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教学设计(2500字左右) 教材:《中国历史》(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 单元: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课题: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授课人:龙高集团东兴外国语学校 郭经纬 审核人:龙岗区横岗六约学校 杨凡 一、教学分析(500字以内) 1.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 本课属于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2课时。第六单元涵盖第18 至第22课,包含了十四年抗战的全过程。本课是第19课,讲述了全 面抗战的开始和抗战初期的战局等内容,是从第18课的局部抗战进 入全面抗战的重要拐点,也为之后3个课时讲述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的抗战及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 本课相关的课程标准有以下几点:第一,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 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第二,以侵华日军 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第 三,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 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从教材看,本课严格遵循课标内容要 求,呈现了“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 杀”四个子目,并突显了全民族抗战意义、日本军国主义凶残本质及 中国军民不怕牺牲的精神。 3.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 本课讲述全面抗战的开始及抗战初期的战局,设“七七事变”“第 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四个子目及“知识青年奔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教学设计(2500 字左右) 教材:《中国历史》(统编教材 八年级上册) 单元: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课题:第 19 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授课人:龙高集团东兴外国语学校 郭经纬 审核人:龙岗区横岗六约学校 杨凡 一、教学分析(500 字以内) 1.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 本课属于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 2 课时。第六单元涵盖第 18 至第 22 课,包含了十四年抗战的全过程。本课是第 19 课,讲述了全 面抗战的开始和抗战初期的战局等内容,是从第 18 课的局部抗战进 入全面抗战的重要拐点,也为之后 3 个课时讲述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的抗战及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 本课相关的课程标准有以下几点:第一,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 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第二,以侵华日军 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第 三,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 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从教材看,本课严格遵循课标内容要 求,呈现了“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 杀”四个子目,并突显了全民族抗战意义、日本军国主义凶残本质及 中国军民不怕牺牲的精神。 3. 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 本课讲述全面抗战的开始及抗战初期的战局,设“七七事变”“第 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四个子目及“知识青年奔
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赴延安”一个知识拓展内容,各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如下: 日本在既定侵华政策的驱动下,悍然发动七七事变,此举标志着 日军全面侵华的开始。平、津及华北迅速沦陷。在这样的形势下,中 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开展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 民族抗战的局面。与此同时,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淞沪会战爆发。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上海沦陷后,日军攻占 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超过30万中国同胞遇害。随着之后全民 族抗战的发展,延安成为令人向往的圣地。 