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辅导 1.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5~19题。(14分)(2007年陕西省试验区) 【甲】唐子西云:“诗初成时,未见可訾(zi,抵毁,指责)处,姑置之。明日取读, 则瑕疵百出,乃反复改正之。隔数日取阅,疵累又出,由改正之。如此数四,方敢示人。” 此数言,可谓知其难而深造之者也。余云:“知一重,进一重境;亦有生金,一铸而定。” 【乙】诗改一字,界判人天,非个中人不解。齐已《早梅》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几 只开。”郑谷曰:“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齐乃下拜。某作《御沟》诗曰: “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以示皎然。皎然曰:“‘波’字不佳。”某怒而去。皎然 暗书一“中”字在手心待之。须臾,其人狂奔而来,曰:“已改‘波’字为‘中’字矣。” 皎然出手心示之,相与大笑。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姑置之() (2)方敢示人( (3)无处濯尘缨( (4)某怒而去( 16.下列加点字与“皎然暗书一‘中’……”中的“书”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妇抚儿乳 B.处处志之 C.亲贤臣,远小人 策之不以其道 1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 ②须臾,其人狂奔而来 18.【乙】段中郑谷认为“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为什么?(2分) 19.【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作诗有关,但各有侧重,请分别概括。(2分) 2.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0~14题。(16分)(2007年福建省漳州市) 【甲】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 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 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 无知!”密愧而出。 (选自《四知》) 【乙】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曰:“夫子嗜 鱼而不受,何也?”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 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免于相,则虽嗜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 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鱼,我能常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 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选自《初潭集》) 【注释】①公仪休:人名,复姓公仪,名休。②相鲁:做鲁国宰相③下人:迁就别人 ④色:神色⑤明:明白⑥恃人:依赖别人 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举茂才()(2)故人知君()(3)一国争买鱼而献之()(4)虽不受 鱼
1 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辅导 1.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 15~19 题。(14分)(2007 年陕西省试验区) 【甲】唐子西云:“诗初成时,未见可訾(zǐ,抵毁,指责)处,姑置.之。明日取读, 则瑕疵百出,乃反复改正之。隔数日取阅,疵累又出,由改正之。如此数四,方敢示.人。” 此数言,可谓知其难而深造之者也。余云:“知一重,进一重境;亦有生金,一铸而定。” 【乙】诗改一字,界判人天,非个中人不解。齐已《早梅》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几 只开。”郑谷曰:“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齐乃下拜。某作《御沟》诗曰: “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以示皎然。皎然曰:“‘波’字不佳。”某怒而去.。皎然 暗书一“中”字在手心待之。须臾,其人狂奔而来,曰:“已改‘波’字为‘中’字矣。” 皎然出手心示之,相与大笑。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 分) (1)姑置.之( ) (2)方敢示.人( ) (3)无处濯.尘缨( ) (4)某怒而去.( ) 16.下列加点字与“皎然暗书.一‘中’……”中的“书”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A.妇抚儿乳. B.处处志.之 C.亲贤臣,远.小人 D. 策.之不以其道 1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 ②须臾,其人狂奔而来 18.【乙】段中郑谷认为“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为什么?(2 分) 19.【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作诗有关,但各有侧重,请分别概括。(2 分) 2.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 10~14 题。(16 分)(2007 年福建省漳州市) 【甲】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 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 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 无知!”密愧而出。 (选自《四知》) 【乙】公仪休①相鲁②而嗜鱼,一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曰:“夫子嗜 鱼而不受,何也?”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④。有下人之 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免于相,则虽嗜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 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鱼,我能常自给鱼。”此明⑤夫恃人⑥不如自恃也;明于 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选自《初潭集》) 【注释】①公仪休:人名,复姓公仪,名休。②相鲁:做鲁国宰相③下人:迁就别人 ④色:神色⑤ 明:明白⑥恃人:依赖别人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举.茂才( )(2)故人知.君( )(3)一.国争买鱼而献之( ) (4)虽.不受 鱼( )
11.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闻其贤而辟之 一国争买鱼而献之 B.君不知故人 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C.当之郡 必有下人之色 D.明于人之为己者 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2)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 3.联系甲段的内容,说说杨震为什么被称为“四知”先生?你还知道与杨震具有相同品 质的人吗?请列举一个。 14.读完这两则故事,请谈谈你的感悟。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至4题。(2007年广东省汕头市) 齐宣王为大室,大盖百亩,堂上三百户。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 敢谏者。香居问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为淫乐,敢问荆邦为有主乎?”王曰: 为无主。”“敢问荆邦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居曰:“今王为大室,三年而 不能成,而群臣莫敢谏者,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香居曰:“臣请避矣! 趋而出。王曰:“香子留!何谏寡人之晚也?”遽召尚书°曰:“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 香子止寡人也。”(选自刘向《新序》) 【注释】①堂上三百户:厅堂很大,能容下三百个房间。②具:备办。③香居: 齐国大夫。④尚书:官名。汉以前是小官,负责掌管殿内文书 1.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释”的词条有以下各项。请根据上下文,选出对“荆 王释先王之礼乐”中“释”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2分) A.放下,放弃B.消融,融化C.排解,解除D.指佛教或僧人E喜悦 3.香居因为什么事向齐宣王进谏?(2分) 答 4.根据文段内容,说说香居和齐宣王各是怎样的人。(4分) 答 4.孙叔敖纳言(2007年湖北省黄冈市)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 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 吊,岂有说乎?”父日:“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 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 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 谨记之
