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理论 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概论 授课教师:雷运 授课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了解和掌握社会保障制度内涵、运作机制与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历程 二、在此基础上提高社会保障的途径及意义 教学里点: 一、社会保障制度基础知识 二、西方社会保障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概论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和内容 1、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及其本质特征 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并依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 去劳动能力及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闲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措 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社会保障通过分散个人的风险,以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 经济有序进行。许多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内容,在中 国还有针对特殊人群的社会优抚制度。 本质特征:社会保障制度是风险分散机制: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的是基本生活需求的保 障: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是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和经济稳定增长:社会保障制度 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政府: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再分配保证社会公平。 11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养老保险、社会福利制度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三项制度,其中社会保险又分 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有保险等主要险种。从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看,中国人称之为 社会保障的制度,欧洲国家称之为福利制度(social welfare system)。在欧洲,福利的项目 美国《社会保障法 年来,研究领域中,学者们约定俗成地将“社会福利”限于对弱势群体、问题群体(吸毒者 等等)方面的制度或政策:而将养老社会保险等同于社会保障,南美邻国也沿用美国的用法。 近些年大量文献中使用的一词,翻译成中文应为养老社会保 险私有化,西欧国家称养老社会保险为公共退休金计划(public pension plans),当西欧学者 也参与养老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时,也有用social security替代public pension的情况,读者 务必以文献中的内容来决定社会保障的内涵。 以上几个概念的误用,特别是养老社会保险私有化与社会保障私有化的混淆,已经造成 理论上的混乱。国内一些学者以讹传讹,认为全世界都在搞社会保障制度私有化。 2、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 社会救助(social assistance)是通过立法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之一,当公民难以维持最 低生活需求时,由政府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向其提供保证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援助的保陶 制度。质的规定性: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一种须经家庭经济调查的社会保障制度: 提供的只是最低生活保障。 社会保险(social insur nc©)是以国家立法强制征集社会保险税(费),并形成社会保险 基金,当劳动者及其亲属因劳动者年老、疾病、工伤、残疾、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引起
社会保障理论 第一章 社会保障制度概论 授课教师:雷霆 授课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了解和掌握社会保障制度内涵、运作机制与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历程 二、在此基础上提高社会保障的途径及意义 教学重点: 一、社会保障制度基础知识 二、西方社会保障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概论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和内容 1、 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及其本质特征 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并依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 去劳动能力及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措 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社会保障通过分散个人的风险,以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 经济有序进行。许多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内容,在中 国还有针对特殊人群的社会优抚制度。 本质特征:社会保障制度是风险分散机制;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的是 基本生活需求的保 障;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是 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和经济稳定增长;社会保障制度 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政府;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再分配保证社会公平 。 1-1 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养老保险、社会福利制度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三项制度,其中社会保险又分 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主要险种。从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看,中国人称之为 社会保障的制度,欧洲国家称之为福利制度(social welfare system)。在欧洲,福利的项目 更为广泛,各种普享的家庭津贴、义务教育、住房津贴等等,不一而足。 美国《社会保障法案》中,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与中国现行的制度大体相同。但近几十 年来,研究领域中,学者们约定俗成地将“社会福利”限于对弱势群体、问题群体(吸毒者 等等)方面的制度或政策;而将养老社会保险等同于社会保障,南美邻国也沿用美国的用法。 近些年大量文献中使用的 Social security Privatization 一词,翻译成中文应为养老社会保 险私有化,西欧国家称养老社会保险为公共退休金计划(public pension plans),当西欧学者 也参与养老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时,也有用 social security 替代 public pension 的情况,读者 务必以文献中的内容来决定社会保障的内涵。 以上几个概念的误用,特别是养老社会保险私有化与社会保障私有化的混淆,已经造成 理论上的混乱。国内一些学者以讹传讹,认为全世界都在搞社会保障制度私有化。 2、 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 社会救助(social assistance)是通过立法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之一,当公民难以维持最 低生活需求时,由政府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向其提供保证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援助的保障 制度。 质的规定性: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一种须经家庭经济调查的社会保障制度; 提供的只是最低生活保障。 社会保险(social insurance)是以国家立法强制征集社会保险税(费),并形成社会保险 基金,当劳动者及其亲属因劳动者年老、疾病、工伤、残疾、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引起
