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石室佳兴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度二、课内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九年级语文上期第一学月考试题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 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 A卷(共100分) 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第I卷(选择题共21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 、基础知识。(21分,每小题3分) 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 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根据本期学过课文的语境,下面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稍逊(xin) 分外(fen)风骚(sao) 中道崩殂(cu)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 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B.襁褓( qiang bac)丝缕(10)妄自菲(fi)薄双溪舴艋舟(ze)(meng)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 闪烁(shuo)怫然(fu)麦穗(hui) 妇姑荷箪食〔he) 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D.静谧(m)存恤(x)栖息(qi) 也拟泛轻舟(ni) 2、下列句子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5、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漂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A、躬耕于南阳(亲自,自身) B、先帝不以臣卑鄙(品行低劣 B.当所有的鸟儿因娇阳而昏晕,隐藏在阴凉的林中。 C、由是感激(感动,激奋) D、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力) C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鹜,便是 6、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咨臣以当世之事 D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也闪着银色光芒。 B、苟全性命于乱世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可计日而待也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A、对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是拟定了上千种计划。 B、他把所有的书本放到一边,置之不理,只顾和同学们在网上聊天 D、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6、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如果醉驾者在一起起车祸面前还无动于衷,无疑会成为极其危险的人 要让你读书,无忧无虑地读书。 A、“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采用了正反论证方法来论述两汉的历史教训,给后主以借鉴 A、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国庆期间严防安全不出现问题 B、“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北定中原” B、近段时间,我们班的同学认真学习并讨论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C、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我们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 C、全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可谓“字 尽文畅”,该故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 D、为了缓解地震灾区受伤人员血液供应不足,社会各界人士踊跃献血 、选文②③段是抒情言志,作者 中原”看成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之 第1页共8页
