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1、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 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2、民族同化:指某一民族逐渐丧失民族特性,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性, 变成另一个民族的现象。历史上的民族同化有两种,一是强制同化, 是自然同化。 3、种族:是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体质特征的人类共同体。其识 别的标准是肤色、体型、外貌、毛发等,属生物学的范畴 4、民族问题:基于民族差别、民族矛盾而引起的以民族关系为主,与 民族发展相关的社会问题 5、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处理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与资产阶 级的民族平等有本质的不同。其基本立场是主张一切民族在一切权利上 的完全平等。它是实现民族团结的基础。消灭阶级和事实上不平等是实 现民族平等的前提条件 6.民族主义:指在民族形成、发的长期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本民族传 统文化和利益的认同,是一种强烈的意识形态化的民族情感,是本民族 求生存、求发展、求繁荣富强的集中表现。一般具有一定的阶级性。 7.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 策,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在中央政府集中统一领导下,遵 循国家宪法的规定,以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地方,设立 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力,享有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自治 制度。它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 8、民族风俗习惯:是指各民族在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庆礼仪等物 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喜好、风气、时尚、禁忌等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 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2、民族同化:指某一民族逐渐丧失民族特性,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性, 变成另一个民族的现象。历史上的民族同化有两种,一是强制同化,一 是自然同化。 3、种族:是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体质特征的人类共同体。其识 别的标准是肤色、体型、外貌、毛发等,属生物学的范畴。 4、民族问题:基于民族差别、民族矛盾而引起的以民族关系为主,与 民族发展相关的社会问题。 5、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处理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与资产阶 级的民族平等有本质的不同。其基本立场是主张一切民族在一切权利上 的完全平等。它是实现民族团结的基础。消灭阶级和事实上不平等是实 现民族平等的前提条件。 6.民族主义:指在民族形成、发的长期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本民族传 统文化和利益的认同,是一种强烈的意识形态化的民族情感,是本民族 求生存、求发展、求繁荣富强的集中表现。一般具有一定的阶级性。 7.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 策,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在中央政府集中统一领导下,遵 循国家宪法的规定,以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地方,设立 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力,享有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自治 制度。它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 8、民族风俗习惯:是指各民族在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庆礼仪等物 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喜好、风气、时尚、禁忌等
9、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虚幻的、颠倒的 反映。 10、民族观: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看法以及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 和政策。 、判断并改错 1、答:错误。马克思主义理论只回答一般民族的形成、发展和消亡的 问题。 2、错。共同经济生活是核心要素 3、错。同一民族也可属不同种族 4、错。民族的四大要素之一就是共同地域。 5、错。“从部落到民族”只是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民族的形成是多 元的、多途径的。 6、错。只有民族同化是发生在两个民族之间。 7、答:错误。只有在阶级社会中才可以这么看。 8、答:错误。只有在消除产生民族问题的一切社会原因的条件下,消 除民族差异,才能最终消除民族问题。 答:正确 10、错误。民族观是人们对民族、民族问题的看未能及处理民族问题的 纲领、政策,有阶级性, 11、错误。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并不反对具有历史进步作用的民族 主义 12、错误。在统一多民族国家里,也可保证每个民族当家作主
