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有向图 §8.1有向图的基本概念 定义811每条边都具有一个方向的图称为有向图。严格的说,一个有向图G是一个有序二 元组((G),AG),其中集合(G)是非空的顶点集,集合A(G)是×V的一个子集(有序对, 元素可重复),它是带有方向的边的集合,称为弧集,A(G)中的元素称为弧或有向边 例811G=(,A),其中V={v1,V2V3,V4,v5},有序对集合 A={V,V2>,,,。 这便定义出一个有向图。 注:(1)相应地,前面所说的边不带有方向的图称为无向图。 (2)一个无向图G可以对应若干个有向图,它称为所对应的有向图的基础图或底图。 (3)将有向图的顶点可用平面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弧可用平面上的有向线段来表示(直 的或曲的),这样画出的平面图形称为图(有向图)的图示。 (4)对一条弧e=,其第二分量顶点v(即箭头指向的顶点)称为它的首顶点,另 顶点称为它的尾顶点。一条首尾顶点相同的弧称为环弧(如下图中es),两条具有相同首顶 点和相同尾顶点的弧称为并行弧(如下图中e2和e3)。既无环弧又无并行弧的有向图称为简 单有向图(或严格有向图)。 例如,例8.1.1中有向图的一个图示为 定义81设v是有向图G的一个顶点。v的入度d=(v)是指指向v的弧的数目;v的出度d(G) 是指从v出发的弧的数目。出度和入度可简写为d'()和d(v)。 最小出度6(G)=mg( 最小入度δ(G)=min{d()} 最大出度△(G)=may{ad"(v) 最大入度△(G)=ma{d(v)} 顶点v的出邻集N()={u(,n)∈AG) 顶点v的入邻集N(v)={1(4,)∈AG)} 定理811对于有向图G,∑d()=26且∑d(v) lE(G) EV(G 证明与无向图情况类似
1 第八章 有向图 §8.1 有向图的基本概念 定义 8.1.1 每条边都具有一个方向的图称为有向图。严格的说,一个有向图G G 是一个有序二 元组( ( ), ( )) V G AG JG JG ,其中集合V G( ) JG 是非空的顶点集,集合 A( ) G JG 是V ×V 的一个子集(有序对, 元素可重复),它是带有方向的边的集合,称为弧集, A( ) G JG 中的元素称为弧或有向边。 例 8.1.1 G VA = (,) ,其中 { , , , , } 1 2 3 4 5 V = v v v v v ,有序对集合 12 23 23 34 35 15 15 55 A vv vv vv vv vv vv vv vv = {, , , , , , , , , , , , , , , }。 这便定义出一个有向图。 注:(1)相应地,前面所说的边不带有方向的图称为无向图。 (2)一个无向图 G 可以对应若干个有向图,它称为所对应的有向图的基础图或底图。 (3)将有向图的顶点可用平面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弧可用平面上的有向线段来表示(直 的或曲的),这样画出的平面图形称为图(有向图)的图示。 (4)对一条弧 e=,其第二分量顶点 v(即箭头指向的顶点)称为它的首顶点,另一 顶点称为它的尾顶点。一条首尾顶点相同的弧称为环弧(如下图中 e8),两条具有相同首顶 点和相同尾顶点的弧称为并行弧(如下图中 e2和 e3)。既无环弧又无并行弧的有向图称为简 单有向图(或严格有向图)。 例如,例 8.1.1 中有向图的一个图示为 定义8.1.2 设v是有向图G JG 的一个顶点。v的入度 ( ) G d v − JJG 是指指向v的弧的数目;v的出度 ( ) G d G+ JJG JG 是指从 v 出发的弧的数目。出度和入度可简写为d v( ) + 和d v( ) − 。 最小出度 ( ) ( ) min{ ( )} vVG G dv + + ∈ δ = JJG JG 最小入度 ( ) ( ) min { ( )} vVG G dv − − ∈ δ = JJG JG 最大出度 ( ) ( ) max{ ( )} vVG G dv + + ∈ Δ = JJG JG 最大入度 ( ) ( ) max{ ( )} vVG G dv − − ∈ Δ = JJG JG 顶点 v 的出邻集 ( ) { | ( , ) ( )} G N v u vu AG + JJG = ∈ JG 顶点 v 的入邻集 ( ) { | ( , ) ( )} G N v u uv AG − JJG = ∈ JG 定理 8.1.1 对于有向图 G, ( ) 2ε ( ) ∑ = v∈V G d v 且 ∑ = ∈ + ( ) ( ) v V G d v _ ( ) ( ) vVG d v ε ∈ ∑ = 。 证明与无向图情况类似。 v4 e1 e2 e3 e4 e5 e6 e7 v1 v2 v3 v5 e8
§8.2有向路与有向圈 定义8.21有向图的一个有向途径是指一个有限非空序列w=va1"1…a4v4,它的各项交替地 是顶点和弧,使得a=(1,v)(=1,2,…,k)。弧不重复的有向途径称为有向迹;顶点不重复 的有向途径称为有向路:首尾相接的有向路称为有向圈。 注:有向图中有向路的长与其底图中路的长之间没有多大关系。例如: 但却与底图的色数有关 定理8,1(Roy,1967;Gaai,1968)以图G为底图的有向图G中必有长为x(G)-1的有向路 证明:设A是使有向图G-A不含有向圈的最小弧子集。设G-A中最长有向路的长为k。 按如下方式将颜色1,2,…,k+1分配给G-A的顶点: 对任何顶点v∈v(G-A),如果G-A中从v出发的最长有向路长为i,则给v染色计1 用V表示染有第i种色的顶点的集合。下证(1,2…,Wk+1)是G的正常k+1顶点染色。