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兵卫与葫芦 (日本)志贺直哉
清兵卫与葫芦 (日本)志贺直哉
(日本)志贺直哉
(日本)志贺直哉
作者简介 志贺直哉(188~1971年),日本著名小说家,被日本评 论家誉为“小说之神”。1904年发表处女作《菜花与少女》。 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围 绕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与美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 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 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 形成“白桦”派,也称“新理想”派。“白桦”派是日本现代 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流派志,贺直哉为“白桦”派代表作家之 生平唯一的长篇小说是《暗夜行路》。他的作品经由鲁迅等人 翻译介绍到中国,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过一定影响。他是二次 世界大战中少数有良知的不为日本军国主义摇旗呐喊的日本文 学家,郁达夫曾经给予他很高的评价,认为他是“大可以比得 中国的鲁迅
志贺直哉(1883~1971年),日本著名小说家,被日本评 论家誉为“小说之神”。1904年发表处女作《菜花与少女》。 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围 绕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与美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 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 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 形成“白桦”派,也称“新理想”派。“白桦”派是日本现代 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流派志,贺直哉为“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 生平唯一的长篇小说是《暗夜行路》。他的作品经由鲁迅等人 翻译介绍到中国,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过一定影响。他是二次 世界大战中少数有良知的不为日本军国主义摇旗呐喊的日本文 学家,郁达夫曾经给予他很高的评价,认为他是“大可以比得 中国的鲁迅”。 作者简介
情节 这篇小说可分为哪几个部分?主体部分写了哪些情节? 1、开头:交代结局,清兵卫改变爱好。 2-6、清兵卫热衷葫芦 7-20、父亲呵斥清兵卫 21-27、清兵卫买葫芦 清兵卫与葫芦 卫〈2-44、主体 28-29、教员没收葫芦。 30-34、教员上门告状。 35-36、父亲打骂清兵卫。 37-43、校役高价卖出葫芦, 44、古董商更高价卖出葫芦。 45-46、结尾:重提结局,清兵卫改变爱好
一、情节 这篇小说可分为哪几个部分?主体部分写了哪些情节? 清 兵 卫 与 葫 芦 1、开头:交代结局,清兵卫改变爱好。 2-44、主体 45-46、结尾:重提结局,清兵卫改变爱好。 2-6、清兵卫热衷葫芦。 7-20、父亲呵斥清兵卫。 21-27、清兵卫买葫芦。 28-29、教员没收葫芦。 30-34、教员上门告状。 35-36、父亲打骂清兵卫。 37-43、校役高价卖出葫芦。 44、古董商更高价卖出葫芦
分析情节 在小说中,即使开端和结局都很简单,作家也决不 会让人物走捷径一口气跑到底,而要让他千折百回,最 后才抵达终点。所以,摇摆意味着小说在运行时不是毅 然决然地向前奔突,而是在绝大部分时间里游移不定。 第2-6段的情节是怎样摇撄的? 2、清兵卫收拾葫芦。 3-4、清兵卫看葫芦。 5、清兵卫收拾葫芦。 6、清兵卫看葫芦
分析情节 在小说中,即使开端和结局都很简单,作家也决不 会让人物走捷径一口气跑到底,而要让他千折百回,最 后才抵达终点。所以,摇摆意味着小说在运行时不是毅 然决然地向前奔突,而是在绝大部分时间里游移不定。 1、第2-6段的情节是怎样摇摆的? 2、清兵卫收拾葫芦。 3-4、清兵卫看葫芦。 5、清兵卫收拾葫芦。 6、清兵卫看葫芦
2、第28-44段的情节是怎样摇撄的? 教员发现清兵卫玩葫芦。 教员爱好武士道 教员没收葫芦。 教员上门告状。 父亲打骂清兵卫。 教员把葫芦给了校役。 校役高价卖出葫芦。 古董商更高价卖出葫芦
2、第28-44段的情节是怎样摇摆的? 教员发现清兵卫玩葫芦。 教员爱好武士道。 教员没收葫芦。 教员上门告状。 父亲打骂清兵卫。 教员把葫芦给了校役。 校役高价卖出葫芦。 古董商更高价卖出葫芦
3、小说中的摇撄又什么作用? 摇摆是小说设置情节的一个很重要的技巧, 它使小说的情节波浪起伏,曲折引人
3、小说中的摇摆又什么作用? 摇摆是小说设置情节的一个很重要的技巧, 它使小说的情节波浪起伏,曲折引人
研习第一部分第1段 这是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与葫芦的故事。自 从发生这件事以后,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 过了不久,他又有了代替葫芦的东西,那便是绘 画。正如他过去热衷于葫芦一样,现在他热衷着 绘画. ■■ 小说开头采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什么作用? 作者采用倒叙方式,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研习第一部分第1段 这是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与葫芦的故事。自 从发生这件事以后,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 过了不久,他又有了代替葫芦的东西,那便是绘 画。正如他过去热衷于葫芦一样,现在他热衷着 绘画…… 小说开头采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什么作用? 作者采用倒叙方式,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研习第二部分第2-6段 课文第2-6段怎样写出了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 其中最令人忍俊不禁的一个细节是什么?这段 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课文第2-6段集中写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 尤其是课文写清兵卫竟然把老头的秃脑袋看成是 葫芦的细节尤为生动,传神地表现了清兵卫热衷 葫芦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如果不是痴迷到一定程 度,绝不会产生这样的错觉
研习第二部分第2-6段 课文第2-6段怎样写出了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 其中最令人忍俊不禁的一个细节是什么?这段 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课文第2-6段集中写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 尤其是课文写清兵卫竟然把老头的秃脑袋看成是 葫芦的细节尤为生动,传神地表现了清兵卫热衷 葫芦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如果不是痴迷到一定程 度,绝不会产生这样的错觉
研习第二部分第37-44段 1、清兵卫的葫芦最后被校役以六百元的高价 卖出,这个结果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清兵卫并不是盲目痴迷葫芦,他确实 有一定的研究,而且有非凡的鉴赏力和创造力
研习第二部分第37-44段 1、清兵卫的葫芦最后被校役以六百元的高价 卖出,这个结果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清兵卫并不是盲目痴迷葫芦,他确实 有一定的研究,而且有非凡的鉴赏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