9、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虚幻的、颠倒的 反映。 10、民族观: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看法以及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 和政策。 二、判断并改错 1、答:错误。马克思主义理论只回答一般民族的形成、发展和消亡的 问题。 2、错。共同经济生活是核心要素。 3、错。同一民族也可属不同种族。 4、错。民族的四大要素之一就是共同地域。 5、错。“从部落到民族”只是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民族的形成是多 元的、多途径的。 6、错。只有民族同化是发生在两个民族之间。 7、答:错误。只有在阶级社会中才可以这么看。 8、答:错误。只有在消除产生民族问题的一切社会原因的条件下,消 除民族差异,才能最终消除民族问题。 9、答:正确。 10、错误。民族观是人们对民族、民族问题的看未能及处理民族问题的 纲领、政策,有阶级性。 11、错误。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并不反对具有历史进步作用的民族 主义。 12、错误。在统一多民族国家里,也可保证每个民族当家作主
13、错误。我们坚持的爱国主义,必须是和国际主义相结合的爱国主义 即只能是平等互利的爱国主义,不能是本国利益至上的爱国主义 14、错误。有些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具有历史进步性。 15.错误。只有区、州、县三级。 16.错误。还指居住在自治地方内,但未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 17.错误。自治机关的主要领导应由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干部来担 任,但不能排斥使用其他民族的干部。 18.错误。只有少数民族聚居区才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正确。 20.错误。语言是文字产生的基础 21.错误。我国56个民族共使用80种左右的语言。 22.错误。我国各种语言的地位是平等的。每个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本 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提倡普通话是为了各民族之间能更好地交流。 23、正确。 24、错误。除地理环境外,与该民族的社会历史条件,历史遭遇和社会 斗争都有密切的关系。 25、错误。某些风俗习惯只是直接或间接地与宗教有关 26、正确。 27、错误。坚持政教分离是马克思主义在宗教问题上的重要原则 28、错误。宗教信徒不能利用宗教信仰自由干违法犯罪活动。 29、正确。 30、正确。 31、正确 32、错误。只有大、小凉山地区彝族还处于奴隶制阶段,其他地区彝族 不处于这一阶段
13、错误。我们坚持的爱国主义,必须是和国际主义相结合的爱国主义, 即只能是平等互利的爱国主义,不能是本国利益至上的爱国主义。 14、错误。有些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具有历史进步性。 15.错误。只有区、州、县三级。 16.错误。还指居住在自治地方内,但未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 17.错误。自治机关的主要领导应由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干部来担 任,但不能排斥使用其他民族的干部。 18.错误。只有少数民族聚居区才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正确。 20.错误。语言是文字产生的基础。 21.错误。我国 56 个民族共使用 80 种左右的语言。 22.错误。我国各种语言的地位是平等的。每个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本 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提倡普通话是为了各民族之间能更好地交流。 23、正确。 24、错误。除地理环境外,与该民族的社会历史条件,历史遭遇和社会 斗争都有密切的关系。 25、错误。某些风俗习惯只是直接或间接地与宗教有关。 26、正确。 27、错误。坚持政教分离是马克思主义在宗教问题上的重要原则。 28、错误。宗教信徒不能利用宗教信仰自由干违法犯罪活动。 29、正确。 30、正确。 31、正确。 32、错误。只有大、小凉山地区彝族还处于奴隶制阶段,其他地区彝族 不处于这一阶段