第 1 页 共 8 页 第 2 页 共 8 页 成都石室佳兴外国语学校 2014--2015 学年度 九年级语文上期第一学月考试题 A 卷(共 100 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 21 分) 一、基础知识。(21 分,每小题 3 分) 1、根据本期学过课文的语境,下面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稍逊.(xùn) 分.外(fèn) 风骚.(sāo) 中道崩殂.(cú) B.襁褓..(qiǎng bǎo) 丝缕.(1ǚ) 妄自菲(fěi)薄 双溪舴艋..舟(zé)(měng) C.闪烁.(shuò) 怫.然(fú) 麦穗.(huì) 妇姑荷.箪食(hè) D.静谧.(mì) 存恤.( xù) 栖.息(qī) 也拟.泛轻舟(nǐ) 2、下列句子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漂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B.当所有的鸟儿因娇阳而昏晕,隐藏在阴凉的林中。 C.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鹜,便是敬。 D.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也闪着银色光芒。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 ....的事,大家还是拟定了上千种计划。 B、他把所有的书本放到一边,置之不理 ....,只顾和同学们在网上聊天。 C、如果醉驾者在一起起车祸面前还无动于衷 ....,无疑会成为极其危险的人。 D、我要让你读书,无忧无虑 ....地读书。 4、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 A、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国庆期间严防安全不出现问题。 B、近段时间,我们班的同学认真学习并讨论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C、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我们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 D、为了缓解地震灾区受伤人员血液供应不足,社会各界人士踊跃献血。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 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 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 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 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 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 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5、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躬.耕于南阳(亲自,自身) B、先帝不以臣卑鄙..(品行低劣) C、由是感激..(感动,激奋) D、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力) 6、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咨臣以.当世之事 祭以.尉首 B、苟全性命于.乱世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C、可计日而.待也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D、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6、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采用了正反论证方法来论述两汉的历史教训,给后主以借鉴。 B、“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北定中原”、 “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C、全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可谓“字 尽文畅”,该故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 D、选文②③段是抒情言志,作者把“北定中原”看成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之
职分”。为此,他历叙自己的身世,其间五次提到“先帝”,极力表达自己的“感激”是值得钦佩的,不可以认为权势地位与人的价值相悖:拥有金钱财富者,真正为民众 和“忧叹”之情。这种方式主要是利于说服持有不同意见的人 留下“睛空万里”,他们也能体现自身的价值 第Ⅱ卷(共79分) ④人的价值不是一下子可以看清的,人们的日常所见,大都是世俗的尊卑贵贱, 三、翻译、歇写(10分) 至于体现人的价值的精神境界,则非肉眼所能觉察,而要靠人的理性和深思。当曹雪 7、把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芹在贫困潦倒中创作《红楼梦》,当居里夫人在狭小的实验室里探索科学的奥秘,谁能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分) 在当时准确地估量他们的价值呢?因此,历史老人告诚世人:看人不要只看他穿的衣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2分) 服、使用的什物以及他的种种头衔,而要看他的内心和行动。