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黑龙江省高考适应性训练考试 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Ⅲ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 其他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 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 体工整、笔记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做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 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苗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农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城镇化,引领下一轮经济增长
2010 年黑龙江省高考适应性训练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 I 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 其他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 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 内。 2. 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 体工整、笔记清楚。 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做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 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 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苗黑。 5.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农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 I 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城镇化,引领下一轮经济增长
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2009年,在已经下达的4批中央投资中,用于民生工程的投资 占比超过5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要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为扩大内需、调整 经济结构的重点,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 改善民生的发展才是切实的发展。中国人在传统观念影响下,对房子的关注远远超越其他 近年来房价飙升,为普通百姓所诟病。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出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 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加大农村危房改造支持力度等信息。 与房子问题几乎同样备受瞩目的是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会议透露,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加 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罗湖作为 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 近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大的亮点是把城市化强调起来,将它作为结构调整很重要的 一个方面提出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姚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让农民仔 城市里生活,把户口问题专门提出来。这意味着中央已经意识到城市化滞后是产业结构调整 困难纳的很重要的原因。”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也对记者表示:“放宽城镇户籍限制是一个有利的政策 有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格局,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他说:“户口始终是很多人难以克 服的制度性屏障,只能通过中央政府下决心逐步破题。放宽城镇户籍限制有助于推进城市化, 有助于城乡统筹发展,户籍制度是二元结构的一个制度安排,曾在历史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但也阻碍了城乡一体化工作的推进。现在提倡对外来人口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要提升城市 化水平,户口障碍要放逐步消除。”穆光宗还谈道,有人建议用居民身份证取代“城乡分类户 籍制度”,这是一个前瞻性的想法。 针对城乡差异问题,丹麦奥尔胡斯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克莱门斯斯图贝在接受记者采访 时也表示:“地区尤其是城乡间的差距,是中国面临的严重问题,但也为进一步扩大内需增 加了很大空间。通过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及福利水平,进一步带动整体经济发展的可行 性很大,而且有着实际需要,这也是和谐社会目标的一部分
