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教学目的]: 、了解创造性思维的要素 二、了解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 、鼓励学生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教学设想]: 1、文中关联很多,逻辑关系很强,在教学过程中,将通过淡化分析、强化朗读的方 法来培养学生议论语言的语感。 2、采用自主学习、共同探究、练讲结合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课文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想来做个测试:请觉得自己聪明的同学举手!(环视教室)请把 手放下。看来同学们都很谦虚。我们不妨来做个口头练习,测试一下?请看黑板。 板画: 师:在你眼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发言 师:天那,你们居然这么聪明呀!那在你们的答案中,谁的最正确?(停顿片刻,学 生自由回答)不错,谁的答案都是正确的,因为都很合理!看来,我们认识一个事 物,或解决一个问题,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答案,因而事物的正确的答案往往不止 一个。(板书1~课题) 正如苏轼的诗所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皆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什么? (生: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观察角度下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事 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通过学习,来检测一下,你到底有多少创新能力,怎样才 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1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教学目的]: 一、了解创造性思维的要素 二、了解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 三、鼓励学生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教学设想]: 1、文中关联很多,逻辑关系很强,在教学过程中,将通过淡化分析、强化朗读的方 法来培养学生议论语言的语感。 2、采用自主学习、共同探究、练讲结合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想来做个测试:请觉得自己聪明的同学举手!(环视教室)请把 手放下。看来同学们都很谦虚。我们不妨来做个口头练习,测试一下?请看黑板。 板画: 师:在你眼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发言 师:天那,你们居然这么聪明呀!那在你们的答案中,谁的最正确?(停顿片刻,学 生自由回答)不错,谁的答案都是正确的,因为都很合理!看来,我们认识一个事 物,或解决一个问题,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答案,因而事物的正确的答案往往不止 一个。(板书 1~课题) 正如苏轼的诗所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皆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什么? (生: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观察角度下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事 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通过学习,来检测一下,你到底有多少创新能力,怎样才 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这一环节设计,主要通过举手、口头练习、想象力的测试,鼓励学生要有自信心。 同时,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消除了学生学习议论文的畏难情绪,又自然的引出了课题, 也为下面学习新课文蓄势。] 浏览感知—明白文章论述的话题 1、明确话题: 设投影浏览1—3段,思考:文章开篇,从分析一个问题的答案入笔,否定哪一种思维 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有什么弊端?倡导哪一种思维方式? 投影}/学法指导一/注意文中的关键词“模式”和“方式”的不同,以理解文段的主要 意思 学生讨论、交流发言 设投影否定“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 倡导“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 寻找第二种答案 创造性思维(板书2) 2、在寻找第二种答案时候,可以用两个故事引入: (1)从前,有个吝啬的财主招不来长工,聪明的倪刚找上门去了。财主提了两个条件 一是“别人不吃的东西你得吃”,二是“别人不做的活你都得做”。倪刚完全同意。中 秋节,财主家人将许多肉、果供祖赏月,倪刚去将这些供品吃个精光。春节那天, 财主家都忙着拜年,倪刚却去门前挖了坟坑,把财主气得两眼直瞪。想一想,对财 主提出的两个条件,财主和倪刚思考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2)三国时,曹操手下有个主簿官杨修,聪明过人。一次,北方有个国家的使节、给曹 操送来一盒精制糕点。曹操接过糕点来,随手在盒盖竖着写了三个大字:“一合酥 写完后曹操将糕点放在桌子上就出去了。杨修进来,看见这盒糕点后以及曹操的手 迹,灵机一动,就自作主张把这盒糕点分给大家吃了。大家一下子就莫名其妙,只
