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年宁德市初三毕业班质量检查(省级课改实验区)语文试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知识积累运用(31分) 1、认真推敲揣摩,还要深思明辩,一充分施展才能,试后不要遗撼 ①请为上面“友情关怀”中的加点字注音(4分) 敲()施() 文中有两个字书写有误,找出来,改正它(4分) 改为 改为 2、仿照下面两句话,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2分) 让我们来做花的事业吧伙,把花香传给别人; 让我们来做叶的事业吧,把花顶过自己的身躯: 3、按课文原句填空。(13分) ①、子日:“默而识之, 何有于我哉?”(孔子《论语》) ②、日暮乡关何处是? 。(崔颖《黄鹤楼》 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 ④、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作者苏轼表达了 的美好愿望。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珠《洗溪沙》) ⑥、生命是什么?生命是范仲淹的“ 的远大抱负:生命是文天祥的“ ”的浩然 正气;生命是龚自珍的“ ”的献身精神 4、下面是某学生的作文片断,请根据文后要求进行修改。(3分) ①读报是每天都要做的事,积累报纸资料也要有恒心,否则往往事半功倍。②一疏忽 间断,就有可能被有价值的资料白白遗漏。③陈毅同志在给儿女的诗中告白道:“应知 学问难,在于点滴勤。”④积累报纸资料,就要发挥这种“点滴勤”的精神。 句①中有个词用词不当,应将_ 改为 句②中误用介词,应将 改为 句③中“告白”应改为 5、赏析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回答问题。(6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 季的景物特点,从 等词语可以看出 (2)这首词的上阕尽写荒凉之景,下阕则自抒抱负,慨叹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6-9小题。 朋友 巴金
2006 年宁德市初三毕业班质量检查(省级课改实验区)语文试卷 时间 120 分钟 满分 150 分 一、知识积累运用(31 分) 1、认真推敲.揣摩,还要深思明辩,一充分施.展才能,试后不要遗撼。 ①请为上面“友情关怀”中的加点字注音(4 分) 敲( ) 施( ) ②文中有两个字书写有误,找出来 ,改正它(4 分) 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2、仿照下面两句话,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2 分) 让我们来做花的事业吧伙,把花香传给别人; 让我们来做叶的事业吧,把花顶过自己的身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课文原句填空。(13 分) ①、子日:“默而识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有于我哉?”(孔子《论语》) ②、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颖《黄鹤楼》) ③、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 ④、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作者苏轼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愿望。 ⑤、__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珠《洗溪沙》) ⑥、生命是什么?生命是范仲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远大抱负:生命是文天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浩然 正气;生命是龚自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献身精神。 4、下面是某学生的作文片断,请根据文后要求进行修改。(3 分) ①读报是每天都要做的事,积累报纸资料也要有恒心,否则往往事半功倍。②一疏忽, 一间断,就有可能被有价值的资料白白遗漏。③陈毅同志在给儿女的诗中告白道:“应知 学问难,在于点滴勤。”④积累报纸资料,就要发挥这种“点滴勤”的精神。 句①中有个词用词不当,应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句②中误用介词,应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句③中“告白”应改为____________ 5、赏析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回答问题。 (6 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________季的景物特点,从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 (2)这首词的上阕尽写荒凉之景,下阕则自抒抱负,慨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 6-9 小题。 朋友 巴金