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2009 年,在已经下达的 4 批中央投资中,用于民生工程的投资 占比超过 5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要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为扩大内需、调整 经济结构的重点,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 改善民生的发展才是切实的发展。中国人在传统观念影响下,对房子的关注远远超越其他。 近年来房价飙升,为普通百姓所诟病。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出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 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加大农村危房改造支持力度等信息。 与房子问题几乎同样备受瞩目的是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会议透露,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加 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罗湖作为 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 “近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大的亮点是把城市化强调起来,将它作为结构调整很重要的 一个方面提出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姚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让农民仔 城市里生活,把户口问题专门提出来。这意味着中央已经意识到城市化滞后是产业结构调整 困难纳的很重要的原因。”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也对记者表示:“放宽城镇户籍限制是一个有利的政策, 有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格局,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他说:“户口始终是很多人难以克 服的制度性屏障,只能通过中央政府下决心逐步破题。放宽城镇户籍限制有助于推进城市化, 有助于城乡统筹发展,户籍制度是二元结构的一个制度安排,曾在历史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但也阻碍了城乡一体化工作的推进。现在提倡对外来人口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要提升城市 化水平,户口障碍要放逐步消除。”穆光宗还谈道,有人建议用居民身份证取代“城乡分类户 籍制度”,这是一个前瞻性的想法。 针对城乡差异问题,丹麦奥尔胡斯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克莱门斯·斯图贝在接受记者采访 时也表示:“地区尤其是城乡间的差距,是中国面临的严重问题,但也为进一步扩大内需增 加了很大空间。通过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及福利水平,进一步带动整体经济发展的可行 性很大,而且有着实际需要,这也是‘和谐社会’目标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会出现地方压力过大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能够通过诸 如体制改革以及其他改革得到解决,那么中国经济在2010年会走得更远。”克莱门斯斯图 贝这样对记者表示 1.以下有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在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方面要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重点 B.加大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加大农村危房改造支持力 度,遏制房价的飙升。 C.要把解决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 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 D.把城市化强调起来,将它作为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提出来是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最大的亮点。 2.