为此, 先证明关于这种染色的两个结论 (1)G-A中任一有向路的起点与终点异色 事实上,设P(l,)是G-A的一条有向路,l≠v。无妨设v∈V。由染色规则可知,存 在有向路 Q=vv1V2…vsG-A 其中v=v。又因G-中没有有向圈,故v1,"2…,ngP(u,)。因此P(u,v)儿UQ是起点为u且 长至少为计+1的有向路。于是由染色规则,ugV。 (2)G的任一条边两端点异色 事实上,设e=∈E(G)。若w∈A',则由A'的最小性,(G-A')+含有有向圈C。C 是G-A的一条有向路,故由(1),u与v异色:若∈AG-A),则v是G-A的 条有向路。由(1),u与v也异色。 可见(1,V2…,Wk)是G的正常k+1顶点染色。因而x(G)≤k+1,即k≥x(G)-1。证毕。 定理822若G是无环有向图,则其底图G中必有一个独立集S,使得对V(G)-S中的每个 顶点v,存在v∈S,在G中从v到v有长不超过2的有向路。 证明:对顶点数v作归纳。 v=1时定理显然成立 假设对顶点数少于v的所有有向图G,结论成立。考虑顶点数为v的有向图G
2 §8.2 有向路与有向圈 定义 8.2.1 有向图的一个有向途径是指一个有限非空序列 w vav av = 0 11" k k ,它的各项交替地 是顶点和弧,使得 1 ( , ),( 1,2, , ) i ii a vv i k = = − " 。弧不重复的有向途径称为有向迹;顶点不重复 的有向途径称为有向路;首尾相接的有向路称为有向圈。 注:有向图中有向路的长与其底图中路的长之间没有多大关系。例如: 但却与底图的色数有关。 定理 8.2.1 (Roy,1967;Gallai,1968) 以图 G 为底图的有向图G JG 中必有长为χ()1 G − 的有向路。 证明:设 A′ 是使有向图G A − ′ JG 不含有向圈的最小弧子集。设G A − ′ JG 中最长有向路的长为 k。 按如下方式将颜色 1, 2, ···, k+1 分配给G A − ′ JG 的顶点: 对任何顶点v VG A ∈ − ( )′ JG ,如果G A − ′ JG 中从 v 出发的最长有向路长为 i,则给 v 染色 i+1。 用 Vi 表示染有第 i 种色的顶点的集合。下证(V1,V2,···,Vk+1)是 G 的正常 k+1 顶点染色。为此, 先证明关于这种染色的两个结论。 (1)G A − ′ JG 中任一有向路的起点与终点异色 事实上,设 P(u,v)是G A − ′ JG 的一条有向路,u≠v。无妨设 i 1 v V ∈ + 。由染色规则可知,存 在有向路 Q vvv v G A 012 i = ⊆ − ′ JG " 。 其中 v0=v。又因G A − ′ JG 中没有有向圈,故 1 2 , , , (,) i v v v Puv " ∉ 。因此 Puv Q (,) ∪ 是起点为 u 且 长至少为 i+1 的有向路。于是由染色规则, i u V ∉ 。 (2)G 的任一条边两端点异色。 事实上,设e uv E G = ∈ ( ) 。若uv A ∈ ′ ,则由 A′ 的最小性,( G A − ′ JG )+uv 含有有向圈 C。C - uv 是G A − ′ JG 的一条有向路,故由(1),u 与 v 异色;若uv A G A ∈ − ( )′ JG ,则 uv 是G A − ′ JG 的一 条有向路。由(1),u 与 v 也异色。 可见(V1,V2,···,Vk+1)是 G 的正常 k+1 顶点染色。因而χ() 1 G k ≤ + ,即k G ≥χ − ()1。证毕。 定理 8.2.2 若G G 是无环有向图,则其底图 G 中必有一个独立集 S,使得对VG S ( ) − 中的每个 顶点 v,存在 0 v S ∈ ,在G G 中从 0 v 到v 有长不超过 2 的有向路。 证明:对顶点数 ν 作归纳。 ν =1 时定理显然成立。 假设对顶点数少于 ν 的所有有向图G G ,结论成立。考虑顶点数为 ν 的有向图G G
任取v∈v(G),令G=G-({vUN(v)。由归纳假设,存在G的一个独立集S,对 r(G)-S"中任何顶点,可从S中的某顶点出发,经过长度≤2的有向路到达它。 (1)若存在v∈S,使vv∈A(G),则N(v)中每个顶点可从v出发,经过长度≤2的有 向路到达(G中其它点都在G中,本来就长2路可达) (2)否则,对Vv∈S",wvAO),而且因N(v)∩S'=Φ 故vgA(G),因此在底图G中v与S中的点不相邻 此时S=S∪{v}满足定理的要求 N"(y) §8.3有向图的连通性 定义8.3.1设G是一个有向图 (1)若G的底图G是连通图,则称G是弱连通的。 (2)若对G的任二顶点u,v,要么存在有向路P(u,v),要么存在有向路P(v,u),则称G是单 连通的。 (3)若对G的任二顶点,v,既存在有向路P(u,v),又存在有向路P(v,l),则称G是强连通 的(或称双向连通的)。 注:易见,强连通→单连通→弱连通。 例 不连通 弱连通 单连通 强连通 定理831G是强连通有向图的充要条件是G的所有顶点在一个有向闭途径上。 证明:必要性:设G是强连通有向图,(G)={v12n2…,"},则存在有向路P(v1,"2) P("2n),…,P1(-,,),P(,n),于是UP即为含所有顶点的有向闭途径。 充分性:设G的顶点共处于一个有向闭途径C上,则对v,v∈V(G),在C上必有u到v 的一段有向路P(,v),也有v到u的一段有向路P(v,u),故G是强连通的。证毕 定理832无向图G可定向成强连通图的充分必要条件为:G中无割边(即G是2边连通图) 证明:必要性:用反证法。若G中有割边,则无论如何对G的各边定向,都无法使割边两 端的点在所形成的有向图中双向连通。这与G可定向成为强连通有向图矛盾。 充分性:设G无割边,则G中存在圈。取其一个圈C,记G1=C。给G1定向为顺时针方 向。若G1不是生成子图,则存在v∈(G)-(G1),由第二章 Menger定理,存在两条无
