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颂 (英)济慈
秋 颂 (英)济 慈
题目解说 ■文章以“秋颂”为题,鲜明地 表明了作者对秋天的情感态度, 令人耳目一新,心中顿时觉得 秋天很伟大。“秋颂”实际上 是“颂秋”,属于句子倒装里 的宾语后置
题目解说 ◼ 文章以“秋颂”为题,鲜明地 表明了作者对秋天的情感态度, 令人耳目一新,心中顿时觉得 秋天很伟大。“秋颂”实际上 是“颂秋”,属于句子倒装里 的宾语后置
作者简介 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出身贫苦, 因父母早亡,,少时就随别人学医谋生, 1816年后弃医从文。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 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 他在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篇, 如颂诗《夜莺颂》《希腊古瓦颂》《秋颂》 《忧郁颂》十四行诗《白天逝去了》等 1521年死于肺病。杰出的英诗作家之一, 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员
作者简介 ◼ 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出身贫苦, 因父母早亡,,少时就随别人学医谋生, 1816年后弃医从文。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 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 他在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篇, 如颂诗《夜莺颂》《希腊古瓦颂》《秋颂》 《忧郁颂》十四行诗《白天逝去了》等。 1521年死于肺病。杰出的英诗作家之一, 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员
写作背景 原诗三小节,课文节选的是前两节。译文 在在郑敏翻译的基础上有改动。1819年9月 的一个星期天,诗人漫游乡野,感到空 清爽,收割过的田地显得特别温暖过,回 来后便写下这首诗。诗人从可见的秋实 秋风一直写到可吻的秋味,以色彩鲜明的 笔调、活生生的形象,描绘出秋给大自然 和人类带来的美好景象
写作背景 ◼ 原诗三小节,课文节选的是前两节。译文 在在郑敏翻译的基础上有改动。1819年9月 的一个星期天,诗人漫游乡野,感到空气 清爽,收割过的田地显得特别温暖过,回 来后便写下这首诗。诗人从可见的秋实、 秋风一直写到可吻的秋味,以色彩鲜明的 笔调、活生生的形象,描绘出秋给大自然 和人类带来的美好景象
理解诗意 第一层(1-11行): 1-2行:开门见山,点明在秋季,在阳光的 作用下,一切都被催熟了,字里行间渗透 着赞美之情。 3-4行:秋天之所以如此内涵丰富,有阳光 的功劳。 以上四行总体描写秋天的特点及对秋天的 赞美之情
理解诗意 ◼ 第一层(1-11行): ◼ 1-2行:开门见山,点明在秋季,在阳光的 作用下,一切都被催熟了,字里行间渗透 着赞美之情。 ◼ 3-4行:秋天之所以如此内涵丰富,有阳光 的功劳。 ◼ 以上四行总体描写秋天的特点及对秋天的 赞美之情
5-6行:树枝被果实压弯 ■7-8行:果实丰满清甜,让人垂涎欲滴 ■9-10行:虽是秋天,但是好花连连 11行:夏天辛勤的劳动带来丰硕的果实 以上七行分别从树枝、果实、花儿等不同方 面表明秋天是一个硕果磊磊的丰收季节。 以上为第一层(节):以总分的形式展现 读者一个丰收的季节——秋天,赞美之情溢 于言表。写的是秋天的形象
◼ 5-6行:树枝被果实压弯 ◼ 7-8行:果实丰满清甜,让人垂涎欲滴 ◼ 9-10行:虽是秋天,但是好花连连 ◼ 11行:夏天辛勤的劳动带来丰硕的果实 ◼ 以上七行分别从树枝、果实、花儿等不同方 面表明秋天是一个硕果磊磊的丰收季节。 ◼ 以上为第一层(节):以总分的形式展现给 读者一个丰收的季节——秋天,赞美之情溢 于言表。写的是秋天的形象
第二层(12-2层) ■12-15行:写秋天因丰收而喜悦。 ■16-17行:写因丰收而陶醉,饱含感情。 ■18-20行:写秋天将谷穗高举,丰收喜悦的兴奋 喜上眉梢。 21-22行:暗示秋的充实。 12-22行为第二层:写了秋天的农民—因丰收 而表现出来的各种不同姿态,引起人们无尽的 想像
◼ 第二层(12-22层) ◼ 12-15行:写秋天因丰收而喜悦。 ◼ 16-17行:写因丰收而陶醉,饱含感情。 ◼ 18-20行:写秋天将谷穗高举,丰收喜悦的兴奋 喜上眉梢。 ◼ 21-22行:暗示秋的充实。 ◼ 12-22行为第二层:写了秋天的农民——因丰收 而表现出来的各种不同姿态,引起人们无尽的 想像
主题归纳 本诗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拟人的修辞方法 展现给读者一个硕果累累、充满喜悦的秋 天,鲜明地体现了作者对秋天的无限赞美 之
主题归纳 ◼ 本诗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拟人的修辞方法 展现给读者一个硕果累累、充满喜悦的秋 天,鲜明地体现了作者对秋天的无限赞美 之情
写作特点 1、总分的结构形式 ■2拟人的修辞手法
写作特点 ◼ 1、总分的结构形式 ◼ 2.拟人的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