①这一次旅行使我更明了一个名词的意义,这名词就是朋友 ②七八天以前我曾对一个初次见面朋友说:“在朋友们的面前我只感到惭愧。他们待 我太好了,我简直没有方法可以报答他们。”这并不是谦逊的客气话,这是真事实。说过 这些话,我第二天就离开了那朋友,并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和他再见。但是他所给我 的那一点温暖至今还使我的心在颤动。 ③我的生命大概不会是久长的罢,然而在那短促的过去的回顾中却有一盏明灯,照彻 了我的灵魂的黑暗,使我的生存有一点光彩,这明灯就是友情,我应该感谢它,因为靠了 它我才能够活到现在;而且把家庭所给我的阴影扫除掉的也正是它 ④朋友们他们给了我家庭所不能够给的东西,他们的友爱,他们的鼓励,几次把我从 深渊的边沿挽救回来,他们汁于我常常显露出大量的慷慨 ⑤我的生活曾是悲苦的,黑暗的,然而朋友们把多量的同情、多量的爱、多量的快乐、 多量的眼泪都分给了我,这些东西都是生存所必需的,这些不要报答的慷慨的施与,使我 的生活也有了温暖、有了幸福.我默默地接受了它们,我并不曾说过一句感激的话,我也 没有做过一件报答的行为,但是朋友们却不把自私的形容词加到我的身上,对于我,他们 是太大量了。 ⑥这一次我走了许多新的地方,看见了许多新的朋友。我的生活是忙碌的:忙着看、 忙着听、忙着说、括着走.但是我不曾感受到一点困难,朋友们给我预备好了一切,使我 不会缺乏什么一我每砂叨一个新地方,就像回到了我的在上海的被日军毁掉的旧居‘而那 许多真挚的笑脸是在上海所不常看见的了。 ⑦每一个朋友,不管他百己的生活是怎样困苦简单,也要慷慨地分一些东西给我,虽 然明明知道我不能够给他一点报答。有些朋友,甚至他们的名字我以俞还不知道,他们却 也关心到我的健康,处处打听我的病况,直到他们看见了我的被日光硒黑的脸和手膀,他 们才一放心地微笑了,这种情形确实值得人流泪哟 ⑧朋友们给我的东西是太多太多了。我将怎样报答他们呢?但是我知道他们是不需要 我报答的。 ⑨近来我偶尔读朋友的书,看见了这样的话“消费乃是生命的一个条件……世间有 种不能与生存分开的消费,要是没有了它我们就会死,就会内部地干枯起来。他们必须开 花。道德,无私心就是人生之花。” ⑩一个朋友说过:“我若是灯,我就要用我的光明来照彻黑暗。 α我不配做一盏明灯。那么就让我来做一块木柴罢。我愿意把我从太阳那里受到的热 发散出来,我属意把自己烧得粉身碎骨来给这人间一点温暖 (原文有删减) 6、文中第③段,把“友情”比作“明灯”,这里“明灯”的作用是什么?(用原文语句 回答)(3分) 7、第⑧段中作者说“朋友们给我的东西太多户卜然而“他们是不需要我报答的”,作者 指的是怎样一种友情,写出了朋友怎样的境界?(3分) 8、为什么作者在文章结尾说:“我不配做一盏明灯,那么就让我来做一块木柴罢”?(3 分
①这一次旅行使我更明了一个名词的意义,这名词就是朋友。 ②七八天以前我曾对一个初次见面朋友说:“在朋友们的面前我只感到惭愧。他们待 我太好了,我简直没有方法可以报答他们。”这并不是谦逊的客气话,这是真事实。说过 这些话,我第二天就离开了那朋友,并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和他再见。但是他所给我 的那一点温暖至今还使我的心在颤动。 ③我的生命大概不会是久长的罢,然而在那短促的过去的回顾中却有一盏明灯,照彻 了我的灵魂的黑暗,使我的生存有一点光彩,这明灯就是友情,我应该感谢它,因为靠了 它我才能够活到现在;而且把家庭所给我的阴影扫除掉的也正是它。 ④朋友们他们给了我家庭所不能够给的东西,他们的友爱,他们的鼓励,几次把我从 深渊的边沿挽救回来,他们汁于我常常显露出大量的慷慨。 ⑤我的生活曾是悲苦的,黑暗的,然而朋友们把多量的同情、多量的爱、多量的快乐、 多量的眼泪都分给了我,这些东西都是生存所必需的,这些不要报答的慷慨的施与,使我 的生活也有了温暖、有了幸福.我默默地接受了它们,我并不曾说过一句感激的话,我也 没有做过一件报答的行为,但是朋友们却不把自私的形容词加到我的身上,对于我,他们 是太大量了。 ⑥这一次我走了许多新的地方,看见了许多新的朋友。我的生活是忙碌的;忙着看、 忙着听、忙着说、括着走.但是我不曾感受到一点困难,朋友们给我预备好了一切,使我 不会缺乏什么一我每砂叨一个新地方,就像回到了我的在上海的被日军毁掉的旧居‘而那 许多真挚的笑脸是在上海所不常看见的了。 ⑦每一个朋友,不管他百己的生活是怎样困苦简单,也要慷慨地分一些东西给我,虽 然明明知道我不能够给他一点报答。有些朋友,甚至他们的名字我以俞还不知道,他们却 也关心到我的健康,处处打听我的病况,直到他们看见了我的被日光硒黑的脸和手膀,他 们才一放心地微笑了,这种情形确实值得人流泪哟。 ⑧朋友们给我的东西是太多太多了。我将怎样报答他们呢?但是我知道他们是不需要 我报答的。 ⑨近来我偶尔读朋友的书,看见了这样的话“消费乃是生命的一个条件……世间有一 种不能与生存分开的消费,要是没有了它我们就会死,就会内部地干枯起来。他们必须开 花。道德,无私心就是人生之花。” ⑩一个朋友说过:“我若是灯,我就要用我的光明来照彻黑暗。” ⑾我不配做一盏明灯。那么就让我来做一块木柴罢。我愿意把我从太阳那里受到的热 发散出来,我属意把自己烧得粉身碎骨来给这人间一点温暖。 (原文有删减) 6、文中第③段,把“友情”比作“明灯”,这里“明灯”的作用是什么?(用原文语句 回答)(3 分) 7、第⑧段中作者说“朋友们给我的东西太多户卜然而“他们是不需要我报答的”,作者 指的是怎样一种友情,写出了朋友怎样的境界?(3 分) 8、为什么作者在文章结尾说:“我不配做一盏明灯,那么就让我来做一块木柴罢”? (3 分)