、不定项选择题 1.A2.B3.B4.C5.A6.B7.A8.AC9 ABCD10、ABCD11、AB12、ABC13.A14.C15.ABC 16.BCD17.B18、AD 19、 a 20. ABc 21.C 22c 23 AbCd 24 ABCD 25. ABD 26.A BCD27.ABC28.ABC29.ABCD30、AB31、C32、A 33、B34、B35、A36、B37、A C39.B40.B41.A42.D43.AB44.AB45.ABC 46D 47.a 48 ABCD 49 AbCd 50 B 四、填空 1.民族民族问题2.具体一般3、自然同化、强制同化 、部落 5、各族劳动人民群众间的关系 、基础结果 7、大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 8.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10.云南 9.53011910.内容古自治区11.使用发展12.保持改革 13.健康有益的无所谓好坏的落后有害的14.泼水节15.蒙古族16.10 个17.喇嘛教(藏传佛教) 18、奴隶制 19、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0、藏族 五、思考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 1.A 2.B 3.B 4.C 5.A 6.B 7.A 8.AC 9、 ABCD 10、ABCD 11、AB 12、ABC 13.A 14.C 15.ABC 16.BCD 17.B 18、AD 19、 A 20.ABC 21.C 22.C 23.ABCD 24.ABCD 25.ABD 26.A BCD 27.ABC 28.ABC 29.ABCD 30、AB 31、C 32、A 33、B 34、B 35、A 36、B 37、A 38、 C 39.B 40.B 41.A 42.D 43.AB 44.AB 45.ABC 46.D 47.A 48.ABCD 49.ABCD 50、B 四、填空 1. 民族 民族问题 2. 具体 一般 3、自然同化、强制同化 4、部落 5、各族劳动人民群众间的关系 6、基础 结果 7、大民族主义 地方民族主义 8. 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 10. 云南 9.5 30 119 10.内容古自治区 11.使用发展 12.保持 改革 13.健康有益的 无所谓好坏的 落后有害的 14.泼水节 15.蒙古族 16.10 个 17.喇嘛教(藏传佛教) 18、奴隶制 19、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0、藏族 五、思考题
1、对象:民族和民族问题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 2、eq\o\ac(O,1)1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eq\o\ac(O,2)2民族问 题发展的一般规律。eq\o\ac(○,3)3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和政策。eq o\ac(O,4)4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3、①有助于树立无产阶级的民族观。②有助于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执 行。③有助于做好民族工作。④有助于开展民族研究。 4、①民族与氏族部落:A、定义不同。B、内在结合的因素不同。②民 族与种族:A、定义不同。B、所属范畴不同。C、识别的依据不同。③ 民族与国家:A、定义不同。B、所属范畴不同 5、①区别:变化的程度和范围不同。同化反映的是民族间单向和双向 交往的结果,一体化则反映了多向的交往结果,融合则是世界范围内民 族界限的消失。 ②联系:A、都是民族相互作用的形式。B、在历史过程中都有民族特性 消失的现象。 6、①从部落到民族。②多民族融合形成新民族。③异族通婚。④宗教 作用。⑤由氏族飞跃为民族。⑥从部族发展为民族 7、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从部落到民族”,其历史过程为: 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②血缘关系的废驰。③部落联盟的建立。 ④国家的产生。 8、 eq oac(O,1)1自然因素:民族间差异的存在。eq\oac(O,2)2 社会因素:人为地违背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导致的问题。 9、①民族问题内容广泛,同社会革命与社会制度有密切关系。②社会 问题包括民族问题,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原则同样适用于民族问题。 ③民族问题的形成发展受社会矛盾变化的影响
1、对象:民族和民族问题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 2、 eq \o\ac(○,1)1 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eq \o\ac(○,2)2 民族问 题发展的一般规律。eq \o\ac(○,3)3 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和政策。eq \o\ac(○,4)4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3、①有助于树立无产阶级的民族观。②有助于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执 行。③有助于做好民族工作。④有助于开展民族研究。 4、①民族与氏族部落:A、定义不同。B、内在结合的因素不同。②民 族与种族:A、定义不同。B、所属范畴不同。C、识别的依据不同。③ 民族与国家:A、定义不同。B、所属范畴不同。 5、①区别:变化的程度和范围不同。同化反映的是民族间单向和双向 交往的结果,一体化则反映了多向的交往结果,融合则是世界范围内民 族界限的消失。 ②联系:A、都是民族相互作用的形式。B、在历史过程中都有民族特性 消失的现象。 6、①从部落到民族。②多民族融合形成新民族。③异族通婚。④宗教 作用。⑤由氏族飞跃为民族。⑥从部族发展为民族。 7、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从部落到民族”,其历史过程为: 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②血缘关系的废驰。③部落联盟的建立。 ④国家的产生。 8、 eq \o\ac(○,1)1 自然因素:民族间差异的存在。 eq \o\ac(○,2)2 社会因素:人为地违背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导致的问题。 9、①民族问题内容广泛,同社会革命与社会制度有密切关系。②社会 问题包括民族问题,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原则同样适用于民族问题。 ③民族问题的形成发展受社会矛盾变化的影响