2 11.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闻其贤而.辟之 一国争买鱼而.献之 B. 君不知故.人 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C.当之.郡 必有下人之.色 D.明于人之为.己者 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2)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 13.联系甲段的内容,说说杨震为什么被称为“四知”先生?你还知道与杨震具有相同品 质的人吗?请列举一个。 14.读完这两则故事,请谈谈你的感悟。 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 1 至 4 题。(2007 年广东省汕头市) 齐宣王为大室,大盖百亩,堂上三百户①。以齐国之大具②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 敢谏者。香居③问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为淫乐,敢问荆邦为有主乎?”王曰: “为无主。”“敢问荆邦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居曰:“今王为大室,三年而 不能成,而群臣莫敢谏者,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香居曰:“臣请避矣!” 趋而出。王曰:“香子留!何谏寡人之晚也?”遽召尚书④曰:“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 香子止寡人也。”(选自刘向《新序》) 【注释】①堂上三百户:厅堂很大,能容下三百个房间。 ②具:备办。 ③香居: 齐国大夫。 ④尚书:官名。汉以前是小官,负责掌管殿内文书。 1.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 分) 书 之 寡 人 不 肖 好 为 大 室香 子 止 寡 人 也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释”的词条有以下各项。请根据上下文,选出对“荆 王释先王之礼乐”中“释”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 (2 分) A.放下,放弃 B.消融,融化 C.排解,解除 D.指佛教或僧人 E 喜悦 3.香居因为什么事向齐宣王进谏?(2 分) 答: 4.根据文段内容,说说香居和齐宣王各是怎样的人。(4 分) 答: 4. 孙叔敖纳言(2007 年湖北省黄冈市)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孙叔敖 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尽来贺,子独后 吊,岂有说乎?”父日:“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 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⑤。”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⑥, 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 谨记之
【注释】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吊:吊唁。④受吏民之 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⑤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⑥意益下 越发将自己看低 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2)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14.阅读全文,简要概括孙叔敖采纳了老父哪三条谏言。(3分) 15.请仿照示例,补充一则与“纳言”相关的事例。(除甲、乙两文之外)(1分 示例:唐太宗善纳魏征良言,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5.文言一则(2007年湖北省黄石市) 顺治间,滕、峄之区,十人而七盗,官不敢捕,后受抚,邑宰别①之为“盗户”。凡 值与良民争,则曲意左袒②之,盖恐其复叛也。后讼者辄冒称盗户,而怨家则力攻其伪 每两造具陈,曲直且置不辨,而先以盗之真伪,反复相苦,烦有司稽籍③焉。适官署多狐, 宰有女为所惑,聘术士来,符捉入瓶,将炽以火,狐在瓶内大呼曰:“我盗户也!”闻者 无不匿笑。(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别:另立户头的意思。②曲意左袒:有意袒护。③稽籍:查看户籍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盖恐其复叛也盖: ②后讼者辄冒称盗户辄: ③适官署多狐适 ④而怨家则力攻其伪劣力: 8.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邑宰别之为“盗户”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B.而先以盗之真伪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C.反复相苦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D.宰有女为所惑国 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9.请将文中划线的言句译成现代汉语。(2分) 译文 10.作者巧用曲笔,用“狐”事妙接“盗户”事,深具讽意,既体现了志怪的特点,又 含蓄地表现了主题。文中使“狐”事和“盗户”事有机结合的关键语句是哪一句?请找出 (2分) 6.文言一则(2007年湖北省随州市) 黔之驴(柳宗元) 黔①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所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 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②,莫相知
3 【注释】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吊:吊唁。④受吏民之 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⑤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⑥意益下: 越发将自己看低。 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 (1)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2)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 14.阅读全文,简要概括孙叔敖采纳了老父哪三条谏言。(3 分) (1) (2) (3) 15.请仿照示例,补充一则与“纳言”相关的事例。(除甲、乙两文之外)(1 分) 示例:唐太宗善纳魏征良言,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5.文言一则(2007 年湖北省黄石市) 顺治间,滕、峄之区,十人而七盗,官不敢捕,后受抚,邑宰别①之为“盗户”。凡 值与良民争,则曲意左袒②之,盖恐其复叛也。后讼者辄冒称盗户,而怨家则力攻其伪, 每两造具陈,曲直且置不辨,而先以盗之真伪,反复相苦,烦有司稽籍③焉。适官署多狐, 宰有女为所惑,聘术士来,符捉入瓶,将炽以火,狐在瓶内大呼曰:“我盗户也!” 闻者 无不匿笑。(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别:另立户头的意思。②曲意左袒:有意袒护。③稽籍:查看户籍。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 分) ①盖.恐其复叛也 盖: ② 后讼者辄.冒称盗户 辄: ③适.官署多狐 适 : ④而怨家则力.攻其伪劣 力: 8.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邑宰别之.为“盗户”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B.而先以.盗之真伪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C.反复相.苦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D.宰有女为.所惑国 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9.请将文中划线的言句译成现代汉语。(2 分) 译文: 10.