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I:10.13374/i.issn1001-053x.2002.03.062 第24卷第3期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VoL24 No.3 2002年6月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Jun.2002 热带钢轧机工作辊热磨制度 何安瑞”杨荃”张清东)陈先霖) 魏钢城引杨金安到 1)北京科技大学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0832)北京科技大学机被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3)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武汉430083 摘要热磨制度包括工作辊的下机待磨冷却时间及相应的磨削补偿辊形;在分析了整个轧制 过程中和轧制结束后工作辊的温度场和热辊形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热带钢轧机工作 辊的热磨制度,认为工作辊的下机最佳冷却时间约为2,其补偿辊形视磨削后待上机时间而定. 关键词热带钢轧机;工作辊;热磨制度;辊形 分类号 PG335.11 工作辊综合辊形(包括初始辊形或上机辊 作辊的最佳下机冷却时间,然后考虑工作辊磨 形、热辊形和磨损辊形)是影响带钢板形最直接、 削后预计的待上机时间,确定在此条件下的磨 最活跃的因素.若初始辊形一经确定,对整个轧 削补偿辊形,以获得所需的工作辊上机辊形 制单位的轧制稳定性、板形控制及板形质量均 产生重要影响.初始辊形与磨削辊形有关,后者 2热磨制度计算模型 又由热磨制度决定.除此之外,热磨制度还影响 磨辊车间备辊量和生产成本.由于中间环节较 分析工作辊的热磨制度必须从分析工作辊 多,影响因素复杂多变,工作辊热磨制度的建立 的温度场和热辊形变化入手,而且必须以整个 是长期困扰生产并急于解决的难题, 过程中工作辊的温度场和热辊形为对象 计算工作辊的温度场和热混形最常用的方 1热磨制度 法是解析法、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元法.解析法 多采用傅里叶变换和分离变量法对导热微分方 考虑到热轧生产的特点和备辊量的大小, 程进行求解,需作大量假设,只能解决较简单的 工作辊轧后下机不可能冷却到均匀的室温状态 传热问题;而有限元法由于计算量大,对计算设 才进行磨削,这就意味着磨削时,工作辊仍带有 备要求高.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通用有限元 热辊形.一般情况下,工作辊磨削之后需经一定 软件的出现可以简化一些建模工作,在实际工 时间冷却后才会上机轧钢,磨削好的辊形经冷 程中逐渐得到应用:有限差分法与有限元法一 却之后,待到上机时并非所需的理想初始辊形. 样是属于数值计算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实际 因此,在确定磨削辊形时,必须考虑磨削后空冷 上是连续的物理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离散化, 的影响,其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近似地置换成一连串的阶跃过程,用函数在一 C,=Cg-△C (1) 些特定点的有限差商代替微商,建立与原微分 式中,C。一工作辊上机轧钢所需理想初始辊形; 方程相应的差分方程,以便于求解.由于其思想 C,一工作辊磨削辊形;△C,一由于热行为而导致 简单,计算速度快,能满足一定的计算精度,在 的工作辊磨削辊形的变化量,在此称为磨削补 工程上得到广泛应用s,)在综合考虑热轧生产 偿辊形. 特点的基础上,对轧制过程进行简化,忽略工作 因此,研究工作辊热磨制度必须考虑热轧 辊周向的温度变化,兼顾计算速度和精度,建立 生产特点,以降低备辊量(意味着降低生产成 了准二维的轴对称有限差分模型剧,如图1所 本)和保证产品板形质量为出发点.首先确定工 示,用于对轧制过程中工作辊的温度场和热辊 收稿日期20010901何安瑞男,30岁,助研 形进行大量的计算.图中A1,A,A分别为工作辊 *国家“九五”攻关重点项目(N0.95-52701-02-04) 与带钢、冷却液、周围介质间接触面,x为工作辊
