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复旦大学:《会计学》课程教材_2012.8.12 第一章 会计的基本概念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29,文件大小:200KB,团购合买
第一节 会计发展简史 第二节 会计的定义和财务报告目标 第三节 会计的基本程序 第四节 会计核算基础和会计假设 第五节 会计的核算方法和信息质量要求 第六节 会计核算组织和会计规范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第一章会计的基本概念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明确会计定义和财务 报告目标:;知晓会计应有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基本程序;熟悉会计核算 基础和会计假设;掌握会计核算方法和应符合的信息质量要求;对会计核算组织 和会计规范有足够的理解 第一节会计发展简史 概览中外,会计作为管理经济的一项重要活动,其产生是适应了人类生产实 践和经营活动的客观需要,其发展也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类社会初期, 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对生产耗费与所获生产成果的计算,仅依靠大脑记忆或借 助“结绳记事”、“刻契记数”等方法予以解决。然而,随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和 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会计逐步行使其独立的职能 在我国,西周始设“会计”之职,时称“司会”,是辅助太宰(相当于后来 的宰相或丞相)掌管朝廷财政与赋税的官员。据史书记载,对“会计”一词的 解释,即“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这也可算是我国会计含义的起源。 唐、宋两代是我国会计全面发展的时期。作为中国古代会计杰出成就的“四 柱结算法”,就是出现于唐朝中期,成熟于宋代的一种会计核算方法。所谓四 柱,即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等四个部分。分别相当于现代的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和期末余额。四柱之间的结算关系可用会计方程式 “旧管+新收一开除=实在”来表示。经过元朝到明朝的广泛应用,我国传统 的单式簿记达到了比较完善的程度。 明末清初,随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我国出现了 以四柱为基础的“龙门账”,其要点是将全部账目划分为“进、缴、存、该”四 大类。“进”指全部收入,“缴”指全部支出,“存”指资产,“该”指资本及各项负债。 龙门账分别编制“进缴表”和“存该表”,以“进一缴=存一该”为平衡公式,两 表各自计得的差额即为盈亏。期末,两表的这一差额理应相等,故民间有“合龙 门”之俗称,“龙门账”也由此而得名。清朝后期,以此为基础我国又出现了“四 脚账,也称“天地合账”。此账要求对日常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均需在账簿中 记两笔,即既登记“来账”,又登记“去账”,借以全面反映同一账项的来龙去脉 账簿采用垂直书写,分上下两格,上格为“天”,记收,下格为“地”,记付,上 下两格所记金额相等,即“天地合”,说明账务处理无误。这一时期是我国会计

1 第一章 会计的基本概念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明确会计定义和财务 报告目标;知晓会计应有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基本程序;熟悉会计核算 基础和会计假设;掌握会计核算方法和应符合的信息质量要求;对会计核算组织 和会计规范有足够的理解。 第一节 会计发展简史 概览中外,会计作为管理经济的一项重要活动,其产生是适应了人类生产实 践和经营活动的客观需要,其发展也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类社会初期, 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对生产耗费与所获生产成果的计算,仅依靠大脑记忆或借 助“结绳记事”、“刻契记数”等方法予以解决。然而,随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和 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会计逐步行使其独立的职能。 在我国,西周始设“会计”之职,时称“司会”,是辅助太宰(相当于后来 的宰相或丞相)掌管朝廷财政与赋税的官员。据史书记载,对“会计”一词的 解释,即“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这也可算是我国会计含义的起源。 唐、宋两代是我国会计全面发展的时期。作为中国古代会计杰出成就的“四 柱结算法”,就是出现于唐朝中期,成熟于宋代的一种会计核算方法。所谓四 柱,即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等四个部分。分别相当于现代的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和期末余额。四柱之间的结算关系可用会计方程式 “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来表示。经过元朝到明朝的广泛应用,我国传统 的单式簿记达到了比较完善的程度。 明末清初,随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我国出现了 以四柱为基础的“龙门账”,其要点是将全部账目划分为“进、缴、存、该”四 大类。“进”指全部收入,“缴”指全部支出,“存”指资产,“该”指资本及各项负债。 龙门账分别编制“进缴表”和“存该表”,以“进-缴=存-该”为平衡公式,两 表各自计得的差额即为盈亏。期末,两表的这一差额理应相等,故民间有“合龙 门”之俗称,“龙门账”也由此而得名。清朝后期,以此为基础我国又出现了“四 脚账”,也称“天地合账”。此账要求对日常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均需在账簿中 记两笔,即既登记“来账”,又登记“去账”,借以全面反映同一账项的来龙去脉。 账簿采用垂直书写,分上下两格,上格为“天”,记收,下格为“地”,记付,上 下两格所记金额相等,即“天地合”,说明账务处理无误。这一时期是我国会计

