脊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1)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2)分析这首诗在写景上的特点。 【答案】(1)诗人通过白云、春光、落花、流水、高柳、清辉这些意象,营造了清丽幽 美、高雅适的意境,抒发了对山居生活的向往。 (2)诗人在景物描写上主要运用由远及近的写法。白云遮断山道是远景,春光摇曳的青溪 是近景,落英随水而至,馥郁的花香由远而近,柴扉敞、书堂高柳深荫则非近处难见如此明 晰。诗人在移步而变化的美景中寄寓了心中的喜悦。(如答“诗人在前四句以白云、春光、 落花、流水等意象,凸现了山中秀美的风光,着意烘托‘读书堂’的美好与高雅,表达了作 者的向往之情”也对 2.(2011·南通市第一次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刘克庄 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③,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 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 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注】①盾鼻:盾中央的纽。磨盾鼻:在盾鼻上磨墨。②无功级:指汉代李 广抗击匈奴,屡立战功,却不得封侯。③榆塞:代指北方边塞。 1)上阕“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 作用?
1.(2011·揭阳市学业水平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阙 题 刘昚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 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1)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2)分析这首诗在写景上的特点。 2.(2011·南通市第一次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刘克庄 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①,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 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②?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 榆塞③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注】 ①盾鼻:盾中央的纽。磨盾鼻:在盾鼻上磨墨。②无功级:指汉代李 广抗击匈奴,屡立战功,却不得封侯。③榆塞:代指北方边塞。 ⑴上阕“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 作用?
(2)上阕“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战争场 面? 【答案】(1)夸张、比喻。传神地显示了草拟文书时笔走龙蛇、倚马可待的 超人才气和踌躇满志的精神状态。 (2)天刚黎明,寒气侵人,披着铁甲的战马已嘶鸣起来,奔赴战场;黑夜里, 狂风呼啸,怒涛翻滚,高大的战船正在抢渡。这两句生动地描绘出两军交战的惊 心动魄的场面。 3.(2011·温州市五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注】无相院:即无相寺,在湖州西南黄於山,始建于吴越。鉴:镜子。 (1)张先在当时有一个绰号,叫做“张三影”,这首诗也多处写“影”,有明 写有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 (2)诗句“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写景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 析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 唐]韩偓 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 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 【注】泉州军:唐末一支部队,据载,此支部队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⑵上阕“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战争场 面? 【答案】 (1)夸张、比喻。传神地显示了草拟文书时笔走龙蛇、倚马可待的 超人才气和踌躇满志的精神状态。 (2)天刚黎明,寒气侵人,披着铁甲的战马已嘶鸣起来,奔赴战场;黑夜里, 狂风呼啸,怒涛翻滚,高大的战船正在抢渡。这两句生动地描绘出两军交战的惊 心动魄的场面。 3.(2011·温州市五校联考)阅读下面这 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西溪无相院 张 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注】 无相院:即无相寺,在湖州西南黄於山,始建于吴越。鉴:镜子。 (1)张先在当时有一个绰号,叫做“张三影”,这首诗也多处写“影”,有明 写有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 (2)诗句“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写景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 析。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 一绝 [唐]韩偓 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 千村万落 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 【注】 泉州军:唐末一支部队,据载,此支部队烧杀掳 掠,无恶不作