经济损失、收入中断或减少时,以社会保险给付(social insurance benefits)支付给受益人, 保证其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制度。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关系:既强 调社会性又强调风险分散机制: 具有强制性 社会福利(social welfare)是政府和社会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而提供各类津贴或服务的 制度的总称。特点:带有普遍性原则:从保障水平来看,社会福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处于 最高层次,其目的是提高受益者的生活质量。 特殊保盘是国家专门为某一类人群设立的标准或给付条件不同的社会保随制度。资金 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 按政府、企业和个人在社会保障制度中不同的责任、按社会保障提供的水平等标准我们 可将不同国家的社会保障分为不同的模式。 (一)福利型模式 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为居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高水平保护的社会保障体 系。以北欧诸国 英国为代表,按照“普遍性”原则 “收入均化 就业充分化 福利普遍化、福利设施体系化”。特点:该制度财政支出的水平较高,其中用于社会福不利 (各类津贴)的比重较高而社会救助的支出相对较小。社会保障项目较全、保障的水平 较高。 (一)保暗型橙式 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供给的福利制度相对较小、以社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 障制度。以欧洲大陆、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多数国家均实行此模式的社会保障制度。特点, 更多强调微观主体的责任,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对等,保障水平相对较低,社会保险是主体制 度,而在社会保险中企业、个人是责任的主体,政府只是最后的责任人。 (三)自保公助型 自保公助型社会保护体制是指居民个人对自己的风险负责,最后的责任人才是政府的社 会保护制度。代表为新加坡。特点:强调微观主体的责贵任 政府的公共支出非常少,个人 账户制度不具再分配性质,不强调公平性,个人账户由于不能很好地分散风险,其跪弱性也 是明显的。 二、社会保廉制度的运行机制及作用 1、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机制 从运行的过程看,各国的运行机制是非常接近的,即行政部门依据法律制度筹措资金并 为受益人提供保障 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主要包括立法和司法两个主要方面的内容。社会保障立法可能是 关于社会保障基本制度的法律,也可能是单个项目的法律。 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主体:社会保障制度管理的主体是依法运行社会保障制度、政策 的机构和部门。由于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几乎涉及全体人口的福利,所 以不太可能建立 一的机构来管理整个制度。 在制度运行的过程中,管理的主体是 层次的,不同的层次又各有不同责任:一般说,中央政府(联邦政府)的责任是政策层面的 管理,而次一级政府则是真正的执行主体。 社会保障制度的资金来源及管理:作为一个整体看,社会保障的资金米源于企业、个人、 政府财政支出、投资收入及其他。各国社会保障资金来源的结构是非常不同的,最重要的羞 别是政府的支出。资金来源的结构有 定程度上也反时 了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社会保险制 度的资金米源及管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法筹集资金并形成社会保险基金:制度的资金米 源于雇主雇员的供款(社会保险税(费))、政府补贴和投资收入,但主要的还是供款:社会 保险的财务制度又分三种:现收现付、基金积累和部分积累的财务制度。非税(费)社会
经济损失、收入中断或减少时,以社会保险给付(social insurance benefits)支付给受益人, 保证其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制度。 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关系;既强 调社会性又强调风险分散机制;具有强制性。 社会福利(social welfare)是政府和社会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而提供各类津贴或服务的 制度的总称。 特点:带有普遍性原则;从保障水平来看,社会福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处于 最高层次,其目的是提高受益者的生活质量。 特殊保障是国家专门为某一类人群设立的标准或给付条件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 资金 通常来源于财政。 3、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 按政府、企业和个人在社会保障制度中不同的责任、按社会保障提供的水平等标准我们 可将不同国家的社会保障分为不同的模式。 (一) 福利型模式 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为居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高水平保护的社会保障体 系。以北欧诸国、英国为代表,按照“普遍性”原则,实行“收入均等化、就业充分化、 福利普遍化、福利设施体系化”。特点:该制度财政支出的水平较高,其中用于社会福利 (各类津贴)的比重较高而社会救助的支出相对较小。 社会保障项目较全、保障的水平 较高。 (二) 保障型模式 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供给的福利制度相对较小、以社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 障制度。以欧洲大陆、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多数国家均实行此模式的社会保障制度。特点: 更多强调微观主体的责任,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对等,保障水平相对较低,社会保险是主体制 度,而在社会保险中企业、个人是责任的主体,政府只是最后的责任人。 (三) 自保公助型 自保公助型社会保护体制是指居民个人对自己的风险负责,最后的责任人才是政府的社 会保护制度。代表为新加坡。特点:强调微观主体的责任, 政府的公共支出非常少,个人 账户制度不具再分配性质,不强调公平性,个人账户由于不能很好地分散风险,其脆弱性也 是明显的 。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机制及作用 1、 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机制 从运行的过程看,各国的运行机制是非常接近的,即行政部门依据法律制度筹措资金并 为受益人提供保障。 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主要包括立法和司法两个主要方面的内容。社会保障立法可能是 关于社会保障基本制度的法律,也可能是单个项目的法律。 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主体 :社会保障制度管理的主体是依法运行社会保障制度、政策 的机构和部门。 由于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几乎涉及全体人口的福利,所 以不太可能建立一个统一的机构来管理整个制度。 在制度运行的过程中,管理的主体是分 层次的,不同的层次又各有不同责任:一般说,中央政府(联邦政府)的责任是政策层面的 管理,而次一级政府则是真正的执行主体。 社会保障制度的资金来源及管理:作为一个整体看,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于企业、个人、 政府财政支出、投资收入及其他。各国社会保障资金来源的结构是非常不同的,最重要的差 别是政府的支出。资金来源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社会保险制 度的资金来源及管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法筹集资金并形成社会保险基金;制度的资金来 源于雇主雇员的供款(社会保险税(费))、政府补贴和投资收入,但主要的还是供款;社会 保险的财务制度又分三种:现收现付、基金积累和部分积累的财务制度。 非税(费)社会
保障制度的资金来源及其管理:各种社会救助和各种杜会福利制度是非税(费)保障制度, 这些制度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各级财政的一般税收,以预算管理的方法为主。当年的支出限于 当年的预算 专款专用 社会保险给付:社会保障运行的最后环节是社会保障给付,通过对保障对象的给付达到 社会保障的目标。保障水平的高低是通过给付反映出来的。给付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保障制 度的目标和理念,也直接决定税(费)收水平的高低和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除非是普享 的社会保障项目,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等制度都设有种种的给付条件。社会保障给付分现金 付两利 2、社会保障制度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保障制度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形态下最重要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之一:社会保障支 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我们称之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深度,高收入国家社会保障的 平均深度达18%以上,社会保魔的地位非常重要。 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 人微观层面看 社会保障制度有分散个体风险 少贫困、保护 人力资源等作用:从宏观层面看,社会保障制度有稳定政治和调控经济的作 社会保障收支对经济的影响:从社会保障制度的资金来源或者说收入看,无论是来源于 政府一般税收还是来源于雇主雇员的供款,最终的税负承担者都是资本和劳动力:从社会 深障支出方面看,支出的水平影响若有效需求的水平,影响公平和效率 三、世界材 会保障制度简史 1、世界社 章制度形成时期 标志:德国1883年《疾病社会保险法》1883年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起点 特点:保障的对象与就业关联,保障的对象不具有普遍性:保障项目也不具全面性, 只有社会保险而无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全国性的管理制度尚未形成。 总结,从丁人阶级的立杨看。社会保箱是丁人阶级角取白口叔利的结里.从功府的任 度上看,社会保障是政府管理社会的 个政治工具:从结果上看,在现代化过程中,个人的 风险可以通过社会保险的制度予以分散。 2、世界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时期 标志:美国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案》(The Social Security Act) 历史背是: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社会保赔政策 单项社会保险制度,作为政治管理工具来利用,在养老保险领域,以地区或行 业为单位 美国:一揽子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经济管理工具来利用,在养老保险领域,全国统一的 制度。 3、世界社会保赚制度繁荣时期 标志:1948年英国第一个官布建成“祖利国家” 英国福利国家建设:英国工党的民主社会主义五项原则:政治自由 、混合经济、福利国 家、凯恩斯主义和平等信念。“福利国家”:使公民普遍地享受福利,使国家负担起保障公民 福利的责任。社会立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卫生保健服务法、住房法和房租管制法、国民救 济法。 国际劳工组织“公约”:对劳工的医疗服务、收入扶持(发放现金的医疗给付)、伤残 保护、老年保护(收入扶持和长期护理)、遗属的收入扶持、生有保护(医疗及收入扶持 儿童抚养责任保护(家庭福利)、失业保护、工伤保护等九个方面的最低保障标准进行了规 定。表明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是一个全球化的事业。 1-2贝弗里奇报告:1941年,受英国战后重建委员会的委托,经济学家贝费里奇爵士负 贵对现行的国家社会保险方案及相关服务(包括工伤赔偿)进行调查,并就战后重建社会保