记账方法的重要转折期,实现了由单式记账法向复式记账法的转变,使此前无法 全面地、系统地反映的经济业务全貌得以完整反映。作为我国固有的复式记账 法,“四脚账”一直沿用至20世纪初,清朝后期才从国外引入借贷复式记账法。 民国时期,受1930年国民政府推行借贷记账法的影响,借贷记账法逐渐成 为我国工商界、银行界习惯运用的记账方法之一,但中、西式会计依然并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基于全面效仿苏联及国家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社会 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我国曾引进前苏联的会计制度,并在20世纪50—-60 年代对会计制度与记账方法进行探索,但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其结果是与世 界大部分国家通行的国际会计惯例渐行渐远、严重脱节。就记账方法而言,自 20世纪60年代起,我国就曾一度出现工业企业采用借贷记账法、商业企业采用 增减记账法、行政事业单位采用收付记账法的局面。 1978年改革开放后,随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 会计模式与国际会计惯例日益趋同。如我国于1981年建立了注册会计师制度, 198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总体 要求,财政部于1992年11月30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并从1993年7月 1日开始施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使我国的会计发生了重大改革,会计制 度与记账方法等不再按所有制、行业和部门进行区分,借贷记账法也成为我国所 有企事业单位采用的统一的记账方法。记账方法统一,有利于企业开展企业间的 横向经济联系和进一步拓展国际间的经济交往,对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和更好地 发挥会计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1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经修订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新《企业会计 准则》包含了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使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惯例实现 了实质性趋同 在国外,会计萌芽也很早。史料表明,早在原始印度公社时期,公社内就已 有记账员,负责登记和记录与农业有关的事项。凡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都有 类似于会计的记录或会计官制与会计活动的记载。如古埃及法老就设有专职“录 事”,管理宫廷的税赋收入和官吏俸禄、军饷等各项支出。公元⑩0世纪前后,西 方一般也采用单式簿记记账。公元B3~15世纪,地中海沿岸意大利的某些城市, 如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的手工业、商业日趋发达,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 的萌芽,推动着会计的发展,诞生了科学的借贷复式记账法。1494年,意大利 数学家和传教士卢卡·帕乔利( Luea pacioli)的数学专著《算术、几何与比例概要》 书在威尼斯出版发行。该书在有关“计算与记录详论”的篇章中对威尼斯的借 贷记账法作了全面介绍。帕乔利的这一著作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介绍和阐述借贷 记账法的文献。他使借贷记账法的优点及其使用方法为世人所认识,并在各国会

2 记账方法的重要转折期,实现了由单式记账法向复式记账法的转变,使此前无法 全面地、系统地反映的经济业务全貌得以完整反映。作为我国固有的复式记账 法,“四脚账”一直沿用至 20 世纪初,清朝后期才从国外引入借贷复式记账法。 民国时期,受 1930 年国民政府推行借贷记账法的影响,借贷记账法逐渐成 为我国工商界、银行界习惯运用的记账方法之一,但中、西式会计依然并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基于全面效仿苏联及国家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社会 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我国曾引进前苏联的会计制度,并在 20 世纪 50——60 年代对会计制度与记账方法进行探索,但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其结果是与世 界大部分国家通行的国际会计惯例渐行渐远、严重脱节。就记账方法而言,自 20 世纪 60 年代起,我国就曾一度出现工业企业采用借贷记账法、商业企业采用 增减记账法、行政事业单位采用收付记账法的局面。 1978 年改革开放后,随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 会计模式与国际会计惯例日益趋同。如我国于 1981 年建立了注册会计师制度, 1985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总体 要求,财政部于 1992 年 11 月 30 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并从 1993 年 7 月 1 日开始施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使我国的会计发生了重大改革,会计制 度与记账方法等不再按所有制、行业和部门进行区分,借贷记账法也成为我国所 有企事业单位采用的统一的记账方法。记账方法统一,有利于企业开展企业间的 横向经济联系和进一步拓展国际间的经济交往,对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和更好地 发挥会计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2007 年 1 月 1 日我国开始实施经修订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新《企业会计 准则》包含了 1 项基本准则和 38 项具体准则,使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惯例实现 了实质性趋同。 在国外,会计萌芽也很早。史料表明,早在原始印度公社时期,公社内就已 有记账员,负责登记和记录与农业有关的事项。凡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都有 类似于会计的记录或会计官制与会计活动的记载。如古埃及法老就设有专职“录 事”,管理宫廷的税赋收入和官吏俸禄、军饷等各项支出。公元 l0 世纪前后,西 方一般也采用单式簿记记账。公元 l3~15 世纪,地中海沿岸意大利的某些城市, 如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的手工业、商业日趋发达,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 的萌芽,推动着会计的发展,诞生了科学的借贷复式记账法。1494 年,意大利 数学家和传教士卢卡•帕乔利(Luea Pacioli)的数学专著《算术、几何与比例概要》 一书在威尼斯出版发行。该书在有关“计算与记录详论”的篇章中对威尼斯的借 贷记账法作了全面介绍。帕乔利的这一著作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介绍和阐述借贷 记账法的文献。他使借贷记账法的优点及其使用方法为世人所认识,并在各国会

计学者的认同、发展和完善下,在全球范围内广为流传,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 家采用的记账方法。卢卡·帕乔利被公认为是“现代会计之父”。借贷记账法的出 现在会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18~19世纪,英国等西方国家相继爆发了工业革命。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推动了新技术和机器的应用,大工厂逐步取代了手工作坊,企业长期资产日益增 多,产品批量化生产又使商品化程度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于是折旧、成本 计算等概念相继产生,成本会计得以形成与发展。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社 会化程度的提高,企业的生产组织与经营形式也发生了重大变革。股份有限公司 的出现使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也使所有者产生了由外部独立的会计师对 其所雇佣的经营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等进行査核的需求。与此同时,信贷业务 的开展,使企业偿债能力的稽核成为必须。于是,在英国率先出现了以查账为职 业的注册会计师,并于1854年在苏格兰的爱丁堡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注册会计 师专业团体一一“爱丁堡会计师协会”。该协会的出现被誉为会计发展史上的第 二个里程碑。从此,会计服务的对象从记账、算账、报账向审查验证会计报表延 进入20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世界经济与会计发展的重心逐 渐从英国转移到美国。20世纪20年代起,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占支配地位的经营 组织形式,上市公司更使企业所有者(股东)日益分散化,投资人与债权人都迫 切需要企业提供有关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等方面的会计信息,以 便进行有效的包括投资、信贷等在内的经济决策。此时,传统的会计逐步演变成 现代意义的财务会计,向企业外界有关利益集团的信息需求者提供会计信息和其 他经济信息成为会计的一项重要工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各垄断集团之间的竞争, 促使企业经营管理者除继续重视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普遍关注的能够反映企业 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会计信息外,也要求会计提供有助于加强企业内部经 营管理及有助于经济预测和决策的会计信息。为满足企业内外对会计信息的不同 要求,会计逐步分化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领域一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管理会计 的产生,结束了几千年来会计基本上处于事后反映经济活动的被动局面,逐步向 着事前预测、参与决策和事中控制的方向发展。因此,作为与财务会计并列的独 立学科,管理会计的产生被誉为是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电子计算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 会活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起,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将电子计 算机应用于会计领域。至20世纪80年代末,西方国家的大部分企业实现了会计 电算化。这一发展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传递速度,降低了信息处理成本,提升了会 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扩大了会计信息的使用范围,为会计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