第 卷 第 期 年 月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热带钢轧机工作辊热磨制度 何安瑞 ” 杨 荃 ‘, 张清东 陈先霖 , 魏钢城 ” 杨金安 ” 北京科技大学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北京 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 北京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武汉 摘 要 热磨制度包括工作辊 的下机待磨冷却时 间及相应 的磨削补偿辊形 在分析 了整个轧制 过程 中和 轧制结束后 工作辊 的温度场 和热辊形 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 , 建立 了热带钢轧机工作 辊 的热磨制度 , 认为工作辊的下机最佳冷却时间约为 , 其补偿辊形视磨削后待上机时间而定 关键词 热带钢轧机 工作辊 热磨制度 辊形 分 类 号 工 作辊综合辊形 包括初始辊形或上机辊 形 、 热辊形和磨损辊形 是影 响带钢板形最直接 、 最活跃的 因素 若初始辊形一经确定 , 对整个轧 制单位 的轧 制稳定性 、 板形 控制及板形质量均 产生重要影 响 初始辊形 与磨削辊形有关 , 后者 又 由热磨制度决定 除此之外 , 热磨制度还影响 磨辊车 间备辊量 和 生产成本 由于 中间环 节较 多 , 影 响因素复杂多变 , 工作辊热磨制度 的建立 是长期 困扰 生产并急于解决 的难题 作辊 的最佳下 机冷却时 间 , 然后 考虑工作辊磨 削后 预计 的待上 机时 间 , 确定在此条件下 的磨 削补偿辊形 , 以 获得所需 的工作辊上机辊形 热磨制度 考 虑 到热轧生 产 的特点 和 备辊量 的 大小 , 工作辊轧后下 机不 可 能冷却到均匀 的室 温状态 才进行磨削 , 这就意味着磨削时 , 工作辊仍带有 热辊形 一般情况下 , 工作辊磨削之后需经一定 时 间冷却后 才会 上 机轧钢 , 磨削好 的辊形经冷 却之后 , 待 到上机时并非所需 的理想初始辊形 因此 , 在确定磨削辊形 时 , 必须考虑磨 削后空 冷 的影 响 , 其关系可用 下 式表示 几 “ 一△ 式 中 , 一工作辊上机轧钢所需理想初始辊形 一工作辊磨削辊形 △ 一 由于 热行为而导致 的工作辊磨 削辊形 的变 化量 , 在此称 为磨 削补 偿辊形 因此 , 研究 工 作辊 热磨 制度 必须考虑热轧 生 产特点 , 以 降低备辊量 意味着 降低生 产成 本 和保证产 品 板形质量为 出发点 首先确定工 收稿 日期 刀 一 何安瑞 男 , 岁 , 助研 国家 “ 九五 ” 攻关重点项 目 一 一 一 一 热磨制度计算模型 分析工作辊 的热磨制度必须从分析工作辊 的温度场 和热辊形 变化人手 , 而且必须 以 整 个 过程 中工作辊 的温度场和热辊形 为对象 计算工作辊 的温度场和热辊形最常用 的方 法是解析法 、 有 限差分法和有 限元法 ‘目 解析法 多采用傅里 叶变换和分离变量法对导热微分方 程进行求解 , 需作大量假设 , 只 能解决较简单 的 传热 问题 而有 限元法 由于计算量 大 , 对计算设 备要求高 , 其应用受 到一定 的限制 通用有限元 软件 的出现可 以 简化一些建模工作 , 在 实际 工 程 中逐渐得到应用 有 限差分法与有 限元法一 样是属 于 数值计算方法 , 其基本思想是将实 际 上 是连续 的物理过程在 时间 和 空 间 上 离散化 , 近似地置换成一连 串的 阶跃过程 , 用 函数在一 些特定 点 的有 限差商代替微商 , 建立 与原微分 方程相应 的差分方程 , 以便于求解 由于其思想 简单 , 计算速度快 , 能 满足 一定 的计算精度 , 在 工程上 得 到广泛应用 〔 在综合考虑热轧生 产 特点 的基础上 , 对轧制过程进行简化 , 忽略工作 辊周 向的温度变化 , 兼顾计算速度和精度 , 建立 了准二维 的轴对称有 限差 分模型 ‘引 , 如 图 所 示 , 用 于 对轧制过程 中工作辊 的温度场和热辊 形进行大量 的计算 图 中 ,月 月 分别为工作辊 与带钢 、 冷却液 、 周 围介质间接触面 , 为工作辊 DOI :10.13374/j .issn1001-053x.2002.03.062