3 任取 v VG ∈ ( ) G , 令 G G v Nv ({ } ( )) + ′ = − G G ∪ 。由归纳假设,存在 G′ G 的一个独立集 S′ ,对 VG S ( )′ ′ − G 中任何顶点,可从 S′中的某顶点出发,经过长度 ≤ 2 的有向路到达它。 (1) 若存在 0 v S ∈ ′ ,使 0 vv AG ∈ ( ) G ,则 N v( ) + 中每个顶点可从 0 v 出发,经过长度 ≤ 2 的有 向路到达(G G 中其它点都在G′ G 中,本来就长 2 路可达)。 (2) 否则,对 0 ∀ v S ∈ ′ , 0 vv AG ∉ ( ) G ,而且因 Nv S ( ) + ∩ ′ = Φ , 故 0 vv A G ∉ ( ) G ,因此在底图 G 中v S 与 ′中的点不相邻。 此时 SS v = ′∪{ }满足定理的要求。 证毕。 §8.3 有向图的连通性 定义 8.3.1 设G G 是一个有向图, (1) 若G G 的底图 G 是连通图,则称G G 是弱连通的。 (2) 若对G G 的任二顶点 u, v,要么存在有向路 P(u, v),要么存在有向路 P(v, u),则称G G 是单 连通的。 (3) 若对G G 的任二顶点 u, v,既存在有向路 P(u, v),又存在有向路 P(v, u),则称G G 是强连通 的(或称双向连通的)。 注:易见,强连通⇒单连通⇒弱连通。 例: 定理 8.3.1 G G 是强连通有向图的充要条件是G G 的所有顶点在一个有向闭途径上。 证明:必要性:设 G G 是强连通有向图, 1 2 VG vv v {, , , } = ν G ( ) " ,则存在有向路 112 Pv v ( , ), 223 Pv v (,) , ", -1 1 Pv v ( , ), νν ν − 1 Pv v (,) ν ν ,于是 1 i i P ν − ∪ 即为含所有顶点的有向闭途径。 充分性:设G G 的顶点共处于一个有向闭途径 C 上,则对∀ ∈ uv VG , () G ,在 C 上必有 u 到 v 的一段有向路 1Puv (,) ,也有 v 到 u 的一段有向路 1P vu (, ) ,故 G 是强连通的。证毕。 定理 8.3.2 无向图 G 可定向成强连通图的充分必要条件为:G 中无割边(即 G 是 2 边连通图)。 证明:必要性:用反证法。若 G 中有割边,则无论如何对 G 的各边定向,都无法使割边两 端的点在所形成的有向图中双向连通。这与 G 可定向成为强连通有向图矛盾。 充分性:设 G 无割边,则 G 中存在圈。取其一个圈 C,记G C 1 = 。给G1定向为顺时针方 向。若G1不是生成子图,则存在 1 1 v VG VG ∈ () ( ) − ,由第二章 Menger 定理,存在两条无 不连通 弱连通 单连通 强连通 S′ v0 N + (v) v
公共边的路P,Q1,它们的一端是v1,另一端在G1上。给定向为指向v1,Q1定向为指向 G1,令G2=G1UPUQ,则G2是强连通的。 若G2仍不是生成子图,则存在v2∈(G)-1(G2),同理,存在无公共边的路P2,Q2 其一端在v2处,另一端在G2中。给P定向为指向v2,Q2定向为指向G2,令 G3=G2UP2UQ2,则G3是强连通的。如此反复,可得一个强连通子图序列G1,G2 顶点数严格递增。因|I(G)是有限数,故必在某一步得到Gn后终止,G是强连通的且是 G的生成子图。最后,把G中不在G,中的边任意定向,得到以G为底图的一个强连通有向 证毕 定理8.3.3G是单连通有向图的充要条件是G的所有顶点在一个有向途径上 证明:充分性是显然的 必要性:首先用归纳法证明:对G的任何至少含有2个顶点的顶点子集S,必有u∈S, 使得u到S中每个其它顶点在G中都有有向路。 当S只含2个顶点时,由于G单连通,结论显然成立 假设对任何含有k个顶点的子集,结论成立。下证对含有k+1个顶点的子集S,结论也 成立 事实上,任取v∈S,由归纳假设,S-{v中必有某点u,它到S-{v}中每个其它顶点都 有有向路。由于G单连通,在G中、ν之间必有有向路。如果u到v有有向路,则u符合 结论的要求;如果v到u有有向路,则ν符合结论的要求。归纳法完成 下面来证明定理必要性的结论。 取S=v(G),由上述结论,存在劭1∈S,使得u到S中每个其它顶点都有有向路。再 令S2V(G)-{an},由上述结论,存在l2∈S2,使得l2到S2中每个其它顶点都有有向路。 再令S=V(G)-{n,a2},由上述结论,存在l2∈S3,使得3到S3中每个其它顶点都有有向 路。以此类推,可得到含所有顶点的序列,顶点沿序列依次有有向路,这些有向路合成一条 含所有点的有向途径。证毕 §84 Euler有向图和 Hamilton有向图 定义841经过有向图G的所有弧恰一次的有向迹称为G的一条 Euler有向迹。经过有向图 G的所有弧恰一次的有向闭迹称为G的一条 Euler有向闭迹。存在 Euler有向迹的有向图称 为Euer有向图。经过有向图G的所有顶点恰一次的有向路称为G的一条 Hamilton有向路 经过有向图G的所有顶点恰一次的有向圈称为G的一个 Hamilton有向圈。存在 Hamilton有 向圈的有向图称为 Hamilton有向图 定理8..平凡弱连通有向图G是Euer有向图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对任何v∈(G),都 有d(v)=d(v)
