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寒假作业“专题积累”示例一 必修四第二专题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 1专题导语摘录 只要有人,只要有生活,人性就会演绎出多彩的故事,而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则是 它反复呈现的主题。对人性的复杂和丰富、美丽和丑陋的深刻认识,有利于我们自觉的道德追 求 2提取关键词:人性·道德 3相关链接:课内摘录、感悟及课外摘录、感悟(特别提示:关注读 本) 链接一:课内摘录、感悟随笔(略) 链接二:阅读《读本·必修四》并作摘录、感悟随笔。(略) “人性美丽”专题《桃园》《受戒》 “扭曲的心”专题《箓竹山房》《在乡下》《曹七巧》 链接三:补充阅读 人性:在一定社会制度和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 人性论是关于人的一般本质的思想观点,先秦是人性论的繁盛时期,探讨人性的理论很多 即善恶言人性的观点,除了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外主要有世硕的“有善有恶论”,告子的 “无善恶论”及“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有性善,有性不善”等,这几种观点涵盖了 即善恶言人性的所有向度,最具典型理论意义的当属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 何为孟子人性论的焦点呢?孟子人性论主要围绕:一是何为人性,孟子以人的道德属性为 人性一一亦即他所谓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非由外铄(渗入)我 也,我固有之也”。二是人性是善还是恶,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三是如何解释善恶现象。关 于恶产生的原因孟子认为人之恶是由于外部环境使人泯灭了善性。 孟子所说的善即人心中本来所固有的先验的道德属性的萌芽,即四个“善端”:“恻隐之心, 人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在孟子看来, 这些“善端”是人天生就有的,因而亦在人性之列 孟子提出人性论的目的在于为自己的道德主张寻找一个逻辑前提和理论基础,言人性的善 恶是以道德的存在为前提的,人性的善恶问题是人性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人性论问题的重要之 处就在于如果没有确定的人性论主张,道德的确立就缺少了根基
1 高三寒假作业“专题积累”示例一 必修四第二专题 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 1.专题导语摘录 只要有人,只要有生活,人性就会演绎出多彩的故事,而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则是 它反复呈现的主题。对人性的复杂和丰富、美丽和丑陋的深刻认识,有利于我们自觉的道德追 求。 2.提取关键词:人性·道德 3.相关链接:课内..摘.录.、.感悟..及.课外..摘.录.、.感悟..(特别提示:关注读 本) 链接一:课内摘录、感悟随笔(略) 链接二:阅读《读本·必修四》并作摘录、感悟随笔。(略) “人性美丽”专题《桃园》《受戒》 “扭曲的心”专题《箓竹山房》《在乡下》《曹七巧》 链接三:补充阅读 人性:在一定社会制度和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 人性论是关于人的一般本质的思想观点,先秦是人性论的繁盛时期,探讨人性的理论很多, 即善恶言人性的观点,除了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外主要有世硕的“有善有恶论”,告子的 “无善恶论'”及“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有性善,有性不善”等,这几种观点涵盖了 即善恶言人性的所有向度,最具典型理论意义的当属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 何为孟子人性论的焦点呢?