对文中姚洋、穆光宗两位教授谈到的“城镇户籍改革”问题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把户口问题专门提出来意味着中央已经意识到城市化滞后是产业结构调整困难很重要 的原因。 B.放宽城镇户籍限制有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格局,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C.户口始终是很多人难以克服的制度性屏障,只能通过中央政府下决心逐步解决。 D.户籍制度曾在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也阻碍了城乡一体化工作的推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城乡二元结构格局逐渐的破解,将来有可能用居民身份证取代“城乡分类户籍制 度 B.针对城乡差异问题,丹麦的克莱门斯斯图贝认为城乡间的差距为进一步扩大内需增加 了很大空间,但更是中国面临的严重问题
与此同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会出现地方压力过大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能够通过诸 如体制改革以及其他改革得到解决,那么中国经济在 2010 年会走得更远。”克莱门斯·斯图 贝这样对记者表示。 1.以下有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在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方面要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重点。 B.加大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加大农村危房改造支持力 度,遏制房价的飙升。 C.要把解决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 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 D.把城市化强调起来,将它作为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提出来是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最大的亮点。 2.对文中姚洋、穆光宗两位教授谈到的“城镇户籍改革”问题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把户口问题专门提出来意味着中央已经意识到城市化滞后是产业结构调整困难很重要 的原因。 B.放宽城镇户籍限制有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格局,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C.户口始终是很多人难以克服的制度性屏障,只能通过中央政府下决心逐步解决。 D.户籍制度曾在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也阻碍了城乡一体化工作的推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城乡二元结构格局逐渐的破解,将来有可能用居民身份证取代“城乡分类户籍制 度”。 B.针对城乡差异问题,丹麦的克莱门斯·斯图贝认为城乡间的差距为进一步扩大内需增加 了很大空间,但更是中国面临的严重问题
C.城镇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只能通过体制改革得到解决,中国的经济在2010 年会走得更远。 D.住房制度的改革和传统观念的改变,将会使百姓不再把房子作为关注得重点。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张特立字文举,东明人。中泰和进士,为偃师主薄。改宣德州司侯。州多金国戚,号难 治。特立至官,俱往谒之。有五将军率家奴劫民群羊,特立命大索闾里,遂过将军家,温言 诱之曰:“将军宅宁有盗羊者邪,聊视之以杜众口。¨潜使人索其后庭,得羊数十。遂缚其奴 系狱,其子匿他舍,捕得之,以近族得减死论。豪贵由是遵法,民赖以全。 正大初,迁洛阳令。时军旅数起,郡县窘迫,东帅纥石烈牙兀諠又侮慢儒士。会移镇陕 右,道经洛阳,见特立淳古,不礼之,遽责令治糗具,期三日足,后期如军法。县民素贤特 立,争输于庭,帅大奇之。既而拜监察御史,首言世宗诸孙不宜幽囚:尚书右丞颜盏石鲁与 佃民争田,参知政事徒单兀典谄事近习,皆当罢黜。执政者忌之。会平章政事白撒犒军陕西, 特立又劾其掾不法。白撒诉于世宗,(此处实为金哀宗)。世宗宥之,遂归田里 特立通程氏易,晚教授诸生,东平严实每加礼焉。岁丙午,世祖在潜邸受王印,首传旨 谕特立曰:“前监察御史张特立,养素丘园,易代如一,今年几七十,研究圣经,宜锡嘉名, 以光潜德,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壬子岁,复降玺书谕特立曰:“白首穷经,诲人不倦,无 过不及,学者宗之,昔已锡嘉名,今复谕意。”癸丑,特立卒,年七十五。特立所著书有《易 集说》、《历年系事记》 (节选自《元史张特立传》)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特立淳古,不礼之礼:礼待 B.既而拜监察御史 拜:授予官职 C.易代如 易:改换
