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教学目的: 1、了解文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理解由具体实例引出论点的写法。 2、把握文章的结枃,理解围绕中心讲道理,摆事实,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3、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真正认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 性,努力成为具有创造精神的人。 教学重点: 1、了解文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理解由具体实例引出论点的写法。 2、把握文章的结构,理解围绕中心讲道理,摆事实,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课文 看图说话 由于背景的不同,考虑问题角度的变化,知识积累的差异等的原因,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 止一个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检查预习 1、检查字音 恭喜(gong)根深蒂固(di)依赖(lai)孜孜不倦(zi) 汲取(j)持之以恒(heng)锲而不舍(qie)渊博( yuan bo) 2、词语解释 汲取:吸取。汲,从下往上打水。 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介绍文体常识 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 事实论证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引用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四、整体感知全文 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1、认真朗读课文,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 2、围绕这个观点,作者阐述了那几个问题,在文中划出概括性的语句。 3、用浪线划出引起你思考的警句,并结合自己谈谈会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教学目的: 1、了解文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理解由具体实例引出论点的写法。 2、 把握文章的结构,理解围绕中心讲道理,摆事实,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3、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真正认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 性,努力成为具有创造精神的人。 教学重点: 1、了解文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理解由具体实例引出论点的写法。 2、把握文章的结构,理解围绕中心讲道理,摆事实,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课文 看图说话 由于背景的不同,考虑问题角度的变化,知识积累的差异等的原因,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 止一个。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二、检查预习 1、检查字音 恭喜(gōng) 根深蒂固(dì) 依赖(lài) 孜孜不倦(zī) 汲取(jí) 持之以恒(héng) 锲而不舍(qiè) 渊博(yuān bó) 2、词语解释 汲取:吸取。汲,从下往上打水。 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三、 介绍文体常识 议论文:论点 论据 论证 事实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引用论证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四、整体感知全文 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1、认真朗读课文,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 2、围绕这个观点,作者阐述了那几个问题,在文中划出概括性的语句。 3、用浪线划出引起你思考的警句,并结合自己谈谈会
五、分析课文 指导回答问题的思路:问题一观点一论证方式 1、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是哪一句? 明确: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很重要。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2、作者是如何提出观点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由对四个图形分类的不同答案引出,这样显得更加生动形象,而且激发读者的阅读兴 趣 3、围绕这个观点,作者阐述了哪几个问题 a、创造性的思维需要哪些必需的因素? b、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 4、提出这两个问题,作者运用什么句式? 明确:设问句。它的作用有:引出下文,引发思考,使文势有变化。在结构上起承接、过渡 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楚 六、深入感悟 1、创造性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观点1.渊博的学识2.有探求新事物、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的毅 力) 事实论据:约翰·古登贝尔克的事例(第8自然段) 罗兰·布歇尔的事例(第9自然段)—一都是从自然科学方面设例。 论证方法:事实论证引用论证 2、创造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观点1.任何人都有创造力,创造的意识在自己的思想里 2.即使是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也并非是轻而易举的获得灵感。非凡的灵感,往 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 逐渐充实而形成的 3.区别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的细小 的想法。) 事实论据:举例论证: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 4、最后,作者是如何总结的? 怎样才能成为有创造性的人 a.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b.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C.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七、小结 1、文章结构 提出问题(1-3段)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五、分析课文 指导回答问题的思路:问题---观点---论证方式 1、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是哪一句? 明确: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很重要。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2、作者是如何提出观点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由对四个图形分类的不同答案引出,这样显得更加生动形象,而且激发读者的阅读兴 趣。 3、围绕这个观点,作者阐述了哪几个问题。 a、创造性的思维需要哪些必需的因素? b、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 4、提出这两个问题,作者运用什么句式? 明确:设问句。它的作用有:引出下文,引发思考,使文势有变化。在结构上起承接、过渡 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楚。 六、深入感悟 1、创造性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观点 1.渊博的学识 2.有探求新事物、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的毅 力) 事实论据:约翰·古登贝尔克的事例(第 8 自然段); 罗兰·布歇尔的事例(第 9 自然段)——都是从自然科学方面设例。 论证方法:事实论证 引用论证 2、创造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观点 1.任何人都有创造力,创造的意识在自己的思想里。 2.即使是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也并非是轻而易举的获得灵感。非凡的灵感,往 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 逐渐充实而形成的。 3.区别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的细小 的想法。) 事实论据:举例论证: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 4、最后,作者是如何总结的? 怎样才能成为有创造性的人。 a.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b.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 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c.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七、小结 1、文章结构 提出问题 ( 1-3 段)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分析问题(4-12段) 第一层(4-8段):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 第二层(9-12段):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 解决问题(13段) 总结,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的关键所在 2、议论方法 引证法、例证法 八、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文体常识 本文的论证方法 (1)例证法: 约翰·古登贝尔克的事例(第8自然段) 罗兰·布歇尔的事例(第9自然段)一一都是从自然科学方面设例 (2)引证法:第6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 三、交流引起你思考的警句,并结合自己谈谈会。 1、做一个做一个富于创造性的人,关键在哪里?(讨论) 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 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2、思考:“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为什么?(尽量用课文中 的话回答。) 因为: 1、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2、情况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变化 3、如果认为答案是唯一的,找到答案就会止步不前。 3、思考:“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 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 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教师总结: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1.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2.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3.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楔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四、思维火花 创造性思维一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 物的本质及内部规律,而且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独创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过程 广博的知识与浓厚的兴趣 克服思维定势