保障制度的资金来源及其管理:各种社会救助和各种社会福利制度是非税(费)保障制度, 这些制度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各级财政的一般税收,以预算管理的方法为主。当年的支出限于 当年的预算,专款专用。 社会保险给付:社会保障运行的最后环节是社会保障给付,通过对保障对象的给付达到 社会保障的目标。保障水平的高低是通过给付反映出来的。给付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保障制 度的目标和理念,也直接决定税(费)收水平的高低和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除非是普享 的社会保障项目,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等制度都设有种种的给付条件。社会保障给付分现金 给付与实物给付两种。 2、 社会保障制度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保障制度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形态下最重要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之一;社会保障支 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我们称之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深度,高收入国家社会保障的 平均深度达 18%以上,社会保障的地位非常重要。 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从微观层面看,社会保障制度有分散个体风险、减少贫困、保护 人力资源等作用;从宏观层面看,社会保障制度有稳定政治和调控经济的作用。 社会保障收支对经济的影响:从社会保障制度的资金来源或者说收入看,无论是来源于 政府一般税收还是来源于雇主雇员的供款,最终的税负承担者都是资本和劳动力; 从社会 保障支出方面看,支出的水平影响着有效需求的水平,影响公平和效率。 三、世界社会保障制度简史 1、世界社会保障制度形成时期 标志:德国 1883 年《疾病社会保险法》1883 年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起点 特点:保障的对象与就业关联,保障的对象不具有普遍性; 保障项目也不具全面性, 只有社会保险而无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全国性的管理制度尚未形成。 总结:从工人阶级的立场看,社会保障是工人阶级争取自己权利的结果; 从政府的角 度上看,社会保障是政府管理社会的一个政治工具;从结果上看,在现代化过程中,个人的 风险可以通过社会保险的制度予以分散。 2、世界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时期 标志:美国 1935 年颁布《社会保障法案》(The Social Security Act) 历史背景: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社会保障政策 德国: 单项社会保险制度,作为政治管理工具来利用,在养老保险领域,以地区或行 业为单位。 美国:一揽子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经济管理工具来利用,在养老保险领域,全国统一的 制度。 3、 世界社会保障制度繁荣时期 标志:1948 年英国第一个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英国福利国家建设:英国工党的民主社会主义五项原则:政治自由、混合经济、福利国 家、凯恩斯主义和平等信念。“福利国家”:使公民普遍地享受福利,使国家负担起保障公民 福利的责任。社会立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卫生保健服务法、住房法和房租管制法、国民救 济法。 国际劳工组织“公约” :对劳工的医疗服务、收入扶持(发放现金的医疗给付)、伤残 保护、老年保护(收入扶持和长期护理)、遗属的收入扶持、生育保护(医疗及收入扶持)、 儿童抚养责任保护(家庭福利)、失业保护、工伤保护等九个方面的最低保障标准进行了规 定。表明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是一个全球化的事业。 1-2 贝弗里奇报告:1941 年,受英国战后重建委员会的委托,经济学家贝费里奇爵士负 责对现行的国家社会保险方案及相关服务(包括工伤赔偿)进行调查,并就战后重建社会保
障计划进行构思设计,提出具体方案和建议。1942年,贝弗里奇爵士根据部际协调委员会 的工作成果提交了题为《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的报告,这就是著名的贝弗里奇报告 报告继承了新历史学派理论有关福利国家的思想,从英国现实出》 ,指出贫 疾病 愚昧、肮脏和懒惰是影响英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五大障碍,并据此提出政府 要统一管理社会保障工作、通过社会保障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建议。 报告设计了一整套“从摇篮到坟莫”的社会福利制度,基于以下四个基本原则,:一是 普端性原剧,即社会保喷应该满足全体居民不同的补会保造需求:一是保喷基木生活原则 即社会保障只能确保每 一个公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一原则,即社会保险的缴费标准 待遇支付和行政管理必须统一:四是权利和义务对等原则,即享受社会保障必须以劳动和 纳保险费为条件。 报告建议国家将为每个公民提供9种社会保险待调,还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和康复服务, 并根据本人经济状况提供国民救助。 4、扩张与收缩并存的世界社会保障制度政革时期 标 5:1979 年 对收入关联的养老社会保险制度进行私有化改率 改革趋势:高收入国家开始了“做减法”的改革,即开源节流的改革: ·些新兴的国家 和地区,则由于经济的增长,投入更多财力建设社会保障制度,如韩国、中国等,都在增加 社会保障制度的投入,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 改革动因:经济增长速度的放慢:人口老龄化, 对福利制度的批评:社会保障或福利制度对经济的发展起了不良的作用:福利制度造成 了“福利病” 改革经验:社会保障的支出不能超越经济支持的能力:警惕高福利造成的效率损失。 13韩国全民健保的发展:伴随若经济的高速增长,韩国医疗保险制度也日趋完善。1962 年3月,韩国制定《医疗保险法草案》,于1963年12月,颁布《医疗保险法》,实行自愿加 入的方式。1977年6月,韩国开始在500人以上企事业单位推行强制性医疗保险,成立了 486个劳工保险组合。1979年1月,实行公务员及私立学校教职员医疗保险。1979年7月 将医疗保险拓展到300人以上的企事业单位。1981年1月,将医疗保险拓展到100人以上 的企事业单位,并开始试点自雇职业者医疗保险。1982年7月,扩大自雇职业者医疗保险 试点。1987年修订的《医疗保险法》拓展到将医疗保险适用范围扩大到5人以上企业事 单位以及农渔民、城市个体工商业者、小商业者竿群体。1989年7月。实行城镇地风医 保隐 基木实现全民医疗 保险。 1997年 2月,制定《国民医疗保险法 实现医疗保险 全国统一做准备。1998年10月,合并地区医疗保险(227个组合)与公务员、教有医疗保 险,成立国民医疗保险管理公团。1999年2月,制定国民健康保险法。2000年7月,合并 国民医疗保险管理公团与职工医疗保险组合(139个),成立国民健康保险公团,实现完全 统一的医疗保险。2001年7月,将不满5人的企事业单位劳动者划入职工投保人范围。2002 年1月,制定关于健全国民健康保险财政的特别法。2003年7月 合并单位财政与地方 政,实现制度实质性的统一的健康保险。2005年7月,开展老人长期两样保险试点工作 2007年4月,制定老人长期护理法。2008年7月,实行老人长期护理保险。2011年1月, 社会保哈征收实现统合,国民健康保险、国民年金、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统一征收。 目前,韩国健康保障体系分为三大部分:覆盖全民的国民健康保险,由政府 补贴以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医疗津贴以及长期护理保险 国民 建康伤 制度保险费缴纳对象分为职工投保人和个体投保人两类 1980年,韩国健康方面的公共支出占GDP比重为0.799%,私人支出占比为 2.902%,健康总支出占比为3.701%。1990年,则分别为1.529%、2.457%和3.986%,2000 年为2.179%、2.302%和4.481%,2010年则为4.087%和2.926%和7.013%