C.城镇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只能通过体制改革得到解决,中国的经济在 2010 年会走得更远。 D.住房制度的改革和传统观念的改变,将会使百姓不再把房子作为关注得重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张特立字文举,东明人。中泰和进士,为偃师主薄。改宣德州司侯。州多金国戚,号难 治。特立至官,俱往谒之。有五将军率家奴劫民群羊,特立命大索闾里,遂过将军家,温言 诱之曰:“将军宅宁有盗羊者邪,聊视之以杜众口。”潜使人索其后庭,得羊数十。遂缚其奴 系狱,其子匿他舍,捕得之,以近族得减死论。豪贵由是遵法,民赖以全。 正大初,迁洛阳令。时军旅数起,郡县窘迫,东帅纥石烈牙兀諠又侮慢儒士。会移镇陕 右,道经洛阳,见特立淳古,不礼之,遽责令治糗具,期三日足,后期如军法。县民素贤特 立,争输于庭,帅大奇之。既而拜监察御史,首言世宗诸孙不宜幽囚;尚书右丞颜盏石鲁与 佃民争田,参知政事徒单兀典谄事近习,皆当罢黜。执政者忌之。会平章政事白撒犒军陕西, 特立又劾其掾不法。白撒诉于世宗,(此处实为金哀宗)。世宗宥之,遂归田里。 特立通程氏易,晚教授诸生,东平严实每加礼焉。岁丙午,世祖在潜邸受王印,首传旨 谕特立曰:“前监察御史张特立,养素丘园,易代如一,今年几七十,研究圣经,宜锡嘉名, 以光潜德,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壬子岁,复降玺书谕特立曰:“白首穷经,诲人不倦,无 过不及,学者宗之,昔已锡嘉名,今复谕意。”癸丑,特立卒,年七十五。特立所著书有《易 集说》、《历年系事记》。 (节选自《元史·张特立传》)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特立淳古,不礼之 礼:礼待 B.既而拜监察御史 拜:授予官职 C.易代如一 易:改换
D.白首穷经 困厄 5.下列句子全都表明张特立敢于直言、不畏权贵的一组是 ①其子匿他舍,捕得之 ②将军宅宁有盗羊这邪 ③首言世宗诸孙不宜悠囚 ④参知政事徒兀典谄事近习 ⑤养素丘园,易代如 ⑥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特立为查盗羊者,先稳住五将军,再命人暗中搜査,抓捕了将军的儿子及家奴,最终 一干人等因为是皇帝地近族得以免罪 B.因为深受百姓爱戴,当平素瞧不起读书人的东帅纥石烈牙兀誼刁难张特立时,老百姓争 着把军需用品送去,这使得东帅十分惊奇。 C.担任监察御史后,张特立直言敢谏,弹劾不法权贵,受到了当权者的忌恨。 D.张特立万年教授学生,研究探索古代圣殿,丙午年,被元世祖赐号为“中庸先生”。壬子 年,元世再次下诏书,肯定了张特立的学识和人品。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温言诱之曰:“将军宅宁有盗羊者邪,聊视之以杜众口。” (2)会平章政事白撒犒军陕西,特立又劾其掾不法。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梅花绝句
D.白首穷经 穷:困厄 5.下列句子全都表明张特立敢于直言、不畏权贵的一组是 ①其子匿他舍,捕得之 ②将军宅宁有盗羊这邪 ③首言世宗诸孙不宜悠囚 ④参知政事徒兀典谄事近习 ⑤养素丘园,易代如一 ⑥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张特立为查盗羊者,先稳住五将军,再命人暗中搜查,抓捕了将军的儿子及家奴,最终 一干人等因为是皇帝地近族得以免罪。 B.因为深受百姓爱戴,当平素瞧不起读书人的东帅纥石烈牙兀諠刁难张特立时,老百姓争 着把军需用品送去,这使得东帅十分惊奇。 C.担任监察御史后,张特立直言敢谏,弹劾不法权贵,受到了当权者的忌恨。 D.张特立万年教授学生,研究探索古代圣殿,丙午年,被元世祖赐号为“中庸先生”。壬子 年,元世再次下诏书,肯定了张特立的学识和人品。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温言诱之曰:“将军宅宁有盗羊者邪,聊视之以杜众口。” (2)会平章政事白撒犒军陕西,特立又劾其掾不法。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梅花绝句
陆游 闻道梅花坼①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注意】①坼(che):裂开。这里是绽开的意思。 8.“雪堆遍满四山中”一句所写的梅花玉唐代诗人齐已笔下的“一枝”、宋代诗人林逋所吟的 疏影”有所不同,请对这一诗句进行赏析。(5分) 9.本诗的三、四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 (三)名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曰:“默而识之,, 何有于我哉!”(《论语》 (2)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乙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 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用2B铅笔答在答题卡上 把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陆游 闻道梅花坼①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注意】①坼(chè):裂开。这里是绽开的意思。 8.“雪堆遍满四山中”一句所写的梅花玉唐代诗人齐已笔下的“一枝”、宋代诗人林逋所吟的 “疏影” 有所不同,请对这一诗句进行赏析。(5 分) 9.本诗的三、四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 分) (三)名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子曰:“默而识之, , ,何有于我哉!”