衣服、什物、头衔等都 8、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 是人的外在现象,这些对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但是,这些并不能全面地体现人的 (1)补写出下列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2分) 价值内涵。估量一个人的价值,必须看他的心灵,看他的所思所想,看他的所作所为, ①了却君王天下事 看他为社会为大众贡献了多少。 2右手秉遗穗 ⑤北宋名臣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了这样的宏大志 ③须晴日, 分外妖娆 向,有了充塞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有了一颗跳荡的火热的心,再伴以扎扎实实的 ④因思杜陵梦 行动,这就是实现人的价值的历程 (2)在温庭筠的《望江南》和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下阙任选一处默写(4分)10.细读全文,写出作者在文中阐述的观点。(2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9分) 1.选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分析此论证方法的作用(4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10~13题。(9分) 12.第④段中为什么说“人的价值不是一下子可以看清的”?(3分) 人的价位 五、作文(60分) ①人的价值,是几千年来人类思想文化史上不断争论的重要问题之 13、有人说,爱你的人,常常用你不喜欢的方式关心你。比如,躺在床上看书——“你 ②以前有人说,人的权力和地位就是人的价值。其实不然。从历史看来,过去不还要不要眼睛?”:月考成绩大幅下降——“写800字的试卷反思!”邀请好友上网 少显赫一时的达官显贵,他们的权力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可谓登峰造极,可是这些人在一“网吧不是好地方,别去!”-你真不喜欢这些方式,可你能说这些不是爱吗? 历史上留下美名者却寥寥无几。然而,那些一生坎坷,或者时而走运、时而潦倒终于 请以“别样的爱”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②自定 未能官运亨通的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们,他们的贡献始终铭刻于后世子孙们的心立意,写出真情实感:③字迹工整,书面整洁:④不少于6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中。比如,李白、杜甫的诗句永远是中国人的骄傲。在历史老人的心目中,他们是没⑥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有高下之分的“诗仙”与“诗圣”。只要人类历史存在,他们的诗句就会青春永驻。 B卷(50分) ③历史老人最为公正,在他看来,人的价值不在其权势地位、身份等级、金钱财一、诗歌鉴赏(4分) 富的拥有,而在其创造和贡献,在其对人类的造福。人的创造和贡献有大有小,因而 十五夜望月 人的价值有高有低。在历史上拥有权势地位者,真正为黎民百姓留下“青山绿水”,也 第4页共8页
第 3 页 共 8 页 第 4 页 共 8 页 职分”。为此,他历叙自己的身世,其间五次提到“先帝”,极力表达自己的“感激” 和“忧叹”之情。这种方式主要是利于说服持有不同意见的人。 第Ⅱ卷(共 79 分) 三、翻译、默写(10 分) 7、把 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 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 分)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2 分) 8、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 分) (1)补写出下列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2 分) ①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 ②右手秉遗穗,_________________。 ③须晴日,________________,分外妖娆。 ④因思杜陵梦,_____________。 (2)在温庭筠的《望江南》和范仲淹的《渔家傲 秋思》下阙任选一处默写(4 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0—12 题。(9 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10~13题。(9分) 人 的 价 值 ①人的价值,是几千年来人类思想文化史上不断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 ②以前有人说,人的权力和地位就是人的价值。其实不然。从历史看来,过去不 少显赫一时的达官显贵,他们的权力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可谓登峰造极,可是这些人在 历史上留下美名者却寥寥无几。然而,那些一生坎坷,或者时而走运、时而潦倒终于 未能官运亨通的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们,他们的贡献始终铭刻于后世子孙们的心 中。比如,李白、杜甫的诗句永远是中国人的骄傲。在历史老人的心目中,他们是没 有高下之分的“诗仙”与“诗圣”。只要人类历史存在,他们的诗句就会青春永驻。 ③历史老人最为公正,在他看来,人的价值不在其权势地位、身份等级、金钱财 富的拥有,而在其创造和贡献,在其对人类的造福。人的创造和贡献有大有小,因而 人的价值有高有低。