障计划进行构思设计,提出具体方案和建议。1942 年,贝弗里奇爵士根据部际协调委员会 的工作成果提交了题为《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的报告,这就是著名的贝弗里奇报告。 报告继承了新历史学派理论有关福利国家的思想,从英国现实出发,指出贫困、疾病、 愚昧、肮脏和懒惰是影响英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五大障碍,并据此提出政府 要统一管理社会保障工作、通过社会保障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建议。 报告设计了一整套“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基于以下四个基本原则,:一是 普遍性原则,即社会保障应该满足全体居民不同的社会保障需求;二是保障基本生活原则, 即社会保障只能确保每一个公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三是统一原则,即社会保险的缴费标准、 待遇支付和行政管理必须统一;四是权利和义务对等原则,即享受社会保障必须以劳动和缴 纳保险费为条件。 报告建议国家将为每个公民提供 9 种社会保险待遇,还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和康复服务, 并根据本人经济状况提供国民救助。 4、 扩张与收缩并存的世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时期 标志:1979 年英国对收入关联的养老社会保险制度进行私有化改革 改革趋势:高收入国家开始了“做减法”的改革,即开源节流的改革;一些新兴的国家 和地区,则由于经济的增长,投入更多财力建设社会保障制度,如韩国、中国等,都在增加 社会保障制度的投入,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 改革动因:经济增长速度的放慢;人口老龄化。 对福利制度的批评:社会保障或福利制度对经济的发展起了不良的作用;福利制度造成 了“福利病”。 改革经验:社会保障的支出不能超越经济支持的能力;警惕高福利造成的效率损失。 1-3 韩国全民健保的发展: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韩国医疗保险制度也日趋完善。1962 年 3 月,韩国制定《医疗保险法草案》,于 1963 年 12 月,颁布《医疗保险法》,实行自愿加 入的方式。1977 年 6 月,韩国开始在 500 人以上企事业单位推行强制性医疗保险,成立了 486 个劳工保险组合。1979 年 1 月,实行公务员及私立学校教职员医疗保险。1979 年 7 月, 将医疗保险拓展到 300 人以上的企事业单位。1981 年 1 月,将医疗保险拓展到 100 人以上 的企事业单位,并开始试点自雇职业者医疗保险。1982 年 7 月,扩大自雇职业者医疗保险 试点。1987 年修订的《医疗保险法》拓展到将医疗保险适用范围扩大到 5 人以上企业事业 单位以及农渔民、城市个体工商业者、小商业者等群体。1989 年 7 月,实行城镇地区医疗 保险,基本实现全民医疗保险。1997 年 12 月,制定《国民医疗保险法》,为实现医疗保险 全国统一做准备。1998 年 10 月,合并地区医疗保险(227 个组合)与公务员、教育医疗保 险,成立国民医疗保险管理公团。1999 年 2 月,制定国民健康保险法。2000 年 7 月,合并 国民医疗保险管理公团与职工医疗保险组合(139 个),成立国民健康保险公团,实现完全 统一的医疗保险。2001 年 7 月,将不满 5 人的企事业单位劳动者划入职工投保人范围。2002 年 1 月,制定关于健全国民健康保险财政的特别法。2003 年 7 月,合并单位财政与地方财 政,实现制度实质性的统一的健康保险。2005 年 7 月,开展老人长期两样保险试点工作。 2007 年 4 月,制定老人长期护理法。2008 年 7 月,实行老人长期护理保险。2011 年 1 月, 社会保险征收实现统合,国民健康保险、国民年金、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统一征收。 目前,韩国健康保障体系分为三大部分:覆盖全民的国民健康保险,由政府 补贴以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医疗津贴以及长期护理保险。 国民健康保险制度保险费缴纳对象分为职工投保人和个体投保人两类。 1980 年,韩国健康方面的公共支出占 GDP 比重为 0.799%,私人支出占比为 2.902%,健康总支出占比为 3.701%。1990 年,则分别为 1.529%、2.457%和 3.986%,2000 年为 2.179%、2.302%和 4.481%,2010 年则为 4.087%和 2.926%和 7.013%
1-4英国首相卡梅伦建议取消对25岁以下年轻人的住房补贴:2012年6月24日,英国 首相卡梅伦建议取消对25岁以下年轻人的住房补贴,以减少国家福利经费开支。他说,现 行的福利政策给予人们 个错误信号,就是你不干活或者是少干活, 一样可以过得很好。他 呼吁采取措施防止 一些家庭不劳而获,只依赖于国家福利。 卡梅伦说,有些年轻人与父母住在一起,他们有计划和抱负,努力工作,却得不到国家 任何补贴。而另外一些人离开父母家庭,但不努力找工作,还从政府福利中按时领取房补贴。 取消对25岁以下年轻人的住房补贴是为了鼓励他们自食其力。 据悉,这项福 利改革计划涉及约3 万名25岁 以下的英国年轻人 他们每周获得约90 英镑(约合900元人民币)的住房补贴。取消此项福利政策每年将为英国节省约18亿英镑(约 合180亿元人民币)的开支。 另外,卡梅伦环建议取消那些不努力投工作而依输国家救助人品的失业数助金 5、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思考 为了应对危机 除了少数几个国家由于特殊情况不得不缩小覆盖面和降低保障水平外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提高了社会保障保障项目的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以此来应对金融危 机。 2008-2009年的经济危机再次提醒人们,若想为失业人口以及所有受经济危机影响的人 群提供有效的社会保障,那么重要的是,在危机来临之前就建好社会保障制度。 国际劳工组织在审视了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三十年里社会养老保险私有化改革后,提出: 要重建对公共养老保险制度的信任 :重新在积累制度和现收 度之间平 随人口 龄结构的老化, 要灵活调整退休年龄以及领取养老金所需要的最低缴费年限等等 四、世界范围内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理论及实践 1、高收入国家关于社会保镰制度改革的理论 断白由主义:发展变:白由主义凯因斯主义(干预主义) ·新自由主义。哲 基 自由、 公 E和 干涉主义经济理念: 主张经济自由主义和有限政府,极力推崇自由 市场经济,强调自由市场竞争机制,反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国家干预,主张限制政府权 力和合理界定政府责任边界。批判“福利国家”:对个人自由构成威胁:导致经济运行效率 低下:对经济具有破坏力:对社会发展也具有破坏力。政策主张(社会保障领域):社会保 璋目标只是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在社会保赔资金来源中,应话当增加雇丰和雇员负担的份额 诚少国家资助的金额:在社会保障的管理上,主张民营化、私有化、市场化 第三条道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各国社会民主党上台, 吸取新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 主义之长,采取“第三条道路”的蓑略。所谓“第三条道路”,指既不采取完全市场形式 也不采取国家包揽形式,而是将效率与公平、自由市场与国家干预结合起米,以求在经济增 长与社会发展之间求得平衡。在社会保隐方面,主张国家负责与个人负责并重,福利应当 中国家、非政府机构和个人共同参与,国家提供非普的社会服条,帮助最需要帮助的社A 成员,同时提侣发展私人的和志愿的福利事业作为补充, 引进竞争机制和消费者选择福利服 务的自由 2、高收入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实戏 总体来讲,大多数国家所实行的改革,主要是对原有模式进行局部调整和改革,重心是 增收节支,也有一些国家对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和社会保障制度结构进行了改革。 (1)扩大社会保障资金来源: 提高社会保险缴费率:提高或取消缴费工资的上限,扩 大缴费基数:开征社会保障收入所得税:增加收费项目 (2)控制和削减社会保障总支出:减少普惠项目,回归选择性制度:降低保障水平: 严格享有给付资格条件,缩短失业津贴有效期:提高退休年龄或鼓励延迟退休。 (3)社会养老保险领域的私有化改革: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社会养老保险的结构
1-4 英国首相卡梅伦建议取消对 25 岁以下年轻人的住房补贴:2012 年 6 月 24 日,英国 首相卡梅伦建议取消对 25 岁以下年轻人的住房补贴,以减少国家福利经费开支。他说,现 行的福利政策给予人们一个错误信号,就是你不干活或者是少干活,一样可以过得很好。他 呼吁采取措施防止一些家庭不劳而获,只依赖于国家福利。 卡梅伦说,有些年轻人与父母住在一起,他们有计划和抱负,努力工作,却得不到国家 任何补贴。而另外一些人离开父母家庭,但不努力找工作,还从政府福利中按时领取房补贴。 取消对 25 岁以下年轻人的住房补贴是为了鼓励他们自食其力。 据悉,这项福利改革计划涉及约 38 万名 25 岁以下的英国年轻人。他们每周获得约 90 英镑(约合 900 元人民币)的住房补贴。取消此项福利政策每年将为英国节省约 18 亿英镑(约 合 180 亿元人民币)的开支。 另外,卡梅伦还建议取消那些不努力找工作而依赖国家救助人员的失业救助金。 5、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思考 为了应对危机,除了少数几个国家由于特殊情况不得不缩小覆盖面和降低保障水平外,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提高了社会保障保障项目的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以此来应对金融危 机。 2008-2009 年的经济危机再次提醒人们,若想为失业人口以及所有受经济危机影响的人 群提供有效的社会保障,那么重要的是,在危机来临之前就建好社会保障制度。 国际劳工组织在审视了上世纪 80 年代以后三十年里社会养老保险私有化改革后,提出: 要重建对公共养老保险制度的信任;重新在积累制度和现收现付制度之间平衡;随着人口年 龄结构的老化,要灵活调整退休年龄以及领取养老金所需要的最低缴费年限等等。 四、世界范围内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理论及实践 1、高收入国家关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理论 新自由主义 :发展演变: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干预主义) → 新自由主义。哲学 基础:自由、公正和不干涉主义 经济理念:主张经济自由主义和有限政府,极力推崇自由 市场经济,强调自由市场竞争机制,反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国家干预,主张限制政府权 力和合理界定政府责任边界。 批判“福利国家”:对个人自由构成威胁;导致经济运行效率 低下;对经济具有破坏力;对社会发展也具有破坏力。 政策主张(社会保障领域):社会保 障目标只是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在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中,应适当增加雇主和雇员负担的份额, 减少国家资助的金额;在社会保障的管理上,主张民营化、私有化、市场化。 第三条道路: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各国社会民主党上台,吸取新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 主义之长,采取“第三条道路”的策略。 所谓“第三条道路”,指既不采取完全市场形式 , 也不采取国家包揽形式,而是将效率与公平、自由市场与国家干预结合起来,以求在经济增 长与社会发展之间求得平衡。 在社会保障方面,主张国家负责与个人负责并重,福利应当 由国家、非政府机构和个人共同参与,国家提供非普遍的社会服务,帮助最需要帮助的社会 成员,同时提倡发展私人的和志愿的福利事业作为补充,引进竞争机制和消费者选择福利服 务的自由。 2、高收入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实践 总体来讲,大多数国家所实行的改革,主要是对原有模式进行局部调整和改革,重心是 增收节支,也有一些国家对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和社会保障制度结构进行了改革。 (1)扩大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提高社会保险缴费率;提高或取消缴费工资的上限,扩 大缴费基数;开征社会保障收入所得税;增加收费项目。 (2)控制和削减社会保障总支出:减少普惠项目,回归选择性制度;降低保障水平; 严格享有给付资格条件,缩短失业津贴有效期;提高退休年龄或鼓励延迟退休。 (3)社会养老保险领域的私有化改革:20 世纪 70 年代末,英国社会养老保险的结构
