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证 龙华医院风湿科 陈湘君教授
痹证 龙华医院风湿科 陈湘君教授
述 ◆何谓痹证 《中藏经》释痹一闭 临床表现一痛、僵、酸、麻等 部位:内脏痹:心、胸、喉、食管等(广义) 肢体痹:关节、肌肉、筋骨、经脉(狭义 今天讨论的内容:以肢体痹中的关节病变为例 痹≠关节炎
概述 u何谓痹证 《中藏经》释痹—闭 临床表现—痛、僵、酸、麻等 部位:内脏痹:心、胸、喉、食管等(广义) 肢体痹:关节、肌肉、筋骨、经脉(狭义) 今天讨论的内容:以肢体痹中的关节病变为例 v 痹≠关节炎
◆范围: 与西医的风湿病相近 局限病变 全身病变
u范围: 与西医的风湿病相近 局限病变 全身病变
◆历史沿革: 1.病名:医家 民间 2.病因病机: 汉以前强调外因 汉以后提出内因 气血为邪所闭
u历史沿革: 1.病名:医家 民间 2.病因病机: 汉以前强调外因 汉以后提出内因 气血为邪所闭
3.分型:病因 部位 4.演变及预后: “其入脏者死,其留连筋骨者疼久,其留 连皮肤者易已。” 5.治疗: 《医宗必读》强调扶正祛邪的原则
3.分型:病因 部位 4.演变及预后: “其入脏者死,其留连筋骨者疼久,其留 连皮肤者易已。 ” 5.治疗: 《医宗必读》强调扶正祛邪的原则
病因病机 >外因:风、寒、湿、热 入侵条件:与生活、工作、环境有关 长期接触 强烈侵袭 流调:与地区、职业有关 >内因:正气不足卫外不固 肝脾肾亏虚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病因病机 Ø 外因:风、寒、湿、热 入侵条件:与生活、工作、环境有关 长期接触 强烈侵袭 流调:与地区、职业有关 Ø 内因:正气不足 卫外不固 肝脾肾亏虚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痹证的不同表现与哪些因素相关: 外邪性质 人的体质 风寒湿邪 气虚阳虚一 风寒湿痹(皮色不变,或 热邪寒化 白或紫,扪之冷,得寒痛增,剧痛) !热久化热 寒邪热化 风湿热邪 一阴虚阳盛 风湿热痹(局部皮色红,扪 之热,发热口渴,心烦)
Ø 痹证的不同表现与哪些因素相关: 外邪性质 人的体质 风寒湿邪 气虚阳虚 风寒湿痹(皮色不变,或 热邪寒化 白或紫,扪之冷,得寒痛增,剧痛) 热久化热 寒邪热化 风湿热邪 阴虚阳盛 风湿热痹(局部皮色红,扪 之热,发热口渴,心烦)
>演变与转归 病邪与症状的演变: 血停为瘀 痰瘀阻络 关节肿大皮色紫暗 湿凝为痰 皮下结节关节僵硬 正气及病变部位演变 面白乏力短气 耗伤正气损伤肝肾 肌肉削瘦心悸喘促 水肿虚劳悬饮
Ø 演变与转归 病邪与症状的演变: 血停为瘀 痰瘀阻络 关节肿大 皮色紫暗 湿凝为痰 皮下结节 关节僵硬 正气及病变部位演变 面白 乏力 短气 耗伤正气 损伤肝肾 肌肉削瘦 心悸 喘促 水肿 虚劳 悬饮
类证鉴别 《医彻痿痹》:“痹之与痿,二者近 似而实不同
类证鉴别 《医彻·痿痹》: “痹之与痿,二者近 似而实不同。
辨证论治 必辨证要点: 分清病邪性质 寒痹 热痹 痰、湿、瘀 分清虚实
辨证论治 v辨证要点: 分清病邪性质 寒痹 热痹 痰、湿、瘀 分清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