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显特色,回归本位 2010高考湖北卷文学作品阅读试题述评 430090武汉市汉南一中张大勇 2009年秋湖北省高中进入新课程,在这样的背景下,2010年湖北高考试卷的走势引人 关注。总体而言,2010年、2009年高考湖北卷文学作品阅读考查在命题思想、难度区分度 控制、书写长度等方面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选文比较 2010年、2009年湖北卷的文学作品阅读选文均出自名家之手。《烟花三月下扬州》的作 者熊召政为茅盾文学奖得主,其作品《张居正》独步文坛:《书房的窗子》的作者杨振声是 沈从文的老师,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系主任、青岛大学校长。非名家不选的选文标准体现了 湖北卷注重人文熏陶和价值引领的审美取向 不过,两篇文章还是呈现些微差异。《烟花三月下扬州》没有走记游散文的老路,没有 将重心放在描摹山水形胜上,而是将历史的扬州与现实的扬州相关联,隐现出在商品大潮裹 挟下诗意与雅趣被商业驱逐的无奈与失意,体现了文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胸襟开阔 而《书房的窗子》则体现了知识分子内心的修炼,风格沉静内敛,行文舒展,具有内在的张 力,是浮躁人心的一剂清醒剂,体现的是“独善其身”的儒家传统。这两年的选文显示:湖 北卷在坚持名家手笔的前提下,又持一定的开放性,追求文章内容、行文风格的多样性。2010 年选文还有一点新变化不同:地域特征、荆楚文化得以强化。《烟花三月下扬州》的作者熊 召政是湖北人,文题“烟花三月下扬州”出自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其典其实与湖北 也是有关联的。 题比较 两年试卷文学作品考查的命题走势基本相同,但在题型、题意表述诸方面呈现局部变化, 体现出“迈小步,不停步”的特点 2010年、2010年湖北卷文学作品阅读题考点与赋分 分值 结构文中加点处是唐诗名句,请任选两处,简要分析其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4分 技法在描述扬州景物时切入的角度及语言的运用很独特,请结合第④段和第6分 2010年语言⑤段加以赏析 内容/作者为什么说“扬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风流不再?”请联系全文作 5分 简要分析。 结构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 3分 语言 「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 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 6分 2009年 主题/作者为什么说“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 5分 更为空灵、更为生动?请联系第④、⑤段作简要分析。 技法|在第⑥、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 由上表不难看出,文学作品阅读考查题型大致不变,题量不变,赋分不变;考查点相对 稳定,结构、语言、表现手法(技法)和思想主题是考查的热点。综观两年的命题,可以发 现一些共同点: 1、注重从表达层面设题。2010年考查诗句在结构上的作用、联系重点语句理解全文的 思想情感等,2009年试卷从三个方面赏析语言、比较两种诗境的特点等题目都鲜明地体现 了这一点。由此可以看出湖北卷重视“语言本位”特点 2、命题指向明确。试题指令具体,用语通俗,对思维方向、阅读区间等的表述相当细
突显特色,回归本位 ——2010 高考湖北卷文学作品阅读试题述评 430090 武汉市汉南一中 张大勇 2009 年秋湖北省高中进入新课程,在这样的背景下,2010 年湖北高考试卷的走势引人 关注。总体而言,2010 年、2009 年高考湖北卷文学作品阅读考查在命题思想、难度区分度 控制、书写长度等方面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一、选文比较 2010 年、2009 年湖北卷的文学作品阅读选文均出自名家之手。《烟花三月下扬州》的作 者熊召政为茅盾文学奖得主,其作品《张居正》独步文坛;《书房的窗子》的作者杨振声是 沈从文的老师,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系主任、青岛大学校长。非名家不选的选文标准体现了 湖北卷注重人文熏陶和价值引领的审美取向。 不过,两篇文章还是呈现些微差异。《烟花三月下扬州》没有走记游散文的老路,没有 将重心放在描摹山水形胜上,而是将历史的扬州与现实的扬州相关联,隐现出在商品大潮裹 挟下诗意与雅趣被商业驱逐的无奈与失意,体现了文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胸襟开阔。 而《书房的窗子》则体现了知识分子内心的修炼,风格沉静内敛,行文舒展,具有内在的张 力,是浮躁人心的一剂清醒剂,体现的是“独善其身”的儒家传统。这两年的选文显示:湖 北卷在坚持名家手笔的前提下,又持一定的开放性,追求文章内容、行文风格的多样性。2010 年选文还有一点新变化不同:地域特征、荆楚文化得以强化。