性改革:1980年,智利对现收现付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彻底改革,建立了基金积累 的个人账户制度:至21世纪初,总共约有二十余国部分或全部放弃现收现付的社会养老保 险制度,建立了部分或全部的个人账户制。2008年金融危机后,阿根庭放弃了个人账户 (4)实行私营化,扩大福利提供领域的市场经济成分:改府采取优惠措施,鼓励私人 机构参与社会保障的管理和运营。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方面,私营化趋势比较明显。 (5)下放事权:下放权力,将统一管理改为分散管理 6)其他改革举措:更加注重社会保障服务质量的提高:进行职业培训以提高劳动者 素 加强税收征管:创新社会保障工具等。 从世界角度看,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普遍遇到的问题之一就是缺 乏效率问题,而改革的取向大多是市场化,即增加社会保障制度的效率以及让社会保障制度 有利于整体社会效率的提升。从发达国家改革实践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由于福利刚性的原因,任何一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都要经过痛苦的选择和艰难的跋涉,发 达国家的社 保障制度改革仍然是任重而道远的。 本章小结:本章分析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和外延,并从行政管理和基金管理的角度 介绍和分析了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机理。本章梳理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和变化的一般 规律,社会保障的本质对个人是一个风险分散的机制,但对社会却可以通过再分配达成社会 公平和平等的日标,同时它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是政府管理宏观经济的工具。补会保喷制度 的发生和发展可能取决于许多因素,但主要的和最终起 夹定性的因素还是经济。本章还详细 介绍了各国近几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社会保障理论
性改革;1980 年,智利对现收现付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彻底改革,建立了基金积累 的个人账户制度;至 21 世纪初,总共约有二十余国部分或全部放弃现收现付的社会养老保 险制度,建立了部分或全部的个人账户制。2008 年金融危机后,阿根庭放弃了个人账户制 度。 (4)实行私营化,扩大福利提供领域的市场经济成分:政府采取优惠措施,鼓励私人 机构参与社会保障的管理和运营。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方面,私营化趋势比较明显。 (5)下放事权 :下放权力,将统一管理改为分散管理。 (6)其他改革举措:更加注重社会保障服务质量的提高;进行职业培训以提高劳动者 素质;加强税收征管;创新社会保障工具等。 从世界角度看,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普遍遇到的问题之一就是缺 乏效率问题,而改革的取向大多是市场化,即增加社会保障制度的效率以及让社会保障制度 有利于整体社会效率的提升。从发达国家改革实践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由于福利刚性的原因,任何一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都要经过痛苦的选择和艰难的跋涉,发 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仍然是任重而道远的。 本章小结:本章分析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和外延,并从行政管理和基金管理的角度 介绍和分析了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机理。本章梳理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和变化的一般 规律,社会保障的本质对个人是一个风险分散的机制,但对社会却可以通过再分配达成社会 公平和平等的目标,同时它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是政府管理宏观经济的工具。社会保障制度 的发生和发展可能取决于许多因素,但主要的和最终起决定性的因素还是经济。本章还详细 介绍了各国近几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社会保障理论
第二章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概论 授课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了解和掌握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特点、内容与发展历程 二、在此基础上提高中国社会保障的途径及意义 教学重点: 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特点和内容 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问题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概论 一一雷霆 一、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的历史 1、计划经济体制下城镇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其特点 从20世纪50-80年代,劳动保险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变迁: 第一阶段:企业保险和社会保险混合的体制 政院于1951年正式而布话应多种所右知经济的全国统一的《中华人民和国带动保 险条例》:职工在疾病、伤残、残废、生有及老年后获得必要的物质 帮助,职工的直系亲 也可享受一定的保障。该条例规定,社会保险基金由工会统筹使用,其中70%由企业工会使 用,30%上交全国总工会,由总工会在全国范围内调剂使用。 特点:保障对象为城镇企业职工:不分险种的“一揽子”保险计划:与中国高就业政策 或者说“零失业”政策一致,没有失业保险的内容:在风险分散的机制上,是以企业保险为 士铺之补△保哈的湿合制度 第二阶段:转向企业保险 文化大革命期间,企业劳动保险制度有了很大的变化:对象只有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 在管理上也有了变化。劳动保险由企业保险为主辅之以社会保险的混合制度走向彻底的企业 果险制度:保险基金停止了积累。没有积累的企业劳动保哈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河 程中日益暴露其缺陷 企业福利过度,而社会福利不足 计划经济体制下城镇的社会保障制度表现为如下特点 与就业关联的劳动保险为主体 辅之以对贫困家庭的救济制度,为城镇居民提供安全网。劳动保险是“国家企业”保障模 式:劳动保险的最后的责任人是国家,但形式上却是用人单位(企业)在运行。社会福利不 足与企业福利过度并存。 2、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的社会保*制度 直到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之前,中国农村没有社会保障制度 仅有的“五保户”制度以及传统合作医疗制度基本上是集体经济支持的,少有社会保障的成 分。 1949-1978年互助保险:中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基础主要是集体经济,我们可 以将其称之为互助保险。农村社会保障主要是以农户家庭自我保障为主,集体经济适当扶助。 在社会救助方面,实行“五保”制度。到20世纪60年代,在全国范围普遍建立了合作医 制度。 19782002年真空期:1978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制度、人民公社制度解体,合作医行 制度基本解体,农村“五保”工作维艰维难:“土地和家庭”成为此时期农村人口的基本保 险形式。1991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针对农村居民的正式的社会保障文件《农村社会养老
第二章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概论 授课教师:雷霆 授课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了解和掌握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特点、内容与发展历程 二、在此基础上提高中国社会保障的途径及意义 教学重点: 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特点和内容 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问题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概论 ——雷霆 一、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的历史 1、 计划经济体制下城镇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其特点 从 20 世纪 50-80 年代,劳动保险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变迁: 第一阶段:企业保险和社会保险混合的体制 政务院于 1951 年正式颁布适应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全国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 险条例》:职工在疾病、伤残、残废、生育及老年后获得必要的物质帮助,职工的直系亲属 也可享受一定的保障。该条例规定,社会保险基金由工会统筹使用,其中 70%由企业工会使 用,30%上交全国总工会,由总工会在全国范围内调剂使用。 