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公共课) 教学大纲 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研究对象,加深对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重要 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重点了解三个问题: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 教学内容 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研究对象 (一)世界民族概况,我国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国情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三)马列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 (四)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学习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目的及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日的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公共课) 教 学 大 纲 绪 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研究对象,加深对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重要 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重点了解三个问题: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 教 学 内 容 一、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研究对象 (一)世界民族概况,我国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国情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三)马列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 (四)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学习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目的及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目的
(二)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学习的方法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二)唯物辨证的方法 (三)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 (四)整体系统研究方法 (五)抽象归纳方法 (六)调查研究的方法 (七)定量分析方法 思考题 1、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教学内容与研究对象是什么? 2、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什么 3、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方法是什么? 第一章世界民族与民族问题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世界民族与民族问题的基本概况,着重了解世界各大洲民族构成的特 点,以及世界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发展演变的趋势。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世界民族概况
(二)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学习的方法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二)唯物辨证的方法 (三)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 (四)整体系统研究方法 (五)抽象归纳方法 (六)调查研究的方法 (七)定量分析方法 思考题 1、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教学内容与研究对象是什么? 2、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什么? 3、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方法是什么? 第一章 世界民族与民族问题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世界民族与民族问题的基本概况,着重了解世界各大洲民族构成的特 点,以及世界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发展演变的趋势。 教 学 内 容 第一节 世界民族概况
人口状况 种族状况:蒙古利亚人种;欧罗巴人种:尼格罗人种:澳大利亚人种 三、语系分布状况 四、宗教信仰状况:原始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 第二节各州民族概况 亚洲 二、非洲 三、欧洲 四、美洲 五、大洋州 第三节世界民族问题及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的民族问题及其成因 (一)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是造成国家关系和民族关系紧张、矛盾、冲突的 主要根源 (二)民族主义的浪潮高涨,使有关国家的民族问题国际化而更趋恶化 (三)不公正的经济秩序始终是影响世界民族问题的重要因素 (四)西方殖民统治留下的后遗症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民族冲突的重要根源 (五)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紧密联系 、当今世界民族问题的发展趋势 思考题
一、人口状况 二、种族状况:蒙古利亚人种;欧罗巴人种;尼格罗人种;澳大利亚人种 三、语系分布状况 四、宗教信仰状况:原始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 第二节 各州民族概况 一、亚洲 二、非洲 三、欧洲 四、美洲 五、大洋州 第三节 世界民族问题及发展趋势 一、当今世界的民族问题及其成因 (一)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是造成国家关系和民族关系紧张、矛盾、冲突的 主要根源 (二)民族主义的浪潮高涨,使有关国家的民族问题国际化而更趋恶化 (三)不公正的经济秩序始终是影响世界民族问题的重要因素 (四)西方殖民统治留下的后遗症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民族冲突的重要根源 (五)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紧密联系 二、当今世界民族问题的发展趋势 思考题
1、世界上有多少民族?有几个种族?有哪些主要语系?有几大宗教? 当今世界民族问题大体上可以分为那几个层次的问题? 第二章中国民族概况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国民族的基本情况,重点掌握各民族在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和共 同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过程中的重要贡献。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的民族构成和分布特点 民族人口构成 、分布特点 (一)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二)主要聚居在边疆地区,或靠近边疆地区。 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 (一)地域辽阔,人口稀少 (二)物产众多、资源丰富 第二节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一)秦汉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形成时期
1、世界上有多少民族?有几个种族?有哪些主要语系?有几大宗教? 2、当今世界民族问题大体上可以分为那几个层次的问题? 第二章 中国民族概况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国民族的基本情况,重点掌握各民族在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和共 同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过程中的重要贡献。 教 学 内 容 第一节 中国的民族构成和分布特点 一、民族人口构成 二、分布特点 (一)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二)主要聚居在边疆地区,或靠近边疆地区。 三、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 (一)地域辽阔,人口稀少 (二)物产众多、资源丰富 第二节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一)秦汉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形成时期