4 公共边的路 1 1 P Q, ,它们的一端是 1 v ,另一端在G1上。给 P1定向为指向 1 v ,Q1定向为指向 G1,令G G PQ 2 11 1 = ∪ ∪ ,则G2 是强连通的。 若G2 仍不是生成子图,则存在 2 2 v VG VG ∈ () ( ) − ,同理,存在无公共边的路 2 2 P Q, , 其一端在 2 v 处,另一端在 G2 中。给 P2 定向为指向 2 v , Q2 定向为指向 G2 , 令 G G PQ 3 22 2 = ∪ ∪ ,则G3 是强连通的。如此反复,可得一个强连通子图序列 1 2 G G, ,", 顶点数严格递增。因| ( )| V G 是有限数,故必在某一步得到Gn 后终止,Gn 是强连通的且是 G 的生成子图。最后,把 G 中不在Gn 中的边任意定向,得到以 G 为底图的一个强连通有向 图。 证毕。 定理 8.3.3 G G 是单连通有向图的充要条件是G G 的所有顶点在一个有向途径上。 证明:充分性是显然的。 必要性:首先用归纳法证明:对G G 的任何至少含有 2 个顶点的顶点子集 S,必有u S ∈ , 使得 u 到 S 中每个其它顶点在G G 中都有有向路。 当 S 只含 2 个顶点时,由于G G 单连通,结论显然成立。 假设对任何含有 k 个顶点的子集,结论成立。下证对含有 k+1 个顶点的子集 S,结论也 成立。 事实上,任取v S ∈ ,由归纳假设,S−{v}中必有某点 u,它到 S−{v}中每个其它顶点都 有有向路。由于G G 单连通,在G G 中 u、v 之间必有有向路。如果 u 到 v 有有向路,则 u 符合 结论的要求;如果 v 到 u 有有向路,则 v 符合结论的要求。归纳法完成。 下面来证明定理必要性的结论。 取 S1=V( G G ),由上述结论,存在 1 1 u S ∈ ,使得 u1到 S1 中每个其它顶点都有有向路。再 令 S2=V( G G ) −{u1},由上述结论,存在 2 2 u S ∈ ,使得 u2到 S2 中每个其它顶点都有有向路。 再令 S3=V( G G ) −{u1, u2},由上述结论,存在 3 3 u S ∈ ,使得 u3 到 S3 中每个其它顶点都有有向 路。以此类推,可得到含所有顶点的序列,顶点沿序列依次有有向路,这些有向路合成一条 含所有点的有向途径。证毕。 §8.4 Euler 有向图和 Hamilton 有向图 定义 8.4.1 经过有向图G G 的所有弧恰一次的有向迹称为G G 的一条 Euler 有向迹。经过有向图 G G 的所有弧恰一次的有向闭迹称为G G 的一条 Euler 有向闭迹。存在 Euler 有向迹的有向图称 为 Euler 有向图。经过有向图G G 的所有顶点恰一次的有向路称为G G 的一条 Hamilton 有向路; 经过有向图G G 的所有顶点恰一次的有向圈称为G G 的一个 Hamilton 有向圈。存在 Hamilton 有 向圈的有向图称为 Hamilton 有向图。 定理 8.4.1 非平凡弱连通有向图 G 是 Euler 有向图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对任何v VG ∈ ( ) ,都 有dv dv () () + − =
定理842非平凡弱连通有向图G是Euer有向图的充分必要条件是G可分解为有向圈的并 即:G=∪C,其中C是G的有向圈,且E(C)∩E(C)=,(1≤/≤k),k是一个 正整数。 定理843非平凡弱连通有向图G有Euer有向迹的充分必要条件是G中存在两个顶点u和 P满足d'(u)=d(u)+1,d"()=d()-1,而其它顶点都有d(v)=d(v)。 定理844设G是弱连通有向图,如果G中存在两个顶点u和w满足d(u)=d(u)+k, d'()=d(w)-k,(k是一个正整数,而其它顶点都有d(v)=d(v),则G中从u到w 有k条弧不交的有向迹。 上述定理的证明与无向Euer图中相关定理的证明类似。 定理845设G是强连通简单有向图,如果对任二互不相邻顶点u,v都有 d()+d(v)≥2v-1,(v是G的顶点数), 则G是 Hamilton有向图 证明略。 推论1设G是非平凡简单有向图,如果对任二满足(u,v)gA(G)的顶点uv都有 d'(u)+d(v)≥v,(v是G的顶点数) 则G是 Hamilton有向图。 证明:先证G是强连通的 任取G中两点v1,2,我们来证明G中必有n-2有向路。事实上,如果(v,n2)是G中的 一条弧,则结论显然;如果(v,n2)不是G中一条弧,则由条件d(V1)+d(v2)≥v,至少 存在一个异于v,n2的顶点,使(V,),(w,v2)是两条弧,从而vv2是一条v1-2有向路。 同理可知,G中也存在一条v-V1有向路。由v,n2的任意性,G是强连通的。 设u和是任意两个不相邻顶点,由条件d()+d(v)≥v,且d(v)+d()≥v 因此d(a)+d()≥2v,由定理84.5,G是 Hamilton有向图。证毕。 推论2设G是强连通简单有向图,且对每个顶点v都有d(v)≥v,则G是 Hamilton有向图 推论3设G是简单有向图,且对每个顶点v,都有d+(v)≥,d-(v)≥一,则G是 Hamilton 有向图。 定理846设G是非平凡简单有向图,如果对任二互不相邻顶点u,v都有 d(a)+d(v)≥2v-3,(v是G的顶点数, 则G含有 Hamilton有向路
5 定理8.4.2 非平凡弱连通有向图G是Euler有向图的充分必要条件是G可分解为有向圈的并, 即: 1 k i i G C= = ∪ ,其中 Ci 是 G 的有向圈,且 ( ) ( ) , (1 , ) E C EC i j k i j ∩ = ∅≤ ≤ ,k 是一个 正整数。 定理 8.4.3 非平凡弱连通有向图 G 有 Euler 有向迹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G 中存在两个顶点 u 和 w 满足du du () () + − = +1,dw dw () () + − = −1,而其它顶点都有dv dv () () + − = 。 定理 8.4.4 设 G 是弱连通有向图,如果 G 中存在两个顶点 u 和 w 满足du du () () + − = +k, dw dw () () + − = −k,(k 是一个正整数),而其它顶点都有dv dv () () + − = ,则 G 中从 u 到 w 有 k 条弧不交的有向迹。 