10、①民族差异仍存在,②旧社会剥削阶级的残余思想仍然存在,③整 个国家社会生产力不发达,④各民族经济、文化、科技等事业发展上的 不平衡。eq\o\ac(O,5)5阶级斗争的因素一定程度上还会在民族关系 中反映出来。eqo\ac(O,6)6社会发展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新的民族 问题。 11、①民族融合的定义。②民族融合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历史过程 ③社会主义时期不是民族融合阶段。因为A.各民族发展不平衡。B.民族 差异仍存在。C.民族关系仍要进一步改善。D.各民族仍要共同发展、繁 荣 12.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唯物的,资产阶级的民族观是唯心的。其区别 有:①前者认为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后者认为民族是从来就有的,永 世长存的。②前者认为民族无优劣之分,后者认为民族有优劣之分。③ 前者坚持民族平等原则来处理民族问题,后者推行民族压迫政策。 13.①基本立场是各民族一律平等,②基本内容是在一切权利上的平等 ③实现途径是消灭阶级或提供保障以实现事实上的平等。 14.①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A.民族平等原则。B.民族 自主权原则。C.共同发展原则。②在国内民族问题上的运用:A.平等团 结原则,B.民族区域自治原则。C.共同繁荣原则。③在国际民族问题上 的运用:A.坚持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结合的原则。B.坚决批判资产阶 级民族主义 15.①民族主义的定义。②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内容及其危害。③资产 阶级主义的历史作用。④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在我国的表现及其危害。⑤ 坚决批判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 16有三类:①以一个人口占绝对多数的少数民族的聚居区为基础而建 立。②以一个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并包括一些人口较少的其它 少数民族聚居区而建立。③以两个或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联合建
10、①民族差异仍存在,②旧社会剥削阶级的残余思想仍然存在,③整 个国家社会生产力不发达,④各民族经济、文化、科技等事业发展上的 不平衡。 eq \o\ac(○,5)5 阶级斗争的因素一定程度上还会在民族关系 中反映出来。 eq \o\ac(○,6)6 社会发展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新的民族 问题。 11、①民族融合的定义。②民族融合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历史过程。 ③社会主义时期不是民族融合阶段。因为 A.各民族发展不平衡。B.民族 差异仍存在。C.民族关系仍要进一步改善。D.各民族仍要共同发展、繁 荣。 12.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唯物的,资产阶级的民族观是唯心的。其区别 有:①前者认为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后者认为民族是从来就有的,永 世长存的。②前者认为民族无优劣之分,后者认为民族有优劣之分。③ 前者坚持民族平等原则来处理民族问题,后者推行民族压迫政策。 13.①基本立场是各民族一律平等,②基本内容是在一切权利上的平等, ③实现途径是消灭阶级或提供保障以实现事实上的平等。 14.①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A.民族平等原则。B.民族 自主权原则。C.共同发展原则。②在国内民族问题上的运用:A.平等团 结原则,B.民族区域自治原则。C.共同繁荣原则。③在国际民族问题上 的运用:A.坚持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结合的原则。B.坚决批判资产阶 级民族主义。 15.①民族主义的定义。②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内容及其危害。③资产 阶级主义的历史作用。④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在我国的表现及其危害。⑤ 坚决批判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 16 有三类:①以一个人口占绝对多数的少数民族的聚居区为基础而建 立。②以一个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并包括一些人口较少的其它 少数民族聚居区而建立。③以两个或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联合建 立