(《论语》) (2) ,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苏轼《赤壁赋》)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 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用 2B 铅笔答在答题卡上 把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我的灵魂我的书 梁文道 气质,就是品质散发出来的味道 有一年,一个美国小伙子考上了哈佛大学,学工程。哈佛大学第一年有个核心课程,所 谓核心课程,就是新生进校不是上专业课,而是上全体学生都必须上的公共课。这些课程的 内容千奇百怪,什么都有,学校认为这些是任何一个哈佛学生都应涉猎的知识领域。于是, 这个学生就选了一门课,但选完后他非常后悔,因为他选的是“中古英文文学”。想想看 个想学工程的学生,跑去念“中古英文文学”,肯定非常痛苦 更要命的是,代课教授年纪大,说话慢,讲课风格老派,听着很闷,所以他经常逃课。 好不容易熬完了一学期的课,放暑假了,他很高兴。他要打工挣钱,于是就在学校附近的 家旧书店里找了份工作。 干什么呢?这种书店常常接到电话,被叫到别人家里收一些旧书回来,然后出售—他 就干这个。 有一天,老板派他去哈佛大学旁边的一户人家里收书。他去了,一个老太太开的门,老 太太看上去一脸忧伤。自我介绍后,他发现老太太竟是那位教他“中古英文文学”课教授的夫 人。原来那位教授上完这学期的课后没多久就死了,死后留下了一屋子的书。老太太觉得这 些书让她睹物思人,所以决定把它们卖掉,于是就给这家旧书店打了电话,恰好是这个小伙 子被派来收书。这时,小伙子意识到,原来他刚上完的那门课是那位教授一生中最后的一门 课,他是那位教授一生中最后一批学生之一。虽然他不喜欢那位教授,但他的心情也很沉重 当他去看这些书该怎么搬时,他发现教授书房的一整面墙的书柜里全是廉价的侦探小说。这 个学生笑了,他想,这个老家伙平时上课很严肃,原来最爱看的是侦探小说。他竞有这种兴 趣!小伙子越想越觉得好笑。书房后面是一扇大玻璃门,出去后是一个小花园,非常漂亮 老太太说:“我丈夫生前最大的嗜好就是种花剪草。” 玻璃门旁边还有两个书柜,里面放的全是园艺书。看了半天,这个学生做出决定:不 搬这些书了! 于是他回去对老板说:“老板,我想把那位教授的书都买下来。”老板惊讶地问:“你全要? 价钱你付得起吗?”学生说:“那薪水我就不要了。”老板说:“那也不够。”学生说:“那这样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我的灵魂我的书 梁文道 气质,就是品质散发出来的味道。 有一年,一个美国小伙子考上了哈佛大学,学工程。哈佛大学第一年有个核心课程,所 谓核心课程,就是新生进校不是上专业课,而是上全体学生都必须上的公共课。这些课程的 内容千奇百怪,什么都有,学校认为这些是任何一个哈佛学生都应涉猎的知识领域。于是, 这个学生就选了一门课,但选完后他非常后悔,因为他选的是“中古英文文学”。想想看,一 个想学工程的学生,跑去念“中古英文文学”,肯定非常痛苦。 更要命的是,代课教授年纪大,说话慢,讲课风格老派,听着很闷,所以他经常逃课。 好不容易熬完了一学期的课,放暑假了,他很高兴。他要打工挣钱,于是就在学校附近的一 家旧书店里找了份工作。 干什么呢?这种书店常常接到电话,被叫到别人家里收一些旧书回来,然后出售——他 就干这个。 有一天,老板派他去哈佛大学旁边的一户人家里收书。他去了,一个老太太开的门,老 太太看上去一脸忧伤。自我介绍后,他发现老太太竟是那位教他“中古英文文学”课教授的夫 人。原来那位教授上完这学期的课后没多久就死了,死后留下了一屋子的书。老太太觉得这 些书让她睹物思人,所以决定把它们卖掉,于是就给这家旧书店打了电话,恰好是这个小伙 子被派来收书。这时,小伙子意识到,原来他刚上完的那门课是那位教授一生中最后的一门 课,他是那位教授一生中最后一批学生之一。虽然他不喜欢那位教授,但他的心情也很沉重。 当他去看这些书该怎么搬时,他发现教授书房的一整面墙的书柜里全是廉价的侦探小说。这 个学生笑了,他想,这个老家伙平时上课很严肃,原来最爱看的是侦探小说。他竟有这种兴 趣!小伙子越想越觉得好笑。书房后面是一扇大玻璃门,出去后是一个小花园,非常漂亮。 老太太说:“我丈夫生前最大的嗜好就是种花剪草。” 玻璃门旁边还有两个书柜,里面放的全是园艺书。看了半天,这个学生做出决定:不 搬这些书了! 于是他回去对老板说:“老板,我想把那位教授的书都买下来。”老板惊讶地问:“你全要? 价钱你付得起吗?”学生说:“那薪水我就不要了。”老板说:“那也不够。”学生说:“那这样
吧,我接下来的几个暑假都来你这里打工,薪水全给你,行吗?” 老板问:“你为什么要买这些书?”这个学生说,以前上课时,他只觉得那位教授很沉 闷、很学术,原来那只反映了教授的一面。当他去了教授的家,看了他的书房和藏书后,他 才发现了教授完整的人格。那位教授喜欢廉价版本的侦探小说,还在小说里面画线做笔记 笔记里还有粗话。他还喜欢种花草。这些都是教授生前最爱的东西 爱好、兴趣,甚至癖好,都彻底浮现在教授的书房里。当时这个学生有种很强烈的感觉: 如果把这些书搬回旧书店,就得把它们分开,分门别类地放在旧书店的书架上,然后再去卖。 这样一来,教授的藏书就崩溃了、解体了。而现在,当这些书在它们主人的书房里安身时, 它们是完整的。完整的意思是什么呢?这些书完整地表达了它们主人的人格、灵魂。所以这 个学生觉得,只要教授的藏书还在,只要这些书仍然完整地在一起,那位教授就还没死,他 的灵魂就还在这些书里面。 他觉得他应该让那位教授的灵魂完整地保留下来,所以决定把它们买下来,不拆散它们! 老板听了他的话后说:“算了,这些书我6折卖给你。你在我这里打3年工就够了。”于是 他在这里打了3年工 这个故事是真的。一个人的书房,一个人看什么书,一个人拥有哪些书,其实就是一个 人的全部,就是这个人。 (1)下列对文段的分析综合,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文章用平实,质朴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的故事,平中见巧,写出了故事的起 伏,引人深思,令人回味 B.文章题目“我的灵魂我的书”将灵魂与书联系起来,“我”不是指教授,也不是指“小伙子”, 而是指作者 C.当小伙子意识到刚上完的那门课是那位教授一生中最后的一门课时,当他意识到自己 是那位教授一生中最后一批学生之一时,他为自己的逃课行为懊悔不已 D.虽然他不喜欢那位教授,但他的心情也很沉重。可当他发现教授书房的一整面墙的书 柜里面全是廉价的侦探小说时,小伙子笑了。这一发现让他明白这位教授的阅读品位并不高