Vol.24 何安瑞等:热带钢轧机工作辊热磨制度 ·307 160 120 80 F4。F5 0 F6一F7 40 -1.0-0.5 0 0.5 1.0 距辊身中点处的距离m 图1求解工作辊温度场和热辊形的差分模型 图3不同机架工作辊的热辊形,带钢宽1040mm Fig.1 Differential model of thermal field and thermal con- Fig.3 Thermal contour of work roll of different stands tour of work roll 内变化较大.(2)在轧制一定数量轧件后(一般 轴向坐标,为径向坐标.其边界条件为: 约为40块钢),工作辊轴心的温度趋于稳定.(3) -2(hhMT-T)江作辊与带钢间热交换 在带钢宽度内,工作辊的热辊形为近似平辊形. -船M=A,T-T)江作辊与冷却液热交换()) 3热磨制度的建立 -8职A=A(T-T)工作辊与介质间热交换 3.1轧后冷却时间的确定 以工作辊上机轧钢时刻为初始条件,计算 其中,h,h,h分别为工作辊与带钢、冷却液和周 整个轧制过程中工作辊温度场和热辊形的变 围介质之间的换热系数,W(m2℃):T,T,T,Tm 化,直至轧制单位结束;而后以工作辊下机时刻 分别为工作辊、带钢、冷却液和周围介质的温 为初始状态,计算空冷对工作辊温度场和热辊 度,K;为导热系数,W(m℃):n为差分网格的 形的影响,可以发现,在下机后的头几个小时 法向方向.图2为一个轧制单位结束后,工作辊 内,工作辊的温度场和热辊形的变化很大,如 冷却不同时间后表面温度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 图4所示.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热凸度的 比较.图中可以看出两者基本吻合,由此说明此 大小大幅度下降;其二,热辊形的形状变化很 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 大,由辊身中部的平辊形逐渐变为近似抛物线 工作辊的热辊形为轴向各点膨胀量与中点 辊形.往后,温度场和热辊形变化的速度变慢, 膨胀之差.工作辊轴向各点的膨胀量计算采用 空冷效果越来越不明显. 下式: 评价热辊形形状的变化可以用磨辊指数⊙ u-21是Tr山 (2) 表示.⊙代表实际热辊形与等凸度抛物线辊形 式中,4为轴向各点膨胀量,m;R为工作辊半 (相当于磨床能磨削的辊形)的相似程度,用公 径,m:B为工作辊线膨胀系数,℃;v为泊松比. 式表示如下: 图3为计算某热轧精轧机组不同机架的热辊形 /1 -(C.-C.) (3) 大量的分析计算表明:(1)工作辊表层的温 式中,Ca为工作辊辊身各点实际热辊形值,μm; 度变化激烈,轧制带钢时,辊面温度迅速上升到 C为等凸度抛物线辊形各点的辊形值,m;N为 110℃左右,而空隙水冷期间,辊面温度又迅速 比较的点数.图5为不同轧制单位工作辊下机 下降到40℃左右;在轧辊内部,温度基本呈上 后磨辊指数随时间的变化.由图中可见,工作辊 升趋势;工作辊的温度只在(00.15)R厚的表层 190 60 150 喇下机时 55 下机后 110 45 70 40 实测值 一计算值 30 35t -} -0.5 0 0.5 1.0 -0 距辊身中点处的距离m -1.0 -0.5 0 0.5 1.0 图2工作辊表面温度计算值与实测值比较 距辊身中点处的距离m Fig.2 Comparisons between calculation and measurements 图4工作辊下机后不同时间的热棍形 Fig.4 Thermal contour of work roll at different time after of work roll surface temperature rolling
何 安瑞等 热带钢轧机 工 作辊热磨制度 图 求解工作辊温度场和 热辊形 的差 分模型 城代 枷 恤。 血 爪 轴 向坐标 , 为径 向坐标 其边界条件为 以 ,二 一 工作辊与带钢间热交换 冈二 工作辊 与冷却液热交换 风幼戚升 工作辊与介质间热交换 一 一 距辊身中点处 的距离 图 不 同机架工作辊的热辊形 , 带钢 宽 皿 月阳 内变化较大 在轧制一定数量轧件后 一般 约 为 块钢 , 工作辊轴心 的温度趋于稳定 , 在带钢 宽度 内 , 工作辊 的热辊形 为近似平辊形 广入 目 ‘ ‘ 肠钾 明明喇日冲州冲目于月宁州冷州冲份钊喇冲日月州陌于 钊 什于卜卜 淆卜卜 寸什空甘州 了,门叭八门 , 】 , , 公, , ,甘, 百, ,节 州洲 门了甲 , 曰, 口, 】 】 】 , 口 , 宁们门,州门 眨盯 【川门 】 「】 】而 「 门 【「 口】 门 口门 、、 、 、 、 、 