孟子人性论主要围绕:一是何为人性,孟子以人的道德属性为 人性——亦即他所谓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非由外铄.(渗入)我 也,我固有之也”。二是人性是善还是恶,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三是如何解释善恶现象。关 于恶产生的原因孟子认为人之恶是由于外部环境使人泯灭了善性。 孟子所说的善即人心中本来所固有的先验的道德属性的萌芽,即四个“善端”:“恻隐之心, 人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在孟子看来, 这些“善端”是人天生就有的,因而亦在人性之列。 孟子提出人性论的目的在于为自己的道德主张寻找一个逻辑前提和理论基础,言人性的善 恶是以道德的存在为前提的,人性的善恶问题是人性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人性论问题的重要之 处就在于如果没有确定的人性论主张,道德的确立就缺少了根基
人性的沉沦与挣扎:《雷雨》 陈思和 我不大认同有些研究者用非常热烈的语言去赞美蘩漪,认为她是黑暗当中的一道光明,或 者是像一团火熊熊燃烧,摧毁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等等。如果仅仅是值得人同情,蘩漪的形象 就不复杂。她复杂就复杂在她是通过恶的行为来维护自己。一开始,蘩漪的爱是一种罪,这种 罪慢慢就演化成一种恶。她通过罪的方式使自己有了生命的意义,但因为是罪的方式,所以它 不能持久,它得不到法律的承认,得不到道德的允许,得不到伦理的理解,得不到舆论的同情, 所有的都不保护它。这种情况下,她只有靠一种不正常的邪恶的手段,像一个鬼一样地紧紧缠 住周萍。所以,这个家庭里就有祸了,就是说,有一个像魔鬼似的人物在里面搅,把这个家庭 搅得天翻地覆 就是这个故事触及到我们一般人的神经所受不住的东西,如果这个戏真的是把蘩漪的复仇 写好,对人类的挑战是非常大的。这个作品,我觉得它的艺术价值就在这里。但是,这样的戏 剧看完,看到恶的膨胀,最后年轻人一个个死去,观众心理是受不了的。它必须要有一个情绪 上的过渡来缓冲这样一个紧张、严酷的心灵拷问,来慢慢稀释人们的感情,使人们缓过气来 这个过渡就是宗教,或者孩子的童心。那么,这个戏里,仅仅有了周冲这个天使的形象还不够, 还需要加序幕和尾声来平衡这个冲突。曹禺本人当时才二十几岁,他也没有这个力度来承担人 类邪恶的力量。《雷雨》是他的第一部创作,许多地方都是无意识的,是无意当中碰到了天机 天机不可泄露,他因为年轻幼稚不懂,他去触到了这种最不能碰触的人性的罪与恶,这样才产 生出一个对人类来说很残酷的写照,也恰恰产生了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 美与丑 没有德行的美貌是转瞬即逝的。一一莎士比亚 外貌美只能取悦一时,内心美方能经久不衰。一一歌德 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发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要是人没有内在的美,我 们常常会厌恶他漂亮的外表。一一奥斯特洛夫斯基 美有两种,灵魂的美和肉体的美。聪明、纯洁、慷慨、温文有礼多是灵魂的美,相貌丑的 人也可以具备。如果不以貌取人,往往对相貌丑的也会倾心爱慕。一一塞万提斯 历史深处的来信 四十四年后,终于有红卫兵公开道歉了 现在,曾经的红卫兵们要向多年前被自己或“战友们”扇过耳光吐过唾沫的老师们道歉 一封道歉信,“带了一个好头”。 有道歉者把致歉行为归结于个人道德层面:“心里有罪,不会安宁。这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 德水准”。“我们不想把责任推给别人,只想在自己的心灵净化过程中找到一点民族的良知。” 这样的故事并非孤例,但致歉的发生在当下仍异常罕见。道歉与和解迟到了44年,所幸 切都还不太晚。 当年红卫兵的忏悔不仅仅是向老师道歉,它有着多元的内容。陀思妥耶夫斯基曾在谈到自 己忏悔的时候,说过这么一句话:“承认这一点,使我很难过:但这是事实,是不幸的真相。” 当年红卫兵能有如此的忏悔,昭彰的是其人性的回归
