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
考点分析: ↓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就是把握诗歌中所刻 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 令艺术形象不仅指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还包括 诗歌中的意象。 令鉴赏这些艺术形象的内涵,就是要分析、判 断诗歌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所蕴 涵的社会意义。 令该知识点要求考生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景 物形象、事物形象的特征,揭示作者所刻画 的某一形象的意义
考点分析: ❖ 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就是把握诗歌中所刻 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 ❖ 艺术形象不仅指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还包括 诗歌中的意象。 ❖ 鉴赏这些艺术形象的内涵,就是要分析、判 断诗歌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所蕴 涵的社会意义。 ❖ 该知识点要求考生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景 物形象、事物形象的特征,揭示作者所刻画 的某一形象的意义
般说来,诗歌作品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自 然形象这两个方面。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包括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作品 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1.鉴赏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 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 2.鉴赏角度—一所写人物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 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 例如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作者 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词所塑的人物形象如下: 年英雄周瑜(客观人物形象):雄姿英发、羽 扇纶巾、谈笑间、樯橹(强虏)灰飞烟灭
一般说来,诗歌作品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自 然形象这两个方面。 一、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包括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作品 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1.鉴赏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 心理、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 2.鉴赏角度——所写人物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 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 例如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作者 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词所塑的人物形象如下: 少年英雄周瑜(客观人物形象):雄姿英发、羽 扇纶巾、谈笑间、樯橹(强虏)灰飞烟灭
f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尊还酹江月。 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 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人生易老 而壮志难酬所表现的抑郁难平的思想 感情
“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 尊还酹江月。 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 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人生易老 而壮志难酬所表现的抑郁难平的思想 感情
、自然形象 自然形象是客观事物在作品中的反映 令自然形象包括意象和意境。 意象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具体单个的景物 也就是作者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 艺术形象。 意境是诗人要表达思想感情和所描绘图景有 机融合而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 诗歌中“意”和“情”的和谐统
二、自然形象 ❖ 自然形象是客观事物在作品中的反映。 ❖ 自然形象包括意象和意境。 ❖ 意象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具体单个的景物, 也就是作者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 艺术形象。 ❖ 意境是诗人要表达思想感情和所描绘图景有 机融合而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 诗歌中“意”和“情”的和谐统一
1.鉴赏的依据—一景物形象的自然属性; 2.鉴赏的角度一景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 借此表达的情感、抒发的寓意) 无论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枯 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之类的景象, 还是“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 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之类的物象,都归为 景物形象的范畴。 这些艺术形象,同样也是客观事物与作者主 观的心灵相互交融的结果
❖ 1.鉴赏的依据——景物形象的自然属性; ❖ 2.鉴赏的角度— 景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 借此表达的情感、抒发的寓意)。 ❖ 无论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枯 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之类的景象, 还是“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 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之类的物象,都归为 景物形象的范畴。 ❖ 这些艺术形象,同样也是客观事物与作者主 观的心灵相互交融的结果
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或称抒情主人公 2、诗人塑造的特定人物形象 景物形象: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 木等)表达主观的感情形象,也就是含 有“意”的形象,一般即“意象
人物形象: ❖ 1、 诗中的诗人形象,或称抒情主人公 ❖ 2、 诗人塑造的特定人物形象 ❖ 景物形象: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 木等)表达主观的感情形象,也就是含 有“意”的形象,一般即“意象
物形象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落花① 李商隐 高阁客竞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①这首诗作于会昌六年(846)闲居永乐期间
景物形象分析: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落花①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①这首诗作于会昌六年(846)闲居永乐期间
问题: 刘熙载《艺概》中提出咏物诗应该做到“不离 不即”,就是既要切合于物,又要在咏物中 表现作者的情思。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阐 述这首诗是如何体现的?
问题: 刘煕载《艺概》中提出咏物诗应该做到“不离 不即”,就是既要切合于物,又要在咏物中 表现作者的情思。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阐 述这首诗是如何体现的?
李考答案: 这是一首借落花隐喻自己现实处境的诗。(1分)花朵 用生命装点了春天,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一片芳心, 最终却落得个凋零残破、沾人衣裾的凄凉结局。(1 分)诗人素怀壮志,极欲见用于世,却屡遭挫折, 报效无门,最后只有悲苦失望,泪落浩衣而已。诗 人在体贴物情的同时,委婉曲折地透露心迹,表现 自己的情思。(2分)
参考答案: 这是一首借落花隐喻自己现实处境的诗。(1分)花朵 用生命装点了春天,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一片芳心, 最终却落得个凋零残破、沾人衣裾的凄凉结局。(1 分)诗人素怀壮志,极欲见用于世,却屡遭挫折, 报效无门,最后只有悲苦失望,泪落沾衣而已。诗 人在体贴物情的同时,委婉曲折地透露心迹,表现 自己的情思。(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