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最后一课》课堂学习活动单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情节结构。 2.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通过《最后一课》与平日上课的对比,感受“最后一课”的氛围 【课前预习】 1.背景介绍。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 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9月,色当一役 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 分之一以上的土地。《最后一课》这一短篇小说,正是以沦陷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 被迫改教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 乡村教师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作者 都德(1840~1897),法国小说家。1857年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磨坊书简》, 描写法国南方的自然风光和生活习俗。长篇小说《小东西》,反映法国的学校生活。1870 年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战争生活给他提供了新的创作题材。后来曾以战争生 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爱国主义的短篇。其中的《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更由于具有 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享有极高的声誉,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 作 【活动方案】 活动1: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并抄写在下面方框中。 我积累的生字词 活动2:通读全文,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思考:根据故事情节把课文划分成哪几部分。(自 主思考→全班交流) 活动3:课文16段中哪些地方运用了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朗读较好的同学阅读课文1-6段,其他同学在课文中勾画并点评,全班交流。) 助学提示:小说的三要素包括人物、情节和环境。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环境主要 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 代背景 活动4: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日上课大不相同,阅读课文7——10段,说一说有哪些地方不 同?这些不同说明了什么? (大声朗读课文7——10段,自主圈划→小组交流→小组推荐代表发言。) 课堂随笔 七《最后一课》课堂学习活动单
七 《最后一课》课堂学习活动单 (第 1 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情节结构。 2.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3.通过《最后一课》与平日上课的对比,感受 “最后一课”的氛围。 【课前预习】 1.背景介绍。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0 年 7 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 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9 月,色当一役, 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 分之一以上的土地。《最后一课》这一短篇小说,正是以沦陷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 被迫改教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 乡村教师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2.走近作者。 都德(1840~1897),法国小说家。1857 年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磨坊书简》, 描写法国南方的自然风光和生活习俗。长篇小说《小东西》,反映法国的学校生活。1870 年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战争生活给他提供了新的创作题材。后来曾以战争生 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爱国主义的短篇。其中的《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更由于具有 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享有极高的声誉,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 作。 【活动方案】 活动 1: 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并抄写在下面方框中。 我积累的生字词: 活动 2: 通读全文,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思考:根据故事情节把课文划分成哪几部分。(自 主思考→全班交流) 活动 3: 课文 1-6 段中哪些地方运用了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朗读较好的同学阅读课文 1-6 段,其他同学在课文中勾画并点评,全班交流。) 助学提示:小说的三要素包括人物、情节和环境。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环境主要 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 代背景。 活动 4: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日上课大不相同,阅读课文 7——10 段,说一说有哪些地方不 同?这些不同说明了什么? (大声朗读课文 7——10 段,自主圈划→小组交流→小组推荐代表发言。) 课堂随笔 七 《最后一课》课堂学习活动单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理清小弗郎士心理变化的历程,并分析他发生变化的原因。 2.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小说的语言,揣摩人物心理。 3.领会本文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活动方案】 活动1: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的思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根据文章内容说一说小 弗郎士的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他发生变化的原因。(学生浏览课文→小 组讨论→小组推荐代表发言。) 活动2:韩麦尔先生是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之一。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一感人形象的? 请结合下面几段文字加以思考、体会 (小组讨论→小组推荐代表发言。学生可以各抒己见,不强求一致。) (1)……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 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韩麦尔先生今天为什么要这样穿戴?) (2)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 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猜想一下,韩麦尔先生此刻在想什么?) (3)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一他们 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号声脸色惨白起来?为什么小弗郎士感到先生形象高大起 来?)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一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 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请你用一两个词语形容韩麦尔先生此时的心情。) (5)然后他呆在那,头靠着其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 走吧。” (怎样理解韩麦尔先生的举止和表情?) 活动3:激活思维,创新写作。“最后一课”结束了,请你续写一段,写“我”是怎样离开 教室的 (自由思考并进行习作→组内交流,每组推出一篇优秀习作→选择其中5篇参与全班交 流,学生评价。) 要求:100字左右,想象合理,结构完整。 【反馈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祈()祷懊()悔cha()异xuan()闹 2.本文是一篇(体裁),作者是(国家)的 阅读下面的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第 2 课时) 【学习目标】 1.理清小弗郎士心理变化的历程,并分析他发生变化的原因。 2.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小说的语言,揣摩人物心理。 3.领会本文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活动方案】 活动 1: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的思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根据文章内容说一说小 弗郎士的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他发生变化的原因。(学生浏览课文→小 组讨论→小组推荐代表发言。) 活动 2:韩麦尔先生是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之一。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一感人形象的? 请结合下面几段文字加以思考、体会。 (小组讨论→小组推荐代表发言。学生可以各抒己见,不强求一致。) (1)……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 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韩麦尔先生今天为什么要这样穿戴?) (2)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 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猜想一下,韩麦尔先生此刻在想什么?) (3)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 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号声脸色惨白起来?