2 人性的沉沦与挣扎:《雷雨》 陈思和 我不大认同有些研究者用非常热烈的语言去赞美蘩漪,认为她是黑暗当中的一道光明,或 者是像一团火熊熊燃烧,摧毁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等等。如果仅仅是值得人同情,蘩漪的形象 就不复杂。她复杂就复杂在她是通过恶的行为来维护自己。一开始,蘩漪的爱是一种罪,这种 罪慢慢就演化成一种恶。她通过罪的方式使自己有了生命的意义,但因为是罪的方式,所以它 不能持久,它得不到法律的承认,得不到道德的允许,得不到伦理的理解,得不到舆论的同情, 所有的都不保护它。这种情况下,她只有靠一种不正常的邪恶的手段,像一个鬼一样地紧紧缠 住周萍。所以,这个家庭里就有祸了,就是说,有一个像魔鬼似的人物在里面搅,把这个家庭 搅得天翻地覆。 就是这个故事触及到我们一般人的神经所受不住的东西,如果这个戏真的是把蘩漪的复仇 写好,对人类的挑战是非常大的。这个作品,我觉得它的艺术价值就在这里。但是,这样的戏 剧看完,看到恶的膨胀,最后年轻人一个个死去,观众心理是受不了的。它必须要有一个情绪 上的过渡来缓冲这样一个紧张、严酷的心灵拷问,来慢慢稀释人们的感情,使人们缓过气来。 这个过渡就是宗教,或者孩子的童心。那么,这个戏里,仅仅有了周冲这个天使的形象还不够, 还需要加序幕和尾声来平衡这个冲突。曹禺本人当时才二十几岁,他也没有这个力度来承担人 类邪恶的力量。《雷雨》是他的第一部创作,许多地方都是无意识的,是无意当中碰到了天机, 天机不可泄露,他因为年轻幼稚不懂,他去触到了这种最不能碰触的人性的罪与恶,这样才产 生出一个对人类来说很残酷的写照,也恰恰产生了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 美与丑 没有德行的美貌是转瞬即逝的。——莎士比亚 外貌美只能取悦一时,内心美方能经久不衰。——歌德 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发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要是人没有内在的美,我 们常常会厌恶他漂亮的外表。——奥斯特洛夫斯基 美有两种,灵魂的美和肉体的美。聪明、纯洁、慷慨、温文有礼多是灵魂的美,相貌丑的 人也可以具备。如果不以貌取人,往往对相貌丑的也会倾心爱慕。——塞万提斯 历史深处的来信 四十四年后,终于有红卫兵公开道歉了 现在,曾经的红卫兵们要向多年前被自己或“战友们”扇过耳光吐过唾沫的老师们道歉。 一封道歉信,“带了一个好头”。 有道歉者把致歉行为归结于个人道德层面:“心里有罪,不会安宁。这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 德水准”。“我们不想把责任推给别人,只想在自己的心灵净化过程中找到一点民族的良知。” 这样的故事并非孤例,但致歉的发生在当下仍异常罕见。道歉与和解迟到了 44 年,所幸一 切都还不太晚。 当年红卫兵的忏悔不仅仅是向老师道歉,它有着多元的内容。陀思妥耶夫斯基曾在谈到自 己忏悔的时候,说过这么一句话:“承认这一点,使我很难过;但这是事实,是不幸的真相。” 当年红卫兵能有如此的忏悔,昭彰的是其人性的回归
北京外国语学校当年的红卫兵申小珂自文革结束后多次向老师道歉,他是基于如此的反思 为什么会有文革?它的必然性何在?一个有理想的青年为何成了历史的罪人?记得德裔美籍哲学 家汉娜·阿伦特在她的《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书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平凡之恶”, 即作出恶举的人并不需要是大奸大恶之徒,普通者亦可在丧失理智、盲目“服从”时所为。当 年红卫兵犯下的正是这种“平凡之恶”!历史在遗忘中变得坚硬,坚硬的历史唯有在反思之盐的 催化下渐渐溶化 善良·丰富·高贵 周国平 如果我是一个从前的哲人,来到今天的世界,我会最怀念什么?一定是这六个字:善良, 丰富,高贵 看到医院拒收付不起昂贵医疗费的穷人,听凭危急病人死去,看到商人出售假药和伪劣食 品,制造急性和慢性的死亡,看到矿难频繁,矿主用工人的生命换取高额利润,看到每天发生 的许多凶杀案,往往为了很少的一点钱或一个很小的缘由夺走一条命,我为人心的冷漠感到震 惊,于是我怀念善良。 