在历史上拥有权势地位者,真正为黎民百姓留下“青山绿水”,也 是值得钦佩的,不可以认为权势地位与人的价值相悖;拥有金钱财富者,真正为民众 留下“晴空万里”,他们也能体现自身的价值。 ④人的价值不是一下子可以看清的,人们的日常所见,大都是世俗的尊卑贵贱, 至于体现人的价值的精神境界,则非肉眼所能觉察,而要靠人的理性和深思。当曹雪 芹在贫困潦倒中创作《红楼梦》,当居里夫人在狭小的实验室里探索科学的奥秘,谁能 在当时准确地估量他们的价值呢?因此,历史老人告诫世人:看人不要只看他穿的衣 服、使用的什物以及他的种种头衔,而要看他的内心和行动。衣服、什物、头衔等都 是人的外在现象,这些对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但是,这些并不能全面地体现人的 价值内涵。估量一个人的价值,必须看他的心灵,看他的所思所想,看他的所作所为, 看他为社会为大众贡献了多少。 ⑤北宋名臣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了这样的宏大志 向,有了充塞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有了一颗跳荡的火热的心,再伴以扎扎实实的 行动,这就是实现人的价值的历程。 10.细读全文,写出作者在文中阐述的观点。(2 分) 11.选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分析此论证方法的作用(4 分) 12.第④段中为什么说“人的价值不是一下子可以看清的”?(3 分) 五、作文(60 分) 13、有人说,爱你的人,常常用你不喜欢的方式关心你。比如,躺在床上看书——“你 还要不要眼睛?”;月考成绩大幅下降——“写 800 字的试卷反思!”邀请好友上网— —“网吧不是好地方,别去!”-------你真不喜欢这些方式,可你能说这些不是爱吗? 请以“别样的爱”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②自定 立意,写出真情实感;③字迹工整,书面整洁;④不少于 600 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⑥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B 卷(50 分) 一、诗歌鉴赏 (4 分 )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8-11题 1.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 词可以看出月色的空明皎 仰望父亲 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的特点。(2分) ①父亲去世的那一年,我18岁。从1岁到18岁,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上 2.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小学到读高中,我是在仰望着父亲忙碌而疲惫的身影中长大的。从小我在山下,看惯 圆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共12分) 了父亲在山上放羊砍柴、开垦荒地挥汗如雨的忙碌身影:我在树下,看惯了父亲在高 诸葛亮受遗诏 高的树权间腾挪跳跃的矫健身影:晨曦中夕阳下,我在院子里,看惯了父亲站在房顶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日:“君才十倍曹丕,远眺天际的从容身影 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日:“臣敢 现在,父亲的身影,不时地在我脑海中映现,使我由时时思念父亲,进而常 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日:“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常思考父亲,心目中更加钦敬父亲。 如父『(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③父亲的孝行,让人仰望。小时候村里一些大人常在我面前讲:“你父亲真是个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孝子。”给我印象深刻的是父亲对我奶奶的饮食起居特别在心。父亲为了使奶奶活得心 A.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属:属于。 气顺、活得有精神,过段时间总要给奶奶买些好吃的,每天再忙都要和奶奶说会话, B.先主于永安病笃 笃:深,重 在精神上抚慰奶奶。父亲在世时,每年清明,引领家族男人上坟祭祖,心态虔诚,行 C.若嗣子可辅,辅之之:他。代词,代刘禅 止敬重。在我爷爷的父亲坟地上的碑楼上刻有一副对联。上联:深恩堪裕后,下联 D.先主又为诏敕后主为:做,引申为“写”。 至孝在尊亲,横批:追远。我想这肯定是我们家族的良风美德,是影响了父亲一生的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传统孝文化 (1)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3分) ④父亲的教行,让人仰望。父亲教我做事明理。记得有一年春天种玉米,父亲在 (2)如其不才,君可自取。(3分 前面犁地,母亲在中间撒种子,我和哥哥在后面施粪。偶尔我偷懒不好好施粪。待到 5.这段文字中,显示了刘备怎样的心理活动?结合全文概括作答。(4分) 秋收之时,父亲把我领到地里,指着长得参差不齐的玉米对我说:“人哄地皮,地哄肚 三、名着与现代文闻读(共22分) 皮”。看着因我施粪不匀而长势不好的庄稼,我心里十分懊悔。父亲在教我做这些农家 (一)名著阅读(4分) 活的过程中,使我明白许多事理。父亲教我明志。记得我12岁那年,父亲领我在山上 6.《水浒》中有两个家喻户晓的打虎英雄,你知道他们是谁吗?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开垦荒地,我累得精疲力竭。坐下休息时,父亲问我:“天山,你长大了想干什么?” 尽管我当时的回答不切实际,但父亲没有嘲笑我,却深情地抚摸着我的头,眼望着远 (1)请按小说中的出场顺序分别写出他俩的姓名、绰号。(2分) 方,颇有感触地对我说:“生在山村里,要有走出深山的想法才行。山外的世面大着呢! (2)简述其中一人打虎的经过(注意尽量叙述出他和另一个英雄打虎的不同之处,比现在想起来,正是父亲的那一问,点燃了我心中的梦想和希望 如:打虎的原因、用的武器、打虎的数量、打虎的结局)。(2分) ⑤父亲的力行,让人仰望。 50年代后期,爷爷患病,大伯 第6页共8页