9、请结合自己的认识,用一组排比句说说你对“朋友”的理解、(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 读书的三重境界 徐宗文 ①何谓“读书的三重境界”?曰:为知,为己,为人。 ②为知,就是为了积累知识,增长学问、识见和智慧。为此,必须多读书,读好书。 宋太宗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皇帝如此,一般读书人更应该把读书当成一种永 不疲倦的好事来对待。所不同的是,皇帝老子大多读的是“资治通鉴”一类的书,而一般 读书人则不必如此。只要是有利于知识积累,有利于开慧益智的书,不妨翻一翻。遇有和 自己观点不同的或者不适时宜的书,也要拿过来看一看,甚至研究研究,以便从正反两面 获得经验和教训,增加知识和才智。总之,博学从而多才多艺,这些都是“为知”的需要, 也是读者的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和目的 ③为己,就是古人所说的修身、正己,培养自己的人格、道德和情操。这是读者的第 二重境界。中国的读书书人向来把占有知识视为人品、人格自然升华的保证,古人说的“书 山有路勤为径”,表达的就是这一意思。事实证明,读书与不读书,读书多与读书少的人, 所表现出的内在气质是绝不相同的。常言“独善其身”,练好“内功”,提高自身的素质和 修养,从而也有益于身心健康,这是古今知识分子共同追求的读书目标。为此,读书固然 要博览,但是所读之书,也要尽可能有所选择。换句话说,不仅要多读书,还要读好书, 这是甚为关键的 ④对于读书完全“为知”而言,“为己”已经是大大提高了一个层次和境界。这是非 常宝贵的,非正人君子是不易做到的,应该大力提倡,并且大加发扬。但是光做到这一点 还不够,从更高的层次上说,还应该向前人学习,“为人”而读书。 ⑤我所说的“为人”,即“为黎民百姓”而读书,或即周恩来少时所说的“为了中华 之崛起”而读书。比较而言,“为己”是读书人“能够”做到的,“为人”则是读书人“应 该”做到的。其实,读书不应该排斥求仕,但求仕不是为“小我”,而是为“大众”。所谓 “达则兼济天下”,换句现代意义的话说,叫“当官就要为人民服务”。这是更加不易做到 做好的事情,当然也是更高、更不易达到的境界。如果读书仅仅达到前两重境界,那么充 其量真的不过是“两脚书橱”,如此而已。 ⑥读书有三重境界,每一重境界都是一个新的逻辑起点,而第三重境界则是最高境界, 也是我们每一个读书人都应该重视和追求的极终目标 (原文有删减) 10、作者所论的读书“为知、为己、为人”的三重境界,这三者的顺序能否调换,为 什么?(3分) 1]、第③段中有句话不能作为论据,请找出来,从下面的名句中选择一句做替换。(3 A、衣带渐宽终不悔B、学海无涯苦作舟 C、为有源头活水来D、腹有诗书气自华 原句: 替换: 12、用简洁的话概括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3分)
9、请结合自己的认识,用一组排比句说说你对“朋友”的理解、(3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 10—14 题。 读书的三重境界 徐宗文 ①何谓“读书的三重境界”?曰:为知,为己,为人。 ②为知,就是为了积累知识,增长学问、识见和智慧。为此,必须多读书,读好书。 宋太宗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皇帝如此,一般读书人更应该把读书当成一种永 不疲倦的好事来对待。所不同的是,皇帝老子大多读的是“资治通鉴”一类的书,而一般 读书人则不必如此。只要是有利于知识积累,有利于开慧益智的书,不妨翻一翻。遇有和 自己观点不同的或者不适时宜的书,也要拿过来看一看,甚至研究研究,以便从正反两面 获得经验和教训,增加知识和才智。总之,博学从而多才多艺,这些都是“为知”的需要, 也是读者的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和目的。 ③为己,就是古人所说的修身、正己,培养自己的人格、道德和情操。这是读者的第 二重境界。中国的读书书人向来把占有知识视为人品、人格自然升华的保证,古人说的“书 山有路勤为径”,表达的就是这一意思。事实证明,读书与不读书,读书多与读书少的人, 所表现出的内在气质是绝不相同的。常言“独善其身”,练好“内功”,提高自身的素质和 修养,从而也有益于身心健康,这是古今知识分子共同追求的读书目标。为此,读书固然 要博览,但是所读之书,也要尽可能有所选择。换句话说,不仅要多读书,还要读好书, 这是甚为关键的。 ④对于读书完全“为知”而言,“为己”已经是大大提高了一个层次和境界。这是非 常宝贵的,非正人君子是不易做到的,应该大力提倡,并且大加发扬。