善良,生命对生命的同情,多么普通的品质,今天仿佛成了稀有之物。中外哲人都认为, 同情是人与兽的区别的开端,是人类全部道德的基础。没有同情,人就不是人,社会就不是人 呆的地方。人是怎么沦为兽的?就是从同情心的麻木和死灭开始的,由此下去可以干一切坏事, 成为法西斯,成为恐怖主义者。善良是区分好人与坏人的最初界限,也是最后界限。 看到今天许多人以满足物质欲望为人生惟一目标,全部生活由赚钱和花钱两件事组成,我 为人们的心灵的贫乏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丰富 丰富,人的精神能力的生长、开花和结果,上天赐给万物之灵的最高享受,为什么人们弃 之如敝屣呢?中外哲人都认为,丰富的心灵是幸福的真正源泉,精神的快乐远远高于肉体的快 乐。上天的赐予本来是公平的,每个人天性中都蕴涵着精神需求,在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之 后,这种需求理应觉醒,它的满足理应越来越成为主要的目标。那些永远折腾在功利世界上的 人,那些从来不谙思考、阅读、独处、艺术欣赏、精神创造等心灵快乐的人,他们是怎样辜负 了上天的赐予啊,不管他们多么有钱,他们是度过了怎样贫穷的一生啊 看到有些人为了获取金钱和权力亳无廉耻,可以干任何出卖自己尊严的事,然后又依仗所 获取的金钱和权力毫无顾忌,肆意凌辱他人的尊严,我为这些人的灵魂的卑鄙感到震惊,于是 我怀念高贵。 高贵,曾经是许多时代最看重的价值,被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现在似乎很少有人提起了。 中外哲人都认为,人要有做人的尊严,要有做人的基本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违背,如果 违背,就意味着不把自己当人了。今天的一些人就是这样,不知尊严为何物,不把别人当人 任意欺凌和侮辱,而根源正在于他没有把自己当人,事实上你在他身上也已经看不出丝毫人的 品性。高贵者的特点是极其尊重他人,他的自尊正因此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人的灵魂应该是 高贵的,人应该做精神贵族,世上最可恨也最可悲的岂不是那些有钱有势的精神贱民 我听见一切世代的哲人在向今天的人们呼唤:人啊,你要有善良的心,丰富的心灵,高贵 的灵魂,这样你才无愧于人的称号,你才是作为真正的人在世间生活 善良,丰富,高贵—一令人怀念的品质,人之为人的品质,我期待今天更多的人拥有它们。 2006.8
3 北京外国语学校当年的红卫兵申小珂自文革结束后多次向老师道歉,他是基于如此的反思: 为什么会有文革?它的必然性何在?一个有理想的青年为何成了历史的罪人?记得德裔美籍哲学 家汉娜·阿伦特在她的《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书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平凡之恶”, 即作出恶举的人并不需要是大奸大恶之徒,普通者亦可在丧失理智、盲目“服从”时所为。当 年红卫兵犯下的正是这种“平凡之恶”!历史在遗忘中变得坚硬,坚硬的历史唯有在反思之盐的 催化下渐渐溶化。 善良·丰富·高贵 周国平 如果我是一个从前的哲人,来到今天的世界,我会最怀念什么?一定是这六个字:善良, 丰富,高贵。 看到医院拒收付不起昂贵医疗费的穷人,听凭危急病人死去,看到商人出售假药和伪劣食 品,制造急性和慢性的死亡,看到矿难频繁,矿主用工人的生命换取高额利润,看到每天发生 的许多凶杀案,往往为了很少的一点钱或一个很小的缘由夺走一条命,我为人心的冷漠感到震 惊,于是我怀念善良。 善良,生命对生命的同情,多么普通的品质,今天仿佛成了稀有之物。中外哲人都认为, 同情是人与兽的区别的开端,是人类全部道德的基础。没有同情,人就不是人,社会就不是人 呆的地方。人是怎么沦为兽的?就是从同情心的麻木和死灭开始的,由此下去可以干一切坏事, 成为法西斯,成为恐怖主义者。善良是区分好人与坏人的最初界限,也是最后界限。 看到今天许多人以满足物质欲望为人生惟一目标,全部生活由赚钱和花钱两件事组成,我 为人们的心灵的贫乏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丰富。 