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最后一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朗读,体会主人公的爱国主义思想。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重点: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小弗郎士后悔、悲愤的心情,深刻体会 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难点:理解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和某些不易为学牛理解的情节。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二检查学生预习,给下边加点字注音 思量捂耳朵诧异哽住祈祷郝叟钥匙踱步 五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结合课文注解) 都德,法国十九世纪的著名小说家,毕生从事创作,写过一百多篇小说。1870年,普 鲁士人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法国政府当时执行了一条卖国主义路线,战争失败 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普鲁士。普鲁士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 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 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这一短篇小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 六简要地讲述全文大意,弄清全文脉络,并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老师归纳 本文写了阿尔萨斯某一小镇上接到不准再教法语的通知后,当地人民深感亡国的痛苦 在小学校里上最后一次法语课的情景。 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上学路上 第二部分(第7-—10自然段):上课之前 第三部分(第11~23自然段):上课经过 第四部分(第24-29自然段):宣布散学 七研讨课文 1、指名读第1-6自然段,要求学生注意“我”在途中的所见所闻和活动。 2、“我”为什么想“别上学了”?有几个原因?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这里表示一共有两个原因。小弗郎士这天迟到了,怕老师骂,特 别是怕检査功课,因此很自然地就想到了逃学,再说,野外的景色又是那么地吸引人。“连… 也”于是强调最起码的条件也达不到,“一个字”是起码的条件 3、沿途有哪些景色吸引了他呢? 学生从课文中找。然后明确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婉转地唱歌”“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4、哪些地方写出了他能管住自己? 学生回答后归纳:①看见许多人在看布告,他只是边跑边猜测,没有停步:②听到华希 特跟他开玩笑,还是继续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小结: )这一段写了上学途中的情景,交待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告诉我们小弗郎士贪玩,他 没有学好功课,但还能重视纪律,管住自己,急忙赶到学校 (2)文章写普鲁士兵操练和两年来一直有坏消息,这就巧妙地向我们暗示了时代背景。 (3)许多人围观新的布告,但究竟出了什么事,却并未直接写出,这不仅使行文一气贯
7、《最后一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体会主人公的爱国主义思想。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重点: 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小弗郎士后悔、悲愤的心情,深刻体会 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难点: 理解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和某些不易为学牛理解的情节。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二 检查学生预习,给下边加点字注音 思量. 捂.耳朵 诧.异 哽.住 祈祷.. 郝叟.. 钥匙.. 踱.步 五 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结合课文注解) 都德,法国十九世纪的著名小说家,毕生从事创作,写过一百多篇小说。1870 年,普 鲁士人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法国政府当时执行了一条卖国主义路线,战争失败 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普鲁士。普鲁士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 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 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这一短篇小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 六 简要地讲述全文大意,弄清全文脉络,并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老师归纳。 本文写了阿尔萨斯某一小镇上接到不准再教法语的通知后,当地人民深感亡国的痛苦, 在小学校里上最后一次法语课的情景。 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 1—6 自然段):上学路上; 第二部分(第 7—10 自然段):上课之前; 第三部分(第 11~23 自然段):上课经过; 第四部分(第 24-29 自然段):宣布散学。 