2 [这一环节设计,主要通过举手、口头练习、想象力的测试,鼓励学生要有自信心。 同时,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消除了学生学习议论文的畏难情绪,又自然的引出了课题, 也为下面学习新课文蓄势。] 二、浏览感知 ——明白文章论述的话题 1、明确话题: {投影} 浏览 1—3 段,思考:文章开篇,从分析一个问题的答案入笔,否定哪一种思维 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有什么弊端?倡导哪一种思维方式? {投影} / 学法指导一 / 注意文中的关键词“模式”和“方式”的不同,以理解文段的主要 意思 学生讨论、交流发言 {投影} 否定“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 倡导“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 寻找第二种答案 ——创造性思维(板书 2) 2、在寻找第二种答案时候,可以用两个故事引入: (1)从前,有个吝啬的财主招不来长工,聪明的倪刚找上门去了。财主提了两个条件。 一是“别人不吃的东西你得吃”,二是“别人不做的活你都得做”。倪刚完全同意。中 秋节,财主家人将许多肉、果供祖赏月,倪刚去将这些供品吃个精光。春节那天, 财主家都忙着拜年,倪刚却去门前挖了坟坑,把财主气得两眼直瞪。想一想,对财 主提出的两个条件,财主和倪刚思考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2)三国时,曹操手下有个主簿官杨修,聪明过人。一次,北方有个国家的使节、给曹 操送来一盒精制糕点。曹操接过糕点来,随手在盒盖竖着写了三个大字:“一合酥” 写完后曹操将糕点放在桌子上就出去了。杨修进来,看见这盒糕点后以及曹操的手 迹,灵机一动,就自作主张把这盒糕点分给大家吃了。大家一下子就莫名其妙,只
好听从杨修的吩咐。不一会儿,曹操回来了,见桌子上只留下空盒子,便查问是谁 的主意。杨修不慌不忙地答道:“ 曹操听了这话,连声称赞杨 修聪明。请你想一想,杨修是如何回答的? (学生分析,教师归纳) 师:从刚才的分析中,大家都觉得倪刚、杨修很聪明,其实他们是具有一种什么思维能 力?(生答) 师:对照这两个因素,有些同学可能认为自己的才疏学浅,知识不够丰富,思维尚不成 熟,对自己的创新能力会产生怀疑。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练习,看看你是不是富有创 造性的思维: 练习:创造思维不是名人的专利,让我们大家也来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成为一个有 创造力的人吧,请看下面的练习: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请说出下列题目的答案,多 说几种。 1+1=?1(里)+1(里)=1(公里) 4+9=?4(点)+9(点)=1点(13点即下午1点) 5+7=?5(月)+7(月)=1(年) 6+18=?6(小时)+18(小时)=1(天) 师:从课文的第四小节可以看出这一点,我们一齐来读一下。 师:对,那么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必须具备的要素是什么呢?请同桌之间商量一下,试着 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师:可见,本文开篇,通过一个现象,来引出论述的话题——那就是创造性思维。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因为课文内容本身十分生动有趣,而旬与旬之间的关系世 比较浅显易懂,所以,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够为主,同时,也培养他们浏览阅读的能力] 紧扣问题——理清文章的脉络 设投影跳读4——12段,思考:围绕“创新思维”,作者提出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设投影/学法指导二/注意设问句在文中出现的位置及其作用 —往往出现句末或句首或独句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而后交流发言 明确:(1)产生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板书3)
3 好听从杨修的吩咐。不一会儿,曹操回来了,见桌子上只留下空盒子,便查问是谁 的主意。杨修不慌不忙地答道:“________________”。曹操听了这话,连声称赞杨 修聪明。请你想一想,杨修是如何回答的? (学生分析,教师归纳) 师:从刚才的分析中,大家都觉得倪刚、杨修很聪明,其实他们是具有一种什么思维能 力?(生答) 师:对照这两个因素,有些同学可能认为自己的才疏学浅,知识不够丰富,思维尚不成 熟,对自己的创新能力会产生怀疑。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练习,看看你是不是富有创 造性的思维: 练习:创造思维不是名人的专利,让我们大家也来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成为一个有 创造力的人吧,请看下面的练习: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请说出下列题目的答案,多 说几种。 1+1=?1(里)+1(里)=1(公里) 4+9=?4(点)+9(点)=1 点(13 点即下午 1 点) 5+7=?5(月)+7(月)=1(年) 6+18=? 6(小时)+18(小时)=1(天) 师:从课文的第四小节可以看出这一点,我们一齐来读一下。 师:对,那么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必须具备的要素是什么呢?请同桌之间商量一下,试着 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师:可见,本文开篇,通过一个现象,来引出论述的话题——那就是创造性思维。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因为课文内容本身十分生动有趣,而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也 比较浅显易懂,所以,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够为主,同时,也培养他们浏览阅读的能力] 三、紧扣问题——理清文章的脉络 {投影} 跳读 4——12 段,思考:围绕“创新思维”,作者提出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投影} / 学法指导二 / 注意设问句在文中出现的位置及其作用 ——往往出现句末或句首或独句成段 ,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而后交流发言 明确:(1)产生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板书 3)
(2)富有创造力的人(板书4)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语句(尤其是过渡旬)来进行跳读 从而理淸文章脉络的能力,以提高阅读的速度] 四、仔细琢磨—一分析文章的内容: 设投影轻声朗读4-8段,思考: 1)作者认为产生创新思维所必需的要素有哪些? 2)难句理解:“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6分钟以后…” 这种情况”指代什么?“它”指代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质疑,交流 明确1):(极书4) 渊博的知识 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请同学们一起朗读5、6小节 提示:注意长句子朗读的停顿。 明确2)“这种情况”指代“这些知识随时都可以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它”指代“新的 创意” 追问:请你举例证明作者的这一观点。 学生答。 追问:文章举了哪两个例子,请概括。 设投影/学法指导三/概括事例的方法—谁做什么事? 明确:①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②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了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 师:请你用简明的语言来另举例子 学生答,教师指导纠正