作者巧用曲笔,用“狐”事妙接“盗户”事,深具讽意,既体现了志怪的特点,又 含蓄地表现了主题。文中使“狐”事和“盗户”事有机结合的关键语句是哪一句?请找出。 (2 分) 6. 文言一则(2007 年湖北省随州市) 黔之驴(柳宗元) 黔①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所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 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②,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③,以为且噬④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⑤,荡倚冲冒⑥,驴不胜怒,蹄之。虎因 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⑦大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①黔(qiαn):地名。②慭慭( yinyi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③遁(d n):逃走。④噬(shi):咬。⑤狎(xi):亲近而不庄重。⑥荡倚冲冒:形容 虎对驴轻侮戏弄的样子。⑦跳踉( liang):跳跃。⑧嘀(han):虎怒吼。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异 (2)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去: 9.下列句子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B.驴不胜怒,蹄之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D.蔽林间窥之 10.翻译下列句子。(2分) 技止此耳!译文 1.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篇寓言的内容,并谈谈你从这篇寓言中得到的启示。(4分) 成语: 启 小: 7.文言一则(2007年吉林省)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六一居士传(节选)(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①之上,则又更号六 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 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 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②者乎?而 屡易其号。……”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 吾之乐尔。”【注释】①颍水:地名。②逃名:不求名声,避名而不居 屡易其号”中“屡”的意思是 (1分) 4.“六一居士”中“六一”具体指什么?(2分) 15.欧阳修为什么在“既老而衰且病”的境况下将自己的号更为“六一居士”?(2 8.文言一则(2007年吉林省长春市)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5分) 李存审°出于寒微,常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 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馀。”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 膏梁,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注:①李存审:五代时后唐的大将。②镞(zu):箭头。③尔曹:你们。④膏梁:膏, 肥肉。梁,精米。表示精美的膳食。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少提一剑去乡里位极将相 15.李存审“位极将相”之前有怎样的经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2分)
4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③,以为且噬④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⑤,荡倚冲冒⑥,驴不胜怒,蹄之。虎因 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⑦大 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①黔(qián):地名。 ②慭慭(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③遁(d ùn):逃走。 ④噬(shì):咬。 ⑤狎(xiá):亲近而不庄重。 ⑥荡倚冲冒:形容 虎对驴轻侮戏弄的样子。 ⑦跳踉(liàng):跳跃。 ⑧ (hǎn):虎怒吼。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 分) (1)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异: (2)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去: 9.下列句子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B.驴不胜怒,蹄之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蔽林间窥之 10.翻译下列句子。(2 分) 技止此耳!译文: 11.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篇寓言的内容,并谈谈你从这篇寓言中得到的启示。(4 分) 成语: 启示: 7. 文言一则(2007 年吉林省)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 分) 六一居士传 (节选) (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①之上,则又更号六一 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 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 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②者乎?而 屡易其号。……”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 吾之乐尔。”【注释】①颍水:地名。②逃名:不求名声,避名而不居。 13.“屡易其号”中“屡”的意思是: (1 分) 14.“六一居士”中“六一”具体指什么?(2 分) 15.欧阳修为什么在“既老而衰且病”的境况下将自己的号更为“六一居士”?(2 分) 8. 文言一则(2007 年吉林省长春市)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5 分) 李存审①出于寒微,常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 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②者凡百馀。”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③生于 膏梁④ ,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注:①李存审:五代时后唐的大将。②镞(zú):箭头。③尔曹:你们。④膏梁:膏, 肥肉。梁,精米。表示精美的膳食。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 分) 少提一剑去.乡里位极.将相 15.李存审“位极将相”之前有怎样的经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2 分)
16.有人为子孙留下丰厚家财,李存审却把自己身上所中的百余箭头留给孩子。他这 样做的目的是什么?(2分) 9.文言一则(2007年江苏省南通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3题。(15分)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①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 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韩 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 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③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 侯莫能与之争。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 “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予,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 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旦盟羞仁则臣直, 向者任座主宣直1—一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适:到……去②罢:了结,③讲:和解 20.