七 研讨课文 1、指名读第 1—6 自然段,要求学生注意“我”在途中的所见所闻和活动。 2、“我”为什么想“别上学了”? 有几个原因?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这里表示一共有两个原因。小弗郎士这天迟到了,怕老师骂,特 别是怕检查功课,因此很自然地就想到了逃学,再说,野外的景色又是那么地吸引人。“连…… 也”于是强调最起码的条件也达不到,“一个字”是起码的条件。 3、沿途有哪些景色吸引了他呢? 学生从课文中找。然后明确: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婉转地唱歌”“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4、哪些地方写出了他能管住自己? 学生回答后归纳:①看见许多人在看布告,他只是边跑边猜测,没有停步;②听到华希 特跟他开玩笑,还是继续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小结: (1)这一段写了上学途中的情景,交待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告诉我们小弗郎士贪玩,他 没有学好功课,但还能重视纪律,管住自己,急忙赶到学校。 (2)文章写普鲁士兵操练和两年来一直有坏消息,这就巧妙地向我们暗示了时代背景。 (3)许多人围观新的布告,但究竟出了什么事,却并未直接写出,这不仅使行文一气贯
串,又使读者产生了悬念,吸引了读者急于读下去。 再齐读第1-6自然段 6、研讨第7~10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提出问题:到了学校,小弗郎士发现有哪些情况不同往常?学校气氛与往 常有哪些不同? 指名回答 老师启发学生归纳:小弗郎士到校发现了一系列不同往常的情景:(1)平常“喧闹”的 教室现在一切偏是“安安静静”的:(2)平时对学生要打要骂十分严厉的老师,今天“很温 和”;(3)老师穿上了只有在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礼服;(4)后排还坐着好些镇上的人,特别是 郝叟老头儿还翻开了一本初级读本。 小结:这部分对比写了教室里不平常的严肃气氛。这气氛使小弗郎士吃惊,也引起了读 者一连串的疑问,引人人胜,使小说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同时,它也告诉读者,人们对这 最后一课多么重视,为下文作了必要的准备。这种写法能够紧紧地把读者吸引住,值得学习。 八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捂诧异哽祈祷喧闹郝叟踱 2.解释下列词语。 (1)祈祷:— (2)征发: 3.本文中的环景描写起什么作用? 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复习第一节课内容,导入第二节课 速读课文,然后继续分析第三、四部分 1.指名读第11自然段。 2.研讨:韩麦尔先生的讲话中用了两个“最后”,你觉得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学生讨论后明确: 前一个“最后”表现了他沉痛及愤慨的心情,后一个“最后”提出了希望“用心学习” 的原因,表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 3.指导朗读:以沉痛愤慨的语气,柔和而又严肃地读韩麦尔先生的话,把重音放在“最 后一次……德语……明天……最后一堂……多多用心”。 三学习第12-16自然段 1.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要把“万分难过”的心情读出来,(不仅难过,还有愤激的心 情)把重音加在“啊……坏家伙……这么一回事 2.让学生默读第12-16自然段。体会当时小弗郎士的感情变化 讨论后明确:小弗郎士当时的心情变化是:愤激→难过→懊悔→对祖国的语言、历史 的热爱→对老师的深切同情和爱戴。 3、研讨:第15自然段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可怜的人呢”? 讨论后小结:韩麦尔先生身为法国人,却不能教法语,辛勤地工作了四十多年,却要 被无辜地赶走,这实在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事。小弗郎士对韩麦尔表示了深切的敬爱,但又岂
串,又使读者产生了悬念,吸引了读者急于读下去。 5、再齐读第 1—6 自然段。 6、研讨第 7~10 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提出问题:到了学校,小弗郎士发现有哪些情况不同往常? 学校气氛与往 常有哪些不同? 指名回答。 老师启发学生归纳:小弗郎士到校发现了一系列不同往常的情景:(1)平常“喧闹”的 教室现在一切偏是“安安静静”的;(2)平时对学生要打要骂十分严厉的老师,今天“很温 和”;(3)老师穿上了只有在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礼服;(4)后排还坐着好些镇上的人,特别是 郝叟老头儿还翻开了一本初级读本。 小结:这部分对比写了教室里不平常的严肃气氛。这气氛使小弗郎士吃惊,也引起了读 者一连串的疑问,引人人胜,使小说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同时,它也告诉读者,人们对这 最后一课多么重视,为下文作了必要的准备。这种写法能够紧紧地把读者吸引住,值得学习。 八 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捂 诧异 哽 祈祷 喧闹 郝叟 踱 2.解释下列词语。 (1)祈祷:—— (2)征发:—— 3.本文中的环景描写起什么作用? 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 复习第一节课内容,导入第二节课 二 速读课文,然后继续分析第三、四部分 1.指名读第 11 自然段。 2.研讨:韩麦尔先生的讲话中用了两个“最后”,你觉得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学生讨论后明确: 前一个“最后”表现了他沉痛及愤慨的心情,后一个“最后”提出了希望“用心学习” 的原因,表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 3.指导朗读:以沉痛愤慨的语气,柔和而又严肃地读韩麦尔先生的话,把重音放在“最 后一次……德语……明天……最后一堂……多多用心”。 三 学习第 12—16 自然段 1.指导朗读第 12 自然段要把“万分难过”的心情读出来,(不仅难过,还有愤激的心 情)把重音加在“啊……坏家伙……这么一回事”1 2.让学生默读第 12-16 自然段。体会当时小弗郎士的感情变化。 讨论后明确:小弗郎士当时的心情变化是:愤激→难过→懊悔→对祖国的语言、历史 的热爱→对老师的深切同情和爱戴。 3、研讨:第 15 自然段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可怜的人呢”? 讨论后小结:韩麦尔先生身为法国人,却不能教法语,辛勤地工作了四十多年,却要 被无辜地赶走,这实在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事。小弗郎士对韩麦尔表示了深切的敬爱,但又岂