4 (2)富有创造力的人(板书 4)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语句(尤其是过渡句)来进行跳读 从而理清文章脉络的能力,以提高阅读的速度] 四、仔细琢磨——分析文章的内容: {投影} 轻声朗读 4-8 段,思考: 1)作者认为产生创新思维所必需的要素有哪些? 2)难句理解:“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 6 分钟以后……”。 这种情况”指代什么?“它”指代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质疑,交流 明确 1):(板书 4) 渊博的知识 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请同学们一起朗读 5、6 小节 提示:注意长句子朗读的停顿。 明确 2)“这种情况”指代“这些知识随时都可以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它”指代“新的 创意”。 追问:请你举例证明作者的这一观点。 学生答。 追问:文章举了哪两个例子,请概括。 {投影} / 学法指导三 / 概括事例的方法——谁做什么事? 明确:①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②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了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 师:请你用简明的语言来另举例子 学生答,教师指导纠正
师总结:这一部分,作者论述了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必需的要素。你觉得你身上一具备了 哪些要素?你觉得自己是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吗?(学生交流,引出下一个环节) {投影轻声朗读9-12段,思考 1)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人心态如何?各自的结果如何呢? 2)从这一部分论述中,你觉得怎样才是富有创造力的人? 设投影/学法指导四/注意文中总结性语句出现的标志性词语,如“由此可见”“总而言 之”“这样”“所以”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质疑、争辩 投影 富有创造力的人 缺乏创造力的人 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不 (自信)(板书5) 自信) 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 进行自我压抑 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由此看来: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板书6) 追问:他们觉得创造力仅仅是属于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你能一两个 例子反驳他们的想法吗? 总结:纵观上述两个部分的内容,请你来说说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学生总结 齐声朗读最后一个小节: 提示:要读得有力、自信
5 师总结:这一部分,作者论述了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必需的要素。你觉得你身上一具备了 哪些要素?你觉得自己是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吗?(学生交流,引出下一个环节) {投影} 轻声朗读 9-12 段,思考 1)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人心态如何?各自的结果如何呢? 2)从这一部分论述中,你觉得怎样才是富有创造力的人? {投影} / 学法指导四 / 注意文中总结性语句出现的标志性词语,如“由此可见”“总而言 之”“这样”“所以”------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质疑、争辩 投影} 富有创造力的人 缺乏创造力的人 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自信)(板书 5) 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不 自信) 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 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进行自我压抑 由此看来: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板书 6) 追问:他们觉得创造力仅仅是属于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你能一两个 例子反驳他们的想法吗? 总结:纵观上述两个部分的内容,请你来说说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学生总结 齐声朗读最后一个小节: 提示:要读得有力、自信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习惯;培养他们敢于发问、大胆质疑的 精神;同时,在自我辫析中,实现教学目标中的第三条:培养学生的创新窥识和能力。 根据板书,请一位优等学生总结本课内容及课文的议论结构 板书设计 问题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寻找第二种答案) 创造性思维(论题) 必需的要素(论点) 自信渊博的知识探求新事物并为此活用知识的态度、意识 持之以恒尝试留意细小的想法 富有创造力的人(结论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认为自己富有创造力的同学举手。(环视课堂)下面,请同学们再 来做一次笔头练习,作第二次测试 [这一环节设计,一来对本课内容作一个较为完整的梳理;二来再次强调富有创造力 的人首先要有自信心,其次要有实践的勇气;三来也照应了本课的开头,首尾呼应, 气町成;四來把课堂学习引入高潮,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五、学以致用——课堂练习 设投影: 请发挥你的想象,把下列两个图形组合成一段话。 范例:太阳公公如喝醉了酒,脸红通通的,醺醺然 走向西山,挥一挥手,洒下一天的晚霞