、 、、 、、、】、 ,、、、、、、、 、 生妞、冬生飞忆、 卜,冤 恤飞扭皿飞势、 飞互豆冬 甘飞 团 梦飞, 曰 ‘ 引 川 川 山 日 卫一而川 川 门 田口曰 曰 口 了川 叮川 川 心 川 吐 田口 普飞 盆 甘 川 飞川 诊冬川 川 川 川 长公 公 招 川 田日德 日 川 , 川 」川 团口川 一百万习一口口口臼凡八 几人,召气、‘了 一 口‘吸‘ 其 中 , , , 概分别为工作辊与带钢 、 冷却液和周 围介质之 间 的换热系数 , · 一 ,℃ ,只 , , 分别为工作辊 、 带钢 、 冷却液和 周围介质的温 度 , 又为导热系数 , · 一 ’℃ 为差分 网格的 法 向方 向 图 为一个轧制单位结束后 , 工作辊 冷却不 同时间后表面 温度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 比较 图 中可 以看 出两者基本吻合 , 由此说明此 模型具有较 高的精度 工作辊的热辊形为轴 向各点膨胀量 与中点 膨 胀之差 工作辊轴 向各点的膨 胀量计算采用 下式例 “ · 晋 ’ … 式 中 , 为轴 向各点膨胀量 , 卿 为工作辊半 径 , 谓 ,为工作辊线膨胀系数 , ℃ 一 ‘ 、 为泊松 比 图 为计算某热轧精轧机组 不 同机架的热辊形 大量 的分析计算表 明 工作辊表层 的温 度变化激烈 , 轧制带钢时 , 辊面温度迅 速上 升到 ℃ 左右 , 而 空 隙水冷期间 , 辊 面 温度又 迅 速 下 降到 ℃ 左 右 在轧辊 内部 , 温度基本呈 上 升趋势 工作辊 的温度 只在 司 厚 的表层 热磨制度的建立 轧后冷却时间的确定 以工 作辊上机轧钢 时刻 为初始条件 , 计算 整 个 轧制过 程 中工 作辊 温度 场 和 热辊 形 的 变 化 , 直至轧制单位结束 而 后 以工作辊下 机时刻 为初始状态 , 计算空 冷对 工作辊 温度场和 热辊 形 的影 响 可 以 发现 , 在 下 机后 的头几个小时 内 , 工作辊 的温度场和热辊形 的变化很大 , 如 图 所示 主要体现在 两方 面 其一 , 热凸度 的 大小大幅度 下 降 其二 , 热辊形 的形状变化很 大 , 由辊身中部 的平辊形 逐渐变为近 似抛物线 辊形 往后 , 温度场和 热辊形变化 的速度变慢 , 空 冷效果越来越不 明显 评价热辊形形状的 变化可 以用磨辊指数曰 表示 乡代表 实 际热辊形 与等凸 度抛 物线辊形 相 当于磨床能磨削的辊形 的相似程度 , 用公 式 表示 如下 俘么。 一 一 薪 、 · 一, 式 中 ,瓜 为工作辊辊身各点实 际热辊形 值 , 卿 为等凸度抛 物线辊形各点 的辊形值 , 阿 万为 比较 的点数 图 为不 同轧制单位工作辊下机 后磨辊指数随时间 的变化 由图中可 见 , 工作辊 绍侧之电日 髻 牙身泛 一 一 ‘ 距辊身 中点处 的距离 图 工作辊表面温度计算值与实测值 比较 肠 典 距辊身 中点处的 藏 距离 图 工 作辊下 机后不同时 间的热辊形 脚 月免
·308·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02年第3期 刚下机时,磨辊指数较大,说明此时不但是热凸 后不同冷却时间补偿辊形的大小.可以看出,工 度较大,而且热辊形与等凸度的抛物线辊形相 作辊下机冷却的时间越短,磨削后待机时间越 差甚大.随着空冷的继续,⊙不断减小,其变化 长,补偿辊形越大 幅度也变慢,此时若进行磨辊,工作辊仍存在热 补偿辊形确定之后,与设计的理想初始辊 辊形,但其热辊形为近似抛物线辊形,与设计的 形叠加,即为需磨削的辊形 工作辊初始辊形的形状相似.因此,可将残余的 工作辊热辊形考虑到初始辊形的设计之中,使 4结束语 得工作辊上机轧钢时的辊形为所需要的理想初 始辊形.图5中2个轧制单位工作辊下机后的 (1)热磨制度的研究内容包括工作辊下机 磨辊指数稍有差别,这主要与最后几块钢的轧 后待磨冷却时间的确定和磨削时补偿辊形的 制节奏和温度等有关. 确定, 考虑到磨辊车间磨削辊形的精度约为 (2)以轧制单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整个轧 10-20μm,这与工作辊下机冷却2h左右的磨辊 制单位内及轧后工作辊温度场和热辊形的变 指数相当.因此,工作辊下机后最佳冷却重磨时 化,得出结果对生产有指导意义. 间也为2h左右.