特点:保障对象为城镇企业职工;不分险种的“一揽子”保险计划;与中国高就业政策 或者说“零失业”政策一致,没有失业保险的内容;在风险分散的机制上,是以企业保险为 主辅之以社会保险的混合制度。 第二阶段:转向企业保险 文化大革命期间,企业劳动保险制度有了很大的变化:对象只有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 在管理上也有了变化。劳动保险由企业保险为主辅之以社会保险的混合制度走向彻底的企业 保险制度;保险基金停止了积累。没有积累的企业劳动保险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 程中日益暴露其缺陷。企业福利过度,而社会福利不足。 计划经济体制下城镇的社会保障制度表现为如下特点:与就业关联的劳动保险为主体, 辅之以对贫困家庭的救济制度,为城镇居民提供安全网。劳动保险是“国家-企业”保障模 式:劳动保险的最后的责任人是国家,但形式上却是用人单位(企业)在运行。社会福利不 足与企业福利过度并存。 2、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 严格来说,直到 2003 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之前,中国农村没有社会保障制度, 仅有的“五保户”制度以及传统合作医疗制度基本上是集体经济支持的,少有社会保障的成 分。 1949-1978 年互助保险:中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基础主要是集体经济,我们可 以将其称之为互助保险。农村社会保障主要是以农户家庭自我保障为主,集体经济适当扶助。 在社会救助方面,实行“五保”制度。到 20 世纪 60 年代,在全国范围普遍建立了合作医疗 制度。 1978-2002 年真空期:1978 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制度、人民公社制度解体,合作医疗 制度基本解体,农村“五保”工作维艰维难;“土地和家庭”成为此时期农村人口的基本保 险形式。1991 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针对农村居民的正式的社会保障文件《农村社会养老
保险基本办法》出台,并组织了较大规模的试点,但由于条件不成熟,1998年该制度停止 云行了 位中国卫生体制曾受推米:中国的卫生体制丢东传统的西方模式,而发展出一套有到 十年内的实际情况的体制。的确,世界卫生组织有感于这样伟大的成就 在1978年召开的、著名的阿马阿塔(Alma Ata)会议上,将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推崇为世 界范围内基层卫生推动计划的模范。此外,中国独特的医疗卫生体系创建,深刻地影响了其 他国家的医疗改革,启发那些改革者们多多发展话合自己的医疗卫生制度,而不是言目照掷 其他国家的制度 覆盖城乡居民的中国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1、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里程碑 第一次提出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并指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对于深化企 业和事业单位改革,保持社会稳定,顺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规定 了社会保险的资金来源、管理体制、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结构等内容 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为社会保险 、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优抚 置、社会互助和 人储蓄积 累保六个方面(最广泛意义)。 2、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原则及其重要意义 中国社会保障提炼出来的基木原则: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 重要的意义:它强调了全体人民享有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同时又强调了社会保障制度的 经济可负担性,从而使制度具有可持续性:它努力避免福利国家居民高度依赖政府引起的许 多问题,如福利病、财政赤字等等 3、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0 城镇企业保险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20世纪8即年代中国经济体制由计 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当时对国家父爱主义的反省。至20世纪90年 代,人口者龄化问思也开始被关注。至20世纪90年代,各高收入国家对福利制度 和社会保障制度政革的理论和实践对中国也产生了影响 (2) 以社会保险为主体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1994-1999年“五险”制度:先后建立了生有保险、工伤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 险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与城镇就业关联的五项保险制度我们 俗称“五险” 1999-2011年城镇居民保障制度:1999年建立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2007年建立 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2011年开始试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试点。 2007年和2009年住房保障制度:2007年和2009年,中国还分别建立了以低收入者和 中等偏低收入者为对象的廉租房和公租房制度。 中国城镇以社会保险为主体,以最低生活保障为铺的社会保隐制度体系大体建立起来 22中国社会保险的里程碑:《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中国从20世纪0年代开始探索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自那时起关于社会保障立法的呼声 不断。1994年初,全国人大就把《社会保险法》列入了当届人大必须制定的115部法律规 划中,直到2010年10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才通过了《社会保险法》,并于2011年7月 1日实施。 《社会保险法》想定了补会保险的内究。却了补会保险关系,却定了田人单位和劳动 者的权利与义务 强化了政府 ,明确了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职责 确定了社会保险相关各方的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顾布实施,将使社会保险制度更加稳定、运行更加规 范,使相关各方、特别是广大劳动者有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并必将带动一系列
保险基本办法》出台,并组织了较大规模的试点,但由于条件不成熟,1998 年该制度停止 运行了。 2-1 中国卫生体制曾受推崇:中国的卫生体制丢弃传统的西方模式,而发展出一套有创意、 适应中国建国后三十年内的实际情况的体制。的确,世界卫生组织有感于这样伟大的成就, 在 1978 年召开的、著名的阿马阿塔(Alma Ata)会议上,将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推崇为世 界范围内基层卫生推动计划的模范。此外,中国独特的医疗卫生体系创建,深刻地影响了其 他国家的医疗改革,启发那些改革者们多多发展适合自己的医疗卫生制度,而不是盲目照搬 其他国家的制度。——台湾学者 陈美霞 三、覆盖城乡居民的中国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1、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里程碑 第一次提出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并指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对于深化企 业和事业单位改革,保持社会稳定,顺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 规定 了社会保险的资金来源、管理体制、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结构等内容。 规定 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为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 累保障六个方面(最广泛意义)。 2、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原则及其重要意义 中国社会保障提炼出来的基本原则: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 重要的意义:它强调了全体人民享有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同时又强调了社会保障制度的 经济可负担性,从而使制度具有可持续性;它努力避免福利国家居民高度依赖政府引起的许 多问题,如福利病、财政赤字等等。 3、 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 城镇企业保险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经济体制由计 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当时对国家父爱主义的反省。至 20 世纪 90 年 代,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开始被关注。至 20 世纪 90 年代,各高收入国家对福利制度 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对中国也产生了影响。 (2) 以社会保险为主体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1994-1999 年“五险”制度 :先后建立了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 险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与城镇就业关联的五项保险制度我们 俗称“五险”。 1999-2011 年城镇居民保障制度:1999 年建立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2007 年建立 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2011 年开始试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试点。 