N 二、教学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设计300字以内) 1.家国情怀:通过全民族抗战的开展,中国军民不怕牺牲、英勇 抗战的史实,及南京大屠杀中国同胞遇害的呈现,激发学生强烈家国 情怀。S ● 。2.史料实证:通过列明所有引用史料的出处,让学生感受到历史 史料使用的严谨。通过文献、图片、实物、口述史料等不同类型的史 料,为学生搭建历史的场景。通过对史料进行梳理、对比、辨析与解 读,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史料中提炼历史信息、形成历史结论的能力。 通过史料的丰富呈现与有意搭配,让学生初步接触孤证不立、史料价 值、史料真伪辨析、史料有效论证、史料与现实的连接等问题。 3.时空观念:通过地图运用及重大事件的时空梳理,通过对重大 事件发生地点的落实、总结与考查,帮助学生梳理重大事件的时序, 确认重大事件的地点,从而更理解地重大事件的背景及走向。通过对 重大事件的时序和空间的梳理,让学生据此探寻事件之间的内在联 系。 4.历史解释:通过丰富多元的史料呈现,如全民族抗战的史料 补充,让学生加深对重点概念的理解。通过国共合作相关史料对比及 辨析,帮助学生理解史料背后反映的深层次问题,并以唯物史观角度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赴延安”一个知识拓展内容,各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如下: 日本在既定侵华政策的驱动下,悍然发动七七事变,此举标志着 日军全面侵华的开始。平、津及华北迅速沦陷。在这样的形势下,中 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开展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 民族抗战的局面。与此同时,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淞沪会战爆发。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 3 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上海沦陷后,日军攻占 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超过 30 万中国同胞遇害。随着之后全民 族抗战的发展,延安成为令人向往的圣地。 二、教学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设计 300 字以内) 1.家国情怀:通过全民族抗战的开展,中国军民不怕牺牲、英勇 抗战的史实,及南京大屠杀中国同胞遇害的呈现,激发学生强烈家国 情怀。 2.史料实证:通过列明所有引用史料的出处,让学生感受到历史 史料使用的严谨。通过文献、图片、实物、口述史料等不同类型的史 料,为学生搭建历史的场景。通过对史料进行梳理、对比、辨析与解 读,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史料中提炼历史信息、形成历史结论的能力。 通过史料的丰富呈现与有意搭配,让学生初步接触孤证不立、史料价 值、史料真伪辨析、史料有效论证、史料与现实的连接等问题。 3.时空观念:通过地图运用及重大事件的时空梳理,通过对重大 事件发生地点的落实、总结与考查,帮助学生梳理重大事件的时序, 确认重大事件的地点,从而更理解地重大事件的背景及走向。通过对 重大事件的时序和空间的梳理,让学生据此探寻事件之间的内在联 系。 4. 历史解释:通过丰富多元的史料呈现,如全民族抗战的史料 补充,让学生加深对重点概念的理解。通过国共合作相关史料对比及 辨析,帮助学生理解史料背后反映的深层次问题,并以唯物史观角度
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加以解释。通过南京大屠杀相关史料的多角度比较,增加学生对历史 的进一步思考与解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00字以内) 1.重点:七七事变的史实及影响,国共第二次合作及全民族抗 战的表现,淞沪会战的意义及南京大屠杀的史实。 2.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及全民族抗战概念的理解,淞沪会 战意义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600字左右) 1.新课导入。 复习导入,从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引入本课内容学习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 2.正课讲授。 【环节一】蓄意扩大事态一七七事变 明确七七事变的基本史实。出示三则有关七七事变爆发的史料, 即宛平县县长证词、卢沟桥守卫者回忆录和发动卢沟桥事变的直接责 任人的采访,对三则史料进行综合印证,得出日本借口士兵失踪,蓄 意发动事变并扩大事态的史实。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明确七七事变的史实,落实课标要求。通过 进行史料互证,帮助学生从史料中提炼有效信息,并树立孤证不立的 观,点,同时感知史料选取的有效性问题。 【环节二】国共同仇敌忾一一第二次国共合作 (1)出示七七事变后能反映共产党态度的两则史料,即7月8 日这一天共产党的通电和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文件,解析中 共的态度。接着出示蒋介石庐山谈话的史料,解析国民政府的态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史料对比的基础上进行史料分析与解读,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加以解释。通过南京大屠杀相关史料的多角度比较,增加学生对历史 的进一步思考与解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00 字以内) 1. 重点:七七事变的史实及影响,国共第二次合作及全民族抗 战的表现,淞沪会战的意义及南京大屠杀的史实。 2. 