轧制1个单位若按4h估算,考 (3)建立了热轧精轧机组工作辊的热磨制 度,指出工作辊下机后最佳冷却重磨时间为2 40 h,其补偿辊形随着磨削后待上机时间的增加而 30 增加. 20 参考文献 10 1 Guo R M.Transient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Work Rol- 0 0 Is Subject to Asymmetric Multiple Zone Cooling. Tnm/h ISROMAC-5[J].Kaanapali Mauli Hawaii,1994 (8):1 图5轧制单位(1,2)工作辊下机后磨辊指数的变化 2 Pallone G T.Transient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Work Fig.5 Grinding index of work roll of two rolling units after Rolls During Hot Rolling of Sheet Strip[C].Iron and Steel rolling Engineer,1983(12):21 3 Yuen WYD.On the Correction of Strip Shape by Locali- 虑拆辊、磨辊、装辊等时间,要维持正常生产,磨 zed Cooling of the Work Rolls[C].in:Proc of the 4th In 辊车间需保留至少2~3套工作辊的备辊量. ternational Steel Rolling Conf.Deauville France,1987 3.2磨削补偿辊形△C的确定 4 Ginzburg V B.Fereidoon A Bakhtar.Application of Cool- 工作辊磨削之后需过一段时间才会上机轧 flex Model for Analysis of Work Roll Thermal Conditions 钢,磨削好的辊形经冷却之后会发生变化.为了 in Hot Strip Mills[J].Iron and Steel Engineer,1997(11): 38 保证工作辊上机轧钢时初始辊形的精度,需对 5陈宝官,陈先霖,Tieu A K.用有限元法预测板带轧 磨削辊形进行补偿.补偿辊形的确定与工作辊 机工作辊热变形[J].钢铁,1991,26(8):40 轧后空冷的时间和磨削之后需冷却的时间有 6 Murata K.Heat Transfer between Metals in Contact and 关.图6为工作辊下机后不同冷却时间和磨削 its Application to Protection of Rolls [J].Transactions 40 ·一下机怜却1.5h SJ,1984,243):309 且 下机冷却2.0h 7 Wilmotte S,Mignon J.Thermal Variations of the Camber 30 。一下机冷却2.5h of the Working Rolls during Hot Rolling[J].C R M Re- 20 port,1973,343):17 本 10 8 He Anrui,Zhang Jie,Zhang Chen,et al.Thermal Beha- viors of Work Roll in Finishing Trains of Hot Rolling[J]. 0 0.20.50.81.11.41.72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2001,8(1):59 g制员冷标/h 图6工作辊下机后不同冷却时间下补偿辊形随磨削后 9王祖城,汪家才.弹性和塑性理论及有限单元法[M 待机时间的变化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3 Fig.6 Compensatory contour of work roll at different time (下转第312页) after grinding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年 第 期 刚下机 时 , 磨辊指数较大 , 说 明此时不但是热 凸 度较大 , 而 且热辊形 与等 凸度 的抛物线辊形 相 差甚 大 随着空 冷 的继 续 , 曰不 断减小 , 其变化 幅度也变慢 , 此时若进行磨辊 , 工作辊仍存在热 辊形 , 但其热辊形 为近 似抛物线辊形 , 与设计的 工作辊初始辊形 的形状相似 因此 , 可将残余 的 工作辊热辊形考虑到初始辊形 的设计之 中 , 使 得工作辊上机轧钢时的辊形为所需要 的理想初 始辊形 图 中 个轧制单位工作辊下机后 的 磨辊指 数稍 