上述定理的证明与无向 Euler 图中相关定理的证明类似。 定理 8.4.5 设 G 是强连通简单有向图,如果对任二互不相邻顶点 u, v 都有 du dv () () 2 1 + ≥− ν ,(ν 是 G 的顶点数), 则 G 是 Hamilton 有向图。 证明略。 推论 1 设 G 是非平凡简单有向图,如果对任二满足(,) ( ) uv AG ∉ 的顶点 u, v 都有 du dv () () ν + − + ≥ ,(ν 是 G 的顶点数), 则 G 是 Hamilton 有向图。 证明:先证 G 是强连通的: 任取 G 中两点 v1, v2,我们来证明 G 中必有 v1-v2有向路。事实上,如果(v1, v2)是 G 中的 一条弧,则结论显然;如果(v1, v2)不是 G 中一条弧,则由条件 1 2 dv dv () () ν + − + ≥ ,至少 存在一个异于 v1, v2 的顶点 w,使 1 2 ( , ), ( , ) v w wv 是两条弧,从而 1 2 v wv 是一条 v1-v2 有向路。 同理可知,G 中也存在一条 v2-v1 有向路。由 v1, v2 的任意性,G 是强连通的。 设 u 和 v 是任意两个不相邻顶点,由条件du dv () () ν + − + ≥ ,且dv du () () ν + − + ≥ , 因此du dv () () 2 + ≥ ν ,由定理 8.4.5,G 是 Hamilton 有向图。证毕。 推论 2 设 G 是强连通简单有向图, 且对每个顶点 v 都有d v( ) ≥ν , 则 G 是 Hamilton 有向图。 推论 3 设 G 是简单有向图,且对每个顶点 v,都有 () , () 2 2 dv dv + − ν ν ≥ ≥ ,则 G 是 Hamilton 有向图。 定理 8.4.6 设 G 是非平凡简单有向图,如果对任二互不相邻顶点 u, v 都有 du dv () () 2 3 + ≥− ν ,(ν 是 G 的顶点数), 则 G 含有 Hamilton 有向路
证明:给G添加一个新顶点w,并将w与G的每个顶点用两条方向相反的弧相连,由此构 成一个新的有向图G。显然G是强连通图,任取G中两个不相邻顶点l,v,则u,v是G的 不相邻顶点,由条件知, dG(l)+dG(v)=d()+d(v)+4≥(2-3)+4=2v+1=2(V+1)-1 因G′是v+1阶强连通有向图,故由定理845,G包含一个 Hamilton有向圈。从该圈删去w 便得到G的一条 Hamilton有向路 类似于推论1~推论3,有如下推论: 推论4设G是非平凡简单有向图,如果对任二满足(l,)∈A(G)的顶点,v都有 d(u)+d-(v)≥v-1,(v是G的顶点数, 则G含有 Hamilton有向路。 推论5设G是简单有向图,且对每个顶点v都有d(v)≥v-1,则G含有 Hamilton有向路 推论6设G是简单有向图,且对每个顶点v都有d(2~~1 d-(v)≥ 2,则G含有 Hamilton有向路。 §8.5竞赛图 在球队的循环赛中,任意两队之间都会比赛一场,每场比赛都要决出胜负,不许出现平 局。循环赛的图论模型是竞赛图:以参赛队作为顶点,若队u胜了队ν,则由u向v连一条 弧,获得一个完全图的定向图。竞赛图的确切定义如下。 定义8.5.1完全图的每条边确定一个方向后所得的有向图称为竞赛图。 定理85.1竞赛图中必有一个顶点v,它到其它任何顶点都有长不超过2的有向路。 证明:因竞赛图的底图的任何独立集只含一个顶点,故由定理822,结论成立。证毕 注:定理85,1中所述的顶点v称为竞赛图的“王”。直观地讲,若ν是王,则所有其它 参赛者要么败给了v,要么败给了败给过v的参赛者。 竞赛图中王总是存在的。事实上,有如下定理。 定理852竞赛图中出度最大的顶点必为王 证明:设是竞赛图中的出度最大的顶点。如果ν的出度为v-1,则ν显然是王。如果v 的出度为k<v-1,设它的出邻点为v1v2…,vk,而v的入邻点为vk1,vk+2,…,V 对每个v(k+1sj≤V-1),V1,V2…,"k不会全是v,的出邻点(否则,v,的出度为k+1, 这与最大出度为k矛盾)。因此v,V2…,vk至少有一点是v,的入邻点。可见v到每个v,都 有长至多为2的有向路,从而v是王
6 证明:给 G 添加一个新顶点 w,并将 w 与 G 的每个顶点用两条方向相反的弧相连,由此构 成一个新的有向图 G′。显然 G′是强连通图,任取 G′中两个不相邻顶点 u, v,则 u, v 是 G 的 不相邻顶点,由条件知, ( ) ( ) ( ) ( ) 4 (2 3) 4 2 1 2( 1) 1 G G GG du d v du dv ′ ′ + = + + ≥ − + = += + − ν ν ν . 因 G′是ν +1阶强连通有向图,故由定理 8.4.5,G′包含一个 Hamilton 有向圈。从该圈删去 w 便得到 G 的一条 Hamilton 有向路。 类似于推论 1~推论 3,有如下推论: 推论 4 设 G 是非平凡简单有向图,如果对任二满足(,) ( ) uv AG ∉ 的顶点 u, v 都有 du dv () () 1 ν + − + ≥− ,(ν 是 G 的顶点数), 则 G 含有 Hamilton 有向路。 推论 5 设 G 是简单有向图,且对每个顶点 v 都有d v() 1 ≥ − ν ,则 G 含有 Hamilton 有向路。 推论 6 设 G 是简单有向图,且对每个顶点 v 都有 1 1 () , () 2 2 dv dv + − ν − ν − ≥ ≥ ,则 G 含有 Hamilton 有向路。 §8.5 竞赛图 在球队的循环赛中,任意两队之间都会比赛一场,每场比赛都要决出胜负,不许出现平 局。循环赛的图论模型是竞赛图:以参赛队作为顶点,若队 u 胜了队 v,则由 u 向 v 连一条 弧,获得一个完全图的定向图。竞赛图的确切定义如下。 