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及全民族抗战概念的理解,淞沪会 战意义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600 字左右) 1. 新课导入。 复习导入,从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引入本课内容学习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 2. 正课讲授。 【环节一】蓄意扩大事态—七七事变 明确七七事变的基本史实。出示三则有关七七事变爆发的史料, 即宛平县县长证词、卢沟桥守卫者回忆录和发动卢沟桥事变的直接责 任人的采访,对三则史料进行综合印证,得出日本借口士兵失踪,蓄 意发动事变并扩大事态的史实。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明确七七事变的史实,落实课标要求。通过 进行史料互证,帮助学生从史料中提炼有效信息,并树立孤证不立的 观点,同时感知史料选取的有效性问题。 【环节二】国共同仇敌忾——第二次国共合作 (1)出示七七事变后能反映共产党态度的两则史料,即 7 月 8 日这一天共产党的通电和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文件,解析中 共的态度。接着出示蒋介石庐山谈话的史料,解析国民政府的态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史料对比的基础上进行史料分析与解读
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素养。通过史料分析,得出国共两党在七七事变 后主张坚决抵抗和实行全民族抗战的共同态度,为国共合作的讲解奠 定基础。 (2)确认国共合作后共产党领导军队的变化,出示反映国共合 作的延安大礼堂照片和八路军东渡黄河的照片,从不同角度对国共合 作加以证明。出示中共领导的军队称谓的梳理的表格,出示周恩来在 不同时期的军装照片,对军帽进徽章进行对比。 设计意图:落实课标要求的基本知识。选择平时较为少见的角度 和材料,从更为合理和更具说服力的角度,对国共合作进行证明,培 养学生史料实证的素养,初步引导学生树立精选史料、史论结合、有 效论证等意识。 (3)出示国民政府给八路军新四军所发经费统计表,出示国共 两次合作梳理的表格,从阶级矛盾到民族矛盾的变化,对国共合作的 深层原因进行分析,并补充有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解。出示洗星 海指挥《黄河大合唱》图片和有关八路军后备力量的史料,对全民族 抗战进行讲解。 设计意图:扩充学生思维,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联系。从唯物史观 的角度,对国共合作进行深层原因分析,指出由于阶级矛盾让位于民 族矛盾,才有国共合作取代国共内战,初步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的素养。 针对学生较为生疏的概念,引导学生进行分解和通俗化理解。帮助学 生从多角度理解核心概念,全方位、多角度构建历史场景,激发学生 的家国情怀。 【环节三:中日激战上海一一淞沪会战】 (1)对淞沪会战基础知识进行梳理,指出淞沪会战是中日首次 会战的地位。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落实基础知识。 (2)出示《日机空袭下的上海南站儿童》的照片和冯玉祥、李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素养。通过史料分析,得出国共两党在七七事变 后主张坚决抵抗和实行全民族抗战的共同态度,为国共合作的讲解奠 定基础。 (2)确认国共合作后共产党领导军队的变化,出示反映国共合 作的延安大礼堂照片和八路军东渡黄河的照片,从不同角度对国共合 作加以证明。出示中共领导的军队称谓的梳理的表格,出示周恩来在 不同时期的军装照片,对军帽进徽章进行对比。 设计意图:落实课标要求的基本知识。选择平时较为少见的角度 和材料,从更为合理和更具说服力的角度,对国共合作进行证明,培 养学生史料实证的素养,初步引导学生树立精选史料、史论结合、有 效论证等意识。 (3)出示国民政府给八路军新四军所发经费统计表,出示国共 两次合作梳理的表格,从阶级矛盾到民族矛盾的变化,对国共合作的 深层原因进行分析,并补充有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解。出示冼星 海指挥《黄河大合唱》图片和有关八路军后备力量的史料,对全民族 抗战进行讲解。 设计意图:扩充学生思维,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联系。从唯物史观 的角度,对国共合作进行深层原因分析,指出由于阶级矛盾让位于民 族矛盾,才有国共合作取代国共内战,初步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的素养。 针对学生较为生疏的概念,引导学生进行分解和通俗化理解。帮助学 生从多角度理解核心概念,全方位、多角度构建历史场景,激发学生 的家国情怀。 【环节三:中日激战上海——淞沪会战】 (1)对淞沪会战基础知识进行梳理,指出淞沪会战是中日首次 会战的地位。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落实基础知识。 (2)出示《日机空袭下的上海南站儿童》的照片和冯玉祥、李