《烟花三月下扬州》的作者熊 召政是湖北人,文题“烟花三月下扬州”出自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其典其实与湖北 也是有关联的。 二、命题比较 两年试卷文学作品考查的命题走势基本相同,但在题型、题意表述诸方面呈现局部变化, 体现出“迈小步,不停步”的特点。 2010 年、2010 年湖北卷文学作品阅读题考点与赋分 年 份 考点 设 题 分值 2010 年 结构 文中加点处是唐诗名句,请任选两处,简要分析其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4 分 技法 语言 在描述扬州景物时切入的角度及语言的运用很独特,请结合第④段和第 ⑤段加以赏析。 6 分 内容 作者为什么说“扬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风流不再?”请联系全文作 简要分析。 5 分 2009 年 结构 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 3 分 语言 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 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 6 分 主题 作者为什么说“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 更为空灵、更为生动?请联系第④、⑤段作简要分析。 5 分 技法 在第⑥、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 4 分 由上表不难看出,文学作品阅读考查题型大致不变,题量不变,赋分不变;考查点相对 稳定,结构、语言、表现手法(技法)和思想主题是考查的热点。综观两年的命题,可以发 现一些共同点: 1、注重从表达层面设题。2010 年考查诗句在结构上的作用、联系重点语句理解全文的 思想情感等,2009 年试卷从三个方面赏析语言、比较两种诗境的特点等题目都鲜明地体现 了这一点。由此可以看出湖北卷重视“语言本位”特点。 2、命题指向明确。试题指令具体,用语通俗,对思维方向、阅读区间等的表述相当细
致周密,不在题意的理解上设置障碍,使考査更为纯粹,同时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试题的变化体现在: 1、命题角度有变。对比2010年、2009年湖北卷文学作品考查,命题明显呈现这样 个特点:考点稳定,角度变化。试题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且偏重于形式)命题的格局没有 变化,形式方面从结构、语言和表达技巧方面切入,内容方面从思想情感切入。但考查角度 变化鲜明。如,同是考查“结构”,且是从“作用”层面入手,2010年问“唐诗名句在文章 结构中作用”,着眼于局部:而2009年则是问“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立足于 全局。同是鉴赏语言,2010年是从“写景切入的角度”和“语言运用的独特性”层面设题 而2009年是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层面设题。考点稳定突出了核心考点的 地位,同是避免复习备考的盲动主义;而命题角度的变化使得常规知识点常考常新,有利于 扎实全面地考查阅读能力,同时力避猜题等投机主义 2、题型出现微调。2010年的试题是一道客观题加上三道主观题,而2009年是四道主 观题。文学作品阅读考查中客观题一度淡出,而近年来又陆续出现在试卷中,这一点要引为 注意。客观题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考査难度,减少了书写量,答题的策略也要随之调 3、题干表述简化。2010年题干表述用字113字,2009年题干表述用字127字。题干 简化产生的直接效应是试题更直观,答题的繁复程度降低,如2009年试题要求从三个方面 鉴赏语言,而2010年试题思考层面最多的也只是两个层面。 4、题干措辞平实。2009年试题中尚有“典雅”“着意”这样专业性、文学性的措辞 而2010年的试题就看不到这样的词语了,试题表述更为通俗化。 5、和新课程接轨。部分先行参加新课程的省市高考试题具有示范性,湖北卷今年的某 些变化就受到他们的启发,如题型的变化、试题弹性的增加和考查深度的加大等等。客观题 的回归克服了题型单一化,同时也减少了评分误差,有利于公平选拔:试题弹性增强最突出 的例子是17小题:文中加点处是唐诗名句,请任选两处,简要分析其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请任选两处”让考生拥有了更大的答题主动权和选择权,符合新课程倡导的“自主”的理 念:此外,“创新”特色在试题中也有体现。如第19题:作者为什么说“扬州的繁华还在 但唐代的风流不再?”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解答这道题,必须依托厚实的品味语言的能 力,建立很好的语感,只要这样才能读出“唐代的风流”所代表的“人文风气和山水风光” 这样的言外之意。这样的试题会给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以较大的空间。 备考建议 1、扎实上好教材,打好双基。进入高三即抛开教材一头扎进资料实乃舍本逐末,得不 偿失。