3 计学者的认同、发展和完善下,在全球范围内广为流传,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 家采用的记账方法。卢卡•帕乔利被公认为是“现代会计之父”。借贷记账法的出 现在会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18~19 世纪,英国等西方国家相继爆发了工业革命。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推动了新技术和机器的应用,大工厂逐步取代了手工作坊,企业长期资产日益增 多,产品批量化生产又使商品化程度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于是折旧、成本 计算等概念相继产生,成本会计得以形成与发展。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社 会化程度的提高,企业的生产组织与经营形式也发生了重大变革。股份有限公司 的出现使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也使所有者产生了由外部独立的会计师对 其所雇佣的经营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等进行查核的需求。与此同时,信贷业务 的开展,使企业偿债能力的稽核成为必须。于是,在英国率先出现了以查账为职 业的注册会计师,并于 1854 年在苏格兰的爱丁堡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注册会计 师专业团体——“爱丁堡会计师协会”。该协会的出现被誉为会计发展史上的第 二个里程碑。从此,会计服务的对象从记账、算账、报账向审查验证会计报表延 伸。 进入 20 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世界经济与会计发展的重心逐 渐从英国转移到美国。20 世纪 20 年代起,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占支配地位的经营 组织形式,上市公司更使企业所有者(股东)日益分散化,投资人与债权人都迫 切需要企业提供有关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等方面的会计信息,以 便进行有效的包括投资、信贷等在内的经济决策。此时,传统的会计逐步演变成 现代意义的财务会计,向企业外界有关利益集团的信息需求者提供会计信息和其 他经济信息成为会计的一项重要工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各垄断集团之间的竞争, 促使企业经营管理者除继续重视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普遍关注的能够反映企业 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会计信息外,也要求会计提供有助于加强企业内部经 营管理及有助于经济预测和决策的会计信息。为满足企业内外对会计信息的不同 要求,会计逐步分化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领域——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管理会计 的产生,结束了几千年来会计基本上处于事后反映经济活动的被动局面,逐步向 着事前预测、参与决策和事中控制的方向发展。因此,作为与财务会计并列的独 立学科,管理会计的产生被誉为是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电子计算机是 20 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 会活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20 世纪 50 年代起,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将电子计 算机应用于会计领域。至 20 世纪 80 年代末,西方国家的大部分企业实现了会计 电算化。这一发展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传递速度,降低了信息处理成本,提升了会 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扩大了会计信息的使用范围,为会计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

创造了有利条件。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领域,使会计信息处理手段完成了由手 工操作向电算化的过渡,是会计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 会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除上述会计的变化与发展外,20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会计发展迅速,会计 学科产生了许多新的分支。一如20世纪20-30年代,西方国家在经历了一场空 前大危机后,各国政府均加强了对经济活动的管制,健全经济法规,尤其是税法 得到了较大的改进与完善,为有助于会计的纳税规划,税务会计成为重要的会计 分支。二如20世纪70年代,世界货币体系解体,能源危机发生,许多国家都出 现了持续高涨的通货膨胀,造成前后期会计信息不可比、财务报表无法反映实际 的财务状况与真正的经营效果等现象,由此而产生会计信息必须消除通货膨胀因 素的需求,于是,通货膨胀会计应运而成为会计的重要分支。在西方会计迅速发 展的这一阶段,受学科间相互结合与渗透的影响,先后成为会计重要分支的还有: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社会责任会计、国际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 租赁会计等。 专栏1-1会计学分支的相关概念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一一是以各级政府、行政单位和非营利组织为主体,以货币为主 要计量单位,连续、系统、完整地核算和监督各级政府、各级行政单位和非营利组织的预算 资金运动过程及结果的专业会计。 国际会计一一是指企业因超越国界的经济业务而在国与国之间展开的会计活动。它对不 同国家的会计工作进行比较和协调,对企业因超越国界的经济贸易活动、理财活动而在会计 处理和财务报告方面引发的特殊问题进行研究,旨在使会计准则在国际范围内完全标准化 社会责任会计一一是以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即以企业在处理社会关系时应为和不应 为的责任为中心开展的会计活动。它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加以反映和控制,从社会效 益的角度来衡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及其成果,以维护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 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人力资源会计—一是经济学、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学相结合,旨在核算人力投资 的价值及其成果,对企业或社会内的个别人员或群体进行财务性评估,从而更有效地挖掘人 力资源潜能的专业会计。 环境会计—一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记录环境污 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同时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 报告,从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专业会计,又称绿色会计 租赁会计一一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租赁业的 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的、全面的、连续的和系统的反映、监督和管理的一种专业会计。 第二节会计的定义和财务报告目标 会计的定义