但是光做到这一点 还不够,从更高的层次上说,还应该向前人学习,“为人”而读书。 ⑤我所说的“为人”,即“为黎民百姓”而读书,或即周恩来少时所说的“为了中华 之崛起”而读书。比较而言,“为己”是读书人“能够”做到的,“为人”则是读书人“应 该”做到的。其实,读书不应该排斥求仕,但求仕不是为“小我”,而是为“大众”。所谓 “达则兼济天下”,换句现代意义的话说,叫“当官就要为人民服务”。这是更加不易做到、 做好的事情,当然也是更高、更不易达到的境界。如果读书仅仅达到前两重境界,那么充 其量真的不过是“两脚书橱”,如此而已。 ⑥读书有三重境界,每一重境界都是一个新的逻辑起点,而第三重境界则是最高境界, 也是我们每一个读书人都应该重视和追求的极终目标。 (原文有删减) 10、作者所论的读书“为知、为己、为人”的三重境界,这三者的顺序能否调换,为 什么?(3 分) 11、第③段中有句话不能作为论据,请找出来,从下面的名句中选择一句做替换。(3 分) A、衣带渐宽终不悔 B、学海无涯苦作舟 C、为有源头活水来 D、腹有诗书气自华 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替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简洁的话概括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3 分)
13、阅读第②段,作者说读书是为了培养自己的人格、道德和情操,据此请推荐一部 名著,并简述推荐的理由(4分) 14、“新课标”推荐了课外阅读的书目,但许多人并没有读原著,你觉得在这方面存 在哪些问题?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4分) (三)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15-18题 ①从医学角度分析,噪音往往能引发身体的疲劳和不适,对人的心理也造成一定的伤 ②60分贝以下的噪音一般不会引起人的厌烦。假如在超过70分贝噪音的环境中,想 要更好地休息就得服用镇静剂或安眠药。当然,75分贝的噪音算中等级别,它能影响人的 思维和情绪。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常有一些尖利的噪音,它们虽然比较短暂,但其激烈 程度可以严重干扰人们的生活。例如:摩托车在行驶中的噪音可以达到100-110分贝 其强度超过电锯锯木发出的声音:摇滚乐队的某些演奏可能产生140分贝的噪音,它大大 超过喷气式飞机降落到距地面100米时产生的轰响。科学实验表明,超过115分贝的噪音 能引起人的严重的烦躁和不安,这种情况相当于癫痫病发作时的一系列大脑变化:面对160 分贝的噪音,动物有可能死亡 ③虽然我们生活在喧闹声中,但不是人人都能察觉。人的耳朵有一种“掩蔽”功能, 能自动清除环境噪音,而把那些我们感兴趣的声音突现出来。因此,我们能听见站在人群 中或公共场所的人对我们的讲话。耳朵还能将讲话人的声音分离出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 忽略环境噪音。但这只是大脑的一种“应对”技巧,噪音已经丝毫不漏地进入我们的听管 和神经系统,其后果是,强烈和长时间的噪音会破坏声感受细胞上的纤毛。这些纤毛就是 我们的“传声器”,随着它们的逐渐被破坏,我们甚至可能失去听觉。长此以往,耳鸣和 心悸将接踵而来,并且身体的平衡系统也会因此而遭到破坏。从国际上的一些统计数据可 以发现,生活在喧闹地区的一部分居民的听力正在变得越来越差。在美国64-75岁的人群 中有1/4的人失去听力;在意大利这个比例达到了18%,是40年前的两倍。据一些国家征 招新兵的人介绍,现在有听力缺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选自《科学世界》2004年第4期) 15.本文主要说明了 (限10个字以内)。(3分) 16.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第②段内容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3分) 17.第③段划线句子表明人们的听力 ,运用的说明方法 有 。(4分) 18.“60分贝以下的噪音一般不会引起人的厌烦。”这句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精确性, 请你进行分析。(3分)
13、阅读第②段,作者说读书是为了培养自己的人格、道德和情操,据此请推荐一部 名著,并简述推荐的理由(4 分) 14、“新课标”推荐了课外阅读的书目,但许多人并没有读原著,你觉得在这方面存 在哪些问题?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4 分) (三)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 15—18 题。 ①从医学角度分析,噪音往往能引发身体的疲劳和不适,对人的心理也造成一定的伤 害。 ②60 分贝以下的噪音一般不会引起人的厌烦。假如在超过 70 分贝噪音的环境中,想 要更好地休息就得服用镇静剂或安眠药。当然,75 分贝的噪音算中等级别,它能影响人的 思维和情绪。