17.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①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结合。②经济 因素与政治因素的结合。③自治机关的二重性。④民族自治权利的广泛 性 18.优越性:①实现了各民族政治平等。②改变了民族关系旧面貌,实 现了民族团结。③密切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巩固了祖国的统一。④调 动了少数民族建设民族地区的积极性。 19.①民族区域自域自治的定义。②实施的原因。③实施的原则。④特 点。⑤优越性。 20.基本方针:①国家帮助和自力更生相结合。②因地制宜、实事求是 ③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相结合。④对内稿活和对外开放。 21.重要意义:①既是少数民族的利益,也是我国的根本利益。②是消 除各民族发展上的差距,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③是合理开 发民族地区资源的需要。④是建设边疆巩固国防的基本保证。 22、①是国家政治法令得以贯彻执行的重要特征。②是完善民族区域自 治的核心问题。③是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手段。④是巩固与发展少 数民族关系的必要条件。 23.①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各民族对自己的语言有深厚的感情。② 语言差异民族差异的表现之一。③语言政策中的不平等现象是民族问题 的表现。 24.①坚持语言平等原则。②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 自由。③政府帮助一些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 25、①语言文字的定义。②语言文字的特点:长期性和稳定性。③语言 与民族的关系:A: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B.语言与民族发展的关系 (政治、经济、文化)。C.语言与民族形成的关系。④语言与民族问题 关系:A.民族差异的表现之一。B.语言政策中的不平等现象。⑤语言平 等是民族平等的内容、重要标志和具体表现。⑥语言平等是加强民族团 结、促进文化交流的手段
17.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①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结合。②经济 因素与政治因素的结合。③自治机关的二重性。④民族自治权利的广泛 性。 18.优越性:①实现了各民族政治平等。②改变了民族关系旧面貌,实 现了民族团结。③密切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巩固了祖国的统一。④调 动了少数民族建设民族地区的积极性。 19.①民族区域自域自治的定义。②实施的原因。③实施的原则。④特 点。⑤优越性。 20.基本方针:①国家帮助和自力更生相结合。②因地制宜、实事求是。 ③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相结合。④对内稿活和对外开放。 21.重要意义:①既是少数民族的利益,也是我国的根本利益。②是消 除各民族发展上的差距,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③是合理开 发民族地区资源的需要。④是建设边疆巩固国防的基本保证。 22、①是国家政治法令得以贯彻执行的重要特征。②是完善民族区域自 治的核心问题。③是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手段。④是巩固与发展少 数民族关系的必要条件。 23.①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各民族对自己的语言有深厚的感情。② 语言差异民族差异的表现之一。③语言政策中的不平等现象是民族问题 的表现。 24.①坚持语言平等原则。②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 自由。③政府帮助一些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 25、①语言文字的定义。②语言文字的特点:长期性和稳定性。③语言 与民族的关系:A: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B.语言与民族发展的关系 (政治、经济、文化)。C.语言与民族形成的关系。④语言与民族问题 关系:A.民族差异的表现之一。B.语言政策中的不平等现象。⑤语言平 等是民族平等的内容、重要标志和具体表现。⑥语言平等是加强民族团 结、促进文化交流的手段
26.①坚持语言平等原则及其理由。②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语言文字 的自由。A.从法律上确认其平等权利和使用发展权利。B.帮助其使用和 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③新时期的方向和任务:A.提倡互相学习。B.进 步完善立法工作。C.重视“母语”教育。D.加强图书文字工作 27、风俗习惯产生的原因:①与社会历史条件有关。②一民族所处的自 然环境有关。③与民族的历史遭遇有关。④与宗教、迷信有一定的联系。 28、风俗习惯的特征。①广泛的民族性和全民性。②深刻的社会性。③ 历史的延续性和相对的稳定性。 29、我国风俗习惯政策的基本内容: ①充分认识其重要性。A.风俗习惯与民族发展的关系。B.风俗习惯影响 民族关系 ②风俗习惯的分类。A.键康的。B.利弊参半的。C.有害的。 ③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④各民族有保持与改革的自由。在改革中要注意是否是自愿,要区分其 与迷信的关系。 30、基本条件有 ①要消灭剥削制度,消灭私有制,铲除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②发展生 产力,普及科学技术,消除宗教产生的自然基础。③克服认识过程中的 盲目性和主观性,消除产生宗教的认识根源。 31、宗教信仰自由的基本内容有: ①有信与不信的自由,有信这个教与那个教的自由,有以前不信现在信 的自由,有以前信现在不信的自由,有信这派和那派的自由。 ②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 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③坚持政教分开,民族、宗教区别对待,宗教与迷信区别对待 ④鼓励独立自立、自办教会,不受外国势力支配 32、①充分认识我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复杂性。(简介我国少数民族 宗教信仰状况)②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持正常的宗教活动。③坚 持政教分开、民族宗教分离、宗教迷信分离的思想。④共产党员不能信 教