第 5 页 共 8 页 第 6 页 共 8 页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 一词可以看出月色的空明皎 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 的特点。(2 分) 2.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3--5 题。(共 12 分) 诸葛亮受遗诏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 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 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 如父!”(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 属:属于。 B.先主于永安病笃. 笃.:深,重。 C.若嗣子可辅,辅之. 之:他。代词,代刘禅 D.先主又为.诏敕后主 为:做,引申为“写”。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 分) (1)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3 分) (2)如其不才,君可自取。(3 分) 5.这段文字中,显示了刘备怎样的心理活动?结合全文概括作答。(4 分) 三、名著与现代文阅读(共 22 分) (一)名著阅读(4 分) 6. 《水浒》中有两个家喻户晓的打虎英雄,你知道他们是谁吗?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 题。 (1)请按小说中的出场顺序 ....分别写出他俩的姓名、绰号。(2 分) (2)简述其中一人打虎的经过(注意尽量叙述出他和另一个英雄打虎的不同之处,比 如:打虎的原因、用的武器、打虎的数量、打虎的结局)。(2 分) (二)现代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 8—11 题。 仰望父亲 ①父亲去世的那一年,我 18 岁。从 1 岁到 18 岁,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上 小学到读高中,我是在仰望着父亲忙碌而疲惫的身影中长大的。从小我在山下,看惯 了父亲在山上放羊砍柴、开垦荒地挥汗如雨的忙碌身影;我在树下,看惯了父亲在高 高的树杈间腾挪跳跃的矫健身影;晨曦中夕阳下,我在院子里,看惯了父亲站在房顶 远眺天际的从容身影…… ②到现在,父亲的身影,不时地在我脑海中映现,使我由时时思念父亲,进而常 常思考父亲,心目中更加钦敬父亲。 ③父亲的孝行,让人仰望。小时候村里一些大人常在我面前讲:“你父亲真是个 孝子。”给我印象深刻的是父亲对我奶奶的饮食起居特别在心。父亲为了使奶奶活得心 气顺、活得有精神,过段时间总要给奶奶买些好吃的,每天再忙都要和奶奶说会话, 在精神上抚慰奶奶。父亲在世时,每年清明,引领家族男人上坟祭祖,心态虔诚,行 止敬重。在我爷爷的父亲坟地上的碑楼上刻有一副对联。上联:深恩堪裕后,下联: 至孝在尊亲,横批:追远。我想这肯定是我们家族的良风美德,是影响了父亲一生的 传统孝文化。 ④父亲的教行,让人仰望。父亲教我做事明理。记得有一年春天种玉米,父亲在 前面犁地,母亲在中间撒种子,我和哥哥在后面施粪。偶尔我偷懒不好好施粪。待到 秋收之时,父亲把我领到地里,指着长得参差不齐的玉米对我说:“人哄地皮,地哄肚 皮”。看着因我施粪不匀而长势不好的庄稼,我心里十分懊悔。父亲在教我做这些农家 活的过程中,使我明白许多事理。父亲教我明志。记得我 12 岁那年,父亲领我在山上 开垦荒地,我累得精疲力竭。坐下休息时,父亲问我:“天山,你长大了想干什么?” 尽管我当时的回答不切实际,但父亲没有嘲笑我,却深情地抚摸着我的头,眼望着远 方,颇有感触地对我说:“生在山村里,要有走出深山的想法才行。山外的世面大着呢!” 现在想起来,正是父亲的那一问,点燃了我心中的梦想和希望。 ⑤父亲的力行,让人仰望。 a 。50 年代后期,爷爷患病,大伯
因病早逝,家道中落,家庭一下子跌到谷底。全靠父亲上上下下要照应,里里外要(史记·儒林列传》也有过类似论述:“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请结 兼顾 合语境简要说明“父亲的力行,让人仰望”中的“力行”的意思。(3分) b。听哥哥说大伯去世前,曾借了邻村一户人家300元钱。大伯去世9.作者以“仰望父亲,眼底潮涌:仰望父亲,心生光明:仰望父亲,行止入常”的 后,人家上门讨债,父亲答应10天后还。到了第9天,父亲没有筹到钱,下狠心卖了感叹收束全文,可谓言简意赅,意蕴丰富。谈谈你对这一结尾的理解。(4分) 自家耕地磨面的犍牛,偿还了大伯欠下的外债 。父亲20多岁10.有人认为第⑥段划线句对父亲的脚的细腻描写,有损父亲高大伟岸的形象,你赞 被抓壮丁,经受过枪林弹雨的战场,解放后遭受过不明不白的批斗:父亲30岁到40同吗?为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你对本文的理解?