(二)魏晋南北朝隋唐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时期。 (三)元明清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时期。 二、各民族对祖国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 (一)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 (二)各民族对祖国经济、文化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各民族有着反对共同敌人、捍卫祖国统一的光荣传统 三、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 (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 (三)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特点 思考题 1、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2、论述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 3、少数民族地区有哪些主要特点。 为什么说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祖国? 5、简述各民族对祖国疆域的开辟。 6、为什么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统一始终是主流? 7、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有何特点?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二)魏晋南北朝隋唐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时期。 (三)元明清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时期。 二、各民族对祖国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 (一)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 (二)各民族对祖国经济、文化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各民族有着反对共同敌人、捍卫祖国统一的光荣传统 三、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 (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 (三)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特点 思考题 1、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2、论述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 3、少数民族地区有哪些主要特点。 4、为什么说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祖国? 5、简述各民族对祖国疆域的开辟。 6、为什么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统一始终是主流? 7、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有何特点?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立和发展的历史历程及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 论的发展,认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本门课程中的核心地位和对民族工作、民族研究的指 导作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无产阶级民族理论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初创阶段(1848年以前)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确立阶段(1848年-19世纪70年代) 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深入研究阶段(19世纪80-90年代) 第二节列宁、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 、列宁、斯大林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背景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 三、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 (一)毛泽东民族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周恩来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思想 、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 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特征:科学性:平等性:阶级性;实践性 系统性。 思考题:
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立和发展的历史历程及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 论的发展,认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本门课程中的核心地位和对民族工作、民族研究的指 导作用。 教 学 内 容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无产阶级民族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初创阶段(1848 年以前)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确立阶段(1848 年-19 世纪 70 年代) 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深入研究阶段(19 世纪 80-90 年代) 第二节 列宁、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 一、列宁、斯大林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背景 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 三、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 一、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 (一)毛泽东民族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周恩来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思想 二、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 三、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 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特征:科学性;平等性;阶级性;实践性; 系统性。 思考题:
1、为什么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创立的标志?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哪些方面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 族理论? 第四章民族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及要求: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定义及其含义,弄清民族共同 体与其他人们共同体的区别;通过具体的历史分析,揭示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及 民族消亡的途径和一般规律;充分认识我国民族识别工作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民族的概念 “民族”及其含义探索 (一)古代民族概念的出现 (二)近代民族概念的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概念 民族的构成要素与特征 (一)共同地域 (二)共同语言 (三)共同经济生活 (四)共同文化与共同心理素质 三、民族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1、为什么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创立的标志?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哪些方面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 族理论? 第四章 民 族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及要求: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定义及其含义,弄清民族共同 体与其他人们共同体的区别;通过具体的历史分析,揭示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及 民族消亡的途径和一般规律;充分认识我国民族识别工作的重要意义。 教 学 内 容 第一节 民族的概念 一、“民族”及其含义探索 (一)古代民族概念的出现 (二)近代民族概念的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概念 二、民族的构成要素与特征 (一)共同地域 (二)共同语言 (三)共同经济生活 (四)共同文化与共同心理素质 三、民族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民族与其他人们共同体的区别 (一)民族与种族 (二)民族与氏族、部落 (三)民族与国家 (四)民族和阶级 五、中国的民族识别 (一)民族识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民族识别的方法和依据 1、科学依据:民族识别的科学依据包括理论依据与事实依据 2、民族意愿: (三)我国民族识别的过程 (四)我国民族识别的意义 1、许多模糊的族体归属得到明确 2、民族平等地位得到了法律保证 3、为中国共产党实行民族平等创造了前提 第二节民族的形成 民族的来源一一民族来源于部落 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 (一)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大发展,促进了传统社会的解体 (二)血缘关系的废弛; 三)部落联盟的建立,朝民族的形成跨出了第一步; (四)国家的产生,促进了民族的最终形成
四、民族与其他人们共同体的区别 (一)民族与种族 (二)民族与氏族、部落 (三)民族与国家 (四)民族和阶级 五、中国的民族识别 (一)民族识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民族识别的方法和依据: 1、科学依据:民族识别的科学依据包括理论依据与事实依据 2、民族意愿: (三)我国民族识别的过程 (四)我国民族识别的意义 1、许多模糊的族体归属得到明确; 2、民族平等地位得到了法律保证; 3、为中国共产党实行民族平等创造了前提。 第二节 民族的形成 一、民族的来源——民族来源于部落 二、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 (一)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大发展,促进了传统社会的解体; (二)血缘关系的废弛; (三)部落联盟的建立,朝民族的形成跨出了第一步; (四)国家的产生,促进了民族的最终形成
三、民族形成的多种途径 (一)从部落发展为民族 (二)通过原有民族的分化瓦解和重新聚合——“异源同流”和“同源异流” (三)从部族发展为民族 (四)从氏族部落飞跃为民族 (五)在国家政权的影响下形成的民族 (六)异种族通婚的后代形成的混血民族 (七)在宗教作用下形成的民族 第三节民族的发展 、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民族社会的正常发展。 (二)民族社会的滞后发展。 (三)民族社会的跳跃发展。 二、民族发展的一般动因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影响民族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三)民族内部结构是影响民族发展的一个主要内因 (四)民族自身素质是影响民族发展的又一个主要内因 (五)民族之间关系结构则是影响、制约民族发展的一个主要外因 民族发展的类型 (一)按社会性质划分: 1、原始民族2、奴隶制民族3、封建民族4、资本主义民族5、社会主义 民族
三、民族形成的多种途径 (一)从部落发展为民族 (二)通过原有民族的分化瓦解和重新聚合——“异源同流”和“同源异流” (三)从部族发展为民族 (四)从氏族部落飞跃为民族 (五)在国家政权的影响下形成的民族 (六)异种族通婚的后代形成的混血民族 (七)在宗教作用下形成的民族 第三节 民族的发展 一、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民族社会的正常发展。 (二)民族社会的滞后发展。 (三)民族社会的跳跃发展。 二、民族发展的一般动因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影响民族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三)民族内部结构是影响民族发展的一个主要内因 (四)民族自身素质是影响民族发展的又一个主要内因 (五)民族之间关系结构则是影响、制约民族发展的一个主要外因 三、民族发展的类型 (一)按社会性质划分: 1、原始民族 2、奴隶制民族 3、封建民族 4、资本主义民族 5、社会主义 民族
(二)按生产力标准划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如果以生产工具为代表,可 以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与此相适应,民族的发展类型也可分为三种类型 四、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 在不同社会条件下,民族的发展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趋向:在私有制为基础的 阶级社会,由于阶级剥削和民族压迫,形成各民族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和大多数 民族发展的缓慢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由于消灭了阶级,铲除了私有制,建立 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各民族走向共同发展繁荣。 第四节民族的消亡 、民族消亡的途径和一般规律 (一)民族消亡不是指个别民族的消失,而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特征和差 别的最终消失,民族融合的实现。 (二)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实现的结果 (三)民族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自然的、渐进的历史过程。不能用人为的 强迫的、暴力的方式去实现。是在各民族密切联系交往中,不断增加共同性,减 少差别性,最终趋于一致 (四)民族消亡是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的。首先是阶级消亡,而后是国家消 亡,最后才是民族的消亡,这是民族消亡的一般规律。 二、民族同化 (一)概念及类型 (二)民族同化实现的基本过程 (三)民族同化的特点 三、民族融合 )民族融合 (二)民族融合的特点 (三)民族融合因素的积累和民族消亡的最后实现 四、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的区别
(二)按生产力标准划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如果以生产工具为代表,可 以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与此相适应,民族的发展类型也可分为三种类型。 四、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 在不同社会条件下,民族的发展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趋向:在私有制为基础的 阶级社会,由于阶级剥削和民族压迫,形成各民族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和大多数 民族发展的缓慢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由于消灭了阶级,铲除了私有制,建立 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各民族走向共同发展繁荣。 第四节 民族的消亡 一、民族消亡的途径和一般规律 (一)民族消亡不是指个别民族的消失,而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特征和差 别的最终消失,民族融合的实现。 (二)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实现的结果。 (三)民族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自然的、渐进的历史过程。不能用人为的、 强迫的、暴力的方式去实现。是在各民族密切联系交往中,不断增加共同性,减 少差别性,最终趋于一致。 (四)民族消亡是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的。首先是阶级消亡,而后是国家消 亡,最后才是民族的消亡,这是民族消亡的一般规律。 二、民族同化 (一)概念及类型 (二)民族同化实现的基本过程: (三)民族同化的特点 三、民族融合 (一)民族融合: (二)民族融合的特点 (三)民族融合因素的积累和民族消亡的最后实现 四、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