有差别 , 这 主要 与最后几块钢 的轧 制节奏 和 温度 等有关 考 虑 到 磨 辊 车 间 磨 削 辊 形 的 精 度 约 为 一 脚 , 这 与工作辊 下机冷却 左右 的磨辊 指数相 当 因此 , 工作辊下机后 最佳冷却重磨时 间也为 左右 轧制 个单位若按 估算 , 考 后不 同冷却时间补偿辊形 的大小 可 以看 出 , 工 作辊下机冷却 的时间越短 , 磨削后 待机时 间越 长 , 补偿辊形越 大 补偿辊形确定之后 , 与设计 的理想初始辊 形 叠加 , 即为需磨 削 的辊形 协却 图 车 制 单位 , 工作辊 下机后磨辊指数 的变化 虑拆辊 、 磨辊 、 装辊等时间 , 要维持正常生产 , 磨 辊 车间需保 留至 少 一 套工作辊 的备辊量 磨削补偿辊形△ 的确定 工作辊磨削之后需过一段时 间才会上机轧 钢 , 磨削好 的辊形经冷却之后会发生变化 为 了 保证工作辊上 机轧钢 时初始辊形 的精度 , 需对 磨 削辊 形进行补偿 补偿辊形 的确定 与工作辊 轧 后 空 冷 的 时 间 和 磨 削 之后 需 冷 却 的 时 间有 关 图 为工作辊下 机后 不 同冷却时 间和 磨 削 下 机冷却 下 机冷却 下 机冷却 功 一一一一一 二 ‘ 一一一一 ‘ 一一一一口 确削后 冷却 图 工作辊下机后不 同冷却 时 间 下 补偿 辊形 随磨削后 待机 时间的变化 · 结束语 热磨制度 的研究 内容包括工作辊下 机 后 待磨 冷却 时 间 的确 定 和 磨 削 时补偿辊 形 的 确定 以轧制单位为研究对象 , 分析 了整个轧 制 单位 内及 轧后 工 作辊 温 度 场 和 热 辊 形 的 变 化 , 得 出结果对生 产有 指导 意义 建立 了热轧精轧机组工作辊 的热磨制 度 , 指 出工作辊下 机后最佳冷却重磨 时间 为 , 其补偿辊形 随着磨削后待上机时间的增加而 增加 参 考 文 献 匕 一 , , 【 , 】 , 陈宝 官 , 陈先霖 , 用有 限元法预测 板带轧 机工作辊热变形 钢铁 , , , , , 、 乞 』 , , , , , , , 王祖城 , 汪 家 才 弹性和 塑 性理论及有 限单元法 』 北京 冶金 下业 出版社 , 下转第 页 内‘ 八“日︵︸ 弓日二 匡公 ,山 擎架群孟件寻日
~312·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02年第3期 参考文献 中的材料流动与轧制条件[C】.[见楔横轧译文集(4) 】胡正寰,张康生,王宝雨,等.楔横轧理论与应用[M 长春:吉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2.45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杜,1996 5 Dong Yaomin,TagaviK A,Lovell MR,Deng Zhi.Analy- 2胡正襄,许协和,沙德元.斜轧与楔横轧原理、工艺 sis of Stress in Cross Wedge Rolling with Application to 与设备[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5.7 Failure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 3平并恒夫,前川佳德.用轧辊阶梯压下所引起的材料 2000,42:1233 流动的分析[C][见楔横轧译文集(4).长春:吉林工 6赵俊杰.斜轧螺纹锚杆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D小: 业大学出版社,1982.35 [博士论文]北京:北京科技大,2000 4团野敦,田中利秋.阶梯轴在三辊式楔横轧加工过程 7周纪华,管克智.金属塑性变形阻力M刈北京:机械 工业出版杜,1989 Deformation Character and Analysis of Stress and Strain during Stretching Stage for Cross Wedge Rolling MA Zhenhai,HUZhenghuan,YANG Cuiping,SHU Xuedao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hool,UST 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 Cross wedge rolling is a complicate 3-D elastoplastic forming process.A nonlinear finite el- ement modeling for the process of cross wedge rolling is presented with the aid of ANSYS/LS-DYNA3D.