丰富,人的精神能力的生长、开花和结果,上天赐给万物之灵的最高享受,为什么人们弃 之如敝屣呢?中外哲人都认为,丰富的心灵是幸福的真正源泉,精神的快乐远远高于肉体的快 乐。上天的赐予本来是公平的,每个人天性中都蕴涵着精神需求,在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之 后,这种需求理应觉醒,它的满足理应越来越成为主要的目标。那些永远折腾在功利世界上的 人,那些从来不谙思考、阅读、独处、艺术欣赏、精神创造等心灵快乐的人,他们是怎样辜负 了上天的赐予啊,不管他们多么有钱,他们是度过了怎样贫穷的一生啊。 看到有些人为了获取金钱和权力毫无廉耻,可以干任何出卖自己尊严的事,然后又依仗所 获取的金钱和权力毫无顾忌,肆意凌辱他人的尊严,我为这些人的灵魂的卑鄙感到震惊,于是 我怀念高贵。 高贵,曾经是许多时代最看重的价值,被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现在似乎很少有人提起了。 中外哲人都认为,人要有做人的尊严,要有做人的基本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违背,如果 违背,就意味着不把自己当人了。今天的一些人就是这样,不知尊严为何物,不把别人当人, 任意欺凌和侮辱,而根源正在于他没有把自己当人,事实上你在他身上也已经看不出丝毫人的 品性。高贵者的特点是极其尊重他人,他的自尊正因此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人的灵魂应该是 高贵的,人应该做精神贵族,世上最可恨也最可悲的岂不是那些有钱有势的精神贱民? 我听见一切世代的哲人在向今天的人们呼唤:人啊,你要有善良的心,丰富的心灵,高贵 的灵魂,这样你才无愧于人的称号,你才是作为真正的人在世间生活。 善良,丰富,高贵——令人怀念的品质,人之为人的品质,我期待今天更多的人拥有它们。 2006.8 ……………………
4关键词下的习作(至少一篇) 写此文前,谢小芳同学做了“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这个专题的积累工作,回顾了所学 的文学作品以及现实生活中留给她深刻印象的那些人,并写了一篇题为“人性的美丽”的随笔 在考场上,面对作文题“镜”,她想到了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就像一面面镜子照出了人性的美善 与丑恶,道德的高尚和低俗,灵魂的高贵和卑鄙。于是,诞生了这篇考场优秀作文 镜 高三(2)班谢小芳 古代神话小说中有一面照妖镜,据说一切妖魔鬼怪在它面前都会现出原形,无处藏身,很 是神奇。而人类社会中似乎也有这么一面镜子,让人时不时地看清那一副副皮囊之下是一个个 怎样的灵魂。 好的文学作品往往就是一面镜子,它能照出这个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并将他们人性的美 丑暴露无遗。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用加西莫多眼角的一滴泪照出了吉普赛姑娘的美丽善良, 也照出了刑场周围围观人群的冷漠自私。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照出的是老画家贝 尔曼舍己为人的高尚灵魂。而相反,契诃夫的《变色龙》则照出了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们的丑 恶嘴脸。人性的美丽与丑恶在这些作品中被揭示得淋漓尽致,透过这样的一面面镜子看这个社 会,总能不断给人以警示和鞭策 而现实生活中,当人们整日忙于物质世界的周旋奔波时,当人们不再有耐心将目光投入 那些文学作品中时,这一面镜子并不会离我们远去,甚至如影随形,时不时地提醒我们停下脚 步,好好看一看镜中自己的灵魂 越来越多的,我们看到生活中那些站在道德高地的人们成为了这样一面镜子。当一个又 个路人冷漠地走过车祸现场,视一个两岁女孩幼小的生命于不顾时,那位收破烂的阿婆主动 伸出的援手便在瞬间将他们冷漠自私的丑恶灵魂暴露于世人眼前。阿婆用她高尚的灵魂为世人 铸就了一面镜子,任何世故自私的人们都将在这一面镜子前羞愧地抬不起头。而当数十名大学 生主动下水营救落水儿童不幸牺牲,那些叫嚷着索要捞尸费的人们,你们是否也应在这一面镜 子前低下你们卑贱的头颅? 