6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习惯;培养他们敢于发问、大胆质疑的 精神;同时,在自我辨析中,实现教学目标中的第三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根据板书,请一位优等学生总结本课内容及课文的议论结构 板书设计: 问题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寻找第二种答案) ↓ 创造性思维 ( 论题 ) ↓ ↓ 必需的要素 ( 论点 ) ↓ ↓ 自信 渊博的知识 探求新事物并为此活用知识的态度、意识 持之以恒尝试 留意细小的想法 ↓ ↓ 富有创造力的人 ( 结论 )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认为自己富有创造力的同学举手。(环视课堂)下面,请同学们再 来做一次笔头练习,作第二次测试。 [这一环节设计,一来对本课内容作一个较为完整的梳理;二来再次强调富有创造力 的人首先要有自信心,其次要有实践的勇气;三来也照应了本课的开头,首尾呼应,一 气呵成;四来把课堂学习引入高潮,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五、学以致用——课堂练习 {投影}: 请发挥你的想象,把下列两个图形组合成一段话。 范例:太阳公公如喝醉了酒,脸红通通的,醺醺然 走向西山,挥一挥手,洒下一天的晚霞
如锦缎一样的绚烂;低一低头,又留下 满山的惆怅:“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学生随意写作,教师巡视,作个别指导 学生交流、点评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六、结束语 同学们,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现代的进化历程,就是 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随着 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我们只有勇于和善于创新,才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而这个重任就落在了我们肩上。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培养更多的创新精神,人人都争 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七、巩固练习 设投影1)词汇积累 2)大声朗读课文5、6、13段 3)根据下发材料,辨析小偷的行为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通过朗读,增强议论文朗读的语感,增强学生的思辦能 力,尝试着写一点议论性的文字。] 附 [辩析题材 一天夜里,有一个小偷好不容易潜入一间屋子,结果除了一个气息奄奄的老人外什 么也没有。他懊丧之极,正准备离去时,老人发现了他。 老人问:“是客人吗?″他慌忙“噢”了一声。老人说:“坐下来歇歇吧,外面很 冷的。”他坐了下来 7
7 如锦缎一样的绚烂;低一低头,又留下 满山的惆怅:“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学生随意写作,教师巡视,作个别指导。 学生交流、点评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六、结束语: 同学们,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现代的进化历程,就是 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随着 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我们只有勇于和善于创新,才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而这个重任就落在了我们肩上。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培养更多的创新精神,人人都争 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七、巩固练习 {投影} 1)词汇积累: 2)大声朗读课文 5、6、13 段 3)根据下发材料,辨析小偷的行为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通过朗读,增强议论文朗读的语感,增强学生的思辨能 力,尝试着写一点议论性的文字。] 附: [辩析题材] 一天夜里,有一个小偷好不容易潜入一间屋子,结果除了一个气息奄奄的老人外什 么也没有。他懊丧之极,正准备离去时,老人发现了他。 老人问:“是客人吗?”他慌忙“噢”了一声。老人说:“坐下来歇歇吧,外面很 冷的。”他坐了下来
老人开始诉说孤独,并感谢他深夜来看自己。从来没有受到别人感谢的小偷心中十 分感动 从第二天起,小偷每天中午给老人送吃的去,还送衣服,老人再也不受冻挨饿了。 这些食物和衣服是小偷从其他地方偷来的 有人说,有些行为,评判时很难论其善恶。请你评一评这个小偷的行为 1、TRY24点:用2、6、7、8这四个数字,通过加减乘 除的运算得出24这个结果,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 2、先看图形 ,再展开联想 3、任选26个字母中的一个,展开想象,仿写句子。例: 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4、以“同情”为本体,仿照“同情是一缕春风,让枯秃的 枝头绽出新绿。”的句式造几个比喻句。 附: 关于“推敲”的典故: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岛(贾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 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之未定,遂于 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之尹 前,岛具对所得词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2.关于“锲而不舍”的出处: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多指方法或措施被实践证明生效