止是敬爱呢?里面还掺杂着共同的遭遇,互相同情等复杂的感情 4、老师归纳: 小弗郎士原来是个顽皮、不懂事的孩子,但当他听到要永久失去学习祖国语言的权利 时,他的感情起了极大的变化,他感到了亡国的痛苦,开始感到祖国的一切都是多么美好! 他悔恨自己没有好好学习。爱国心在他思想上强烈地表现出来了。现在小弗郎士好像一下子 成熟了,懂事了,他眼里的一切都跟“祖国”两字分不开,过去讨厌的东西一下子变得那么 可爱了。对“课本、戒尺、惩罚”的感情都变了。这一切都因爱国主义激情而起了变化 5、有感情地齐读第11-16自然段。体会文中感情 四提问引入下一部分:轮到小弗郎士背书时,他只讲了几个字就弄糊涂了,这时韩麦尔 先生怎么说? 指名读第18、19自然段 2、讨论:为什么说“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讨论后归纳:明天永远没有完,一直拖,拖的结果是连自己祖国的语言都还不会说 不会写,却已经永久失去了学习祖国语言的权利。这句话表现了十分痛苦的心情 五阅读第20自然段(重点讲析这一段) 1.为什么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一最明白,最精确”? 明确:这是韩麦尔先生对祖国语言的高度评价和赞颂,这是他热爱祖国语言,强烈的 爱国心情的表现,不一定意味着法国语言真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2.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 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你对自己的母语有什么新的认识? 明确:“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打 开监狱大门”使人重新获得自由。这句话的含义是:语言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也是战斗的 武器,亡了国的人,只要牢记祖国的语言,就可以激起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侵略 者,求得民族的解放。(第二问的答案是开放性的,可以从赞美自己的母语及其在世界上的 影响方面谈。) 3.讨论:为什么小弗郎士今天听讲会全都懂,感到挺容易? 明确:小弗郎士受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知道了学好祖国语言的重要,自觉要求 学好语言,听得特别细心,所以会全都懂得,感到挺容易,先生是“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 西”“一下子塞进”学生的脑子里去,小弗郎士又何尝不是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该学的祖国 语言都学好 六阅读第21-23自然段 1.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描写专心写字的? 归纳:抓住声音和最容易分心的人和事来写:①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②大家 平常最感兴趣的“金甲虫飞进来”也“谁都不注意”;③孩子越小越容易分心,可现在“连 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 2.这里还写了听到鸽子叫声后的联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y表达了什么感情? 明确:表达小弗郎士对敌人无所不至的暴行的极端愤慨和讽刺 3、提问:第22自然段又写出了什么呢?(学生默读课文) 讨论后归纳:通过先生的神态和小弗郎士的设身处地的想像,写出了先生眼看要跟四十 年的教学生活永远别离的难舍难分的心情 4、提问:初级班学习拼音:连郝叟老头儿也在跟着一起读,要认真上好最后一堂祖国 语言课,感情是那么的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注意:“那么”表示加重语气)小弗郎士又 想笑、又难过。他笑了没有?为什么不笑?
止是敬爱呢?里面还掺杂着共同的遭遇,互相同情等复杂的感情。 4、老师归纳: 小弗郎士原来是个顽皮、不懂事的孩子,但当他听到要永久失去学习祖国语言的权利 时,他的感情起了极大的变化,他感到了亡国的痛苦,开始感到祖国的一切都是多么美好! 他悔恨自己没有好好学习。爱国心在他思想上强烈地表现出来了。现在小弗郎士好像一下子 成熟了,懂事了,他眼里的一切都跟“祖国”两字分不开,过去讨厌的东西一下子变得那么 可爱了。对“课本、戒尺、惩罚”的感情都变了。这一切都因爱国主义激情而起了变化。 5、有感情地齐读第 11—16 自然段。体会文中感情。 四 提问引入下一部分:轮到小弗郎士背书时,他只讲了几个字就弄糊涂了,这时韩麦尔 先生怎么说? 1、指名读第 18、19 自然段。 2、讨论:为什么说“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讨论后归纳:明天永远没有完,一直拖,拖的结果是连自己祖国的语言都还不会说、 不会写,却已经永久失去了学习祖国语言的权利。这句话表现了十分痛苦的心情。 五 阅读第 20 自然段(重点讲析这一段) 1.为什么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明确:这是韩麦尔先生对祖国语言的高度评价和赞颂,这是他热爱祖国语言,强烈的 爱国心情的表现,不一定意味着法国语言真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2.