4 创造了有利条件。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领域,使会计信息处理手段完成了由手 工操作向电算化的过渡,是会计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 会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除上述会计的变化与发展外,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西方会计发展迅速,会计 学科产生了许多新的分支。一如 20 世纪 20-30 年代,西方国家在经历了一场空 前大危机后,各国政府均加强了对经济活动的管制,健全经济法规,尤其是税法 得到了较大的改进与完善,为有助于会计的纳税规划,税务会计成为重要的会计 分支。二如 20 世纪 70 年代,世界货币体系解体,能源危机发生,许多国家都出 现了持续高涨的通货膨胀,造成前后期会计信息不可比、财务报表无法反映实际 的财务状况与真正的经营效果等现象,由此而产生会计信息必须消除通货膨胀因 素的需求,于是,通货膨胀会计应运而成为会计的重要分支。在西方会计迅速发 展的这一阶段,受学科间相互结合与渗透的影响,先后成为会计重要分支的还有: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社会责任会计、国际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 租赁会计等。 专栏 1-1 会计学分支的相关概念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是以各级政府、行政单位和非营利组织为主体,以货币为主 要计量单位,连续、系统、完整地核算和监督各级政府、各级行政单位和非营利组织的预算 资金运动过程及结果的专业会计。 国际会计——是指企业因超越国界的经济业务而在国与国之间展开的会计活动。它对不 同国家的会计工作进行比较和协调,对企业因超越国界的经济贸易活动、理财活动而在会计 处理和财务报告方面引发的特殊问题进行研究,旨在使会计准则在国际范围内完全标准化。 社会责任会计——是以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即以企业在处理社会关系时应为和不应 为的责任为中心开展的会计活动。它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加以反映和控制,从社会效 益的角度来衡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及其成果,以维护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 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人力资源会计——是经济学、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学相结合,旨在核算人力投资 的价值及其成果,对企业或社会内的个别人员或群体进行财务性评估,从而更有效地挖掘人 力资源潜能的专业会计。 环境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记录环境污 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同时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 报告,从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专业会计,又称绿色会计。 租赁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租赁业的 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的、全面的、连续的和系统的反映、监督和管理的一种专业会计。 第二节 会计的定义和财务报告目标 一、会计的定义

迄今为止,中外会计理论界对会计所下的定义并不十分统 如1966年美国会计学会认为“会计是鉴定、计量和传送经济信息的方法, 并使信息的使用者有可能据以做出有根据的判断与决策。”而美国著名会计学家、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查尔斯·T亨格瑞教授等在回答“什么是会计”时,认为“会 计是计量企业经济活动,处理并加工经济信息,并将处理结果与决策者进行交流 的信息系统”。 在我国,《辞海》(1979年版)对“会计”条目的说明是,“会计是以货币为 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或预算执行 过程及其结果,连续地、系统地进行核算,并根据核算资料进行分析和检査,是 管理经济的一种重要工具。”而《辞海》(1999年版)对“会计”条目有所修订 认为“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 组织中,收集、分类、综合、计量其经济业务,传输财务和成本资料,分析得失, 检査利弊,以求提髙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但《辞海》(1999年版)对“会 计”定义的不同观点也做了保留性的反映,其所用措辞是“也有人认为,会计是 管理经济的工具,或认为会计是提供经济信息的系统。”显然,从前后两个版本 《辞海》“会计”条目的表述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会计理论界对会计定义的不同 观点,也可以看到随改革开放的深入,会计理论界对会计认识的多元化与深化。 目前,我国《会计学》教科书编写中对“会计”下定义时,一个较为普遍的 认知则是将“管理工具论”、“管理活动论”“经济信息系统论”的观点加以融合。 本教材也采纳这一做法,认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 方法对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及时提供有助于 经济决策的相关信息,是旨在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上述定义大致包含如下含义: (一)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为对错综复杂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会计通常要使用劳动计量单位、 实物计量单位和货币计量单位。劳动计量单位以时间(如小时、日等)为单位计 算劳动消耗量;实物计量单位以财产物资的实物数量(如米、千克、件、升等) 为单位计量物资消耗量。这两种计量单位可提供经营管理所必须的实物指标和劳 动指标,有助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提高财产物资和人力资源利用的有效 性。然而,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功能, 唯采用货币计量单位才能提供经营管理所需要的资金、成本、利润等综合性指标, 才能综合地反映企业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及其增减变动、费用的发生与成本形 成、收入的取得与财务成果的形成及分配等。因此,会计核算中即使对于各项经 济业务已按劳动计量单位或实物计量单位进行了计量和记录,但最终仍要用货币 这一统一的计量单位进行总计,以便综合反映。所以,三种计量单位中货币是会

5 迄今为止,中外会计理论界对会计所下的定义并不十分统一。 如 1966 年美国会计学会认为“会计是鉴定、计量和传送经济信息的方法, 并使信息的使用者有可能据以做出有根据的判断与决策。”而美国著名会计学家、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查尔斯•T•亨格瑞教授等在回答“什么是会计”时,认为“会 计是计量企业经济活动,处理并加工经济信息,并将处理结果与决策者进行交流 的信息系统”。 在我国,《辞海》(1979 年版)对“会计”条目的说明是,“会计是以货币为 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或预算执行 过程及其结果,连续地、系统地进行核算,并根据核算资料进行分析和检查,是 管理经济的一种重要工具。” 而《辞海》(1999 年版)对“会计”条目有所修订, 认为“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 组织中,收集、分类、综合、计量其经济业务,传输财务和成本资料,分析得失, 检查利弊,以求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但《辞海》(1999 年版)对“会 计”定义的不同观点也做了保留性的反映,其所用措辞是“也有人认为,会计是 管理经济的工具,或认为会计是提供经济信息的系统。”显然,从前后两个版本 《辞海》“会计”条目的表述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会计理论界对会计定义的不同 观点,也可以看到随改革开放的深入,会计理论界对会计认识的多元化与深化。 目前,我国《会计学》教科书编写中对“会计”下定义时,一个较为普遍的 认知则是将“管理工具论”、“管理活动论”、“经济信息系统论”的观点加以融合。 本教材也采纳这一做法,认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 方法对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及时提供有助于 经济决策的相关信息,是旨在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上述定义大致包含如下含义: (一)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为对错综复杂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会计通常要使用劳动计量单位、 实物计量单位和货币计量单位。劳动计量单位以时间(如小时、日等)为单位计 算劳动消耗量;实物计量单位以财产物资的实物数量(如米、千克、件、升等) 为单位计量物资消耗量。这两种计量单位可提供经营管理所必须的实物指标和劳 动指标,有助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提高财产物资和人力资源利用的有效 性。然而,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功能, 唯采用货币计量单位才能提供经营管理所需要的资金、成本、利润等综合性指标, 才能综合地反映企业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及其增减变动、费用的发生与成本形 成、收入的取得与财务成果的形成及分配等。因此,会计核算中即使对于各项经 济业务已按劳动计量单位或实物计量单位进行了计量和记录,但最终仍要用货币 这一统一的计量单位进行总计,以便综合反映。所以,三种计量单位中货币是会