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常有一些尖利的噪音,它们虽然比较短暂,但其激烈 程度可以严重干扰人们的生活。例如:摩托车在行驶中的噪音可以达到 100—110 分贝, 其强度超过电锯锯木发出的声音;摇滚乐队的某些演奏可能产生 140 分贝的噪音,它大大 超过喷气式飞机降落到距地面 100 米时产生的轰响。科学实验表明,超过 115 分贝的噪音 能引起人的严重的烦躁和不安,这种情况相当于癫痫病发作时的一系列大脑变化;面对 160 分贝的噪音,动物有可能死亡。 ③虽然我们生活在喧闹声中,但不是人人都能察觉。人的耳朵有一种“掩蔽”功能, 能自动清除环境噪音,而把那些我们感兴趣的声音突现出来。因此,我们能听见站在人群 中或公共场所的人对我们的讲话。耳朵还能将讲话人的声音分离出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 忽略环境噪音。但这只是大脑的一种“应对”技巧,噪音已经丝毫不漏地进入我们的听管 和神经系统,其后果是,强烈和长时间的噪音会破坏声感受细胞上的纤毛。这些纤毛就是 我们的“传声器”,随着它们的逐渐被破坏,我们甚至可能失去听觉。长此以往,耳鸣和 心悸将接踵而来,并且身体的平衡系统也会因此而遭到破坏。从国际上的一些统计数据可 以发现,生活在喧闹地区的一部分居民的听力正在变得越来越差。在美国 64-75 岁的人群 中有 1/4 的人失去听力;在意大利这个比例达到了 18%,是 40 年前的两倍。据一些国家征 招新兵的人介绍,现在有听力缺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选自《科学世界》2004 年第 4 期) 15.本文主要说明了 (限 10 个字以内)。(3 分) 16.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第②段内容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3 分) 17.第③段划线句子表明人们的听力 ,运用的说明方法 有 、 、 。(4 分) 18.“60 分贝以下的噪音一般不会引起人的厌烦。”这句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精确性, 请你进行分析。(3 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19~23题。(17分)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 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 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 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 〔注)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②朕(zhen):皇帝自称。 19、给下面句子用“/”符号标示朗读停顿。(只标一处)(2分) 濂惟举其善者 12、宋濂是明初著名的文学家。〔甲〕文写宋濂 的故事;〔乙)文写宋濂 的故事。(4分) 13、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 (2)色愈恭,礼愈至 至 (3)濂具以实对 具 (4)间问群臣臧否 臧否 14、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诚然,卿不朕欺 15、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3分) 四、作文。(60分)(任选一题完成) (1)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不仅是外表的,更是心灵的。契诃夫通过自己剧 本里的一个人物说:“人应该一切都美:容貌、衣衫、心灵、思想。”当人人都追求这样完 美的境界时,世界将会变得分外美丽的圣洁 请以“追求美丽”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一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 诗歌外、戏剧外),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2)这是我的 (责任、权利、承诺、爱好…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 限 2006年宁德市质检语文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课改区)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 19~23 题。