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宗仁关于淞沪会战的评价,让学生感受淞沪会战的惨烈。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日军侵华暴行与罪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 怀。 (3)出示姚子青部和谢晋元部的光辉事迹,让学生感受淞沪会 战中国军队的英勇抗战。 设计意图:落实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4)出示张治中评价淞沪会战意义的材料,结合抗日战争形势 图,引导并补充学生认识淞沪会战的积极影响。 设计意图:扩充学生思维。通过对淞沪会战的不同解读,进一步 夯实学生的史料实证、时空观念等诸多素养。 【环节四:南京同胞遇害一一南京大屠杀】 (1)出示南京大屠杀庭审判决的相关史料,对史料进行设问分 析.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分析,认识到日军发动南京大屠杀的凶残本 质,落实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出示一系列图片,组成“杀人与救人”“揭露与掩盖”“伪 造与真实”“历史与现实”共4组,如杀人比赛照片,丛葬地搜索截 图等,进行史料对比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对比,深刻揭露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恶,培 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史料分析,让学生初步接触史料的价值,史 料的真伪问题,史料与现实的连接问题等有关史料的深层问题,培养 学生史料实证的素养。 【环节五:灯塔照亮未来一一革命圣地延安】 (1)出示毛泽东写作《论持久战》照片、《毛泽东选集》部分文 章、毛泽东题词、及敌后抗日根据地地图,讲解毛泽东及共产党人坚 持抗日,矢志不渝。 设计意图:通过多角度史料呈现,充分认识到毛泽东及中国共产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宗仁关于淞沪会战的评价,让学生感受淞沪会战的惨烈。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日军侵华暴行与罪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 怀。 (3)出示姚子青部和谢晋元部的光辉事迹,让学生感受淞沪会 战中国军队的英勇抗战。 设计意图:落实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4)出示张治中评价淞沪会战意义的材料,结合抗日战争形势 图,引导并补充学生认识淞沪会战的积极影响。 设计意图:扩充学生思维。通过对淞沪会战的不同解读,进一步 夯实学生的史料实证、时空观念等诸多素养。 【环节四:南京同胞遇害——南京大屠杀】 (1)出示南京大屠杀庭审判决的相关史料,对史料进行设问分 析。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分析,认识到日军发动南京大屠杀的凶残本 质,落实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出示一系列图片,组成“杀人与救人”“揭露与掩盖”“伪 造与真实”“历史与现实”共 4 组,如杀人比赛照片,丛葬地搜索截 图等,进行史料对比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对比,深刻揭露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恶,培 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史料分析,让学生初步接触史料的价值,史 料的真伪问题,史料与现实的连接问题等有关史料的深层问题,培养 学生史料实证的素养。 【环节五:灯塔照亮未来——革命圣地延安】 (1)出示毛泽东写作《论持久战》照片、《毛泽东选集》部分文 章、毛泽东题词、及敌后抗日根据地地图,讲解毛泽东及共产党人坚 持抗日,矢志不渝。 设计意图:通过多角度史料呈现,充分认识到毛泽东及中国共产
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作用,理解延安作为革命圣地的部分原因,并 为后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的讲解作一定的铺垫。 (2)出示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在延安的照片,出示毛泽东提 到的延安的“十个没有”的文字史料,出示外界对延安总体评价的文 字史料。 设计意图:通过多角度史料呈现,全面理解延安作为革命圣地的 原因。 3.课堂总结。 使表 结合历史地图,自行设计历史图例和动画效果,对本课内容进行 梳理 设计意图:增加学生兴趣,夯实基础知识。 0 五、板书设计(思维导图式图片格式) 1m年定的丰g 一、 蓄意扩大事态 一七七事变 的地区 1937.7.7,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全面抗战 卢内特事克前日军双 地区 七七事交和 二、 国共同仇敌忾一第二次国共合作 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战场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三、 中日激战上海一淞沪会战 民族抗战 1937,8.13,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四、30万同胞遇害—南京大屠杀 1937年,日军屠杀中国同胞30万人以上 五、 灯塔照亮未来—革命圣地延安 留南京大屠杀 淞沪会战 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令人向往的圣地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深圳市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深圳初中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作用,理解延安作为革命圣地的部分原因,并 为后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的讲解作一定的铺垫。 (2)出示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在延安的照片,出示毛泽东提 到的延安的“十个没有”的文字史料,出示外界对延安总体评价的文 字史料。 设计意图:通过多角度史料呈现,全面理解延安作为革命圣地的 原因。 3. 课堂总结。 结合历史地图,自行设计历史图例和动画效果,对本课内容进行 梳理 设计意图:增加学生兴趣,夯实基础知识。 五、板书设计(思维导图式 图片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