计的主要计量单位,而劳动计量单位和实物计量单位具有辅助性 (二)会计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与监督 会计核算是指会计按会计准则的要求,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 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从价值量上综合反映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会计核算职能也被称为反映职能,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会计的首要职能 会计监督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利用会计信息,运用专门方 法,对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以维护财经纪律和 财务制度的严肃性,杜绝违法违纪行为,防止或减少浪费和损失,为增收节支 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会计监督职能也被称为控制职能,通常被阶段性地分为事前 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 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在会计学中也被指为会计对象。现代商品社会中,以 货币表现的资金运动及其所反映的各企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或业务活动,是会计 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是会计对象。 显然,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前提,会计监督则为会计核算提供质量保证, 会计的这两项职能有着相互相成的关系,是会计的基本职能 (三)会计核算与监督具有全面性、连续性、系统性和综合性 会计在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与监督时,必须符合全面、连续、系统和综合的 要求。所谓全面,即指对每一项经济活动都要进行记录,不可遗漏。所谓连续, 即指对各种经济活动均应按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地进行计量和记录。所谓系 统,即指对各项经济活动既要相互联系,又要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分类与整理。 所谓综合,即指对各项经济活动都要用货币量度加以综合汇总,以获取经营管理 所需的资金、成本、利润等总括性价值指标。只有符合上述要求,会计才能对经 济活动进行正确的核算与监督,才能对经济活动的效益加以正确考评。 (四)会计职能由核算、监督向参与决策拓展 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和管理理论的完善,对会计职能的理解有了扩展,主 要是认为除反映与监督职能外,会计还有参与决策的职能,即会计可利用各种会 计信息资料,对经营活动中的各种备选方案作可行性分析,从经济效益出发,提 出供管理层最终决策的参考意见 (五)会计是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会计对经济活动的原始数据进行收集、加工,产生以货币为量度的包括财务 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偿债能力、资金周转情况等在内的会计信息,供各 信息使用者作决策控制之用。因此,从信息论和系统论的视角看,会计可谓是 个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它旨在强化经济管理,增大经营活动的 经济效益,提高经济决策的有效性。 (六)会计有一套专门方法

6 计的主要计量单位,而劳动计量单位和实物计量单位具有辅助性。 (二)会计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与监督 会计核算是指会计按会计准则的要求,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 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从价值量上综合反映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会计核算职能也被称为反映职能,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会计的首要职能。 会计监督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利用会计信息,运用专门方 法,对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以维护财经纪律和 财务制度的严肃性,杜绝违法违纪行为,防止或减少浪费和损失,为增收节支、 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会计监督职能也被称为控制职能,通常被阶段性地分为事前 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 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在会计学中也被指为会计对象。现代商品社会中,以 货币表现的资金运动及其所反映的各企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或业务活动,是会计 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是会计对象。 显然,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前提,会计监督则为会计核算提供质量保证。 会计的这两项职能有着相互相成的关系,是会计的基本职能。 (三)会计核算与监督具有全面性、连续性、系统性和综合性 会计在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与监督时,必须符合全面、连续、系统和综合的 要求。所谓全面,即指对每一项经济活动都要进行记录,不可遗漏。所谓连续, 即指对各种经济活动均应按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地进行计量和记录。所谓系 统,即指对各项经济活动既要相互联系,又要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分类与整理。 所谓综合,即指对各项经济活动都要用货币量度加以综合汇总,以获取经营管理 所需的资金、成本、利润等总括性价值指标。只有符合上述要求,会计才能对经 济活动进行正确的核算与监督,才能对经济活动的效益加以正确考评。 (四)会计职能由核算、监督向参与决策拓展 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和管理理论的完善,对会计职能的理解有了扩展,主 要是认为除反映与监督职能外,会计还有参与决策的职能,即会计可利用各种会 计信息资料,对经营活动中的各种备选方案作可行性分析,从经济效益出发,提 出供管理层最终决策的参考意见。 (五)会计是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会计对经济活动的原始数据进行收集、加工,产生以货币为量度的包括财务 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偿债能力、资金周转情况等在内的会计信息,供各 信息使用者作决策控制之用。因此,从信息论和系统论的视角看,会计可谓是一 个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它旨在强化经济管理,增大经营活动的 经济效益,提高经济决策的有效性。 (六)会计有一套专门方法