(17 分)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 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 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 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 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 〔注〕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②朕(zhèn):皇帝自称。 19、给下面句子用“/”符号标示朗读停顿。(只标一处)(2 分) 濂 惟 举 其 善 者 12、宋濂是明初著名的文学家。〔甲〕文写宋濂___________的故事;〔乙〕文写宋濂 _______________的故事。(4 分) 13、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 分)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 (2)色愈恭,礼愈至 至: (3)濂具以实对 具: (4)间问群臣臧否 臧否: 14、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 分)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诚然,卿不朕欺。 15、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3 分) 四、作文。(60 分)(任选一题完成) (1)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不仅是外表的,更是心灵的。契诃夫通过自己剧 本里的一个人物说:“人应该一切都美:容貌、衣衫、心灵、思想。”当人人都追求这样完 美的境界时,世界将会变得分外美丽的圣洁。 请以“追求美丽”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一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 诗歌外、戏剧外),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2)这是我的_________________(责任、权利、承诺、爱好……)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②字数不少于 600 字③(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 限。 2006 年宁德市质检语文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课改区)
、知识积累运用(31分) qiao shi“辩”改为“辨”,“撼”改为“憾”(每空2分) 2、能符合要求,语意连贯即得满分。(每空2分) 示例:①让我们来做根的事业吧,把养分输送给叶和花 ②让我们来做土的事业吧,把千万棵花孕育得根深叶茂。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烟波江上使人愁;白露为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无可 奈何花落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夫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落红 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每条横线1分,字书写一个扣0.5分) 4、“事半功倍”改为“事倍功半”:“被”改为“把”“告白”改为“告诫”(每题1分) 5、“秋”“秋”,“霜”(3分)功业未立和思念家乡的心情。(2分) 现代文阅读(42分 6、照彻了“我”的灵魂的黑暗,使“我”的生存有一点光彩。(3分) 7、表明朋友之间的真诚友情,付出不求回报、索取的境界。(3分) 8、这是自谦,表明作者对朋友的爱回报少而愧疚,作者要用自己的光和热去回报朋友和 社会。(3分) 9、排比句的组合可从患难与共,志同道合,相互帮助等方面形成。(3分) 10、不能调换,因为三重境界之间是递进关系,后一境界是以前一境界为起点,第三重境 界是最高境界。(3分) 11、“书山有路勤为径”(1分)替换D(2分 12、读书的目的是为了积累知识,培养道德情操,为民族崛起,百姓幸福。(3分) 13、开放性试题,推荐的名著应是能培养自己的人格,道德情操的。(4分)14、略(4分) 15、噪音对人的危害。(3分) 16、按噪音等级由低到高的顺序(或噪音对人的影响程度的大小顺序、逻辑顺序):更清 晰地表明了强度不同的噪音对人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或使文章条理更清晰。)(3分) 17、变得越来越差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4分) 18、“一般”一词说明了60分贝以下的噪音不会引起人的厌烦,但并不排除特殊情况,从 程度上加以限制,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言之有理,即给满分)(3分) 文言文阅读(17分) 19、濂/惟举其善者。