8 老人开始诉说孤独,并感谢他深夜来看自己。从来没有受到别人感谢的小偷心中十 分感动。 从第二天起,小偷每天中午给老人送吃的去,还送衣服,老人再也不受冻挨饿了。 这些食物和衣服是小偷从其他地方偷来的。 有人说,有些行为,评判时很难论其善恶。请你评一评这个小偷的行为。 1、 TRY24 点:用 2、6、7、8 这四个数字,通过加减乘 除的运算得出 24 这个结果,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 2、 先看图形 ,再展开联想 3、 任选 26 个字母中的一个,展开想象,仿写句子。例: A 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4、 以“同情”为本体,仿照“同情是一缕春风,让枯秃的 枝头绽出新绿。”的句式造几个比喻句。 附: 1.关于“推敲”的典故: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岛(贾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 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之未定,遂于 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之尹 前,岛具对所得词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2. 关于“锲而不舍”的出处: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行之有效 实行起来有成效。多指方法或措施被实践证明生效
探求探索追求 渊博(学识)深而且广。 一事无成一件事都没有做成功,形容事业上毫无成就。 毫不相关一点儿关系都没有。毫:丝毫,形容极细微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用费力 astin 关注关心重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这个词 (1)根深固( (2)孜不倦() (3)而不舍() (4)取() 2.选出一个与其它三个不同的作者,有多种选法,请说出理由。 A.高尔基B.何其芳C.冰心D.韩愈 (1)选A的理由: (2)选B的理由: (3)选C的理由:
9 探 求 探索追求。 渊 博 (学识)深而且广。 一事无成 一件事都没有做成功,形容事业上毫无成就。 毫不相关 一点儿关系都没有。毫:丝毫,形容极细微。 轻而易举 形容事情容易做,不用费力。 关 注 关心重视。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这个词。 (1)根深 固( )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孜不倦( )____________________ (3) 而不舍( )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取 ( )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选出一个与其它三个不同的作者,有多种选法,请说出理由。 A. 高尔基 B. 何其芳 C. 冰心 D. 韩愈 (1)选 A 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 B 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 C 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D的理由: 3.请用“创意”、“灵感”、“推敲”、“锲而不舍”四个词连缀成一段话 (可以打乱词序) 4.“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为什么? 5.创造性的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6.区分一个人是否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 7.“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你对这一观点持何态度, 请举例说明。 8.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关键在哪里? 9.选文主要论证的是什么?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0.“推敲”这一典故,讲的是贾岛写诗时斟酌字句,反复琢磨的故事。下面 是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诗,请填出空白处的两句诗。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三)1.(1),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2),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4) 吸取。 2.(1)高尔基是外国作家
10 (4)选 D 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用“创意”、“灵感”、“推敲”、“锲而不舍”四个词连缀成一段话 (可以打乱词序)。 4.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为什么? 5. 创造性的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6. 区分一个人是否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 7.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你对这一观点持何态度, 请举例说明。 8. 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关键在哪里? 9. 选文主要论证的是什么?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10. “推敲”这一典故,讲的是贾岛写诗时斟酌字句,反复琢磨的故事。下面 是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诗,请填出空白处的两句诗。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三)1. (1) ,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2)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3)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4) ,吸取。 2. (1)高尔基是外国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