将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初始信息转化为对经济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必须采用 一定的技术与手段,即会计方法。迄今为止,经长期不断地完善,会计已形成一 套专门方法。会计方法主要由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预测、决策、控制、检查、分 析等方法组成。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最为基本,是一个有机的完整的方法体系 (七)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企业管理的过程包括规划、组织、实施和检査等阶段。规划是管理活动的开 端;组织是管理人员为完成规划所进行的合理组合与配置资源的行为;实施是规 划的执行过程;检查则是对各项规划实际执行情况的总结。在管理过程的任一阶 段都需要会计人员的积极参与。在规划阶段,会计人员不仅要为方案选择、计划 草拟、预算制定提供信息,还要参与各种方案、计划、预算的可行性分析,为最 终确定规划献计献策。在组织阶段,会计人员要协助最髙管理层组织人员和资金: 将规划具体化为财务指标。在实施阶段,会计人员要利用会计技术,根据既定的 方针、计划和预算,对各种资源的流入、流出与配置加以控制,尤其要将异常情 况迅速反映给有关管理部门及管理人员,以采取措施。在检査阶段,会计人员要 对各项经济活动在财务上的集中反映进行报告,要分析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预 计数与实际数之间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并与相关管理人员一起会商对策。总之, 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其本身是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财务报告目标 (一)财务报告的内容与分类 会计在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中已将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分门别类地记入 账簿。账簿记录的会计信息虽比会计凭证中的反映更为条理、系统,但仍无法集 中、概括地反映企业在整个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全貌。财务报告则 是企业于会计期间终了能全面完整地提供会计信息的载体。它是反映企业某一特 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书面文件。在我国,财务报告通常 也被称为财务会计报告。 1.财务报告的内容 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 和资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则是财务报告的要素,也 称会计要素。财务报告中会计报表是主体与核心,按《企业会计准则一一基本准 则》第44条规定:“会计报表至少应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 表。”资产负债表是指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利润表 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现金流量表是指反映企业 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会计报表。不过,《企业会计 准则一一基本准则》对小型企业的规定有变通,即小企业编制的会计报表可以不 包括现金流量表。会计报表附注是指对在会计报表中已列示项目所作的进一步说

7 将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初始信息转化为对经济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必须采用 一定的技术与手段,即会计方法。迄今为止,经长期不断地完善,会计已形成一 套专门方法。会计方法主要由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预测、决策、控制、检查、分 析等方法组成。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最为基本,是一个有机的完整的方法体系。 (七)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企业管理的过程包括规划、组织、实施和检查等阶段。规划是管理活动的开 端;组织是管理人员为完成规划所进行的合理组合与配置资源的行为;实施是规 划的执行过程;检查则是对各项规划实际执行情况的总结。在管理过程的任一阶 段都需要会计人员的积极参与。在规划阶段,会计人员不仅要为方案选择、计划 草拟、预算制定提供信息,还要参与各种方案、计划、预算的可行性分析,为最 终确定规划献计献策。在组织阶段,会计人员要协助最高管理层组织人员和资金, 将规划具体化为财务指标。在实施阶段,会计人员要利用会计技术,根据既定的 方针、计划和预算,对各种资源的流入、流出与配置加以控制,尤其要将异常情 况迅速反映给有关管理部门及管理人员,以采取措施。在检查阶段,会计人员要 对各项经济活动在财务上的集中反映进行报告,要分析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预 计数与实际数之间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并与相关管理人员一起会商对策。总之, 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其本身是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财务报告目标 (一)财务报告的内容与分类 会计在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中已将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分门别类地记入 账簿。账簿记录的会计信息虽比会计凭证中的反映更为条理、系统,但仍无法集 中、概括地反映企业在整个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全貌。财务报告则 是企业于会计期间终了能全面完整地提供会计信息的载体。它是反映企业某一特 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书面文件。在我国,财务报告通常 也被称为财务会计报告。 1. 财务报告的内容 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 和资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则是财务报告的要素,也 称会计要素。财务报告中会计报表是主体与核心,按《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 则》第 44 条规定:“会计报表至少应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 表。”资产负债表是指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利润表 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现金流量表是指反映企业 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会计报表。不过,《企业会计 准则——基本准则》对小型企业的规定有变通,即小企业编制的会计报表可以不 包括现金流量表。会计报表附注是指对在会计报表中已列示项目所作的进一步说

明,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的项目所作的解释,如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 编制依据、编制原则、编制方法及主要项目等给予解释,尤其是对难以货币量化 的信息给予补充,旨在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报表内容的阅读、理解 2.财务报告的分类 财务报告按编报期间不同,可分为中期财务报告和年度财务报告。中期财务 报告,是指以中期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告。这里所谓的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 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即可以是半年度、季度和月度。中期财务报告至少应当 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对其他财务报表或者相关信息,如所有者权益(或股 东权益)变动表等,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决定。中期财务报告中的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其格式和内容应与上年度财务报表相一致 在现代资本市场条件下,年度会计信息时滞严重,难以满足投资者的决策需 要,借助中期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则可弥补因会计信息滞后所产生的弊端, 从而能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二)财务报告的目标 财务报告目标也称为会计目标。根据我国2006年修订并于2007年1月 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一一基本准则》第4条规定:“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 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显 然,就会计信息的用途而言,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同时满足以下两方面的需要 其一,应对财务报告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有用 所谓财务报告使用者,是指需要使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的机构或人士,主要 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投资者是指投入现金购买某种资产以期望获取利益或利润的自然人和法人。 他们是企业资本的提供者或企业股票的持有者。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经营权和 所有权分离,既有的投资者需要利用会计信息对资本的保值、增值状况进行分析: 潜在的投资者也需要利用会计信息对目标企业的获利能力和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以明确投资方向或确定是否购买某某公司的股票。 债权人是指那些对企业提供需偿还的融资的机构和个人。债权人按提供融资 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包括贷款债权人和商业债权人。前者是指给企业提供贷款的 机构或个人。后者是指以出售货物或劳务形式为企业提供短期融资的机构或个 人。贷款债权人最关心的是债权的安全,包括贷款到期的收回和利息的偿付。因 此,他们需要了解企业的获利能力和现金流量,以及有无其他需要到期偿还的贷 款。商业债权人最关心的是企业准时偿还货款的能力,因此,他们对企业所具有 的短期偿债能力十分关心,需要了解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间的比率变化。另 外,除既有债权人外,潜在的债权人也可在资金贷放与产品赊销等方面,借助所