杨绛面对老王善良高尚的人格发出了“幸运的人对不幸的人的愧怍”这样的反思,而我 们是否也应该常常照一照生活中的那几面镜子,用道德的标尺检视自己的灵魂,看一看自己人 性的美丽是否已被世故与势利吞噬?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这样一面镜 子,看看自己的灵魂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失去了什么。夜深人静时,我们还敢不敢在镜中看 看自己的眼睛?那一份真诚与美好是否还在? 示例二: 《必修一教材 关键词 链接:《必修一读本》专题名称 第一专题 青春·成长 青春颂”“献给成长” 第二专题 经典·教养·修身 “寻找精神家园”“母语的精神 第三专题 故乡·家园·根 何以为家”“永远的记忆”“故乡诗情 第四专题 自然·人 “俯仰天地间”“与自然晤谈
4 4.关键词下的习作(至少一篇) 写此文前,谢小芳同学做了“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这个专题的积累工作,回顾了所学 的文学作品以及现实生活中留给她深刻印象的那些人,并写了一篇题为“人性的美丽”的随笔。 在考场上,面对作文题“镜”,她想到了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就像一面面镜子照出了人性的美善 与丑恶,道德的高尚和低俗,灵魂的高贵和卑鄙。于是,诞生了这篇考场优秀作文。 镜 高三(2)班 谢小芳 古代神话小说中有一面照妖镜,据说一切妖魔鬼怪在它面前都会现出原形,无处藏身,很 是神奇。而人类社会中似乎也有这么一面镜子,让人时不时地看清那一副副皮囊之下是一个个 怎样的灵魂。 好的文学作品往往就是一面镜子,它能照出这个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并将他们人性的美 丑暴露无遗。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用加西莫多眼角的一滴泪照出了吉普赛姑娘的美丽善良, 也照出了刑场周围围观人群的冷漠自私。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照出的是老画家贝 尔曼舍己为人的高尚灵魂。而相反,契诃夫的《变色龙》则照出了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们的丑 恶嘴脸。人性的美丽与丑恶在这些作品中被揭示得淋漓尽致,透过这样的一面面镜子看这个社 会,总能不断给人以警示和鞭策。 而现实生活中,当人们整日忙于物质世界的周旋奔波时,当人们不再有耐心将目光投入 那些文学作品中时,这一面镜子并不会离我们远去,甚至如影随形,时不时地提醒我们停下脚 步,好好看一看镜中自己的灵魂。 越来越多的,我们看到生活中那些站在道德高地的人们成为了这样一面镜子。当一个又 一个路人冷漠地走过车祸现场,视一个两岁女孩幼小的生命于不顾时,那位收破烂的阿婆主动 伸出的援手便在瞬间将他们冷漠自私的丑恶灵魂暴露于世人眼前。阿婆用她高尚的灵魂为世人 铸就了一面镜子,任何世故自私的人们都将在这一面镜子前羞愧地抬不起头。而当数十名大学 生主动下水营救落水儿童不幸牺牲,那些叫嚷着索要捞尸费的人们,你们是否也应在这一面镜 子前低下你们卑贱的头颅? 杨绛面对老王善良高尚的人格发出了“幸运的人对不幸的人的愧怍”这样的反思,而我 们是否也应该常常照一照生活中的那几面镜子,用道德的标尺检视自己的灵魂,看一看自己人 性的美丽是否已被世故与势利吞噬?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这样一面镜 子,看看自己的灵魂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失去了什么。夜深人静时,我们还敢不敢在镜中看 看自己的眼睛?那一份真诚与美好是否还在? 示例二: 《必修一教材》 关键词 链接:《必修一读本》专题名称 第一专题 青春·成长 “青春颂”“献给成长” 第二专题 经典·教养·修身 “寻找精神家园”“母语的精神” 第三专题 故乡·家园·根 “何以为家”“永远的记忆”“故乡诗情” 第四专题 自然·人 “俯仰天地间”“与自然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