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韩借师于魏以伐赵()②皆朝于魏()③二国皆怒而去()④使乐羊伐中 山() 21.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例句:君将安之 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B.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 C.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D.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2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23.读了上文以后,你觉得魏文侯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4 0.文言一则(2007年江苏省常州市) 阅读韩愈《进学解》选文,完成文后题目。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 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 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注释:①嬉:游戏,马虎。②圣贤:圣君贤臣。③治具毕张:治国策略都具备了。④ 登崇畯(jn)良:重用贤能。⑤占小善者率以录:有小特长的人都被录用。⑥庸:用。⑦ 爬罗剔抉(je):认真鉴别筛选。⑧刮垢磨光:细心培养锻炼。⑨不扬:不被重视宣扬。 ⑩有司:主管部门。 (1)韩愈认为学业发展、品行修炼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原文回答。( 分)
5 16.有人为子孙留下丰厚家财,李存审却把自己身上所中的百余箭头留给孩子。他这 样做的目的是什么?(2 分) 9.文言一则(2007 年江苏省南通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0~23 题。(15 分)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①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 将安之?” 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韩 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 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③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 侯莫能与之争。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 “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予,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 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旦盟羞仁则臣直, 向者任座主宣直 l—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 客。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适:到……去 ②罢:了结,③讲:和解 20.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 分) ①韩借师.于魏以伐赵( )②皆朝.于魏( )③二国皆怒而去.( ) ④使.乐羊伐中 山( ) 21.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3 分) 例句:君将安之. 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B.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 C.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 D.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2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 分) 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23.读了上文以后,你觉得魏文侯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4 分) 10. 文言一则(2007 年江苏省常州市) 阅读韩愈《进学解》选文,完成文后题目。 业精于勤,荒于嬉①;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②相逢,治具毕张③。拔去凶邪, 登崇畯良④。占小善者率以录⑤,名一艺者无不庸⑥。爬罗剔抉⑦,刮垢磨光⑧,盖有幸而获 选,孰云多而不扬⑨?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⑩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注释:①嬉:游戏,马虎。②圣贤:圣君贤臣。③治具毕张:治国策略都具备了。④ 登崇畯(jùn)良:重用贤能。⑤占小善者率以录:有小特长的人都被录用。⑥庸:用。⑦ 爬罗剔抉(jué):认真鉴别筛选。⑧刮垢磨光:细心培养锻炼。⑨不扬:不被重视宣扬。 ⑩有司:主管部门。 (1)韩愈认为学业发展、品行修炼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原文回答。(2 分)
(2)当学业遭遇挫折时,总有同学把责任推给客观因素,结合《送东阳马生序》和《进 学解》两个片段,谈谈你的看法。(3分) 1.文言一则(2007年江苏省连云港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8~12题。(15分) 孟浩然,字浩然,裹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 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 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 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 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的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 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 浩然不悔也。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开元末,病疽背卒。(选自《新唐书》)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1)何惧而匿 (2)浩然再拜 (3)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至京师 (4)欲荐诸朝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卒不赴/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B.维以实对/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C.朝宗怒,辞行/停数日,辞上 D.君与韩公有期/会天大雨,道不通 度已失期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与“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3 A.黑质而白章 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B.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D.先帝刨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2)会故人至,剧饮欢甚。 12.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水田园诗人,但一生仕途坎坷。从全文看,他仕途坎坷的原 因有哪些?(3分) 12.文言一则(2007年江苏省无锡市) 田单即墨之战 初,燕人攻安平,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轉①。及城溃,人争门而出,皆以轉折 车败,为燕所擒;独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免,遂奔即墨。是时齐地皆属燕,独莒、即墨未下, 乐毅乃并右军、前军以围莒,左军、后军围即墨。即墨大夫出战而死。即墨人曰:“安平 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是多智习兵。”因共立以为将以拒燕。乐毅围二邑,期年不 克,乃令解围,各去城九里而为垒。三年而犹未下。或谗之于燕昭王曰:“乐毅智谋过人 所以三年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昭王于是置酒大会,引言者而让 之曰:“今乐君亲为寡人破齐,乐君若能有齐,与燕并为列国,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 燕国之福,寡人之愿也。汝何敢言若此!”乃斩之。立乐毅为齐王。乐毅惶恐不受,拜书 以死自誓