定义 8.5.1 完全图的每条边确定一个方向后所得的有向图称为竞赛图。 定理 8.5.1 竞赛图中必有一个顶点 v,它到其它任何顶点都有长不超过 2 的有向路。 证明:因竞赛图的底图的任何独立集只含一个顶点,故由定理 8.2.2,结论成立。证毕。 注:定理 8.5.1 中所述的顶点 v 称为竞赛图的“王”。直观地讲,若 v 是王,则所有其它 参赛者要么败给了 v,要么败给了败给过 v 的参赛者。 竞赛图中王总是存在的。事实上,有如下定理。 定理 8.5.2 竞赛图中出度最大的顶点必为王。 证明:设 v 是竞赛图中的出度最大的顶点。如果 v 的出度为ν −1,则 v 显然是王。如果 v 的出度为 k <ν −1,设它的出邻点为 1 2 ,,, k vv v … ,而 v 的入邻点为 12 1 , ,, k k vv v + + − … ν ,则 对每个 j v ( 1 1) k j +≤ ≤ − ν , 1 2 ,,, k vv v … 不会全是 j v 的出邻点(否则, j v 的出度为k + 1, 这与最大出度为 k 矛盾)。因此 1 2 ,,, k vv v … 至少有一点是 j v 的入邻点。可见 v 到每个 j v 都 有长至多为 2 的有向路,从而 v 是王。 证毕
由此定理说明,在循环赛中得胜最多的参赛者必定是王。但反之不真。事实上,王未必 唯一。例如,下图(a)中,顶点a,b,c都是王。在图(b)中,顶点v1v2都是王,但v1的出度为 2,而v2的出度为3 定理853竞赛图中的顶点v是唯一的王当且仅当v的出度为v-1。 证明:必要性:若v是唯一的王,且其出度小于v-1,则v有入邻点,设v的所有入邻点 导出的子竞赛图为G1,则由上一定理,G1有自己的王。设u是G1的一个王。因u到v有 弧,故u也是G的王。这与v是唯一的王矛盾。 充分性:设v的出度为v-1,则ν显然是王。若G还有另一王v,则由王的定义,要么存 在弧yv,要么存在长为2的有向路yv。无论如何,v的入度至少为1,从而其出度至多 为v-2,这与前提条件矛盾。证毕。 这个定理说明,如果没有全胜的参赛者,则竞赛图至少有两个王。 定理854竞赛图K中必存在有向 Hamilton路(含有所有顶点的有向路)。 证明:因x(K)=v.故由定理821,竞赛图R中有长为x(K)-1=v-1的有向路,此即为K 的一条有向 Hamilton路 证毕。 定理855v≥3的强连通竞赛图的每个顶点都含在长为k的有向圈上(k=3,4,…,v)。 证明:设G是一个强连通竞赛图,u是G的任一个顶点。下面证明u在G的长为3的有向 圈上。 取S=N(),T=N(u),则S与T非空(因G是强连通的,既有从u出发的弧,又 有指向u的弧)。用(S,T表示尾在S而头在T中的弧的集合。由于G是强连通竞赛图,故存 在弧(v,w)∈(S,T),于是u在三角形n上,它是一个3阶有向圈 T=N(u) 下面对k用归纳法。 假设有长为3,4,…,m的有向圈含有u,(m<v)。下证必有长为m+1的有向圈含有u 设C=v0VV2…vm是含有a的一个长为m的有向圈
7 由此定理说明,在循环赛中得胜最多的参赛者必定是王。但反之不真。事实上,王未必 唯一。例如,下图(a)中,顶点 a, b, c 都是王。在图(b)中,顶点 1 2 v v, 都是王,但 v1 的出度为 2,而 v2 的出度为 3。 定理 8.5.3 竞赛图中的顶点 v 是唯一的王当且仅当 v 的出度为ν −1。 证明:必要性:若 v 是唯一的王,且其出度小于ν −1,则 v 有入邻点,设 v 的所有入邻点 导出的子竞赛图为 G1,则由上一定理,G1 有自己的王。设 u 是 G1的一个王。 因 u 到 v 有 弧,故 u 也是 G 的王。这与 v 是唯一的王矛盾。 充分性:设 v 的出度为ν −1,则 v 显然是王。若 G 还有另一王 v′,则由王的定义,要么存 在弧 v′v,要么存在长为 2 的有向路 v′wv。无论如何,v 的入度至少为 1,从而其出度至多 为ν − 2 ,这与前提条件矛盾。证毕。 这个定理说明,如果没有全胜的参赛者,则竞赛图至少有两个王。 定理 8.5.4 竞赛图 Kν G 中必存在有向 Hamilton 路(含有所有顶点的有向路)。 证明:因χ( ) Kν = ν . 故由定理 8.2.1,竞赛图 Kν G 中有长为χ( )1 1 Kν − =ν− 的有向路,此即为 Kν G 的一条有向 Hamilton 路。 证毕。 定理 8.5.5 ν ≥ 3 的强连通竞赛图的每个顶点都含在长为 k 的有向圈上( 3,4, , ) k = " ν 。 证明:设G G 是一个强连通竞赛图,u 是 G 的任一个顶点。下面证明 u 在G G 的长为 3 的有向 圈上。 取 S NuT Nu ( ), ( ) + − = = ,则 S 与 T 非空(因G G 是强连通的,既有从 u 出发的弧,又 有指向 u 的弧)。用(S, T)表示尾在 S 而头在 T 中的弧的集合。由于G G 是强连通竞赛图,故存 在弧(, ) (, ) vw ST ∈ ,于是 u 在三角形 uvw 上,它是一个 3 阶有向圈。 下面对 k 用归纳法。 假设有长为3, 4, , " m 的有向圈含有u m ,( ) <ν 。下证必有长为 m+1 的有向圈含有 u。 设C vvv v = 012" m 是含有 u 的一个长为 m 的有向圈。 u v w S=N+ (u) T=N − (u) a b c (a) (b) v1 v2 v3 v4 v5