(2分)20、艰难(谦恭)求学;诚实待君。(意对即可)(4分) 21、担心;周到;全、都(或通“俱”):善恶(好坏)(中分) 2、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4分) 23、甲文:虚心求教才能学有所得。 乙文:只有坦诚相待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信任。(意对即可)(3分) 参考译文: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侦探察看。第二天,皇帝 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东西?宋濂全部拿事实回答。皇帝笑 着说:“确实是这样,你不欺骗我。”皇帝间或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出那些好的大 臣说说。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 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 四、作文(60分) 评分标准参见中考评分
一、知识积累运用(31 分) 1、qiāo shī “辩”改为“辨”,“撼”改为“憾”(每空 2 分) 2、能符合要求,语意连贯即得满分。(每空 2 分) 示例:①让我们来做根的事业吧,把养分输送给叶和花。 ②让我们来做土的事业吧,把千万棵花孕育得根深叶茂。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烟波江上使人愁;白露为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无可 奈何花落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夫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落红 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每条横线 1 分,字书写一个扣 0.5 分) 4、“事半功倍”改为“事倍功半”;“被”改为“把”;“告白”改为“告诫”(每题 1 分) 5、“秋” “秋”,“霜”(3 分) 功业未立和思念家乡的心情。(2 分) 二、现代文阅读(42 分) 6、照彻了“我”的灵魂的黑暗,使“我”的生存有一点光彩。(3 分) 7、表明朋友之间的真诚友情,付出不求回报、索取的境界。(3 分) 8、这是自谦,表明作者对朋友的爱回报少而愧疚,作者要用自己的光和热去回报朋友和 社会。 (3 分) 9、排比句的组合可从患难与共,志同道合,相互帮助等方面形成。(3 分) 10、不能调换,因为三重境界之间是递进关系,后一境界是以前一境界为起点,第三重境 界是最高境界。(3 分) 11、“书山有路勤为径”(1 分) 替换 D (2 分) 12、读书的目的是为了积累知识,培养道德情操,为民族崛起,百姓幸福。(3 分) 13、开放性试题,推荐的名著应是能培养自己的人格,道德情操的。(4 分) 14、略(4 分) 15、噪音对人的危害。(3 分) 16、按噪音等级由低到高的顺序(或噪音对人的影响程度的大小顺序、逻辑顺序);更清 晰地表明了强度不同的噪音对人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或使文章条理更清晰。)(3 分) 17、变得越来越差 列数字 举例子 作比较 (4 分) 18、“一般”一词说明了 60 分贝以下的噪音不会引起人的厌烦,但并不排除特殊情况,从 程度上加以限制,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言之有理,即给满分)(3 分) 三、文言文阅读(17 分) 19、濂/惟举其善者。(2 分) 20、艰难(谦恭)求学;诚实待君。(意对即可)(4 分) 21、担心;周到;全、都(或通“俱”);善恶(好坏)(中分) 22、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4 分) 23、甲文:虚心求教才能学有所得。 乙文:只有坦诚相待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信任。(意对即可)(3 分) 参考译文: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侦探察看。第二天,皇帝 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东西?宋濂全部拿事实回答。皇帝笑 着说:“确实是这样,你不欺骗我。”皇帝间或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岀那些好的大 臣说说。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 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 四、作文(60 分) 评分标准参见中考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