2007 年和 2009 年住房保障制度:2007 年和 2009 年,中国还分别建立了以低收入者和 中等偏低收入者为对象的廉租房和公租房制度。 中国城镇以社会保险为主体,以最低生活保障为辅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大体建立起来。 2-2 中国社会保险的里程碑:《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中国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探索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自那时起关于社会保障立法的呼声 不断。1994 年初,全国人大就把《社会保险法》列入了当届人大必须制定的 115 部法律规 划中,直到 2010 年 10 月 28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才通过了《社会保险法》,并于 2011 年 7 月 1 日实施。 《社会保险法》规定了社会保险的内容,规范了社会保险关系,规定了用人单位和劳动 者的权利与义务,强化了政府责任,明确了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职责, 确定了社会保险相关各方的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将使社会保险制度更加稳定、运行更加规 范,使相关各方、特别是广大劳动者有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并必将带动一系列
单项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实施,从而使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全面进入法制化的轨道! 与就业关联的“五险”的主要内容 特点:保障的对象均为城镇就业人员 保险费来自企业或雇员:保障水平为保基本 生育保险:生有保险是国家或社会对生有的职工给予必要的经济补偿和医疗保健的社会 保险制度。1994年《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将原来由用人单位提供的企业福利改为 社会保险制度。用人单位缴费,个人不缴费:缴费比例根据生有保险支出情况等确定,不超 过工资总额1%:生育津贴按企业上年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生育医疗费包括生育、流产及 生有引起疾病 的 工伤保险: 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特殊情况下,受意外伤害或患职 业病导致暂时或水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 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1951年《劳动保险条例》为受工伤的劳动者提供保护:1996年《企 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确定建立工伤保险制度。保障对象为各类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 雇员:保费由单位 个人不缴:不同行业和不同的风险概率实行差别费率,按用人单位 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征集 标为工资总额的0.3% E2.5%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为满足相关条件的退休人员提供养老 金的社会保险制度。 由20世纪50年代的企业退休金制度演变而来: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标志者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由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组成, 企业按职工工资的20 账户缴费 ,个人缴纳 本人工 的 8%并记入个人账户 满足相关的条件后,职工退休后从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获得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是为参保职工提供医疗费用补偿的社会 保险制度。1998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标志着与就业关 联的医疗保险制府立。在劳保制度的医疗保护制度中,就业人品抚养和养的人口也是码 定保护的 通常医疗费用的50%由用人单位报销。新的职工医疗保险只保障就业人员 一小”被排斥在保障制度之外。企业缴费为职工工资的6%,个人缴费为工资的2% 企业缴费的三分之二进入社会统筹,个人缴费及企业缴费的三分之一进入个人账户:职工因 病发生费用时,制度予以补偿,但有起付线、共同保险及最高限额的规定。起付线以下的费 用由个人账户或职工用现金支付,起付线以上的部分由社会统第账户与职工共同保险,职工 负担的部分大约为30%,最高限额为当地上年社会平均工资的六倍, 失业保险:失业保险是保障失业人员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促进其再就业的社会保险制 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失业,也没有失业保险。1999年《失业保险条例》建立了失 业保险。对象是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以及其他城镇企业 的职工,费率为工资的3%,企业承担2%,个人承担1% 2.3机关事业单位的社会保藏改蓝 机关事 单位的已退休人口和在职人口的总数大约为5000万.上世纪50年代建立的为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供保障的公费医疗制度和退休金制度目前正在被改革】 改革的趋势是旧制度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并轨。基本医疗保险的改 革进展比较快,至2012年中期,全国除四个省的省会城市没有改革外,其他城市的“并轨” 大体完成。退休金制度向基本养老保险的转轨比较缓慢,但改革的趋势不会改变。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为城镇 业居民提供基本医疗补偿的、自愿性保险制度。2010 年在全国全面推开,逐步覆盖全体城镇非从业居民。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 范围的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包括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 居民都可自愿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家庭缴费为主,政府
单项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实施,从而使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全面进入法制化的轨道。 (3) 与就业关联的“五险”的主要内容 特点:保障的对象均为城镇就业人员;保险费来自企业或雇员;保障水平为保基本。 生育保险:生育保险是国家或社会对生育的职工给予必要的经济补偿和医疗保健的社会 保险制度。1994 年《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将原来由用人单位提供的企业福利改为 社会保险制度。用人单位缴费,个人不缴费;缴费比例根据生育保险支出情况等确定,不超 过工资总额 1%;生育津贴按企业上年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生育医疗费包括生育、流产及 生育引起疾病的医疗费等。 工伤保险: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 业病导致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 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1951 年《劳动保险条例》为受工伤的劳动者提供保护;1996 年《企 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确定建立工伤保险制度。保障对象为各类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 雇员;保费由单位缴纳,个人不缴;不同行业和不同的风险概率实行差别费率,按用人单位 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征集,标准为工资总额的 0.3%至 2.5%。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为满足相关条件的退休人员提供养老 金的社会保险制度。 由 20 世纪 50 年代的企业退休金制度演变而来;1997 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标志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由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组成, 企业按职工工资的 20%向社会统筹账户缴费,个人缴纳本人工资的 8%并记入个人账户,在 满足相关的条件后,职工退休后从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获得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是为参保职工提供医疗费用补偿的社会 保险制度。1998 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标志着与就业关 联的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在劳保制度的医疗保护制度中,就业人员抚养和赡养的人口也是受 到一定保护的,通常医疗费用的 50%由用人单位报销。新的职工医疗保险只保障就业人员, “一老一小”被排斥在保障制度之外。企业缴费为职工工资的 6%,个人缴费为工资的 2%, 企业缴费的三分之二进入社会统筹,个人缴费及企业缴费的三分之一进入个人账户;职工因 病发生费用时,制度予以补偿,但有起付线、共同保险及最高限额的规定。起付线以下的费 用由个人账户或职工用现金支付,起付线以上的部分由社会统筹账户与职工共同保险,职工 负担的部分大约为 30%,最高限额为当地上年社会平均工资的六倍。 失业保险:失业保险是保障失业人员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促进其再就业的社会保险制 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失业,也没有失业保险。1999 年《失业保险条例》建立了失 业保险。对象是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以及其他城镇企业 的职工,费率为工资的 3%,企业承担 2%,个人承担 1%。 2-3 机关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改革 机关事业单位的已退休人口和在职人口的总数大约为 5000 万。上世纪 50 年代建立的为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供保障的公费医疗制度和退休金制度目前正在被改革。 改革的趋势是旧制度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并轨。基本医疗保险的改 革进展比较快,至 2012 年中期,全国除四个省的省会城市没有改革外,其他城市的“并轨” 大体完成。退休金制度向基本养老保险的转轨比较缓慢,但改革的趋势不会改变。 (4)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为城镇非从业居民提供基本医疗补偿的、自愿性保险制度。2010 年在全国全面推开,逐步覆盖全体城镇非从业居民。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 范围的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包括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 居民都可自愿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家庭缴费为主,政府