(1)若在V(G)-V(C)中存在顶点v满足:v是尾 在C上的一条弧的头,又是头在C上的一条弧的尾,则 在C上有顶点v,V1,使得vv∈E(G)且w∈E(G) (注意G是竞赛图,任二顶点间都有弧)。此时u在长为m+1的圈vv1…vv12…vm上。 (2)否则,用S表示V(G)-(C)中从圈C有弧指向的顶点之集,T表示V(G)-V(C) 中有弧指向C的顶点之集。由于m<v,故SUT≠Φ,又因G是强连通竞赛图,从而 S≠Φ,T≠Φ,(S,T)≠Φ。 (若S=Φ,则C到T无有向路;同理T≠Φ;若(S,T)=Φ,则S到T无有向路)。 ①若S∩T≠Φ,则S∩T中的顶点符合(1)中顶点v的要求 ②若S∩T=d,则存在v∈S,w∈T,使得w∈E(G)(如图) 注意w与C上每个顶点间的弧都指向C(否则将导致情况(1))。同理ν与C上所有顶点间 的弧都指向v。因此总可适当选择i使得u在圈vov1…",v*2…vn上,这是一个长为m+1 的圈。证毕。 推论强连通竞赛图是有向 Hamilton图。 注:一个含有v个顶点的图(或有向图)有长从3直到v的圈(或有向圈),则称这个图(或 有向图)具有泛圈性。定理8.55表明强连通竞赛图具有泛圈性。实际上定理8.55证明了强 连通竞赛图的一个更强的性质:如果竞赛图G是强连通的,则G中过每个顶点都有长从3 直到v的有向圈。判断一般图(或有向图)是否具有泛圈性,至今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 下面讨论竞赛名次的排列问题 3个顶点的竞赛图有如下两种情况(不考虑顶点的标号)。对于情况(1),3个队的名次 排列显然应是{1,2,3};对于情况(2),3个队名次相同,因为他们各胜一场 (1) 4个顶点的竞赛图共有4种形式,下面分别进行讨论
8 (1) 若在VG VC () () − G 中存在顶点 v 满足:v 是尾 在 C 上的一条弧的头,又是头在 C 上的一条弧的尾,则 在 C 上有顶点 1 1 , , () () ii i i v v v v E G vv E G + + ∈ ∈ G G 使得 且 , (注意 G 是竞赛图,任二顶点间都有弧)。此时 u 在长为 m+1 的圈 01 1 2 ii i m v v v vv v v " " + + 上。 (2) 否则,用 S 表示VG VC () () − 中从圈 C 有弧指向的顶点之集,T 表示VG VC () () − 中有弧指向 C 的顶点之集。由于m <ν ,故 S T ∪ ≠ Φ, 又因G G 是强连通竞赛图,从而 S T ST ≠Φ ≠Φ ≠Φ , ,( , ) 。 (若 S = Φ ,则 C 到 T 无有向路;同理T ≠ Φ ;若(, ) S T = Φ ,则 S 到 T 无有向路)。 ① 若 ST ST ∩ ∩ ≠ Φ,则 中的顶点符合 (1)中顶点 v 的要求。 ② 若 S T ∩ = Φ ,则存在v Sw T ∈ ∈ , ,使得vw E G ∈ ( ) (如图)。 注意 w 与 C 上每个顶点间的弧都指向 C (否则将导致情况(1))。同理 v 与 C 上所有顶点间 的弧都指向 v。 因此总可适当选择 i 使得 u 在圈 01 2 ii m v v v vwv v " "+ 上,这是一个长为 m+1 的圈。证毕。 推论 强连通竞赛图是有向 Hamilton 图。 注:一个含有ν 个顶点的图(或有向图)有长从 3 直到ν 的圈(或有向圈),则称这个图(或 有向图)具有泛圈性。定理 8.5.5 表明强连通竞赛图具有泛圈性。实际上定理 8.5.5 证明了强 连通竞赛图的一个更强的性质:如果竞赛图 G 是强连通的,则 G 中过每个顶点都有长从 3 直到ν 的有向圈。判断一般图(或有向图)是否具有泛圈性,至今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 下面讨论竞赛名次的排列问题。 3 个顶点的竞赛图有如下两种情况(不考虑顶点的标号)。对于情况(1),3 个队的名次 排列显然应是{1,2,3};对于情况(2),3 个队名次相同,因为他们各胜一场. 4 个顶点的竞赛图共有 4 种形式,下面分别进行讨论。 … … v0 vm vi vi+1 v … … v0 vm vi vi+1 v w S T vi+2 v1 1 3 (1) 2 2 1 3 (2)
(此处缺图待补!) (1)有唯一的通过全部顶点的有向路径1→2→3→4,这种路径称为完全路径:4个队得分 为(3,2,1,0),名次排列无疑应为{1,2,3,4} (2)点2显然应排第1,其余3点如图(2)形式,名次相同:4个队得分为(1,3,1,1) (3)点2排在最后,其余3点1名次相同;得分为(2,0,2,2) (4)有不只一条完全路径,如1→2→3-4,3-44→1→2;得分为(2,2,1,1)。由这些我们无 法立即排出名次,但这种情形是研究的重点。还可以注意到,(4)具有(1)(3)所没有的 性质:对于任何一对顶点,存在两条有向路径(每条路径由一条或几条边组成),使两 顶点可以相互连通,这种有向图称为双向连通的。 5个顶点以上的竞赛图虽然更加复杂,但基本类型仍然如以上4个顶点给出的3种:具 有唯一的完全路径如图(1);双向连通如图(4);不属于这两种情况如图(2)、(3)。 一般的n个顶点的竞赛图具有以下性质 1)竞赛图必存在完全路径。(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2)若存在唯一的完全路径,则由完全路径确定的顶点的顺序,与按得分多少排列相 致。(这里一个顶点的得分指由它按箭头方向引出的边的数目),若顶点集为 丿=(1,2,…,n),不妨设唯一的完全路径为1→2→.→n,则顶点i的得分为n-i (i=1,2,,n) 显然,性质2给出了具有唯一完全路径的竞赛图的排列名次方法。4个顶点中图(1)的 情况正是这样。 双向连通竞赛图的名次排序3个顶点的双向连通竞赛图,如上述4个顶点的竞赛图 (2),名次排序相同。以下讨论n(n≥4)个顶点的双向连通竞赛图。 首先,竞赛图的邻接矩阵A=(a)重新定义如下 存在从顶点i到j的有向边 0,否则 依此,图(4)的邻接矩阵为