(1)诗中的两个“自”字和一个“空”字的运用有何妙处?试结合诗句作简要赏 析。 【答案】两个“自”字和一个“空”字前后呼应,表明一切都是自生自灭 无人问津,真切地展现了泉州军洗劫后,“千村万落如寒食”的悲惨景象,也把 诗人对泉州军暴行的愤懑之情含而不露地表达了出来。 (2)请简要赏析二、四两句诗所运用的艺术技巧 【答案】这两句诗运用了衬托的技巧。诗人沿途看到的村庄有“鸣鸦”,但无 “鸡犬”;能见到“花”,但见不到“人烟”。以“有”衬“无”,以“见”衬 “不见”,尽显荒凉、萧条景象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田园杂兴宋一范成大 朱门巧夕沸欢声,田舍黄昏静掩扃 男解牵牛女能织,不须徼福渡河星。 【注】巧夕:农历七月七日夜。传说这一天夜里牛郎织女相会,民间有此夜 乞巧的风俗。徼:通“邀 (1)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七言绝句,简要分析前两句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答案】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以“朱门”和“田舍”、“沸欢声”和“静掩扃 的对比,侧重表现了农家“巧夕”的平静和不事张扬,为引出后面的评说作铺垫 (2)后两句暗含了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答案】以牛郎织女来设喻,暗指农家耕织的男女尽如牛郎织女一样勤劳美好, 自然引出了“不须”的自豪,并借此歌颂了农家勤俭朴素的生活和乐观的生活态 度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朝耕 袁中道 荷锄出茅屋,月色白如素。 过林滴水声,一天好雾露 东方犹未光,灿灿动霞路 不觉叱牛声,惊起双白鹭。环境,让诗人产生了孤独难耐之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5~6题。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闲 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注】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年仅42岁。外家:女子出 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5.请从景与情的关系的角度赏析词的上阕。 【答案】春天来了,白色的荠菜花开满田野;土地耕好了,又逢春雨,群鸦在 新翻的土地上觅食。诗人万种思绪染白了头发,即使春天的美景也无法排解愁苦
(1)诗中的两个“自”字和—个“空”字的运用有何妙处?试结合诗句作 简要赏 析。 【答案】 两个“自”字和一个“空”字前 后呼应,表明一切都是自生自灭, 无人问津,真切地展现了泉州军洗劫后,“千村万落如寒食”的悲惨景象,也把 诗人对泉州军暴行的愤懑之情含而不露地表达了出来。 (2)请简要赏析二、四两句诗所运用的艺术技巧。 【答案】 这两句诗运用了衬托的技巧。诗人沿途看到的村庄有“鸣鸦”,但无 “鸡犬”;能见到“花”,但见不到“人烟”。以“有”衬“无”,以“见”衬 “不见”,尽显荒凉、萧条景象。 2.阅读下 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朱门巧夕沸欢声,田舍黄昏静掩扃。 男解牵牛女能织,不须徼福渡河星。 【注】 巧夕:农历七月七日夜。传说这一天夜里牛郎 织女相会,民间有此夜 乞巧的风俗。徼:通“邀”。 (1)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七言绝句,简要分析前两句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答案】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以“朱门”和“田舍”、“沸欢声”和“静掩扃” 的对比,侧重表现了农家“巧夕”的平静和不事张扬,为引出后面的评说作铺垫。 (2)后两句暗含了 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答案】 以牛郎织女来设喻,暗指农家耕织的男女尽如牛郎织女一样勤劳美好, 自然引出了“不须”的自豪,并借此歌颂了农家勤俭朴素的生活和乐观的生活态 度。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2 题。 朝 耕 袁中 道 荷锄出茅屋,月色白如素。 过林滴水声,一天好雾露 。 东方犹未光,灿灿动霞路。 不觉叱牛声,惊起双白鹭。 环境,让诗人产生了孤独难耐之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5~6 题 。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 家壁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 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注】 辛弃疾作此 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年仅 42 岁。外家:女子出 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5.请从景与情的关系的角度赏析词的上阕。 【答案】 春天来了,白色的荠菜花开满田野;土地耕好了,又逢春雨,群鸦在 新翻的土地上觅食。诗人万种思绪染白了头发,即使春天的美景也无法排解愁苦
只能借(赊)酒浇愁。作者借景抒情,以乐景写哀情,恬静而又生机勃勃的农村 景象,衬托出作者内心的愁苦和无可奈何的情绪,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6.词的下阕描绘了怎样的农村景致? 【答案】村民悠闲自在,生活过得井然有序,牛栏左右的空地上种满了桑麻。 春耕刚完,新蚕刚生,春播未及,不知谁家的年轻媳妇,穿着白衣青裙,趁着大 忙前的闲暇赶着走娘家。写出了农村景致的清新和农村生活的恬静和闲适。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 送人还荆州 [唐]皇甫曾 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秦。 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 帆影连三峡,猿声近四邻。 青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 【注】青门:长安东南门,古属秦地
只能借(赊)酒浇愁。作者借景抒情,以乐景写哀情,恬静而又生机勃勃的农村 景象,衬托出作者内心的愁苦和无可奈何的情绪,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6. 词的下阕描绘了怎样的 农村景致? 【答案】 村民悠闲自在,生活过得井然有序,牛栏左右的空地上种满了桑麻。 春耕刚完,新蚕刚生,春播未及,不知谁家的年轻媳妇,穿着白衣青裙,趁着大 忙前的闲暇赶着走娘家。写出了农村景致的清新和农村生活的恬静和闲适。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7~8 题。 送人还荆州 [唐]皇甫 曾 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秦。 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 帆影连三峡,猿声近四邻。 青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 【注】 青门:长安东南门,古属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