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stress and strain on section of workpiece during stretching stage have been obtained.On the hasis of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stress and strain,the shoulder and cavity on the end of work piece have been analyzed. KEY WORDS cross wedge rolling;stretching stage;the finite element;stress;strain (上接第308页) Hot Grind Schedule of Work Roll in Hot Strip Mills HE Anrui,YANG Quan.ZHANG Qingdong".CHEN Xianlin,WEI Gangcheng, YANG Jinan 1)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Advanced Rolling Technology,UST Beijing,Beijing 100083 2)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hool,UST Beijing,Beijing 100083 3)Wuhan Iron and Steel Group Crop..Wuhan 430083 ABSTRACT The hot grind schedule of work roll in hot strip mills includes the cooling time waiting for grinding after rolling and corresponding compensatory contour.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varying rules of work roll thermal field and thermal contour during rolling and after rolling,the hot grind schedule is establish- ed.The optimum cooling time of work roll after rolling is about two hours and its compensatory contour varies with the latency time after grinding. KEY WORDS hot strip mill;work roll;hot grind schedule;contour
一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年 第 期 参 考 文 献 胡正 寰 , 张康生 , 王 宝雨 ,等 楔横轧理论与应用 』 北京 冶金工业 出版社 , 胡正寰 , 许协 和 , 沙德元 斜轧与楔横轧原理 、 工艺 与设备 北京 冶金 工业 出版社 , 平井恒夫 , 前川佳德 用 轧辊阶梯压下所引起的材料 流动的分析 见 楔横轧译文集 长春 吉林工 业 大学 出版社 , 团野敦 , 田 中利秋 阶梯轴在三辊式楔横轧加 工过程 中的材料流动与轧制条件 「见 楔横轧译文集 长春 吉林工业 大学 出版社 , , , 凡 七 , , 赵俊杰 斜轧螺纹锚杆 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博士论文 北 京 北京科技大 , 周纪华 , 管克智 金 属 塑 性变形 阻力 』北京 机械 工业 出版社 , 匕 人侧 , 〔左伪 刀 , , 厅 口 , , , 电 一 一 , 电 上接 第 页 万百 ,, ,, 刀 褚, , 环崛 ’ 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