9 (此处缺图待补!) (1) 有唯一的通过全部顶点的有向路径 1→2→3→4,这种路径称为完全路径;4 个队得分 为(3, 2, 1, 0),名次排列无疑应为{1, 2, 3, 4}. (2) 点 2 显然应排第 1,其余 3 点如图(2)形式,名次相同;4 个队得分为(1, 3, 1, 1)。 (3) 点 2 排在最后,其余 3 点 1 名次相同;得分为(2, 0, 2, 2). (4) 有不只一条完全路径,如 1→2→3→4,3→4→1→2;得分为(2, 2, 1, 1)。由这些我们无 法立即排出名次,但这种情形是研究的重点。还可以注意到,(4)具有(1)~(3)所没有的 性质:对于任何一对顶点,存在两条有向路径(每条路径由一条或几条边组成),使两 顶点可以相互连通,这种有向图称为双向连通的。 5 个顶点以上的竞赛图虽然更加复杂,但基本类型仍然如以上 4 个顶点给出的 3 种:具 有唯一的完全路径如图(1);双向连通如图(4);不属于这两种情况如图(2)、(3)。 一般的 n 个顶点的竞赛图具有以下性质: 1) 竞赛图必存在完全路径。(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2) 若存在唯一的完全路径,则由完全路径确定的顶点的顺序,与按得分多少排列相 一致。(这里一个顶点的得分指由它按箭头方向引出的边的数目),若顶点集为 V=(1, 2, …,n),不妨设唯一的完全路径为 1→2→…→ n, 则顶点 i 的得分为 n i − (i =1, 2, …,n)。 显然,性质 2 给出了具有唯一完全路径的竞赛图的排列名次方法。4 个顶点中图(1)的 情况正是这样。 双向连通竞赛图的名次排序 3 个顶点的双向连通竞赛图,如上述 4 个顶点的竞赛图 (2),名次排序相同。以下讨论n n( 4) ≥ 个顶点的双向连通竞赛图。 首先,竞赛图的邻接矩阵 ( ) A aij n n× = 重新定义如下: 1 0, i j i j a = ⎧ ⎨ ⎩ 存在从顶点 到 的有向边 否则 (1) 依此,图(4)的邻接矩阵为
(2) 0001 1000 若记项点的得分向量为S")=(s1,S2…,Sn),其中S是顶点i的得分,则由()不难知道 由(2)、(3)式容易算出双向连通的图(4)(见4个顶点情况)的得分向量是s=(2,2,11)y, 正如前面已经给出的。由S无法排出名次。 注意到矩阵A的第i行第j列位置元素表示有向图中从顶点i出发两步可以到达的顶点的数 目,因此s2)=A2e。(此处待续!) 其它情况对于既没有唯一完全路径,又不是双向连通的竞赛图,通常可以分解为若干 个双向连通的子竞赛图(只有一个顶点的图视为双向连通竞赛图的特例),在下图中8个顶 点的竞赛图分解为3个双向连通子竞赛图G1G2,G3, (此处缺图待补!) 图中子图之间的边被简化了,实际上两子图的每对顶点之间都有边相连,而这些连的方向必 是一致的,否则相应的子图可以合并为更大的双向连通子竞赛图,在每个这样的图中按上面 介绍的方法排名次,而子图之间的名次不难由它们相连边的方向决定。在图中G1中各点的 名次为{1,2,3,4};G,是3个顶点的双向连通竞赛图,5、6、7的名次相同;G只有1个 顶点8。故全部顶点的名次排列为{1,2,4,3,5(6,7),8} §8.6根树及其应用 根树 定义86.1如果一个有向图在不考虑方向时是一棵树,则称这个有向图为有向树 定义86.2设T是一棵有向树。若T中有一个顶点的入度为0,其余顶点的入度均为1,则 称T为根树。入度为0的顶点称为树根,入度为1且出度为0的顶点称为树叶,其余顶点 称为内点,树根和内点称为分支点。 注:1.从树根到任意顶点v的通路长度称为v的层数,层数最大顶点的层数称为树高 2由于根树中各有向边的方向是一致的,所以画根树的图示时通常省去各边上的箭头 并将树根画在最上方
10 0110 0011 0001 1000 A = ⎡ ⎤ ⎢ ⎥ ⎢ ⎥ ⎢ ⎥ ⎢ ⎥ ⎣ ⎦ (2) 若记顶点的得分向量为 (1) 1 2 (, , , )T m s = ⋅⋅⋅ ss s ,其中 i s 是顶点i 的得分,则由(1)不难知道 (1) , (1,1, ,1)T s Ae e = = ⋅⋅⋅ (3) 由(2)、(3)式容易算出双向连通的图(4)(见 4 个顶点情况)的得分向量是 (1) (2,2,,1,1)T s = , 正如前面已经给出的。由 s (1)无法排出名次。 注意到矩阵 2 A 的第 i 行第 j 列位置元素表示有向图中从顶点 i 出发两步可以到达的顶点的数 目,因此 (2) 2 s = A e 。(此处待续!) 其它情况 对于既没有唯一完全路径,又不是双向连通的竞赛图,通常可以分解为若干 个双向连通的子竞赛图(只有一个顶点的图视为双向连通竞赛图的特例),在下图中 8 个顶 点的竞赛图分解为 3 个双向连通子竞赛图 123 GGG , , , (此处缺图待补!) 图中子图之间的边被简化了,实际上两子图的每对顶点之间都有边相连,而这些连的方向必 是一致的,否则相应的子图可以合并为更大的双向连通子竞赛图,在每个这样的图中按上面 介绍的方法排名次,而子图之间的名次不难由它们相连边的方向决定。在图中G1中各点的 名次为{1, 2, 3, 4};G2 是 3 个顶点的双向连通竞赛图,5、6、7 的名次相同;G3 只有 1 个 顶点 8。故 全部顶点的名次排列为{1, 2, 4, 3, 5 (6, 7), 8}. §8.6 根树及其应用 一、根树 定义 8.6.1 如果一个有向图在不考虑方向时是一棵树,则称这个有向图为有向树。 定义 8.6.2 设 T 是一棵有向树。若 T 中有一个顶点的入度为 0,其余顶点的入度均为 1,则 称 T 为根树。入度为 0 的顶点称为树根,入度为 1 且出度为 0 的顶点称为树叶,其余顶点 称为内点,树根和内点称为分支点。 注:1.从树根到任意顶点 v 的通路长度称为 v 的层数,层数最大顶点的层数称为树高 2.由于根树中各有向边的方向是一致的,所以画根树的图示时通常省去各边上的箭头, 并将树根画在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