8 明,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的项目所作的解释,如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 编制依据、编制原则、编制方法及主要项目等给予解释,尤其是对难以货币量化 的信息给予补充,旨在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报表内容的阅读、理解。 2. 财务报告的分类 财务报告按编报期间不同,可分为中期财务报告和年度财务报告。中期财务 报告,是指以中期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告。这里所谓的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 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即可以是半年度、季度和月度。中期财务报告至少应当 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对其他财务报表或者相关信息,如所有者权益(或股 东权益)变动表等,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决定。中期财务报告中的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其格式和内容应与上年度财务报表相一致。 在现代资本市场条件下,年度会计信息时滞严重,难以满足投资者的决策需 要,借助中期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则可弥补因会计信息滞后所产生的弊端, 从而能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二)财务报告的目标 财务报告目标也称为会计目标。根据我国 2006 年修订并于 2007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 4 条规定:“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 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显 然,就会计信息的用途而言,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同时满足以下两方面的需要: 其一,应对财务报告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有用。 所谓财务报告使用者,是指需要使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的机构或人士,主要 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投资者是指投入现金购买某种资产以期望获取利益或利润的自然人和法人。 他们是企业资本的提供者或企业股票的持有者。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经营权和 所有权分离,既有的投资者需要利用会计信息对资本的保值、增值状况进行分析; 潜在的投资者也需要利用会计信息对目标企业的获利能力和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以明确投资方向或确定是否购买某某公司的股票。 债权人是指那些对企业提供需偿还的融资的机构和个人。债权人按提供融资 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包括贷款债权人和商业债权人。前者是指给企业提供贷款的 机构或个人。后者是指以出售货物或劳务形式为企业提供短期融资的机构或个 人。贷款债权人最关心的是债权的安全,包括贷款到期的收回和利息的偿付。因 此,他们需要了解企业的获利能力和现金流量,以及有无其他需要到期偿还的贷 款。商业债权人最关心的是企业准时偿还货款的能力,因此,他们对企业所具有 的短期偿债能力十分关心,需要了解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间的比率变化。另 外,除既有债权人外,潜在的债权人也可在资金贷放与产品赊销等方面,借助所

获会计信息进行决策。 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是指行使经济管理和经济监管职能的工商管理部门、税务 部门、财政部门等。这些部门更多地关心的是经济资源分配是否公平、合理,市 场经济秩序是否公正有序,宏观决策所依据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国有资产能 否保值、增值等。他们需要会计信息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监管、制定税收政策、 进行税收征管和国民经济统计。 社会公众是指置身于社会活动之中的民众群体。社会公众对企业给予社会, 尤其是对所在地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与能作出的贡献十分关心,如他们要了解企 业提供就业机会的能力、对环境保护的承诺与措施、对社区生活质量提升的影响 等。企业在财务报告中提供有关企业发展前景、能力及其经济效益等信息,可以 满足社会公众对信息的需求,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社企关系。 财务报告使用者除上述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外, 也包括企业管理层和企业内部的职工。企业管理层会以会计信息为依据,从经营 者角度把握企业的经营管理,关注企业资产的运用和分布情况、财务成本和经营 活动状况、资本运用状况、经营业绩等,为提髙企业经营决策的正确性、实现企 业经营目标服务。企业职工则更多地会关心企业的发展现状、发展前景,关心企 业现有工作岗位的稳定性、支付薪酬的能力和获取更高薪酬的可能。其实,在现 实生活中,企业管理层和企业内部职工有时也会存在身份上的两重性,即他们也 可以是拥有企业股权(票)的投资者或持有企业债券的债权人。 其二,应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管理层经营管理的 各项资源主要由投资者投入的资本或向债权人借入的资金所构成。因此,企业管 理层负有妥善保管并加以合理、有效运用这些资源的责任,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 等也需要及时地或经常性地了解企业管理层保管、使用资源的情况,以便于他们 对企业管理层的责任履行情况和企业的经营业绩作出评价,并对是否需要调整投 资额或信贷政策、是否需要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是否需要对管理层加以更换等作 出决定。无疑,财务报告应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使企业的外部 投资者和债权人等能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作出正确评价。 总之,财务报告目标旨在解决为谁提供会计信息及提供怎样的会计信息。 第三节会计的基本程序 会计的基本程序,是指会计信息系统从经济业务发生后获得原始数据到将会 计信息传输给财务报告使用者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相关步骤。会计确认、会计计量、 会计记录、会计报告即为会计基本程序的四个具体步骤。了解会计基本程序,就

9 获会计信息进行决策。 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是指行使经济管理和经济监管职能的工商管理部门、税务 部门、财政部门等。这些部门更多地关心的是经济资源分配是否公平、合理,市 场经济秩序是否公正有序,宏观决策所依据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国有资产能 否保值、增值等。他们需要会计信息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监管、制定税收政策、 进行税收征管和国民经济统计。 社会公众是指置身于社会活动之中的民众群体。社会公众对企业给予社会, 尤其是对所在地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与能作出的贡献十分关心,如他们要了解企 业提供就业机会的能力、对环境保护的承诺与措施、对社区生活质量提升的影响 等。企业在财务报告中提供有关企业发展前景、能力及其经济效益等信息,可以 满足社会公众对信息的需求,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社企关系。 财务报告使用者除上述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外, 也包括企业管理层和企业内部的职工。企业管理层会以会计信息为依据,从经营 者角度把握企业的经营管理,关注企业资产的运用和分布情况、财务成本和经营 活动状况、资本运用状况、经营业绩等,为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的正确性、实现企 业经营目标服务。企业职工则更多地会关心企业的发展现状、发展前景,关心企 业现有工作岗位的稳定性、支付薪酬的能力和获取更高薪酬的可能。其实,在现 实生活中,企业管理层和企业内部职工有时也会存在身份上的两重性,即他们也 可以是拥有企业股权(票)的投资者或持有企业债券的债权人。 其二,应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管理层经营管理的 各项资源主要由投资者投入的资本或向债权人借入的资金所构成。因此,企业管 理层负有妥善保管并加以合理、有效运用这些资源的责任,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 等也需要及时地或经常性地了解企业管理层保管、使用资源的情况,以便于他们 对企业管理层的责任履行情况和企业的经营业绩作出评价,并对是否需要调整投 资额或信贷政策、是否需要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是否需要对管理层加以更换等作 出决定。无疑,财务报告应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使企业的外部 投资者和债权人等能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作出正确评价。 总之,财务报告目标旨在解决为谁提供会计信息及提供怎样的会计信息。 第三节 会计的基本程序 会计的基本程序,是指会计信息系统从经济业务发生后获得原始数据到将会 计信息传输给财务报告使用者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相关步骤。会计确认、会计计量、 会计记录、会计报告即为会计基本程序的四个具体步骤。了解会计基本程序,就