当然,教材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要有针对性和时效性,要结合最新的考情有所侧重。 2、关注近两年各地高考试题。这些试题透露众多复习备考的重难点和来年命题趋势, 值得认真解读领会。另外,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对2010年试卷的评价和即将出台的湖北省新 课程高考方案均需引起重视 3、注意归类整理,建立资料库。如文学形象系列、文学流派系列、文学手法系列等。 4、进行实战训练,积累方法。复习到中后期,进行一定强度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同 是要注意总结各类解题方法,如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方法,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 方法,抽象概括的方法等等
致周密,不在题意的理解上设置障碍,使考查更为纯粹,同时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试题的变化体现在: 1、命题角度有变。对比 2010 年、2009 年湖北卷文学作品考查,命题明显呈现这样一 个特点:考点稳定,角度变化。试题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且偏重于形式)命题的格局没有 变化,形式方面从结构、语言和表达技巧方面切入,内容方面从思想情感切入。但考查角度 变化鲜明。如,同是考查“结构”,且是从“作用”层面入手,2010 年问“唐诗名句在文章 结构中作用”,着眼于局部;而 2009 年则是问“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立足于 全局。同是鉴赏语言,2010 年是从“写景切入的角度”和“语言运用的独特性”层面设题, 而 2009 年是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层面设题。考点稳定突出了核心考点的 地位,同是避免复习备考的盲动主义;而命题角度的变化使得常规知识点常考常新,有利于 扎实全面地考查阅读能力,同时力避猜题等投机主义。 2、题型出现微调。2010 年的试题是一道客观题加上三道主观题,而 2009 年是四道主 观题。文学作品阅读考查中客观题一度淡出,而近年来又陆续出现在试卷中,这一点要引为 注意。客观题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考查难度,减少了书写量,答题的策略也要随之调 整。 3、题干表述简化。2010 年题干表述用字 113 字,2009 年题干表述用字 127 字。题干 简化产生的直接效应是试题更直观,答题的繁复程度降低,如 2009 年试题要求从三个方面 鉴赏语言,而 2010 年试题思考层面最多的也只是两个层面。 4、题干措辞平实。2009 年试题中尚有“典雅”“着意”这样专业性、文学性的措辞, 而 2010 年的试题就看不到这样的词语了,试题表述更为通俗化。 5、和新课程接轨。部分先行参加新课程的省市高考试题具有示范性,湖北卷今年的某 些变化就受到他们的启发,如题型的变化、试题弹性的增加和考查深度的加大等等。客观题 的回归克服了题型单一化,同时也减少了评分误差,有利于公平选拔;试题弹性增强最突出 的例子是 17 小题:文中加点处是唐诗名句,请任选两处,简要分析其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请任选两处”让考生拥有了更大的答题主动权和选择权,符合新课程倡导的“自主”的理 念;此外,“创新”特色在试题中也有体现。如第 19 题:作者为什么说“扬州的繁华还在, 但唐代的风流不再?”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解答这道题,必须依托厚实的品味语言的能 力,建立很好的语感,只要这样才能读出“唐代的风流”所代表的“人文风气和山水风光” 这样的言外之意。这样的试题会给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以较大的空间。 三、备考建议 1、扎实上好教材,打好双基。进入高三即抛开教材一头扎进资料实乃舍本逐末,得不 偿失。当然,教材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要有针对性和时效性,要结合最新的考情有所侧重。 2、关注近两年各地高考试题。这些试题透露众多复习备考的重难点和来年命题趋势, 值得认真解读领会。另外,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对 2010 年试卷的评价和即将出台的湖北省新 课程高考方案均需引起重视。 3、注意归类整理,建立资料库。如文学形象系列、文学流派系列、文学手法系列等。 4、进行实战训练,积累方法。复习到中后期,进行一定强度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同 是要注意总结各类解题方法,如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方法,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 方法,抽象概括的方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