给予话当补助。参保居民按规定缴钠基木医宁保险费,京受相应的医疗保险待偶,有多件的 用人单位可以对职工家属参保缴费给予补助。国家对个人缴费和单位补助资金制定税收鼓励 政策 减镇居民养老保险:为城镇非从业居民提供养老收入的自愿性养老保险制度。制度的保 障对象为城镇户籍,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不符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城 镇非从业居民。个人缴费每年的标准设定为10个档次,每档次100元,从100到1000元 参保人员可自主洗择物费档次。个人缴费记入个人账户。参保人达到一定年龄时,政府给付 其差老 并从个人账户获得个人账户养老金 (5)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地方政府为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居民提供救助的 保障制度。1999年,全国所有城市和有建制镇的县城均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同年《城 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的颁布,标志中国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资金由地方人 家庭人均收入低于 保障金为家庭人均收入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部分。 (6)住房保障制度 住房保障制度是政府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住房或租金资助以保证受益人“有房住”的制 度。本书的住房保障是狭义的概念,指政府保障受益人居住权而非所有权的制度。2007年 通过《廉租住房保障办法》,要求地方政府建立廉租住房制度: 廉租住房保障方式实行货币 补贴和实物配租等相结合。2009年发布《公共租赁住房指导意见》,要求政府建立公共租赁 房解决中等偏下收入者的住房困难问题。 4、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木世纪初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律设讲入了快车道。2003年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因 疗制度,至2011年该制度覆盖了90%以上的农村居民。2007年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 度, 目前全国各地正在试点新型农术 养老保险制度 至此,中国以社会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为主体,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辅的社会保障制 度构架大体形成 (1)农村社会保廉制度建立的历史背景 中国农村长期缺乏社会保制府,农民对社会保障的需求百大,是农村社会保制度产 生的内生动力 城乡统筹发展理念的形成。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经济条件。 24关于覆盖和人群厦盖的几个概念 中国的文献中常常使用覆盖面(或覆盖率)这一术语,但因没有特别的定义或者描述」 农村合作医疗在所有的地区推广了,就可以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了全覆盖(覆盖率 100%),这是地区覆盖率:参保人数比农村居民总人数是参保率或者覆盖率,这里的覆盖率 指的是人群覆盖率。实际参保率是实际激费人数与某制度应覆盖的人数之比 (2)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2003 年《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为标志 资 金米源于政府、集体和个人:以县市为单位统筹管理:既保障住院疾病和门诊大病也保障普 通门诊:设有起付线、共同保险和最高限额:保障范围限于相关的药品目录、诊疗目录等: 住院最高补偿限额为当地农村人均收入的6倍。特点:筹资水平低,但发展得较快:政府扮
给予适当补助。参保居民按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享受相应的医疗保险待遇,有条件的 用人单位可以对职工家属参保缴费给予补助。国家对个人缴费和单位补助资金制定税收鼓励 政策。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为城镇非从业居民提供养老收入的自愿性养老保险制度。制度的保 障对象为城镇户籍,年满 16 周岁 (不含在校学生),不符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城 镇非从业居民。个人缴费每年的标准设定为 10 个档次,每档次 100 元,从 100 到 1000 元, 参保人员可自主选择缴费档次。个人缴费记入个人账户。参保人达到一定年龄时,政府给付 基础养老金,并从个人账户获得个人账户养老金。 (5)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地方政府为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居民提供救助的 保障制度。1999 年,全国所有城市和有建制镇的县城均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同年《城 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的颁布,标志中国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资金由地方人 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根据当地维持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费用来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市居民均可申请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需家计调查; 保障金为家庭人均收入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部分。 (6)住房保障制度 住房保障制度是政府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住房或租金资助以保证受益人“有房住”的制 度。 本书的住房保障是狭义的概念,指政府保障受益人居住权而非所有权的制度。2007 年 通过《廉租住房保障办法》,要求地方政府建立廉租住房制度;廉租住房保障方式实行货币 补贴和实物配租等相结合。2009 年发布《公共租赁住房指导意见》,要求政府建立公共租赁 房解决中等偏下收入者的住房困难问题。 4、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本世纪初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进入了快车道。2003 年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 疗制度,至 2011 年该制度覆盖了 90%以上的农村居民。2007 年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 度,目前全国各地正在试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至此,中国以社会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为主体,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辅的社会保障制 度构架大体形成。 (1)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历史背景 中国农村长期缺乏社会保障制度,农民对社会保障的需求巨大,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产 生的内生动力。 城乡统筹发展理念的形成。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经济条件。 2-4 关于覆盖和人群覆盖的几个概念 中国的文献中常常使用覆盖面(或覆盖率)这一术语,但因没有特别的定义或者描述, 常常会引起误解。有时文献中的覆盖是指社会保障制度是否有针对某个地区或某个人群的制 度,说的是制度覆盖。比如,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可以说医疗保险覆盖了农村居民,新型 农村合作医疗在所有的地区推广了,就可以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了全覆盖(覆盖率 100%),这是地区覆盖率;参保人数比农村居民总人数是参保率或者覆盖率,这里的覆盖率 指的是人群覆盖率。实际参保率是实际缴费人数与某制度应覆盖的人数之比。 (2)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3 年《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为标志。 资 金来源于政府、集体和个人;以县市为单位统筹管理;既保障住院疾病和门诊大病也保障普 通门诊;设有起付线、共同保险和最高限额;保障范围限于相关的药品目录、诊疗目录等; 住院最高补偿限额为当地农村人均收入的 6 倍。特点:筹资水平低,但发展得较快;政府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