6 (2)当学业遭遇挫折时,总有同学把责任推给客观因素,结合《送东阳马生序》和《进 学解》两个片段,谈谈你的看法。(3 分) 11.文言一则(2007 年江苏省连云港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 8~12 题。(15 分) 孟浩然,字浩然,裹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 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 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 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 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的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 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 浩然不悔也。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开元末,病疽背卒。 (选自《新唐书》)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2 分) (1)何惧而匿 (2)浩然再拜 (3)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 (4)欲荐诸朝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卒不赴/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B.维以实对/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C.朝宗怒,辞行/停数日,辞上 D.君与韩公有期/会天大雨,道不通, 度已失期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与“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黑质而白章 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B.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D.先帝刨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 分) (1) 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2)会故人至,剧饮欢甚。 12.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水田园诗人,但一生仕途坎坷。从全文看,他仕途坎坷的原 因有哪些?(3 分) 12.文言一则(2007 年江苏省无锡市) 田单即墨之战 初,燕人攻安平,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①。及城溃,人争门而出,皆以轊折 车败,为燕所擒;独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免,遂奔即墨。是时齐地皆属燕,独莒、即墨未下, 乐毅乃并右军、前军以围莒,左军、后军围即墨。即墨大夫出战而死。即墨人曰:“安平 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是多智习兵。”因共立以为将以拒燕。乐毅围二邑,期年不 克.,乃令解围,各去.城九里而为垒。三年而犹未下。或谗之于燕昭王曰:“乐毅智谋过人, 所以三年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昭王于是置酒大会,引言者而让 之曰:“今乐君亲为寡人破齐,乐君若能有齐,与燕并为列国,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 燕国之福,寡人之愿也。汝何敢言若此!”乃斩之。立乐毅为齐王。乐毅惶恐不受,拜书, 以死自誓
注:①车轉(wei):车轴头。 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皆以轉折车败败 ②期年不 克克 ③各去城九里而为垒去: ④南面而王 耳王: 9.下列句中的“之”与“或谗之于燕昭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A.何陋之有 B.将军宜枉驾顾之C.辍耕之垄上D.怅恨久之 10.翻译下列句子。(3分) ①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轉。译: ②汝何敢言若此!译: 1.文中的燕昭王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结合文章作简要概括。 13.文言一则(2007年江苏省扬州市)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12~15题。(14分) [甲]晏子使楚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日:“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 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对曰:”晏闻之,橘生淮南则为 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 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日:“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晏子辞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 日:“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 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选自《晏子春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1)坐盗()(2)其实味不同()(3)生于淮北则为枳()(4)使者反() 3.请从[乙]文中找出一个与“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中“之”的意义、用法相 同的句子。(2分)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齐人固善盗乎?译文 (2)景公使使者至。译文: 15.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的人?(4分) 4.文言一则(2007年江西省)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4题。(12分) 秦王坚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 中书令,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之弟也,酗酒,豪横,掠人财货、子女 7
7 注:①车轊(wèi):车轴头。 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 分) ①皆以轊折车败 败: ②期年不 克. 克: ③各去.城九里而为垒 去: ④南面而王. 耳 王: 9.下列句中的“之”与“或谗之于燕昭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何陋之.有 B.将军宜枉驾顾之. C.辍耕之.垄上 D.怅恨久之. 10.翻译下列句子。(3 分) ①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 译: ②汝何敢言若此!译: 11.文中的燕昭王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结合文章作简要概括。 13.文言一则(2007 年江苏省扬州市)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 l2~l5 题。(14 分) [甲]晏子使楚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日:“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 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晏闻之,橘生淮南则为 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 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日:“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晏子辞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 日:“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 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选自《晏子春秋》)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 分) (1)坐.盗( ) (2)其实..味不同( )(3)生于.淮北则为枳( )(4)使者反.( ) 13.请从[乙]文中找出一个与“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中“之”的意义、用法相 同的句子。(2 分)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齐人固善盗乎?译文: (2)景公使使者至。译文: 15.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的人?(4 分) 14.文言一则(2007 年江西省)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 9~14 题。(12 分) 秦王坚①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②为.御史中丞③。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④为侍中、 中书令,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⑤之弟也,酗酒,豪横⑥,掠人财货、子女