(4分) 岁,领头创办县级国营黄土坡、老虎沟、马匹凹煤矿,曾任总经理,取得过骄人的业四、语言运用。(12分) 绩,但更遭受过莫大的委屈 60年代,为了全村人出行方 6、今年6月,成都市承办“财富”全球论坛,为此,各单位将开展一系列活动 便,父亲带领村民,费尽艰辛,打通了西庄村至武家河村约2.5公里长的盘山路,那 是我们村走出深山通往稷山县的第一条大路。改革开放初期,父亲积极响应党的号召, 山川秀美、历史悠久是成都的一大特色,为宣传这一特色,“财富”全球论坛筹备 经商、创办企业。最后,在为武家河大队创办煤矿的过程中,含辛茹苦、积劳成疾,委员会准备收集整理有关成都的山水美景的诗句,请你从你熟悉的古诗词中选出两句 一病不起 写在下面横线上。(4分) ⑥记得父亲去世当天,我从乡宁一中赶回家,匍匐在炕上给父亲清洗双脚。那是活动二:走进社区 怎样的一双脚啊,脚上有土、有煤渣子,脚底的老茧厚厚的一层,脚上的肉很少,骨 你被选为“财富”全球论坛的社区宣传员,社区要张贴宣传语,请你从以下宣传语 头和青筋缠在一起。我知道父亲艰难坎坷、勤苦力行的人生,就是靠这双脚走过来的。中选择你认为较好的一条,并说说好在哪里? 如今,我愈加明白:人生的路是走出来的,再好的梦想也需要行动。千里之行,始于A山水人文情怀美丽你我成都B.服务财富论坛提升城市品位 足下。脚下功夫深,生活行程远:脚下行程远,人生境界高 活动三:热爱家乡 ⑦仰望父亲,眼底潮涌:仰望父亲,心生光明:仰望父亲,行止入常。 微博是当前网络流行的一种文体。它能够迅速传播信息,表达感受,交流思想。“成 (选自2012年《散文选刊》第2期,有改动)都在线”准备举行“财富”全球论坛微博征文比赛。请你就“财富”全球论坛活动在 7.阅读全文,说说“我”曾在哪些方面仰望过“父亲”。(4分) 成都召开的意义写一篇100字以内的微博短文参赛 8.仔细阅读第⑤段,回答下面两题。(6分) (1)以下四句话出自第⑤段,现将其放回原段a、b、c、d处,正确的顺序为()(3 成都石室佳兴外国语学校九月月考试题 分) 九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父亲是一个支撑门事、忠厚力行的人②父亲是一个历经挫折、坚韧力行的人 亲是一个心想众人、务实力行的人④父亲是一个勇于担当、守信力行的人A卷 A①②①④B①④②③C②④①③D③①④② 基础知识 1、C2、D3、C4、B (2)“力行”一词,出自《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第7页共8页 第8页共8页
第 7 页 共 8 页 第 8 页 共 8 页 因病早逝,家道中落,家庭一下子跌到谷底。全靠父亲上上下下要照应,里里外外要 兼顾。 b 。听哥哥说大伯去世前,曾借了邻村一户人家 300 元钱。大伯去世 后,人家上门讨债,父亲答应 10 天后还。到了第 9 天,父亲没有筹到钱,下狠心卖了 自家耕地磨面的犍牛,偿还了大伯欠下的外债。 C 。父亲 20 多岁 被抓壮丁,经受过枪林弹雨的战场,解放后遭受过不明不白的批斗;父亲 30 岁到 40 岁,领头创办县级国营黄土坡、老虎沟、马匹凹煤矿,曾任总经理,取得过骄人的业 绩,但更遭受过莫大的委屈…… d 。60 年代,为了全村人出行方 便,父亲带领村民,费尽艰辛,打通了西庄村至武家河村约 2.5 公里长的盘山路,那 是我们村走出深山通往稷山县的第一条大路。改革开放初期,父亲积极响应党的号召, 经商、创办企业。最后,在为武家河大队创办煤矿的过程中,含辛茹苦、积劳成疾, 一病不起。 ⑥记得父亲去世当天,我从乡宁一中赶回家,匍匐在炕上给父亲清洗双脚。那是 怎样的一双脚啊,脚上有土、有煤渣子,脚底的老茧厚厚的一层,脚上的肉很少,骨 头和青筋缠在一起。我知道父亲艰难坎坷、勤苦力行的人生,就是靠这双脚走过来的。 如今,我愈加明白:人生的路是走出来的,再好的梦想也需要行动。千里之行,始于 足下。脚下功夫深,生活行程远;脚下行程远,人生境界高。 ⑦仰望父亲,眼底潮涌; 仰望父亲,心生光明;仰望父亲,行止入常。 (选自 2012 年《散文选刊》第 2 期,有改动) 7.阅读全文,说说“我”曾在哪些方面仰望过“父亲”。(4 分) 8.仔细阅读第⑤段,回答下面两题。(6 分) (1)以下四句话出自第⑤段,现将其放回原段 a、b、c、d 处,正确的顺序为( )(3 分) ①父亲是一个支撑门事、忠厚力行的人 ②父亲是一个历经挫折、坚韧力行的人 ③父亲是一个心想众人、务实力行的人 ④父亲是一个勇于担当、守信力行的人 A ①②①④ B ①④②③ C ②④①③ D ③①④② (2)“力行”一词,出自《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史记·儒林列传》也有过类似论述:“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请结 合语境简要说明“父亲的力行,让人仰望”中的“力行”的意思。(3 分) 9.作者以“仰望父亲,眼底潮涌; 仰望父亲,心生光明;仰望父亲,行止入常”的 感叹收束全文,可谓言简意赅,意蕴丰富。谈谈你对这一结尾的理解。(4 分) 10.有人认为第⑥段划线句对父亲的脚的细腻描写,有损父亲高大伟岸的形象,你赞 同吗?为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你对本文的理解?(4 分) 四、语言运用。(12 分) 6、今年 6 月,成都市承办“财富”全球论坛,为此,各单位将开展一系列活动。 活动一:这方热土 山川秀美、历史悠久是成都的一大特色,为宣传这一特色,“财富”全球论坛筹备 委员会准备收集整理有关成都的山水美景 ....的诗句,请你从你熟悉的古诗词中选出两句 写在下面横线上。(4 分) 活动二:走进社区 你被选为“财富”全球论坛的社区宣传员,社区要张贴宣传语,请你从以下宣传语 中选择你认为较好的一条,并说说好在哪里? A.山水人文情怀 美丽你我成都 B. 服务财富论坛 提升城市品位 活动三:热爱家乡 微博是当前网络流行的一种文体。它能够迅速传播信息,表达感受,交流思想。“成 都在线”准备举行“财富”全球论坛微博征文比赛。请你就“财富”全球论坛活动在 成都召开的意义写一篇 100 字以内的微博短文参赛。 成都石室佳兴外国语学校九月月考试题 九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A 卷 一、基础知识 1、C2、D3、C4、B