26.①坚持语言平等原则及其理由。②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语言文字 的自由。A.从法律上确认其平等权利和使用发展权利。B.帮助其使用和 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③新时期的方向和任务:A.提倡互相学习。B.进 一步完善立法工作。C.重视“母语”教育。D.加强图书文字工作。 27、风俗习惯产生的原因:①与社会历史条件有关。②一民族所处的自 然环境有关。③与民族的历史遭遇有关。④与宗教、迷信有一定的联系。 28、风俗习惯的特征。①广泛的民族性和全民性。②深刻的社会性。③ 历史的延续性和相对的稳定性。 29、我国风俗习惯政策的基本内容: ①充分认识其重要性。A.风俗习惯与民族发展的关系。B.风俗习惯影响 民族关系。 ②风俗习惯的分类。A.键康的。B.利弊参半的。 C.有害的。 ③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④各民族有保持与改革的自由。在改革中要注意是否是自愿,要区分其 与迷信的关系。 30、基本条件有: ①要消灭剥削制度,消灭私有制,铲除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②发展生 产力,普及科学技术,消除宗教产生的自然基础。③克服认识过程中的 盲目性和主观性,消除产生宗教的认识根源。 31、宗教信仰自由的基本内容有: ①有信与不信的自由,有信这个教与那个教的自由,有以前不信现在信 的自由,有以前信现在不信的自由,有信这派和那派的自由。 ②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 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③坚持政教分开,民族、宗教区别对待,宗教与迷信区别对待。 ④鼓励独立自立、自办教会,不受外国势力支配。 32、①充分认识我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复杂性。(简介我国少数民族 宗教信仰状况)②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持正常的宗教活动。③坚 持政教分开、民族宗教分离、宗教迷信分离的思想。④共产党员不能信 教
33、①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度、重新提出民族问题的重要性。②分 析40年来的民族关系,提出新型民族关系已经形成。③强调民族工作 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④重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⑤ 坚持“两个离不开”的思想,促进各民族团结 4、eq\olac(○,1)1自然地理环境。eq\o\ac(O,2)2人口。eq o\ac(O,3)3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eg olac(O,4)4民族关系。eq o\ac(O,5)5民族意识。 35、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发展 的必然结果,民族平等团结的目标是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而共同繁 荣又促进各民族实现更高层次的平等和更紧密的团结。 36、eq\o\ac(O,1)1采集、渔猎。eq\o\ac(O,2)2畜牧。eq o\ac(O,3)3农耕。 37、eq\olac(O,1)1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eq\o\ac(O,2)2 奴隶制。eq\oac(O,3)3封建领主制。eq\o\ac(O,4)4封建地主 制 38、农业区:直接过渡、和平协商、强力斗争 牧业区:“三不两利”政策,即“不分不斗,不划阶级,牧工 牧主两利
33、①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度、重新提出民族问题的重要性。②分 析 40 年来的民族关系,提出新型民族关系已经形成。③强调民族工作 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④重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⑤ 坚持“两个离不开”的思想,促进各民族团结。 34、 eq \o\ac(○,1)1 自然地理环境。 eq \o\ac(○,2)2 人口。 eq \o\ac(○,3)3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eq \o\ac(○,4)4 民族关系。 eq \o\ac(○,5)5 民族意识。 35、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发展 的必然结果,民族平等团结的目标是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而共同繁 荣又促进各民族实现更高层次的平等和更紧密的团结。 36、 eq \o\ac(○,1)1 采集、渔猎。 eq \o\ac(○,2)2 畜牧。 eq \o\ac(○,3)3 农耕。 37、 eq \o\ac(○,1)1 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 eq \o\ac(○,2)2 奴隶制。 eq \o\ac(○,3)3 封建领主制。 eq \o\ac(○,4)4 封建地主 制。 38、农业区:直接过渡、和平协商、强力斗争。 牧业区:“三不两利”政策,即“不分不斗,不划阶级,牧工 牧主两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