吧,我接下来的几个暑假都来你这里打工,薪水全给你,行吗?” 老板问:“你为什么要买这些书?”这个学生说,以前上课时,他只觉得那位教授很沉 闷、很学术,原来那只反映了教授的一面。当他去了教授的家,看了他的书房和藏书后,他 才发现了教授完整的人格。那位教授喜欢廉价版本的侦探小说,还在小说里面画线做笔记, 笔记里还有粗话。他还喜欢种花草。这些都是教授生前最爱的东西。 爱好、兴趣,甚至癖好,都彻底浮现在教授的书房里。当时这个学生有种很强烈的感觉: 如果把这些书搬回旧书店,就得把它们分开,分门别类地放在旧书店的书架上,然后再去卖。 这样一来,教授的藏书就崩溃了、解体了。而现在,当这些书在它们主人的书房里安身时, 它们是完整的。完整的意思是什么呢?这些书完整地表达了它们主人的人格、灵魂。所以这 个学生觉得,只要教授的藏书还在,只要这些书仍然完整地在一起,那位教授就还没死,他 的灵魂就还在这些书里面。 他觉得他应该让那位教授的灵魂完整地保留下来,所以决定把它们买下来,不拆散它们! 老板听了他的话后说:“算了,这些书我 6 折卖给你。你在我这里打 3 年工就够了。”于是, 他在这里打了 3 年工。 这个故事是真的。一个人的书房,一个人看什么书,一个人拥有哪些书,其实就是一个 人的全部,就是这个人。 (1)下列对文段的分析综合,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这篇文章用平实,质朴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的故事,平中见巧,写出了故事的起 伏,引人深思,令人回味。 B.文章题目“我的灵魂我的书”将灵魂与书联系起来,“我”不是指教授,也不是指“小伙子”, 而是指作者。 C.当小伙子意识到刚上完的那门课是那位教授一生中最后的一门课时,当他意识到自己 是那位教授一生中最后一批学生之一时,他为自己的逃课行为懊悔不已。 D.虽然他不喜欢那位教授,但他的心情也很沉重。可当他发现教授书房的一整面墙的书 柜里面全是廉价的侦探小说时,小伙子笑了。这一发现让他明白这位教授的阅读品位并不高
E.作者在记述故事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了教授的兴趣、爱好、 为我们展示了生活中的教授形象 (2)作者在第三段中说:“更要命的是教授年纪大,说话慢,讲课风格老派,听着很闷。” 有人认为这段话可以删去,你同意吗?为什么?(6分) (3)什么原因让小伙子宁愿不拿打工的薪水也要买下这些书?(6分) (4)故事的结尾说:“一个人的书房,一个人看什么书,一个人拥有哪些书,其实就是一个 人的全部,就是这个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联系生活实际探究 下这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季羡林—清华其神,北大其魂 卞毓方 季羡林注定与北大、清华有缘。他十九岁进清华,二十三岁毕业,四载寒窗,奠定了百 年学问的基础。1981年,他以古稀之身作《清华颂》,文中说:“在清华的四年生活,是我 生中最难忘、最愉快的四年。在那时候,国家民族正处在危急存亡的紧急关头,清华园也 不可能成为世外桃源。但是园子内的生活始终是生气勃勃的,充满了活力的。民主的气氛, 科学的传统,始终占着主导的地位。我同广大的清华校友一样,现在所以有一点点知识,难 道不就是在清华园中打下的基础吗?离开清华以后,我当然也学习了不少的新知识,但是在
E.作者在记述故事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了教授的兴趣、爱好、 为我们展示了生活中的教授形象。 (2)作者在第三段中说:“更要命的是教授年纪大,说话慢,讲课风格老派,听着很闷。” 有人认为这段话可以删去,你同意吗?为什么?(6分) (3)什么原因让小伙子宁愿不拿打工的薪水也要买下这些书?(6 分) (4)故事的结尾说:“一个人的书房,一个人看什么书,一个人拥有哪些书,其实就是一个 人的全部,就是这个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联系生活实际探究一 下这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季羡林——清华其神,北大其魂 卞毓方 季羡林注定与北大、清华有缘。他十九岁进清华,二十三岁毕业,四载寒窗,奠定了百 年学问的基础。1981 年,他以古稀之身作《清华颂》,文中说:“在清华的四年生活,是我 一生中最难忘、最愉快的四年。在那时候,国家民族正处在危急存亡的紧急关头,清华园也 不可能成为世外桃源。但是园子内的生活始终是生气勃勃的,充满了活力的。民主的气氛, 科学的传统,始终占着主导的地位。我同广大的清华校友一样,现在所以有一点点知识,难 道不就是在清华园中打下的基础吗?离开清华以后,我当然也学习了不少的新知识,但是在