二、课内文言文 10.不赞同,因为(1)父亲粗糙的双脚折射出父亲艰难坎坷、勤苦力行的一生,这正是父亲值 5、B6、A7、D 三、翻译 得仰望的伟大之处。(2)同时父亲的双脚也使我愈加明白:“人生的路是走出来的,再好的梦想也 8、(1)在乱世中姑且保全自己的性命,不谋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达 需要行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脚下功夫深,生活行程远:脚下行程远,人生境界高。”的人生 (2)、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 、默写 ①赢得生前身后名②左臂悬敵筐③看红妆素裹④凫雁满回塘 名校精讲P90 (2)《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 四、阅读 10.人的价值在其创造和贡献,在其对人类的造福。(2分 1l.举例论证。(2分)通过举出李白杜甫诗歌的事例,论证了人的价值在于其创造和贡献,不在于 人的权利和地位的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可信度。(4分) 12.因为体现人的价值的精神境界,非肉眼所能觉察,而要靠人的理性和深思。(3分) 五、作文(按中考作文评分标准给分) B卷 1、地白(白)凄清(清冷、寂静、凄凉等也可以)(一空1分) 2、抒发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2分,答出思念家乡、亲人即可) 二、课外文言文 3、(3分)A(属,通“嘱”,嘱咐,托付。) 4、(6分)(1)(3分)你的才干比起曹丕要超过十倍,一定能够安定国家,最终成就大事。(译 出大意计1分,落实“十倍””安”的意思各计1分) (2)(3分)(2)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如果他不成才,你可以自己取代 (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不才”“自取”的意思各1分) 5、(3分)(1)首先肯定了诸葛亮的才干,心里确信只有他才能完成自己未实现的梦 想:(2)知道刘禅无法驾驭诸葛亮,用“君可自取”来试探诸葛亮的想法:(3)对刘 禅的叮嘱,显示出刘备的信任,也显示他最终的放心。(每一点计1分,共3分。语意 相近即可) 三、(一)名著(参见名校精讲P104) (二)7.仰望着父亲的身影:仰望父亲的孝行:仰望父亲的教行:仰望父亲的力行 8.(1)B(2)努力实践,竭力而行 9、谈到对父亲的怀念,敬重两方面谈(一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第9页共8页 第10页共8页
第 9 页 共 8 页 第 10 页 共 8 页 二、课内文言文 5、B6、A7、D 三、翻译 8、(1)在乱世中姑且保全自己的性命,不谋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达。 (2)、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 9、默写 ①赢得生前身后名②左臂悬敝筐③看红妆素裹④凫雁满回塘 ⑵《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 夫泪。 四、阅读 10.人的价值在其创造和贡献,在其对人类的造福。(2 分) 11.举例论证。(2 分)通过举出李白杜甫诗歌的事例,论证了人的价值在于其创造和贡献,不在于 人的权利和地位的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可信度。(4分) 12. 因为体现人的价值的精神境界,非肉眼所能觉察,而要靠人的理性和深思。(3 分) 五、作文(按中考作文评分标准给分) B卷 一、1、地白(白) 凄清(清冷、寂静、凄凉等也可以)(一空1分) 2、抒发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2分,答出思念家乡、亲人即可) 二、课外文言文 3、(3分)A(属,通“嘱”,嘱咐,托付。) 4、(6 分)(1)(3 分)你的才干比起曹丕要超过十倍,一定能够安定国家,最终成就大事。(译 出大意计 1 分,落实“十倍”“ 安”的意思各计 1 分) (2)(3 分)(2)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如果他不成才,你可以自己取代他。 (译出大意计 1 分,落实“不才”“自取”的意思各 1 分。) 5、(3分)(1)首先肯定了诸葛亮的才干,心里确信只有他才能完成自己未实现的梦 想;(2)知道刘禅无法驾驭诸葛亮,用“君可自取”来试探诸葛亮的想法;(3)对刘 禅的叮嘱,显示出刘备的信任,也显示他最终的放心。(每一点计 1 分,共 3 分。语意 相近即可) 三、(一)名著(参见名校精讲P104) (二)7.仰望着父亲的身影;仰望父亲的孝行;仰望父亲的教行;仰望父亲的力行。 8.(1)B (2)努力实践,竭力而行 9、谈到对父亲的怀念,敬重两方面谈(一点 2 分)言之成理即可。 10.不赞同,因为(1)父亲粗糙的双脚折射出父亲艰难坎坷、勤苦力行的一生,这正是父亲值 得仰望的伟大之处。(2)同时父亲的双脚也使我愈加明白:“人生的路是走出来的,再好的梦想也 需要行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脚下功夫深,生活行程远;脚下行程远,人生境界高。”的人生 哲理。 四、语言运用 名校精讲P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