能知晓会计是如何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的。 会计确认 会计确认是指将某一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作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 入、费用和利润等会计要素正式加以记录和列入该会计主体会计报表的过程。 会计主体所产生的经济信息,有的属于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内容,有的则不属 于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内容。前者如企业购买原材料、设备或支付职工薪酬等。后 者如企业根据自身经营活动需要进行商务谈判,签订购销合同等。对经济信息在 进入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前作必要的确认,就能提高会计所提供会计信息的质量与 价值 会计确认除需解决上述应否确认的命题外,还需考虑如何确认和何时确认的 问题。凡予以确认的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必须符合下列两项基本标准:其一,可 定义性。即应予确认的项目必须符合某个财务报告要素的定义。其二,可计量性。 即应予确认的项目必须能可靠地以货币计量其成本与价值。 会计确认按确认时点可分为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所谓初次确认,是指对进 入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原始经济信息进行确认。这一确认从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 开始。它是一个因经济活动而产生的经济数据能否转化为会计信息,并进入会计 信息系统的筛选过程。而再次确认,是指对经过会计信息系统加工后输出的会计 信息进行的确认。这一确认将根据管理者的需要,对已由原始经济信息转化而成 的账簿资料进行确认。它将确认账簿资料中哪些内容应列入财务报告。会计信息 经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最大程度地提髙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决策有 用性 二、会计计量 会计计量是指用货币或辅以实物及劳动计量单位计量会计主体各项经济业 务及其结果的过程。会计计量的主要内容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费用、成本、损益等,并以资产(负债往往可称为负资产,而所有者权益为资产 扣除负债后的剩余资产或净资产)计价与盈亏决定为核心。会计计量解决的是记 录多少的问题,贯穿整个会计核算过程 会计计量应坚持三个基本质量标准:其一,同质性。即会计计量应采用相同 的计量基础(或称为计量属性)。否则,即使同一资产,若采用的计量基础不同 其价值量的表现会存在很大差异,无法进行加计与比较。其二,证实性。即在给 定条件相同时,尽管会计人员不同,但对同一客体的计量应获得相同的结果,也 就是计量结果可以互为证实。其三,一致性。即计量方法的使用不宜多变,应经 常保持前后期使用方法的一致性,以免会计信息使用者在后续会计信息的理解上 产生误解。 三、会计记录

10 能知晓会计是如何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的。 一、会计确认 会计确认是指将某一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作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 入、费用和利润等会计要素正式加以记录和列入该会计主体会计报表的过程。 会计主体所产生的经济信息,有的属于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内容,有的则不属 于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内容。前者如企业购买原材料、设备或支付职工薪酬等。后 者如企业根据自身经营活动需要进行商务谈判,签订购销合同等。对经济信息在 进入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前作必要的确认,就能提高会计所提供会计信息的质量与 价值。 会计确认除需解决上述应否确认的命题外,还需考虑如何确认和何时确认的 问题。凡予以确认的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必须符合下列两项基本标准:其一,可 定义性。即应予确认的项目必须符合某个财务报告要素的定义。其二,可计量性。 即应予确认的项目必须能可靠地以货币计量其成本与价值。 会计确认按确认时点可分为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所谓初次确认,是指对进 入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原始经济信息进行确认。这一确认从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 开始。它是一个因经济活动而产生的经济数据能否转化为会计信息,并进入会计 信息系统的筛选过程。而再次确认,是指对经过会计信息系统加工后输出的会计 信息进行的确认。这一确认将根据管理者的需要,对已由原始经济信息转化而成 的账簿资料进行确认。它将确认账簿资料中哪些内容应列入财务报告。会计信息 经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最大程度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决策有 用性。 二、会计计量 会计计量是指用货币或辅以实物及劳动计量单位计量会计主体各项经济业 务及其结果的过程。会计计量的主要内容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费用、成本、损益等,并以资产(负债往往可称为负资产,而所有者权益为资产 扣除负债后的剩余资产或净资产)计价与盈亏决定为核心。会计计量解决的是记 录多少的问题,贯穿整个会计核算过程。 会计计量应坚持三个基本质量标准:其一,同质性。即会计计量应采用相同 的计量基础(或称为计量属性)。否则,即使同一资产,若采用的计量基础不同, 其价值量的表现会存在很大差异,无法进行加计与比较。其二,证实性。即在给 定条件相同时,尽管会计人员不同,但对同一客体的计量应获得相同的结果,也 就是计量结果可以互为证实。其三,一致性。即计量方法的使用不宜多变,应经 常保持前后期使用方法的一致性,以免会计信息使用者在后续会计信息的理解上 产生误解。 三、会计记录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29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