每一个阶段,只要我感觉到学习有所收获,我立刻想到清华园,没有在那里打下的基础,所 有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1935年,季羡林得母校清华的栽培,赴德留学。1946年回国,又承清华教授陈寅恪的 引荐,进了北大。季羡林执教北大,迄今已届六十年。他对清华的依恋,已如前述。那么 他对北大又是一番什么情思呢?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季羡林发表了一篇短文:《我看北 大》,内中有对于这个问题的归纳。他说:“北大的历史不是一百年,而是几千年。因为 北大最初的名称是京师大学堂,而京师大学堂的前身则是国子监。国子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 史,其前身又是太学,则历史更长了。从最古的太学起,中经国子监,一直到近代的大学, 学生都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在近代史上,历次反抗邪恶势力的运动,几乎都是从北大开 始。这是历史事实,谁也否认不掉的。五四运动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次。虽然名义上是提倡科 学与民主,骨子里仍然是一场爱国运动。”绕了这样一个大弯子,袖里藏的是什么样的乾坤 呢?这就是我们期待的答案。季羡林说:“我在北大这样一所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 化的、背后有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的学府,真正是如鱼得水,这才真正是我安身立命之地。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过:我身上的优点不多,惟爱国不敢后人。以我这样一个怀有深沉的爱 国思想的人,竟能在有着悠久爱国主义传统的北大几乎度过了我的一生,我除了有幸福之感 外,还有什么呢?还能何所求呢?” 为季羡林作传,其间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把握传主的风格。你可以强调他的淹博,他的 朴实,他的勤奋,他的温和而倔强,洒脱而严谨,清澈而幽默…….但是,总觉得还差那么 点点,不够传神。直至有一天,读到他关于北大派和清华派的话题——他说:“北大和清华 有没有差别呢?当然有的。据我个人的印象,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地 位方面,在对中国教育、学术和文化的贡献方面,两校可以说是力量匹敌,无从轩轾。这是 同一性。但是,在双方的风范—我一时想不出更确切的词儿,姑且用之—一方面,却并不 相同。如果允许我使用我在拙文《门外中外文论絮语》中提出来的文艺批评的话语的话,我 想说,北大的风范可用人们对杜甫诗的评论沉郁顿挫'来概括,而对清华则可用杜甫对李白 诗的评价清新俊逸'来概括。”(《漫谈北大派和清华派》)清新俊逸”,“沉郁顿挫”,季羨林 清华毕业,北大执教,在他身上,这两种风范是水乳交融、恰到好处地搀合在一起的。简言 之,他的清新俊逸似李白,他的沉郁顿挫似杜甫,正所谓“清华其神,北大其魂”。于是这八 个字,成为解读季羡林的钥匙
每一个阶段,只要我感觉到学习有所收获,我立刻想到清华园,没有在那里打下的基础,所 有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1935 年,季羡林得母校清华的栽培,赴德留学。1946 年回国,又承清华教授陈寅恪的 引荐,进了北大。季羡林执教北大,迄今已届六十年。他对清华的依恋,已如前述。那么, 他对北大又是一番什么情思呢?1998 年北大百年校庆,季羡林发表了一篇短文:《我看北 大》,内中有对于这个问题的归纳。他说:“北大的历史不是一百年,而是几千年。因为, 北大最初的名称是京师大学堂,而京师大学堂的前身则是国子监。国子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 史,其前身又是太学,则历史更长了。从最古的太学起,中经国子监,一直到近代的大学, 学生都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在近代史上,历次反抗邪恶势力的运动,几乎都是从北大开 始。这是历史事实,谁也否认不掉的。五四运动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次。虽然名义上是提倡科 学与民主,骨子里仍然是一场爱国运动。”绕了这样一个大弯子,袖里藏的是什么样的乾坤 呢?这就是我们期待的答案。季羡林说:“我在北大这样一所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 化的、背后有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的学府,真正是如鱼得水,这才真正是我安身立命之地。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过:我身上的优点不多,惟爱国不敢后人。以我这样一个怀有深沉的爱 国思想的人,竟能在有着悠久爱国主义传统的北大几乎度过了我的一生,我除了有幸福之感 外,还有什么呢?还能何所求呢?” 为季羡林作传,其间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把握传主的风格。你可以强调他的淹博,他的 朴实,他的勤奋,他的温和而倔强,洒脱而严谨,清澈而幽默……但是,总觉得还差那么一 点点,不够传神。直至有一天,读到他关于北大派和清华派的话题——他说:“北大和清华 有没有差别呢?当然有的。据我个人的印象,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地 位方面,在对中国教育、学术和文化的贡献方面,两校可以说是力量匹敌,无从轩轾。这是 同一性。但是,在双方的风范——我一时想不出更确切的词儿,姑且用之——方面,却并不 相同。如果允许我使用我在拙文《门外中外文论絮语》中提出来的文艺批评的话语的话,我 想说,北大的风范可用人们对杜甫诗的评论‘沉郁顿挫’来概括,而对清华则可用杜甫对李白 诗的评价‘清新俊逸’来概括。”(《漫谈北大派和清华派》)“清新俊逸”,“沉郁顿挫”,季羡林 清华毕业,北大执教,在他身上,这两种风范是水乳交融、恰到好处地搀合在一起的。简言 之,他的清新俊逸似李白,他的沉郁顿挫似杜甫,正所谓“清华其神,北大其魂”。于是这八 个字,成为解读季羡林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