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 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你对自己的母语有什么新的认识? 明确:“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打 开监狱大门”使人重新获得自由。这句话的含义是:语言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也是战斗的 武器,亡了国的人,只要牢记祖国的语言,就可以激起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侵略 者,求得民族的解放。(第二问的答案是开放性的,可以从赞美自己的母语及其在世界上的 影响方面谈。) 3.讨论:为什么小弗郎士今天听讲会全都懂,感到挺容易? 明确:小弗郎士受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知道了学好祖国语言的重要,自觉要求 学好语言,听得特别细心,所以会全都懂得,感到挺容易,先生是“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 西”“一下子塞进”学生的脑子里去,小弗郎士又何尝不是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该学的祖国 语言都学好呢! 六 阅读第 2l—23 自然段 1.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描写专心写字的? 归纳:抓住声音和最容易分心的人和事来写:①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②大家 平常最感兴趣的“金甲虫飞进来”也“谁都不注意”;③孩子越小越容易分心,可现在“连 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 2.这里还写了听到鸽子叫声后的联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y 表达了什么感情? 明确:表达小弗郎士对敌人无所不至的暴行的极端愤慨和讽刺。 3、提问:第 22 自然段又写出了什么呢?(学生默读课文) 讨论后归纳:通过先生的神态和小弗郎士的设身处地的想像,写出了先生眼看要跟四十 年的教学生活永远别离的难舍难分的心情。 4、提问:初级班学习拼音;连郝叟老头儿也在跟着一起读,要认真上好最后一堂祖国 语言课,感情是那么的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注意:“那么”表示加重语气)小弗郎士又 想笑、又难过。他笑了没有?为什么不笑?
归纳:从“想”字上可看出他感到可笑,但是他没有笑,因为感到“难过”。小弗郎士 在这一课上受到很深刻的教育,他从一个不懂事的贪玩的孩子转变为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了 小结:第21—-23自然段写了人们在最后一课上专心学习的情况。从第11-23自然段是 《最后一课》的中心部分,着重写了韩麦尔先生以自己对祖国无限热爱的心情上好最后一课, 以及小弗郎士激发了爱国主义热情,思想上起了极大转变,专心上好最后一课的情景。 七讲析第24-29自然段,讨论主题和写作特点 指名朗读这一部分。 读后概括:钟声和号声说明了放学的时间到了,它无情地宣告了最后一课的结束 讨论:听到了钟声、号声,为什么韩麦尔先生的脸色惨白? 讨论后归纳:钟声和号声宣告了阿尔萨斯人民从此将和自己祖国的语言告别了。韩麦 尔先生脸色惨白,说明了内心痛苦已极。也正因为这样当他想跟学生和镇上的人再讲些什 么的时候,只开了个头,却怎么也说不下去了,哽住了 提问:“我一一我 这里的两个破折号表示什么意思?该怎么读? 明确:这两个破折号表示哽住了,说不下去。要以悲愤痛苦的感情读得略微拖长而又哽 提问:韩麦尔先生在这最后分手的时候有不少话要讲,却又激动得说不出来,他无法抑 制自己的感情,“使出全身力量”千句并成一句,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字 含有什么意思? 明确:这两个字表示了坚信法兰西祖国必胜,它也激励人们永远不要忘记法兰西祖国 这是韩麦尔先生爱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小结:1.通过这最后一课,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有了更进一层的了解,看到了先生 热爱祖国的高大形象,更加敬仰先生的高尚人格,因而“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2.这 是最后一课的结束,也是整篇小说的结束。这一段里,小说情节发展到了高潮,十分感人! 八人物形象分析 韩麦尔先生:他是个普通的乡镇小学教师。工作不算很认真,他对亡国的无比愤恨, 对祖国、对祖国语言的无比热爱,对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他的爱国思想升华到了一个极高 的精神境界 小弗郎士:原来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学习上对自己要求很不严格,怕老师骂就想逃学 但在“最后一课”上,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他懊悔以前没能好好学习,对老师 的感情与以前也迥然不同。对于韩麦尔先生,他万分依恋,他感到老师“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他不再是一个贪玩、幼稚的孩子了,他成熟起来了。他转变的原因是:韩麦尔先生一言一行 对他的巨大影响,更重要的是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震撼,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 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成了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 九总结: 本文的主题: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写作特点 1.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这样有利于对小弗郎士心理活动进行描述,写出思想感情上的 极大变化,突出主题,使文章显得真切、感人。但要用好第一人称,对所写人物必须有深刻 的了解。 2.通过对韩麦尔先生的服装、语言、动作、表情的细致描述,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内 心活动,写出了他对祖国无比深厚的爱和对祖国沦陷的深切悲哀和痛苦 3.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了人物的思想转变,暗示了时代背景。 (教室里不平常的严肃气氛,写字课上专心学习的认真情景,也同样渲染了沉痛而 严肃的气氛,衬托了人物的爱国思想。)