分析问题 (4-12 段) 第一层(4 -8 段):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 第二层( 9-12 段):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 解决问题(13 段) 总结,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的关键所在。 2、议论方法 引证法、例证法 八、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文体常识 二、本文的论证方法: (1)例证法: 约翰·古登贝尔克的事例(第 8 自然段); 罗兰·布歇尔的事例(第 9 自然段)——都是从自然科学方面设例。 (2)引证法:第 6 自然段和第 11 自然段。 三、交流引起你思考的警句,并结合自己谈谈会。 1、做一个做一个富于创造性的人,关键在哪里?(讨论) 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 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2、思考:“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为什么?(尽量用课文中 的话回答。) 因为: 1、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2、情况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变化。 3、如果认为答案是唯一的,找到答案就会止步不前。 3、思考:“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 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 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教师总结: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1.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2.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3.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楔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四、思维火花 创造性思维—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 物的本质及内部规律,而且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独创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过程。 ◼ 广博的知识与浓厚的兴趣 ◼ 克服思维定势
克服“中庸之道”、“枪打出头鸟” 善于抓住灵感 五、本文写法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1.充分利用了事实论据,有力的证明了论点一事实是证明论点的最有力的武器。 2.引用的成语、典故颇多,增加了文章的语言的气势 议论文的语言在该简练处 简练、该生动处生动。原则是始终为论点服务 六、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最后一课 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许多国家,拜访了许多有学 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都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 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 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答:“旷野里长着野草。”哲 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该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 他们都没有想到,一心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用铲子铲掉就够 了。”哲学家摇摇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办法。”哲学 家微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位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要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等弟子们都 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你们回去以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除一片杂 草,一年后,我们再来相聚。”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不再是杂草丛 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 家始终没有来。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 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 同样,要想让灵魂净洁,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领它 1.根据文意,在最后一段的两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每处4个字以内) 2.对哲学家“如何除掉这些杂草”的提问,为什么弟子们的回答都不正确? 无论是从表面上除去杂草,还是连根挖出杂萆,都只是暂时性的,而不能彻底永久地 除掉这些杂草 3.根据上下文的提示,该怎样正确地回答哲学家“如何正确地除掉杂草”的问题? 要彻底永久地除掉这些杂草,就要把它改变成良田,种上庄稼 4.文中说相聚的地方已变成了一片庄稼地。它是怎样“变成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的? 是哲学家用一年时间把荒地开垦成农田种上的谷子。 5.一年后,哲学家为什么始终没有来赴约?
◼ 克服“中庸之道”、“枪打出头鸟” ◼ 善于抓住灵感 五、本文写法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1.充分利用了事实论据 ,有力的证明了论点------事实是证明论点的最有力的武器。 2.引用的成语、典故颇多,增加了文章的语言的气势-------议论文的语言在该简练处 简练、该生动处生动。原则是始终为论点服务! 六、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最后一课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许多国家,拜访了许多有学 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都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 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 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答:“旷野里长着野草。”哲 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该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 他们都没有想到,一心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用铲子铲掉就够 了。”哲学家摇摇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办法。”哲学 家微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位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要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都 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你们回去以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除一片杂 草,一年后,我们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不再是杂草丛 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 家始终没有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 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 种上庄稼 ;同样,要想让灵魂净洁,惟一的方法就是 用美德 去占领它。 1.根据文意,在最后一段的两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每处 4 个字以内) 2.对哲学家“如何除掉这些杂草”的提问,为什么弟子们的回答都不正确? 无论是从表面上除去杂草,还是连根挖出杂萆,都只是暂时性的,而不能彻底永久地 除掉这些杂草。 3.根据上下文的提示,该怎样正确地回答哲学家“如何正确地除掉杂草”的问题? 要彻底永久地除掉这些杂草,就要把它改变成良田,种上庄稼。 4.文中说相聚的地方已变成了一片庄稼地。它是怎样“变成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的? 是哲学家用一年时间把荒地开垦成农田种上的谷子。 5.一年后,哲学家为什么始终没有来赴约?
因为哲学家把旷野改造成农田,已用行动和事实给学生们作了回答,所以他不必再赴约作 口头回答了 6.用自己的语言简洁准确地概括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 要除掉头脑中错误的、肮脏的思想,只有用正确的、美善的思想去武装。 七、总结课文 本文围绕中心,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逐层深入地进行了论述,使我们认识到思维方法的变 化对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 八、布置作业 完成《同行》 板书设计: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提出问题(1-3段)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分析问题(4-12段) 第一层(4-8段):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 第二层(9-12段):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 解决问题(13段) 总结,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的关键所在 教后心得:
因为哲学家把旷野改造成农田,已用行动和事实给学生们作了回答,所以他不必再赴约作 口头回答了。 6.用自己的语言简洁准确地概括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 要除掉头脑中错误的、肮脏的思想,只有用正确的、美善的思想去武装。 七、总结课文 本文围绕中心,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逐层深入地进行了论述,使我们认识到思维方法的变 化对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 八、布置作业 完成《同行》 板书设计: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提出问题 ( 1-3 段)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分析问题 (4-12 段) 第一层(4 -8 段):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 第二层( 9-12 段):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 解决问题(13 段) 总结,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的关键所在。 教后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