为百姓患。猛下车收德,奏未及报,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 疾恶纠案,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者二十馀人,朝廷震栗,奸 猾屏气,路不拾遗。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选自《资治通鉴》第22卷) [注释:①秦王坚:指前秦世祖符坚。河东:郡名。②邓羌:人名。③御史中丞:官职 名。下文的“侍中”“中书令”“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均指官职名。④王猛:人 名。⑤太后:符坚的伯母。⑥豪横:恃强横暴。⑦收:拘捕。⑧报:答复。⑨同志:志趣 相同。⑩纠案:举发其罪,考问其实。0D刑免:判罪免官。] 9.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1分) 秦王坚自河东还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为() (2)患() (3)市() 11.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12.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王猛严惩强德的原因。(2分) 13.王猛严惩违法官员取得了什么成效?请用原文回答。(2分) 14.读了选文,你对王猛有何评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2分) 15.文言一则(2007年辽宁省大连市) 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 了者。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 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 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掠无宗肤。自新辄诣县自 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 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弱冠,授徒他所。岁归省三四,敝衣草履, 徒步往返,为其母具酒食,兄弟酣笑,以为大乐。(节选自归有光《张自新传》) 注释:①自新:人名。②方简:刚直简朴。③檠(qing):灯架。④里长:明代以邻 近的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负责人即里长。⑤意气:神色,精神。⑥弱冠:古时以男子二十 岁为成人,因身体尚未强壮,故称弱冠。 9.下面与文中“岁归省三四”一句中的“归”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男有分,女有归。(《大道之行也》)B.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 C.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D.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10.将文中画直接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译句 1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 12.文中自新“性方简,无文饰”具体表现在哪里?(2分)
8 为百姓患.。猛下车收⑦德,奏未及报⑧,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⑨, 疾恶纠案⑩,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⑾者二十馀人,朝廷震栗,奸 猾屏气,路不拾遗。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选自《资治通鉴》第 22 卷) [注释:①秦王坚:指前秦世祖符坚。河东:郡名。②邓羌:人名。③御史中丞:官职 名。下文的“侍中”“中书令”“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均指官职名。④王猛:人 名。⑤太后:符坚的伯母。⑥豪横:恃强横暴。⑦收:拘捕。⑧报:答复。⑨同志:志趣 相同。⑩纠案:举发其罪,考问其实。⑾刑免:判罪免官。] 9.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1 分) 秦王坚自河东还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 分) (1)为( ) (2)患( ) (3)市( ) 11.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12.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王猛严惩强德的原因。(2 分) 13.王猛严惩违法官员取得了什么成效?请用原文回答。(2 分) 14.读了选文,你对王猛有何评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2 分) 15.文言一则(2007 年辽宁省大连市) 自新①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 了者。性方简②,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 灯檠③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 兄为里长④,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掠无宗肤。自新辄诣县自 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⑤,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 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弱冠⑥,授徒他所。岁归省三四,敝衣草履, 徒步往返,为其母具酒食,兄弟酣笑,以为大乐。(节选自归有光《张自新传》) 注释:①自新:人名。②方简:刚直简朴。③檠(qíng):灯架。④里长:明代以邻 近的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负责人即里长。⑤意气:神色,精神。⑥弱冠:古时以男子二十 岁为成人,因身体尚未强壮,故称弱冠。 9.下面与文中“岁归省三四”一句中的“归”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男有分,女有归。(《大道之行也》) B.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 C.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D.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10.将文中画直接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 分) 译句: 1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 分) 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 12.文中自新“性方简,无文饰”具体表现在哪里?(2 分) 答:
16.文言一则(2007年山东省德州市) 王恭从会稽①还,王大②看之。见其坐六尺簟③,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 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④上。后大闻之, 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⑤不悉恭,恭作人无长⑥物。” 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①会稽:地名。②王大:人名。③簟[didn]:竹席。④荐:草垫。⑤丈人:古时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⑥长:旧读 zhang,多余,剩余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可以一领及我 ②后大闻之 14.成语“身无长物”出自本文,从文段看,它的意思是,从中可以看出王恭具有的品 17.文言一则(2007年山东省滨州市) 阅读课外文言语段,完成12~13题。(4分)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 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 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 行:指喝了几杯酒。⑤脔:切成块的肉。⑥箸:筷子。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分) 公约之饭()惟啖胡饼中间少许() 12.用“/”划出下句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层)。(1分) 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 13.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2分) 18.文言一则(2007年山东省青岛市) 屈原列传(节选) 屈原者,名平,楚①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②.博闻强志③,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④,屈平属草稿未定,上 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 ③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9 16.文言一则(2007 年山东省德州市) 王恭从会稽①还,王大②看之。见其坐六尺簟③,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 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④上。后大闻之, 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⑤不悉恭,恭作人无长⑥物。” ——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①会稽:地名。②王大:人名。③簟[diàn]:竹席。④荐:草垫。⑤丈人:古时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⑥长:旧读 zhànɡ,多余,剩余。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 分) ①可以一领及我 ②后大闻之 14.成语“身无长物”出自本文,从文段看,它的意思是,从中可以看出王恭具有的品 德。(2 分) 17.文言一则(2007 年山东省滨州市) 阅读课外文言语段,完成 12~13 题。(4 分)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 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 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 行:指喝了几杯酒。⑤脔:切成块的肉。⑥箸:筷子。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 分) 公约之.饭( )惟.啖胡饼中间少许( ) 12.用“/”划出下句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层)。(1 分) 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 13.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2 分) 18.文言一则(2007 年山东省青岛市) 屈原列传(节选) 屈原者,名平,楚①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②.博闻强志③,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④,屈平属草稿未定,上 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 ③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 作《离骚》。离骚者,犹离⑥忧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 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注释:①〔楚]指楚国王室。②[左徒]楚国官名,是一种官阶较高的职官,次于令 尹,相当于上大夫.③〔志)同“记”。④(〔造为宪令)制定国家的法令。⑤〔伐)自我 夸耀。⑥〔离〕同“罹”,遭遇,糟受(灾难或疾病)。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因谗之曰()②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15.通读选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屈原遭受上官大夫谗言的原因有哪些。(3分) 19.文言一则(2007年上海市)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2分) 鲍君 昔有人设置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置中而去。本 主来,于置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 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 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乃以鲍鱼置置中而去 (2)问其故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 9.本主“不敢持归”的原因是 10.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分) 20.文言一则(2007年四川省成都市)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 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 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 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妻子入见,立 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 “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
10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 作《离骚》。离骚者,犹离⑥忧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 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注释:①〔楚]指楚国王室。②[左徒]楚国官名,是一种官阶较高的职官,次于令 尹,相当于上大夫.③〔志〕同“记”。④〔造为宪令〕制定国家的法令。⑤〔伐〕自我 夸耀。⑥〔离〕同“罹”,遭遇,糟受(灾难或疾病)。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①因.谗之曰( )②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 分)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15.通读选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屈原遭受上官大夫谗言的原因有哪些。(3 分) 19.文言一则(2007 年上海市) 阅读下文,完成 7—10 题(12 分) 鲍君 昔有人设罝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 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 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 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 分) ⑴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 ⑵问其故.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 分) 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 9.本主“不敢持归”的原因是 (3 分) 10.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3 分) 20.文言一则(2007 年四川省成都市)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 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 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 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妻子入见,立 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 “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