归纳:从“想”字上可看出他感到可笑,但是他没有笑,因为感到“难过”。小弗郎士 在这一课上受到很深刻的教育,他从一个不懂事的贪玩的孩子转变为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了。 小结:第 21—23 自然段写了人们在最后一课上专心学习的情况。从第 11—23 自然段是 《最后一课》的中心部分,着重写了韩麦尔先生以自己对祖国无限热爱的心情上好最后一课, 以及小弗郎士激发了爱国主义热情,思想上起了极大转变,专心上好最后一课的情景。 七 讲析第 24—29 自然段,讨论主题和写作特点 指名朗读这一部分。 读后概括:钟声和号声说明了放学的时间到了,它无情地宣告了最后一课的结束。 讨论:听到了钟声、号声,为什么韩麦尔先生的脸色惨白? 讨论后归纳:钟声和号声宣告了阿尔萨斯人民从此将和自己祖国的语言告别了。韩麦 尔先生脸色惨白,说明了内心痛苦已极。也正因为这样,当他想跟学生和镇上的人再讲些什 么的时候,只开了个头,却怎么也说不下去了,哽住了。 提问:“我——我——”这里的两个破折号表示什么意思?该怎么读? 明确:这两个破折号表示哽住了,说不下去。要以悲愤痛苦的感情读得略微拖长而又哽 住。 提问:韩麦尔先生在这最后分手的时候有不少话要讲,却又激动得说不出来,他无法抑 制自己的感情,“使出全身力量”千句并成一句,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字 含有什么意思? 明确:这两个字表示了坚信法兰西祖国必胜,它也激励人们永远不要忘记法兰西祖国。 这是韩麦尔先生爱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小结:1.通过这最后一课,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有了更进一层的了解,看到了先生 热爱祖国的高大形象,更加敬仰先生的高尚人格,因而“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2.这 是最后一课的结束,也是整篇小说的结束。这一段里,小说情节发展到了高潮,十分感人! 八 人物形象分析 韩麦尔先生:他是个普通的乡镇小学教师。工作不算很认真,他对亡国的无比愤恨, 对祖国、对祖国语言的无比热爱,对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他的爱国思想升华到了一个极高 的精神境界。 小弗郎士:原来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学习上对自己要求很不严格,怕老师骂就想逃学。 但在“最后一课”上,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他懊悔以前没能好好学习,对老师 的感情与以前也迥然不同。对于韩麦尔先生,他万分依恋,他感到老师“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他不再是一个贪玩、幼稚的孩子了,他成熟起来了。他转变的原因是:韩麦尔先生一言一行 对他的巨大影响,更重要的是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震撼,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 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成了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 九 总结: 本文的主题: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写作特点: 1.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这样有利于对小弗郎士心理活动进行描述,写出思想感情上的 极大变化,突出主题,使文章显得真切、感人。但要用好第一人称,对所写人物必须有深刻 的了解。 2.通过对韩麦尔先生的服装、语言、动作、表情的细致描述,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内 心活动,写出了他对祖国无比深厚的爱和对祖国沦陷的深切悲哀和痛苦。 3.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了人物的思想转变,暗示了时代背景。 (教室里不平常的严肃气氛,写字课上专心学习的认真情景,也同样渲染了沉痛而 严肃的气氛,衬托了人物的爱国思想。)
板书设计 地点教室:安静、严肃(气氛渲染) 上课前 镇上人:严肃忧虑(情态描写) 人物小弗郎士:心慌——平静(心理描写) 韩麦尔:穿上新的礼服(服饰描写) 地点:教室—一安静、严肃(气氛渲染) 上课时 万分难过 人物:(小弗郎士非常难受}心理描写 忘不了 严肃、温和、脸色惨白(神情描写) 韩麦尔了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语言描写) 哽住,说不下去 (行动描写) 转身,使出全身力气 宣布散学 人物:韩麦尔 法兰西万岁 (行动描写 呆在那儿,只做手势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地点 教室:安静、严肃(气氛渲染) 上课前 镇上人: 严肃 忧虑 (情态描写) 人物 小弗郎士:心慌——平静 (心理描写) 韩麦尔: 穿上新的礼服 (服饰描写) 地点:教室——安静、严肃(气氛渲染) 上课时 万分难过 人物: 小弗郎士 非常难受 心理描写 忘不了 严肃、温和、脸色惨白 (神情描写) 韩麦尔 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语言描写) 哽住,说不下去 (行动描写) 转身,使出全身力气 宣布散学 人物: 韩麦尔 “法兰西万岁” (行动描写) 呆在那儿,只做手势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