为什么小弗郎士感到先生形象高大起 来?) (4)“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 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请你用一两个词语形容韩麦尔先生此时的心情。) (5)然后他呆在那,头靠着其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 走吧。” (怎样理解韩麦尔先生的举止和表情?) 活动 3:激活思维,创新写作。“最后一课”结束了,请你续写一段,写“我”是怎样离开 教室的。 (自由思考并进行习作→组内交流,每组推出一篇优秀习作→选择其中 5 篇参与全班交 流,学生评价。) 要求:100 字左右,想象合理,结构完整。 【反馈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祈 . ( )祷 懊 . ( )悔 chà( )异 xuān( )闹 2. 本文是一篇 (体裁),作者是 (国家)的 。 阅读下面的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语法课上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 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 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 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也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 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 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一一他们已经 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一我一—”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作了个手势:“散学了,一一你们走吧。 3.“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也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这一细节,反映了孩 子们怎样的心理? 4.“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5.小弗郎士为什么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6.“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写完之后,“他呆在那儿,头 靠着墙壁,话也不说。”课文结尾这段话,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心情?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最后一课 老舍 铃声,对于一个作惯了教员的,有时很好听,有时候很不悦耳。瑞宣向来不讨厌铃声, 因为他只要决定上课,他必定已经把应教的功课或该发还的卷子准备得好好的。他不怕学生 质问,所以也不怕铃声。今天,他可是怕那个管辖着全校的人的行动的铃声,像一个受死刑 的囚犯怕那绑赴刑场的号声或鼓声似的。他一向镇定,就是十年前他首次上课堂讲书的时节 他的手也没有发颤。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 铃声响了。他迷迷糊糊地往外走,脚妤象踩在棉花上。他似乎不晓得往哪里走呢。凭着几年 的习惯,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低着头,他进了讲堂。屋里极静,他只能听到自己的心 跳。上了讲台,把颤动着的右手放在讲桌上,他慢慢的抬起头来。学生们坐得很齐,一致地 竖直了背,扬着脸,在看他。他们的脸都是白的,没有任何表情,像是石头刻的。一点辣味 儿堵住他的嗓子,人咳了两声。泪开始在他的眼眶里转。 他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 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卖傻的教书,而不是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但是怎 么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 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根鱼刺似 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们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 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
语法课上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 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 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 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也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 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 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 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 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作了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3.“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也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这一细节,反映了孩 子们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弗郎士为什么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写完之后,“他呆在那儿,头 靠着墙壁,话也不说。”课文结尾这段话,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最后一课 老舍 铃声,对于一个作惯了教员的,有时很好听,有时候很不悦耳。瑞宣向来不讨厌铃声, 因为他只要决定上课,他必定已经把应教的功课或该发还的卷子准备得好好的。他不怕学生 质问,所以也不怕铃声。今天,他可是怕那个管辖着全校的人的行动的铃声,像一个受死刑 的囚犯怕那绑赴刑场的号声或鼓声似的。他一向镇定,就是十年前他首次上课堂讲书的时节, 他的手也没有发颤。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 铃声响了。他迷迷糊糊地往外走,脚好象踩在棉花上。他似乎不晓得往哪里走呢。凭着几年 的习惯,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低着头,他进了讲堂。屋里极静,他只能听到自己的心 跳。上了讲台,把颤动着的右手放在讲桌上,他慢慢的抬起头来。学生们坐得很齐,一致地 竖直了背,扬着脸,在看他。他们的脸都是白的,没有任何表情,像是石头刻的。一点辣味 儿堵住他的嗓子,人咳了两声。泪开始在他的眼眶里转。 他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 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卖傻的教书,而不是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但是怎 么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 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根鱼刺似 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们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 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
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学生们的眼睛开始活动,似乎都希望他说点与国事有关的消息或意见。他也很想说,好便他 们或者能够得着一点点的安慰。可是,他说不出来。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狠了狠心, 他走下讲台。大家的眼失望地追着他。极快的,他走到了屋门:他听到屋中有人叹气。他迈 门槛,没迈利落,几乎绊了一跤。屋里开始有人活动,声音很微,像是偷手偷脚的那样起立 和往外走呢。他长叹了一口气,没再到休息室去,没等和别的班的学生会面,他一气跑回家 中,像有个什么鬼追着似的。 7.祁瑞宣老师的“最后一课”的课堂气氛和韩麦尔先生的“最后一课”的课堂气氛有哪些 相似之处?为什么课堂气氛如此相似呢? 8.祈瑞 宣老师一向镇定,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这种反常的表现说明什么? 9.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里,“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 法语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而祁瑞宣老师在最后一课上,只“挤出两句话来:“明 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对于这截然相反的表现你有什么感想? 10.捕捉自己亲自经历过的生活中的痛苦或幸福的感受,运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环境烘 托等手法,写一段话,突出“真正的苦痛或幸福是说不出来的”这一中心
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学生们的眼睛开始活动,似乎都希望他说点与国事有关的消息或意见。他也很想说,好便他 们或者能够得着一点点的安慰。可是,他说不出来。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狠了狠心, 他走下讲台。大家的眼失望地追着他。极快的,他走到了屋门;他听到屋中有人叹气。他迈 门槛,没迈利落,几乎绊了一跤。屋里开始有人活动,声音很微,像是偷手偷脚的那样起立 和往外走呢。他长叹了一口气,没再到休息室去,没等和别的班的学生会面,他一气跑回家 中,像有个什么鬼追着似的。 7.祁瑞宣老师的 “最后一课”的课堂气氛和韩麦尔先生的“最后一课”的课堂气氛有哪些 相似之处?为什么课堂气氛如此相似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祈瑞 宣老师一向镇定,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这种反常的表现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里,“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 法语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而祁瑞宣老师在最后一课上,只“挤出两句话来:‘明 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对于这截然相反的表现你有什么感想? 10.捕捉自己亲自经历过的生活中的痛苦或幸福的感受,运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环境烘 托等手法,写一段话,突出“真正的苦痛或幸福是说不出来的”这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